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中的自己和照片里的自己,哪一個更貼近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
鏡中的自己,與照片中的自己,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也許人們早就發現,鏡子中的自己,看起來和照片中的自己有些不同,但又說不出具體是哪兒不同。似乎,鏡中的自己看起來要更加漂亮,而照片中的自己看起來有些陌生,顏值稍低一些。
這是為什麼呢?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鏡子中的自己恰好是自己的鏡像,左右相反。不信你可以在鏡子前舉起左手,但鏡子中的自己卻是舉起右手。而照片中的自己,就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你可以舉起左手讓朋友幫你拍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你一樣是舉起左手。
好了,現在我們發現了這兩種關於你的圖像。但是,僅僅把一個照片做一個鏡像處理,並不會改變照片中人物的美貌程度。但為何我們都認為鏡子中的自己比照片中的自己更漂亮呢?甚至一些智能手機廠家為自己的手機產品開發了自拍反轉功能,讓你用手機自拍出鏡子中的自己。
這是因為,曝光效應( Exposure effect)。社會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 發現,僅僅在一群不懂中文的美國學生面前,多次呈現一些漢字,而另一些漢字則更少出現。最後這群學生就報告說,更喜歡那些僅僅因為看了更多次的漢字。後續的實驗發現,給你拍很多照片,一些進行鏡像處理,而一些保持原狀。你自己更喜歡那些做了鏡像處理的照片,因為你經常從鏡子中看到它。而你的朋友卻覺得原版照片中的你更漂亮,因為那才是他們眼中經常看到的你。
曝光效應的威力極大,僅僅因為更加熟悉某個對象,人們就會更喜歡這個對象。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利用這個效應,在自己的男神或者女神面前經常出現,混個臉熟。而男神或女神會僅僅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以後,比起更陌生的人,他們會更愛你的容顏。
而廣告也是如此,僅僅讓某個商品在我們面前多次出現,我們就能更喜歡它而不是它的競爭產品。僅僅因為某個人的名字更常出現,我們就更喜歡這個名字,說不定還會更喜歡這個人。所以,家長取名可別用太生僻的字眼哦。
熟悉可以產生美,而美則能誘發喜歡。也可以是熟悉誘發喜歡,而喜歡使得我們認為某個對象更美。所以,讓我們去熟悉這個世界,也讓這個世界更熟悉我們吧~2016年6月6日更新
有些難理解的同學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這篇文章,前些天看到的。塞尚擅長用外星人的眼神看蘋果,再畫出來 差不多一個意思。你看塞尚畫的感覺中的蘋果就是比正常照片拍到的蘋果可視區域「更寬」的。
原答案
——————————
我發現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人,有左右兩隻存在間距的眼睛,而手機,只有1個成像點。
我認為結論是鏡子。
剛好晚上和女朋友解釋過,這裡就引用一下自己吧。
臉大,通常被認為是不美的。
那麼為什麼手機里的自己顯的臉大呢?這裡我們討論的問題不包括視界範圍有多大這個點。
首先,來做一個簡化模型。
假設這個球是你的腦袋吧,我知道你的頭沒有這麼圓。
正常人的兩隻眼睛的看到的腦袋是什麼樣的呢?
注意看下面這個球(腦袋),假設他是另外一個人或者是你自己在照鏡子,我們給下面這個球加上瞳孔,就是那倆小白點。
過白點與上面的圓作切線並連接切點。
那麼這塊騷氣的黃色區域就是我們正常不亂動時能看到的別人的腦袋的所有區域。只要兩個腦袋的相對位置不變,再怎麼著看到的也是這麼多了。
而手機平板只有一個成像點,這就會造成攝像設備看到的區域和兩隻人眼能看到的區域不同。
觀察下面的球:
在和人眼同樣的距離取一點,當做是攝像頭,研究攝像頭能拍到多大的區域。
做切線,連接切點。
那麼現在這塊慘淡的藍色就是攝影產品能看到的區域。
比較一下,是不是用雙眼能看到的區域更大?
有人說,不對啊?!明明是感覺用攝像頭拍出來的臉大啊,和上面結論相反啊?!
別著急,還沒說完,因為感覺和事實往往是有微妙的誤差的。
接下來繼續論證,讓我們控制變數,使得兩隻眼睛的人和攝像設備看到的範圍寬度一樣大。
這是原來的圖,我給他做了兩條豎直的輔助線,目的是為了標註出攝像設備能看到的範圍寬度。
把沒用的線取消方便觀察:
如何使兩隻眼睛的人和攝像設備看到的區域一樣大?
就是分別從雙眼引與上面的圓的切線,切點的位置要落在垂直的兩條輔助線和上面的圓相交的位置。
怎麼做?垂直向下移動就行了:
我們把這個新距離的球投影到原平面:
那個最大的圓就是在攝像頭裡,對應到感覺里你腦袋的大小,看看大了多少?
這就是兩個成像點的人和一個成像點的手機造成的差異。大臉元兇。
當然裡面還有一個透視的問題。
基於這兩點,明顯是相當於像看別人一樣看自己的鏡子更接近真實體驗。
然後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加上我這兩點,造成鏡子里hou帥,照片(沒P過)里吃藕的原因總共有:
1、兩個成像點與一個成像點造成的觀測差異。
2、透視和成像問題造成的圖像畸變。
3、3D感覺與2D平面感覺的不同。
4、運動的物體能補全更多信息,平面不行。
5、成像技術的問題,比如iPhone前置攝像頭拍出的細節太多,不磨皮沒法看。
6、左右顛倒等造成的陌生感。
7、姿勢和光線的問題。
差不多這麼多吧,如果還有,希望大家在評論里補充。
PS:從高中悟出這兩個原理後一直沒有系統闡述說服別人的機會,感謝女朋友給了我裝逼的舞台(/≧▽≦)/
PS2:跑題一下,課後練習:怎麼做能使手機拍出來的臉不那麼大?答案很簡單
°?ê??ú????ò?μ?£?×?????μ?×÷ó???ò? (二維碼自動識別)
照鏡子:有點小帥
手機自拍:卧槽,這丑B
鏡像和照片,哪個更接近別人眼中的自己,應該分成兩個部分來比較。
- 鏡像和別人眼中自己的差別。
這個 @Andy Lee 老師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鏡像是左右互換的自己,所以只要不是長得完全對稱的人,鏡子里好別人眼中的樣子,肯定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自己看鏡子的頻率大概是要比別人看你的頻率高(情侶夫妻就不好說了,所以會有情人眼裡出西施),由於曝光效應,你對鏡中自己的外貌評價,是要比你對別人眼中自己的外貌評價,要高一些。
對於左右顛倒差別多大,很容易驗證。讓別人在眼睛高度拍攝一段你的視頻,然後你一邊看視頻,一邊照鏡子,就很清楚了。
再補充一點。我們判斷一個人好不好看的時候,大腦會傾向認為對稱性強的臉更美。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左右臉沿中線切開,再分別做鏡像,就能清楚看出自己有多不對稱了。
先拿男神女神做正面例子
看得出來,左右臉差別並不大,可以說幾乎是對稱的。
反例,反例我就不上圖了(主要是試了一下,實在沒有勇氣上自己的臉....)
有一個叫「臉對稱檢驗器」的App,有自信的可以去試一試。
到這裡第一部分結束,我們可以得到結論:
1. 鏡像和別人眼裡看到的你,是左右顛倒的。
2. 比較別人拍攝的視頻和鏡子里的自己,可以檢驗左右顛倒的影響。
3. 對稱性強的人更美,也可以說,他們看到的鏡像,和別人眼裡的樣子很接近,但曝光效應或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更好看。
- 照片和別人眼中自己的差別。
這裡我覺得 @Andy Lee 老師的觀點不夠嚴謹。照片中的你,並不能說就是別人眼中的你。
這裡有兩個問題:
1. 焦距。
我們把問題簡化,不考慮光線、視角、加工等等攝影技術方面的因素,單說焦距。先看一張圖,說明不同焦距對人像的作用。
把50mm圈出來,是因為人眼的等效焦距是50mm左右。
焦距約小,約接近廣角,造成的效果是會拉大臉的面積,這裡的照片都是橫幅,所以比較明顯的效果是,臉被拉寬了。
焦距越大,約接近長焦,造成的效果是臉上的五官的透視效果減弱,換句話說,立體感減弱,五官被壓扁。
所以,照片和別人眼裡的樣子並不相同,很多時候,相機的拍攝焦距都不是恰好在50mm左右。比如,iPhone鏡頭的等效焦距大約是30mm,拍出來,五官會立體一些,如果是豎著拍,還會顯得臉長一些。
2. 凍臉效應。@eno-one 老師在為什麼有些美女不上相? - eno-one 的回答 中說過這個研究,直接引用了。
凍臉效應
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視頻中某人在說話時畫面被暫停時,此人的靜態形象通常沒有視頻播放時的動態圖像好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和他的團隊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
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畢竟,相機是不久之前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
隨著進化,我們更習慣於看動態的面孔,而非靜態的面孔。因為大腦更容易識別動態面孔,這不需要費太多精力,這一結果可能意味著動態面孔可能被認為更加有魅力。
研究者的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肖像攝影如此具有挑戰性。「凍臉效應」可以說明為什麼臉部攝影那麼難掌握,以及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真人漂亮過上鏡。
這個解釋很明白了,不再贅述。
這一部分結束,我們可以得到結論:
1. 照片中的你的視角,很少會和別人看你時候一樣。
2. 即使完全一樣的視角,由於凍臉效應,別人看到的你會更美一些。
3. 比較別人拍攝的視頻,和拍的照片,可以檢驗凍臉效應。
4. 最重要的,iPhone豎著拍的照片,會讓臉顯得長一些,不用謝。
綜上
無論是照片還是照鏡子,都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差別的大小,和臉的對稱性,相機等效焦距,曝光效應,凍臉效應都有關係。至於哪個更接近,必然不是一個可以直接量化後給出的答案。
我是攝影師,照片確實不如照鏡子真實的,順便教大家如何拍出最接近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的照片,請看分析哦
首先最直白的,我通過鏡子看模特,比她的照片,要真實的多
無論多美的美女,無論化不化妝,使用單反拍出來不ps的話,都會和本人不一樣,大部分是丑一些,包括臉大一圈,胖一些,皮膚差一些
少部分拍出來反倒比本人漂亮了,這種一般是藝人與模特比較常見(所以攝影界有句話,美女不上鏡,上鏡的無美女,大部分明星模特素顏,不打光時就是路人甲,比如安吉拉大寶貝)
但無論美了還是丑了,都是和本人不一樣的
具體分析的話,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的透視變形,光線太暗或者使用閃光燈,拍攝面部特寫,俯拍或者仰拍,這幾個因素都會導致照片不像本人
因此,只有使用50毫米焦段鏡頭,不能離模特太近太遠,以人眼高度拍攝,並且使用亮度恰好的自然光,拍攝全身或大半身像,才接近本人真實效果
補充分析為何自拍與被別人拍又有所不同
(1)前置攝像頭是加了內置美化與內置透視校正的,後置一般就沒有,而且後置更高清放大了缺點
(2)另外,自拍時你最熟悉自己哪個角度什麼光線最好,別人拍你就不熟悉
(3)近大遠小鏡頭透視的原理,自拍的時候,你離鏡頭近,臉的外圍一圈相對臉的正中間一圈,離鏡頭的距離差別比較明顯,也就是近大遠小比較明顯,那麼外圍一圈當然就由於離得遠而顯得臉型小啦(特別注意,如果使用單反拍攝的話,臉型是小了,但由於鼻子離鏡頭近又會顯得很大了,不過手機前置攝像頭內置美化改善了這一點)
被別人拍的時候,你離鏡頭較遠,臉正中間與臉外圍一圈的距離差就顯得沒那麼明顯了,也就是近大遠小也不那麼明顯了,所以臉正中間和外圍一圈以同樣的大小被拍到鏡頭裡
並且,鏡頭離臉比較遠時,臉外圍一圈的可視面積也是大於近時的,舉個例子,你很近距離看一個人的臉時,他的耳朵下巴都是看不見的,然後你離他遠一點,耳朵下巴就露出來一點,離的越遠,露出來越多,反映到照片上就是離的越遠,下巴臉型越大
這時最關鍵的來了,人的肉眼在看一個人時,主要關注的是臉正中間而比較忽略臉外圍一圈,但是遠攝鏡頭沒有忽略,所以拍出來臉顯得比肉眼看到的大
總結,還是照鏡子最接近你自己,不過要腦補左右反過來的樣子。。
也可以手機對著鏡子自拍,再使用ps左右翻轉,這樣出來的照片就更接近本人啦
[有圖啦]
當你找到這樣一個特殊的鏡子,讓你看到你的正像,和自己面對面,看到別人眼裡的你那個熊樣子,而不是普通平面鏡里那個帥氣的反像,你就不用懷疑照片了嘛。
前面已經有答主說了相機失真的情況。就是嘛,相機那點像素,還有那會導致成像扭曲的平面的「視網膜」,怎麼能和人的眼睛比呢。
這個特殊的鏡子就是「直角鏡」了啦。也是我送給我那漂亮的又暴脾氣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初戀的一個生日禮物——用她的名字申請了這個專利。沒有交權利保護費,隨便用啦。怎麼樣,是不是比送花有情懷,可惜她不喜歡,為此,文科女友和工科男友還進行了一場關於浪漫的本質究竟是情懷還是情調的友好爭吵。哈哈哈。。。
好啦,既然有了這個鏡子,就勉強算解答了題主的問題了吧。下面主要介紹一下這個鏡子:
下圖是畫圖工今天中午偷偷畫的一個直角稜鏡,假設2個直角面是有鍍膜的鏡面,右下的那個發暗藍色的就當成我的不對稱的臉蛋吧。
看下面,我把鏡子立在地板上,看到我的臉蛋了嗎,那個藍色的小飛機,以下改名叫小飛機,
再看下面,我渲染了一下,手法很low,湊活著看吧,(希望大神看到給補充個高大上的)。怎麼樣,小飛機在鏡子里像真的是正臉喲。喜歡吧。如果臉不對稱,劉海偏分的,一定要鼓起勇氣面對現實哦,阿親。
看下圖,它的光路原理是這樣的。1是你,2是你的眼睛,3是直角鏡,4是你的像(4好像沒了,畢竟人家是虛的啦)
儘管人人都需要一個能和自己面對面的鏡子,還是很可惜,這種鏡子好像買不到呢。看到商機的童鞋趕緊動手吧,可一定記得送給我一個。half more thing:
最簡單的辦法是拿2個鏡子,成90度對擺一起,鏡面朝內,你從2個鏡面的內角看。就能看到自己的真實的臉蛋蛋了。比照片生動,比視頻清晰。第一次認清自己真實面目,不要太驚訝喲。
你打開手機自拍功能的一瞬間,看到的是真實的自己。但是最多不會超過一秒鐘,因為你瞬間會讓自拍中的自己看上去不想真實的自己。。。。
鏡子~三維立體,
照片~二維平面,
我認為是鏡子。
除了各位答主所說的鏡像問題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即鏡中的自己始終是動態的(無論怎樣保持靜止),而照片只可能是靜態的。
而顯然動態的才更加真實,因為這符合大腦的一般習慣。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無論是不是靜物,在"看"的時候,仍然包括了時間流動這一因素。
身份證的自己表示不服!
如圖
僅從焦距角度上來講
廣角情況下和小廣角情況下 會有廣角透視和畸變 (這倆不是一回事) 可能會改變你的五官比例和位置.
中焦85-135比較適合
超長焦比如200以上 因為長焦壓縮 也會改變整體感覺 那就是讓五官更平 尤其是中國人五官較平 所以用超長焦來拍有時候並不是最佳選擇.
照片中的你是標清,鏡中的你是高清,別人眼中的你是超清
→照個鏡子︿( ̄︶ ̄)︿
→( ????? )哎喲不錯!
→掏出手機來一張 (&>^ω^
→ヽ(′?д?`)?
→ヽ(°ー°〃)!!!
→ (′???`)刪掉。。
→ 。。。。。。
→Round two。。
熟人眼中的你就是鏡子里的你,不熟悉的人眼中的你就是照片中的你。
我個人很反感鏡子比本人美30%這個理論。一股子嘩眾取寵的熱門味兒。
照片不真實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照片是真實的,每一張在表情差不多的情況下應該顏值穩定。但是很明顯,不同鏡頭不同光線拍出的相差甚遠。兩張同一個人的照片,美醜程度何止差30%?何來真實一說?
這個理論有2個問題無法自圓其說:
1.視頻沒有曝光效應,也沒有自我美化,但不接近照片,反而接近鏡子
2.我們看到的別人的臉,存在美於照片的情況。按這個理論,這應該是不會發生的。
比如我會把一個人拉到鏡子前面,看看他本人和鏡子里的他,到底差別多少,就能判斷鏡子里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如果是照相亦是如此…
當然是鏡中的自己更接近!不信你可以試試,打開攝像頭,顯示的自己:你截圖和按下拍攝鍵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按下拍攝鍵的得到的照片會有較大變形,截屏得到的照片更接近自己照鏡子的樣子。也就是沒有太大變形的樣子。ps:我給老公發照片都是截屏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其實長得不錯,看照片很挫。
我覺得左右對稱影響很小。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3D和2D的區別。
照片中的自己普遍都會比鏡子中的自己臉大,這是由於鏡中自己為3D影像,照片為2D影像。
你可以試試用一隻眼和兩隻眼看鏡子中的自己。
一隻眼為2D成像,沒有立體感,整個臉就是平面化的,臉自然就大了,和照片類似。兩隻眼為3D成像,立體感豐富,自然臉就小了,五官也更立體了。
如圖:
推薦閱讀:
※如何發現自我,改變自我?
※接納自己和安於現狀是什麼關係?
※特別害怕被別人指責因而不敢嘗試新事物怎麼辦?
※哪一刻你覺得特別對不起自己?
※為什麼我明明很想被人關注,但是被人關注時會覺得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