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孝道包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成分嗎?


嚴格套用的話,那是不包含的,孝道本身不是一種犯罪,而且晚輩並沒有受到生命威脅。
但是在盡孝的過程中確實存在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現象,因為除了「生命威脅」這一條件以為,其他引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條件理論上都不算是非常難達到的。而晚輩的心理活動也確實會存在著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表現:恐懼,害怕,同情,幫助……
最後扯句其他的,作為一個晚輩而言,我始終相信這一句話——我首先得是個人,然後才是個晚輩。


親情其實很大部分是受到本能的影響。所以很多人類的愛,在動物界也存在。
本能有個缺點,就是被本能驅使的時候無法判斷是對還是錯,更甚者,在被本能驅使時人無法抵抗這樣的驅使。
本能的愛自然也有優點,是人性關係之間的極有效緩衝。當你受到新人過分行為時,你或者會有更多的耐心去弄清楚他為什麼這樣,而不是立即反抗。
其實孝道並沒有我們想的那樣傳統,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莊子就曾經質疑過「以敬孝易,以愛孝難」,孔融也有過子女於父母無恩的論斷。反而是古人的孝道沒有今日這麼多的壓力。


斯德哥爾摩症乃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而社會文化不過都是在利用本能罷了。


中國孝道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講的就是叫人認命 不反抗 這本身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而比較經典的《二十四孝》的作者就是個在他族奴役下的漢人 所以孝順的概念和統治者穩固的概念從來都是分不開的 而儒家思想本身也是偏向統治階級的 所以漢人的文化氛圍就是孝道的氛圍 順從的氛圍 孝道本身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在家庭關係中的一種體現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研究表明,產生這種心理疾病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 受害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二,受害人處於完全的絕望之中; 三,受害人所獲得的信息只能是施暴者願意讓他們知道的,施暴者不願讓他們知道的信息則被屏蔽; 四,施暴者偶施小恩小惠於受害人。 病人發病後的具體表現是:受害人對是非善惡完全喪失判斷能力,對自身權益完全喪失保護慾望,往往對解救者 恨之入骨,對施暴者反而感恩戴德。 研究同時表明,只有少數人對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具有天然免疫力 以上一段是轉貼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與中國歷史----原創清池明月禪心) 一直以來,我很奇怪,為何我們中國的小孩在這麼嚴厲的環境長大成人後,不單沒有對經常打罵他們的父母抗拒,反而還對他們感恩戴德,彷佛沒有父母的嚴厲打罵他們就成不了事似的!然而...當我認識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種心理疾病之後便明白,原來我們中國的家庭是一個個製造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工廠.讓我們看看事實: 1)從古到今中國的小孩都被賤視,他們的父母大多嚴苛,對子女非打即罵,對子女大打出手平常不過,甚至將子女打死也時有發生,可見大多數中國小孩是在極不安全,充滿恐懼的環境中成長.---符合受害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條件。 2)小孩最初當然有試過反抗,一些更試過離家出走,然而由於小孩沒有獨立能力,他們出走幾天後便不得不回家,之後當然受到父母更嚴厲的打罵,再加上父母經常灌輸(在家千日好 出門時時難)之類的意識,久之小孩便會認識到自身的弱小,認識到自己必須依賴父母才能生存下去,認識到要逃脫是不可能的.---符合受害人處於完全的絕望之中的條件。 3)中國小孩自懂事以來便被父母長輩反覆灌輸單一立場的觀念,如(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所做的一切一定是為了孩子的好....等等),即使小孩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傷害,父母老師和長輩等人也只會跟他們說單一立場的話,例如:不能恨父母,父母打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愛之深恨之切 打是親罵是愛....等等,當這些說話失效時,他們便會把"忤逆子"這等大帽子套在孩子的頭上,中國小孩在沒有其他立場的觀念作對比和輿論打壓抗拒的孩子這雙重壓迫之下,中國小孩在成長中就難免信奉自小被反覆灌輸的那套觀念了.---符合受害人所獲得的信息只能是施暴者願意讓他們知道的,施暴者不願讓他們知道的信息被完全徹底屏蔽這一5條件。 4)中國的父母偶爾會給孩子一點甜頭,例如孩子生日時做比較豐富的飯菜,新年時給他們紅封包,偶爾批准孩子看一會兒電視....等等.---符合施暴者偶施小恩小惠於受害人這一條件. 在齊備了這四個條件之下,中國孩子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又有多少個能夠倖免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怪不得大部份中國小孩長大成人後會對長期向他們施暴的父母感恩戴德,反而對憐憫他們的人就恨之入骨吧!


在肯定孝道的同時,傳統孝道的消極面確實有愚民成分在。多了一層血緣成分在裡面,讓控制變得理直氣壯。


我認為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老人在成為老人之前就已經形成晚輩要孝順長輩的價值觀,在社會中當無數個體形成此種價值觀的時候便會給這種價值觀給予理由並附之於助其存在的情感,在孝道這個價值觀中被附加的情感就包括如果晚輩不孝順長輩就是長輩的不幸和晚輩的大逆不道!隨之產生的就是長輩的憤怒和傷心——這兩種隨個體性格決定兩者比例,但我認為一定兩者兼有,因為社會賦予了此兩種情感(當然可能更多,我只是舉例)。在這一套過程中無論是長輩還是晚輩都因社會的價值觀而被賦予職責從而賦予情感。所以我認為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至於孝的價值觀是如何產生的,那要從這個文化屬性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決定的,當然包括隨即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沒有太涉及本帖內容,不做過多討論。


說說我的故事吧。

「棍棒底下出孝子」
嗯,小時候我媽打我的時候。最喜歡用這句話了。我爸媽都是農民,沒有初中文化。
我媽引經據典就是」以前外婆怎麼教育我們。以前是拿著扁擔打的,打的流血,現在想想父母的好。說這都是對的。」
印象里外婆很慈祥,我對外婆感情更深。幾年前外婆去世了,因為阿斯伯格的原因。我無法有應景的情緒反應,甚至未能理解死亡,人們的悲傷。

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我爸媽教我簡單算數,不對就要打手心。
雖然我很小,但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媽會端一碗水在我面前,對我說: 寫不出淹死算了。還特別小就被我爸用衣架皮帶打出印痕。
從我有記憶起,我記得我再小的時候,我也是故事大王,孩子裡面話最多的。即便小夥伴不感興趣,我也滔滔不絕的講下去。
再後來從父母用棍棒教育我開始,我就漸漸感到自卑,不愛說話了,越來越內向。不會主動找人玩。
到了五年級隨我爸有事而回家,(我媽一個人無法照應)才作為留守學生插班生在外婆家地方上學,而且是比我本身更高一個班級。這時我發現我社交出現困難,新環境讓我恐懼。在這裡第一次遭遇校園霸凌。農村與城市教育截然不同。霸凌現象非常普遍。與同齡人出現代溝。
最近幾年,我才發現我可能是阿斯伯格綜合征。與同齡人思維差異在那時候凸顯出來了。社交形式更加複雜化了,同齡人存在代溝,無法理解他們語言眼神中秘密。更沒有共同話題。肢體與視覺不協調,我也難以參與任何體育活動。
那時起,我更加沉默寡言。上課下課都在自己座位。新學期才轉到了新的班級。這時狀況好轉。老師很好,我語文不錯,特別表揚了我。也漸漸收到同學歡迎。有了幾個朋友。但我自認為交往非常膚淺。現在已經失去聯繫。(我不擅長聯繫)
雖然在老家的幾年時間,也偶爾想父母。因為這時間他們很關心我。
再後來就是我工作了,與父母的矛盾延續至今。我以前無法自主,只能服從。現在我大了。父母不會動手打人了。雖然有時候矛盾激化才會動粗。
還是陳年舊調,「我們那時候都是不打不成才。為什麼你是這樣子?」「小時候那麼聽話」
最可氣我媽還是老樣子。我頂嘴,就會複製我的話。讓我又羞又怒。漸漸我用沉默代替一切。
我本身還有情緒表達的問題。很難發泄,只會抓狂。恨不得撞牆。每次爭吵,我都跑出門,一個人轉圈聽音樂。睡一覺又忘掉。
我當然知道天下父母心,一切為了子女好。我的父母也是,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比較他們有他們那代人的局限。儘管讓我覺得,我生下來就是還債的。而且可能我這輩子都還不起。
現在我就想,一個人生活。
現在一個人在深圳工作。雖然談不上開心不開心,但我感到自由。我從來不主動給家裡打電話。我承認自己是個冷漠的人。也沒有談的上朋友的朋友。

感覺,我沒有愛的能力。但可以肯定,我不會成為一個壞人。不去爭,不去吵。無關於心,完成人一生的所有角色。


極端化的孝的案例也許包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成分。

但是一般的孝是很正常的親情。

不過忠帶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成分比較大。


所謂的「孝道」,是蒙昧時代養老的一種權宜之計,也是封建專制者穩定社會的一劑麻醉藥。而在文明的現代社會,公民的養老應該由政府用納稅人的錢來負責,而不是鼓勵子女「孝道」來替政府推脫責任!請問強制獨生子女的今天,一對成年人,上面四到八個老人,如何有精力去實現儒棍所吹噓的「孝道」?


理論上不包含,實際操作上有些家庭包含了。


看到此題的那些回答忽然覺得很可怕。
對我來說,孝有一部分是因為觀念,畢竟我十分崇敬孔子,然而實際生活里,趨使我這麼做的只是本能。
為你的理滅你的欲,是不是有點朱熹了?
故意與一個積極的本能作對,難道不是心理上的病態嗎?
————————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看到撿垃圾的老太太開始心疼了。小時候會覺得他們臟。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特別想和奶奶多說話。小時候覺得她很煩。
從現實角度看,我們孝順老人,傳承這個傳統,最終也是為自己——你也會老去,這是必然的結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覺得他對你好是因為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吧。
至少我認識的同一個圈子的人,沒有人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好,即使有個孩子從小就被管教的很嚴,這不是因為他喜歡受虐,而是因為他漸漸理解了他小時候所不理解的,關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他開始意識到,那些沒什麼文化的老傢伙,多半是對的。
個人感受不同,看到其他那些回答,深感憂慮。
有些答不對題,見諒。


孝道的精髓是愛。西方正常家庭也有孝道的成分在。
說的什麼消極一面,更有甚說生命威脅的,那是因為在以前的社會中體現出來的
孝道在當今社會是有現代的意義和解釋的,和這個癥候沒有關係

你只有真正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的時候,才能真正負責起自己的人生的幸福


推薦閱讀:

哪些思維方式令你受益匪淺?
如果父母集齊了人性所有弱點,但又無大奸大惡,怎麼辦?
掉錢後不開心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太理性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理性思考 |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