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化解人們在年幼的時候遭受的心理創傷?


  如何去化解人們在幼年的心理創傷,這個問題只是針對解決去說難免會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之嫌。所以我多給題主嘮叨幾句,把這前後簡單的看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Ⅰ.什麼是幼年的心理創傷以及為什麼會對人們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

  在這裡澄清下這個『創傷』這個詞,我想題主的『創傷』應該指的是精神分析當中的個體在幼年時經歷的創傷性經驗或者是事件。這個要和PTSD的『創傷』做以分別因為在嚴格意義上這是不能混談的,雖然可能有的來訪者的『創傷』經驗中帶有PTSD的意義,但是反之是不能成立的。所以這裡說的幼年的心理創傷就是在幼年經歷過的創傷性經驗和事件比如『個體在年幼的時候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而導致了成人之後對於親密關係的處理十分吃力』、『個體因為在幼年時期總是受到父母或者家人的冷漠、忽視沒有足夠的肯定和讚譽,成人之後個體出現的低自尊、低效能進而影響到了正常的個人生活或者是讓個體感到需要改變』當然也不排除這樣的情況『個體在家庭中目睹了長者的逝世而產生了對於死亡的恐懼』等。請原諒我無法做出一個定性的定義,只能這樣通過描述來勾勒輪廓,如有誰可以給出一個更簡潔的定義歡迎指正。

  在精神分析當中,對於個體的心理發展也有其自己的認知。在古典精神分析當中,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在五期之內,任何一期要是發生了過渡上的問題都會發生『固著』,例如『口腔期』的嬰兒的原始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吸允、咀嚼、吞咽、咬等口腔互動,獲得快感和滿足。若是口腔期嬰兒在這些口腔活動中獲得了滿足,長大後會有正面的口腔性格,如樂觀。反之,就是口欲滯留,會形成負面的口腔性格(口腔性依賴)如過渡尋求依賴,悲觀、退縮、猜忌、苛求等負面口腔性格;甚至在行為上也會出現咬指甲、煙癮、酗酒、貪吃等等。五期的『固著』『滯留』問題也是可以放在題主的問題當中,雖然這個看起來並不是創傷性的事件或者經驗,但是對於處在那個時候的個體來說這也是一種『創傷』是一種不好的體驗。

  當然,實際的情況是很多問題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的。

  那麼這些對於個體的影響會有什麼影響呢?『口腔期』的滯留會產生的影響,而在幼年的時候總是受到父母的批評和指責也會對性格造成影響比如會出現低自尊、低效能感,進而也會出現性格上的自卑、不自信。又如幼年總是受到家長的打罵,成人之後對於別人做錯了事採用的解決策略也可能會更激烈點、再如幼年時處在一個不穩定的家庭當中,父母總是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那麼對於以後成長的個體在處理親密關係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行為。其實,幼年的創傷經驗或者是事件對於現在的我們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於『我們會怎麼去看待過去』『我們會如何用過去的經驗去判斷現在和未來?』『我們會怎麼對待自己,對於過去又會是什麼樣的態度』等,要是停在『為什麼過去是這樣的,要是過去沒這樣會怎麼樣』那就自己把自己陷入了一個比較消極的解決問題的情景當中了。

Ⅱ.如何去化解以及相對情況下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對於這類的問題的化解,其實不同諮詢風格的諮詢師會採用不同的方法。

  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師會在諮詢當中慢慢的讓來訪者去呈現出來這個問題,然後來訪者會在諮詢關係當中慢慢顯出來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也會反應出來人格結構模式,在來訪者這種重複過去產生移情的時候,修通也就慢慢開始,然後在和諮詢師的修通過程當中讓來訪者體驗到自己的改變並用現在的模式代替舊有的模式(當然,能接受也算是一種治癒,就和『尿褲子』那個笑話一樣)。

  焦點短程會建議個體去發覺自己的能量,去發現其實困擾自己的問題已經開始解決,通過例外的尋找讓個體發現事情也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通過奇蹟的詢問讓來訪者發現自己改變的動力和跳出原有的困擾向前看問題,看向未來。

  心理劇、空椅子技術有時候都可以去改善過去的創傷對於自己造成的影響。但方法只是一個框架,需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去採取不同的方法填實。題主的問題沒有詳細的說明,所以這裡該持有的態度比怎麼樣去解決更能回答這個問題:

  1.一定要化解嗎?其實不然,有時候在一次諮詢當中諮詢師發現了來訪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創傷,並不是都要去選擇揭開然後想辦法去化解掉的,因為有些創傷並沒有到適合的時間去解決提早的展開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在生活當中我們如果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這些方面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必要一定要死抓著不放,非要不接受這個過去的自己,要一個『完美』的自己,有時候『棄療』也不是不可,接受你自己有時會比解決了問題帶來的獲益更大。

  2.對於幼年的創傷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後且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那麼要麼去尋找專業的幫助要麼就接受自己的『過去和不完美』。但是請不要把『創傷』這事兒作為一個你拒絕成長的借口,『沒辦法,我小時候這有陰影……』『我這改不成,我肯定是童年這有陰影改不掉了』這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拒絕的借口,說到底了還是在拒絕接受自己和承認,對於過往的經驗表現出的憤怒、拒絕的態度其實都是在表明個體對於過往的經驗所帶來的影響一直存在。我們在努力去掌控那些困難和令人痛苦的過去時,我們幾乎都會重複過去的心理需要。所以個體表層那樣說,深層上還再重複過往的心理需要並且對於改變和接受過去顯示出了不合作。所以,別掛嘴上,別成為借口,並沒有什麼好處,也會讓你停止對於問題更多的思考。

  3. 這就是你過去的一件事情,這個事情並沒有看的一些『書』上說的那樣絕對和可怕。建立起一個自己清晰的邊界,清楚那個是已經過去的,我需要更多注意的是現在和未來。我是活在現在的我,對於過去的我要學會去分辨那時自己的心情和情緒體驗(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是最好的)。

  Ⅲ.總結

  即使樹木還是跟以前一樣地生長,河水還是流向同樣的方向,人們的生活還是跟以前一樣,仍然沒有一件事保持原來的面貌(Boyle 1961)


題主:
能夠化解的不是童年創傷(過去),而是你對童年創傷的認識(現在)。
《少有人走的路》裡面說過,沒有人的童年是完全幸福的。每個人都各有各的不幸。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當下生活的權利,這是人最後的自由。


榮格說,接受你自己。
只有接受,才能化解,改變。


這個創傷改變了我的人生,它已經是我的一部分——我接受了它。就是這樣,不需要任何化解。


心理諮詢師來用真實案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看了 @秦楠 的答案,說得非常不錯,各個理論說得很齊全,我決定發一個做過的案例吧
事先聲明,由於我和對方認識,所以根據相關法律,不能算作心理諮詢,只能是心理上得相關建議,隱去人物姓名,只當做假語村言,請各位,尤其是心理諮詢專業的孩子驚喜收下吧。

對方是一個大三的心理學系學生,想考心理學研究生,但是聽到別的老師說早年有創傷的人不適合做諮詢師,我覺得可能是TA聽錯了或理解錯了,沒有這樣的事。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Z代表我
L代表TA

L:某次在別人諮詢的時候,我們是上變態的實踐課,當時有個同學做被試,老師做諮詢師,然後說到那個同學家庭的什麼什麼,然後說到她初中想過自殺呀什麼的,然後說到她對她爸爸的觀感,然後我就很自然的把自己給代入進去了,想到自己的家裡的一些事情,想到我小學的時候的那次差點自殺了的事情,

Z:恩恩 你小學的時候自殺啊

L:= =差點

Z:喝的雪碧還是可樂(由於不是心理諮詢雙方都認識,所以我說話有點隨便)

L:= =割脈, 不過,膽子小,還是沒有下狠手

Z:哦哦 想到你自己的事情 然後呢

睡不著?

L:就那幾天都特別的低氣壓,會不自主地想去和那個同學聊聊

然後在回味老師的諮詢過程中,感覺到如果是我坐在老師的那個位置的話,我會怎麼樣

然後就發現如果上課的時候我是諮詢師的話的話,我也許就陪著她一起哭去了

會弄得她更加的抑鬱

Z:恩恩

那要是你接了好幾十個這樣的案例之後呢

你還會陪來訪者一起哭嗎

L:不知道,也許會冷漠一些了吧

Z:冷漠不至於吧

L:= =我沒做過多少諮詢,這隻能是設想呀

Z:恩恩

就是說目前你還只是在諮詢的初級階段

L:是的,甚至連初級都不算

Z:目前的實踐還不能證明你不適合做諮詢

L:恩啊


Z:那那節課之後你失眠了嗎

L:沒失眠。失眠這種情況對於我來說一般是沒有的。


Z:恩恩 那就很好啊 說明對你沒說明影響啊

L:我……忽然覺得我有信心了o(╯□╰)o

Z:恩恩 還有啊 誰說的有創傷不能做諮詢啊,XXX老師么?

L:XXX說的,不適合
也不是說有創傷,我忘記他那句話怎麼說了,差不多就是幸福感不高然後又怎麼怎麼樣的不太適合做諮詢

Z:楊鳳池就有創傷啊
吳熙娟也有啊(都是心理學家)

L:我錯了

Z:可能他的意思是會有情結吧
的確是會有的 吳熙娟提到過

L:嗯啊,說到情結,是會有的。

Z:吳熙娟提到過 有一次她給一個女諮詢師做諮詢 發現她正是由於小時候受過家暴 因 此才更關注家暴的來訪者 以及家暴的孩子
我上幾屆的W學姐 以前自殺過 所以很多想自殺的人都願意找她諮詢 因為她懂得那種感受
所以啊 有創傷不一定就不適合啊 親

L:= =好吧,難道這還是一個優勢?!

Z:是啊 其實是一個優勢呢
你沒覺得么

L:那我還是考心理學的研究生吧。突然覺得其實還不錯。
是會比較了解那種感受啦

Z:是啊
你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你的人生才會豐富啊 你才更能與來訪者共情啊

L:HOHOHO……我能說我嘚瑟了么?!

----------------------------------------------------分割線----------------------------------------------------------

以上我運用的是一些敘事療法的理念:過去的創傷在伴隨我們成長的時候,是會帶給我們一些積極的因素的,所以當我們去發掘這些積極面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力量。


我不是心理醫生,所以說點題外話。我可以理解題主為什麼這樣問,因為童年的一些創傷對成年後的性格各方面有很大的影響,我自己曾深受其害。原生家庭帶給我太多消極的情緒,以至於一度有厭世情節。有人說為什麼要改變。。。這個回答好搞笑,如果你能體會到那種被孤立被無視的感覺,內心被各種情緒拉扯的痛苦,那麼你們就不會這樣回答了。生活在黑暗裡的人渴望太陽的心情是在陽光里行走的人不能理解的。


客觀說,根本不可能化解,永遠有影響,只是影響大小會衰弱


不同意答案中所有簡單的「時間能帶走一切」或是「接受自己」能化解心理障礙

環境才是在後天改變一個人的根本


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在童年時有很大程度上心理陰影和心理創傷的人,所以知道這些傷痕都很難改變。

最好的方法是,去一個與製造自己創傷的環境完全相反的地方,展露出自己的傷口,讓那個完全相反的環境去改變你。

我自身的一個已經改變的簡單的例子是,小學時一直被針對某些方面進行嘲笑,初中時周圍的同學很友善,對以前被嘲笑的一些方面卻是噓寒問暖,這些方面我現在提起已經無所謂了。而初中同學繼續表示奇怪的方面,我現在還是有很深的陰影。


當然你不可能完全忘記這些事,畢竟它們都已經完全烙印在你的記憶中了。

所以,你需要時常去「揭疤」;再自我調節、自我暴露後,再將這些傷口暴露給朋友,暴露給社會(自我的反面)。你可以試著開開這些心理障礙的玩笑,但要有度。久而久之你就能慢慢化解這些心理障礙了。


就不匿名了


需要很多年、自我修鍊(接受心理諮詢,也是靠自己修鍊的)化解,且不一定能化解成功……
是否一定要化解?化解到何程度呢?
很多有創傷經歷的人,可能有一套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的解釋,但那個解釋或許是太主觀、片面、偏激的,道理很簡單:深陷其中,並不客觀,尤其是幼時經歷達到了「創傷」的程度……你自己的這套解釋(認知)影響你的外在行為。
這影響大概可以從3個角度(心理上的痛苦、適應社會的情況、自我覺知)來看;如果A:適應社會基本沒問題(能獨立生活、工作養活自己、結婚生子、能跟人建立交往關係等等),心理上又不是很痛苦(可通過朋友交談、運動等等各種方式疏解間斷性痛苦),自己覺得沒有必要改變自己什麼——並不需要找心理諮詢師或者什麼的,刻意去化解什麼。活在當下,在經歷中經歷,自然而然地生活下去就好。
如果B:覺得自己需要改變、社會適應有困難(或希望自我實現,即潛能的發揮程度更大)、心理上有無法擺脫的痛苦感,那麼,可以通過接受心理諮詢來慢慢化解幼時的創傷——這個過程無疑是漫長的,也是痛苦的!痛苦,但也帶著成長的快樂
當然,也許更多的是介於A、B兩者之間。
心理諮詢能幫你,在安全的環境里:(咦,怎麼忽然發現自己有點像推銷員了....)
1)讓你看清自己的問題。不是諮詢師告訴你你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如此?而是在諮詢過程中,你自己會發現、會看清。看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這一般就需要好多次的諮詢...
2)處理創傷。傷口扒開了,還得會處理。有創傷經歷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有某個/些「情結」,而這情結會在生活中以各種變體,即在各種大事、小事之中 無意地體現出來。諮詢室里的對話並不局限於過去的,更著眼於當下,與諮詢師交流你在目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也可幫你以另一種角度看待現在遇到的事情。或者,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去實施、評估、慢慢進步……
最後,幼時創傷對成年後的影響是深遠的,又積蓄了很多年,同樣,要化解起來也是漫長的、痛苦的,但無疑也是快樂的,因為你會收穫成長。

不一定通過心理諮詢哈,有些人有了自己的信仰,或接受各種理論的熏陶,或頓悟等等,形成一套解釋能讓自己達到A的狀態,就也很不錯!!


如果需要治癒,只有一副良藥,那就是:


謝邀。

其實對待心理創傷,兩種做法是不大對的。
其一是太把它當回事。其二是太試圖把它不當回事。

承認它對自己有影響,沒問題,但是人生經歷的任何事都對自己有影響。太把一件什麼事當回事,其實是誇張了它的存在。過去的就過去了,別把如今的一切都和當初掛上鉤,就行。


當親情、愛情、友情整日縈繞在你身旁之時,我想在大的創傷都會慢慢撫平。如果木有這三點,我想光承認自己、是木有太大的作用的。

畢竟傷疤還在,承認了這傷疤在只不過比不承認好上那麼一點,木有強大的安全感來充斥著那枯萎的心,澆灌著,也只是半死不活而已。

努力提高你的幸福指數吧。


我的切身體驗,消除難度非常大,儘快離開創傷之地。



贊同歷史重演才能徹底宣洩


1,能記起來能說出來的創傷就不叫創傷。創傷就不算個什麼事,因為創傷導致的癥狀才是困擾和影響一個人的麻煩事。
2,我粗淺的用精神分析的思路說一下,如果一個人真的有童年心理創傷,那創傷會對應某種癥狀,可能是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歇斯底里,也可能是某種怪異的性格,癖好,做事方式。癥狀是對應創傷的,創傷之所以導致癥狀,是因為這兩者之間的連接斷裂了。通過精神分析的方式,讓此人以主體的身份修復這個連接,簡單說就是讓他明白他現在的癥狀是因為童年的某個創傷事件造成的。做到這點,癥狀就消失了。
3,評論一下,對創傷事件的喚起是非常艱難也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你需要強大的心理動力和一個合格的精神分析師。


一個人的過去尤其是痛苦往事會伴隨他一輩子的,那些幼年創傷深深地植入了潛意識,對性格、心理甚至命運都有影響,是躲也躲不掉的。

辦法只能是想辦法去面對並超越它。

你得先勇敢地找出創傷的原因,去承認去理解去釋然;再找一個愛你的人,並嘗試去愛人,在愛的交流中洗涮盡陳年舊傷;然後記得不要再讓這些傷痛再次上演,注意保護好自己和他人 ,知躲避防守知激流勇進。

只要還活著,就沒有過不過的坎,只有抬不起的腿,不敢或不願意。

有些時候人麻木了,愛上了舔舐自己的傷疤,博取別人的同情,厭惡起自己,就像《肖恩克的救贖》里說的: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不要以為時間會抹平一切,首先你得有一顆這樣的心:想改變,強烈地想改變,最後得用行動去改變!

祝福你能走過這條在你過去埋了太多地雷的小道,希望你能輕浮地走過這條曾今,獲得明日平坦大道的生活。

自從愛上了明日,我已許久忘記了曾經。

儘管「曾經」一直駐紮在我的心靈一角,但我最後還得對它漠然地說:「你是我的左手,明日是我的右手,我的今日只能對你說,對於一個充滿希望的人,「左右兩手不能相擁」,我更願更自由更清晰更快樂的生活,真實的存在,而不願活在虛幻中,包括你這隻嵌在每個人心裡的怪獸。黑幕已經拉開,陽光已經出現,謝謝,謝謝你的某段陪伴。」

PS:貌似第一次說了這麼多,小思爆發了。。。
附帶曾經寫過的一首小詩,可能我和你正好相反,我是小時候太安逸了,大學後不適應,我鬱悶過埋怨過淚哭過,最後還是選擇了承認現實,面對現在,面向未來,忘記過去。

《浪子、無家:哭喪的過往》

渡不過的恆河,
我對著河底,
滿臉哭喪。

一個閃乎透明的影,
是我凈無瑕的過往。

它懶洋洋的橫躺,
它的笑一浪又一浪。

它笑著,
埋怨我奇異的背叛;
我哭著,
述說著我選擇的悲傷。

每粒種子都有段希冀,
我向前、已不能回;
你往後、數著殘星。

可是,
如若,
我放下印刻的數字,
你走出縹緲的迷霧,
為何左右兩手不能夠相擁?


很難,很JB難,我不想說粗話,但對於健康成長人是無法理解蒙受心理陰影長大的孩子每走一步有多艱難,像是在一片泥潭走走一步滑幾步,永遠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出去,但儘管如此,心裡的希望卻從未磨滅過,看著別人的日子過得比自己好,自己卻是有心無力,一邊自我安慰一邊理性地想讓自己安靜下來,知道自己要付出努力,要去戰鬥,但某種惡魔般的毒咒一直在詛咒著你,揮之不出去。
此刻,我放棄了掙扎,也不再緊張自己的沉淪,既然所有努力都是白費的,那我沒有什麼所謂了,這就是自己的宿命,我只希望可以默默的活著,吸一口氣,呼一口氣,吃一口飯,喝一口水。
來吧,讓一切沖我而來。


在這裡個豆瓣小組裡很充足的素材和信息可供研究。
豆瓣小組: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


伍迪艾倫曾說:"「人的一生中會發生一件創傷經歷,然後某些性格的人飽受摧殘永難平復,另一些性格的人可以輕易將之拋諸腦後。沒辦法,有的人生來靈魂就是疤痕體質。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緊張時全身發抖?
對未來中國下的個人命運感到有些絕望怎麼辦?
同性戀怎樣告誡自己不要老對直男犯賤?
覺得除了爸媽再也沒有愛自己的人,很悲傷,怎樣擺脫這種壞想法?
怎樣面對心中的痛苦?

TAG:生活 | 心理學 | 心理 | 孩子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