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商高情商低怎麼辦?
國人似乎有種共識,「嘴甜」才叫情商高,孩子見人就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叫,大人在酒桌上說一串敬酒詞,管這叫情商高。
其實情商的定義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認知別人的情緒。菜場大媽話不少吧,廣場舞大媽見人熱情吧,和鄰居家長里短熱鬧得很吧,誇你家孩子能誇得跟花似的吧,可脾氣一點就爆丟兩毛錢就回家罵老公打孩子,情商高么?
一年級的孩子說「成績拔尖「似乎有點為時過早了,因為一年級的內容實在不需要太多智商和努力。但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持好的成績,其實也是需要情商的,她要能管理自己、激勵自己,才能長久的面對枯燥的學習還保持領先。
也許我上面說的並不對,歡迎大家反駁。我的意思也並不是「你的孩子其實情商不低」,你給的信息有限我不好定論,孩子的天性也很多樣。但至少有一點希望你注意,就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她扣「情商低」的帽子,千萬千萬不要,負面強化是很可怕的,經常被父母批評膽小的孩子會越來越膽小,孩子會朝你口中經常念叨的那個模樣發展的。我是小學班主任,孩子們現在二年級。
根據你的描述,你孩子班主任對孩子評價也許有點過,有點誇大,但比較全面(可以看出這應該是個當了多年班主任,負責任有經驗但也漸失童心的老師)。有評論說「聰明」只是所有班主任找家長聊天的套路。這有可能,但是我的話孩子智商確實一般般我可說不出「聰明」的話,我會從孩子的其他優點或者孩子最近做的值得表揚的事著手。 所以,你的孩子「聰明」是真,其他問題也是真。
通過從教幾年的觀察,每一個出現問題(所說的情商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出現問題的家庭。 比如,脾氣暴躁,愛罵人愛打架的孩子家庭教育多半是「黃金棍下出好人」的方式;作業拖沓、粗心、愛丟三落四的孩子背後多半有一個愛守著孩子做作業,孩子的什麼事都要管,一點點小事又要嘮叨(罵)半天的家長;有的孩子把話稍微說重一點,或者稍微受了一點委屈就紅眼睛,其背後多半有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愛撒謊,愛撒潑的孩子多半是溺愛出來的……
我一直的一個觀點是孩子本沒錯,錯的總是家庭與社會。所以作為家長,也許我們應該好好從孩子之外找原因。下面是我的幾點思考:
1.孩子不服管教。具體什麼事不服管教?老師在管教之前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了嗎?老師有詢問孩子原因,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嗎?鑒於部分老師習慣站在高地對孩子指手畫腳,稍不順意孩子便成了他們口中十惡不赦的人,這些問題必須弄清楚。
2.自說自話。說什麼?什麼時候說?為什麼?
3.和小朋友相處不好的行為。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影射了平時家庭的哪些習慣?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
4.帶頭干一些不應該乾的事。這句評價有點搞笑。什麼是不該乾的事?或者大人覺得不該乾的事也許只是孩子的天性?比如玩彈珠,滿地打滾,大聲尖叫……諸如此類家長和老師都沒必要太興師動眾。當然,孩子如果在道德品質上出現問題必須嚴厲懲罰。
5.上課只認真聽講5-10分鐘,其他時間都在開小差。 這是一年級孩子的基本特徵。孩子.稍大一點注意力會提高。當然,老師的授課內容與魅力,孩子的理解力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注意力。要改變這一情況可以多做注意力的訓練。
最後,推薦一本很好的教育類書:《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適合每一個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和教師讀。
老師說她聰明你別信
老是說她情商低你也別信
不是同一陣營的,你娃長歪了她又不扣獎金,你娃天天鬧騰她才扣獎金,陣營不一樣啊,她的話你怎麼隨便就信了?千萬別把老師說的「這孩子很聰明,就是......」當真,這只是為了告訴你孩子毛病的時候讓家長能心裡容易接受點。
我昨天還在知乎看到一個回答,是一個人給他的一個老師朋友出的主意解決一個混子家長。這個答主的老師朋友因為被那個混孩子氣壞了,所以動了手,也不重,但因為孩子家長是個混子,老師自己又年輕,怕家長跑來鬧沒完。這答主給的辦法就是先給那家長打電話,第一句就誇他孩子很聰明,就是不上進,滿滿的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最後把打孩子的事一併提了,全是為他好才打了他等等。結果第二天家長帶著孩子來找老師,拍著胸脯說隨便管,打也沒事。
看到沒全是套路,一般老師跟家長提到孩子聰明基本不是孩子很難搞也是出了不小的問題。可孩子家長總是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很聰明」,但「孩子很聰明」後面才是老師真正要說的東西,才是家長應該注意的地方。
一二年級還真的沒到需要智商來區分的時候,不要過多的關注在孩子聰明與否上。把老師說的問題好好回味一下,找到真正的問題。一般這麼小的孩子的問題根源就是家長的陪伴太少或質量不高,總是想要用各種辦法來引起家長更多的關注。你孩子的成長問題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和孩子關係的問題。
也請各位老師們少些套路多些真誠,也許你那個套路自己可以少很多麻煩,但是家長全都被帶跑偏了,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先看是不是,再問怎麼辦。
自主意識強難道不是情商高的表現嗎?不知你如何定義的情商這個詞。
我理解的情商高絕不是嘴甜討人歡喜。重要的事我說兩遍你多看一遍。
千萬不要以你的認知來給孩子下定義並且告訴她!
你是孩子的家長,她這時候會無條件相信你說的一切,但你說的有可能是錯的。
千萬不要以你的認知來給孩子下定義並且告訴她!題主!女兒是你自己的,她是什麼人,你自己還不夠了解,不清楚嗎?
如果不太清楚,你對老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老師對你閨女評價的依據又是什麼?老師有沒有含有任何偏見或主觀判斷?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
另外,情商是怎麼定義的?低情商有什麼影響?你女兒什麼行為可以被認定為低情商呢?如果有,那女兒為什麼會這麼做?你是媽媽,你不思考,光著急有什麼用?!!!在尋求解決方法之前,最好先確認究竟是不是真的「智商高,情商低」。
做過小學老師,和某位家長說過同樣的話。
怎麼說呢,家長還是要盡量抓住老師的重點。
你孩子老師給你說的那一段話里:
「孩子非常聰明,領悟能力強,成績拔尖,不好好培養可惜。」——這是可以忽略的。
「不服管教,自說自話,和小朋友相處不好,還經常帶頭干一些不應該乾的事情,上課只認真聽講5-10分鐘,其他時間都在開小差。和班級同學相處都不融洽,自主意識太強,散漫隨便。」——這些才是老師真正想說的話。
不會有哪個老師大老遠把家長找來談話,只是為了誇學生。當然表揚也是必需的,哪怕沒有優點也要創造幾條,這是老師說話的藝術,也是一般人說話的藝術。一個孩子,不管在學校多麼頑劣,在家長眼裡都是寶,老師在家長面前直接列舉孩子缺點,作為家長都是很難接受的吧?不僅達不到溝通效果,有的家長可能還會因此對老師有意見。
其實像「智商高,情商低」這句話你不需要太摳字眼,表面上在說你孩子的問題,其實還是老師在迎合家長的心理,家長一般還是更在乎孩子的智商吧。不管什麼問題,只要前面加上一句「孩子特聰明」,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但是家長往往也就不當回事了。
一年級的小孩,除非你專門帶她去測試,僅從成績是看不出智商高低的。真正智商超群的孩子非常少。在孩子智商方面家長還是不要太有優越感。至於情商,我覺得你孩子與其說是情商低,更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辦法嘛,不管採取什麼方式,首先都要做到一點,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信。威信不一定建立在打罵與恐嚇上,而是要讓孩子對你存有敬畏之心,覺得你說的是對的,是必須要照著做的。這麼小的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長一定要扮演權威的角色,孩子有了良好教養後再談所謂的民主、平等、交朋友之類的。
小學班主任特別忙,尤其是一年級的。你的孩子如果沒有對老師造成較大困擾,一般老師也不會沒事就找家長。還是要認真品味一下老師的意思,重視孩子的問題,及早解決,對大家都好。很簡單
對於真正聰明的孩子
你只需要跟他說「聰明的孩子,都知道要裝傻,因為你以後要學會怎麼領導這些普通人。」
真聰明的孩子馬上就理解了
融入社會,不代表要把自己的智商降低,你只是要學會和別人合作而已
聰明的小孩子很靈光的,你這麼一說,他馬上就懂的不行。
至於樓上一些「理想化」的答案
我不說對還是錯
因為有些事情,是當前資源條件下做不到的,社會也不是提供那種環境的社會。所以說,告訴孩子什麼是最有利的處理方式,讓他吃到甜頭,就會了。
至於樓上有人說「情感缺失」都有點「反社會傾向」了
我也不置可否,因為沒那麼容易得出
不過智商高的人有反社會傾向是好事,容易有出息,而且和周圍人關係一般都會比較好(只要願意)
和什麼人關係都很好,各種自來熟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反社會人格——如果是一個跟著自己感覺走,和人融洽的人,不可能和什麼人都關係好,和什麼人都關係好就說明他根本不在乎對面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單純為了關係好而關係好。
所以沒什麼事兒,孩子最終要學會的是融入社會
而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利用社會。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認真說到點上, 評論和贊使我萬分慚愧, 決定更新在後面.
教師答一發,所有老師叫家長的問題都會先說孩子很聰明什麼的,這樣可以避免某些奇妙的父母發火。
教師叫家長也不是為了讓父母了解狀況,大多都是為了管教小孩讓小孩以後別搗亂,也可以同時讓其他小孩不敢搗亂。
對於現在中國老師來說,自己的工作順利可比你家或者任何一家的小孩的教育重要的多了。
我所認知的教師就是這個樣子的。
但,對這句話當真的父母可就不對了。老師極有可能只是隨口那麼一說而已,你最好自己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這個世界上最有機會了解這個孩子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任何其他人的話都不要輕信,能幫得了這孩子的也只有你自己而已。
為了這個孩子,開動你的腦筋吧。--------------------------------
首先, 教育這個問題實在太大, 根本不可能在這麼一個文本里說到萬分之一, 所以就單就題主所給的文字來考慮, 並且只對文字中的孩子情況進行分析.
我們國家的教育是自上而下的, 教師相當於是在執行上方的任務, 而上方其實是各種利益糾葛, 所以大多數圈中人只在乎教育的"數據"而不是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發展".
但作為父母, 讓孩子過上幸福的人生必定是頭等大事, 所以千萬不要把這個責任推給社會或者學校.
強調: 我對題主以及題主的小孩以及那位老師並不了解, 以下分析有可能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題主真的看到的話, 希望只作為參考就好. 最最重要的, 還是自己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小孩並且分析如何讓這個孩子得到更好的生活和發展.前提: 讓我來分析的話, 就是你家的小孩在課堂上有些不安分的行為, 老師希望通過叫家長這件事情來壓下孩子的這種行為.
這是大多數老師會選擇的一種方法, 雖然我並不贊同.好, 那麼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在課堂上做出那樣的行為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人之所以會做出某個行為, 原因在於他的內心有著某種"需求", 這種"需求"會產生某種"衝動"(或者叫做"動力"),不抑制這種"衝動"的話, 就會變成"行為"表現出來."需求"----產生"動力"---產生"行為"
會產生需求的原因太多, 但一旦某種需求產生了, 那麼在得到滿足之前, 它都會持續產生衝動, 當然衝動未必最終會變成行為. 那位老師的做法就是抑制這個孩子的衝動使它不會變成行為, 而孩子本身的"需求"並沒有任何改變.
所以說, 作為家長的題主, 還是得找出這個孩子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東西. 並且使其得到滿足或者正確的引導, 要不然這個問題是不會得到解決的, 並且極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畢竟一時受到抑制的衝動依然會不斷積累.那麼要我猜測的話, 孩子會在課堂上做出引人注目的原因, 大多數都是因為"需要受到關注". 別人的關注會使他內心得到某種滿足.
有些老師會任命一些比較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做班幹部, 這樣他們就會因為擁有是"特殊的身份"而不再調皮搗蛋. 這種做法當然要比叫家長去學校要高明得多, 當然也有一定風險, 所以不要期待每個老師都會這麼做, 所以作為家長的話, 最好讓孩子在別的地方得到相同的滿足.我問你: 你知道你女兒需要的是什麼嗎?
如果你能夠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那麼最好是, 就算你給不了她想要的東西, 也要幫助她明白為什麼她無法得到這個東西, 畢竟不能說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她什麼吧.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她想明白這些問題呢? 身為父母, 自己首先得明白.那麼建議來了: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是 "行為教育". 口頭教育和棍棒教育一般都只會產生反效果而已.
所謂"行為教育":
1 孩子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 所以家長必須做"正確"的事情, 假如不小心做了"錯誤"的事, 也不要逃避, 坦誠地承認錯誤. 不要逃避. 家長也可以做一些"快樂"的事情: 做美味的食物, 聽好聽的音樂, 讀很有趣的書, 打掃房間也很快樂啊------並且將這種快樂與孩子分享. "你聽, 這首歌是不是超好聽?""不好聽啊, 那我們換哪一張CD呢?這個怎麼樣?"..."今天媽媽做蒜香雞翅好不好? 還是吃餃子?"...2 當孩子組成團體的時候, 他們就會努力去保持行為一致. 所以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他的朋友圈. 比如說這麼小的年齡的話, 可以多邀請班裡面比較"優秀"的孩子到家裡玩, 讓孩子和這些小孩組成小團隊, 孩子就會努力去和團隊里的小夥伴保持一致. 當然也不限於班級中, 其他活動里也可以多認識一些朋友.
3 讓孩子做他願意做的事情, 並且給予一定的成就感. 同時別忘記為孩子設置適當的新的障礙, 讓孩子不至於得意忘形. 這個,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 所以只能自己去思考怎麼做了.
4 讓孩子在他們面前展示第三點中獲得的成就, 同時別忘記讓他明白獲得這樣的成就是得來不易的.
----------------------------------
總而言之, 其實還是很多很多方法的, 但這些方法只能由家長去思考. 如果真的想不出方法的話, 也有萬能的網路可以為你提供建議, 只是身為家長還是必須自己去篩選那些方法是好的, 是適合自己的孩子的. 這方面是自己的責任, 誰也替代不了的.
寫這玩意好累腦, 大概不會更新了.
加油.我覺得這個老師的評價可以套在很多性格活潑的小女孩身上。估計是寫學生評價的時候不用心,總拿那幾套模板來抄襲。
才小學一年級,很多孩子的學習和性格並沒有完全成型。所以現在對她的很多評價都是短視的。未必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聽到這些話,提個醒就好,沒必要當做心理負擔。只要你對孩子的成長有規劃,並且這個規劃是可觀可行的,那就不要輕易改變。聽到這些話的當時,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和老師道一聲謝謝。
另外,我無意挑戰老師的權威,注意老師對你說這些話的真正用意,可能是孩子不服管,希望你回去後,借你的手打孩子一頓,殺殺威。再或者……快過節啦,或者是老師又開補習班啦,作為家長要自覺主動點。
不管怎麼說,一個大人,隨便給一個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扣「情商低」的帽子,怎麼看都難有可信度。一個新生兒還在經常衣服上尿尿呢,是不是能把家長叫到醫務室去,給這個孩子下定論,說這孩子就是自控力低下?
而且老師還用了不好好培養可惜這樣的話,難道題主之前一直都不算「好好培養」女兒嗎?
單親家庭里的成員,容易被人扣帽子,所以去見老師的時候,記住,態度要不卑不亢,不要太軟,一些老師,尤其是女老師,很會看別人臉色說話的。不能一心撲在老師那邊,隨便懷疑自己的小孩有問題。如果按這位老師的話,真沒個小孩子是正常的。
平時多陪陪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包括良好的行為舉止,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只能說配合學校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替代不了的,所謂的棍棒教育下也沒見出多少人才。
情商低……老師還是應該多鑽研教育,成功學一類的少看,真的。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一條流水線,他們希望量產學生。
最好每一個人都不要有思想,不要有慾望,不要有意見,每一個人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模型生產出來,如果有一個有偏差的,那就是不合群,屬於次品,需要返工。
我們的教育就是在教學生如何服從,而不是如何生活,如何學習,但是也沒辦法,有錢就送國外,有權就可以給老師甩臉子,但是沒錢沒權只能忍著。
但我還是希望你在家中能夠給你的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做決定,自己處理事情,自己分析問題,你從旁矯正就好了,不要因為老師說他不合群或怎麼樣的你就完全聽從,抹殺掉孩子自己的獨立意志。
如果你也覺得他確實有問題的話,先想原因,從源頭解決問題,不服管教可能老師從一開始就沒弄清楚事情委屈了他,所以不服,上課不愛認真聽講其實就是課上那點渣渣五分鐘就學會了,剩下時間沒事兒幹當然調皮搗蛋了,建議你給他的課外補習班神馬的停掉吧,讓他參加一些興趣班,課下時間自己安排,這樣才能該是什麼時候就幹什麼事兒。
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你的孩子也變成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
普通人眼裡的情商,大部分都是「偽概念」,,根據表面現象來推斷情商低。。。
鄧爺爺因為某些事情不受毛爺爺喜歡,在wg時期被整垮過兩次,如果現在是1977年,不考慮之後的事情,站在這個時間點上想想,是不是鄧爺爺也情商低,才不受毛爺爺喜歡啊?
所以很多時候,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夠檢驗人的觀念的真偽。
同樣,「情商」是個大籃子,正是因為它講不清,所以很多由於利益衝突,嫉妒心造成的不快,也可以往籃子里裝。我女兒快九歲了。我不知道所謂智商情商的嚴格定義。但是根據我和孩子們、老師們的交流,和自己過去幾年到學校幫忙的觀察,我覺得小學低年級學的東西,聰明不聰明不是很重要。重點還是要放在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老師是專門找家長談話,還是要重視老師提到的問題的。要和老師多交流,問明白老師對這麼大的孩子的預期是什麼,孩子的差距在哪裡,要有儘可能多的細節。可以請老師在一段時間裡一旦發現問題當天給家長帶條子,方便家長及時和孩子交流。不要一味打壓,也不用提智商情商的話,只討論具體情景,一定要明白孩子是怎麼想的,然後幫助孩子找到更合適的具體的做法。
和同學相處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加以引導。比如鼓勵隨和從眾的孩子堅持自己的立場,害羞的孩子勇於發聲,個性強的孩子多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女兒前一段時間抱怨沒有朋友。因為我丫頭是比較有主意、一意孤行,不大體貼別人的孩子,我勸她注意觀察,每天主動幫助一個同學做一件事,作為我交給她的任務。然後她回來就天天絮叨,吃飯時幫人拿東西了,別人不高興的時候勸解打岔了,別人打球爭執的時候幫助(她覺得)委屈的一方說話了……我會幫她分析和表揚一下。最近不和我說那麼多了,但是看起來孩子在學校更開心,我的目的大致達到了。
看到有答主建議送到大城市或者國外的話。別的地方不知道,美國肯定不接受孩子不守規則。其實從幼兒園開始,美國老師就特彆強調服從老師。小孩子很少因為做錯事站牆角,但是錯而不聽從老師改正基本上都要站牆角和知會家長。大一點的孩子可以保留意見,繼續討論。但是如果因為不同意見和老師起衝突,一定是見校長找家長級別的「大麻煩」。從小篤信宗教的家庭更加強調孩子順服父母老師,相對來說華人家庭對孩子規矩上的要求是比較寬鬆的。
不管孩子聰明程度如何,趁孩子小,課業不重的時候,多費些時間精力培養孩子做事得體不逾矩對孩子將來的發展還是很有好處的。你得先了解清楚她為什麼上課只聽5~10分鐘吧,從她是否超前學會了這部分知識,或者是老師講課的模式比較無聊。
還有不服管教這種話就太籠統了,管教也有很多種,上至鞭撻下至口頭都算,那麼問題來了,平時老師是怎麼管教學生的呢?這個問題不知道你是否了解?
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處這塊,小朋友的相處有一部分是天生性格,也有一部分是在日常過程中模仿大人間的相處方式,回憶下自己平時是怎麼與人相處的。
看得出答主是很重視女兒的教育,但是重點是不是只是放在了學習現在提倡的教育方式就往自己的女兒身上套,而不是足夠了解她的性格和所處環境來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呢?
建議答主平時多和女兒的任課老師溝通,了解她在學校里學習的狀態,在生活和學習上與她做出一些規章來,散漫自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出來的,改正也是一個不短的過程。
推薦答主學習下兒童心理與兒童教育,可以給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清晰
以上回答均是我一點淺薄的見識,如有錯處還請指正。
為啥我覺得你的小孩很聰明
家有倆寶,常常思考此類問題。在孩子成長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孩子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產生影響的主要來源於:
1,老師。代表權威。
2,家長。代表家庭。
3,同學。代表朋友。一個成年人尚且能通過努力改變命運,一個成長中的可塑性非常強的孩子,更是會嚴重的受到這幾方面群體影響而成為格外優秀或格外差勁。
成年人往往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認知,或很難再受到幾個小群體的影響,所以常常會忽略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強多大。再加上一些複雜的,正確但難以被孩子理解的理論干擾(比如情商,跟孩子講他們能聽懂嗎?),大人經常難以和孩子形成有效溝通。當孩子在這幾個群體里找不到認同感時,他們就會去找其他群體:
4,社會人士。
5,虛擬社會。孩子能找到的社會人士一般都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猜到。沉迷於網路是個啥樣子,這個我也不用太多說。
-------------------------------成人眼裡,一個孩子的班級就是那麼回事。但孩子眼裡可真不是,班級是很神聖的,老師是神壇上的。
有些答案里說老師放屁,難道讓家長告訴孩子你們老師放屁?一個從小藐視權威的孩子,將無法理解社會約束的意義,那很可怕,千萬別自己親手打造這麼個怪物出來。歸根結底,我們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能在老師,家長,同學,這三個評價體系中找到自己正確且舒服的位置。不一定要做最好那個,但一定不要被擠到尋找其他評價體系的地步。
我覺得老師願意與家長溝通是個很好的開頭,總比她直接放棄強。既然是溝通,一定可以互相影響,我們提出希望老師幫我們做的(肯定不是往死里打之類的),也按照老師提給我們的去積極調整。
在校園和家長之間互動的過程中,不要追求完美。什麼這個老師不好,什麼老師看不起我家孩子,什麼老師啥也不懂,什麼老師放屁……除非你能跟鄭淵潔一樣自己在家教孩子,否則請回到成人的世界來,把那些扯淡的詞和自己童年那些敏感脆弱玻璃心都扔掉,用不帶著偏見的,成人的眼光去和老師交流。
如果你自己都沒法和老師有效交流,也沒法通過溝通交流對老師產生影響,還一個勁怪老師說你家孩子這不好那不好,是不是有點太幼稚?-----------------------------
記住一點,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一定是中庸教育,但即便如此,聰明的人也總能讓更多的教育資源向自己傾斜,這不是有錢人的特權,這才是真正的情商。
我孩子二年級,班級有個同學,媽媽經常和班主任溝通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在這個過程里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雙重關懷,無論學習成績還是待人接物確實要更強一點。
老師也是人,而且往往也是渴望家長溝通和配合的人(那是他的工作,你想想你工作時是不是也一樣),並且在很多時候,生活上老師也是媽媽。既然如此,無論老師這次跟你說啥了,你們就當成是一次良好溝通的開始,保持這個溝通下去……很難嗎?
為什麼看到很多答案都在潑老師髒水?
你們是不是也天真的以為這種溝通很久才有一次是正常的?
或者由於某種對老師的陰影所以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與老師相處,恨不得不溝通?來吧,一起反思下!
本文根據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xueersiwangxiao)整理,作者愛豆一號。
題主是位用心的母親,辛苦了!作為一間教育機構,我們見過很多聰明的孩子,多半得到這麼些讚美:帥,靈動,快,冷靜,活潑,機靈等等。
聰明的孩子具備哪些能力?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來分析:
1.背書
別人背書需要半個小時左右時間,我只需要十分鐘能叫做聰明嗎?顯然是聰明的。
2.記住很多單詞
能記住很多單詞,有的說和背書重複了。
請記住,記憶要區分一個短期記憶和長時記憶的概念。
什麼叫做短時記憶,比如背書,背書的時長不同就是智力水平不同嗎?
並不是這樣,短時記憶其實不叫作記憶,短時記憶訓練有方法,一個正常人經過訓練以後能夠快速記住300字的文章。但這個不叫聰明。
什麼能體現一個人究竟記憶力如何呢?
記單詞就很不錯的體現,背了很多的單詞還能記住就叫做記憶力好,長時記憶才是記憶,短時記憶其實只能叫做印象,如果一個人能夠記住二十年前的知識,那就叫做聰明。
3.口算很好
這個當然是區別聰明的一個方面,計算速度是孩子理解的能力,或者就是各種處理方式。
4.做一道題會一類
總結歸納的能力,做一道會一類,這一類的基本方法都能夠掌握。
5.很會聊天
這種和上面不一樣的,有的人會懷疑,說天才不都是高冷的嗎?
那些不會聊天的是最小眾的,人會記住別人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徵,比如一個人和你聊天你可能只記得住他的有趣和帥氣,他的聰明你是發現不了的。
一個聰明孩子和你聊天的時候,會看著你說話,會根據你的情緒變化改變聊天內容,他跟不同的人會說不同的話,這就叫做很會聊天。
6.音樂感很好
很多聰明孩子的音樂感很強很好。
7.朋友很多
孤僻的人其實不很聰明,你會發現學霸周圍人很多,他們會發現,朋友是一種很好的動能,他會意識到朋友的重要性,所以會交很多朋友。
8.多動
有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還在發育自己的口欲期,你見過成人有多動症嗎?多動也就是心智還能在成長,還能變得更聰明,其實這是一種好現象。
那麼,聰明還有別的表現嗎?
- 「之前喜歡,現在不喜歡了」
有的孩子喜歡畫畫,過幾天就不喜歡了,這也是一種表現。
人干一件事基本有三個驅動力:
- 興趣驅動: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我喜歡這件事,所以再累我也願意,而且很開心。
- 意識驅動:我雖然不喜歡這件事,但是我知道這件事很有用,對我是好的我就願意去做。
- 利益驅動:沒有興趣也不願意,這事兒也不大對,興趣和意識都沒過,但是有好處、有利益我就去做。
一個孩子如果聰明在平均水平以上他就願意做一些事,但是偏離平均水平越高,驅動力需求更大,越往上對於興趣的驅動的需求是越大的,而越聰明的孩子對興趣的消磨也會越大。
2. 「我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你的意見是你的意見,你告訴我了我得想想,以自我為中心,他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把自己說服,能找到理由把自己說服的孩子肯定很聰明。
3. 「這不一定吧」
對別人的想法產生懷疑,愛胡思亂想,這種孩子也聰明,但是得找到對的方向,要不然就會對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像「不服管教」有可能就是對長輩又說質疑。
4. 不想要了,沒意思了」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興趣的消耗就會特別快。
聰明,是上天賞賜的禮物,怎麼教育孩子他才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分享以下幾點。
- 注意培養閱讀習慣
曾經有個孩子每星期閱讀5-7本書,到了高中差不多諸葛亮的級別,天文地理無所知不知,你要說他有什麼知不知道那基本不可能。
但是這個孩子有個很詭異的性格,一般人如果你什麼都知道,別人問你一個不知道的問題,你會覺得很丟人,但是這個孩子不會,你問他一個不知道的知識,他就會求著問你,這個問題答案是什麼?能夠在哪裡找到答案?
這種習慣和性格是怎麼培訓的呢?
孩子小時候,附近鄰居比較少,可玩兒的人較少,只有叫爸爸媽媽給他講故事,不去玩兒,花在玩上的時間用來聽故事了,所以聽的時間比常人要多很多,漸漸的聽得多了就能夠自己認識幾百字,慢慢的就可以讀書了,讀書越來越多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周必須讀很多書。
來看一下讀書這個事,當大家都是從零開始的時候,誰能夠在相同的時間獲取知識量越多就越聰明,但是現實是,有的人讀書是1+1=2,但是有的人卻是1+1=3,等於3的這部分孩子就是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累計的孩子,
比如上面這個孩子,學習的知識和自己之前所學的基礎知識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了知識網,比如兩點間距離公式和向量的模的關聯,比如電和水的聯繫,電流水流電壓水壓電路水路等等。
讀書這個事特別適合聰明的孩子干,這些孩子擅長舉一反三,孩子一般都從哪學習知識呢?無非電視、遊戲和書本吧,電視只有2%的知識,遊戲呢1%都不到,別的都是娛樂,但是書本至少有70%的知識。
讓孩子多接觸書本,那麼孩子就有了一個知識信息的穩定來源,書本也是最關鍵的知識信息來源,多讀書可以讓孩子的基礎紮實,讓知識結網,產生關聯。
另外,興趣的消耗特別快,有的興趣會繼續保留,原來積累比較多就不會輕易的消耗,但是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消耗完了,書本會給孩子積累興趣和發現興趣,比如看見牛頓的事迹,對物理科學產生興趣了。
2. 更加誇他的努力(行為)
曾經有一個智力不錯但是並不是聰明頂尖的孩子,全國華杯賽全國第一名,一般來說一個班成績第一甚至是前十的孩子都不是最聰明的,他為啥拿第一呢?
他媽媽認為,如果他付出很大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結果並不理想,沒關係,付出努力就值得鼓勵表揚,這個媽媽從來不誇獎孩子取得的成績,如果孩子取得了一個好成績顯得輕浮驕傲,反而要被批評。
媽媽只去關注孩子的行為,孩子表現出來的結果是明顯很勤奮。一個孩子如果足夠的聰明,會忘記一件事情叫做勤奮,不用勤奮都可以達到目標,那忘記的結果就是,所有獲得的好處和成就都歸因於聰明的原因,這個結果非常糟糕。
誇讚智商並沒有用,誇讚智商並不能提高智商,但是如果誇讚努力和勤奮就完全不一樣了。上面這個孩子認為自己值得驕傲的事情並不是自己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而是自己做了很多的筆記。所以如果家長誇讚孩子的勤奮,再加上孩子不錯的智商,這絕對是一個乘方的關係,效果很可怕。
3. 長期刻意有目的的練習
刻意和有目的都是找目標,也就是強制要求自己做什麼事達到有意義的目標,這也是聰明的孩子的弱勢,聰明人聯想結網的能力較強,但為什麼和普通孩子成績差不多?
因為聰明的孩子有一個特別弱的弱項,就是算不對,聰明的孩子比較馬虎,聰明的人容易懈怠與練習,所以聰明的孩子要補缺,最好先把這個弱項補起來,彌補會做卻做不對這個弱項。
聰明的孩子不喜歡練習,但還是可以鍛煉孩子的練習:家長答應孩子,如果會的不用做,不會的就得做,如果是一般人的話,可能就假裝全都會做,但家長也要聰明,不定期抽查做完的題目,如果做錯了不會做,那就懲罰,如果全都會做那就沒問題。
這樣孩子就有了目的:為了更少的做題,就多去練習,最後是一個什麼結果呢?孩子一看這道題就知道會不會做,會做的一定不會做錯。
孩子的興趣是會被消磨的,與其讓他無緣無故被消磨掉,還不如讓他在有用的地方消磨掉,練習會消耗掉興趣,不如用來練習,那興趣消磨該怎麼補充呢?
比如上面的孩子,運氣好,對於不會的題,如果自己研究最後對了,那就非常有成就感,興趣自然就上來了。
最後,我們要鄭重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承認的聰明!!
這一點是千千萬萬不能做的,絕對不要,如果別的都不能達到,你這一條一定要做到!
如果一直承認他聰明,會讓情緒傳達給他,會讓他驕傲,會讓這個情緒傳達到他周圍的人。
有的家長有很強烈的需求去誇獎孩子,這都很正常,但不要誇獎聰明,咱們可以誇獎別的方面,反正都是誇獎,誇獎聰明會有反作用,為何不如誇獎別的能讓孩子更加好的方面呢?比如誇獎努力,誇獎孩子大度。
皮格馬利翁效應:一個人會成為別人形容的人。所以不如誇獎孩子品格,或者其他的長處,讓孩子成為更能善解人意,且有專項、專長的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所以你國的教育情況就是這樣,壓抑所有自主和個性,並且把這個稱作低情商。
不想多說什麼,反正也沒法改變什麼講一個我的故事。
我小時候也是脾氣怪,見到生人不敢說話,上學聽講集中不了精神,還交不到朋友。記得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幾乎什麼都不會,一排小孩兒挨個站起來念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拼音,到我站起來就冷場,啞口無言。和小朋友們相處也不好,不會跳皮筋玩遊戲,她們在玩我在旁邊看著。有時候看都不看,自己玩自己的,玩得津津有味。
我小學一二年級的班主任也類似這麼評價我的;但沒說我聰明,成績拔尖,因為我成績就不拔尖,班級中游偏下。我媽也愁,但她也沒辦法。我只愛和我自己玩,看書,給娃娃縫衣服,所有和集體有關團隊有關的事都不愛參加。
二三年級時還添了個愛逃課的毛病。早晨去上學,上到一半不愛上了,背書包就回家了。其實回家也不做什麼,看閑書聽廣播縫娃娃,就是不愛在學校呆。老師也找家長,但爹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改不過來我逃學的毛病。學習也就那麼回事兒,不上不下,不好不壞。
後來四年級時學習忽然開竅,成績火箭般上升,然後初中考去我們省里最好的學校。在那個學校里,學習也是不好不壞,中游晃蕩,也沒朋友,自己跟自己玩。高中留本校高中部,文科很好,理科超差,人有點彆扭,但也收穫同樣彆扭的摯友一枚。高考考去北京某985讀文科,現在美國某藤校讀博。現在還是很孤僻,不愛與人接觸,但是身邊有好友數枚,男友一個,也不算孤獨。北美讀書的孤獨寂寞冷從未嘗過,反倒覺得自由暢快。但如果我像大多數去考公務員或去公司工作,可能會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早早就被踢出職場,半生失落呢。
所以,題主,真沒必要去一定要改變你女兒什麼,在她小時候,盡你最大的努力去讓她覺得舒服快樂安全。然後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持走下去就可以了。人云亦云,最好也只能混個不好不壞的平均數。如果你女兒在某方面有天賦,許是就這樣埋沒了呢。
《生活大爆炸》里那四個小獃子,如果去了矽谷或華爾街,會比現在幸福嗎?
首先怎麼感覺老師說的那些屁話可以形容任何一個有點調皮成績還行的孩子啊,再者孩子自主意識強不是好事么?聽10分鐘就不聽講了,是孩子自制力差還是老師講的沒意思?乖乖坐那裡就表示聽進去了嗎?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把所有問題都推到老師身上去。我只是想說比老師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是媽媽,你應該對她有更清楚的認識才能對症下藥啊。至少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問題,你也應該聽聽女兒怎麼說,她的立場上又怎麼看這件事情呢?甚至可以和她同學聊聊,這樣再考慮究竟是什麼情況吧
推薦閱讀:
※張一山有多聰明?
※是否可以認為,智力的本質其實就是記憶力?
※智商高的人會缺少人情味兒嗎?
※有哪些經典的收智商稅的案例?
※美貌和學識,能同時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