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鋼琴教學,是對的嗎?

我們有什麼優勢與劣勢。


目前在英國學習。從個人感受出發,粗略對比一下國內國外的體驗。

國內的基本功要求嚴格,視奏比較快(我們級唯一一個本地小哥,視奏課表現最差然後退學了…),技術普遍不錯,選曲比較偏愛大作品和難作品。

國外以前總聽說是技術不好音樂好……但其實……人家技術也蠻好的啊。主要是看老師,有些老師對技術要求沒那麼嚴格。但確實普遍對音樂要求很高,對譜面的尊重程度也更高。對於作品的選擇,我感覺老師有時會刻意避免大而難且過於知名的作品,選擇相對冷門小眾的作品。

話說,作為學生我感覺最大的不同是,國內是老師平時罵,但考試分數都蠻高的。國外……老師平時說隨你怎麼彈,到考試還是按自己的要求然後嚴格打分……

剛來半年不到,有了新的體驗再補充~


中國鋼琴教學還有一個【通病】就是:花過度的時間精力在【哈農】【車爾尼】上,而基本不教【巴赫】等復調作品。雖然考級也每級都要求一條巴赫,然而現在考級要求多水大家也都懂的,復調那塊基本都是混過去的,完全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我在教的學生中也見多了那種考了十級但是連三級的復調都彈不對的!我認為對復調的學習應該從啟蒙初期就開始,貫穿始終。而現狀是很多過了十級甚至彈到肖練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正確地彈奏復調,也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和美感。退一步講,就算巴赫可能偏枯燥一些,為什麼絕大部分人寧可花無謂的時間來【忍受】真正【枯燥】的哈農,都不肯來「忍受」一下表面枯燥實則【精妙】的巴赫呢?我看不是他們耐性意志力不行,問題還是出在從小的老師缺乏對這方面的有效引導!


謝邀,在德國學鋼琴表演和鋼琴教育,本答案僅代表德國高校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民間閑散教師的情況不清楚。

首先,抱歉反對千古留名的答案。不知道您在伯克利這樣一所以爵士,搖滾,流行音樂為主的音樂學院能接觸多少古典或者說嚴肅音樂,對鋼琴有多少了解,是否和真正專業的老師上過課,認識多少專業彈鋼琴的。您的答案都是建立在您自己學了爵士鋼琴,現在專業學作曲的基礎上,把一些學作曲的要求強加到彈鋼琴的身上。在二戰以後,鋼琴家和作曲家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現在的世界一線鋼琴家也沒幾個有專業的作曲能力,您答案里大多數所謂的劣勢並不是學鋼琴甚至職業鋼琴家必備的技能。

1、「那些寫在譜子上的很多古典音樂作品,當初作曲家都是通過即興完成的。」 恰恰相反,絕大多數古典音樂作品,尤其古典時期之後的,都是經過作曲家深思熟慮,無數次修改(可以參見貝多芬手稿)。即便是用「即興曲」命名的,大多也同樣是改了無數次最終才定稿的,叫即興曲只是因為風格像即興曲。

2、「即興演奏的教育,在歐美的鋼琴教育中佔有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讓大家能做到沒有準備,沒有譜子,瀟洒的坐在鋼琴前讓你的靈感傾瀉與琴鍵之間。」我在德國學了這麼多年,國際比賽獲獎者見過無數,但是沒見過幾個學鋼琴的可以做到答案中描述的那樣拿來一首歌馬上就完整的配上伴奏,更不用說即興演奏了,您用您學作曲的標準要求學古典鋼琴的未免太強人所難。

在我們學校,鋼琴專業雖然必修即興演奏,但是這門課並不是讓我們學完了可以完全即興演奏了,而是讓我們可以按照一個事先準備好的plan(計劃,規劃,方案)即興彈一小段。考試有三項:抽一首事先準備好的歌曲,在一個不是很複雜的調性上面,彈五個變奏,這些變奏也是事先準備好的;然後隨便給四個音,按照一定的曲式結構做無調性的即興演奏,時長大概3分鐘,這個曲式結構也是之前準備好的,由於是無調性,所以沒有限制,怎麼彈都可以,比有調性的即興簡單很多;最後再照譜彈一首自己寫的曲子。

再舉一個例子,古典時期的鋼琴協奏曲,理論上華彩部分應該是鋼琴家即興演奏的,但是現在沒人這麼做,即便是鋼琴大師,近幾十年經常這樣做的印象中只有Friedrich Goulda,因為他有深厚的爵士功底。

現在由於各行各業分工越來越細,現在作曲和鋼琴也分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科目,要求演奏者具備即興演奏能力的是管風琴和爵士鋼琴,古典鋼琴是沒有這個要求的。當然鋼琴家有這個能力更好,錦上添花,但是不是必須。

3、「聽到任何喜歡的歌曲,能夠立馬彈出來,再高級點的能夠隨意移至任意一個調演奏。」和伴奏一樣這個也不是古典鋼琴學生必備的能力,屬於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但是我個人也覺得這是個比較重要的能力。德國音樂學院的樂理/和聲課,專門會有Klavierpraxis這一項,其中就有給民歌即興配和聲(僅僅是和聲/和弦而已,不要求琶音之類的伴奏型)的項目,但是我的同學們在剛開始沒有哪個可以一上手就可以順利的配上合適的和聲,除了一個學管風琴同時還彈爵士鋼琴的。由此可見,即興伴奏的「缺失」不僅是中國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歐美古典音樂一線發達國家也有。

4、關於手型,我想您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求手型,什麼時候要什麼手型,莫名其妙就說了「國內手型更好看」,並且竟然還當做優點。。。關於手型很早就想寫了,但是如果沒有實際演示,甚至沒有視頻,無法順利的講明白,如果聽不到區別,也無法理解手型的重要性。

手型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一直握個球」的形狀,在遇到比較大的和弦/音程,顯然無法保持這個形狀。再高級一點,手型和觸鍵是有直接關係的,不同的觸鍵需要不同的手型,彈大多數古典樂派以及之前的作品,大多數時間都要保持這個手型,尤其是跑動,音階。在慢版樂章和浪漫派以及之後的時期風格,更是經常要用到手放平,更多的用指肚觸鍵。在一些特殊的Artikulation,比如兩個音用一個小的連線連起來,需要彈得很軟,手指需要很慢的離開琴鍵,否則太突兀,這種情況也可以用指肚觸鍵。再高級一點,一隻手也要做到有的手指用指尖,有的手指用指肚,來突出某一個音,產生不同的色彩。


正文:
不說體制,只說理念,方法類的。不僅中國大陸,韓國,香港,台灣,甚至古典音樂已經很發達的日本也有同樣的問題。

1、啟蒙教材過於單一,並且過於依賴美國。中高級的曲目範圍太小。

國內至今為止還是大多數的孩子都用湯普森作為啟蒙教材,湯普森並不差,但是年代過於久遠,採用的方法比較老套(只是老而已,還不至於是錯的),過於長的時間讓學生局限在「五個手指五個音」的範圍內,並且不是那麼的符合國情,對於中國孩子進度過於慢,並且大批的中國琴童莫名其妙學會了大量的美國民歌。。。其他相對常見的教材大多也以美國的為主。

德國常用的鋼琴教材差不多有十種,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天賦,不同練琴時間,不同學琴目標的不同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而不是一個老師給所有的學生都用一種教材。

至於中級的曲目,歐洲有很多大師(巴赫,柴可夫斯基,舒曼,巴托克,欣德米特等等)寫了那麼多教學用的曲集,同時還有那麼多不是那麼難的但是音樂性非常強,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的曲子,比如肖邦瑪祖卡,門德爾松無詞歌,但國內很多人只知道小奏鳴曲集,布格繆勒,柴可夫斯基四季,以及考級曲目。

高級曲目同樣,音樂學院里考試,一天好幾個彈熱情,黎明的,古典時期那麼多偉大的作品,可大多數人只能看到貝多芬有名字的那幾首。浪漫派也同樣,只知道肖邦李斯特,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都是鋼琴出身,都寫了大量的優秀的曲目,再往後說還有各路法國,西班牙,捷克,匈牙利作曲家。至於現代派,和新音樂,國內好像並沒有把這兩個時期單獨拿出來,而直接歸為「樂曲」了,彈的人少之又少。而在德國,大多數學校的本科的畢業考試就必須要涵蓋所有重要時期: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新古典,新音樂。碩士的入學考試有一半的學校都要求在準備印象派/新古典的同時還要準備一首新音樂(Boulez, Stockhausen, Messiaen, John Cage, Ligeti, Takemitsu等等)。


2、盲目重視「技術」

技術不僅是能彈多塊,多響,還包括手指的控制力,不同的Articulation(在音樂中指音和音之間的銜接,比如連奏斷奏),對音色的控制,還有手指發力的獨立性,比如演奏復調一隻手能把兩個聲部區分開,一個和弦需要突出其中某一個音。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會覺得巴赫三部創意比平均律簡單,並且嚴重低估了古典樂派,尤其海頓莫扎特的技術難度。

而我國大多數老師包括音樂學院的老教授,都是以彈得多快,多響,有多少錯音,作為衡量一個人彈得好壞的直接標準。無視,甚至不知道還有上一段提到的那些內容,對於是否遵循作曲家本意,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的規則也了解甚少,衡量一個人彈得音樂怎麼樣只能按「有沒有感情」來評判。快慢,錯音,是否清晰,顯然是最容易聽出來的,但音樂不是機械的音符,要按照作曲家大師的指示,通過自己理性的思考,分配,再一半感性一半理性的表現出來,這才是音樂,否則只是音符,而我國大多數老師只重視音符,忽略了音樂。


3、過度強調「努力」,忽視思考和方法,無視天賦。

我國的教育一直都是過於強調努力,從小就灌輸各種笨鳥先飛,天道酬勤,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和我國的體質(社會主義)和國情有關。努力只是我們自身唯一可控的條件,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天賦,然後是方法,天賦無法改變,方法需要拜師,請教高人,在各項資源都匱乏的地方只能強調努力了。。。

包括上一條技術,很多人碰到技術問題就只知道一遍一遍練,死磕,很少會想到方法,而方法不僅能讓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並且會大大提高練習的效率。遇到問題應該思考,這個問題到底難在哪,具體到哪兩個甚至哪一個音符,為什麼難,怎樣解決,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

並且不要一提到技術問題就想到哈農,哈農是有名的各種技術練習中時效性最差的一本,用的是一百五十年前的理念,這個理念西歐已經淘汰一百年,東歐已經淘汰五六十年。哈農本人在書里寫,每2/3條練習都要串起來從頭到尾彈四遍!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行為雖然可以鍛煉耐力,但是很容易把手練壞!並且這種枯燥的練習容易讓人彈著彈著就走神了,如果不能專註,練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哈農當然可以練,但是要配合各種方法,比如不同的觸鍵,不同的節奏,轉調,等等,不要「前31條每天從頭到尾彈一遍」。

關於哈農具體參見:
哈農具體該怎麼練? 對於新手來說。 - Fazioli 的回答

再強調一下天賦,個人覺得天賦是第一位的,是基礎,天賦決定一個人進步的速度,並且天賦能決定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最終能走多遠,無論怎樣努力,基本不可能超過天賦的限制,我現在的教授就是這個例子。

關於天賦,努力,還有方法,個人總結的是這個公式:
(天賦+方法)×努力=最終成果

天賦和方法直接決定進步的速度,當然前提是要努力,沒有努力(練習)顯然有再好的天賦再先進的方法都沒用。同樣,雖然勤奮能使人進步,但是如果不用先進的方法,也沒有什麼天賦,只是勤奮也只能很慢的進步,用了合適的,先進的方法,可以加快進步的速度。但是要知道的是,尤其鋼琴,最終能走演奏路線的,都是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天賦,從小就已經和很好的老師,用很先進的方法練習,想之後發力,快成年了才想走專業,想達到以後可以經常開獨奏會的水平,基本沒戲。

普通高中生能考進柯蒂斯嗎? 我是非常努力練琴的! 打算先考進上音再轉? - Fazioli 的回答

讀了各種音樂家傳記就知道,這些名家在小的時候都是神童,十幾歲就達到了絕大多數人努力一輩子也無法達到的高度。

不僅智力腦力方面和天賦有關,身體機能也和先天有很大的關係。身邊有人當玩一樣和一個不錯的老師學了八年,那時候平均每天練琴不超過2小時,但是技術幾乎無死角,比很多附中出來的,從小就一天四五個小時的練了十幾年的還要好!她的李斯特的鐘是現場我聽過最快的,錯音最少的,並且收放自如,聽起來絲毫不覺得是一首頂尖難度的曲子。她強悍的技術和運動天賦是有直接關係的,她同樣當玩一樣學的網球,游泳,都可以達到專業的水平。


作為一個鋼琴老師

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全面學習古典音樂知識。具備全方位的能力。建立更好的音樂素養。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來你這學琴的家長這麼想?孩子真喜歡古典音樂?

難。

十個孩子里,我最多能教出一兩個這樣的孩子。

第一,你不要考級,家長要考級。之前口口聲聲說不以考級為目標,等學了一年半載了就開始問自己孩子能不能考級了。多了去了。

第二,孩子沒時間彈琴,一天半個小時都算多的,有的還不能保證每天。跟孩子和家長苦苦交流的結果就是,孩子學業忙,其它課外班也多。鋼琴就是個業餘愛好。

業餘愛好也不見不考級啊,不光要考級還要變著法的跳級考! 你不給孩子跳級考人家覺得你老師沒水平啊!


就算不是上述極端的情況,算上一個我現在還算不錯的孩子,每天一個小時練琴。多麼?
哈農必須10分鐘
音階琶音10分鐘
中央高級曲目 一首10分鐘 一共四首

1個小時沒了。

有時間彈別的么? 有啊,摳下音階彈車爾尼唄,當然這樣總是顧此失彼。

所以,在你說我們的教育的出問題的時候,先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出問題。音樂教育本身不是一個功利性的東西。但我們的社會風向對其功利化嚴重了。功利的教育目標自然會誕生功利的教學方法。只教考級曲子的原因有老師的鍋,也有社會與家長的鍋。而作為普通老師,比如我這樣的,如果想要能收到30個以上的學生,還能保持穩定,那麼只教考級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只有在這樣收了大量學生之後,才能如大浪淘沙一般在其中發現有天賦的孩子。10個裡面總有1個,那一個我會當寶貝一樣傾盡心力。其它的每天彈半個小時又考級的,各位也算是聽句過來人的勸,若想自己多活兩年,隨便教教考級曲子就行,你好家長也好。

------------------------
我發現答案里大部分也就是業餘學學鋼琴然後今天站在這裡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指點江山。

站著說話不如坐而練琴

你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學琴的時候有多少天堅持練琴超過3小時的? 有大年三十家裡人看春晚你在練琴的時候么? 有沒有因為練琴放棄所有出去旅遊,去夏令營的機會?

我從小到大基本上就沒出去旅遊過,大年三十家裡吃年夜飯之前還要趕著練會琴。這麼多年下來滿打滿算也就剛剛超過10000小時的練琴時間吧,我都不敢說我自己多麼懂音樂。

不付出犧牲,哪裡有收穫。

老師只教你考級,你覺得是老師的原因? 錯了,是因為以你們所付出的那點點可憐的練琴時間,你們只能完成考級的曲子。其它更多的你們什麼都彈不了。

我現在對我某些好孩子的要求是,一周一條練習曲,兩周一條巴赫,四周彈小奏鳴曲一個樂章。哈農每周用三種以上方法練同一條目。音階琶音基本功每天按不同指法分類練習。在此基礎上完成每一個級別的所有曲子。對,對於有餘力的學生我是不給他們限定曲目的,喜歡哪一個考試就彈哪個。

你們覺得你們小時候那點可憐的練琴時間,我要是這麼教你們,你們是不是要瘋了?


你們用自己學琴的經歷 來代表中國的鋼琴教育 真的合適嗎?


我認識的鋼琴老師不下百個 到現在還沒見過哪個老師要求自己的學生必須去考級的 真正要你們去考級的 是你們的家長 把他們的錯誤賴在中國鋼琴教育上 真的好嗎?遇到不好的老師 遇到枯燥的老師 遇到不會教伴奏即興的老師 就說中國的鋼琴教育有問題 難道這種老師也可以代表中國教育?

我常把學琴比作學話
基本功就像平捲舌 任何一個負責的老師都會狠抓你幾年的;
樂理就像語法 你學話的時候父母教過你什麼是名詞代詞嗎?你不是一樣可以把話說的很漂亮;
興趣永遠是留在後面的 用來抵擋誘惑 總會用完的 小時候學話 並不是靠興趣 而是不停的反覆硬性的學習 後來懂得越來越多 自己會找書看 自己會寫文章 反過來學琴的時候 卻指望老師用興趣和樂趣來培養
古典樂就像文言文 說起來高雅 讀出來都是經典 需要環境的熏陶 大量的培養 可你若不喜歡 你要把話說得快說的狠說成乾淨利落的rap 也未嘗不可啊 為什麼為了高雅 為了情懷 非要追捧古典樂沒完沒了呢

我見過法國的鋼琴教學 也見過美國的 我只想說 根本不存在「中國的鋼琴教育」 根本沒有區別 更沒有對錯之分

我們的劣勢只在於 高端教育太少了 要學好只能出國


優勢:

很多老師嚴厲、父母敦促著長時間練琴,功底比較紮實。


劣勢:

1,家長和孩子都沉不下來心,很急躁,一些老師也很急躁,大家都很功利。

2,音樂教學行業太混亂,沒有統一標杆,你可能碰到科班出身的好老師,也可能碰到學了幾天就出來教學的雜牌老師。


不只是鋼琴,現在中國大多數的樂器教學都差不多。

家長太急了。

其實老師想好好教的,想好好給孩子打基礎,一個月只學手型姿勢都算少的,只有基礎打好了,這個孩子未來才能更好。

但是家長急啊,我的孩子來你這一個月怎麼曲子都彈不下來,你是不是沒好好教。

老師解釋,打基礎很重要,要是太著急上手以後會有弊端。

家長覺得,你這老師是不是不好好教拖延時間啊?怎麼這麼黑啊?人家XX一個月都會彈歡樂頌瑪麗有隻小羊羔了,人家學提琴的都會拉小星星變奏曲了。


老師想教點音樂知識,家長覺得你不好好上課。


好吧,無奈,基本功我不管了,音樂素養我也不管了,會摁弦會彈琴就行,一節課教你三個小曲子。

家長孩子都滿意的走了。

家長對於音樂的了解只限於考級,他們只知道考級。

什麼都不懂也沒事,家長還不信任老師。

有點像現在的患者不相信醫生。

家長想讓孩子學音樂,又瞧不起音樂。

最後,想好好教的老師堅持不下來家長的非議,流水線產出一堆會彈小曲子要去考級的孩子,裡面有多少手型不標準姿勢不對的。

只有懂行的家長會明白,學音樂是場馬拉松,想學好音樂,上跑道之前更得好好準備。

這種家長太少了。

我小時候學大提琴的時候,跟一個老爺爺學,我爸媽並不著急趕進度,但是當時我還是業餘學,我的手型運弓其實不標準。

老爺爺覺得我是業餘學的,所以沒幫我改,反正出響了,會拉了,大家都很開心。

好幾年後走專業了,改手型和運弓改得我差點吐血。

運弓力量之類了兩三年改過來了,至今拉琴拉快了,左手姿勢還是有些不對,耽誤速度。

死活改不過來。

從小到大,每次改不過來氣得想砸琴的時候都會想起那個笑容慈祥的老爺爺。

您說您當時對我嚴格一點該有多好。

當然,很多孩子不走專業的道路,他們考完級就不學了。

那這到底是為了學琴,還是為了多個獎狀多個過年跟親戚吹牛的借口啊?

真的,幸好這些孩子到此為止了,不然你要是繼續學下去,會發現很多時候很多困難是自己拌自己的腿,速度上不去,仔細一看竟然是因為基本功沒打好。

這是家長急,我也不知道他們急什麼,書法班鋼琴班這班那班報了一堆,從沒想過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好好學什麼,適合學什麼。


然後說老師吧,什麼樣的老師都有。

最差的,有的琴行老師,根本就是上面所說的那種速成班學出來了,自己水平不怎麼樣,繼續禍害下一代。

尤其是小地方的,家長嫌一節課100的正規老師貴,找這種老師,省錢,一樣能彈出響。

可惜了孩子。

另一種,是配合這種急切的家長的老師。

Ta可能音樂學院畢業,可能某個大學音樂系畢業,出來教學生,本身水平可以。

沒名沒錢,怎麼辦?

只有自己的學生考上這個XX附中了,考了X級了,慢慢才能有名氣。

不然就喝西北風,這麼多年學琴的花費不知道啥時候能賺回來。

好吧,家長你急,我也急,孩子能考級會彈曲子了,越快越好,拔苗助長,學來學去,曲子是彈出來了,級也過了,最後學生什麼也沒學到。

最後,真正的好老師,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艱難的出頭。

從附小附中音樂學院大學畢業,滿揣知識與熱情,想要當一個好老師,想要改變每一個學習音樂的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讓她們在學琴的過程中懂得音樂的魅力與知識。

結果,畢業後傻眼了。

沒有人在乎那些東西,他們只想快、快、快。

我現在見到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優勢寫的那樣,遇見了一個嚴格的好老師,配上父母敦促,很多在小學階段就有很不錯的水平了,這種家庭的父母大多是有明確目標和懂得音樂的。當然,缺點是這樣的孩子,很多都不快樂。

有一部分是劣勢所說,被功利的家長和老師趕著學琴,趕著考級,然後被帶出去吹噓,有很多同時還報了其他興趣班,最後都當飯吃了。這種孩子的家長也是迷迷糊糊,不用腦子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的孩子,功底紮實,音樂知識懂得多,自己也很喜歡的。這種孩子的父母家庭幾乎都是懂音樂的。


而且,地方越小,家庭水平越一般,第二種狀況存在的幾率就越大。

現在大城市,家境不錯的家庭能好一些。


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太多的家長老師急躁又功利,而中國,還沒有一個很好的音樂氛圍。

真心希望我們的音樂環境有一天能像日本和德國那樣豐富又包容。


用自己的經歷來回答問題吧
小時候彈鋼琴真是個痛苦的回憶
1.初學
4歲開始學琴,初學時老師對手形要求很嚴格:要立起來,像握一個雞蛋,做不好就要被打,選擇一個有耐心的,喜歡小孩子的老師是很關鍵的,不至於讓我想到要去上課就很難過。
回家了被媽媽逼著練琴,剛開始是1h/day,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2h,3h,4h,對於6,7歲的小孩子,根本坐不住啊,乘麻麻不注意,我就躺在琴凳上,個子矮,長度剛剛好。
練習的都是些音階,哈農,練習曲,枯燥又單調,不過現在看來,也確實是必須的,基礎好,識譜強以後學起來會比較順暢,上面的回答也提到了,就不贅述了。
2.考級
身邊學鋼琴的同學很少有不考級的,但我覺得中國的鋼琴教學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以考級為目的,某某某鋼琴10級,聽起來好像很牛,實際上一年的時間反反覆復彈那幾首考級的曲子,誰都能過,而音樂一旦蒙上了功利的外皮,就變得索然無味。為了一紙證書,花費大量的時間反覆練習一首曲子,真是要吐了!
教學方面:對於一首曲子,老師往往會告訴你哪裡要輕一點,重一點,快一點慢一點,這種機械的彈奏忽視了理解作者的感情,我教琴的話,會詳細介紹作曲家的生平,創作曲子的背景,像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那境界,真是讓人神往。
3.追求音樂
長大後,我才真正喜歡上鋼琴,喜歡音樂,高中看《不能說的秘密》《海上鋼琴師》,回去找譜,自己彈下來,那種感覺真的很棒,再然後主動去接觸肖邦,李斯特的曲子,感興趣就會主動,主動學作曲,學樂理。
對於小孩子,中國的鋼琴教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興趣,不要為了考級去練琴,音樂是人類的禮物,追求美的東西是人的本性。要做的也許僅僅是給他們引導,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讓他們喪失對音樂的興趣,至於技巧,樂理等基礎性的東西可能也不急於灌輸給他們,感興趣,主動去學,效果是最好的,同理在其他方面也一樣


說點現實和普遍性的。
現在的小孩學鋼琴一般家長也就是看看孩子興趣,選擇的老師都是小區附近的琴行,這種琴行里的老師教學方法基本就是:演奏技巧+考級,樂理和音樂講的很少或不講,教材挑著彈追求進度。老師自己平時練琴很少或根本長年不練。琴行里能夠快速培養出很多個十級,家長、老師和考級機構都挺高興。這個已經是很普遍的了。這樣學出來的孩子碰到教的對的老師是幸運,因為至少技巧還算沒問題,碰到老師自己水平不高的,演奏技巧都有問題,更別提學音樂了。這樣的孩子出來只會照著樂譜彈琴,視唱即興樂理不會。
只有少數的孩子找到很專業的老師(高學費上課地點遠等為代價),能夠得到比較系統的音樂學習。這種一般是家長用心培養或者家裡條件比較好。
這就是現狀啊,具有普遍性的中國鋼琴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就是彈琴機器,跟我們的體制教育如出一轍。


你們以為鋼琴老師願意帶考級的?都是家長的要求,和現在攀比心的利慾驅使,以及在培訓班老闆要求的指標 。
我就是鋼琴老師,我真心不愛帶考級,我覺得考級這東西 真是浪費時間。 幾個月的時間啥也不學 就來來回回那幾個曲子,聽都吐了。
孩子不練琴 也歸咎到老師身上, 考不過 也賴老師
考級就是讓老師背鍋的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現在家長都注重誰家孩子考幾級,誰在乎你彈過什麼李斯特肖邦貝多芬啊

說白了,膚淺

比如我教孩子基本功車爾尼,家長會說聽著枯燥,讓我教好聽的曲子,我說行 ,學古典的名曲吧 莫扎特的小奏鳴曲或者肖邦的小夜曲什麼的 。家長聽了一下,聽不懂。說不好聽。我說你說什麼好聽 ,她說流行歌曲那類的

呵呵,那種就彈著玩,練個啥技術啊

天天的 這嫌難聽那嫌枯燥 是找樂子來的 還是學本領來的??


然後一個個都沒時間練琴,我要求很低,每天二十分鐘就行了。這沒有一個做到的。 我就納悶了,現在孩子多輕鬆,減負了都。我小時候作業更多,都擠出時間每天兩小時,周末五小時。 現在孩子怎麼二十分鐘都沒有??

光說你家孩子進度慢,廢話,不練琴啊。
光說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的厲害,廢話,人家練琴啊

我特別想告訴那些家長,不拿這個當回事就別學


非常符合我最近的狀態,於是一答。
背景:6-15歲學鋼琴,考過廣東省八級和英皇八級。

國內的鋼琴教學在現在對編曲/作曲感興趣而開始學習的我看來,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我多希望在當初的那十年,哪怕老師給我上過一趟improvisation的課都好。

學了十年,每年就是彈考級曲子,一直到考英皇開始,我算是接觸了那麼一點樂理和聽力的東西。
到今年暑假我回國,跟我爸媽的一個開琴行的朋友聊天,我問說你們這裡有學爵士/即興的么?他說沒有。那個可是廣州非常有名的一個琴行。

在我學鋼琴的那些年,我以為我學的就是音樂,實際上只是個「演奏」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學的東西沒有任何的創造性。現在我在自學編曲和作曲,我要重新去看chord theory,要去看chord progression,jazz scales,這些東西在我的十年學習生涯里,我一丁點都沒有接觸過,怎麼叫做學音樂?

我知道這個國內可能很難找,但是如果有父母想讓孩子學鋼琴,或者其他任何樂器,有條件請送孩子去學即興,或者至少出境游的時候去買兩本相關的書,不要追求考級!不要追求考級!不要追求考級!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很可能就被考級抹滅,抹殺了本來的音樂天份。


本人10歲開始學琴,跟著老師學了五年的古典,自己琢磨了兩年的流行,然後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學了兩年的爵士,算是國內國外的典型鋼琴教育都經歷過了,感受頗深。

先來說說優勢:
1,讀譜能力。強大的讀譜能力,加上中國人的勤奮認真,以及在鋼琴教學中對讀譜以及視奏能力的強調,使得中國的鋼琴演奏者在面對複雜的古典大作品時得心應手。

2,手形。在中國學習鋼琴的人,手形往往都很好看,這也得益於大多數老師在基本功階段的狠抓。當然,手形好看與演奏能力沒有直接關係,有些作品需要比較扭曲誇張的手形才能夠演奏。

然後就是劣勢了,問題太多,痛心疾首:

部分觀點我在這個問題中已經有了回答: 五線譜用固定調唱還是首調唱? - 樂理

1,樂理。非作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鋼琴時往往忽視了對樂理的學習,以至於很多人彈得很漂亮,但是對自己彈的是什麼東西沒有一點概念,只是機械式地譜子寫什麼音符就彈什麼音符,沒有思考過音符之間的關係,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一部作品好聽。業餘考級的那點樂理只能說是掃盲,完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見過有同學考過十級,連屬和弦到主和弦的終止式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個能夠熟練演奏鋼琴的人,理應具備一定的作曲水平。在我教學生鋼琴的時候,我會拿出一大部分時間告訴學生,這首曲子是什麼調式什麼曲式,這裡是什麼和弦,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要這樣寫。小學的孩子都能理解的,會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從而對鋼琴演奏也起到很好的幫助。


2,即興。同樣,即興演奏在絕大多數中國的鋼琴教學裡是一片空白。老師只負責拿著五線譜給你,照著彈就是了,先把音符和節奏找准,然後加入表情的處理,再高端點教你如何把情感傾注到手指上。五線譜拿掉就傻了。那些寫在譜子上的很多古典音樂作品,當初作曲家都是通過即興完成的,到了中國變成了死記硬背,我們什麼時候教過如何像那些作曲家一樣在腦海里放飛靈感了?為什麼爵士樂在中國遲遲無法站穩腳跟,因為中國的鋼琴演奏者的即興能力非常之差,而爵士樂的靈魂就在於即興。如果你被要求,下面開始即興彈琴,彈一個小時,中間不能斷,有多少人能做到?去拉專業院校的鋼琴系學生,都有不少無能為力的。而即興演奏的教育,在歐美的鋼琴教育中佔有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讓大家能做到沒有準備,沒有譜子,瀟洒的坐在鋼琴前讓你的靈感傾瀉與琴鍵之間。

3,伴奏。因為樂理和即興教育的缺失,導致很多彈了好多年琴的人,都無法隨意的伴奏流行歌曲。因為不知道歌曲里用了什麼樣的和聲進行,不知道如何通過織體的即興來展現和聲。這裡指的伴奏不是說你在蟲蟲鋼琴網上找到哪首歌的鋼琴譜然後看著彈,而是你聽到任何喜歡的歌曲,能夠立馬彈出來,再高級點的能夠隨意移至任意一個調演奏。這個對於在樂隊擔任鍵盤手,或者從事編曲工作的人而言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絕大多數鋼琴演奏者呢?他們竟然不具備這個基本的能力,學來何用?

所以總結一句,就是中國的鋼琴教學,和應試教育一樣,教得死板,學得也死板,填鴨式教育,不會變通。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收取稿費,有違必究】
【接商業編曲以及影視遊戲配樂,招收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生。聯繫請私信或加QQ1150333429】
【南京地區暑假想上課學習鋼琴即興伴奏與創作的請聯繫我~】


最大的弊端應該就是考級了,見過不少鋼琴老師,一年就教考級那幾首曲子,順帶練一點哈農之類的,學生翻來覆去一年就重複彈那麼幾個東西,根本學不到什麼。

真正好的老師應該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風格以及個人鋼琴水平、進度循序漸進地安排課程,並穿插針對節奏、審美、樂理、作曲、即興、音樂史等各種方面的訓練。

要考級也不是不可以,實在想要那張證書,就等學好了水平到了的時候,直接去考十級就行,不要一級一級來。


簡單粗暴地培養技巧,尤其體現在早期鋼琴教育。

以下是個人切身感悟。

大學期間去一家鋼琴培訓機構應聘。一曲幻想即興曲奏罷,面試官直接說你在你們系排多少名。哈哈哈容我大笑三聲。敢情您直接默認我是專業水平了啊哈哈哈。然後我故作鎮定地答: 啊?我不是音樂學院的啊。

本來招聘只要鋼琴專業的,我就這麼矇混過關了哈哈。

接下來薪資什麼的都談好了。負責人甚至覺得我住學校宿舍離培訓機構遠,要給我配員工宿舍。嗯看起來一切皆大歡喜。然而你以為故事結束了嗎哦呵呵

本來是面試完第二天上班。正巧那天有個鋼琴老師有事,我就臨時上陣了。教的學生是一個超級超級萌的小蘿莉,也超級調皮,我根本就沒法對她瞪眼睛啊。向來都是看到可愛的小朋友心都化了的怪阿姨,我就哄著她啊,用我以為非常有趣的方式上完了這節課,然後就被解僱了。

理由是我鎮不住小朋友。負責人的原話是我一點都不凶,小朋友要嚇唬要凶!呵呵噠。都不看這節課小朋友學會了啥。40分鐘的課4歲的小蘿莉基本掌握了斷音。下課還拉著我問下節課我還在嗎的小可愛。

想起來我小時候鋼琴老師的粗暴。多少年提起鋼琴我都持有仇恨態度。抵觸態度,大學放假回家偷著彈個琴,彈完都要把琴蓋凳子恢復成未動過的模樣,好像被我媽發現我主動彈琴有多丟人一樣。明明後期自己已經很愛鋼琴了。但是童年少年的陰影都讓我對這個東西多多少少不自覺地敬而遠之。

試想如果我當年的鋼琴老師有我上課的那個愛心加耐心。講真說不定我的人生會是另一番軌跡。最起碼不會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告訴家人我愛鋼琴。

話末,很多鋼琴老師面對日復一日的枯燥教學,一個剛走一個又來排的很滿的授課,確實很難保持初為人師的熱情。

但是!起碼不要用粗暴的語言,甚至肢體暴力去泯滅小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好嗎?當鋼琴旁邊坐著一個手持戒尺的凶神惡煞的老師,還有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揮過來的大胖手直接拍地你手從琴鍵上滑落,能有心思去感受曲子的音樂性?更別提內容了。我會說我在眼淚中彈的德彪西的月光嗎?

不懂得我媽自己都沒罵過我豬腦子,是如何坐在旁邊忍受鋼琴老師這麼罵我的。後來我媽也意識到錯了,和我道歉說應該當時給我換老師的,然而有些陰影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消去的。

為什麼很多人考完十級,或者脫離父母管束之後就甚少碰鋼琴。和傳說中奧數金牌得主發誓再也不學數學不是一個道理嗎?既然大多數孩子學鋼琴是打著興趣的旗號,並不打算以此為生,那這樣南轅北轍的結局意義何在?

深夜回憶起這些雖然不像以前那麼痛,但是想起啟蒙鋼琴老師那張中國傳統美人溫婉美麗的臉,還是止不住地周身寒意。

所謂嚴師出高徒?竊以為和藝術相關,還是少用點好。


卸腰。

太專業的就不隨便亂答了。
隨便說一點關於小孩初學入門的。
樓上很多人都指出了大多數鋼琴教學的弊端,加上以前的回答我再補充一點東西。

●關於考級
說很多琴行的老師都只是要求學生彈考級曲目而不彈其他東西,其實很多老師倒是希望自己學生能扎紮實實的去學但是坑爹家長不願意嫌你進度慢。
大部分的家長是專門來坑自家孩子的。

而只有兩種情況老師會自己去逼學生拚命考級一年只彈那麼兩三首曲子就為了個破證書。
一是越高級別工資越高。
二是這老師急需高級一點的學生來證明自己的教學實力來達到家長一聽「哎呀這老師真厲害教的學生都考十級了」給自己招生源的效果,其實這完全就是在誤人子弟。
而人小孩只彈考級曲目的直接原因都在於小孩沒時間練琴。老師不會教是屬於少部分的一類。

至於為什麼會沒時間練琴?
很多原因我都非常理解。
五六歲的孩子你忽略了他準備入學的這件事。
一年級準備學拼音了,abcd一開始背的暈頭轉向找不到北啊,數字1+3=4為什麼2+2也是=4啊,課本里大篇大篇的生字不會認第二天就得學會當堂檢查啊,背書作業嘩啦啦的一點也不留情的布置下來啊,更別提什麼課餘時間抽出來彈彈琴認認譜了,想想都心疼。
小孩的智商真的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孩子一點就通而有些孩子遇到簡單的問題得反覆幾次才能搞明白,就更別提鋼琴入門的艱辛了,期間你再注意一下手型就更難了。
這時候家長又在一邊拚命幫著找借口說哎呀沒時間啊小孩沒時間大人也沒時間看著而導致老師對這類人越來越不上心。一開始對於每個孩子可能都是公平公正的。

●關於教學資料
據我所知大部分琴行老師對於啟蒙都只用小湯而不懂得變通。
在我的觀念里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小湯1學完之後如果馬上學小湯2對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講那絕對是坑爹。
為什麼呢,小湯1學完之後只是個最基礎最基礎的入門,小湯1主要要求的是對譜子的熟悉度。培養的是小孩的認譜能力。
而小湯1整本書學完之後認譜能力並不能達到期望的高度。
這下問題就來了。
右手12345左手17654還沒完全整明白呢馬上小湯二就開始彈二八節奏了……
想想我一開始接手教學這方面的時候一翻開小湯二看了一眼完全懵逼了,這跟小湯一完全脫節脫的太大了。

我當然私心是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好好學古典所以一開始的基礎最為重要所以一開始識譜階段一定不能急。
所以我經常會找一些符合課程進度的譜子循序漸進而不是一昧的照本宣科。
因為初步入門最基本的就是識譜。
作為老師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把思維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領悟和接受能力,覺得哪一首有能力彈了哪一首還達不到那個水平。
如果有什麼書就只會教什麼書那說明這老師完全是個不入流的傢伙。

●關於家長
這個我之前回答的太多了現在就不提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852765/answer/78481975

被家長氣吐血篇:
我小孩什麼時候能考級?
一節課都在學手型啊?
有老師為什麼還要家長陪著?
一節課才學一首曲子啊?
老師給我們彈一下看看?
學了一年了怎麼感覺沒學多少東西?

●關於識譜
音樂上來講有天賦是指樂感方面 。
而識譜方面沒有天賦。

而大多數琴行老師是怎麼誤人子弟的樓上差不多都說了。
最典型的,一個學了兩年琴的孩子家長找到我以後讓我給她小孩上課。第一節課我就發現這孩子不會認譜。我跟那家長直接說了問題也告知需要從頭學習。
而不會認譜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跟著聽課,永遠不知道老師是怎麼敷衍自己的孩子,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想想都知道肯定是唱一句小孩彈一句。
為什麼家長沒發現這個問題,因為上課的時候反覆彈兩首曲目,小孩基本上已經背下來了,回家彈給家長聽家長以為噢這節課又新學到東西了,其實那簡直是在扯淡。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唱譜。
有個學生找到我,我一樣發現他不會認譜。
只知道哪個音彈哪個鍵卻不知道那是什麼音。
一問才知道以前沒唱過譜。
彈哈農我要求他唱音結果一句裡面我找不到幾個對的……

這樣的後果就是一不會認譜二節奏亂七八糟的。
另外,小孩一遇到不會的音馬上就說出來是什麼音的老師都是耍流氓。

●關於教學
入門的時候我從來沒給學生示範過。
除了一些彈錯的時候。
我了解過很多轉給我的學生以前老師是有示範的。
但是我一不示範小孩就不會彈。
即使會認譜也說自己不會彈。
那不認譜的就更麻煩了。
依賴性太強。
所以啟蒙的時候手把手教學生的老師都是耍流氓。

這裡強調一下不示範指的是拿到一首新曲子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會示範。等學生彈的七七八八以後會挑一些重點來示範。

●關於基礎
一些六七歲的孩子在別的地方學琴後來找我上課,只學了一年左右的小孩我發現以前的老師教了他們強弱變化。
對於六七歲的孩子很多譜面記號我都不會講,只會給他們家長解釋。
一是因為小孩太小還沒學英語很容易跟漢語拼音弄混【到時候考試考不好又瞎怪老師頭上】
二是因為沒必要。
鋼琴啟蒙,入門,全是打基礎。
小孩練琴和大人不一樣。
我可以允許小孩用正確的方法彈哈農無論怎麼走神都行只要他有在琴上敲。
這個就叫打基礎。
但大人不一樣,大人學琴是有目的性的,打基礎也是有一定往上拔的性質。
小孩不一樣,小孩有的是時間跟你耗。
而我觀念里對於孩子來說,哈農拜厄車爾尼599849299一律沒有弱,全部是實打實的彈下去,除了一些布格繆勒類似樂曲的作品會帶一些樂感方面的培養,其餘的全是打基礎。
打基礎的時候我可以給你講p,pp,mp,dim是什麼意思,但是我不要求做到。
DC al Fine ,DS al Fine,rit這些就會有一定的要求。
強弱變化在三年之類是絕對不要求的因為手指根本達不到控制觸鍵的能力。
那練什麼?
跳音,斷奏,高抬指。連跳之分。動作以及手型。
手型最初全部是握球狀。以及力量轉移的時候不要撐開等初步保持手型問題。
隨著每個人的發展慢慢的再要求指尖怎麼去觸鍵。

●關於樂感
我看過一個坑爹老師給人是這麼上課的
「還不錯,就是你這個地方少了點樂感,ok下一首。」
↑↑↑↑↑↑
尼瑪……你這是在講神馬……
能告訴我樂感是個什麼東西嗎??
所有的曲子你都可以說這句話!!
樂感是需要慢慢去培養的,但是你這樣子要怎麼去培養學生???

●關於工資
高不成低不就。
覺得自己實力很高的人自然不願意去當老師。
願意當老師的人又覺得工資太少。
所以琴行老師大多是半吊子。
對於小孩是極度不負責的。
隨便敷衍的老師實在太多。

而我目前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至少不管某個學生多讓我生氣但下次再見我依舊會滿血復活。

●關於學生
有兩種學生我不教。
一是小孩又痞又不聽話家長還不管的。
二是經常請假的。
為什麼經常請假會不教,因為這讓我很不爽。
你會讓我覺得你根本沒把鋼琴當回事。
反正想學的是你,但你經常請假那就拉倒。這是態度問題。
這兩種情況百分之百回課作業也是很差的。

●關於背譜以及聽力和視奏練習
這三種不經常練習的老師都是在耍流氓,怎麼訓練以前也說過了就不廢話了……

●關於唱譜
沒有要求學生唱譜的老師都是耍流氓

●關於功利心
想方設法讓你買自己店裡推薦的琴,不分青紅皂白管你能不能彈那些曲子一個勁叫你買書的老師都是不合格的老師。
我以前說過句話。
以我的三觀我的經歷想告訴你們的一些事。
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性價比的話就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我不希望自己以及你們每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物質化功利心越來越重被洗腦得越來越深忘掉了自己的初心。

以上只是針對幼兒鋼琴啟蒙寫的一些觀點。以後想到再補。


春節的時候去餐廳和朋友吃飯,以往本來會有歌舞表演,所以餐廳中間放了一架鋼琴。然而大概是春節放假的緣故,所有節目基本都取消了。吃飯的時候突然響起一陣琴聲,聽了不到1秒自然而然反應是肖邦的《夜曲》(Nocturnes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 Larghetto)。放下刀叉聽完了整首,完成度不錯沒有錯音,然而曲子彈下來殊無感情更不提變化。彈奏的是個中學生模樣的小伙,愣頭愣腦有些憨厚的樣子。然後木然的回到座位上繼續吃飯,看起來是帶著孩子和朋友聚會的一家子,男孩母親的臉上無不驕傲,跟朋友們講著學鋼琴的種種經歷。


鋼琴屆一直流傳著「無戀愛不肖邦」的傳說,這位一定是個好孩子不然一首情詩下來不會如此木訥。回想起我小時候學鋼琴,再傻也不會在外面談肖邦,頂多搬出貝多芬砸琴鍵然後觀察大家吃飯的表情:)


話說回來,國內大批的琴童(包括我自己)不都是如此么,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鋼琴,然後開始考級刷證書,有恆心的父母興許能讓孩子刷滿通關,半途而廢的也比比皆是。然而大多數孩子在以後卻再也不會去碰鋼琴,而考完級對父母來說,更像是一項大工程順利竣工。拿出去說也倍有面子。在大學的琴房裡我碰到很多當年刷通關的朋友,大家都還依稀記得一些曲子,也只是肌肉記憶。然而說起對鋼琴的興趣,很多童年陰影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對待鋼琴始終不敢去熱愛。


藝術不同於理工科,它是一種傳遞表達感情的語言。我們在學琴的時候標準大多都是沒有錯音,然而一首曲子彈下來就像個機器,強弱快慢照本宣科。樂曲的背景作者的情感,這些本該是音樂的內核卻被忽視的一乾二淨。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剛從溫飽線上來,有錢了就想讓下一代更好,培養興趣要從娃娃抓起。於是大家蜂擁而至的學畫畫學音樂學鋼琴。不過大家的思維還沒從吃飽飯的年代掙脫出來,教育的方式還是棍棒為主,但是一家裡有誰學過音樂啊,大家都是剛富裕起來當年誰都沒接觸過音樂。所以只能從彈的對錯來評判好壞。


學琴的孩子不少都遇到過家裡來人要表演一首曲子的光輝時刻,克萊德曼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外人必點的曲目,當然你要是讓我彈個《月亮之上》、《小蘋果》什麼的一般孩子肯定hold不住。西方音樂在國內畢竟還沒有流行起來,接觸最多的群體沒有莫過於學音樂的小朋友們。大眾的藝術素養和品位都不算太高。都說三代出一個藝術家,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天天擔心吃飯問題誰還會有心情去在乎莫扎特肖邦在創作這首曲子的背景和情感?於是一曲作罷觀眾叫好父母子豪,至於孩子的感受,Who cares?當我們還沒有正確的認識藝術以及尊重藝術的時候,音樂不過是玄關盡頭的屏風,具體上面畫的是什麼,好看就行了唄你管那麼多幹嘛~


將來,如果我要培養我的孩子學鋼琴,當然是在他感興趣的前提下。開始的時候我也許也會嚴厲的要求他擺好手型注意觸鍵。然而當他掌握了這些基本功後,音樂的道路怎麼走應該是他的選擇,哪怕是作為業餘愛好,只要他彈的高興我也心滿意足。


先講我的老師吧。
小時候在她手底下學琴,雖然說是鋼琴課,但老師大班電子琴教學,一個教室十二個小孩,每節課會讓我們彈音階琶音和弦哈農拜厄,後期彈599 299什麼的,這是基礎課
第二周老師不會檢查功課,而是上音樂素養課,綠色A4大書,音樂素養基本考級教程,一共兩本共四級,包括了從識譜到和聲復調甚至音樂流派中西方發展史等一系列知識。外加聽音練耳視奏視唱。
第三周是奏鳴曲,一次留一個短樂章或者幾個大樂句
第四周檢查作業,所有同學都要把之前學的彈一遍 把樂理背一遍
當時不懂,但等我認為她「誤人子弟」轉而投奔其他老師,彈一些考級曲目時才恍然大悟:同樣的一首曲子,其他人一周照譜彈下來三行,而我卻能背著彈下一個完整的樂章!
比起新老師那裡的其他學生,我的背譜速度是最快的,對樂曲的理解是最準確的,基本手法是最紮實的,而突出的優勢是當大家還在譜子上畫圈記升降音時,我卻能直接說出這首曲子是什麼調的,應該用怎樣的情感!
對此我感到驚訝,新老師誇我有天賦,而我知道這並非是我的天分,而是原來的那個老師,是她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從根本上理解了音樂,觸碰到了音樂的靈魂。
所以,我又回答了原來的班級,上著被旁人誤以為不正統的鋼琴課。
現在我已經讀大學了,雖然沒有專攻音樂表演不是音樂系的學生,然而很多音樂系的同學都會找我問一些樂理知識或者對歌曲的理解。我想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老師教會的不是讓我彈好一首歌,而是彈好歌曲所必備的常識。
未免人懷疑我是打廣告的,就不說老師是誰了。哦對,我現在也在用她的方式教我的學生。


剛練了會琴,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
我是六歲,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琴,非專業,師從某音樂學院的副教授,考過業餘十級之後斷斷續續靠興趣練琴,有時候彈古典,有時候也彈流行歌曲。接觸鋼琴也17年了,愛鋼琴愛音樂,也希望更多人喜歡鋼琴。只不過現在想這個問題,會多多少少覺得,在中國學琴是一種悲哀。

第一,行業水太深,師資良莠不齊。大多數父母讓孩子選擇鋼琴無非是陶冶情操,學一技之長,所以他們對於學琴的要求或者說對孩子的期待,是讓他們懂,是了解,也是淺嘗輒止。這也就大大降低了鋼琴老師的從業門檻。在不了解的朋友看來,你學了十多年,你教剛入門的孩子應該也是輕車熟路。但演奏和教學又是兩回事,舉個例子,又一次,我帶著一群外國老頭老太太學中文,本以為我講了那麼多年中國話,總不至於冷場吧,但一個小時的課,我起碼犯了半個小時的尷尬症,真不知道從何說起。提到這個,也是想告訴大家,慎重選擇鋼琴老師,不僅要有好的專業素養,還需善於教學。

第二,學琴目的偏離音樂,為了考級,為了比賽,為了表演是一些家長,或者琴友的通病。記得我學琴的那些年,考級固定曲目會花三四個月時間準備,大約有四首。一年裡其他時間老師會循序漸進給你安排適合你難度的各類練習曲,奏鳴曲,協奏曲等等,練力量,手指靈活度,情感表達等各個方面。不過也有另外一群盆友,純為考級而生,無基礎無漸進,純粹生練,硬上,學琴的日子每天都練考級曲目。這樣的琴友,至少我覺得,是悲哀的。當你沒有紮實的基本工,好的手指靈活度,以及對作品自身的理解,你也很難感受到音樂給你帶來了什麼感觸,可能有的只是負擔吧。技術性強的動作需要大量枯燥的訓練和時間的堆積,所以說基本工真的真的很重要!另一個方面,家長們真的都對孩子們給予厚望,與此同時暗自較勁。。。。我現在還清清楚楚記得學琴的那些日子,每周回課,每天練琴,無論是生病還是純粹不想練,每天的至少一小時是怎麼怎麼也逃不掉的。我興趣最高的時候就是回課後老師布置了新的曲目,我覺對是飛奔回家掀開琴蓋就練到鄰居投訴,最無聊的就是回課沒有過關,老師說再練一個星期,下次再看好了。。。孩子嘛,總是貪玩的,但無論你多不想練,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會苦口婆心的告訴你,都是為了你好,以後就知道了。。所以啊,我在考完了級之後,覺得的是一種徹底的解放,今後再也不用為了誰的目標為了誰的喜好而練琴,甚至,我可以對鋼琴說個暫時的再見。

第三,究竟是西洋古典還是中國古典?這個其實是最近困擾我的問題,不知道是所有中國學生的感覺還是當年教我的老師的偏好,中國老師鍾情於給學生布置中國傳統古典音樂。我和當年認識的那群琴友,無一不彈過彩雲追月,沂蒙山小調,綉金匾,牧民歌唱毛主席,草原小姐妹等等一些列相當相當傳統的古典民歌,但是啊,這些孩子們真的喜歡嗎?這些真的是古典鋼琴嗎?我不是崇洋媚外,甚至說這些曲子的調調,或著韻律對於我而言比重彈莫扎特肖邦還有感覺,我也開始打心底覺得他們是好聽的,但是,這始終不是這個樂器最初產生之時或著發展鼎盛之期的音樂。有中國特色,好,有文化共鳴,好,但我卻始終不認為這是我心裡古典鋼琴音樂該有的樣子。至今我腦海里最深刻的演奏畫面,是關於肖邦的,記得彈肖邦時老師講起這位鋼琴詩人說,他演奏的時候總會有一群年輕貴族女子圍繞在他身邊,坐在地上,或是手支著腦袋趴在琴邊,享受音樂。 當你真正開始聽西方古典音樂,演奏古典音樂,感受手指細微觸感所帶來的音樂變化,想像百年前古典音樂家演奏的的時候,會感概,這才是宮廷樂吧,細膩而優雅。

總而言之,音樂不是炫耀的手段,更多時候是一個人的世界。想學琴,尋覓一個好老師,演奏和教學同樣重要,還有就是,多彈古典也多聽古典!


做為目前在中國任教的鋼琴教師,說說自己的教學,我也想知道是對是錯,歡迎拍磚。

首先,我認為絕大多數學習彈鋼琴的人,無論這輩子多大努力,也僅僅只能達到業餘水平,養成終身愛樂的習慣了不起了。傅雷先生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先學做人,再做音樂家,其次才是鋼琴家。在啟蒙階段更應該遵循這樣的主次,音樂這顆大樹,彈鋼琴只是一個枝椏,經由這條學習之路,引領學生進入一片生機勃勃的森林,放飛翅膀翱翔,那樣才美。

其次,學術範疇之外的鋼琴教育,興趣培養優先,技巧其次,考級更是浮雲,本末倒置就不好了。鋼琴教學涉及到音樂教育哲學領域,而不僅僅只是「教鋼琴」。個人的藝術教育觀,教學原理和原則應該在實踐活動中不停完善起來,形成體系。通俗點講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法論,而不人云亦云。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概括和總結,在學院任教也好、作為幼兒音樂啟蒙教師也好,建立和形成自己的音樂教育哲學理論,很有價值。

另外,用語言或行動去威逼利誘兒童長時間進行樂器的技能技巧訓練,這個現象在琴童和他們的家長中普遍性存在,對學生本身的心理的生理健康產生了哪些影響,缺乏學術性研究和第三方干預,連續一個小時以上的訓練都過量了。

具體到我的領域(兒童音樂啟蒙3到7周歲),我是這麼做的:

* 學習和遵循中國兒童發展指南(一本提供幼兒教育指導性原則的白皮書)。

科學育兒不提倡技能技巧訓練,這和傳統的鋼琴教學是有矛盾的,從心理生理學以及法律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在普遍性的兒童教育綱要中去制定教學計劃,去觀察每一個受體,實施個性化的教學互動,這樣才好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奧爾夫小組音樂課在低幼音樂學習期,比起單純一對一的鋼琴授課更合適,更注重引導兒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創造音樂,表現音樂。這部分互動學習離真正的鋼琴演奏起步還有十萬八千里,卻可以在音樂聆聽經歷累積和創造力培養方面起到重要影響。

幼兒中大班的孩子,基本能認識數字和字母,可以接下來學習簡單的樂器,假如對鋼琴這樣的樂器想更多的了解和接觸,bingo,來吧,我們一起,要不一對一學習約起來?

有了啟蒙階段的鋪墊,選擇合適的教材相對容易些。引進版的基礎教程結合兒歌演唱,定期的音樂表演聚會,慢慢來。

關於教材

美國的鋼琴啟蒙教程就是好。比如:
1,《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Bastien Piano Basics。分為樂理,基礎,技巧,視奏和演奏五個部分,音樂知識架構合理,收錄很多簡單又豐富的布魯斯和爵士搖滾節奏的音樂,適合兒童的音樂審美趣味。
2,《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Piano Adventures這是多媒體教學在鋼琴啟蒙領域的有力嘗試,強調音樂探索性和綜合表達能力。
3,《快樂鋼琴啟蒙教程》。 Alfred。 這個比較接近湯普森。

中國的有:
4,《兒童鋼琴初步教程》盛建頤。收錄許多低幼熟知的中國童謠與兒歌是一大特色。

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巴斯蒂安五套書按部就班學完後,逐漸接觸古典風格音樂,例如巴赫小步舞曲集、創意曲集、小奏鳴曲集等等,銜接起來更合理,理論基礎紮實了。

關於歌唱部分。

鋼琴老師自己不會唱不敢開口唱,在legato的表達上真的會遇到困難。我把這部分單獨列出來,其實可以結合簡單的即興伴奏一起學習。

在幼兒啟蒙階段,幾乎所有新一點的教材都有歌詞的,這些兒歌不僅要讀要唱,還要邊彈邊唱。在教程的安排中有體現歌唱的重要性,例如巴斯蒂安第一冊第二冊。語言和歌唱的表達優與器樂,在早期音樂啟蒙中不可缺失。

教材的建構凝聚了創作者的教學理念,有獨特的內在邏輯,用教師的角度去學習教材能帶來很多進步。教師本身也應該嘗試編撰既符合自己理念,又強調中西結合的個性化教材。

到了巴斯蒂安樂理共五冊學完的理論水平,使用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

5,《鋼琴即興伴奏兒童歌曲68首》,辛迪編配 。這本教材很受小學生們歡迎。

伴奏音型模式化,簡單的和弦標記和伴奏織體編配可以舉一反三,公立學校音樂用書的歌曲自己編配沒有問題了,彈唱和即興伴奏此時可以粉末登場。中高年級的小學生,現代通俗流行曲集,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

6,《現代通俗鋼琴曲選1和2》---爵士,搖滾,布魯斯風格 。由(英國)David Hellwell 編著。在我的習奏會上,這套書的曲子輪著要彈,停不下來。

再接著就是各種流行鋼琴譜、電影電視插曲,小朋友自己也會主動找,去網站載什麼的,有的開始扒譜子,逐漸走上我們曾經走過的路。。。

傳統用書作為必修課沒啥好商量的,湯普森12345冊啃下來,拜厄練習曲集、車爾尼599、849、299、萊蒙練習曲、鋼琴基礎教程、世界鋼琴名曲集1234等等。

如果真有一兩個學生對古典音樂極其有天賦,早早地推薦給音樂學院演奏級別的教授們去,因為很快的,我!就!教!不!動!他!們!了!

我的鋼琴教學啟蒙階段大概是這樣一個脈絡。今晚看時間再來補充吧。其他答案來不及仔細拜讀和參與討論。

就醬


劣勢主要在於某些家長功利心太強


很多人都說中國業餘鋼琴教育亂,不規範。但是問題其實出在專業教育上。專業教育上樑不正,所以業餘教育的下樑歪。
中國的專業鋼琴教育深受前蘇聯的影響,培養鋼琴家和培養運動員並無二致,專業教育的目標就是把人培養成強大的讀譜機。理解不理解不管,能執行就可以。所以練手指第一,所以要學那麼多的車爾尼。有些音樂附小的小孩子就在彈愛之死,還沒發育的小毛孩,彈什麼愛之死,他彈得懂嗎?反正不管。彈下來就行。
為什麼前蘇聯可以這樣搞,也能培養出鋼琴家,我們不行,因為古典音樂的根子在他們那。當然現在時代變了,古典音樂式微,他們那套在他們那裡也不行了。
業餘鋼琴教育是跟在專業教育後面亦步亦趨的。很多老師也是科班出身的。他只會讀譜機的教法啊,就算是業餘出身的老師也把這套當正統。所以業餘學琴也是彈車爾尼啊。
拜託各位老師不要老是車爾尼車爾尼,也不要抱怨學生不練琴。業餘學生練琴時間少這是明擺著的。你要他多練就是你不對。不是中國學生不練琴,歐美學生也一樣不練琴,中國人還算是勤奮的。美國人早就變思路了。美國人的三套教材巴斯蒂安、快樂鋼琴和菲伯爾,你去看,他就是按照學生不練琴的現實來設計的。不再以練手指為主,而是以樂理為主線,一邊學演奏,一邊學鍵盤和聲。這樣學出來就很實用,彈點歌曲啊,伴伴奏啊,想往古典路子走的,也可以自己再發展。


推薦閱讀:

你最不敢演奏的古典作品有哪些?為什麼?
學鋼琴的路上是什麼讓你的演奏有了質的飛躍?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音樂教育 | 鋼琴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