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的意義是什麼?

復仇的快感消解於復仇成功的剎那,那復仇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為了得到快感和一種儀式似的成就嗎?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尼采
進化論、社會學、心理學、抖機靈等都可以。


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舊約 申命記 19:21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要想告你,要拿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路;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遲。
新約 馬太福音 5:38~42

聖經中多次提到懲罰/復仇,包括 申命記 19:21,出埃及記 21:24~25,利未記 24:20, 馬太福音 5:38~42。其中以 申命記 19:21 和 馬太福音 5:38~42 的觀點較為典型。並且這兩次的觀點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細究則不然,他們討論的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利他性懲罰/復仇 (Altruistic Punishment/Revange)
「若見證人果然是作假見證的,以假見證陷害弟兄,你們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在申命記 19:21之前,還有這一段話。因此,"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所定的原則是給「審判者」使用的,一方面「眼不可顧惜」,另一方面,懲罰/報復不能過火。

這是一種典型的 利他性懲罰/復仇[1]。針對的是對團體的搭便車者(free riders)、叛逃者(defectors)和傷害者。雖然作為「審判者」的個人利益可能或多或少的在之前對被懲罰/復仇者傷害,但是「審判者」想要復仇的情緒更多的是基於集體利益的考慮,而這種考量也在"審判者"心中,將懲罰和復仇合理化。

個人在集體利益受損時,會以審判者的心態作出相應的決斷,在懲罰/復仇必然性的得到施行時候,作為審判者的個人腦中的獎賞中樞會激活[1]:

Sweet is revenge
Lord Byron, Don Juan (1818-24), Canto I, Stanza 124.

作出利他性懲罰/復仇的個人,在感受的懲罰/復仇的快樂時,由於程序性正義,或者集體的利益,心中會很快的翻過這一頁,多不會在腦中反覆的想對於受罰者的「不義」或受罰者家庭可能遭受的損失。這種情況下,利他性懲罰/復仇在人心中不會產生長久的不好影響,而且還會使集體更加的團結(cooperation among strangers is greatly enhanced by altruistic punishment)。懲罰/復仇行為甄別出敵我,團體中個人相互作為利益攸關方的感覺得到的強化。

基於同樣的道理,在歷史上和在現在,要強化民族主義/集體主義,那就得樹立一個內部或者外部的敵人。這時候民族團結會很快的增強,所謂"同仇敵愾"。民族主義的參與者,將懲罰/復仇行為合法化/合理化,使他們的判斷受到影響,觀念異於常態,從而帶來危險。

私人性懲罰/復仇
對於個人利益受損或感覺利益受損,不選擇法律懲罰或對法律懲罰不滿,要對人做出復仇的情況。同「利他性懲罰/復仇」一樣,在復仇施行的時刻會有快樂。但作為復仇者,在這前後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Der H?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
Tod und Verzweiflung flammet um mich her!
Fühlt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Todesschmerzen,
so bist du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Versto?en sei auf ewig,
verlassen sei auf ewig,
zertrümmert sei"n auf ewig
alle Bande der Natur.
wenn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wird erblassen!
H?rt, h?rt, h?rt, Racheg?tter, h?rt, der Mutter Schwur!

復仇火焰在心中燃燒
死亡和毀滅在胸中咆哮
你須記牢,薩拉斯特羅深仇未報,薩拉斯特羅深仇未報
你忘恩負義我決不輕饒,忘恩負義我決不把你輕饒。
啊!啊!假如你忘恩負義,啊!你忘恩負義我決不輕饒。我把你永遠驅逐,我把你永遠忘掉,啊,往日相親相愛,母女恩情一旦拋,

驅逐吧
忘掉吧
母女恩情一旦拋
深仇必報
薩拉斯特羅深仇必報!
聽,聽,聽,復仇女神!聽,深仇必報!

---- 莫雜特 《魔笛》 「復仇火焰在心中燃燒」
視頻封面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夜後詠嘆調) 魔笛 莫扎特視頻

以上是莫雜特歌劇「魔笛」中的一段花腔女高音「夜後詠嘆調」,也是古典音樂中最具難度、最為著名的花腔女高音之一。非常代表性的表現了復仇者在復仇之前的心理。復仇者深受憤怒的火焰折磨,為了復仇一切代價都願意付出。這種心理對於復仇者來說是一種傷害,也是施害者的行為所必然產生的。作為被害者,此時有兩個選擇:復仇,或者淡忘仇恨。

選擇復仇,在復仇之後,除去那短暫的快感,當事人往往會很快變得不快樂[2]。思前想後,難以忘記整個事件。這會讓當事人Keeping Wounds Green,受到第二次傷害。選擇淡忘仇恨,這是 新約 馬太福音 5:38~42 所提倡的,避免與惡人斗惡的境地(Paradoxical Consequences of Revenge)[3]。

Sweet is revenge, but only for the moment.

--------
[1]De Quervain, Dominique J-F., et al.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Science (2004).
[2] Bushman, Brad J. "Does venting anger feed or extinguish the flame? Catharsis, rumination, distraction, anger, and aggressive respond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8.6 (2002): 724-731.
[3] Carlsmith, Kevin M., Timothy D. Wilson, and Daniel T. Gilbert. "The paradoxical consequences of reve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5.6 (2008): 1316.


復仇是清算自己的命運。
復仇是只有真正熱愛生命的人才會深刻心底的信念。
在我看來,世間恩仇,恩厚莫過兩樣,一曰生身養育,二曰知遇提攜;仇深莫過兩樣,一曰無故加辱,二曰斷人前程。
凡此種種,若你自愛,就應當牢記在心,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刻著報還的信念。


不需要用"老天會來收拾他"這樣的鬼話來安慰自己.


復仇是弱小一方在博弈中避免被強大對手傾軋的一種手段。當然,前提是雙方實力差距有限。如果實力懸殊,對方一巴掌拍下來就團滅,或者我方嚎叫著撲上去一頭撞死,那復仇就稱不上是一種手段了。

先來講一個萌萌噠小故事。

從前,在美麗的西西里,生活著一支以蠢萌著稱的家族。他們智商不高,也沒啥野心,在當地擁有幾間磨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他們的處事方式非常野蠻,家族觀念非常重,凡是威脅到家族利益的對手,一律通過暴力解決,俗稱地方一霸,哦不,黑手黨。要是有人想在附近開磨坊,那就把磨坊燒掉。警察要是想抓他們,那就把警察局燒掉。

他們用有史以來最蠢的方式舒舒服服地做著黑手黨,直到墨索里尼上台。墨索里尼派遣了大量警力,在幹掉了家族裡一半男人並逮捕了剩下男人中的一半以後,剩下的人深感實力懸殊,掙扎著偷渡到了美國。此時,一個幾百人的大家族只剩不到二十人了。不過沒關係!他們雖然蠢但是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什麼也不會但是他們夠暴力。於是小家族齊心協力成立了一個垃圾清理廠,每天勤勤懇懇地為紐約鏟垃圾。如果有人來搶生意,那就燒燒燒。

在其他義大利黑手黨家族忙著賣酒販毒開賭場的時候,這個家族的人過著鏟鏟鏟燒燒燒的快樂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們的勤勞無法滿足繁衍需求,於是他們在困境之中找到了新出路:賣蠢。

紐約當地有好幾個黑手黨家族,他們總要時不時發生點摩擦,或者舉行一場談判。如果一方特別渴望表示談判的誠意,那麼他會出錢僱傭一個蠢萌家族裡的蠢萌小夥子,把他打包送到談判對象家中,並承諾:如果我在談判過程中傷害你方談判人,你們可以把那個蠢萌小夥子殺掉,我將承擔蠢萌家族瘋狂的復仇。

由於該家族對於復仇的執著聲名在外,所以該舉動非常地有誠意,於是大家愉快地坐下來談判。待談判人安全回家以後,蠢萌小夥子就也可以帶著一筆錢回家啦。從此以後,該家族不僅擺脫了殺人放火鏟垃圾的勾當,而且成為了維護紐約黑手黨和平的小天使。

這個故事出自小說《教父》。它告訴我們,復仇精神不僅很有意義,而且可以當飯吃。如果有一天我既不能賣藝也不能賣身,至少我還能賣蠢。(是不是很勵志!)

這個結論其實是博弈論的一個簡單推論。抽象情形如下(括弧里分別是強者和弱者的最終收益):

如果弱者是一個完全理性的人,在被傷害以後無疑會選擇不復仇。那麼如果強者相信弱者是理性的,那麼他一定會去選擇傷害弱者。如果弱者能夠使強者相信他一定會為傷害復仇(如同故事裡賣蠢的黑手黨),那麼就能夠避免受到傷害。這也是為什麼復仇這件事對於黑幫格外地重要。兩方勢力在長時間的對抗中要面臨無數次的博弈,只有在這一次受到傷害以後不遺餘力地報復,才有可能使對方下一次望而卻步。


拿鬥地主舉例。

地主出一個3,農民沒散牌,都喊過的話,地主會再出一個3,然後再出一個3,然後再出一個4......一直出到贏為止。

所以,農民就算要拆對2、對A,甚至拆大小王炸,也要把對方牌強行壓住,即使地主有大牌搶回出牌權,下次農民也要繼續強壓。

這次放過,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至少在跨越部落的政權建立之前,血親復仇幾乎是阻止殺戮維持和平的唯一原因。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說的,有仇要報,有恩也要報。

有仇不報非君子,指的是人必須有血性,
對那些侵犯人們正當權益、作姦犯科的小人,
君子們必須對之進行抵制和懲罰,不能姑息養奸啊。

利益一旦被侵犯第一次,就會被侵犯第二次。
所以有仇要報,不然你只會得到更多的仇、、


報仇是對自己的救贖。救贖自己的無能為力。


會覺得自己有義務承擔過去一切的成王敗寇的「過錯」。

我過去的愚蠢是一種罪。
我過去的弱小也是一種罪。

因此復仇的意義不僅在於把天平擺正一點,也在於,為過去那個弱小,愚蠢,不夠強大的自己——贖罪。

而且我認為的復仇重點在於痛苦和贖罪。
有些人,應當償還他給別人帶來的損失,也應當承受他給予別人同樣分量的痛苦。

他要償還痛苦,或者用美德抵消,而不是金錢或性命。

東方人口中的「報應」,和西方「justice」的含義,可並不完全相同。

帳要算清,才能無債一身輕。


為了人類更好的長期發展。
囚徒困境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那麼面對囚徒困境最好的應對是什麼呢?

答案是:如果對方跟你合作,那就合作,如果對方先不合作,那就復仇。下一次繼續,直到雙方都好好合作為止。

一味的和對方合作,或者一味的對抗,都會導致出現總體上最差的後果。
只有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才能保證合作者能更好的合作下去,人類這個基於合作才能生存的種族才能存在於世上。


「我知道有人會說:就算報了仇,你姐姐也不會死而復生啊,可能也有人認為寬容遠比復仇來得重要。可是啊,要我勉強自己忘記自己的親人被人拋屍在排水管里這件事,繼續過我的生活……抱歉,我做不到,我早就已經有所覺悟了,所謂復仇,其意義就是要與自己的命運算一次總賬!」
——艾梅斯(替身:親吻)JOJO的奇妙冒險第六部。


有仇不報的人,就是忘恩負義的人,這兩種人是一種人。


復仇,符合弗洛伊德性本能,死亡本能(復仇攻擊破壞毀滅欲)。
腦科學,就是大腦邊緣系統杏仁體負責復仇,復仇完後的如釋重負的愉悅的儀式感,是內啡肽的激素分泌產生影響。
心理學,解釋就是弗洛伊德女兒補充的心理防衛機制。還有心理補償機制


敬當時容忍一杯酒。


基督山伯爵是為了復仇,
半澤直樹是為了復仇,
《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也是為了復仇,
當年的韓國電視劇《人魚小姐》的主線也是女主的復仇。

關於復仇的故事總是那麼吸引人。

為什麼?

首先是作為一個復仇者,他自覺不自覺的已經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道德的制高點。

無形中他擁有了一件利器。
那就是對方是非正義的,我要用正義的劍殺死你,這是上天也不會反對的。

復仇者經常會自我暗示,不斷的告訴自己對方的惡和自己的使命是多麼的重要以及多麼的正確。

復仇對他來說就有一用使命感,是人生的目標,而且不會有道德的壓力,也幾乎不會有自我懷疑。

這種類似於天賦特權的神聖感讓一個人充滿了力量,因為我們堅信正義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只要我們堅持,我們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作為觀眾,我們也不約而同的站在了復仇者的一邊,體驗一把懲惡揚善的快感。
看到壞人最後身敗名裂讓我們自己無形中也有了一種成就感。
也讓我們對現實的怨恨可以通過故事中的復仇者得以宣洩。

可是有的時候,自我暗示過度,會讓復仇蒙蔽雙眼,最後的結局是害人害已。

復仇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長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是因為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而產生的,是我們進化的一種必然產物。

動物中也有復仇的例子。
最常聽說的就是大象的例子。大家可以到網上搜一下,很多。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經過千萬年,大自然就把他留下來了。

可能在最初,有的生物就沒有復仇的行為,有的有。可是因為那些復仇的生物受到的傷害少了,最後留了下來,沒有復仇行為的生物全被欺負死了,滅絕了。

比如,當你偷蜂蜜時,他會蟄你,並且是成群結隊的追你。
當你抓一條蛇時,他會咬你。要是毒舌,你可能也掛了。
有的人還被蜜蜂蟄死了!

當你傷害別人的成本增加時,你就會慎重的考慮該不該去做出傷害的行為。當成本大到你無法承受時,你就會放棄。

所以那些報復行為激烈的動物活了下來。
比如死也要蟄你一下的蜜蜂。

從這個方面看,復仇是很有積極作用的。至少會讓你少受傷害。

在人類當中也是如此。
最初是部落。
當你的部落受到攻擊時,必須復仇,這樣會減少再次受到攻擊的次數。
一句「為了部落」就會讓成千上萬玩魔獸的年輕人熱血沸騰。
因為這句話讓我們基因當中最原始的復仇情結激活了。
我們可能聽到了號角的聲音,聽到了我們的祖先拿著長矛呼號,衣不蔽體光著腳奔向敵人。
最後血流成河。
可是我們無怨無悔。
因為我們是為了部落!!!

後來就發展成戰鬥打響前的鼓舞士氣。
比如,
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兄弟姐妹,為了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廝殺犧牲的勇士,我們要戰鬥到底,直至最後一個人倒下,我們要讓敵人知道,他們的惡行將會付出他們永遠也想不到的代價!

隨著社會的發展, 復仇行為出現在各個組織。

比如一個家族。
最近的熱播劇《冰與火之歌》中的蘭尼斯特家族的「 蘭尼斯特有債必嘗」就是同樣的道理。
這句話就是告訴別人「 別惹我,你惹不起!」

而且兩個家族之間的仇恨也是幾百年,幾千年的延續,就是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 不要惹我們!

羅密歐和朱麗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殉情的。

說到這裡,復仇對集體而言也是有利的,雖然可能會犧牲個人。

但是如果沒有復仇心理,這兩個家族說不定早就沒有了,更不會有羅密歐和朱麗葉這兩個人了。

電影《功夫》中,當他們的二當家腦袋被炸開了花時馬上叫了一大幫人來。
大當家的還說過「從來都是我們斧頭幫欺負人,還沒有人欺負我們!」

其實都是為了保護集體不被傷害。

現在說個人。

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集體的思維也是個人想法的綜合。

個體為了生存,復仇是一種必須的手段。

我們經常會在電影里聽到這樣一用話: 人家都把你這樣了,你還不出聲,下次就會騎到你的脖子上拉屎了!

所以我們平時也必須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 不要隨便惹我,我會復仇,你會死的很難看。

甚至到了有的人在別人看他的時候都會惡狠狠的說: 你瞅啥,再瞅削你,你知道不?

也是增加傷害成本,減少自己受傷害的次數。

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並不能總是靠這種類似於嚇唬人的招數生活,這樣做自己也是很累的,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 萬一碰上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上來就開干,死的很難看的就是你。

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發現好多人在暗中努力,等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這也是一種復仇情緒,這種情緒會讓我們充滿力量,充滿激情。
這就起最原始的本能,為了生存的本能,為了活的好的一種本能。

比如。
高考落榜了,你的女神上大學去了,女神和另外的男生好了。
這個時候復仇情緒強烈的雄性就會開始補習,努力奮鬥。背後就是復仇的心理在推動你前進。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當年蘇秦周遊列國,懷才不遇,像一隻流浪狗一樣回到家鄉洛陽。嫂子不給他做飯,而且羞辱他,挖苦他,訓斥他。
後來蘇秦主張「合縱抗秦」,被封為六國相,衣錦還鄉。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恭也。

看看,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復仇嗎?雖然只是語言上的。
蘇秦那一刻心裡一定是超爽的。

此類故事太多。

當年那誰在延安和斯諾談話時就說了一句: 大多數不把我當人看待。

聽了之後什麼感覺?
是不是有一股涼氣襲來。
這也是赤裸裸的說了一句潛台詞,我可能會復仇的。

後來他說:胡適不走就讓他當圖書館館長。


復仇的情緒可以推動你做你之前根本就想不到的事情。

復仇心理或者說復仇情緒,除了生存這個最原始的動力之外, 後來也有為了個人榮譽尊嚴的原因。

因為人不同於動物,除了生存, 我們還要考慮生存的是否得體。

比如,奪妻之恨,殺父之仇等等。這些都與個人尊嚴有關。
不報仇枉為人。
這個也是我們中國的傳統。

還有士為知己者死,也是為了一種信念。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也很可怕!
知己好友被害之後,哪怕窮盡一生也要報仇,哪怕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我們都尊稱這些人有種,是條漢子。

在這裡說一下報仇和復仇。
兩個詞基本上沒有區別,可是仔細考慮的話,報仇多為了別人,復仇多為了自己。

講了這麼多, 我個人覺得復仇心理和復仇情緒對個人的影響還是積極的。

我說的是樣本總體的平均狀態,那些狂熱的宗教復仇分子不在考慮之列。

有的人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對無辜的生命下手,這是反人類的行為,我們是堅決抵制的。

基督山伯爵一輩子也是為了復仇,可是他的手段多是採取智慧,在合法的範疇里,我們應該提倡這種行為。

下來再說我對「一笑泯恩仇」的看法。

先來說兩個例子吧!

九把刀在北大演講時說了一個故事。當年他和沈佳宜約好去考試,可是後來沈佳宜沒有去,原來是另外一個女生的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很複雜,我就不具體說了。九把刀當時就說 「許多人說要對生命里那些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心存感激,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成長有幫助,他們是我們的貴人。可是我要說那傢伙就是賤人,就是一個賤人。」

羅永浩曾經在一次演講中也說了一件事情。他小時候,他的女老師派自己上高中的兒子把三年級的羅永浩打了一頓。 羅永浩就說這個老師是「人渣」,而且還說了好幾次。

我們經常強調要原諒人,要化解仇恨,甚至對「以德報怨」這種事情大加讚賞。可是這樣做真的對嗎?真的可以化解仇恨嗎?我們為什麼會有仇恨?仇恨從哪裡來?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德報怨,以何報德?」 他並沒有正面的反對,但是也沒有明確的支持,反而更傾向於反對。

甘地曾經說過「原諒是多麼偉大的品德!」

原諒你的敵人或者仇人是多麼的的不容易。估計也只有超級聖人才能做到。

不能因為時間過去了就忘記了,就沒有感覺了,就覺得對方沒有錯了。不行,這樣做絕對不行,那麼做只會讓他們更加猖狂,也會讓想這麼做的人增加了犯罪的信心。

九把刀和羅永浩都是凡人,他們沒有聖人高僧的情操,他們也不屑於裝偉大,他們是真實的,因為事實本來就是那樣的。千萬不要輕易的原諒你的敵人,因為那樣你對不起曾經受傷的你。

萬科董事長王石說過:過早的釋懷與淡泊是沒有希望的。

雖然說的簡單粗暴,好像雞湯,但是也有幾分道理。

好多好多牛人年輕時就是一個小心眼,成功後還不余遺力的搞自己曾經的敵人。

我覺得有時候所謂的「一笑泯恩仇」太簡單粗暴,五個字能說清楚什麼?
能「泯」掉的仇要麼根本就不是「仇」,要麼是自己能力不夠,放棄了。

當一個人連仇恨都能輕易放下時,他真的是沒有希望了,至少不會牛逼了。

復仇這種來自於遠古的基因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就是為了讓我我們走向牛逼才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是我們人生最為原始的動力。

我們為什麼要丟?

況且有些人渣,有些賤人是永遠也不會悔悟的。

我們憑什麼和他們一笑相泯!


你是一個嚇壞了的孩子,正奮不顧身地撞向毀滅。

而我?我是那惟一嘗試挽救你,也是被你辜負的的救世主。

現在我回來了,並且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我會征服你的恐懼,再把你的肉體化為塵埃。


和吃喝嫖賭一樣,復仇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物進化出來的「優秀」品質之一。

先從自然法來分析:

這裡指的優秀是指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當社會生活中競爭失敗的一方,往往意味著弱小,而這個弱小是相對而言的弱小,相對於攻擊方的弱小。這樣「弱小」的定義是很容易形成社群評價與作為失敗方的價值評價。

如果你一旦在社群中被定價,那麼就容易招致那些自以為估值更高的個體的攻擊與掠奪。你的生存環境必然是惡劣的。

所以,復仇,打破的原有價值定價,則是迴避其他個體挑戰的最好辦法。

當然還有策略二,如果我無法擊敗我的復仇對象怎麼辦?最好的策略則是擊敗新的其他個體,來獲得該個體之上的社群價值,重新給自己定價,當然會比原來的社群地位低。

以上是自然法中的復仇,顯然復仇是一件正義且利於生存的事。

那麼在人類社會中呢?

在人類社會中復仇發生了變化,個體復仇所代表的私力復仇被社會所代表的公力復仇所取代(我不是說現代刑法),取代目的在於私力復仇所帶來的社群的不穩定性。

你想你每天都想著怎麼幹掉欺負你的混蛋,誰來生產?誰來養活皇帝老兒?

所以國家法治誕生,取代了原始社群,也是自然法中的私力復仇,由國家審判來給你申冤保護你,讓你不會被張三打死,也不會浪費時間計劃怎麼報復張三,老老實實進行生產!

但到了現代社會,復仇顯然是不利於社會和諧,全體勞動人民共同全面發展的!

於是現代刑法出現,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教育,警示,預防職能,而不是給你出氣!

那怎麼看待施暴者呢?顯然這些人違背社會共同生活的法則,國家要用監獄來教育他們,教育不了的罪大惡極,就殺了…………

那怎麼看待那些受害者呢?首先受害者不會受到自然法中不進行復仇的實際損害,國家法治就是你的力量,沒有人可以用違規的暴力來繼續威脅你(一旦傷害你就會受到國家機器的規制)所以你不需要復仇了。那些心裡憋屈的,都是和自己天性過不去的。

國家說,你要忍著!


把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


於個人,可以平衡心理;於社會,可以匡扶正義。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謝邀。


復仇的意義,應該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衡吧。


推薦閱讀:

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對科學界有什麼樣的實際意義?
哪些事做起來無聊但堅持越久意義越大?
天文學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人類一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研究宇宙起源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TAG:心理學 | 人類 | 倫理 | 意義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