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兒童閱讀習慣?

為避免提問範圍過大,分別提出有以下同類問題:
如何培少年閱讀習慣?
如何培中年人閱讀習慣?


不好意思,可能這次的回答有點文不對題。
但是我要強調的事,對於兒童而言任何事情都不應該過量,包括看書。
樓上樓下這麼多喜歡閱讀的孩子,這對於家長來說可能是個好表象,家長引以為傲,我可以理解。
但是我認為他們不應該成為其他孩子的模板。因為高票答案中理論結合實際並且融匯貫通的程度是非常好的,但是對家長要求實在是比較高孩子之間差異也大。真的不是很利於推廣和模仿。

凡事要講求原理---那我們來看看幼兒讀書是在幹什麼--模仿和圖片認知。
普通兒童最初用來自我學習和UPDATE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他們會模仿任何可以看見並且理解的行為 動作 畫面。尤其是互動時間最多的家長,如果家長本身這種行為多就更容易被模仿。
所謂的「言傳身教」合理的解釋就是:給於兒童一個固定對象適合模仿的行為。
你希望孩子喜歡體育,你自己先喜歡。你希望孩子喜歡下棋,你自己先喜歡。
你希望孩子喜歡玩遊戲,你自己先喜歡。你希望孩子喜歡看書,你自己先喜歡。
(只要這個動作和行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以內,就算你不喜歡也應該裝得很喜歡。- -!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演技了。)

而7歲前的兒童讀物信息量都非常的少。所以很可能一本書的信息很快就接受並理解到位了。而這些書孩子們回來來回回的看,甚至要求家長老是讀固定的書僅僅只是因為想要展示自己的認知並且獲得互動。並不增加認知量。也就是說多次看重複書籍不存在「提升認知理解」的作用。
相對於動機行為結果來講,讀書這個行為顯得十分無關緊要。
其實你就是和孩子互動把一本書互相丟來丟去也是一樣的效果。
重複--展示--共同關注--互動。是相對早期的互動模式。
所以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重複而熟悉的內容,如各種四分之一節拍的各種廣場舞神曲又或者是動畫片相同的片頭和片尾。

另外讀書是圖片認知。在早期認知里分為圖片認知和實物認知。他們都能增加兒童的認知量,因為都是一個畫面對應一個讀音。無論是水果動物數字甚至漢字都是一回事,他們都是一個難度。所以不存在認識很多漢字的孩子更聰明(認知理解更高)的可能。

但是圖片認知卻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除非對應的實物也能認知。否則圖片存在誤導性。

以上圖這兩張卡片為例,如果這個孩子僅僅只是通過卡片來認識動物的話,很可能在他眼裡狗和牛的體積是幾乎一樣大的。

曾經碰到過這種孩子,一直很喜歡看卡片什麼的,突然有一次他家裡帶他去動物園,一進去就嚇哭了。因為他一直以為大象和猴子老鼠之類的體積差不多大。

依舊以上圖為例,我問過一個孩子:
「這個小松鼠在哪裡啊」「樹洞里啊」
"那這個呢"「在家啊,和小鳥在玩」。
由於視角的問題,有的孩子會直接認為圖1中小松鼠和圖3中的小松鼠根本就不處於同一個空間中。

我還可以舉一個極端一些的例子。

孩子會這樣模仿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認知渠道的狹窄導致了認知偏差。照理說8歲的兒童應該早就有一定的想像力來判斷某件事的危險。但是例子中的孩子會認為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同樣的一件事因為認知理解能力的不同,同樣的人來看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在大人看來其實就是想當然的東西,其實在孩子的角度看來未必如此。

因為圖片認知(無論動畫圖書)就是這樣。同理認知卡片及書籍里的內容由於畫面所限。 特別是孩子早期還沒有「大小」「遠近」「方位」等等概念之時。很容易傳遞出誤導信息。

憑什麼家長們會認為看書是好習慣,而玩IPAD是壞習慣呢?
好和壞本身就是相對概念,特別是拋開劑量談毒性。書籍不是白蓮花,電子產品也非洪水猛獸。
我的觀點是:只要過量就是壞習慣。因為玩IPAD更難控制,很多家長沒辦法通過合理的互動規則來控制孩子,沒辦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玩一個小時IPAD並不比看一個小時書來更有危害。

另外家長會覺得看書增長知識,我依然不認同。
因為作為信息媒介,紙質書僅僅只是一種。圖案聲音動畫遊戲電視他們全部都是信息。
如果一個孩子將時間高比例投入到紙質書籍中,那隻能說明分配給其他信息來源渠道的偏低。
以2-6歲兒童為例,通俗的講就是特別喜歡看書的孩子並不比那些喜歡戶外上躥下跳弄得像臟猴子一樣的孩子更聰明(認知理解表達泛化能力更高)。

真正的認知量應該是理論和實際結合,實物認知和圖片認知都應該有。應該立體多樣多渠道。
如果今天看了動物類的書籍就應該真正看看這些動物。
應該是出門去玩,感受自然的刺激,風(風好大吹著好冷) 雨(都淋濕了看不清楚) 雪(好冷而且可以捏成各種形狀)。這些真實而直接的信息才能讓孩子全部接收。當有一天他看到有一篇打雪仗的繪本才能調動出相關相關的信息,才能完全理解。同時孩子也更將這個思維模式泛化推導出其他場景。感知--理解(實物到圖片)--表達--泛化。這才是正常的拓展認知的思路。

我的答案不是說孩子喜歡讀書是個問題,而是脫離了感知和實物認知的讀書(繪本)可能會產生問題。所以我給各位家長的建議就是:
1.儘可能多的給孩子擴張認知渠道並且有一定的規則約束。不要僅僅局限於看書,而且竟可能多的嘗試,嘗試先先和孩子溝通好時間。比如「我們玩一會IPAD,鬧鐘響就不玩了好不好?」。
2.放棄莫名其妙的「看書就是比其他行為好」優越感。
3.如果孩子喜歡看重複的書(尤其是簡單繪本)並且讓你讀,那行為重點是「重複」而不是看書。也就是說這個行為和固定路線跑來跑去以及玩玩具小車來回開本質上沒有區別。對孩子本身來說並沒有任何增益作用。不要產生「我孩子愛學習」的錯覺。
4.不要攀比,孩子之間個體差異很大。請多去了解自己孩子適合什麼。此之良藥彼之砒霜。
5.任何事情過量了都有害處,無論是視力還是思維。請注意控制時間。
6.想要讓孩子某個行為增加請給他一個模仿對象並且對這個行為進行強化。
7.對孩子來說真實的感知永遠是基礎,圖書做為強化認知的方法是非常棒的,但不應拋開基礎。

————————————

PS:有人問如何判斷孩子認知理解能力的高低。

我的個人觀點是同年齡孩子,理解完全陌生的新知識點。需要次數少時間短者能力更高。

很簡單的判斷,尤其是面對同齡大樣本量的情況下很容易判斷。

家長本身是教師或者幼師的特別容易理解這一點,就是在帶孩子們玩新遊戲或者包含新知識點的內容時。下面孩子可能開始都是一臉懵逼,但有的孩子理解速度會明顯快於其他人,而且這個孩子並不是某一次理解快,而是大多數類似狀況都更快。這樣的孩子能力更高,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更聰明」。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其實這事特別簡單。

只要爹媽自己回家不玩手機、Pad和電腦,而是捧起書讀,就足夠了。

孩子的習慣,都是來自於對大人最自然的模仿。

可惜大部分人並不能做到。


手機答題,格式不整,見諒!

7月20日又增加旅遊與閱讀的關係部分。
20日晚上增加書單(在最後)

不邀自答,因為我女兒是特別愛看書的小朋友,至今家裡給她買書都上萬了!(不是讀書破萬卷,是讀書破萬元)
————————————————答疑分割線————————————————————————————————
有知友提及「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可悲的」,也有人疑惑我怎麼有這麼多時間的,我回答如下:
如果父母是苦哈哈的逼著自己搞孩子的教育,的確很慘,可是我們出去看博物館、旅遊,也是我愛的。我也有正常工作,除了正常工作之外,我還主持參與教育廳課題、項目,外聘講座、國家旅遊局的全國名導認證,也有朋友聚會、自己美容、瑜伽、游泳,我自己還自學MOOC,自拍微課,不過跟題目沒關就沒說。
而且我認為,人生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側重,小孩子1-6歲是性格習慣的形成時期,一定要多關注,有了好的性格習慣,大了事半功倍,可以多放手。
閱讀和閱讀的方法在我看來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問題,有良好的專註力,學會理論聯繫實際,能從各種書中找到樂趣……
時間,還真要感謝我的職業,我在大學(高職)教書,每周固定必須去單位的時間是3-4個半天,其他工作可自由安排時間,我現在就正在享受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悠長暑假。
具體可以看我另一個回答:你為什麼決定應該生二胎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505701/answer/110353795

也有知友質疑,一天十本,哪來那麼多時間?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看書。而且那些書看起來太專業了,孩子的智商理解不了。
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沒有把所有時間放在閱讀上,十本繪本,長的如神奇校車第一輯,一本20分鐘左右,如果是短的繪本,如下面提到的經濟好好玩,5分鐘一本。如果自己看,會速度更快點。平時孩子戶外活動、手工、積木、過家家都有,而且女兒的幼兒園活動豐富多彩,具體可以看我另一個回答:你如何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幼兒園,不過這個題目說的是閱讀,就沒必要展示那麼多項目了。每天除了睡眠時間,閱讀占清醒時間的十分之一強。其他十分之九是吃飯、戶外活動、和其他項目活動。
我其實是很怕孩子以後讀死書,所以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而且我女兒身體很棒,快四歲了,除了預防針,沒有因生病去醫院打過針(發燒驗過血,看是病毒性的還是細菌性的)
第二,我相信這位知友沒有看過我書單中十分之一的繪本,如果看過,你就不會說難理解了,現在有很多非常不錯的繪本,深入淺出。如我們最近在看經濟好好玩(沒有廣告的意思)算經濟學的入門了,錢的產生、銀行及利息、商品流通、貨幣增值、信用卡、廣告、公司的運作,聽起來很高大上吧,但如果真看過,就知道正常智力的三歲孩子是否能理解了。

最後,我還是承認,我女兒並不是天才,不然也不會一本書要我講幾十遍了,只是有些小孩喜歡看電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而她喜歡看書而已。
除此之外,她也喜歡撒嬌,愛公主和公主裙,唱歌五音不全,發音吐詞不標準,吃飯慢且挑食,敏感慢熱,熟人面前卻有些小霸道,有些畏難情緒,自信心不足等毛病,喜歡閱讀不是一劑靈丹妙藥,可以包治百病。但是女兒善解人意,講道理講得通,不熊,專註力不錯,辭彙豐富應該也和喜歡閱讀有關。
-----------------------------------------回到正文分割線-----------------------------------------------------------

目前女兒三歲十個月,每天看書平均保持在十本以上,其中我給她講三五本,其他的自主閱讀。
為什麼會喜歡閱讀,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中有良好的讀書氛圍
下圖是我自己的書櫃和孩子的書櫃

家中書隨處可見,從小就看書,從小就認為書是非常好的玩具之一,而且兩歲半前看書,都是親子閱讀,各種各樣的書還有父母的陪伴,在她心中,認為看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非常溫馨的相處時間。
除了在家中看書,出去玩我都是隨身帶些書的。
下圖,在外面吃飯等餐的時候可以看書

下圖:在外面旅遊的時候帶書,等車的間隙看書

下圖:在外面野營的時候也帶著書

我有些朋友喜歡在繪本館或圖書館借書給孩子看,覺得買這麼多書太費錢了,我不敢苟同。
下圖:其實我們也去圖書館,不過更多的是自己買書

孩子看書不像是大人看小說,看過一遍就算了的,常常是一本書能反反覆復看無數遍,特別是一些科普性質的書和可以引發思考的書,如下

這些書足可以反覆看無數遍,到了小學還可以獨立閱讀。實際上最近我女兒還翻出她一歲多時候看的嬰兒畫報,要我再次講給她聽,因為她不記得了。
有時候在家碰到什麼事情,也可以翻出相關書出來看,如我最近收到了信用卡換卡的信,她正好看到了,我就拿出經濟好好玩系列的書裡面,關於信用卡的那本書,又複習了幾遍;前幾天她發燒要去醫院驗血,我就拿出與人體血液有關的書再一起看,她去醫院抽血(指頭上扎針)的時候,就沒有哭,還跟醫生說血小板會幫她堵住傷口的,白細胞會幫她殺死病菌的!
扯遠了,我的意思是,書一定要隨手可取,能反覆閱讀,可以在生活中常常提到看過的書的內容。

2、專註力的培養
我女兒大概六個月開始就看布書,過了撕紙敏感期後,約一歲左右就開始買紙書看。
下圖:六個月看布書

下圖:一歲多看紙質書

而我家是寶寶兩歲才買的電視機,買了以後也沒安機頂盒。在一歲到兩歲期間,除了到小區、公園之內的戶外活動以外,看書的時間是非常多的,培養了她良好的讀書習慣。
下圖,逛超市一頭扎進圖書區

兩歲後,開禁電視和ipad,剛開始,她看到電視都驚呆了!有段時間瘋狂的迷戀朵拉、粉紅豬小妹、巧虎、小公主蘇菲亞,基本每天都要看兩次,每次半個小時。沒辦法,聲光電的東西,對孩子的吸引力確實很大!
但是,大概大半年後,過了迷戀期,就不太愛看電視了,還是回歸到喜歡看書上來。現在,我家電視常常一個月只開1、2次。我想,大概是之前就已經培養了看書的好習慣吧。
如果從小就常常看電視,有聲光電的刺激,就比較難再沉下來看平面不會動的繪本了。
另外,我和我先生也不看電視的,倒是常常看手機,不過我們不玩手機遊戲,當著孩子面玩手機,也就是看看純文字的新聞和論壇(比如知乎),孩子一直認為我們是用手機看書。

3、閱讀外延
其實,說白了,還是環境培養。要孩子喜歡閱讀,光塞給她看書是不行的,有些父母光給孩子買書,自己卻天天麻將館、夜店,或者好一點兒的,天天去小區、公園傻玩也不行。
當然,適當的戶外活動要有,還不能少,但是還可以引進一些比較文藝的活動。我最愛帶女兒去博物館和美術館了,也愛帶她看各種演出。
下圖,只有幾個月就帶去博物館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只要當地博物館有什麼新的展覽,我們肯定是要去的。
奇怪得很,很多人說最怕孩子在博物館大吵大鬧,或者各種熊,但是我女兒每次去看,都很乖,從不大聲說話,仔細聽講解(我講,我除了是大學老師,還是高級導遊)每次帶她去之前,都會自己先行了解,再用她可以聽懂的方式講給她聽。

除了當地看展覽之外,我還帶她出去旅遊。要不要帶娃出去旅遊,眾說紛紜,我個人覺得,主要是看旅遊的方式,像我,每次出去,自己設計線路,完全按照小朋友的作息時間安排行程,按照孩子的喜好安排景點,寓教於游,當然是可以的。父母如果不做好攻略,就是出錢跟團游,那就免了。

我們一起去過兩次張家界,鳳凰,還去過南嶽,三亞,香港,都是我一個人帶她出去玩的,因為自己製作的行程,所以並不累。
如上次去香港的簡易行程如下:
D1、家-香港,下午博物館、九龍公園
D2、科技館、藝術館、太空館
D3、諾亞方舟、沙灘
D4、諾亞方舟、太陽館、馬灣公園
D5、迪士尼
D6、迪士尼
D7、香港大學,返程

有朋友私信我,問旅遊與閱讀如何有機結合起來,在這裡舉兩個例子
1:在兩歲三個月時,帶著我女兒去了趟三亞,主要的目的是帶她看海,另外,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出省旅遊,選一個旅遊發展成熟且不累的地方很關鍵。
出發前她就已經看了小雞卡梅拉系列的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我想去看海》,我們是帶著這本書去的。

回來後,三歲多看關於海洋的科普書,我都會隔三岔五的翻出以前三亞拍的照片給她看,其實她有些不記得了,但是照片為證,自己親臨過大海,她還是很感興趣的,並要求我等她大點兒再和捲毛老師一樣去探秘海底(準備帶她浮潛)
2:三歲四個月帶她再次去了張家界,在森林公園門口的路上,她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見下圖畫圈的地方

她問我這些是什麼,我告訴她,這些是震旦角,是化石的一種,然後跟她科普了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回家後,她還感興趣,我就買了一些化石和相關繪本給她看。

路上還遇到猴子 若干,並搶走了她手裡的玉米,我順便科普了人類是猴子猩猩進化而來,並跟前面的化石一起,學習了生命的演化。

之前說了,我們出去旅遊都是自己設計行程線路,所以,當她對樹根感興趣的時候,我可以陪她看半個小時,對貝殼感興趣,可以花上半天時間撿貝殼,對香港科技館感興趣,可以連著兩天都去。回來還可以理論聯繫實際,查找相關書籍和視頻學習。

4、從興趣入手
孩子喜歡車,就可以多買車有關的書;喜歡恐龍,就可以多買恐龍的書。
我女兒也有自己喜歡的書的類型,兩歲多喜歡的是故事繪本,最近半年,她喜歡科普方面的書,最開始看的是神奇校車系列,後來發現她特別喜歡人體、宇宙、經濟、數學方面的書,最最喜歡的就是人體方面的書了,所以我給她補充買了好多人體、宇宙方面的書。
我們還一起看了BBC紀錄片:人體奧秘、九月懷胎、宇宙的奇蹟等等。這些紀錄片都是中文字幕,英文講解,我就同聲翻譯給她。

還自己製作教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讓她當了回小老師,給同學們講人體課。
下圖,我和女兒一起製作教具

下圖,講課,大約講了二十分鐘,提及了消化系統、血液、精子卵子、泌尿系統、骨骼、大腦!

講了這次以後,她信心大增,又講了一次關於太陽系的課,也是買了紙模做了太陽系模型,買了三球儀演示日地月關係。

在備課和準備過程中,鞏固了系統知識,獲得的成功,又讓她更加喜歡閱讀。
如果幼兒園不允許此類活動和展示,也沒關係,可以自己在家做實驗啊。
下圖是女兒兩歲的時候一起做苔蘚微景觀

下圖是種蘑菇

下圖是經典混色實驗

還有看數學書時候做比例尺實驗、看經濟書後去辦存摺……總之一句話,要理論聯繫實際!不能光看書就行了!

5、要有耐心
孩子愛看書的時候要有耐心,最初的閱讀都是親子閱讀,需要父母朗讀繪本,而之前我說過,孩子往往一本書看N遍。
如下圖的書,我孩子當時起碼有兩個月,幾乎天天都要我講這本書

有時候,上班就已經口乾舌燥喉嚨沙啞,回來還要一遍遍講,確實煩躁,但是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煩躁。我講繪本的時候,還是聲情並茂的,書中人物都用不同語氣來模擬。
孩子不愛看書的時候更要有耐心。
上面說過,我孩子有段電視迷戀期,我心裡也急啊,生怕養成的閱讀習慣就毀掉了,但是這時候不能急吼吼的不準孩子看電視,逼著孩子看書,兩三歲的孩子都是憑興趣做事的,不能強逼。
所以,我女兒看電視的時候,我也陪著,看完後和她一起討論。除了電視迷戀期,她還有段時間喜歡彩泥手工,我也陪著她做。

她喜歡貼貼紙,我也一應滿足。
孩子看書,不是強迫出來的,是興趣使然,想想看,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怎樣陪著孩子一起發展興趣。

太多人問我要書單了,統一回答一下吧,我基本上是根據噹噹五星級童書和童書排行榜,以及個別好友推薦。首先大家要相信群眾的眼睛,排行榜里大多數都不錯,再到圖書館看看實物,有的也沒看,就買了。買書大多通過噹噹,部分通過淘寶。
0-1歲 布書

1-3歲 以故事性繪本為主,還有一些遊戲書

3歲以後,以科普繪本為主

以上並沒有絕對區分年齡段,是把以前買的書再放到收藏截圖的,所以順序可能有些亂,而且適合我女兒的不一定適合所有孩子,事實上有幾套書她壓根不愛。
還有購物車裡準備買的:

另外,淘寶裡面也有盜版特價,買了一堆送給孩子在讀的幼兒園,很划算。

就到這兒吧,下次想到了什麼再補充!
增加鏈接,我的回答:適合3-6歲小孩閱讀的書有哪些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9183/answer/126670859


上周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發的一篇文章《兒子3歲起每天自發看書1小時,只因奶爸我做對了3件事》,現在轉到這裡。


=====================================

我兒子現在4歲了,很愛看書。從3歲開始他每天在家都會自發地看書1小時,不需要大人督促。實際上,我因為擔心他把眼睛看壞了,會限制他每天看書總時間不超過1小時。


他到底有多愛呢?來幾張圖說明一下:


幼兒園放學一回家,顧不上脫鞋就找個位置看起來:

去醫院候診,發現醫院有書,就自己拿一本找個位置看起來:

出去旅遊得帶書到酒店看:

飛機上看到任何有文字的都認為是書,必須讓大人講一遍:

在一本書上看到別的書上也有的內容,會高興地找出兩本書來對比:

午睡時,看著書睡著更是家常便飯:

和其他同齡小朋友相比,我認為兒子最大的不同是,他真切地表現出對書籍的強烈興趣,具備內在的自我驅動能力。


很多朋友問我是如何做到的?小朋友是不是天生如此?


奶爸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是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小朋友進行了這方面的培養。從6個月開始,到3歲時表現出明顯成效,培養過程現在依然還在進行。培養方法總結起來並不複雜,只有3條而已,效果很好!推薦大家試一試。


1 身教

奶爸我本身是愛看書的人,同時我也相信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


從兒子6個月能坐開始,我就有意識地讓他看見我在看書。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他有時候能自己玩一會兒時,我就在旁邊坐著拿本書看,相當於我一邊看書,一邊看孩子。是真看啊,不是裝樣子。


過一會兒,兒子發現我在看書,他會認為我手裡拿著的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就會爬過來將我的書搶走,把玩一通。


下圖是他7個月時,從我手中搶走書之後仔細端詳的照片。因為我怕他把我的書撕壞,所以在他小的時候,我有意識地選擇了雜誌,撕不壞。

書被搶走之後,就是趁熱打鐵的時機。我會給兒子講,這是書,裡面有字有圖,很有意思,但是大人看的書字多圖少,小朋友看的書字少圖多。緊接著,我會拿出一本提前買好的小朋友的書,換回我的書。隨後,小朋友就會對自己的書探索起來。


這個方法主要是為了培養小朋友對書籍的興趣和好感,但注意此方法並非只用一時,而是要用一世。即使現在我兒子已經很愛看書了,我依然經常坐在他身邊看我自己的。


下圖是兒子快4歲時的照片,也是我家經常發生的場景:

在本文所述的3種方法中,我以為這條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長期保持的。


我猜想一些爸爸媽媽可能工作繁忙平時看書不多,但如果你認同看書是好事,有必要培養小朋友的話,那麼自己也應當把這件好事做起來。


好在這條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因為我本身確實愛看書,有孩子之後這幾年每年還能保持30本以上的閱讀量,所以要做到這一條不需刻意演戲。今後我還會一直這樣保持下去。


2 言傳

小朋友對書籍有了初步感受之後,就需要父母進行更深入地引導,簡單來說就是講書。


「講書」這件事的目的是引導小朋友從書本內容中獲得樂趣,培養小朋友主動發現樂趣的能力。


先隨便放幾張圖:

具體怎麼講一本書,我覺得因人而異,沒有成規,但切記不要原封不動照著書念,那就像是沒有感情投入地完成任務,自身遊離在內容之外,自然就很難感染他人。應該在講述過程中加入自己對內容的理解,這也是強迫自己投入真心給孩子講書的好方法。


比如最近我在給他講很火爆的《寶寶的物理學ABC》,其中一頁是講引力的。

如果照著書念:「引力是物體之間相互吸引的一種力,如地球和月亮之間的相互吸引力。」這對小朋友來說有什麼意義呢?虛無縹緲。


我翻到這頁時,首先是提問,鼻涕向哪個方向流?兒子答,向下。我再問,為什麼向下呢?他答,因為鼻孔是向下長的。我說,那咱們試試讓鼻孔向上,看鼻涕能向上流么?兒子很高興地仰起頭,試了一下,發現鼻涕不會向上流。


這時,我才開始解釋,鼻涕向下流是因為地球和鼻涕之間有吸引力,相對於鼻涕來說,這個力太大,所以會把鼻涕拉到地面上。月亮和地球之間也有吸引力,和鼻涕與地球的吸引力類似。


兒子問,那為什麼月亮沒有吸到地球上?我答,因為月亮和地球的距離剛剛好,如果再遠一點會吸不住,月亮就飛走了,如果再近一點月亮就會被吸過來撞到地球上。


以上這個過程是先從生活中有切身體會的事情開始,然後做實驗驗證,再引申到抽象概念上,引導小朋友思考,把這些現象聯繫起來。最後,獲得一種掌握事物內在規律的樂趣。


看書時,樂趣可以有多種來源,可能是一個幽默的情節,可能是一幅有趣的圖畫,可能是一道難題被解決後的成就感,可能是獲得新知識的滿足……


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樂趣,而這千變萬化正是書籍的最大魅力!


3 選擇權

看書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小朋友一開始未必能體會到。這時,需要父母給予一些外力輔助。其中很有效的一條就是,給孩子相當程度的選擇權。


如果你給孩子3本書,有可能他全都不喜歡;如果你給孩子30本書,他總能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對一個小孩子來說,能逐漸主導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而自己選的書,總是會饒有興緻地看下去。


我兒子有幾百本各式書籍,都放在客廳。他會自己選擇想看哪本,然後自己取閱,不想看的一年不看,我也不會幹涉。


所以家裡經常是這種畫風:

弄多亂都沒關係,看完了我陪他一起收拾。


套裝書可以單買的話,我會先買一本。兒子看完問他感覺如何?如果他覺得好看,會提出來要買其餘的,於是我就會去買全。


而有的書儘管我認為內容不大好,但如果他喜歡看,我也不會阻止他。比如去年我寫過一篇繪本點評的文章《有哪些好的兒童繪本? - 霍雍的回答》,引起了讀者不小的爭議。其中最差那一檔有一本,我兒子實際挺愛看的,那我並不會因為我不喜歡而阻止他。


說句題外話,那篇文章中,垃圾那一檔除了一本之外,我兒子其實都非常不愛看,幾乎從來不自己取閱,所以我認為既然我倆都認為一本書很差,評成垃圾沒什麼問題。


4歲之後,我給他買了一個小書櫃,經過與他商議,將他最喜歡並且經常看的書放在上面架子上,比較喜歡的放下面抽屜里,不太喜歡的收起來放我的大書櫃中。整理書籍的過程中,每一本屬於哪一類都由他自己決定。

4 總結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我一定程度上同意看書有其功利的一面,但我強烈反對把這功利的一面作為看書的主要驅動力。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皆是如此!


我以為看書這件事能一生保持下去,最重要的內在驅動力在於能真的認識到這件事有無窮的樂趣。即使一個人的年紀不斷增長,喜好發生變化,也總能找到匹配自己興趣點的書籍。


我們作為父母,有必要引導小朋友領悟到看書這件事的樂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從心底愛上這件事情。


至於說看書會不會帶來其他收益?一輩子都能很容易地找到樂子,這收益還不夠大嗎?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曾經有一位家長在讀庫的後台留言:我給不到兩歲的寶寶買了一兩百本書,基本上都看了好多遍了,可是還拿不準怎樣給孩子培養閱讀,能不能刊登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很多家長,確實都有孩子一生下來就要開始「高考倒計時」的焦慮心態。但局勢穩定下來,你會慢慢發現:享受孩子這個瑣碎的、煩人的成長過程,其實更重要、更美好,你甚至會遺憾時光怎麼過得這麼快。


同時,兒童成長最美好的一點就是:它沒有標準答案。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怎麼欣賞一本好的繪本,也是我們在埋頭做書的同時,樂於和大家探討分享的。每一季度的書單,都有一至兩本的親子書,是給爸爸媽媽們看的,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如何與孩子相處,怎麼看繪本中的門道。


蔡朝陽老師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我們還可以提一下兒童閱讀的十大權利,其中包括:不讀書的權利;跳躍閱讀的權利;不讀完整本書的權利;一讀再讀的權利;什麼都可讀的權利等等。核心還在於,我們提供選擇,卻不強制,鼓勵孩子閱讀,對於其匪夷所思的腦洞,則給予充分的肯定。

給孩子提供選擇,不急不躁,保持開放的心態,是父母最不壞的選擇。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堅持每天給他讀書。

我們先來看一下《朗讀手冊》中講述的幾個女孩的朗讀經歷——來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父母是如何通過親子閱讀幫她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並且閱讀還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卡索拉的父母在她4個月大時開始給她朗讀。卡索拉9個月大時,已經對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應,並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愛的故事。5歲時,卡索拉已經能夠自己朗讀故事。

卡索拉的經歷特別之處在於,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卡索拉出生時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痙攣現象,這使她晚上的睡眠從來沒有超出過兩小時。而且直到3歲,她才能用手握住東西。另外,她還弱視,無法看清比自己手指尖更遠的物體。卡索拉3歲時,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並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

然後她的父母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另一個女孩珍妮弗,因先天心臟缺陷,必須住院7周做矯正手術,在這段時間內,她必須接受特別護理。她的父母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給她朗讀的。他們無法在醫院陪伴她時,會將故事錄音帶留下來,請護士幫忙給她播放。

之後,珍妮弗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讀故事給她聽。當珍妮弗上小學一年級時,她成為班上閱讀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她的閱讀測驗總是得滿分,而且她懂的詞語相當多。下課時,經常可以在學校的閱覽室看到她的身影,在家裡,她也喜歡和父母坐在一起看書。

珍妮弗的故事與眾不同的是,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綜合症,她兩個月大時,醫生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然而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

珍妮弗後來從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高中畢業,並通過了馬薩諸塞州綜合評估系統的考試,成為「美國國家高中榮譽生會」的一員。珍妮弗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她參加了2003年的特別藝術家比賽,參賽選手的身體或智力有缺陷,年齡在16~25歲之間。此次比賽共有15幅作品被選中並進行全國巡展。珍妮弗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她註冊學習了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萊斯利大學的入門課程,並於2008年畢業。

如果卡索拉和珍妮弗的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障礙,並成功地教育他們,試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夠儘早並且認真地讀書給孩子聽,將會有多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有一個幸運的女孩,從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上大學前夕,她的父母堅持每天都朗讀繪本給她聽。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幸運女孩艾琳的故事吧。

艾琳出生時,她的媽媽擔任小學老師已長達22年,她非常熱衷於讀故事給學生聽。她將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給學生家長的建議,都運用在艾琳身上。

艾琳出生第一天所接觸的第一本書,是羅伯特·馬修所著的《永遠愛你》,艾琳的爸爸用錄像機將艾琳媽媽讀這本書的情景拍了下來。他本來對這本書的內容並不熟悉,但來回聽了好幾次之後,他深受感動併流下了眼淚。這段錄像曾分享給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把艾琳帶到他們的生活中。

艾琳出生後的4個月內,都是看一些軟軟厚厚的幼兒書、紙板書或者堅固的翻翻書,這些書除了看之外,還可以當玩具玩。

艾琳4個月之後開始喜歡在嬰兒健身器里,跟著詩歌、童謠和立體書蹦蹦跳跳,每天2至3次,而且每次長達45分鐘。艾琳和父母一遍一遍讀傑克·普瑞拉特斯基的《小小孩朗讀詩》,還跟著《歐美經典兒歌》一起唱。

到艾琳8個月時,她漸漸對嬰兒健身器失去興趣,開始到處爬來爬去,尋找吸引她的新玩意兒。這期間,她很喜歡撕紙,所以她的父母給了她一大堆雜誌去玩,而這時給她看的書必須是很結實的,給她讀的書也一直是這一類的。

到她10個月大時,艾琳的媽媽開始很渴望讀真正的故事書給她聽,所以她決定將艾琳放在兒童用餐的高腳椅上聽她讀故事書,這麼做效果好得令人驚訝。

從一開始,艾琳和媽媽之間就沒有出現過吃飯大戰,因為媽媽忙著讀書給艾琳聽,而不會太在意她吃了多少食物。媽媽讀故事時,艾琳通常手抓食物吃,媽媽也會喂她一些嬰兒食品,她的用餐時間通常都是趣味盎然而且有意義的。往往最後她還會用手指著書架,要求媽媽讀另一本書。像這樣用餐時聽故事的情形持續了許多年,她的媽媽一直都利用早餐及午餐時間讀故事書。當有朋友來訪時,她們也在點心時間讀故事書。

艾琳的媽媽在1990年2月4日的日記里寫道:「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而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10天之後,1990年2月14日,艾琳媽媽在日記上寫道:「早餐後艾琳要求讀一本書。這個月底我們即將搬家,所以我決定選擇法蘭克·艾許的《房子,再見》。每當我讀完一本,她馬上又要求聽另一本,最後我總共花了75分鐘讀了25本書。14個月的她一直保持著對故事的強烈興趣,她總是認真地聽,指著書上的畫,說出幾個字或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

通常艾琳不會立即喜歡上一本新書。艾琳媽媽會先用幾天時間慢慢將書介紹給艾琳,第一天只是看看封面,再談談這本書,第二天才讀一兩頁,接下來的每一天再多進行幾頁,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艾琳媽媽覺得她對書足夠熟悉了,才把整本書讀給她聽。

艾琳一家搬到賓夕法尼亞州不久,艾琳媽媽用之前6個月以來使用的方法給艾琳讀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的第二個句子是:「星期天的早晨,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啪!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艾琳媽媽剛要念出「啪」這個字,艾琳就先說出來了,而且是用極生動的語調說出來的。那時,她才17個月。從那之後,她會在聽熟悉的故事時,主動說出其中的一些字,這使得原本已經很愉快的讀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了。

21個月時,艾琳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個月時,她已經知道上千個詞。這樣的成就並沒有藉助任何識字卡片和訓練技巧來完成。艾琳的父親也參與了讀故事,他們有一些藏書被艾琳貼上了「爸爸的書」的標籤,表示那些是爸爸讀的書。

因為有了聽故事的經驗,艾琳很容易就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她對書的興趣也一直在增長。到4歲時,除了繪本,她也可以聽長達100頁的長篇故事。

當艾琳到上小學的年齡時,她的媽媽決定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業教學經驗,自己在家教艾琳,而不是把她送進學校。他們覺得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獨生女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由具有22年教學經驗的媽媽親自教育她。

在艾琳進入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之前,她的父母決定一起給她朗讀最後一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從艾琳4歲起,他們就給她讀章節故事書,迄今為止,這已經是第694本。

這些書完全沒有妨礙艾琳在高中時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在SAT考試中獲得辭彙部分800分的滿分。大學時代,她的學術能力也並沒有降低——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GPA排名全班第一。

艾琳絕不是個書獃子,她還喜歡游泳、壘球和音樂。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採訪她時,她表現得既熱情,又泰然自若,充滿天賦,而且口才極佳,是他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雖然,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時間像卡索拉、珍妮弗和艾琳的父母那樣做,但如果能用他們所花時間的一半去讀故事給孩子聽,他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

接下來再分享一下我家雪球的閱讀經歷。雪球在一歲之前,看的主要都是些認知類的書,我和雪球讀繪本時,主要是用指讀的方式,就是我先指著繪本上的蘋果,告訴她,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是蘋果,然後再問她蘋果在哪裡,雪球會用她的小手把繪本上的蘋果出來。

直到雪球13個月大的時候,我買了《騎鯨之旅》這本書,作者粲然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和她的孩子米尼共讀繪本的很多經歷。

書中粲然和米尼共讀《逃家小兔》的經歷,讓我深受啟發,原來和孩子共讀繪本是可以照本朗讀的啊:

從米尼十四個月開始,晚上臨睡前吃奶時,我就給他讀《逃家小兔》。這本繪本對我倆的共讀生涯有標誌性的意義。這是第一本我老老實實逐字讀下去,念了不止一千遍的繪本。
這本繪本的魔法,應該是在我讀第一千遍的時候驟然煥發的吧。在讀這本繪本之前,我是一個非常自矜的共讀媽媽,從來不認為應該按書上寫的讀,認為「自己編的都比書上寫的高明」。瑪格麗特·懷斯·布朗是一個文采卓越的詩人,正因為《逃家小兔》太出色了,我改不了任何一個字,才開始學著耐下心,一遍一遍地讀書。
共讀時「逐字讀誦」的魔法,因此開始發酵。從十四個月開始,米尼每天晚上都要求聽這本繪本,當時,他正牙牙學語。從單字蹦到幾個詞連讀,最後,在不知不覺中,他把整本《逃家小兔》讀了個滾瓜爛熟。
——摘自《騎鯨之旅》 作者:粲然

於是,我根據粲然的推薦,立刻買了《逃家小兔》、《親愛的小魚》等繪本回來。

先拿《逃家小兔》做試驗,我按照繪本里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剛開始,雪球並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她喜歡看書時用手指指點點書里的內容,可是這本書每頁能指的東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堅持讀給她聽,隨著讀得越來越多,她也開始喜歡上這本書了。

就像粲然說的《逃家小兔》中的文字實在是太出色了,比如下面這段: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來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我用自己的話來講這段,那肯定是下面這樣的:

「小兔跑到河裡了,媽媽拿著魚竿和網去捉它。」
「小兔又跑到山上了,媽媽也跟來了。」

很明顯,瑪格麗特的文字更優美有韻,也更能深深打動孩子的心。

我也愛上了這種共讀方法,對我來說,照著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比我自己瞎編不費腦子,更省力。

隨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和雪球共讀這些繪本,很快朗讀的魔法先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我能把這些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全背下來了。好處就是每天晚上關燈後哄雪球睡覺的時候,我可以把這些繪本再挨個背一遍給她聽。

不知不覺中,朗讀的魔法也開始在雪球的身上顯現。從剛開始蹦一個字,然後到幾個詞連續,到現在她已經能講出繪本中的一整段文字了。

比如,我給她讀《親愛的小魚》,在最初朗讀的那段時間裡,每次我讀到「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時,她就會馬上說一聲「哦」:

我也會在夜裡繼續等待,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
哦!我會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親愛的小魚》

再比如,現在,我每次給她讀《森林裡的櫻桃樹》時,她都要說:「讓我講,讓我講。」然後,搶先講出繪本中開頭那段文字:

在森林的最深處,有一顆很大很大的櫻桃樹,每當夏天到來時,樹上就會結滿亮晶晶的紅櫻桃。
一陣風吹過,甜甜的果香味,四處瀰漫。於是森林裡的每一個居民都收到了消息:櫻桃成熟了。
——《森林裡的櫻桃樹》

一口氣講完上面那段文字之後,她就會說:「好了,媽媽講。」

……

生活中,雪球的口語辭彙也越來越豐富。「大大的」「甜甜的」「長長的」「高高的」「紅撲撲」「亮晶晶」「光禿禿」等繪本中經常出現的形容詞,她運用自如。雖然,有時候也會說出「畫一坨甜甜的便便」這樣讓我捧腹的話語。

我們一起讀了《小狐狸的第一個冬天》後,她知道了掉在地上的樹葉,還可以叫「落葉」。

讀了《我媽媽和我》後,她知道了跑跑跳跳還可以叫做「奔跑跳躍」。

讀了青蛙費洛格成長故事中的《幸福的新年晚餐》後,她知道了開心快樂還可以叫做「幸福」。

……

不過,她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像米尼一樣講一個完整的繪本故事,需要我中間不停地提醒,才能完成。我也不會強求她一定要能把這些繪本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講出來,那樣就違背了我給她朗讀繪本的初衷了,只是順其自然而已。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

如果前面講的這些還不能讓你認識到給孩子朗讀繪本的重要性,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研究,給孩子朗讀繪本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3200萬詞的差異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貝蒂·哈特與托德·雷斯利博士做的一項名為「美國兒童日常經驗的有意義的差異」的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研究人員將42個正常家庭按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專業人員家庭。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一個月拜訪家庭一次,每次1小時,持續了兩年半。在每次的拜訪中,研究人員把在孩子面前發生的所有對話都用錄音機錄下來,並對孩子的行為做了書面記錄。

通過1300小時的拜訪,研究人員總共累積了2300萬位元組的信息資料庫。然後,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發現了42個家庭間「有意義的差異」。

如果將三組孩子每天聽到的詞累積4年,那麼,到4歲的時候,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會聽到4500萬詞,工薪家庭的孩子會聽到2600萬詞,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詞。這時,他們之間辭彙量的差距已高達3200萬詞。3200萬詞,需要每秒鐘講10個詞,連續講900個小時,才能全部說完。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


這42個孩子表現各異,是因為他們的辭彙量構造了不同的大腦。當這些孩子長到3歲時,專業人員家庭孩子的辭彙量已經達到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辭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這些差異與父母愛孩子的程度無關。每個父母都希望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只是一些父母有更好的教育觀念。他們知道應該將單詞放在有意義的句子和問題中,反覆說給孩子聽。他們還知道把一個兩歲的孩子丟在電視機前3小時是有害無益的。

社會學家喬治·法卡斯和庫爾特·貝隆研究了6800名3~12歲的學生,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學時辭彙量往往較低,而且隨著他們長大,也很少有人能夠彌補自己的辭彙量不足。

這類研究的結果毫無歧義: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並不是房間里的玩具,而是他們頭腦中的辭彙量。

繪本朗讀,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思維的縝密性取決於至少兩個非常重要的後天習得的能力:辭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增加辭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朗讀。

孩子是通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如果你從沒講過一個詞,那麼在印刷讀物上看到這個詞時,你就幾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如果你從來沒有說過或讀過這個詞,你又如何知道怎麼書寫它呢?

所有的語言藝術都來源於聽力辭彙,因此需要有人來填滿孩子的聽力辭彙庫,就這麼簡單。

當你給孩子朗讀時,你會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另外,通過繪本朗讀,你為孩子補充了必需的背景知識,幫助他理解身邊並不常見的事物,例如鯨魚或者火車頭。

上學前,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掌握入學前必需的辭彙,因為它是決定孩子未來成績優劣的重要因素。孩子進入學校後會學習新的辭彙,但是他已經掌握的辭彙決定了老師說的話他能夠理解多少。因為上幼兒園的三年和上小學的第一年裡,大部分指令都是口頭的,所以辭彙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辭彙量最少的孩子理解的也就最少。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也變得更複雜,一旦開始閱讀,辭彙量就會幫助會阻礙理解。

豐富的辭彙在哪裡呢?在交談中還是在閱讀中?

無論是成人之間還是成人對孩子,一般的語言交流大多平淡簡單,只使用5000個基本詞語。事實上,與孩子的正常交談的詞,有83%來自於最常用的1000個詞。另外還有較少使用的其他5000個詞,這一萬個詞被我們稱為常用詞。在這一萬個常用詞之外,就是在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詞。我們的語文程度並非由那一萬個常用詞決定,而是取決於了解多少生僻詞。

如果我們不常在交談中使用這些生僻詞,那麼在哪兒找到這些詞呢?下面的圖表顯示,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詞。大人對三歲的孩子說話時,每千字只用9個生僻詞,但童書中的生僻詞是其3倍之多,報紙的生僻詞高達7倍以上。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日常的家庭對話可以包含基本辭彙,但是當你給孩子朗讀時,就開始涉及生僻詞。這對孩子入校並開始正式學習大有裨益。與此同時,你用了一種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方式,讓他們熟悉了印刷讀物。

從圖表可以看出,在積累辭彙方面,口語交流明顯不如印刷讀物。貧困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辭彙量較少,在家接觸書本的機會不多,問題更加嚴重。這些孩子面臨著巨大的辭彙短缺問題,影響了他們在學校中的閱讀發展。


最後多說幾句,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聲稱要忙於工作學習,以及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拖累,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沒時間給孩子朗讀繪本。

那麼,沒關係。但是,請你明白,即使是最忙的人也會為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擠出時間。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字,讓你意識到了朗讀繪本的重要性,而且你是真的在乎孩子和他們的未來,那麼不要猶豫,請你擠出時間,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也請開始為你的孩子開始大聲地朗讀吧。

**************************************

關於繪本清單,我之前只整理過0~18月大的繪本清單,其他的還沒來的及整理,這裡我先列個簡單的清單供大家參考,後續有時間會把這部分補上:

0-3歲推薦繪本書單 0-1歲
《挖孔認知繪本》、《猜猜我是誰》
1-2歲
《逃家小兔》、《親愛的小魚》、《我爸爸》、《我媽媽》、《小金魚逃走了》、《寶寶創意大發現》、《鴨子騎車記》、《從頭到腳》、《法國幼兒科學啟蒙玩具書》、《寶寶科學翻翻書》、《小熊寶寶繪本》、《阿波林的小世界》、《噼里啪啦系列》、《小熊很忙》、《幼幼小動物繪本系列》、《小玻翻翻書》、《晚安,大猩猩》、《月亮,你好嗎》、《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好好玩神奇的生命立體書》、《爸爸,我要月亮》、《走開綠色大怪物》、《菲菲生氣了》
2-3歲
《青蛙費洛格的成長故事》3套、《小豬佩琪》、《人人都愛瑪德琳》、《我的感覺》系列、宮西達也恐龍系列、《小老鼠的漫長一夜》、《你好,夜精靈》、《不睡覺世界冠軍》、《阿波林的大事件》

參考文獻
1.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新星出版社,2016-07-01
2. 粲然,騎鯨之旅,譯林出版社,2014-03-01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我是2歲小女孩雪球的媽媽,當媽2年來,積攢了一肚子的育兒經驗和教訓,無人分享。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啟始時間最好選在一年級的暑假或者幼兒園,之前放不放羊無所謂。

置辦:一屋子書種類:越豐富越好。理想狀態是比較大的書房,四壁都是書,下面的柜子也要堆著書。從插圖繪本到巴黎聖母院都要有,社會學專著,名著,歷史,亦舒小言,百科全書,婦科指南,母豬的產後護理都要有。知音,故事會,少男少女啥的也在角落裡藏幾本,以便把孩子提前培養成老司機。

然後放入一隻孩子:

操作:讓他在做數學,寫生字,背英語單詞等枯燥乏味的事情與自由的看繪本中選擇一個。

得到:一隻喜歡看繪本和故事書的孩子。

繼續放入那隻孩子:

操作:必須做好作業/寫完單詞/背完詩(就是正常小孩的作業量就可以)才可以看書,但想看什麼看什麼,想看多久看多久,到睡覺時間拎出來就可以。

在不斷增長的閱讀胃口與數量有限的繪本故事書的矛盾間,孩子要被迫挑選字數更多,更厚的書來看。不時補充些故事書也完全不影響。

得到:一隻會自己逐漸升級讀物的孩子。
副作用:可能會導致心猿意馬,無心學業。

操作:順其自然以及繼續卡作業就可以了,到了初中高年級或者高中,自己就知道學了。
得到:一隻自此沉迷閱讀的孩子。
副作用:可能高中時候也不知道學習(可能性很低)(調查用的樣本量並不大)。

支線任務:一隻既可以幫忙做家務也喜歡讀書的孩子。

需要:一對心機父母。

操作:要拖地才可以看書。(我悲慘的童年啊……)


本文轉自公眾號『妙面的原典無敵發小』,ID:xmmlovegod

……………………………………………………………………

4個小技巧搞掂………………………………

1、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

第一,人是與環境互動的。有一門科學叫做人因工程,其中詳細討論「人-環境」的互動。圖書館裡,大部分顯眼的外在構成就是書籍。這樣人與環境自覺或不自覺交換信息的時候,就將書籍的信息潛移默化地輸入孩子大腦。

第二,人與人是模仿的。圖書館裡人的互相模仿的行為,心理學叫做「從眾心理」。大家都在閱讀,孩子自然效仿。

第三,孩子發現喜愛書籍的比例會大大提高。因為圖書館書籍基數大,而且都是陳列展開的。其書封直接展示的信息就可以吸引孩子拿起書試讀。通過不斷瀏覽,每次總能找到孩子喜歡的書。這樣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就可以不斷持續累積,形成嗜好。

舉個例子,我的女兒五歲,是在家上學,太太每周帶孩子去三次圖書館,每次看10本書,5本是孩子自己選的,5本是太太幫她挑的。(自主選擇+父母推薦)一周就看30本,一個月就看120本。一年看1000多本。

不要覺得經常去圖書館麻煩,書香門第就需要經常去書香濃郁的地方。

2、把家變成圖書館

比起圖書館,家是孩子呆的時間更長的地方。原理同第1點。購買大量藏書,讓書隨處可得。我本人購買了幾千冊中英文書,將家裡改造成圖書室。

3、停掉電視,定製節目

電視節目是被動播放的,同時也是節目質量大部分很差,容易上癮。電視是與閱讀競爭時間最大敵人之一。

我和太太很早就停掉了廣電的電視節目。利用電視盒子和移動硬碟連接電視機,只給孩子看我們給孩子挑選的中英文節目(紀錄片,優秀電影等)。這些知識性和藝術性較高的優秀節目會增加孩子的眼界,反過來提高孩子的閱讀品味和興趣。

4、全家共讀,討論所讀

我們全家每天都會共讀一些經典的文字。雖然讀的東西不多,但是共讀的信息就會進入我們的共同話題里,讓彼此聊天的內容和閱讀的內容產生全家範圍的互動。家長和孩子就會反過來更樂於去共同閱讀。

關注妙面爸微信公眾號,就可免費獲得英語學習方法、自我提升和教育學習文章全集,包含上百篇乾貨文章,讓你英語水平和自我高度進步神速。


家長如果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孩子很快就會培養出習慣。
孩子其實更喜歡規律的生活。


三點,家長的【有效】影響,書籍的【正確】選擇,好奇的【巧妙】激發


一.家長的影響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不是說家長愛看書這就叫有好的影響了,你要給孩子自然而然的接觸書與好的讀書習慣、讀書氛圍。
家長讀書多,你讀什麼書?抱著手機有一搭沒一搭地看?沙發上東倒西歪地看?
我媽是醫生你想得有多忙,但是我小時候她雷打不動的每周日帶我去書店,就看,坐那看。她看她的我看我的。
其實長大了發現我媽真不是多愛看書的人但是她的細節帶來的熏陶比很多老書蟲好。
我媽她能坐住,自然地帶給孩子安靜的定力,讓我知道看書要安靜要專心。
我媽看書時候手絕對洗乾乾淨淨的,心裡的儀式感自然而然。
我媽愛包書皮,牛皮紙包得舒服板正,認真簽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購於某地,自然讓我覺得書是應該鄭重對待的東西。

有的家庭怎麼做呢?
家裡電視開著麻將打著大人耍著,要小孩子靜下來去看書?對不起,陪伴絕對是必要的犧牲。小孩子的心理就是憑什麼要我看書你都在玩?你不能拿道理去講。回想小時候,我周圍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家裡,這種現象都很嚴重。

二.正確選書正確選書正確選書。
看到有的答主說什麼放開讓他自己去看想看的?
好,我告訴你我從小到大那些不愛讀書的男同學他們幹什麼。幼兒園的奧特曼,小學的七龍珠柯南阿衰正傳,初中的漫畫party和幽默大師,高中的銀魂東京食屍鬼…那閱讀量可大了去了。你發現問題了嗎?他們永遠讀圖。習慣就是讀圖,哪怕看格子漫畫是刷文字,但他們就是受不了密集的文字。永遠有漫畫等著他們,不會想到去擴展涉獵範圍。

所以,對文字的喜愛,對文字的敏感,是一定要主動引導的。你可以從幼兒園的睡前故事開始(從我兩三歲,家母就一直堅持每晚講故事,只講一個,講完給我自己看,就那種全文字沒有圖的故事書,自己看叭。想聽更多故事?沒有了,一天只有一個,自己看嘛。這樣我五歲的樣子就把常用字都認識了,課本上從沒見過生字),可以從注音連環畫開始,重要的是引導他閱讀【文字】的興趣。

三.激發好奇激發好奇激發好奇。
我爸媽絕對是我成長過程中的「笨蛋」。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算是做的好的。

1.絕對不亂教。我記得我周圍小孩三四歲就跟家長學字母ABC啊one two three啊這種,嘰里呱啦亂說,得瑟的我心癢。讓我媽教,堅決不,怕不標準給教壞了。所以到老師教的時候我那叫興奮啊。背乘法表啊學書法啊奧數啊等等,都是其他小孩子被逼著超前學,我看得心癢,我爸媽堅決壓著不教,於是自己抗爭要求學主動找方法找途徑學自己找書看自己要求報興趣班,我所有的學習興趣都是這樣激發出來的。
看書也是這樣。
問一個問題,你不是有十萬個為什麼嗎?你的大百科全書呢?我的字不好看,你自己查字典嘛。
不是不耐煩,是給你機會去探索。之後他們會來問我找到答案沒有,沒有那我們一起去查資料。
那個時候還沒什麼電腦,手機也很low.一家人為一個問題認真討論,爸媽囑你第二天可以問老師,晚上帶著寫了答案的小紙條回家,會覺得自己像個傳播聖光的使者。

2.適度的激發,適量的exposure.
從七八歲開始吧我家每天的晚飯都喜歡聊些文化歷史政治經濟這種,自然科學常識也會聊。
比如歷史,我爸會講general idea,就outline的東西,加一些有趣的細節,像故事一樣。他的觀點都很好玩,就會激發你去把相關的書找來看。
高談闊論的的我爸絕對是很帥的。所以自然地,自己找書看書,介紹新東西給他,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很棒的事情。他晚飯後會帶我轉路,跟大人閑談,偶爾會引用我飯桌上講的東西,這些都是很大的鼓勵。
後來我的觀點很可能和他相左,大一點可以引導他轉變,到六年級我性格變比較強勢的時候我們倆就真的經常激辯了。

綜合以上,家庭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引導。不要強硬,要動腦筋!

P.S 其實回想起來我小時候讀那麼多書,裝逼心理還是很嚴重的哈哈哈哈,在家裡贏得話語權,在學校里被仰視。不過那時候是真的超自信:我就是這麼厲害,你們都是辣雞hhh.相信我,培養小孩子的適度輕狂,對整個人生的發展很重要。他以後看問題做事情會自然有一個高度。


我小時候老爸把我關到藥房里,我趴在藥方的鐵窗上看著屋外的小夥伴們崩珠子,打麵包。興奮的我隔著窗戶指揮,但總有他們去別的地方玩的時候。老爸的醫書,學校借來的十萬個為什麼,悄悄攢錢買的童話寓言,我兩個姐姐的歷史生物等有圖的教材,那就是我的王國,那就是我的世界。為了防止老爸發現我的世界,我設置了一個魔法結界,在藥房的門口擺了好幾個易拉罐瓶子,父親進來窺探我時這個結界會鳴響警鈴。待他走到我跟前,他看到的是正在低頭看數學題的兒子。在這種驚心動魄的冒險中與老爸的鬥智斗勇中,讀書成了我最美好的事。

後來我總結了兩個假裝看書的現象,假如你剛醒過來,老師或者家長走過來時,你會抖腿。假如你是在干別的,他們走過來看著你,你會不自覺的翻一頁書。

讀書讓我發現更有意思的世界,如果有其他的途徑,也並非讀書一條路是好的。


米粒媽是個愛書人,我家客廳里沒有電視,沙發對著一整面牆的書。我和米粒爸愛讀書,也愛收藏書,更愛給娃滿世界找好書。每天晚飯後,我和米粒爸蜷縮在沙發上看會兒書,米粒小盆友也學著在他的閱讀角看繪本。繪本看不懂的時候就讓粑粑麻麻給念。


除了這一面「書牆」,我還根據美國兒童閱讀啟蒙聖經《朗讀手冊》,給他布置了好幾個閱讀角。粑粑麻麻把繪本擺放在家裡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潤物細無聲,讓孩子觸手可及,讓好書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可以隨心所欲讀自己想讀的書,可以點出喜歡的繪本讓爸爸媽媽給講。


一般家庭里,會給孩子安置一張書桌、一個書架,也就是這樣了。但孩子這種「小動物」的特點就是愛跑愛動,不太容易安靜地坐在書桌邊靜靜地讀書。離開了書桌書架,腦子也許就離開了讀書這回事兒。


一個辦法就是把書放在家裡的各個角落,讓孩子感到到處是書,在不同的角落讀書有不同的樂趣。這樣,讀書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的必需品,和吃飯一樣自然,一樣重要。


1所有的牆角,都是閱讀角

你看一個小小的角落,能放下多少繪本!

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哦,

最合適的開始時間是一出生,其次是現在。

閱讀要從娃娃抓起:

孩子的卧室一定要有個繪本書架,

最好不是大人書架那樣的,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繪本封面朝外,

能顯著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哦!

孩子選擇的讀物90%都是封面朝外陳列的(來源於Jim Trelease的《朗讀手冊》)

其實這樣的繪本書架,

利用牆上的空間,很不佔地方:

宜家19.9元的調味架就可以做繪本架哦:

如果不捨得破壞牆面,也可以選擇裝到柜子側面:嫌家裡地方小?

門後頭這個被浪費的小角落

就可以是大大的閱讀角!


把儲藏間改造成這樣兒,也是沒sei了

舒適第一!舒適第一!舒適第一!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咱也不願意在難受的座位上看書呀~

懶人沙發什麼的最舒服啦:

看著就很舒服,大人孩子都能用的閱讀角:

這簡直是太有愛了有沒有!!!

美國人酷愛手工,以上這些繪本書架幾乎都是自己DIY,不過懶媽如我還是喜歡買現成的。。。美亞上銷量最好的書架是幾種:

其實米粒媽覺得,書真不怕多,只要讀,逐漸養成愛書的好習慣就好。也不用全讀,讀了一半兒,甚至一部分就好,就沒白買。咱們大人書架上的書,也不是每本都讀過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用每本書都讓孩子必須讀,興趣最重要。


設置多個繪本閱讀角的另一個好處是,買多少書也不嫌多!哈哈!米粒媽家裡少說現在有1000多本繪本了,除了起居室里的一面牆,家裡還有三四個閱讀角,每個來家的客人都嘖嘖稱奇,很多回家也去設立自己的閱讀角了(好有成就感,哇哈哈哈)。

2移動繪本架什麼的最貼心了

宜家的「拉斯克」移動推車,299一個,強烈推薦。我家入了個一模一樣的,顏色很正,容量挺大,特別好使。可以放書:

繪本+玩具,走到哪兒推到哪兒:也可以放孩子的繪畫用品:

這種移動小書架也很不錯,不佔地方:

也適合抽取~

這樣的架子能裝不少書,

還能幫孩子養成分類收納的好習慣:

這樣的繪本書架,也挺方便取閱:

隨便一個宜家的鐵絲籃,

就可以做出一個簡單的移動繪本書架:

旋轉的書架既不佔地方,又很高大上:(這種書架也是歪果仁自己做的,服了吧。。。要不歪果仁給我家娃也做一個)

啥叫隨時隨地?

歪果仁連車上也不放過。。

不過米粒媽建議,停車等候的時候可以看,開車的時候就不要看啦,太傷眼睛啦~

3客廳里還在「供奉」電視?OUT啦!

國內90%的家庭都在廳里「供奉」了一台大電視,好像沒電視就缺了點啥。米粒媽一開始也是習慣性思維地覺得沒什麼其他選擇。


後來去不少美國朋友家做客,發現廳里設計書牆的不在少數。於是搬家的時候,設計了一整面書牆。一開始不習慣,覺得無所適從。後來米粒媽發現,奇蹟出現了!之前大家圍坐一圈,不打開電視就難受;後來大家習慣了吃完飯一家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看看書。


米粒媽喜歡看教育類的書,也愛看文學小說;米粒爸喜歡看經濟、管理和政治;米粒小朋友就坐在一邊讀繪本,一家人也是自得其樂。連家裡的阿姨都被氣氛感染,休息時會讀點兒故事會什麼的

家裡有阻力,沒電視不行的,

也可以有折中的方案——

還可以把電視「藏起來」,不需要的時候擋住:

客廳、餐廳之間的空間,可以用作閱讀角哦:

誰說餐廳不該放書架呢?

4走廊、閣樓、任何牆面都可以做閱讀牆

走廊的空間很浪費?

可以改造成「閱讀走廊」呀!

瞧這些空間利用得多好:

家裡濃濃的愛書氣氛,對孩子也是一種熏陶:任何一面空牆都可以做閱讀角,

充分利用空間,給孩子看書的氛圍:

充分利用每個角落:如有閣樓也可以建一個全家人的閱讀角:

5米粒媽高級版教程:帳篷!樹屋!太酷炫啦!

米粒媽小時候特別喜歡這種帳篷啊,樹屋啊這樣的孩子自己的小天地,喜歡死了。於是很早就給米粒買了個美美的帳篷用於閱讀(注意光線一定要加強哈)

哪個孩子不喜歡在這樣的環境讀故事書呢?

啊啊啊,米粒媽的終極夢想就是這樣啦!

世界上沒有比設一個閱讀角更方便的事兒了:有書,有坐下來讀書的地方,就是一個閱讀角。

閱讀貴在堅持,親愛的們可以每天設定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比如睡前半小時),雷打不動,細水長流,潤物細無聲!祝你也培養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建議從畫本和簡易讀物開始,培養興趣,然後慢慢可以引導向兒童文學,易化名著。

家長最好也要能閱讀!如果一直只是玩電腦玩手機,對小孩影響也不小的。

貼另外一個回答的鏈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98114/answer/107463493


先問個問題,作為父母,你自己喜歡看書嗎?

如果你自己都部喜歡看書,那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喜歡看書呢。

所以想讓孩子喜歡上看書,很簡單,就是父母自己也要喜歡看書,注意不是看那些故事會、知音之類的。


以下文字出自我專欄《陪兒子看金庸武俠《天龍八部》 - 知乎專欄》,我覺得符合問題要求,都是在講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的問題,故來粘帖過來。

「爸爸,你說喬峰、虛竹、段譽他們三個人的武功誰更高?」

「你說呢?」

「我覺得是段譽,他缺內力可以用北冥神功吸,內力多了可以隔著很遠用六脈神劍遠程射擊,就跟打槍一樣,實在打不過,還可以用凌波微步逃,所以他第一。」

「好吧!打槍這個主意真不錯。」

「爸爸,喬峰為什麼要打死阿朱呀?」

「因為他不知道那個人是阿朱。」

「如果知道,即使阿朱犯了大錯,也就不會打了嗎?」

「那是當然,他喜歡阿朱。」

「那你為何說喜歡我,還打我。」

「我……」

「爸爸,段譽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呃……這得問他爸爸。」

「那他爸爸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呃……」

我兒子暖暖,今年小學三年級,是一個成績普通的小男孩。

暖暖在小學二年級以前,是一點都不喜歡看書閱讀的。這個也怪我,在幼兒園這樣的閱讀關鍵期,卻沒有讓孩子養成了喜歡閱讀的習慣(哪怕是文字很少的繪本也不喜歡)。

但是,我很明白閱讀的重要性。對培養孩子閱讀,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執念(見《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知乎專欄》),所以就想了很多的辦法來培養孩子喜歡上閱讀。

讓孩子愛上閱讀,特別是此前並不喜歡閱讀的孩子, 是一件有些困難的事情。還好孩子還小,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

經歷了《哈利波特》的前五本的陪讀之後(見《親子閱讀的實踐體會分享(一) - 知乎專欄》),暖暖在閱讀大部頭的純文字書,終於算是少了點恐懼,有了點自信。但是,或許是難度和文化的差異的關係,閱讀《哈利波特》依然沒有讓暖暖實現自由閱讀,主動閱讀的習慣。我還需要動動腦筋。

什麼樣的文字書有品質保證,孩子又會喜歡看的呢?我一直在尋找著。經過了很多類別圖書的閱讀嘗試,比如名著兒童版、經典童話、繪本故事、科普類書籍等,我發現,陪著觀看都還可以做到,但要讓孩子主動閱讀,似乎孩子對大多數內容都缺乏真正願意投入時間的喜歡。也就是說,那種願意把空閑時間都用來閱讀的狀態一直沒有出現過。

此時,我打算開始嘗試引導他看武俠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作為最棒的武俠文字,也是我的最愛。我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小說讓暖暖愛上閱讀。

金庸小說有十五部,大部頭公認特別好的就有六七部,選擇哪一個開始還是花了點心思。之所以選擇《天龍八部》,只是因為這部小說開頭可以很快看到主角出場,並且第二章就可以讓主角進入魔幻般地開掛狀態(跌入峽谷獲得秘籍,學會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加上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認真看了(與射鵰三部曲相比),是可以複習一遍的時候。

天龍八部 (豆瓣)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和暖暖的閱讀開始了。

青光閃動,一柄青鋼劍倏地刺出,指向在年漢子左肩,使劍少年不等招用老,腕抖劍斜,劍鋒已削向那漢子右頸。那中年漢子劍擋格,錚的一聲響,雙劍相擊,嗡嗡作聲,震聲未絕,雙劍劍光霍霍,已拆了三招,中年漢子長劍猛地擊落,直砍少年頂門。那少年避向右側,左手劍訣一引,青鋼劍疾刺那漢子大腿。
……
  當下左子穆笑道:「辛師妹今年派出的四名弟子,劍術上的造詣著實可觀,尤其這第四場我們贏得更是僥倖。褚師侄年紀輕輕,居然練到了這般地步,前途當真不可限量,五年之後,只怕咱們東西宗得換換位了,呵呵,呵呵!」說著大笑不已,突然眼光一轉,瞧向那姓段青年,說道:「我那劣徒適才以虛招『跌扑步』獲勝,這位段世兄似乎頗不以為然。便請段世兄下場指點小徒一二如何?馬五哥威震滇南,強將手下無弱兵,段世兄的手段定是挺高的。」

顯然,這段開頭文字中,出現了如「不等招用老」、「我那劣徒」、「頗不以為然」等文字,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很多字詞都不認識或不理解,如果完全由其獨立閱讀,可能是會有點問題的。

我其實已經做好了理解困難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是先念一段,然後再解釋這一段講什麼的辦法。這可以理解為不是孩子在閱讀,而是爸爸在拿著一本小說給兒子講故事。

想到小說中有太多這樣半文半白的文字,孩子是否能都閱讀理解到位,我還是有很大疑問的。因此我也抱著如果念了三四章後,依然提不起孩子的興趣,就放棄的念頭。

在開始的時候,由於人物關係複雜,我還為了幫他理清關係,畫了草圖。

事實證明,暖暖和我們兒時一樣,當段譽在第二章獲得了神功奇遇後,就再也放不下了。第一章第二章,基本是我念他聽,第三章到第七章,變成是他念,我陪在旁邊聽,並且答疑。再往後,就是完全他自己看了。

由於情節的生動,孩子主動要讀書的意願非常強烈,那種願意把空閑時間都用來閱讀的狀態終於出現了,當真讓我們喜不自勝。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開心的呢?花了這麼多精力和時間,就為了這樣的結果出現。

可惜,好景不長,後面還是出現了閱讀上的瓶頸。

我們兒時之所以喜歡讀,除了書本身有趣以外,還因為這些小說都是小夥伴們互相借閱的,大家有空就在一起討論,甚至劇透後面的情節與人物。這是支持我們不斷閱讀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可暖暖現在閱讀時,並沒有這樣的小夥伴來與他討論。他需要一個人來陪伴他閱讀,與他有共同討論的氛圍環境。

我開始並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
在他閱讀到第二本書中由男一號段譽向另一個男一號喬峰過渡的地方時,孩子的閱讀意願開始下降了,似乎有讀不下去的感覺。此時我才發現,如果不和孩子討論,激發他的興趣,他可能會看不下去了。

這其實是孩子閱讀能力弱,不能忍受暫時的情節平淡導致的結果。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過不了閱讀大部頭的文字的關口,很可能與這個原因有關。畢竟再好的小說,也很難做到所有的情節與文字都那麼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如果不能暫時忍受平淡,就會錯過後面的精彩。

所以,當時我告訴了暖暖,喬峰也是《天龍八部》里的主角,他後面的經歷更加精彩。在杏子林丐幫反喬峰的那一大段可能並不吸引孩子的文字部分,我陪著他閱讀完成,相對順利地渡過了枯燥期,到了後來的喬峰在聚賢庄大戰,又迎來了一波激動人心的情節高潮,孩子的主動閱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接下來,基本保持了孩子讀到哪裡,我也就同步閱讀到哪裡的做法。每天茶餘飯後,就變成了本篇開頭這樣的對答。有些不影響大局的問題,我會告訴他一些結果,以便於激發他閱讀興趣。而有些問題,則我始終不劇透情節走向,怕他失去猜測探究的樂趣。而還有些問題,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時常含糊其詞糊弄過去。

金庸的小說,看似只是一部部武俠小說,其實當中對人性的解讀,真是看後讓人感慨萬千。

為什麼阿朱要假裝段正淳來受喬峰一掌?

阿朱道:「我要叫你知道,一個人失手害死了別人,可以全非出於本心。你當然不想害我,可是你打了我一掌。我爹爹害死你的父母,也是無意中鑄成的大錯。」   蕭峰一直低頭凝望著她,電光幾下閃爍,只見她眼色中柔情無限。蕭峰心中一動,驀地里體會到阿朱對自己的深情,實出於自己以前的想像之外,心中陡然明白:「段正淳雖是她生身之父,但於她並無養育之恩,至於要自己明白無心之錯可恕,更不必為此而枉自送了性命。」顫聲道:「阿朱,阿朱,你一定另有原因,不是為了救你父親,也不是要我知道那是無心鑄成的大錯,你是為了我!你是為了我!」抱著她身子站了起來。   阿朱臉上露出笑容,見蕭峰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深意,不自禁的歡喜。她明知自己性命已到盡頭,雖不盼望情郎知道自己隱藏在心底的用意,但他終於知道了……

為什麼慕容復要殺包不同?

慕容復心下怒極,大聲道:「包三哥言重了,我又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了?」   包不同道:「你投靠大理,日後再行反叛,那是不忠;你拜段延慶為父,孝於段氏,於慕容氏為不孝,孝於慕容,於段氏為不孝;你日後殘殺大理群臣,是為不仁,你……」   一句話尚未完,突然間波的一聲響,他背心正中已重重的中了一掌,只聽得慕容復冷冷的:「我賣友求榮,是為不義。」他這一掌使足陰柔內勁,打在包不同靈台、至陽兩處大穴之上,正是致命的掌力。包不同萬沒想到這個自己從小扶持長大的公子爺竟會忽施毒手,哇的一口鮮血噴出,倒地而死。
……
鄧百川、公冶乾、風波惡三人同時一揖到地,說道:「拜別公子!」風波惡將包不同的屍身抗在在肩上。三人出門大步而去,再不回頭。   慕容復乾笑數聲,向段延慶道:「義務明鑒,這四人是孩兒的家臣,隨我多年,但孩兒為了忠於大理段氏,不惜親手殺其一人,逐其三人。孩兒孤身而入大理,足見忠心不二,絕無異志。」   段延慶點頭道:「好,好!甚妙。」

為什麼喬峰要自殺?

中原群豪一個個圍攏,許多人低聲議論:「喬幫主果真是契丹人嗎?那麼他為什麼反而來幫助大宋?看來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傑。」 「他自幼在咱們漢人中間長大,學到了漢人大仁大義。」   「兩國罷兵,他成了排解難紛的大功臣,卻用不著自尋短見啊。」   「他雖於大宋有功,在遼國卻成了叛國助敵的賣國賊。他這是畏罪自殺。」   「什麼畏不畏的?喬幫主這樣的大英雄,天下還有什麼事要畏懼?」   耶律洪基見蕭峰自盡,心下一片茫然,尋思:「他到底於我大遼是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為了宋人還是為了契丹?他和我結義為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於雁門關前,自然決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為了什麼?」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   蹄聲響處,遼軍千乘萬騎又向北行。眾將士不住回頭,望向地下蕭峰的屍體。   只聽得鳴聲哇哇,一群鴻雁越過眾軍的頭頂,從雁門關飛了過去。

每每暖暖讀到這些比較有意思的情節時,我都會和他探討一下人物的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善惡好壞的判斷。喬峰可以不自殺嗎?可以憑耶律洪基的一句承諾就保證遼國不再進攻宋國嗎?阿紫為什麼要跟著死?游坦之死又是為何?唉!這種按照人物性格設定,他一定會做什麼討論,總讓人唏噓感慨。孩子也許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刻的內涵,但每日的討論依然還是大大地促進了他的思考

其實讀金庸小說,何止只是情節的感受和對人性的理解。下面很多知識我都有和孩子討論:

  • 古代歷史。比如北宋時期的中國格局:宋、遼、西夏、大理、吐蕃等分庭抗禮。完整的大理國的風俗民情,耶律洪基、完顏阿古打等也都是歷史真實的人物。事實上,小說中還寫了一段宋朝小皇帝如何擺脫祖母的約束,想徹底改革新朝的故事。
  • 地理人文。像大理、蘇州太湖、雁門關、長白山、少林寺等的實際地理方位與風土人情。比如阿碧出場時的吳儂軟語:「這位大師父要去參合庄,阿有啥事體?」一句方言代替「你有什麼事?」的簡單表述,就把一個江南美女的溫柔表現出來。文字的魅力真是讓人驚嘆。
  • 中國文化。比如通過段譽的口來談茶花的品種與養殖、通過對虛竹在少林寺的懲罰來談佛教寺廟文化的規矩、通過對珍瓏棋局的破解介紹圍棋的規則與文化內涵。甚至暖暖在讀到書中崔百泉講被三顆算盤珠釘在身上數十年的時候問了我一句「算盤是什麼?」時,我才意識到現在的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算盤是什麼。趕緊去搜索圖片給暖暖解釋。

綜上,通過一開始我念他聽,到後來他念我聽的陪讀,再到後面的跟隨讀並討論的方法,大約用了四個多月(平時功課比較繁忙,每天能夠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算多),我和暖暖算是把《天龍八部》看完了。也算是完成了可以讓孩子獨立閱讀大部頭小說的目標。

之所以要強調一下我也看完了,是因為在暖暖的閱讀過程中,我也在認真的閱讀和思考。我個人從書中體會到了很多兒時所沒有體會到的樂趣,感覺自己也很有收穫。真的感謝金庸寫出了這麼好的小說。

如果我們只是買了一本書扔給孩子,「這部小說很不錯,你去讀吧」。結果有可能孩子讀進去了,收穫很多。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淺嘗輒止、食之無味,甚至可能半途而廢。一部好書就像一部好電影一樣,一方面需要反覆品味,另一方面也是需要一些適當地討論和解讀的。

很多人對武俠小說有誤解,認為只不過是情節比較吸引人的故事,閱讀它們是浪費時間。我們兒時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不允許孩子閱讀武俠小說。但其實武俠小說也有良莠之別,金庸的小說是其中最佳的作品,非常值得閱讀。

也有人確實喜歡讀金庸小說,但只關注了情節走向,用了三四天就讀完了,過後沒有什麼思考。覺得只是一本有趣的,可以消磨閑暇時光的故事而已。我覺得這非常可惜,因為享受的樂趣會相對少很多。

我把陪孩子讀金庸小說視為一個人人生重要閱讀的開始,用了相對認真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把閱讀過程當作除了了解故事情節以外,可以向大師學習和交流到很多東西的載體。此時,我們的閱讀已經不是簡單的小說閱讀了,而是通過小說人物的表現在與作者對話,去了解他想傳達給我們的人性的善惡、歷史的變遷、文化的傳承等思想。甚至更進一步講,閱讀經典也是為了彌補我們家長的自身局限,來塑造孩子相對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這些閱讀的體驗打底後,孩子將來閱讀更多的經典作品可能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總之,在孩子不喜歡閱讀時,家長陪讀一些有趣且有益的作品,可以彌補孩子閱讀能力的不足。如果過後能夠討論一些作品內容,可以激發孩子閱讀的樂趣,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加深入的閱讀下去。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推薦你使用。

說了這麼多,是到了揭露真相的時候。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我想再看一遍《 天龍八部》,然後就拉著兒子一起看而已。就是這麼簡單,不服來辯。

「爸爸,段譽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呃……好像到最後,那些都不是他妹妹了。」

「那我就放心了。哦!對了,你有幾個(好)妹妹?」

我感覺到一對犀利的目光從沙發另一頭射了過來。不自覺地打了一個激靈,一臉傻笑地抬起頭來……

題圖來自暖暖近期臨摹作品

本人其他相關閱讀:

親子閱讀的實踐體會分享(一) - 知乎專欄

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知乎專欄


很多父母很願意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可是也很多父母沒試幾次便和孩子一起相繼陣亡GG,於是,閱讀又變成令一個美麗又令人遺憾的錯誤。

而父母應該怎麼帶孩子一起「悅」讀呢?

父母最常犯的錯誤是什麼呢?

又要如何改進呢?

最大錯誤:父母太認真變形為雙頭人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共讀時,為了「加強功效」,很容易感染病毒罹患「雙重人格分裂症」,就是同時扮演老師及家長的角色,把自己親生骨肉當學生來感化。於是就產生了以下的對話:

老爸老媽:這個單字(study)是什麼知道嗎?

無辜孩子:…..

老爸老媽:怎麼不知道?

無辜孩子:…..

老爸老媽:(開始動氣) 這麼基本的字也不知道?這個字念「死打弟」。就是用功的意思。念五次!

無辜孩子:死打弟,死打弟,死打弟,死打弟…

老爸老媽:(越想越氣,開始建構奇怪的邏輯)連這個「用功」的字也不會,可見你一點也不用功;(出現幻覺,進入假想敵世界)你看看誰家和誰家的孩子,「死打弟」得多認真,你呢? (祖宗八代接著從靈界冉冉飄出,聯袂粉墨登場)你這樣對得起阿公阿媽,太祖太婆,太太祖太太婆嗎?想當初他們胼手胝足,做牛做馬,就是希望你長大成人,認真死打弟………………

(雞聽了只想趕快離開)

文採好的父母可以繼續再洋洋揮灑半個小時,最後父母氣飽了,也不想念了。

然後,孩子心中暗暗發毒誓───

我再再再再再再再也不要和爸媽念書了了了了!!!!!!!!

問題出在哪?

很多爸媽沒有受過教學訓練,土法鍊鋼,沒有效果,容易造成家庭悲劇。就算父母受過專業訓練,老祖先已開示過了──「易子而教」,以西方的思維來說,就是老師是專業人士,在情緒管控上可保有 『professional distance』,可以保持距離,才能以策安全。

那要怎麼做呢?

這又回到我懶人的哲學了。

做人就是要懶,爸爸媽媽就好好的守本分,與孩子共讀時,不要有二心,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負責,不要沒事找事做,跟孩子念書是純享受,好好單純的享受文字和書本帶來的幸福,好好品啜與孩子互動的一點一滴,這才是「悅」讀。

父母的角色只是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習慣與樂趣,就降啦~

父母和孩子共讀時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要孩子「從頭到尾都要念,盡全力吸收」!

很多父母也許覺得花了錢買書(尤其英文書價錢可能又高過中文書),當然要物超所值,從頭到尾好好拜讀,最好是和機器貓借記憶麵包把所有的單字句型文法也吞下去,一起搞定。

這樣勤勞努力,奮發有為──不對嗎?

當然不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看報紙,會不會從頭版的標題的第一個字一直看到最後一版分類廣告的最後一個尋人啟事的最後一個字?

如果不會,那,大家是怎麼看報紙的?

選自己有興趣的版面看?瀏覽一下標題,看看有何新鮮事?根據自己的時間,好奇心,甚至心情再決定?

如果要大家一份報紙從頭念到尾,還有人想看報紙嗎?所以,孩子看書不許從頭念到尾,事實上,念英文書一定要懶,貫徹懶人的「三不四沒有」

三不:

不要從頭念到尾

我在美國教英文時,每天都要和學生閱讀,到了小學一年級,孩子便可以開始進入短篇小說,一個學期要念的文學作品可多達數十本,若要陪學生從頭念到尾,念一千零一夜也念不晚。所以美國老師的入門基本功就是了解如何「介紹」書,也許念一,二頁,也許三頁十頁,甚至只介紹封面,絕對不會從頭念到尾,重點是讓孩子上鉤,讓他們有興趣繼續念完。

不要查字典

在美國的語文教育,有一項很重要的原則,又稱「五個手指原則」。這個原則便是一頁書若有超過五個不認識的字,這本書就屬於能力範圍之外,繼續撐下去,只是浪費時間,沒效果。因為閱讀的目標是訓練理解思考能力,如果有過多不懂的單字, 走一步絆兩步,讀得支離破碎,失去讀書的節奏和對書本的理解,就完全失去閱讀的初衷。

不要背單詞

既然不要查字典,當然要貫徹懶人的生活態度,千萬不要立志消滅沒學過的單字。從閱讀中學習單字是靠著字彙重複出現,由上下文自然了解記住單字的意義用法,好好當一個懶人,開開心心的沉浸在書本中,就對了!

四沒有:

沒規則

看書不需要規則,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可以直接跳到結尾,看看到底男主角有沒有和女主角在一起,當然也可以看看圖片,再考慮要不要細讀,甚至,以貌取書,看看封面再說。

沒有頭

這本書的起頭沒吸引力──跳過去,懶人的世界沒頭沒尾,孩子有權利跳過無趣的內容。

沒有尾

「欲知結果,請看下回分解」的吊人胃口最適合懶人父母,懶人老師。把孩子的好奇心勾起,最能激發他們想讀完書的原動力。事實上,美國語文教育把孩子「預測結論」(prediction)的能力視為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指標,每個老師都要知道如何引導培養這項能力。

沒有壓力

這樣的閱讀,父母沒壓力,孩子也沒壓力,人性是好安逸避壓力的,既然沒壓力,孩子,父母自然願意也樂意一起閱讀!

所以,記得,念英文書一定要懶,懶得從頭念到尾,懶得查字典,懶得背單字,沒有規則,沒頭沒尾,沒有壓力,就算你懶得成功,成功也不會放過你!


看到不少家長的回答里,已經根據親身實踐,在怎麼鼓勵孩子的閱讀興趣這點上,給了非常棒的小建議。所以這篇回答,會根據語言教育的學術理論,配合實用方法,和大家聊聊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

(另外,因為本文的主要建議主要是從漢語閱讀出發,關於兒童英語閱讀的建議和方法,我們在【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 知乎】中有非常詳細的解答。)


一個行為的養成,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主要途徑有兩種——模仿(imitation)和歸納學習(inductive learning)。孩子其實很擅長從生活中捕捉「習慣」的存在,很小的寶寶就會有意識地總結,「每當媽媽以這個姿勢抱我的時候,我就會有奶吃」。就從語言學習來說,模仿就是孩子聽大人說話的聲音,然後跟著說話,歸納學習就是從千百句句子里總結出語法規律,自己用到語言中。培養閱讀習慣也是一樣,家長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環境,孩子可以模仿你的閱讀習慣,或者從你和孩子的閱讀活動中歸納總結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所以一開始對環境的創造,比較重要的是:

1)讓你的孩子參與其中!18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試試看自己翻頁了,更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跟讀或者回答問題。雖然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但是也要讓他們有參與感。可以用誇張的聲音和動作讀故事,這樣,在孩子熟悉了一個故事之後,如果孩子願意模仿,就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複述這個故事。

2)每天最好有固定的閱讀時間,比如飯後、洗澡時和睡前,這樣比較容易培養起習慣,把它變成日常作息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固定時間的話,也要每天抽出15-20分鐘來讀書。其實5-6歲的孩子,就算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注意力一般集中25分鐘左右就會分神。如果孩子失去了興趣,逼著他/她也沒有用。所以每天抽出這15分鐘讀書,還是可以相對輕鬆地做到的。

剛開始對閱讀興趣的培養,可以通過挑選孩子喜歡看的書、配合孩子喜歡的活動來建立,一旦孩子開始看書,如何激勵孩子保持閱讀習慣呢?很多家長會用獎品激勵,比如給孩子吃糖、買玩具,或者負面懲罰,比如不讓孩子出去玩。但是這種獎懲機制一般只有短期效果,而且效果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差。要想讓孩子培養持久的閱讀習慣,應該學會調動孩子的內在動力(intrinsic motivation) 。不僅培養閱讀習慣時如此,其實,對孩子一生的教育,都應該如此。對於這一點,家長們可以試試看:

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空間,而不是告訴孩子他/她必須讀書:比如,與其告訴孩子,「今天我們一定得看三十分鐘的書」,不如這樣問孩子:「今天想看上個月已經讀過的書,還是新的書呢?「;

設立階段性目標,鼓勵孩子挑戰自我:比如,「這個月每天多讀五分鐘」。但是要注意:目標要難度適中,別太手到擒來,但也不能難以完成,讓孩子產生太強的挫敗感;

如果察覺到孩子的積極性大不如前,可以試試看換個環境,調動孩子的感官好奇(sensory curiosity):比如從卧室搬到客廳,從坐著變成站著。


另外,很多回答里已經提到,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極其關鍵。在孩子剛開始接觸閱讀的這段時間內尤其如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語音和文字、書本與現實的聯繫

一是因為孩子的口語水平對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影響。雖然英語這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語言,語音和拼寫的相關性要比漢語大很多,但是中文裡也有不少偏旁與讀音相關,而且孩子對文字的接收是建立在音和義的了解之上的,所以剛開始讀書的時候,爸爸媽媽能夠陪讀自然是最好的。

其實,一起讀書的時候,家長能夠給孩子很多支持,比如語音知識(這個詞怎麼念)、辭彙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文本理解(這句話和上下文是什麼意思)。不用太過刻意地把讀書變成初中語文課的閱讀理解,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就夠了。尤其要讓孩子知道,這個故事跟他/她自己有什麼聯繫,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閱讀是有意義的。

同樣的,有一個高贊回答里提到,孩子讀書讀得以為大象和老鼠一樣大,第一次去動物園嚇哭了。這不是書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失職。兒童書籍反映現實世界的準確程度畢竟有限,父母不能因為《哈利波特》里學生騎在掃把上飛,就剝奪孩子讀一套好書的機會。文字本來就有超越現實世界的意義,至於怎麼引導孩子辯證地看待書本和現實的區別,那就是家長的職責了。


接下來,給家長一些實用的「陪讀準則」:

1)同孩子一起讀書時,可以依照孩子的學習習慣,藉助文字以外的其他媒介。孩子喜歡圖像,就在早期陪孩子多讀繪本;孩子喜歡手舞足蹈,就在讀書的時候多用手勢和肢體動作配合文字;孩子需要多聽,就盡量重複關鍵詞句。總之,光拿著書本閱讀是不夠的,搭配多種方式的閱讀才最有效。

2)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只用「簡化版」的語言。大人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聲音提高、放慢,常用疊詞和簡單易懂的詞。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家長也要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定的「語言刺激」,比如說從一個話題引申開去,展開稍微深刻一些的討論,提問鼓勵孩子深入思考,不必完全避免用較為複雜的辭彙和句式。孩子對語言的接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如果一致都在舒適區(comfort zone)里,就沒有繼續閱讀的動力,和閱讀能力的進步了。

3)如果孩子在學英語的話,中文書和英文書可以一起看,不用擔心同時讀兩門語言會影響孩子的母語學習。好的閱讀習慣會從一門語言轉移到另一門語言,而且讀到兩種長得不一樣的語言會幫助孩子對文字這個有趣的東西產生哲學理解。這不是說笑,能夠掌握一種以上語言的孩子,一般來說,對語言本身會有更深刻、更獨立的理解。


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一點,其實還是家長願意花時間、下功夫陪孩子一起讀書,同時以身作則地和孩子一起建立閱讀習慣。


(關於兒童閱讀材料的選擇,我們在【有哪些好看的英文兒童讀本/繪本? - 知乎】整理了大量針對不同需求的英文繪本的推薦,也歡迎大家參考哦~)


參考資料:

Castro, D. C., Páez, M. M., Dickinson, D. K., Frede, E. (2011). Promot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in Young Dual Language Learners: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Child Development, 5, 15-21.

Hull, G. A. Moje, E. B. (2012). What is literacy the development of?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nderstanding Language Conference, Stanford, CA, 1-7. http://ell.stanford.edu/papers/language

Rosenkoetter, S.E., Knapp-Philo, J. (2004). Learning to read the world: Literacy in the first 3 years. Zero to Three (25)1.


首先家長必須是喜歡讀書的人


按自己經驗很簡單

首先讓孩子覺得看書好玩,如果你家孩子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看書笑出聲,孩子自然會要求和你一起尋找歡樂。

其次是家裡要有看書的條件,從寶寶出生開始,每個月買一百元的書,對很多城市家庭並不很難。

最後是讓孩子在閱讀中得到成就感,比方說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讀報紙,比方說愉快的和家人討論書里的情節和道理,這樣才能把閱讀變成孩子的內在興趣。

做到這三點,家長只需要付出傾聽孩子的時間而已v(^o^)v


我家老大特別喜歡看書。我沒有特別培養過。老大開始看書是為了爭強好勝。最早三年級的時候,同學喜歡運動,她本人運動能力不行,就看書把幾個流行運動的所有相關書籍都找來看,橄欖球的,賽車的,籃球的。結果一個女孩子,現在成了橄欖球專家,任何一個NFL球隊的球員教練,各個位置的球員的數據,轉會合同,如數家珍。所以從興趣著眼是孩子讀書的敲門磚。

一開始老大看的都是體育類書籍,小說類只看漫畫。四年級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特別有激情的熱愛教學的老師,老師把基督山伯爵這套書從頭到尾花幾個月給孩子們讀完了。另外老師一學年讓他們讀了很多小說,每一本小說邊讀邊讓他們寫故事大綱,故事大綱像書一樣裝訂,要求字跡工整,每頁紙上半面是自己根據想像畫的圖畫,下面是文字,文字可以是讀書感想,可以是想問的問題,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一年下來這樣的十幾頁的故事大綱寫了幾十本。老師暑假還利用自己的時間給他們搞讀書俱樂部。就這一年,孩子一下對有故事情節的小說開始感興趣,讀了很多很多小說。所以一個對讀書育人有激情的老師或者家長的引導,也是孩子喜歡上讀書的一個關鍵。

上中學後我就幾乎每天放學後送孩子去社區圖書館兩個小時,她自己在那裡做功課,做完了愛看什麼書看什麼書。但每天晚上要陪她聊半小時以上,因為圖書館有很多書她是消化不了的。比如有回她看到一本講幫助受虐兒童的社會工作手冊就很害怕,必須和她聊上好幾天,讓她理解社會不像她想的那麼單純,要學會保護自己。

此外給她訂閱了一本時代雜誌,她喜歡看,每兩周就去信箱找雜誌來了沒有。我和她爸都沒有看雜誌的習慣,但會跟她討論雜誌內容和涉及的政治社會議題和娛樂體育八卦。

另外我想遺傳是不是也有一定因素呢?我小時候就特愛看雜書看雜誌看報紙。家裡的所有書包括菜譜和農村醫療手冊都翻過很多遍。我老大顯然隨我。但老二不愛看書,隨他爸,他現在唯一看的書就是minecraft遊戲攻略,好歹也是書。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一百元以下的書籤推薦?
大家說說自己的生活習慣,好習慣壞習慣,好壞在哪裡?
非常不喜歡讀書怎麼辦?看不進去。不讀書有哪些壞處?
長時間的摘抄記錄習慣對你有何影響?
我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念才能把文字理解,這是什麼情況呢?難道閱讀的時候人都是這樣的嗎?如何才能改變,提高閱讀效率呢?

TAG:閱讀 | 育兒 | 文學 | 兒童教育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