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里的普通一首童謠、京戲為什麼會給人給害怕的感覺?

恐怖片里的普通一首童謠、京戲為什麼會給人給害怕的感覺?


主流電影中,聲音設計的比重是很大的,你看下那些所謂的大片,幾乎都是音樂從頭伴隨到尾,因為聲音對於人的情緒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作為恐怖片,對於觀眾的情緒調動會更為重要,所以音樂音效方面會更為講究。那麼也就不存在題主所說的「普通的」一首******,恐怖片中出現一首與情節有關的樂曲,那麼這樂曲一定是經過調整的。比如調整樂曲的低音部的配器,讓音樂聽起來更壓抑,比如選擇童聲合唱同時調整音樂迴響,讓人感覺聲音是從很空曠的環境的深處傳來。比如讓聲音時有時無,聽起來飄忽不定。比如在這段音樂響起之前,先用別的音樂音效把氣氛鋪墊好。總之,為了讓觀眾產生恐怖的感覺,創作者是不會只用普通的音樂的


哪部恐怖片里有京劇..............好想看。

以及誰拍恐怖片如果不想用一般票友的唱段話,建議用于魁智於老師的!特別in fashion!


首先,恐怖片的整個色調都偏冷或偏灰,如果顏色飽和度高那麼往往也採用詭異的色彩搭配營造氛圍,拿水粉顏色舉例,比如群青配青蓮,就給人一種詭異的視覺感受。
其次,戲曲和童謠的聲音基本都是女音,童謠的話也不會是很多小男孩唱的中氣十足那種。戲曲,哪個恐怖片拿武生花臉的曲子營造恐怖氛圍請受我一拜。女聲尖細飄忽,也符合來無影去無蹤的鬼魅形象,來個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飄飄忽忽出現個女鬼,這也不合適啊。而且一般恐怖片的大boss都是女鬼和小孩,觀眾也更容易產生聯想。
恐怖片里的戲曲和童謠,一般都會使用婉轉的清唱,音調凄涼,節奏緩慢。就算有背景音樂,也並不會與歌曲合拍子,而是會採用慢節奏的,詭異的背景音樂,有時候還會有隱約的哭或者笑的聲音做襯托。想想你來一曲四郎探母,節奏激昂,跟rap似的,根本不嚇人好么。
所以說恐怖片里戲曲和童謠的使用也是要有各個方面的配合去營造氛圍的。


反差萌……


違和感。
恐怖片的絕大部份恐怖氣氛來源於:違和感、與預期不符、壓抑、未知的事物。


恐怖氣氛營造所利用的心理學,絕對足夠寫一本書了。
恐懼和憤怒一樣,都是對 危險,傷害產生足夠的緊張和特別集中的關注力。
童謠這個東西,如果運用在電影上,它幾乎一定是用反覆出現,反覆唱的方式,這種方式對於無危險的人來說,有一定 的催眠作用,但對於已經積累起緊張焦慮情緒的觀眾來說,越是這樣催眠,促進安定 ,越是容易喚醒觀眾的警覺,而在這種場景下,在最後肯定會露一點信息給觀眾看,大大加強觀眾的緊張程度。


把配樂換成豬八戒娶媳婦,把外文台詞改用郭德綱語音包重新配音試試?


南山南,北海北,南山有骨堆
南山南,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評論有亮點

縈繞耳邊,我是不是要跪了


知乎上的「童謠」已經夠可怕了。
你說恐怖片里的童謠可怕嗎。


其實重點是造成恐怖的效果,選擇什麼音樂不是重點。

《靈魂擺渡》用過粵劇,
《瘋狂的賽車》用老上海的唱片效果,
有的恐怖遊戲(頁游)用小蘿莉日語的細聲細語,

《巫師3 石之心》里用童謠,
《九怨》里也是日語童謠。
《殭屍先生》唱《鬼新娘》,
但是,同樣一首歌,不同的唱法也有不同的效果:1985年版《殭屍先生》的明顯感覺俏皮活潑,配合畫面感到的是可愛,
2013年的《殭屍》卻給人感覺鬼氣森森,凄涼恐怖。

重點是給人沉重,壓抑的感覺。


害怕的前提是戲份做足。電影一直有2股力量,一個叫理性,一個叫感性。形成的結果叫張力。感性告訴你要出事,理性告訴你歌曲不代表出事。判斷當然是有問題。造成的後果就是你不認為導演出錯了,而是自己出錯了。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你無法自我控制。當然這是微妙的。拍的好的,你會害怕。拍不好就會罵。這種設計也不止是恐怖片專有的。比如年代劇《霸王別姬》的菊仙上吊……反向的運用張力的比如《美國麗人》大結局,凱文史派西的死前回溯


背景音樂太恐怖了……


推薦閱讀:

怎樣區分確有實力卻鬱郁不得志的人和實力不足卻自以為自己牛氣衝天只是缺機會的眼高手低的人?
室友家養的豚鼠死了,她哭了一個星期這正常嗎?
當自己的小眾愛好突然火了,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怎樣避免父母自身缺點在這一生中影響自己?
《二十四個比利》和《比利的戰爭》看完之後什麼感受?

TAG:心理 | 恐懼 | 恐怖電影 | 童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