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有感情的聲音究竟能帶給人什麼感受,聲音真的是有溫度的嗎?
最近迷上了一個電台軟體,感覺那裡邊很多主播的聲音都很相似,但有很獨特的幾個聲音很帶感情,讓人難以忘懷,聽他們的節目真的是種享受啊!心瞬間就靜了的感覺!有時甚至聽他們的聲音會哭出來!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聲音真的是有溫度的?
聲音並沒有溫度,但人心有溫度。
而就是在恰好的時間點你聽到了你想聽的東西。
電流沒有溫度,但是語言有溫度。
同時,有喜好的偏向就有分類的市場。
所以我們只是力求在恰到好處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想要聽到的內容,僅此而已。
聲音只是一個載體,它承載的感情態度和人可以用溫度來形容。
講個故事,有一個主持人聲音很好,形象也很好,主持一個新聞節目。他稿件的處理,停連重讀語氣什麼的都沒有問題,但是仔細聽起來就是冷冰冰的,總覺得他不高興。
每年台里都要競爭節目,他從來不去競爭,就想做新聞。別人問他,你條件這麼好為什麼不去試試做些別的節目,他說,現在的節目三班倒,工作一天休息兩天,稿子都是別人寫好的,去做別的節目還要自己寫稿子,費心費力。他生活很健康,唯一的興趣愛好是養鳥,是的,就是提著鳥籠在公園溜達和那些老爺爺一起逗鳥。
每個人的聲音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變得好聽,但是只是好聽的聲音並不能讓你感受溫暖。
最好的聲音其實就在你的身邊,父母的嘮叨,女友的撒嬌,好朋友的草泥馬
謝邀~~~。
能給人如臨其境的感受。
感受之一:電影配音演員
綜藝節目里採訪的配音演員,張嘴一說話,出口就是《無間道》里的聲音,電影里的畫面撲面而來。
演員的基本工之一,就是台詞。
通過語音的聲調、輕重緩急等等,表達人物在當下的心情。
最直接的感受方式就是,比較下,配音版以及演員的原版台詞。
(當然也有很多演員的台詞是他們自己念的,只是舉個可以感受到的例子)
感受之二:國外有聲書
國外的有聲書,比國內的成熟許多。
不少有聲書,僅僅憑藉讀書人的聲音,就讓我們跟著情節「跑」起來了。
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 》read by Emilia Fox。
Chapter one中:
第一段,低沉而又舒緩的女聲旁白,來表達文章背景。
「"My dear Mr. 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一下子打破輕柔的背景,切入了媽媽的絮絮叨叨的聲音。
"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能感受到,從喉頭用力,發出的聲音,嗯,媽媽真急了
小時上英語課,老師也經常安排我們讀書,角色扮演,但都是應付了事。
我相信,如果在少年時期,接觸到這樣繪聲繪色的有聲書,我應該會更喜歡讀書。
是的,讀出聲音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的那種。
瀉藥。從物理學上來說,物體規則震動發出的聲音被稱為樂音,振動產生動能,繼而產生熱量,所以聲音是有溫度的。
其次,一篇好的稿件或者文章被人進行演繹,我們稱之為再創作,而這一創作最基本也是最難的一個要求就是俗話說的「走心」。
這要求發聲者必須充分理解稿件,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和情感,所以這才有了我們的「備稿六步」。但真正做的最好的,我覺得還是配音員們。
在下不才上過孫悅斌、季冠霖和陳浩老師幾節課,真正的配音員會告訴你什麼是角色,什麼是心中有畫面,什麼才是感情的正常抒發...
我上大學學的第一節配音課開始,就狂熱的迷戀上了我老師的聲音,知性中帶有一點慵懶,俏皮中帶有一絲靈動,所以後來我才花了大價錢四處求學,你說,如果聲音沒有溫度,那我為之執著的東西,又是什麼呢?
木然丨一個熱愛聲音的電台主持
謝邀。
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情,說話的人聲音感受不同,聽著這個聲音的感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排除掉現在後期修音的一些其他奇怪的因素。
我們總是在不知道對方外貌的時候,對某個聲音產生一種好感,但是在平時,我們認識這個人或者怎樣,我們就不會覺得這個聲音溫暖了。
所以我認為聲音,還是朦朧產生溫度。
接下來還是到了例行安利的時間啦~
風雪歸塵-硯青:源音塘--全新的二次母音樂社區
HOME-天國的FC:源音塘--全新的二次母音樂社區
半闕詞-哆啦:源音塘--全新的二次母音樂社區
海棠-胡拖拖:源音塘--全新的二次母音樂社區
推薦你看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不推薦《朗讀者》
謝邀。
我覺得聲音是有溫度的,畢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如果不是語言,僅僅是鼓樂聲,你也能嘗到其中的冷暖,或者風聲鶴唳,蟲鳴鳥叫等等,均覺得其「渲染烘托」了氣氛。所謂的,「氣氛不夠,音樂湊」,現在的電影很少有「默片」了,或多或少都會放音樂,人物的配音也很有講究的。
越是敏感的人越能覺察其中的溫度,只是越敏感越容易抑鬱,不過音樂(但凡你覺得好聽的聲音都算)最是治癒之良藥了,但有些音樂卻會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感到十分壓抑,勾起心中舊事。
所以說,聲音何止有溫度,聲音有色彩,其斑斕壯闊無法比擬,有味道,其五味雜陳難描摹,有質感,其剛其柔並濟前行,聲音更是有生命。
有一種寫作手法叫「通感」,人的感官本來就是相通的,總的來講就是愉快或者不愉快,舒服還有不舒服(當然細分就太多了)。感到什麼都是大腦的感覺,並不是皮膚,耳朵,眼睛的感覺,器官只是負責獲取信息,然後中樞來傳達,再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分泌一些物質(像多巴胺什麼的),而這些物質才讓你得大腦覺得舒服還是不舒服。總之,獲取感覺的途徑有很多(很多器官嘛),但傳達到中樞,分泌的東西卻很雷同,大腦的感覺並沒有無窮多種,故多種形式最後也能統一,這就是通感,聽到了顏色,看見了聲音。所以聲音也有寒涼。
聲音的確是有「溫度」的
在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如果一個演員的演技很好,會帶動你的情緒讓你笑或哭,相反一個演技爛的演員只會讓你分分鐘齣戲忍不住想吐槽,聲音也是如此。
華麗好聽的聲音也許初聽會非常驚艷,但是聽多了會膩,而有感情的聲音可以帶動情緒,可以演繹出角色的故事。這個角色是知心大姐姐聲音就要舒緩溫柔 是個潑婦就會語速快語氣沖,一個聲音演繹者如果能把各種細膩的情感把握好,作品聽起來一定會讓人非常享受呢!
。。。。具體怎麼操作我不太清楚,但是電台的聲音是經過加工的,舉個例子比如朋友圈女孩子的照片
推薦閱讀:
※聲音是縱波,怎麼會有振幅?
※微軟建造出世界上最安靜的實驗室,-20dB的數據怎麼理解?
※如何學雞叫?
※有沒有人覺得聽自己的聲音簡直是一種煎熬?大家都誇在K歌房唱的不錯,可是每次自己聽自己的錄音都聽不下去!
※人的聲音聲音能通過後天變好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