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朋友推薦了自己很喜歡的電影/書本/電視劇/動畫片,朋友雖然看了,卻很不認真對待,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

個人認為,要麼不看,要看就認真看,哪怕像是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往後拖拖說沒時間看也行。

問題是這朋友在我面前,看是看了,邊剪腳趾甲,邊跳劇情,看完了連主人公名字都記不住,跟我討論劇情的時候完全是在問問題,比如主人公的女朋友為什麼離開了這種根本就是重要節點的問題。

可能題主我有點玻璃心吧,總覺得不是個滋味,覺得這樣既不尊重作品本身也不尊重我,要是不對胃口,中途不看也行啊,心不在焉的算怎麼回事。

她本身還是對這個故事有點興趣,我陪她看了一會之後,她自己就主動找後篇了,並且說「還想看」之類的。

但是我真的覺得有點浪費,因為是自己很心愛的作品,有種看了還不如不看,像是被糟蹋了似的……有點生氣。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心態是對是錯,還是說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應該平常心一點?


不是你朋友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所欲之,也不要輕易強加於人。

比如你今天看到一首《我想和你一起生活》,讀完非常感動,急忙推薦給朋友。
如果她讀了沒有什麼感動,那你會覺得非常失敗;如果她讀了有所感動,你又不相信,那麼這首詩給你的感動又會同樣作用於她,你會覺得她是假裝感動了。要命的是,關於一首詩,誰都沒辦法準確描述,它就在那裡。

詩詞,電影,書籍這些藝術作品,每個讀者的感受都不一樣,你想和她一起獲得某種共鳴本來就不容易;甚至於她也許對這壓根就不感興趣。

我從不會主動給別人推薦什麼書籍和電影,哪怕這本書,這個電影我喜歡到了極點,哪怕我實在很想就這本書,這部電影或這首詩和誰聊一聊。

經常有同學找我推薦書籍,我在列出一長串書籍前面總要給他打個預防針:每個人的興趣都不一樣,我給你推薦的你不一定愛看,這類事情還是要自個兒淘。

甚至在這串書單里,我也不會寫上諸如《蒙太奇論》《海伯利安》《城邦暴力團》《到燈塔去》《哈扎爾詞典》《顧准文集》之類的書;

我會首選上一些易讀性強的比如村上的一些短篇《旋轉木馬鏖戰記》《東京奇譚集》,苗師傅的《黑夜飛行》,小波的《紅拂夜奔》,蔣峰的《白色流淌一片》以及他們也許還沒看過的《三體》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會過多地抱有和別人產生共鳴以及熱烈討論的期待。


以前我看到一部好電影或好書都會趕快興沖沖的推薦給身邊朋友,在多次熱臉貼到冷屁股上後,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會這樣?
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你愛看的他不一定愛看,別說你愛看的了,就是世界名著,也未必人人都愛看吧。有句話叫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後來,我在一個經常上的推薦一些軟體的網站上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無論網站發的軟體多屌,都會有人在下面評論一些無聊的東西。比如發個win系統的,他說沒有ios的不用;你發個win,ios都有的,他說沒有linux的不用;你發個全平台的,他說XX那個更好用。你發免費的,他說付費是王道;你發付費的,他說有免費的誰用付費的。
開始這個網站管理者還在下面回復這些評論,後來對這些評論再也看不到網編的回復了。然後網站該推薦還推薦,下面依然這樣評論。
再後來,我再也不給別人推薦任何東西了,我喜歡的東西就默默的喜歡著。


我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向我推薦電影,我居然沒看,然後他就再也沒給我推薦過了(′?_?`)

如果你在意這個朋友,就不要介意這些小事了,可以繼續向她推薦電影。總有一天,她會認真看的。

我最近看的一部片子,是十年前一個朋友向我推薦的,就是這麼任性^_^

告訴你個秘密,這種人都是好人喲。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不看就不看唄,那又怎麼樣,你自己有沒有損失任何東西。人生何必那麼認真,不是嗎?


其一 他們只是無聊
其二 不要在意,be youself


推薦閱讀:

我的閨密都是獨立的,不像別人都是閨密團。我也很難融入一個圈子玩。為什麼呢?
一個沒有朋友的人是個怎麼樣的人?
怎樣看待大學之後從前的朋友疏於聯繫,怎樣維繫友情,?
最好的朋友談戀愛了 自己為什麼會感覺難過?
朋友間傾訴負面情緒和負面經歷,是否會消耗另一方的「正能量」?為什麼?如果是「消耗」,能否夠取得某種平衡,或者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TAG:朋友 | 心態 | X是什麼心態 | 朋友關係 | 調整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