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書能教人學會心平氣和地面對別人的指責,甚至當你被冤枉時?


《世說新語》。「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想要心平氣和地面對別人的指責,我覺得讀書本身其實用處不大。
就比如書獃子也不是因為讀書太多,即使書獃子不讀書,他也還是一個獃子。

更多的,還是要培養一種虛懷若谷的氣質和不以物喜的修養。
我推薦樓主去了解一個人,就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導演李安
曾經有記者採訪李安的弟弟,問他最佩服他哥哥什麼。他沒有說李安在電影上的成就,而是回答說,「我哥哥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人的壞話。」
凡是李安聽到別人罵自己,不管多難聽,他總是不以為意的笑笑,略微帶有一些我們古代的儒者氣質。
與他接觸過的人,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短期,對李安導演的評價總離不開這四個字,溫文爾雅。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人,周恩來。

而要如何擁有這種氣質呢?
1.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李安曾經未顯達前有過一段長達6年的靠老婆收入過活的歲月。那時候他潛心學習電影,家裡對他也是激烈反對,以至於他一度想要放棄。但他堅持下來了,並且證明了自己的導演才華,現在獲獎無數,各種美譽紛至沓來。
因為他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尊嚴和尊重是自己掙來得,不是別人給你的
在今年奧斯卡獎獲獎之後有一張照片流行特別廣泛,就是李安導演拿著小金人去吃路邊漢堡的照片。這就說明很多了,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了。

2. 明確自己想要的。
俗話說,不遭人妒是庸才。
評價他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又極其廉價的一種獲得快感的方式。所以在各種聲音當中,假如不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很容易會迷失。
想要控制自己的心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本心,到底要的是什麼。被人冤枉是非常痛苦的,但有多少開創古往今來大事業的人物在一開始不是被人誤解、甚至嘲諷的呢?但他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並堅持了下去。
而同樣的,當你要評價別人之前,請先試著去了解對方。

不論收穫的是讚譽、還是指責,試著微笑。


我個人認為讀書或者經歷很難讓人「頓悟」。
從我個人而言,我目前會以這種要求來審視自己,比如心平氣和,討論不動氣,許高興不許發怒什麼的,但絕不是通過一本書或者一件事。說實話現在做得還很不足,別人稱讚還是會「飄飄然」,但是我還是在努力地控制自己。
其實回想起來,我一直覺得人活一世,就這麼一次,得讓自己活得高興點,既然要高興點,那就別因為別的事兒讓自己不高興。


心平氣和面對別人的冤枉和無端指責,需要寬容博愛的內心吧,不是看了一兩本書就能做到的。其實不論什麼書,只要能把注意力從紛擾的現實轉移到知識或自己的內心中去,都會平靜很多。當然如果是從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的角度的話,建議多看哲學類,尤其是哲學散文隨筆什麼的。先推薦一本 馬可 奧勒留的《沉思錄》


自我內心的強大才能使得自己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別人的指責。這些都不是那些騙錢的成功學書籍能夠教給你的


1、網易公開課:《幸福課》。其中提到關於自尊的三層次,其中最初級的是依賴型自尊:偏重及依賴於外部評價,為他人而活,例如指責會讓他生氣,而表揚則讓他飄飄然。而更高層次的自尊如獨立型(自己和自己比)、無條件型(寵辱不驚),則會讓你更心平氣和。而要想達到更高層次,則要正直、有追求、有擔當、有主見,准許自己為人,這些都需要長期努力。
2、《少有人走的路》:它教人直面自己的問題,讓人心智成熟。很多時候我們在別人指責時生氣,是因為這些話觸到了我們的痛處,這些痛處確實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只是我們不願承認而已。我們要做的則是要好好審視自己,去面對,去解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覺得是物理,如果你的視野是站在整個宇宙的角度,你就會發現在意別人的指責是一件多麼無聊的事情。
如果你已經在意了,那麼可以去看心理學,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人類,然後更自信,更寬容。


我有次跟某人暴跳如雷地爭執,音調飆到最高,手舞足蹈,很想上去揍人(雖然我體格瘦弱,明顯打不過人家)

這是我20多年閱歷來第一次,以前都是溫文爾雅型的,印象太深刻了,發生之後我自己都難以相信會有這種舉動。

以下是分析:

1 爭執對象有差異。碰到一些不太講理或心智不太成熟的人時,請學乖點,不要理會,越吵下去,肯定會吃虧,肉體或精神上的。

2 書是理論的東西,看了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類問題不是科普知識能解決的。

3 我覺得碰到這類問題,放開嗓門飆之前要分析利害得失,說不定 沉默 是最明智的決定,但也可能真需要大膽反駁,讓那人聳掉。另外,心平氣和的人也可能是偽君子, 沒必要向那方面靠。


聖經


均分七情六慾。
試著讀一下《一念之轉》
我用的方法是,每當覺得不對的時候,問一下,為什麼自己難為自己呢?為什麼已經發生的事情會讓自己跟著過去轉呢?
再推,任何情緒都是自己的產物,那為何又喜歡這個情緒,不喜歡那個情緒的?這怎麼可能呢?


問問題的同學無疑認為「心平氣和」在面對衝突時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並想要達到這種狀態。
在我看來,「心平氣和」最大的積極意義就在於說明了人是自己情緒的生成者,而非被動的情緒接受者。

當一個人能夠積極主動地面對問題,那麼他就會捨棄虛假的冷靜,真正投入到解決問題當中。
PS:我認為的內心強大是能夠感知自己的情緒,並使自己處於一種積極狀態之中。


關鍵是你被誰指責了,指責你什麼,當時是什麼狀況,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說只憑看書就能漲臉皮,那當官的要讀很多很多很多的書才行了


老子 莊子 孫子

合起來就是:老莊孫子


昨天幾個朋友談到類似的話題。大致有以下幾個要點:

1、首先要了解你自己,最重要是你的性格(具體可以通過MBTI測試進行性格分析),不同的性格所採取的有效策略有所差異。所採取的行動無所謂對錯,但一定是利弊權衡之後的最合理的結果。
2、其次,要考慮到雙方所處的態勢,彼此的立場,觀點,希望達成的最優結果,從而尋求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3、一定要意識到客觀存在著彼此所不了解的信息,無論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這些不對稱信息是引發衝突的必要條件。
4、最重要的,我們要清楚我們和對方的溝通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以這個目標作為最重要的考量依據,從而盡量淡化情緒對結果的影響,所謂結果導向,然後逐步邁向更高的目標。
5、最後,在採取行動之後,可以通過系統梳理反思來總結自己的局限與不足,因為這是我們最有可能改變的現實。
6、如果通過這樣的衝突,確實提高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必要的時候應該本著感恩的心態向對方表示致謝。

史上最經典的面對衝突案例: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可供借鑒!

BTW,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具有特殊人格魅力的人,隨著閱歷與經驗的增長,一定可以真正提升自己的格局,成為有本事,沒脾氣的大格局的人才。如果不沖著別人大吼大叫,也能一呼百應,一定會成為真正的人物。

希望對親們有所幫助


克里希那穆提的書可以看看。

PS:「人永遠不能戰勝一陀大便,你踩他打他他還是大便,弄髒的是你」這句話對我倒是蠻管用的。(當然這句話不是克大師書里寫的喲。)


我覺得《道德經》上面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就可以讓人胸懷寬廣一些。不過「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很有道理,你同樣可以利用壞人來助你完成一些事。你不和壞人吵架,不結很大的怨,那以後如果可以有利用他的,也容易一點。
這些都是課上學的,可能解釋也不是很對。不過我還是覺得《道德經》裡面有很多類似的道理,就算沒辦法讓你一下子胸懷寬廣,但是至少可以不表露好惡,做事不衝動。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也許是你想要的


很多書都可以,哲學和自然科學都能讓人變得inner peace,但這還不夠,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經歷,自己體悟


佛經


讀書教你心平氣和,還不如聽聽班德瑞的音樂,或其它輕緩的歌曲來的實在,見效快,成本低,可復用性強


推薦閱讀:

你所在領域的入門書單?
如何獲得更有效的閱讀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想看書,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該如何選擇?
你會選哪十本書來度過被困在荒島上的時間?
給一個內心浮躁,讀不進去書的人的建議與書單。?

TAG:書籍推薦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