寫小說時怎樣將腦中的情節和人物完整地變成筆下的文字?
腦洞慢慢開,飯一口口吃,一點都不急了,功力總會上來的。
已經開始自己慢慢挖坑寫了三十萬字了,慢慢來吧。
謝謝大家。
題主我們握個手!我到現在每天的睡前助眠娛樂活動就是腦內小劇場!平均半個月演完一個大長篇! 我曾經和你的感受一模一樣!
明明那麼燃那麼美的場景!那麼動人的情節!我寫出來怎麼就乾巴巴的呢?!我的人物怎麼就瑪麗蘇了呢?!我寫著寫著人物怎麼就OOC了呢?!莫非是因為我辣雞???不!我不信這個邪!!!
——11歲的我這樣憤怒地想著,拿起筆就寫小說寫散文寫日記。
——到今天11年過去,不算手寫稿、留著的小說電子稿大約七十多萬字,我終於也能寫得有人說燃、有人說美、有人被感動、角色正常了。
…………………這也算是有了點效果吧?
不。
昨天寫的新章節,我拿起來一看,還是只覺得「……辣雞_(:з」∠)_」
。
文章人人都會寫;要寫得出色何其難呵。
除了要多寫多想多讀書,別忘了還有「文章憎命達」。
………我覺得我再努力十年、寫得個中不溜就得了,再往上說不定要拿命換……………
謝邀。
我從題主勁頭十足的上進心中,也嗅到了十足的浮躁。
那種一部小說就要驚艷天下,名滿四方的急躁心態。
題主幻想過無數次氣勢恢宏的場面,騎龍穿雲,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可出來的文字,如同堆出來的一四不像,嘲弄著題主空有雄心 ,卻沒有配得起雄心的雄才。
落寞與煩躁,席捲而來。
為什麼文字在我手裡,就不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為什麼文字在我手裡,不能如蘇軾那般,文如萬斛泉源,可以不擇地而出?行當所行,止當所止?
為什麼文字在我手裡,不能如胯下赤兔,好讓我馳騁著她縱橫天下?
這種恨不能一口吃成胖子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完全淹沒了題主。題主四處奔走急呼,恨不能文豪附身,日碼萬字,爽到天外天,魂飛蓬萊島,撒下的隻言片語,都令我等之輩,頂禮膜拜。
而我深深清楚,有如此心態的,不止題主一個。
這是盛世和平的年代下,青年急於建功立業的普遍心態。
任誰也不能逃脫,任誰也不能例外。
人如此急,而人所從事的行業,又怎能不急?
文學又怎麼跳出於這個時代的大染缸,去慢慢地精雕細琢?
當然,我不否認,仍然有真正的人,用慢的心態、用沉積下來的數年、數十年的閱歷,滋養著文學的厚度。
但這些人之所以肯慢,並非天生愛慢,更多的,出自於社會的磨練,糾正了心高氣傲,明白修心養性,冷眼觀人,靜心讀書,到底能給他們的作品和文學帶來什麼。
題主,你明白我想對你說的是什麼了嘛?
你的心態如此之急,並沒有錯。
畢竟,你在這個社會裡,生活著,而且,還未在文字這行當里,嘗到被坑、被騙的滋味。
可若真的想要在文學這一行當里,真的成長,真的有所收穫。忠心建議,題主先別想著氣勢恢宏的小說,那些東西,離現在的你,真的好遠好遠…
試著寫一些短篇,試著在短篇中,把人物、對話、情節寫得有模有樣了,再去考慮其他的。
那些已具備自己的寫作風格,且在知乎上碼些小故事的人,都要比現在的你,強上許多。
這些小故事,才是你目前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
而寫作技巧,等你真正愛上了寫故事,你自然會關注。
當有一天,你在知乎上的提問,關於寫作,不再是如此宏大、嚇人的敘述,而是諸如「對話枯燥怎麼辦?」「故事沒吸引力怎麼辦?」「情節如何從單線拓展為兩線發展?」之類的具體提問。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時刻,那麼,題主你,關於文學、關於生活,心態會比現在慢許多、沉穩許多;更懂得珍惜文字帶給人的樂趣。
也會,以更為寬厚的心胸,去打量這個世界。
謝謝邀請。
很好啊,這是有天分的。
但是有天分是不夠的。一個人有雕塑家的天分卻不會用鑿用銼,那也刻不出什麼東西來。所以他一定要先學會用工具——正如你要先學會用筆。
要學會用筆勾勒圖畫,首先是要膜...啊不,摹。你先試著用筆摹狀吧。摹狀這種修辭手法,細分為膜形、膜聲和膜色。摹形方面,舉個例子,「他【高高地】提起了【長長的】褲子,【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看,活靈活現。摹聲呢,再舉個例子,「他聽了笑話,【「發發發發」】地笑了起來。」。最後是摹色,即「石榴一樹浸溪紅」。
看,絲毫不遜於畫家的筆。這是用筆的基礎法門。
就好像AI和PS要同時學一般。你既然膜狀,也該同時學構圖,為以後自己搞新意思打下基礎。
這就要讀幾本電影和鏡頭運用的入門書籍。我不推薦了。
等你能熟練運筆了,就可以試試看以筆代眼,去買一次菜。把眼見之物都寫下來,越詳細越好。之後把文本給自己、老師、自己看,做一些判斷。能通過時,也就差不多矣。
最後,就寫下腦中的畫面吧。情節不重要。先有了環境,才能有這樣的人物。有了這樣的人物,才能有這樣的情節。所以環境描寫最是緊要。恰好比,蛤的人物也並不出彩。但他的環境好,養成了精靈,才能膜出江南膜出中國膜向月球。因為他微妙的環境,人物特質才能發揮作用,才能有如此微妙的情節啊。
等一下,我去開個門。思維,念頭轉化成文字時,到底發生了什麼?那些遁去無蹤的美感和思想中那麼純凈的世界,在這一個轉換中,又去了哪裡?
「你想到的」這些,用一個不文雅的詞形容,算是你腦中意淫出來的。
你自己都承認,「有時候將腦袋裡的故事自己放一遍」。
那也就是說,在這些的構思過程中,加了比如說在腦中腦補畫面,自動在腦中腦補BGM(背景音樂),自動在腦中腦補人物的姿勢。
然而當你想把它描述在紙上的時候,你發現,你腦海中那些宏達的場面、堪比好萊塢的電影,全部沒用了,這些全部都表達不出來,而唯一靠譜的就是你黑又粗的筆杆子。
這個問題其實不止你這樣,我也這樣,(我猜)可能真正的編劇也都這樣,在腦中腦補出宏大的場面,最後表達出來的還是面前一個個方塊字......
每個人都有個中二的時期,我猜啊,是個人都會會在那個時期有一堆感覺很吊的構思什麼的,隨著年紀大了,生活經歷見識多了,說不定長大了以後也是這樣,腦洞多到爆炸,感覺自己的構思一個比一個天才,但是又有幾個後來能成為編劇構思巧妙的作家呢?
那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經驗,在否定摸索中,不斷尋找適合你的風格。
描寫完一個角色時,我會想,這不是我想寫出的那個人,文字已經把她的形象給扭曲了;寫完一個故事時,我會想,這不是我要的故事,文字完全沒有表達出思想中的意境!
關於這點,我不是專業的不敢胡答。
個人愚見,寫的時候感覺性格方面扭曲是你沒有在腦中理好關於這個人物的頭緒,也沒有通過完整豐滿的情節表達出你想表達的,我覺得吧,對於小說而言,你不可能做到跟在主角的屁股後面把他一天的行動從頭到尾記錄下來,包括撓頭摳鼻子上廁所,所以說,對於劇中角色所有的行為、動機,你都要有一個合理的出口,這些行為動機,推動劇情也好,徒增段子也好,必須承擔反應角色性格的作用。比如說:你想描寫一個內心變態、生活上好吃懶做的中年大叔鄰居,卻又有關於 他每個周都義務熱心扶老爺爺過馬路,小區的垃圾桶都是他每個周認真負責的清理的 描述,這就不對勁了
至於文字沒有表達出思想的意境,說白了就是文字乾癟空洞唄?是關於場面感的練習不夠。
記得前幾天在知乎看到過一個問題,找不到鏈接了,待我去翻翻。
關於描寫雪的,除了鵝毛大雪,還有別的描述嗎? ←大概是這個題目來著......
例子I:巨大的操場全部籠罩在沉甸甸的積雪裡。一片茂密無邊的樹林,每一根樹葉,都被冰雪包裹成了一柄刀,天地間聳立著無數巨大的雪柱。風雪捲動著,在參天的巨大樹榦間來回呼嘯,鵝毛般的大雪,把視線吹的一片蒼茫。巨大的寒冷凝固了所有的聲音,除了尖銳的彷佛厲鬼般時有時無的風聲嘯叫。地面上是一片巨大的死寂。無邊無際的積雪彷彿來自天界的雲,把大地包裹起來。
例子II: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明在形容詞、長度,甚至時代上都沒有可比性,可孰優孰劣,一眼就能分辨出。沒看作者之前,我就覺得,這麼一大段話,就是在無病呻吟。連用幾個巨大的,不知道是他不自信還是想展現一下自己形容詞的匱乏【我真的沒有在黑誰,這是我看到這段話的第一感受】
相比一眼就懂的滿城柳絮飛,我沒心情、沒耐心去看一段話在腦海中默默腦補「巨大的XX」
偶爾寫作的時候我覺得,形容詞越多,證明你越不能很好地描繪出這個事物,語言越空洞,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有什麼句子能讓我閉著眼睛,在口中默念,眼前就能想出這個場景來,想到這種句子,我就把它記錄下來。
我廢話這麼多......說到底——你筆力不夠,還需要練習,如果可以的話,每日的練習,用心的留意生活的細節,時時刻刻的練習。
腦洞大不是壞事,但是如果不記下來的話,等於沒有。
人的大腦偶爾閃過的靈感,如果不能得到捕捉,很快就會消失。
而那些偶爾消失的靈感,說不定就是神一樣的劇本。
建議養成習慣,靈機一動想到好點子,立刻拿出手機記錄下來。
時間長了,再整理一下攢下來的東西,無論數量、質量,絕對超出你的想像。
最後送你一句話鼓勵你。
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海明威
沒關係,多練,多留心,所有人都這樣。共勉。
此處為乾貨,慎點。
我最近在寫一篇新的文章,說實話,我發現我在一些人物性格等細節方面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不過故事情節依然不太流暢。所以我們一起交流進步吧~(≧?≦)
1.想要把細節描寫練紮實,可以回顧一下初高中時候的語文課。裡面一大堆東西雖然也是套公式,但不得不說,對於起步來講是很不錯的,而且分析的一般是名篇佳作。什麼「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啥啥情感」之類的,還有什麼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從上到下的描寫,由遠及近的描寫之類。之前學習的時候覺得很枯燥無聊,但其實知識含量非常豐富,可不要小看。
2.不管什麼文章,長篇短篇先都不要寫了。幹什麼?畫畫。用文字臨摹,是我覺得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很有趣。找一張圖片,隨便一張,可以是你喜歡海報,可以是自己拍的,用文字把它描述出來。時間長了,感覺差不多了就挑一小段視頻描述出來,想要寫宏大的場景,也可以去看一些場面宏大的電影之類然後用文字把它的場景重現出來。另外在遇到困惑的時候不要忘了去看看其他作家是怎麼寫的,推薦《指環王》和《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有點兒太宏大,感覺不積累個十年八年達不到那個水平,具體我不太清楚,咱們一步一步來。
3.心理描寫方面就不會比描述現場那樣簡單了。我之前用了一個很好玩的方法打基礎,有一定基礎的人可以不用跟著做,因為很逗逼。這方法就是當旁白。不是在舞台上背稿子,而是在生活中,根絕自己身邊親朋好友的生活行為自己現場發揮,可以讀出來,也可以不用,當初我先是念出來後來才慢慢變成在心裡說。這個非常考驗人的察言觀色,平時可能只注意兩三點,通過這個方法能漸漸掌握全局的情況。具體操作就是某某說了一句話,然後你根據聽的人的表情和話語來描述對方的心理狀態,他說完話之後,為了好玩,我一般會在後面跟上「某某說道」然後一般好朋友就會白我一眼,哈哈~不過念出來的時候他人覺得反感就不要了,雖然還是推薦念出來~
以上大概就是全部內容,共同學習和進步吧~細節為王。
細節描寫是寫作中創造『人物』或『世界』的基本手段。
所有恢弘的世界,飽滿的人物都是依靠細節建築起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腦海里會有精彩的片段,只是一旦落到筆頭上,就會發現難以呈現。
為什麼?因為腦海里閃爍的情節都是『碎片化的鏡頭』。
即使像題主提到,『可以將構思的故事有起承轉合、畫面清晰地在腦中播放』其實也只是碎片化的起承轉合和清晰。
也就是說,
其實你腦海里播放的電影畫面只是預告片!
其實你腦海里播放的電影畫面只是預告片!
其實你腦海里播放的電影畫面只是預告片!
不信?隨手拎個橋段,『兩個孤獨的人在偌大的城市裡相遇,發現彼此內心住著與自己相似的靈魂。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將彼此視若知己,開啟了一段美好而溫馨的感情。可是美好的童話總面臨著現實的壓力,在痛苦中兩人不得已選擇分道揚鑣。』
這段情節已經有了起,承,以及轉。其實這樣讀下來,很多人腦海里都能夠如電影一樣過很多鏡頭。
但是,真正困難的部分來了!
這樣的片段可以放在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甚至靈異。你準備寫什麼故事?
這兩個人是一男一女?兩男?還是兩女?
他們的外表怎樣?性格特點怎樣?
他們分別經歷了怎樣的過去,在這個背景里有什麼優勢和特長,又有怎樣的心理包袱和弱點?
這些因素你真的都能如同談論身邊最熟悉的朋友那樣信手拈來嗎?
更別說,這還只是開始的第一步。
完成了這些,你還要面對環境背景的設定,必要配角的設定。
再往細節走,還有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習慣,處事方式。
……
當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成為一個動態系統時,你會發現你想補充任何遺漏的信息都會扭曲整個故事。
這也就是你腦海里一片漿糊的時候。你對細節掌握的越清楚,你的思路才能夠越清晰——這還是建立在默認你有足夠的筆力基礎上。
海明威在1932年提出了他的冰山寫作理論,你需要寫出來的部分只是你所了解的關於這個故事的冰山一角。你了解的細節越多,讀者在閱讀那冰山一角的時候,看見的故事就越真實。
如果你並沒有足夠的細節支撐你的描寫,那麼你的作品帶給人的遐想就是無法控制的——也就是為什麼感覺寫起來故事會扭曲變形。
暫且說這些。
我越發感覺人類語言的貧乏,即便是文學聖壇上大師級小說家的作品,也遠遠及不上你腦中構想的畫面...
大師們又如何?他們的作品廢稿依然一大堆,。而那最後的成品,並不是說明大師們滿意了,而是妥協了。
他們明白,再怎麼樣修改也沒用,人造的東西終究抵不過自然造物。就像像素再高的相機拍出的相片,也敵不過人親眼目睹時的震撼;再美妙的言語,終究不敵自我的想像和親身體驗。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根本無法將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表達出來,這是語言的局限性。大家必須承認這一點,如果我們真的將「完整描述腦中所想」作為目標,那將成為徹徹底底的奢望;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儘可能地描述心中所想
而題主的問題,其實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繼續寫,別放棄。
寫了改,改了寫,寫了改,改了寫.....當你發現雖然依然不能描述你所思所想之萬一,但也無法修改時,你就走到盡頭了。
主要是最近被自己的文筆氣瘋了,上來發泄一下,諸位見諒。當然,我說的也不是胡言亂語,而是我心中所想。
我只出過兩本書,不過經常被很多專業類約稿,簡單說下我的感受吧。
因為主業不是作家,也不靠寫作吃飯,所以我不算高產的作家,第一本書我寫了9個月,整個寫作過程按照套路大綱,自己發生過的事情,然後將身邊的人和事整合進去,無意中寫成後,褒貶不一,總是就是感覺情節略顯稚嫩,再加上工作的原因,筆鋒比較冷,不大會寫情感類;第二本書我寫了39個月,這本書讀者給予了極大的好評,質的飛躍,這本書寫的時候,我基本屬於信馬由韁,只有個大致的思路,然後不按提綱寫,經常是晚上寫完,第二天早上看完就刪,這樣寫了70多萬字,最後出版時候留下了27萬;第三本書從構思到寫作我用了五年,按現在的進度看,可能要6年了,這本書寫的我又是脫離套路,按照心情來,而且是各個地方旅行,邊走邊寫,前前後後寫了200多萬字,刪了亂七八糟,又因為電腦問題,丟失了稿子,又重新開始寫,結果寫了7萬多字,感覺不滿意,然後就全刪了,破而後立吧!
感覺要想清楚的表現出來,首先大體的故事情節,要提前設置清楚,明線是什麼,暗線是怎麼鋪設的,然後是邏輯,也就是講故事的方式,一共需要幾個人出場演繹這個故事,在沒有很好的寫作基礎下,還是建議先建立大綱釐清思路,然後再動筆,還有對於場景、人物、心理的刻畫,沒必要那麼較真,因為不是專業學這個的,寫作水平不高很正常,關鍵在於講故事的方式,怎麼把人物和情節帶出來,然後在有了基礎之後,在不偏離主題的情況天,對每個分場景進行情節的設計;比如我在寫書的時候,用便簽紙貼滿了整個房間,因為寫作跨度時間長,經常變,我就會畫人物關係圖譜和情節圖譜,然後看著這些便簽紙,經常調整位置,來對暗線進行調整;再接下來就是閱讀量了,這個沒法取巧,如果不想作品被湮滅,最後呢感覺寫作還是要安靜,內心要安靜,要不然很難寫出來的,腦子可以激情澎湃,但是心裡一定要安靜!!
多改
首先要寫,
寫完自己讀一遍,
然後看和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世界有啥區別,
然後再改。
有點基礎以後開始準備大綱(之前不建議寫長篇,先寫點短篇)。
這樣逐步逐步的起來。不要想怎麼一口吃個文豪。
——————————————
看了一下你的問題日誌,自己寫個問題描述都要三改五改,你怎麼能期盼一口氣寫好一篇長篇小說呢?手機答題,盡量簡單說幾點自己的「小乾貨」。
1。將大畫面碎片化,一個一個碎片開始描寫。
舉例:心中有了一個推理嚴密,邏輯細緻,劇情感人,穿越時空的偵探故事。
這不是一個華麗的腦洞,這是一個完成之後絕對驚艷世人的顛覆大作。
但目前無法把它整體而流暢地描寫出來,第一步的碎片化?!指的是什麼?
【嚴密的推理內容】
【細緻的邏輯分層】
【感人的劇情設置】
【穿越的前因後果】
這些,就是【大碎片化】。
再舉例,我們現在以【穿越的前因後果】作為例子,想想要怎麼把腦海中的畫面描述為文字。
2。問問題,通過解答問題,把虛像進一步固化。例如:
Q1,作為一部偵探小說,【穿越時空】這個橋段,於你而言,「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A1:我喜歡穿越後的那個時代,喜歡那個時代的氣氛。
OR
A2:通過穿越把主角置身於一個完全切斷過去,全面開啟新生的這種「重生」感就是我追求的。
當然,答案什麼的,會有很多很多。確定一個內心深處真正的「答案」,固化每一個「碎片」的形象和畫面。
再舉例,以上面的A1和A2為例。A1就要求作者把注意力傾斜到【穿越的那個世界】的塑造中去。不管是架空流還是科學流,憑空幻想是無法讓外人看見你腦海中那個世界的,只有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才能一點點描繪出那個世界的模樣。穿越到明代,不看明史,也總該翻翻明朝那些事兒。穿越到魔獸世界的世界也該翻翻官方小說看看別人怎麼敘述這個世界。穿越到完全架空的外太空世界,也應該找找相應的影視或小說多看看。沒有人的腦洞完全是憑空而來,總是受到前人作品而啟發的。
若是A2,就更傾斜矛盾的各種描述。比如穿越前那個世界帶給主角或顯性或隱性的各種壓抑和觸天花板。這樣,穿越後的「重生感」就會更強烈。對新手而言,這一切都是靠一點點打碎成碎片,再一點點碎片粘合成完整流暢的劇情。
是不是,僅僅描寫【穿越前主角遇見的矛盾】,比一下子描寫你腦海中那個完美宏大的偵探故事,要簡單和具有操作性了!這就是「碎片化」可以帶給新人的自信心。
3。把虛像完整清晰用文字描述的能力。
我是一個喜歡記錄夢境的人,所以對這點有些小技巧可以分享。
具有這樣的「能力」,不代表寫小說時候,事無巨細都要這樣運用。我只是分享這個經驗,但如何運用到小說中,就看作者自己的節奏取捨了。
以下,就是我把腦海中的幻象,用筆描寫出來的過程。
(1)閉上眼睛,我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清晰的畫面。有場景,有人物,有劇情,有情緒。但看著這句文字的你們,並不知道這個畫面是什麼,接下來,我用幾步,來對你們描述我此時此刻想到的畫面。
(2)場景的【色彩】是什麼?
場景是一個麵包店,色彩?暖暖的橙黃色。因為是夜裡,麵包店裡是暖暖的黃色燈光,伴隨著新出爐的麵包香氣。
(3)人物穿的衣服是什麼?
衣服?啊!我沒想過啊!這重要嗎?嗯,女主角大概是普通的駝色大衣吧!因為這是在冬天。
(4)一個幾個人物,他們分別都在做什麼。
主要人物就是女主角,現在是晚上七點,女主角下班來到麵包店買麵包,店裡只有幾個顧客,不算冷清但氣氛很安靜。女主角在貨架挑著麵包,突然愣了一下,因為發現對面貨架的人那個人,似乎是男主角。定睛一看,低頭笑了一下,不過是認錯人。只是身型和打扮有些像男主角而已。
(5)該場景的主要戲劇衝突是什麼。
女主角在麵包店認錯人,以為對面的顧客是男主角。表達了女主心裡牽掛著男主,而認錯人帶來淡淡的失落。
女主走出麵包店,過馬路時,迎面而來的人群中,又看見一個長得很像男主角的人。而這次定睛一看,那個人,正是對自己微笑著的男主角。
【把碎片稍微固化一下,接下來,我將用文字,把我剛剛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對看客描述出來:】
冬夜七點,雨夾雪。
只有收銀機滴滴的響聲,落地玻璃窗的隔音效果很好,麵包店內完全聽不到街上的喧囂。暖暖的橘黃色吊燈,伴隨剛出爐的麵包香氣,瀰漫著一股子淡淡的慵懶。
「雞蛋三文治。」小安拿起貨架上的麵包看了看,不知道想吃什麼,或者說,其實吃什麼都無所謂。
把三文治放回貨架上的時候,小安的指尖頓了一下,繼而低頭一笑。
「還以為...」。
看著對面貨架穿著灰色風衣的男人走開,小安把目光收回。拿起了兩個雞蛋三文治走向收銀台。
「那人不是你呢...」。
邁出自動門,叮咚的「歡迎光臨」聲把一切慵懶鎖在了那個麵包店內。眼前是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紅綠燈一閃一滅交替著。
「下雨了...」小安撐起折骨傘,口中呵出一陣白氣。
斑馬線兩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但除了馬路上的汽車轟鳴之外,沒半點人聲吵雜,大家都趕著回家,很累的樣子。
「噠噠噠噠...」綠燈亮,人群如蟻群一樣密密麻麻穿行。小安混跡其中,毫不起眼,已被淹沒。
「嗯?」小安握住傘柄的指尖頓了一下。「那麼巧嗎?」
對面迎來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男人,沒撐傘,在人群中亦不起眼。
「喲!」那人朝小安揮了揮手。
「是他!」擦肩而過時候,小安微微一笑,但說不出話來。其實她想說:「我剛剛在麵包店裡看見一個人,還以為是你。」
「現在才下班嗎?」他只是尋常打招呼。
「是啊!」在過馬路的時候相遇,只能說些這麼短暫的話吧!
紅綠燈噗呲噗呲閃動著,「噠噠噠噠」聲停止,紅燈亮。
兩人隔走在馬路兩旁,不同的方向。
其實小安很想說:「我剛剛在麵包店裡看見一個人,還以為是你。」
手機打字真是太累了。
【完】《寫作腦洞正確運用指南》
(針對商業化寫作)
腦洞完全可以用字句呈現出來。
多數不了解寫作的人容易犯一個錯誤:把寫作看得太高大上,覺得寫作需要很多豐富的社會,看很多書。
寫作更需要的是技巧。技巧被很多不了解寫作的人忽視,技巧比閱歷、看書更重要。不要把寫作放在神壇,它可以練習。
多數失敗者容易犯另一個錯誤:準備,沒完沒了的準備。
這個錯誤在寫作時尤為常見。寫作不需要做準備,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遇到任何問題百度一下(調查報告,公文,論文,科普性文章除外)。如果只是寫一個故事的話,請立刻開始寫。靈感不等人。
很多人說的要麼是寫作的修養,要麼是寫作的文筆,和腦洞沒有關係。
先列出主要內容:
一:找到基點,二:規範限定;三:腦洞展開;四:總結故事邏輯和人物個性;五:寫初稿;六:填充故事:七:裝飾。
第一步:找到想像世界的基點。
每個人的想像都基於一個點。按照題主的介紹,題主很擅長發散性思維,這很不錯的天賦。找到你的腦洞是基於什麼點展開的,就像《何以笙簫默》,作者一開始想的是如果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分開很多年後超市偶遇會是什麼場景,這在後來的成本中是一個很不起眼的情節,但卻是一本好書的開始。
第二步:確定文章類型,規範自己的文章限定,防止跑偏。
在一開始寫作的時候很容易犯這個錯誤,覺得自己寫的每一部分都很棒,都不想放棄,但是寫作必須有一個側重點(寫玄幻愛情就不能太多,參考《斗破蒼穹》;寫愛情就不能玄幻太多,參考《花千骨》,它們雖然總是被詬病沒有內涵,但作為快餐文學,絕對非常成功。)更加便利的方式是想好自己的故事是寫給什麼人群看。例如江南的江八條中第一條就是:寫給中學女生看。讀者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就是這麼沒節操。
第三步:腦洞展開,構建故事框架。具體方法是把腦洞內容用提綱列出一個總體的框架,讓腦洞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不要試圖構造細節,細節殺腦洞。
第四步:總結自己故事邏輯和人物個性。
比較難的部分,這是為了在寫作的時候不會走偏,出現人物或者情節前後矛盾的情況。這點雖難,卻不是非常重要。知乎上搜索一下:「《哈利波特》有哪些漏洞?」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作品都有漏洞。我們要盡量減少漏洞,但是在情節框架面前故事邏輯和人物個性都要讓步。所以不要過分糾結初稿的漏洞,能補則補,補不了拉倒。
第五步:把你的提綱用儘可能簡潔的語言寫出來。
要點:一不要去糾結語言的優美性,二填充必要的細節。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框架內有些東西可以實現,有些則不能,怎麼辦?
把不合理設計修改一下吧,然後你的初稿就出來了。
第六步:填充故事,盡量讓故事有血有肉。
第七步:粉飾文章。
六七兩點就不屬於腦洞內容,而是真正的文筆修養,辦法只有多寫多琢磨多分析別人的作品。
在這裡反對一下某個回答:關於描寫雪的,除了鵝毛大雪,還有別的描述嗎? ←大概是這個題目來著......
例子I: 巨大的操場全部籠罩在沉甸甸的積雪裡。一片茂密無邊的樹林,每一根樹葉,都被冰雪包裹成了一柄刀,天地間聳立著無數巨大的雪柱。風雪捲動著,在參天的巨大樹榦間來回呼嘯,鵝毛般的大雪,把視線吹的一片蒼茫。巨大的寒冷凝固了所有的聲音,除了尖銳的彷佛厲鬼般時有時無的風聲嘯叫。地面上是一片巨大的死寂。無邊無際的積雪彷彿來自天界的雲,把大地包裹起來。例子II: 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明在形容詞、長度,甚至時代上都沒有可比性,可孰優孰劣,一眼就能分辨出。沒看作者之前,我就覺得,這麼一大段話,就是在無病呻吟。連用幾個巨大的,不知道是他不自信還是想展現一下自己形容詞的匱乏【我真的沒有在黑誰,這是我看到這段話的第一感受】
相比一眼就懂的滿城柳絮飛,我沒心情、沒耐心去看一段話在腦海中默默腦補「巨大的XX。
例1舉的是郭敬明的例子,但是想一想《幻城》裡面寫雪的句子是「未若柳絮因風起」?我他媽真的就一點都不想看了。
任何句子甚至是病句用得恰當都有奇效,比如:孔乙己的確大概是死了。一句話就讓小人物的悲哀立現紙上。
學習寫文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析別人的文章。具體措施就是把上面一到七反過來運用,去掉粉飾去掉填充去掉毛胚,直到看到那篇故事的整體框架。
首先,要明白寫作是一門手藝活兒。跟所有手藝活兒一樣,寫作不僅要明白自己玩表達什麼,更多的是要考慮讀者的感受。如果讀者不喜歡,自己再孤芳自賞也是白搭。自己爽沒有用,讀者爽才是真的爽。
我是一名大學生,並且參加了文學社。我發現很多所謂愛好寫作的人,其實更多是愛好表達自己,自己寫了一大堆的長篇大論,根本不考慮讀者喜歡不喜歡啊。所以,請記住一句服務業的話——顧客就是上帝。
其次,題主對於那些電影和動漫的看法是不準確的(《梔子花開》這樣的當我沒說)。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能成為電影或者動漫的故事都是很複雜的故事,之所以題主看著覺得很簡單是因為題主不夠內行。這些故事最難的就是邏輯性,情結上的邏輯,時間上的邏輯,人物性格上的邏輯等等。其實只要做到邏輯上沒有錯誤就是很棒的故事,然而越複雜的故事邏輯上的推敲越需要注意。所以希望題主要以欣賞和學習的眼光來看這些動漫和電影。千萬別看《火影》就覺得回憶啰嗦,看《海賊》就覺得拖沓太多。
最後,接受你寫的第一個初稿,並且明白這不是最後的文章。我是學工程的,其實寫作在我看來更像是門工程學的藝術。就像某個回答里說的「任何文章初稿都是狗屎——海明威」。
我們在建造工程時的毛胚那叫一個慘不忍睹,但是後來也成了漂亮的住所。所以,請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初稿,它很可能就是一本中國式《哈利波特》。
解決了題主的問題,接下來說一說我看到的一些答案。
第一:題主沒有經歷太多世事。
沒有經歷世事只能說寫出的故事題主不夠厚重,或者不合乎事實邏輯,但可以寫出好看的故事。
第二:題主看書看得太少。我想題主應該看過一些書。題主是寫作並不是想寫文學分析,對吧?
那麼更重要地在於學習而非讀書,看到好的文章需要分析它們為什麼被叫好或者叫坐。
第三:不要隨便意意淫。然而腦洞不就意淫出來的嗎?翻看知乎各位作家的回答,哪個不是意淫好手?
意淫不僅有益寫作能力,還能打發無聊時間,促進身心健康,預防世界大戰……何樂而不為?
第四:不要輕易動筆。恰恰相反,如果你有任何靈感,請一定要記下來!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從前瞎想的某個情節在什麼時候要用上去。江南曾經在書里說過他在年幼時候寫作業不讓出去玩就趴在桌子上,想像在遙遠的地方有茂密的樹林,裡面有龍出沒……於是2010年《龍族》橫空出世!雖然江南沒有記下來,但人腦子好使啊(北大和波士頓三個學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願題主和所有腦洞無限大的人。能夠把自己的腦洞用文字放出來!
附:14位作家的寫作的規條(轉)
...
看了題主對置頂答案的一些回答,我也是正在學寫作的一個人,有一些想法,可能太幼稚了,題主如果覺得有道理,就姑且聽聽吧
馬爾克斯最初產生《百年孤獨》的構思,是在19歲的時候。
而最終寫出來時,他已經40歲了。
20年,不停地磨練寫作技巧,就是為了寫出自己心中那個最輝煌的故事。
題主才兩年就沉不住了。
如果題主真的對自己心中的那個故事抱有信心,就應該相信,它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如果題主真心喜歡自己的故事,那就不要對不起它,要讓自己的寫作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故事。
怎麼鍛煉自己寫作能力呢?很簡單,就是多讀,多寫。很多事情都有捷徑,但寫作這種事,真的沒有。
真要說捷徑,那就是多讀名著,多寫有挑戰性的文字。
名著不多說,什麼叫有挑戰性的文字?比如吃早飯,怎麼吃的吃了什麼。一百字寫完,正常,小學生都會。但,用幾千字來描述你的早飯呢?試過嗎?或者用五個字呢?
海明威寫老人捕一條魚,能寫幾萬字。這就是功力。
司馬遷寫項羽的隕落,只用了六個字:「項王泣,數行下」。這也是功力。
寫文章要學著給自己增加難度,否則很難進步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網文作者,寫了幾千萬字,水平也還是那樣。
寫作就要有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勢。怎麼難怎麼寫。
推薦一本書《金薔薇》,一個俄國作家論寫作的書,我覺得應該會有幫助。
共勉。
一個詞:鏡頭感。
我仔細觀察過一些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小說的手法,文字是如何發揮出自身效力的,我竟然驚奇的發現,是一種電影鏡頭感。
你腦子裡不是小電影么。那就仔細想想,鏡頭怎麼安排,視角是什麼,焦點是什麼,什麼時候跳轉,給什麼地方特寫,等等。。。
學會了一流電影的鏡頭安排,寫出來的有鏡頭感的小說,就可以使這種差距縮小。
我感覺這可能是因為最終想像還是要化為畫面的緣故。
就算我手寫我心,也難免情景失真,但有些文字的張力,會勝過場景。
原因無他,在於琢磨。
好比昨夜拍的照片,由於筆力有限,寫再多字也不如這八個字凝練,還會徒增累贅。
其中「墨」字是動詞,形容寒雨淋濕地面,讓夜變得更加漆黑,與「籠」字一樣具有渲染力。寫文章,不是為了把字寫多,詞不達意空堆砌其實不好。
再說長文,@王笑笑根基紮實。他寫過一篇澡堂子,都算老題了,他蹦出來一答,瞬間殺上了榜首。我輸的心服口服,還點了贊。
他用字非常講究,看似簡約卻能產生豐富聯想,整篇文章形象生動、文藝但不浮誇。
堪稱勁道。
搓澡師有江湖嗎? - 王笑笑的回答
摘取其中一段:
李大爺右手火柴左手罐,兩手一揚一道火光直飛入罐中。他右手順勢又推了一把火罐,那火罐從他腋下穿過,在頭上畫出一條金蛇。李大爺騰空而起,左手接住火罐一把按到湯姆森的後背上。
毫無多餘描述,讓人津津有味,字眼準確,輕鬆聯想到動作。
整篇看完,覺得我兩月前舊文太過繁瑣,就沒有這種妙意。
不管長與短,場景文字動態形容最中心的要點,是醇厚。寫下最觸動感官的事與物,再把雜質濾掉,那才能釀成好酒。
你還原不了,只因你寫的斑駁繁雜,重點不突出,用詞用字不貼切。
這些都可以練,就好比我吧,三個月前剛玩知乎,曾誆騙自己,只要一百天就會成為小V。結果現在圓謊了,只因不停在寫,不斷感悟,技巧才攀升。寫文,是善用心,勤用筆。
到了現在,誰又會知道,三個月前我從未寫過文章呢。
一切技巧與內核,在於深入感悟。而怎麼凝練?萬事無他,唯手熟爾。
再提個例子,大家都喜歡 @倪一寧。
為什麼?
好文字越讀越有味道,精闢處戳心,她就是其中典範。我們都在扯淡,她卻在說感悟,經年累月的體味、筆耕不綴,才有了如今的她。
她公眾號里範文很多,讀完感慨,年輕的時候,總在嬉笑玩鬧,從沒認真寫過一篇細語。沒像她那樣認真活著,真有點後悔。
可惜歲月已無回頭路,只得昂首向前奔。
形似硬廣,卻語出真心,與諸君共勉。
補上倪一寧公眾號:明愛暗戀補習社
http://weixin.qq.com/r/G0jH32XE6jiVrSG89x0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沒有腦洞的人,可以學編劇王麗萍,講述雞毛蒜皮婆媳家務事。
王麗萍(國家一級編劇)
腦洞指的是想像力,特別適合創作故事等領域,主要通過積累生活中的知識,經驗,實踐過程。
分段寫,一小段一層意思。
寫你的小說之前,事先打好提綱,以免寫到開心了,偏離主線。
爛尾等失敗不要緊,總結經驗很重要。
可以貼上你的作品,讓網友幫你看看,討論交流有助於進步。
可以通過對一些事物進行觀察,思考,觀想等。
腦洞這東西,因人而異,沒法統一,不必羨慕其他人,發揮你的優勢。
學會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當你心裏面有了極大的腦洞想要表達的時候,你需要清楚的知道,這場腦洞的重點和中心到底是啥,並且捫心自問如果讓你直接面對朋友去描述,能不能達到在他的腦子裡也出現相同場面的效果?
如果你懶得寫,那就別懶得說。
你得發現你的故事的那些觸發點都是什麼,怎麼在和對方交流的時候最大限度的還原你的故事的真實度。愛情需要玫瑰,激情需要汗水,戰爭需要瀰漫的硝煙和無辜的生命。你的腦洞呢?
你先寫,能寫多少寫多少,能寫到什麼程度就寫到什麼程度。
我和題主有同感,直到現在還是。但寫著寫著,你會發現自己在逐漸進步,好像知道怎麼表達了,又好像不知道。
可能寫作確實有一些技巧吧,可我覺得感覺更重要。有時候想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結果拿起筆就不知道如何下筆。然後我就戴上耳機瘋狂的單曲循環某首讓我很有感覺的歌,簡直要把自己完全浸進去。有點催眠自己的感覺吧,之後可能還是不能把心中所想表達完整,但寫出來的東西,漸漸有了風格,有了一種氛圍感,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那種感覺,或許我沒能找到提升文字表現力的方式,卻意外的找到一種有點不瘋魔不成活的寫作方式吧。
大半夜寫字就是會語無倫次的。。。總之,就是建議題主嘗試一下這種浸入式寫作吧。
當內心想要表達的渴求到達極致時,卻通常伴隨著表達能力的喪失。
在這個階段里,寫作者需要做的是等待自己的冷靜,但是不要強迫。
如果不能冷靜,就不能以外界的角度去描述,而自我與自我的距離是 0,在描述中難免認為讀到文字就能體會到文字中所隱藏的情感是一種極其自然的事。但實際情況是相反的。
「用內心去共鳴,用外心去描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練習。而很多寫作者在明白這個問題之前都會走幾年的彎路。
當然,靈感來了是另一回事。《如何把自己的故事改編成一部小說--小說寫作快速入門》
每個人都有一段值得珍視的記憶片段,它是我們生命里閃耀的金子,成就了我們的今天,也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隨著時光的流逝,你是否依舊還記得它們,那些人那些事、那熟悉的氣味、那神奇莫測的感覺、那光影交錯的風景。讓我們學習記錄它,以便等到年華老去,可以微笑著翻開這一段段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感情。
小說不是簡單的描述,它是你通過生活片段的重新排列組合,來表達你心目人物的理想狀態,因此擁有了超越現實的力量。在寫作的過程中,你賦予角色血肉和靈魂,他們每個人都有你的影子,因此你能夠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在這種投入中,你來到了思緒的雲朵上,幻化的國度里。
讓我們學習品味這正能量的毒品吧,前方高能預警。
首先我們要了解小說創造的基本流程
1.構建一個故事
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很多記憶片段往往缺乏戲劇張力。比如拿早戀的經歷來說,和初戀的點點滴滴,從相識,相戀,相知,到分開,往往都是分割開的場景,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腦補一些情節進來,來填補這個場景連接處的空白。戀人回到家在想什麼,戀人的朋友給過她什麼建議,感情之外遇到了什麼事件改變了彼此的感覺。填補完之後,一個故事的初步框架就產生了。在腦海里大致走一遍,看看是否還單薄缺乏吸引力,不滿意的話就再添加幾個百折千回的橋段進來,當然不一定是你經歷的,只要合乎常理邏輯,能夠與你原有的情節融合就行。
當然有人的經曆本身就擁有極其的故事性,就不用大費周章的加工了。
在我們構建好了一個故事之後,就把大致情節前後安排,分段寫下來,也就是列小說大綱。
2.挑出幾個重要角色,對他們進行詳細刻畫
在小說中,故事裡的主角以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配角就是我們刻畫的目標,那些對情節影響微乎其微的人物只需一筆帶過,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感受增加無用的描述。
在初戀的故事裡,除了你們兩個,必然還會有其他的人物出場,如老師、家長、同學朋友。那麼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談戀愛的過程,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是圍繞著戀愛展開的。
你不能因為個人的愛憎過度描述老師的殘暴以及同學朋友的情誼,讓故事跑了題。
角色確定下來之後,就要對他們的主要性格特徵進行詳細的描述。他們都是怎樣的人,有什麼小嗜好,有什麼壞毛病,有哪些習慣性動作。
通過詳細刻畫,我們才能讓人物具有生命力而不顯得蒼白。
舉例:
"我同桌小明是個討厭的人"
「我同桌小明是個有著處女座情節的變態,他總時在課桌上劃一道線來界定勢力範圍,還特別愛用小拇指挖鼻屎。」
這就是做人物設定
3.填充細節
在前兩條都準備完畢之後,我們就可以對按照大綱分支情節,進行細分描述:
還是初戀的例子,大綱為 相識,相知,相戀,分手
我們先從相識開始,「我和她在某某時間,在什麼樣的地點通過怎樣的性格的人,認識了怎樣的她,當時的發生了事件1-&>事件2&>事件3,我當時的情緒時怎樣的,她又是怎樣的。」
經過這樣的初步填充,小說的大致輪廓就已經出來了。
再之後的任務,就很簡單了,根據細分的片段進行準確的描述就可以。
寫小說最最考驗的是你構建故事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文筆的能力
如果你故事架構的足夠好,即便一直用大白話去寫,也能寫出一篇非常精彩的小說。反之則不行,即便你文筆再優美,如果沒有合理的故事架構,寫出來的頂多是一篇精緻的隨筆。所以同學們不要被
寫小說這個高大上的辭彙嚇的望而卻步,只要你願意去寫,並通過正確方式去認真的思考,這個目標就能很輕鬆的達到。
如何寫出一篇真實生動的小說?(小說寫作進階指南)
1.對角色的主要性格特徵進行詳細的刻畫
這個我們在前面提到過了,還有一些細節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情緒之間的相互影響。
你不能讓兩個性格大方的人因為5毛錢的利益去爭吵,也不能讓一個細膩的女朋友忽視你對另外一個女性的曖昧,更不能讓一個溫和的人莫名其妙的因為小事情翻臉。
2.深入角色環境、立場、處境開展劇情
這也是一個小說寫作者的良好態度,要足夠用心的投入故事當中,如果是你在那樣的情況下,你會怎樣想,會怎樣說。只有充分的共情,才能人個個角色鮮活起來。
3.良好的畫面感
小說的畫面感體現,並不是像繪畫那樣進行精緻的描繪,它更依賴讀者對事物的理解。比方說我們來描述一坨屎,並不需要這樣:
「我看見了一坨屎,它是棕褐色的,從下到上盤起來,下面大上面小。」
正確的描述是:
「我看見了一坨屎,它比巧克力的顏色要淺一點,一群蒼蠅攢動在上面。蒼蠅們一定是愛死了它們的口味,就像我們小朋友愛吃大甜筒。」
是不是坨屎彷彿就在你嘴邊呢,嘎嘎嘎!
再舉個進階的例子:
「我看見了一個女孩,她畫著濃艷的妝容,厚厚的粉底,黑黑眼影,生澀的穿著高跟鞋,走起路來的歪歪斜斜。」
「我看見了一個女孩,把自己畫成了一隻國寶,還是瘸的。」
一個鮮明的笨女孩形象。
良好的畫面感是通過巧妙的比喻和環境描述,讓讀者自行腦補出的畫面。
4.人物的對話
人物的對話不是生活中絮絮叨叨的還原,而是精鍊的生活化語言
5.多寫,多練筆
寫作思維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不停的寫下去,只有多寫,才能找到我們的不足,並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提高。任何寫作者的初稿都是不忍直視的,漂亮的文章還需要不斷的修改。
這些都是我寫作學習中沉澱的一些淺薄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想的再好,寫不出來還是零---------------------------------------------------
大家的答案都寫的好好。。。我跟個。
我跟題主有一樣的情況,我特別喜歡天馬行空的幻想,經常沒事的時候就自己一個人坐在公園裡發獃,構思自己腦子裡小說的情節,一想就是多半天,很多時候都會想得自己熱血沸騰、熱淚盈眶,而且那些情節已經被自己拍成電影在腦子裡一遍遍回放,畫面感特彆強。唉,這也不知道是一種什麼病。
我喜歡看書,文史哲類的都是瞎看一氣,往往都是逮到哪本看哪本。沒有專門特意訓練過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文筆特別特別特別一般,每天寫日記的時候都經常有種胸中有千言,但筆下卻不能著一字的無力回天的趕腳。
為啥?積澱不夠唄。
我覺得能寫出好文章的、好故事的,首先是有很鮮明的思想的,不然寫著寫著就不知道寫哪裡去了,這一點和個人的天賦(我覺得這個天賦指的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感應生活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天賦好的人對生活的細節很敏感,有非常強的共情能力)以及經歷有關;然後再一點很重要的是能非常熟練地使用文字和各種表達技巧的,文字是寫作人的工具,就好比繡花針是綉娘的工具、劍是俠客的工具一樣。我覺得綉娘要綉出好綉品、俠客要裝好逼,最重要的是得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好手裡的針和劍,能利用他們隨心所欲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再說得玄一點:真正的高手基本上是人和針、劍是合為一體的,就是人不受工具的限制了,想綉什麼綉什麼,想打敗誰就打敗誰。媽呀,真的好玄,不過我覺得精髓就是:熟練。
要怎麼熟練?肯定就是練啦,多寫~
最後舉一個例子,美國有一位總統叫托馬斯傑斐遜,就是那個起草了《獨立宣言》的總統。他的文章很棒,論文體的話他應該是擅長寫議論文的,議論文和小說啊這些文體是不一樣,但同樣是文字功夫,寫作方法的訓練上應該也有可以互相借鑒的點吧。(但是我不確定啊。。。我真沒試過)托馬斯曾經非常喜歡某個作者發表在報紙上的某篇文章,於是他就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去學習這個作者的寫作風格,他是怎麼做的?比如他會把這篇文章認真看一遍,然後放下不管了,該幹啥幹啥,一個星期以後,他會拿起筆來,回憶看過的這篇文章,然後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印象中的這篇文章寫出來,然後拿出之前的原文進行對比,看看哪裡的觀點沒有表達完整,哪裡的措辭和原文有差距,然後放下不管了,一個星期以後再來一遍,就這樣反覆進行有意識的訓練。雖然我沒有試過,但我覺得這個方法對於思維和表達的訓練應該是很好的(想想就覺得挺棒。。。作為推薦人,我真的好不負責。。。求原諒)
練吧。想像力豐富是極好的天賦,不過想的再好,寫不出來還是零。共勉。
推薦閱讀:
※寫小說時如何形成較完整的創作思路?
※怎麼才能寫好小說?
※想成為一個作家,該不該考文學研究生呢?
※寫長篇小說的人,一開始就設計好後面的章節了嗎?
※想寫小說但是沒有靈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