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煮牛肉第一口覺得腥,吃多了就不覺得是為什麼?

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問了身邊的朋友,好像還挺普遍。看到有些人提問,為什麼得第一口比較鮮的東西,後面就不覺得。我主要是想知道,到底是舌頭上的味蕾發生了改變,還是我們腦內發生了改變,為什麼會這麼迅速?


謝謝邀請。味覺的問題比較少,能回答的我一定盡量回答。

快速解惑版:腥味兒並不是味覺,而是嗅覺。並且我們對嗅覺適應得特別快。所以只有第一口能「嘗」出來,後面就忽略了。

詳細版在此:
人類的五個味覺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用下圖簡單回顧一下。

這五個「味道」因為是直接刺激了味覺受體細胞(Taste Receptor Cells),所以是生物學上傳統的「味道」。近年來,有不少爭論,先是說脂肪也是味道,也可以刺激味覺受體細胞。後來又發現了辣(熱),薄荷(冷)在舌頭上的通道,由於不是刺激的味蕾,以及分布在味蕾的神經,所以不能算「傳統」的味覺,只能算「觸覺」中的一種。更小眾一點的研究里還有做金屬,鈣離子的「味道」的。但是不論怎麼算,口腔里能識別的「感覺」就這麼多了。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我們欣賞美食。川菜有特殊的香辣味,煲湯有特別的鮮味,吃魚吃得多的,能吃出下鍋前是死是活。既然我們嘴裡能辨別出的味道並不多,為什麼能有如此豐富的味覺體驗?其實關鍵來自於鼻子。我們很多來自於「吃」的「味覺」體驗,實際上都是嗅覺的一部分。氣味分子除了可以從鼻孔進去,還能從口腔到鼻腔。而我們嗅覺的識別度則廣得多,我們有1000個嗅覺受體基因,雖然其中的600個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變成了沒有功能的「假」基因,但還是有400個基因是表達成受體的,所以我們能聞出各種各樣的,微妙的味道。(數據來源於wikipedia)

繞了這麼一大圈,終於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吃水煮牛肉第一口覺得腥,我覺得這個腥味兒應該是嗅覺,而不是味覺。而嗅覺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就是「適應性(Adaptation)」。如果反覆刺激嗅覺受體細胞,最終它們會「飽和」,也就是沒有什麼反應了。這個大家都有體驗,我還是用下圖略為解釋一下。

(左:兩個刺激相隔很近,第二個反應很小。中:兩個刺激隔得遠一點兒,第二個會大一些。右:兩個刺激隔得足夠遠,反應就一模一樣了 Zufall et al. Chem Senses 2000)

水煮牛第一口很腥,是刺激的嗅覺細胞,由於你一直在吃,所以嗅覺細胞很快對腥味飽和了。之後就「吃」不出來了。這樣的答案滿意么?:)

答主我寫完這些突然餓了。滾去做飯了!


適應後效 (adaptation aftereffect)


習慣了!


應該是你吃的水煮牛肉不正宗


你吃的可能是假的水煮牛肉?我吃過很多,家裡也做,從未感受到腥味。


好吧,我來偏一下題,我的點在於水煮牛肉為什麼會腥?
正宗四川水煮牛肉在腌制時放的料酒花椒粉薑片,以及烹制過程中加入的各種重口味香辛料,輔以出鍋後在最上面撒的一層香菜末提香。
以上種種,為何還會有腥味?


直接告訴你了,廚師是個傻逼。


以我吃貨加下廚的經驗來看,牛肉是很少見的不腥的肉類


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魚之肆不聞其臭。
廁所蹲的久了也就習慣了


我用這個理論,忽悠了她們咬


從基礎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感覺適應(在外界刺激的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變化)。味道的持續刺激,讓外部感覺中的味覺的感受性下降。


跟你剛進廁所,和在廁所呆15分鐘原理一樣


不好意思,我從來沒覺得腥過,因為我口味太重le


味蕾暫時性疲勞,鈍化了,你喝一口濃茶後再吃試試?


就跟你那啥一樣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即與之化矣。


可能已經被花椒的麻所佔據了。


喝新出的碳素飲料的時候你萌也喊【太沖了!太沖了!再不買了!】,最後五塊錢一瓶買起來沒完的總是你萌(ノ=Д=)ノ┻━┻。


屌。


已經看吐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吃的辣味零食?
有曾經愛吃辣椒的人成功戒掉了吃辣椒嗎?
如果把殭屍煮(煎炒烹炸)熟了,能吃嗎?
中國四大名醋的區別?
有什麼看包裝覺得不會好吃,但吃起來很驚艷的零食?

TAG:美食 | 味覺 | 神經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