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道理我都懂,可是﹉的情況?

具體表現在事情發生時會有不爽等負面情緒,但是事後就會很豁達,感覺也就那樣,應該看開一點。可是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時還是不爽,無限循環


這種「你說的都對,道理我都懂,但是……」的情況,普遍存在於別人來跟你傾訴,向你尋求建議的時候,而且,當對方一直對你說「是……我明白……但是……」的時候,你會感覺特別憋得慌。

如果你與他人的交往總是在這樣不愉快的感受下結束,且反覆發生,那麼你可能,被套路了。用心理學的話,你們兩人都在玩一種「心理遊戲」

心理遊戲(mind game)是Eric Berne 提出的一種人際間的溝通模式,心理遊戲也分為很多類型,且往往是成對出現。

在題主的這個情況中:

提出建議的一方在玩「你為什麼不?」(why don』t you)

而陳述困惑的朋友在玩「是,但是」(yes,but)

在朋友向我尋求建議的整個過程中,我倆就玩了「why don』t you-yes but」這個遊戲。


Eric Berne認為,心理遊戲通常會經歷6個主要階段:

誘餌→獵物→反應→轉換→混亂→代價

朋友說「我遇到了麻煩,請你幫助我」時,隱藏的誘餌就出現了:「雖然我讓你幫我出主意,但我不會接受(你打我啊)」。

面對朋友的求助,我腦中的訊息是「當別人不幸的時候,你要幫助Ta」,於是我成為獵物上鉤了。


朋友給我敘述了很多她和男票的情況,我的反應則是:積極地為她提了一些建議。

每次建議之後,她便以「你說得對,但是」來拒絕。幾個回合之後,她認為我的建議無用,罵我是單身狗,我們的身份轉換了。

接著是不歡而散的混亂狀態

而心理遊戲的代價就是得到扭曲的感覺。朋友感覺很差:「說好的要幫忙呢?結果什麼也幫不上!」,我也很挫敗沮喪,感到自己的價值被貶低了。

身份轉換是遊戲中的重要部分,在此階段中,兩個人在互動中的角色發生改變。Stephen Karpman認為,在心理遊戲中,通常都有以下三種角色:

  • 迫害者persecutor: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低下;
  • 受害者victim:認為自己低下、不好,有時會尋求迫害者來貶抑自己,或尋找拯救者提供幫助,認定「我無法靠自己來處理」的信念;
  • 拯救者rescuer:同樣把別人看得低下,但是以從較高位置提供幫助的方式,拯救者相信「我必須幫助別人,因為他們不夠好,無法幫助自己」。

這三種角色的互動被稱為「戲劇三角形」(drama triangle)。


在我與朋友的互動中,朋友一開始處於受害者的地位,向我尋求幫助,而我是拯救者。但當她生氣地離去時,身份轉變了:她成為迫害者,我感到受挫、無力,此時我轉變成了受害者。

這種角色互換的情況很頻發,舉幾個例子:

  • 受害者變為迫害者:他人犯了錯,你憤怒地去興師問罪,但幾個回合爭執下來,反倒成了自己的錯,還要給人家道歉;
  • 迫害者變為拯救者:你因為遵從了Ta的建議而變得更挫敗,然後在你沮喪的時候,Ta又給你充足的鼓勵和安慰;

真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多重角色,你是否能想出其他情境呢?

玩兒心理遊戲有哪些壞處?

我們可能會與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玩兒心理遊戲。根據關係的遠近,遊戲的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對於較為親密的人,如伴侶、父母、子女,心理遊戲的頻率和程度都較高。

程度較輕的心理遊戲也許只會造成一點點彆扭的感覺,但嚴重的心理遊戲可能會導致生命中的重大改變:分手、離職、朋友之間斷交,甚至生理傷害。


最重要的是,陷入心理遊戲之後,每一個人在其中都是非真我的(inauthentic),而是處於「自動巡航模式」。

真我的意思是:活在此時此刻,參與當下的交流。也就是和另一個人進行真誠的互動,無論是開心、感動,或是憤怒、悲傷,都去直面這些情緒,並且坦誠地表達給對方。

而非真我的狀態,就像是飛機起飛後,駕駛員設置自動巡航,飛機則可以根據以往的飛行模式記錄、對當下情況的監測,來保持正常運行。這時候駕駛員可以遊離開去做別的事情。

心理遊戲就是生活中的自動巡航模式。遊戲中的每個人都是在根據以往的行為、思維模式做出對應的反應。

例如當朋友在訴說苦惱的時候,她可能並沒有在聽我的建議,只是機械地拒絕。而我在上鉤之後,雖然自己放到了助人者的地位,但也沒有真心地共情她的感受,只是迫使自己不停地提出建議。

最後,心理遊戲的代價就是,所有人都以很不好的體驗結束交流,大家都覺得莫名其妙,並且都想去責怪別人。

如何跳出心理遊戲的怪圈?

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單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存在,就已經是很困難的一步了。

也許在獲知「心理遊戲」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可以帶著這種覺知去審視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關係才能跳出心理遊戲的套路


比如,當他人說出「道理我都懂,但是……」的時候,你就要警惕,Ta是否在跟你玩心理遊戲了,這時不妨試著感受自己和對方的真實需要(authentic needs)。

比如,先弄清楚Ta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也許Ta只是想要朋友的陪伴、找個人聽自己說話、也可能是真的想要實際的建議。闡明需求是擺脫心理遊戲的有力手段。


另外,心理遊戲並非是輸贏分明的對抗遊戲。如果有人跟你玩兒心理遊戲,那麼Ta可能是不願或不能去直接面對你,才採用迂迴戰術來套路你。

因此,處理心理遊戲最好的方法就是跳出來超越整個遊戲,而不是在遊戲中打敗對方

所以不妨直接把這個事實公開地說出來,直接告訴對方:「我對於心理遊戲沒興趣,如果你想進行一場成熟的、坦誠的對話,我將非常願意和你交流。


其實當他人在徵求你的建議時,也許他們早就做好了決定,只是想從你口中聽到自己滿意的答案,為自己的選擇增加一個驅動力。

就像用拋硬幣來做決定一樣,當硬幣拋出時,心裡的答案就自然出現了。


所以,不如我們放下心理遊戲的套路,進行最真實的交流。

這是心理遊戲第一彈~

心理遊戲第二彈請戳-明明是Ta先欺負人,為何最後成了我的錯?|「心理遊戲」第二彈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簡單心理(janelee1231),查看更多有趣的心理學科普文章。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請戳:簡單心理


很好的問題,個人感覺這種情況應該是非常普遍地存在著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在人際關係上偏於被動處境的人!因為這些人常常是一些慣於主導的人的施展他們的影響的對象、客體!


這種情形時常出現在那種我們被別人用著他們自以為正確的道理所建議,規勸著的時候所產生。我們不難想像一個人在交談的過程之中,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他所面對著的情境應該是那種別人在用他們自己的邏輯以及觀點去說服或者建議這個做出此番回應的人。常常這些道理也都是社會當中瀰漫著的主流觀點,價值與方式(所以才是「道理」),因而也確實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但是這裡這些別人的道理為我們所抗拒了,常常又是因為其實對方並沒有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遭受的困難、承受著的苦惱有著真實的理解的緣故! 時常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什麼建議,我們渴望的是理解,那個問題該以怎樣的方式去處境,我自然會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去做出選擇。而不是需要別人給我灌輸這些我自己用腳指頭也能想到的道理,等等!

what I need is not a suggestion, it"s a understanding, a special understanding that base on my problem and situation!


道理我都懂,我也承認你們說的沒有錯,可是----可是你們能不能從我的感受與處境之中去理解一下,而不要總是這麼急於向我推銷安利你們的那些理由,你們所認為的正確? 這個話是我個人從小無比習慣於接受別人的意見而活,到後來發現自己的問題絲毫沒有被解決,自己的需要從沒有真正得到實現的之後開始對於這樣的關係互動模式產生抗拒,並經過了中間好多波折才逐漸能夠表達出來的心聲!

道理我都懂,但是關鍵的是我得依照自己的理由去運行我的生活,而非是別人的!

道理我都懂,而且你們的這些道理一點都不特殊,是個人都能給出這樣的道理。

道理我都懂,但你TMD為什麼就不能聽聽我說的?

道理我都懂,但是這似乎跟我的情況還是有些不太一樣!

道理我都懂,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就非得依照別人認為對的方式去展開?

道理我都懂,但是不主流正確的方式難道就真的不值一提了嗎?

道理我都懂,但是你能不能給老子閉嘴!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現在面臨著一個不是標準的答案和所謂的道理能夠解決的問題與困難!

等等。

在與人交談當中做出這樣的一種反應的時候可以說是我們個人的特殊處境、需求、感受其實並未被理解的緣故,否則我們也用不著去「可是」了。此時我們也並不需要那些社會所認定的標準答案,因而我們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特殊的經歷、感受,所遭遇的問題也需要專門的理解,而非是被人用那些主流觀點建議所搪塞!


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猜想這樣的情形更多是長輩(也可以是同輩朋友當中較為主導的一方)在對晚輩做著某些安排建議時候,當他們說出那些被普遍認為正確的理論時候的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想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時候,也知道他們說的其實不能算錯,但是就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我們的處境以及感受需求都沒有被理解!

做出這樣反應的與表達的時候,常常也是我們作為個體的獨立的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也只有因為這樣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才能夠更加地根據我們自己特殊的情形處境去做出反應,開始去表達出不同於那些普遍認為正確的道理的聲音和願望。這個時候在舊有的人際關係格局之中,人們也許還沒有習慣於我們堵獨立地做主,因而這些對待依舊還是會慣性般地存續那麼一陣。有時候當我們表達出這些跟所謂的道理有著些許分化的想法願望的時候,並且別人的那些規勸也開始不那麼起作用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被冠以「固執」、「頑固」、「偏執」的評價。好像依照自己的理由和願望去行事是一件多麼荒唐的事情一樣!

當然,有時候我們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不一定是在被別人規勸著什麼,而只是在傾訴著自己的某些苦惱,但是無論情況是怎樣的,只要是我們表達出一些跟普遍的道理有著不同的想法願望的時候,必定存在著一個我們自身獨特的處境、問題以及感受。

很多時候好像我們的方式好像都要依循著某些模版而做,好像我們的生活都被設定好了某些「客觀」的答案了一樣,當我們想要從這樣的模版以及普遍的方式當中掙脫出來,去依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去生活的時候,我們勢必就需要著這樣的一個對於那些標準答案(道理)所給出建議、制約、主導的局面的一個衝破。看穿了那些並非自己真正想要的時候,我們才能夠不受其左右地追尋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那些依據以及獨特的情形而產生的獨特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們也曾經經歷或者遭受過類似的處境、對待,那麼我希望這篇答案能夠給出某種鼓勵!


另外,在結尾貼出喬幫主的幾句話: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鼓掌 !


泄妖。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啊。我們的大腦裝有雙系統:情感控制系統和理智控制系統。兩個系統同時運行。光有情感系統,你會變成沒有理智的瘋子。光有理智系統,你會變成沒有情感的傻子。問題是,雙系統並不永遠運行的那麼好。比如遇到某個人,情感系統告訴你靠近他,因為和他在一起很快樂。理智系統告訴你遠離他,因為他是一個騙子。雙系統互相否認對方的結論,最後執行者陷入崩潰甚至死機。題主的情況,就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道理懂了很多,然並卵。
一個未成年人,一個夜晚,看了一篇關於情商文章,文章上說,吃虧是福,應該多吃虧。然後少年說自己懂了一個人生道理。

多年後,他吃了一個虧,他心理不樂意,卧槽,憑啥每個人干同樣的工作,我乾的還比他們好,我發的還比別人少?!於是憤憤不平,但是,他突然想到書上講到,吃虧是福,應該多吃虧,然後,少年說,滾他媽比,別人吃虧,老子怎麼能吃虧呢!!

明白了么?你明白的道理是你現在道德的至高點明白的,當這個事情真到了你身上的時候,你的角度是自己的利益衝突。

吃虧是福真的正確么?這種話,一般是有經歷的,有故事的人,才能得到的感悟。

古人說,非大有不可大無。經歷多了就不愛理自己吃小虧這種事了。

人生道理真的不用懂太多,懂有切身感受的就好了,那些才是有卵用的道理,因為那些你已經在自身角度上走過了。


確實是這樣,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別人一說,馬上就回答,你說的我都懂,但是……。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種性格的人非常自我,不謙虛,還死要面子,所以就算承認了錯誤,還是喜歡去解釋,但往往解釋就是掩飾。 會去據理力爭,誰的話都聽不進去,這樣就會對人際關係和交往中,產生比較大的阻礙。自以為是,或許有點本事,但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就自己最牛逼哄哄的。 這樣人緣就不會多好,就算取得了一點成績,也不長久,更做不大。所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不喜歡聽實話,這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當然,與這種性格的人打交道,同樣要有方式方法,每個人都有軟肋,找准了就好了。(昨天寫了一篇關於沒能參加高考的孩子們,希望大家多指教。公號ID:qganzx)


沒錯,因為相比於起依靠本能生存的蠻荒時代,人類真正開始擁有理性的時間短的可憐,尚處於自我馴化的過程中


因為人是有情緒的
有些事情我們跳脫出來看能夠冷靜地分析利弊,但深陷在特定環境時,情緒會主宰我們的大腦
讓我想起 每次吵架都感覺自己沒有發揮好


絕對的抑鬱症,最好去醫院看看,說真的,抑鬱症經典句式。


大家都在說他不喜歡我
然後給我列舉各種細節
道理我都懂
可是我忍不住不喜歡他呀


鴿子為什麼這麼大?


我需要用3秒的時間想起道理,同時我更應該在2秒里做出合理的反應

所以當道理還沒形成習慣,剋制是你展現真正自我的開始


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中國隊只要把球踢進對方球門的次數超過對方將球踢進自己球門次數就可以贏得天下任何比賽!
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


推薦閱讀:

平時不髮狀態的人有什麼特點?
同学聚会的意义何在?
身為一個對自己智商不滿意的INTP(學者型人格),應該怎樣面對現狀?
哪一瞬間讓你覺得情商高真的很重要?之後你還那樣覺得么?
朋友之間的最好狀態是怎樣的?

TAG:人際交往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