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中國沒有誕生一個久石讓一樣風格有影響力的作曲家?
我的確該問為什麼只知道久石讓這個作曲家,還有他的曲子為什麼這麼有魅力。
國內也聽過林海和譚盾,覺得很好聽,但是心裡總是惦記著久石讓曲子那種感染力。
因為實在是不專業,問的問題也讓很多知友無從下手,表達下歉意!
還有版本龍一,梅林茂,神思者
這個問題我曾經疑惑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個人更傾向於是國內藝術圈子的問題。
這些年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人,發現相比日本而言,國內的藝術教育是非常不接地氣的。去國內的音樂院校裡面逛一圈,身邊的同學都以聽通俗音樂(或者自己的作品不小心流行了)為恥。一首音樂只要貼上流行標籤,哪怕是貝五貝九,就是low的。甚至有調性的有可聽性的曲子,都是low的。
這種風氣直接影響了畢業後輸送的一批批從業者,終於將應用音樂和學術圈子對立開來。
相比之下,日本音樂家在融合兩個圈子的審美上就好得多。坂本龍一有末代皇帝這樣膾炙人口的東西,久石讓論配器也有幽靈公主撐場面。這類音樂家的誕生,需要足夠的音樂功底和足夠的流行審美把控力,可惜國內的音樂人很難同時具備這兩個東西。應用音樂領域的人急於鼓吹名氣,沒什麼心思研究作品,我會三和弦就可以紅,我為啥還要去學七和弦?
國內不是沒有音樂家,但是直白點說,譚盾他們在通俗音樂領域尤其旋律上,不管說不屑也好不會也好,確實沒什麼能拿給大眾看的作品。新紅樓夢的配樂完全做成了無調性,奧運會那個《擁抱愛的夢想》——納尼?你確定群眾就喜歡這玩意?
通俗音樂領域長期的人才輸送斷層又反過來影響了群眾審美,很多時候讓音樂人對國內流行圈子更加缺乏信心——檯面上經常蹦噠出一些水平極其低劣的東西,加上mp3盜版引起的版權問題,和國內音樂教育普及的弊病,最終通俗音樂圈子漸漸變成了純粹的娛樂圈和情懷販賣圈,雖然也有人抱著改變的理想在掙扎,但出一個像久石讓這樣在應用音樂領域有旋律天分,且學術功底足以支撐他的天分最大化的音樂家,無論從技術層面(包括學術未涉及的旋律層面),生活成長環境,還是大家的認知和接受度來看,都是難上加難。卸腰。
「國內也聽過林海和譚盾,覺得很好聽,但是心裡總是惦記著久石讓曲子那種感染力。」
可能是我對久石讓類型的偏通俗的音樂了解不夠,從風格上來說,不僅中國,其他國家應該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和久石讓風格接近的作曲家。各個國家寫通俗類的音樂的出名作曲家都有,但一定要限定在久石讓這個風格的話,貌似的確是很少,至少我沒聽到過。
這正說明久石讓作為一個作曲家的成功之處啊。一個作曲家能有自己的風格,這是很多作曲家想追求卻沒辦法達到的一個境界。你說「但是心裡總是惦記著久石讓曲子那種感染力」,其實也就說明你喜歡的是久石讓音樂獨特的風格。林海、譚盾雖也寫出過影響力相當的作品,但風格上的確不是久石讓類型的。但風格上的事情,又沒有高下的。喜歡不喜歡什麼風格,也完全是個人的主觀意見。不能因為一個作曲家寫出了自己喜歡的風格,他/她就是最優秀的,也不能因為一個作曲家寫不出另一個作曲家的某種獨特風格,就說這個作曲家不夠好。- 沒有像久石讓那樣風格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是因為中國也沒有宮崎駿這樣的動畫導演,中國的影視動畫產業沒有達到那個發達程度,影視動畫領域的作曲家自然難以把自己的音樂放在偉大的作品當中。對於普通人來講,配合了畫面的音樂往往比單獨聽的音樂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情緒;
- 論作曲能力,這個也是老生常談了。中國的優秀的作曲家還是有不少的,這些人從作曲思路,配器思路,創新能力,對結構的掌控能力上來講絕對不輸於甚至壓過久石讓,這很正常;
- 但是我聽久石讓的某些作品,有的確實一般,有的旋律的感覺我覺得很好,我覺得這對於古典音樂來說是最首要的東西,雖然他做的是配樂但是經常用到交響樂隊,所以哪怕玩的是別的風格,也是把旋律的歌唱性做到越好越能在交響樂隊身上出彩(因為這種編制來自於古典音樂,交響樂隊的組成本身就是為古典音樂而設計的;反之如果讓電聲樂隊來演繹就會有些奇怪,或者旋律的歌唱性做得好與否區別不明顯)。旋律的感覺依靠後天的練習積累,但是天賦不夠依然寫不出像樣的旋律。所以不至於像有的人說的隨便拿一個中央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來都比他強,這個真的沒有。
因為有宮崎駿啊,為什麼我知道久石讓,完全是因為看了宮崎駿的動畫,覺得不僅好看,配樂也很棒,然後才知道久石讓的,根本不是因為在音樂領域裡面直接發現他。
日本的音樂領域裡我只能發現武滿徹、內田光子、小澤征爾或類似的人物。
而中國的作曲家都是在音樂領域發現的,好像還沒有任何一部國產動畫片能讓我有興趣去了解它的作曲家。
因為中國的久石讓會被餓死。
你聽久石讓的歌付過費么……你聽過無數的流行音樂你買過多少首……
中國的音樂製作人活得都不太容易,流行歌手可依靠演唱會,拍廣告,做代言來賺取高額利潤,而類似這類偏古典風格的音樂人本來市場就不大,也沒有那些廣告代言收入,開音樂會效果又遠遠不如演唱會能吸引粉絲,唯一可能比較有效賺錢的方式就是出專輯CD……CD?你在逗我?你一輩子買過幾張CD……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差得離譜,有能力的也輕易不敢趟這渾水,要麼出國要麼轉行。沒人敢拿自己前途開玩笑啊……
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一位天賦異稟的音樂人站了出來,譜寫出異常華麗優美的詩篇,然後遇到騰訊,卒……
=================================
樓下那哥們@舌在足矣 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他是特指久石讓這個人這個職業了,我是覺得久石讓應該作為一系列音樂人的一個代表,畢竟跟他處在一個層級的相關音樂人甚至相關行業在中國都很難生存。
另外評論區各種拿騰訊音樂抬杠的人,看不懂我吐槽的內容就別膚淺的過來秀下限了……
答主我寫這垃圾的時候戾氣太重,對不起提問者了……抱歉,還望諒解
譚盾
盛宗亮
陳其鋼
葛甘孺
朱踐耳
王西麟
金湘
王穎
陳怡
周龍
郭文景
周文中
許舒亞
汪立三
黃安倫
高平
夠嗎?其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也有譚盾,盛宗亮,陳其鋼,王穎,陳怡五人。
論水平,譚盾拿了格萊沃梅爾獎,陳其鋼拿了法國文學與藝術榮譽騎士勳章,王穎獲得了勃蘭登堡獎,盛宗亮則是麥克阿瑟天才……
論作品,譚盾受邀同古拜杜麗娜,潘德列茨基這樣的當代大師一同創作新四部受難曲;盛宗亮應邀為舊金山歌劇院譜寫歌劇《紅樓夢》並史無前例的大受好評;陳其鋼的逝去的時光,每年都能在國內外演上七八場;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被潘德列茨基推薦給格萊沃梅爾協會……
論精神,朱踐耳六十歲重新學習,開始創作交響曲;王西麟文革後,四十歲開始研究先鋒技法;金湘胃癌晚期仍然堅持創作歌劇《日出》……
相比之下久石讓真的……不算個嚴肅作曲家。好歹舉個吉松隆,武滿徹這樣的例子啊!只能說題主這方面的知識有點少了。當然這也和國內宣傳不足有一定關係,但是,這麼高門檻藝術,真的是宣傳的來的嗎?
很多人把國內表面上的「藝術真空」歸因於政策因素,我不得不說,這種事也是有地方性的。大環境下,國家搞什麼文化產業化,這真的是讓人十分反感,大家簡單想想,能夠形成產業的藝術,又要兼具廣泛的受眾,又要具有便捷的傳播模式,這些都需要通過犧牲藝術價值來實現。所以這些所謂的產業文化,要不就是做不下去了自己倒閉,要不就是成為質量極其低的「罐頭食品」(比如當下的電影市場)。國家希望讓藝術自食其力,甚至為社會帶來速成效益,快錢,現在看來都是極其荒誕的想法。這樣的模式讓純粹藝術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窄。純粹藝術,說白了就是個賠錢的玩意,它帶來的社會效益,將不反映,或者說短期內將不明顯反映在牟利上。可是他是長遠的利益,是人之所以為,之所以在,之所以有別的量度,是高地!怎能倉促棄之?當然,我前面說過,這是有地方性的。拿音樂來說,杭州,上海,貴陽和青島,我認為就做得很好。我是青島人,我去青島交響樂團聽一場國內最一流的,張國勇的肖斯塔科維奇,只需要20塊錢!別的不說,二十,你在青島能吃只蝦么?(滑稽)
……更為深層的,不再贅述……
那是因為中國沒有黑澤明和手塚治虫。
前者的作品影響了相當大的一批西方導演。並將日式美學推廣到全世界。後者真正把漫畫這種形式提升了一個層次,一手締造了日本的動漫產業。使之成為日本舉足輕重的民族工業。
然後才有宮崎駿,才有久石讓。
中國差的不是一個人,而是能夠走出去的格局和市場,和在前人基礎上不斷進取的行業精神。應該說,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基本上自90年代至今,都是苟延殘喘的活法。
就是一代人剛折騰出一點動靜就被推平,剛決定了一個方向,就被政策原地抽一鞭子陀螺一樣的轉圈。不倒已經很難得了。推薦一個音樂人,林海……林海老師的音樂《琵琶語》《歡沁》估計大多數中國人都聽過,可是他一直苦於沒地方收版權費╮(╯▽╰)╭
ps:安利大家一個app,叫「頂真唱片店」,上面有林海老師的正版電子專輯,不貴,而且這錢他是收得到的,有興趣的可以去支持一下。
其他朋友已列舉很多我很喜愛的老師,我再列舉一個,如果我說周杰倫,肯定很多朋友要搖頭Say No!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周杰倫與久石讓的標誌性根本原因是知名度,久石讓的名氣相當程度通過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持續有效地推廣配樂品牌得來的,如他還配過《一步之遙》 等作品便鮮為人知了,這就是標籤的作用,之於周杰倫亦然,他是一個古典出身的華語流行樂壇「革命者」與歌壇金字塔尖的人物,他的流行樂事業上的知名度形象「天王巨星」太高,掩蓋了配樂上的成就,也容易遭受非議,同理羅大佑,曾主持過數部電影的配樂工作,最近的作品是《華麗上班族》,也並不廣為稱道。
周杰倫在電影的配樂與主題曲的創作方面,其實產量頗豐也備受肯定,讓人不由聯想到海洋對岸日本另一位以配樂著稱的配樂大師久石讓,久石讓幾乎負責了宮崎駿動畫的所有配樂工作享譽世界,周杰倫會不會退休後成為華人的久石讓,這個問題還是留給時間吧,但是二人之間的緣分也記錄下來。
周杰倫:13歲聽到《龍貓》音樂後一直很難忘,《七里香》的靈感就來自於《千與千尋》,我喜歡在晚上用鋼琴彈奏他的作品,希望能有機會一起合作。
面對周杰倫的仰慕,久石讓也表現得惺惺相惜,他說,「周杰倫是華語樂壇最受歡迎的年輕歌手,我早就聽說他的大名,他的作品,我聽過一些,之前有一次,有人策劃讓我們兩個人對彈鋼琴,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試試和他合作,我想試一試給他寫歌。」
2010年,他們迎來了首次交集合作《海洋天堂》,《海洋天堂》主題曲《說了再見》由周杰倫演唱,周氏慢歌的節奏將影片感情娓娓道出,為影片描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宮崎駿御用作曲大師久石讓則主持配樂工作,他的配樂清澈悠遠,自然的旋律將平凡而偉大的父愛表現得恰如其分,就這樣,他們完成了首次不能稱作合作的合作。
1950年出生的久石讓,1982年才發行了首張專輯,1984年誕生代表作《風之谷》,至今已年過60依然保持著音樂創作,最近的作品是姜文的《一步之遙》,作為一個接受過正規學院化作曲教育的音樂人,久石讓的才能遠遠不止做電影原聲那麼簡單。
他既是一個出色的指揮家,讓自己創作的獨奏曲、室內樂、協奏曲出現在劇院和1998年長野特奧會這樣的隆重又盛大的場合,他也是一個出色的鋼琴家,久石讓的多張個人小品,一直都是日本中產階級佐酒的高級逸情音樂。
同時,他還是一個廣告配樂人,為日本的千家萬戶創作了無數廣為人知的音樂,這些都有可能構成將來隱居幕後周杰倫的生活。
電影音樂與純音樂作品列表:
2003
《尋找周杰倫EP》
01.軌跡
02.斷了的弦
03.軌跡 (Instrumental)
04.斷了的弦 (Instrumental)2005
Initial J(日版精選集頭文字D)
01.一路向北
02.漂移2006
《霍元甲EP》
01.霍元甲《黃金甲EP》
01.黃金甲
02.菊花台
菊花台 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入圍)2007
《不能說的秘密 電影原聲帶》(合作:Terdsak Janpan)
1. Opening
2. 腳踏車
3. 早操
4. 淡水海邊
5. 斗琴
6. 湘倫小雨四手聯彈
7. Ride With Me
8. 父與子
9. 情人的眼淚 (演唱: 姚蘇蓉)
10. First Kiss
11. 女孩別為我哭泣 (演唱: 黃俊郎)
12. 晴天娃娃 (演唱: 江語晨)
13. 阿郎與阿寶
14. 與父共舞
15. 路小雨
16. The Swan
17. Flash Back
18. Secret (慢板)
19. Angel
20. 小雨寫立可白Ⅰ
21. 小雨寫立可白Ⅱ
22. Secret (加長快板)
23. 琴房
24. Ending
25. 不能說的秘密
台灣金馬獎
最佳電影音樂 《不能說的秘密 電影原聲帶》(入圍)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 《不能說的秘密》 (獲獎)
台灣金曲獎(演奏類)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
最佳作曲人獎:周杰倫、TerdsakJanpan/琴房《不能說的秘密》/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
怎樣評價《不能說的秘密》中的音樂? - 電影2008
《大灌籃 電影原聲帶》
01.周大俠
02.秘密花園2009
電影《刺陵》
01.帶我飛2013
《天台》(合作:黃雨勛)
01. 美術館
02. 保齡男孩
03. 波爺
04. 美景
05. 浪子膏
06. 天台
07. 氣勢
08. 龍門澡堂
09. 打架舞
10. IF
11. 快門慢舞
12. 阿郎的童年
13. Strike」
14. 熱血碼頭
15. 錢難賺
16. 水管的友情
17. 逛夜市
18. 情人湖夜市
19. 撈金魚
20. 骰子
21. 大明星
22. 屋頂上的願望
23. You"re My Everything
24. 英雄之歌
25. 天台的月光
26. 竹竿舞
27. 狗仔舞
28. 威少的陷阱
29. 哪裡都是你
30. 兄弟的安慰
31. 悲劇的序幕
32. 無助
33. 亡命追逐
34. Goodbye
35. 天台的月光 (吉他版)《聽見下雨的聲音 電影原聲帶》(音樂總監:周杰倫 合作:黃雨勛)
01. 聽見江南
02. 青春如詩
03. 喂 - 柯有倫
04. 請不要離開 - 柯有倫
05. 風中的微笑
06. 姐妹
07. 橫著走的青春
08. 回憶之雨
09. 無聲的守護
10. 詩的語言
11. 來愛我啦 - 徐若瑄
12. 關於愛情那些事
13. 無聲的眼淚
14. 故事畫面 - 柯有倫
15. 江湖不安 - 柯有倫
16. 天地了斷 - 柯有倫
17. 雨後的希望
18. 聽見下雨的聲音 - 魏如昀
19. 回憶進行式《黃俊郎的黑(專輯)》(合作:楊瑞代)
01. 準備中
02. 天才之翼
03. 孤單
04. 美麗的消失
05. 過場
06. 熱鬧的寧靜
07. 歸途
08. 這所有的一切
隔壁還在問為啥要花錢下載為啥要買CD為啥要支持音樂人呢,就這還能出中國久石讓呢。
問題改了,原問題是「是什麼讓中國沒有誕生一個久石讓?」
重新回答一下。
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拿中國的作曲家與日本的作曲家作這樣的比較。兩國的文化產業形態相差巨大。我們有我們自己的電影,有我們自己的配樂大師,如譚盾。久石讓在日本也只不過是眾多作曲家中的一個,你了解他或許最大的可能性是從宮崎駿動畫開始的。但事實上,日本還有其他非常多的配樂作曲家,從水平上來講,久石讓或許並不是最高的。你要說中國為什麼沒有久石讓,我能想到的比較確切的回答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宮崎駿。但這樣說會讓人認為我又在批評中國的動漫產業。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想說,兩國的文化差異很大,我們沒必要也同樣地發展出日本那樣形式的文化產業。我們會有自己的影視,有自己的影視配樂作曲家,每位作曲家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像久石讓一樣風格的作曲家呢?甚至久石讓自己也不僅僅只是做宮崎駿式的影視配樂而已,他有相當多的簡約主義作品不為大眾所熟知,卻是很有意思的。
至於你所說的感染力和魅力,這就完全是主觀感受了。每個人的感受相差是巨大的,完全可能有人不認為久石讓有你所說的魅力和感染力。但要說水平和影響力的話,以譚盾為例,其所獲得的眾多獎項 我想足以說明問題了。
同樣的問題,你換成「是什麼讓美國沒有誕生一個久石讓一樣風格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也同樣成立的。但我們也知道,好萊塢有 Hans Zimmer,John Williams 等等,但他們與久石讓一樣么?顯然不同。但他們是不是傑出甚至偉大的當代配樂作曲家?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
除去音樂方面的原因,久石讓畢竟是個電影配樂家。就像他的許多同行一樣,如果沒有宮崎駿、北野武這樣的導演,作為配樂作曲家的久石讓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名聲。你國既然出不了宮崎駿、北野武,自然也出不了久石讓。儘管爛片也有好配樂,哪怕是配陳凱歌的《無極》,Klaus Badelt當年也一樣寫出了非常棒的作品,但這些作品永遠也只能在配樂愛好者的小圈子裡流傳,而無法獲得如久石讓這樣的聲譽。所以現在國內最著名的配樂家正是和當年第五代導演合作最為密切的趙季平。
另外反對@Mr1900的答案。配樂作曲家與普通音樂人不同,除了像Hans Zimmer、John Williams這樣的大師,哪怕是好萊塢的作曲家,要是光靠賣原聲碟賺錢,早都餓死了。每年能夠得到發行原聲碟的配樂作品其實只佔了很小的比例。配樂作曲家的主演收入來源還是靠他們每個作品電影公司支付的薪水。因此國內配樂作曲家沒出路的主要原因還是電影界對配樂的不重視,多數電影公司寧願去買版權音樂當配樂用,也不願意花錢請人寫原創配樂。因為我們不僅審美能力低下,而且不給錢
朋友,你聽說過鮑比達、陳光榮、林強、李泰祥、陳其鋼、撈仔、郭文景、許鏡清、卞留念、陳勛奇、范宗沛嗎?
徐沛東、王立平、林海、三寶、趙季平、黃霑、顧嘉輝我就不用疑問句了。
當然上面很多人不為大眾所知,但不是成就不如久石讓,而主要是電影和導演的知名度,以及主流聽眾喜歡跟風,偽樂評人泛濫成災造成的。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網路傳播,比如就拿久石讓知名度最廣的音樂作品《天空之城》舉例,同名電影的受眾以18歲——35歲左右為主,正是網路用戶的主力軍,傳播效果是幾何級的。
電影、書等也是這種現象。
可以聽聽趙季平先生,趙先生幾乎包攬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所有影視配樂。
你好在說一下坂本龍一好吧。
西洋樂的話,中國有譚盾啊,還有林海,還有范宗沛。
個人心目中排名譚盾大於林海等於范宗沛等於久石讓。譚盾賽高。
更別提民樂了= =
以及我偏見地覺得久石讓的知名度是靠影視動畫作品打出來的。有啊,趙季平的配樂很贊。當年讀書時一盤《霸王別姬》和《風月》的原聲磁帶循環聽過很多遍呢。
ps:可以百度一下趙季平先生的作品年表看看,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再ps:題目改了,有點答非所問了。談及音樂人的問題,我想最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唱片市場,演出市場從不曾正常化,專業化。像趙季平這種天才型作曲家,配樂家的版稅收入也根本無法糊口,真是天大的笑話與莫大的悲哀。
以上。誰說沒有,許鏡清啊。
林海。譚盾。
好吧其實我也覺得他們還是比不上久石讓。
但是中國有宮崎駿嗎???中國最好的原創動畫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啊!!!推薦閱讀:
※指揮在交響樂團的地位和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在近代沒有出現類似貝多芬莫扎特般的大師或作品,所有的交響樂團還都在演奏一百年前的曲目?
※有一個特別愛聽喊麥的室友該怎麼辦?
※如何分辨音色?
※郎朗的鋼琴藝術水準在國際上大概是什麼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