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做人不能忘本」?
如題所述吧,實在想不出來怎麼把話題引到這句話上又不限制大家思維。
小時候最喜歡吃媽媽做的西紅柿炒雞蛋,別提多香了;還喜歡聽爺爺講的三國演義,別提多開心了;一上課啊,老師講的題目好深奧,知道的好多好多,別提多崇拜了。長大後,吃的多了,看的多了,見得多了才發現媽媽做的炒雞蛋好平常啊,爺爺的三國演義也是錯誤百出,老師的講課水平也就很一般么知識面也好狹窄!不過,千萬不要因為自己見得多了懂得多了就鄙視以前那些東西,不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俯視那些曾經的美好,因為他們在特定的時間都滋養了你的身心,正是這些構建了你的人格,充實了你的生命,你的很多興趣,自尊很多都來自於此。
當我們明白的道理多了,我們以為見得世面大了,我們就容易好為人師,我們覺得別人狹隘。我們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我們覺得老家的人們觀念跟不上,我們覺得以前的習俗落後,我們想改變他們。其實是我們狹隘,因為我們總想把我們的邏輯套在他們的頭上,時代在發展,我們雖然好像是比以前進步了,但我們不能強迫那些以前的人們跟我們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在他們的環境里是和諧的生活著的。其實那也是他們的根本,那也是他們的本。我們想改變他們,究其根本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觀,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這是多麼錯誤啊,多麼的自私狹隘啊!
不忘本,我認為就是一種敬畏,一種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大家知道「做人不能忘本」這句話,基本都是聽別人說的。
一句話,哪怕是至理名言,從不同人嘴裡說出來,都是不一樣的味道,這要看當時說話的環境。
語言本身的描述力是比較弱的,即使是描述一個客觀物體,都時常力不從心。更何況討論抽象的概念。
人們在使用和理解語言的時候,也很容易發生扭曲。
雖然是同一句話,可經常不是同樣的意思。
-------------------------------------------------------
不能忘本的「本」是個不確定的詞,一個不確定的範圍,像是一個填空題。
通常被填進裡面的內容是:「受人恩惠,要銘記在心」「窮小子發達了,要惦記鄉親」「老婆人老珠黃了,要感恩她的付出」。
不難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報恩」,你不能有恩不報。這是大部分人都接受的道德觀念。
我們根據環境,來分析這句話的客觀性,和說話的者的動機。
如果一個人恩將仇報,拋棄妻子,拒不贍養父母,必定會被其他人唾棄的。
所以父母和老師教育小盆友「做人不能忘本」,這其實是很合理。雖然父母也希望年老了得到孩子的贍養,可是說這句話的時候未必是帶著私心,圖那一份回報。更多是希望孩子做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好人。
這時「做人不能忘本」準確來說是「做好人不能忘恩負義」,完全正能量。
可是這句話由於帶有「道德審判」的屬性,和「不能做某事」的模式,被很多人拿來利用了。
很多對你說這句話的人,重心都在「不能」兩個字上。他自己都不清楚想說的「本」是什麼東西。
他們唯一確定的就是你「不能」。
這就是一種道德審判,意思是:你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是一個「忘本」的人。
至於「忘本的人」是什麼東西,不知道,反正不是好人。
對你說這句話,就是想索取而已,自認為對你有莫大的恩惠,理應收到回報,如果你不回報他,你就不是個東西。
那我們就不能用道德的方式來和他們溝通了,只能用商業的模式來思考。
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受了他的恩惠,就當作是「欠債還錢」。
把同等值的回報還給他,以後恩斷義絕,有多的就當是利息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只能出自你內心自願,因為你太感激對方了,怎麼回報都不能平息自己內心的感恩。
如果對方十年前請你吃了個燒餅,卻叫你」湧泉相報「,我建議你鏟他一巴掌。
有時「做人不能忘本」不是來自他人的教育或審判,而來自於內心的感悟。
就像紅軍戰士喝了老鄉挖的水,內心燃起「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感動。就像一個商業屆大佬經歷諸多風雨之後,突然回想起年少輕狂的自己,找回了「本來的自己」。
這只是心裡的一次凈化,理解不理解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非要拿出去和別人交流,變成一種理論,最終還是淪為一些人審判別人的工具。
重組家庭十年之後,回去以前那個房子,想躲開還是撞上了童年一直虐待我的親奶奶,對我說:做人不能忘本!
呵呵,我在心裡默默的:卧槽,真說得出來,記你MB。我有什麼好記得的。
我奶奶那種人,估計是想索取原諒,想要我孝順什麼的吧,我只想說,做夢。
老了並不是我必須原諒傷害我那個人的理由。
死者為大什麼的都是放屁。
我認為 本 就是一個人所追求的依靠 忘了本 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目標 或是 不忘本也是使人保持感恩 擁有積極的情感的基本(我就隨便這麼一扯
「做人不能忘本」這句話中的「做人」可解釋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忘本」可指「境遇變好後忘掉原來情況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根據語境拆分開來理解,我認為是在提醒我們,在與人的的交往中要感恩並回報對我們曾有幫助的人們,時刻提醒自己要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一般說這種話的人要麼是想從你身上索取回報,要麼是關心你的人,不希望你被周圍的人所排斥。
最近不是很火「不忘初心」么
。
這個「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人對你的幫助或者付出」,人不能光進入索取模式。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是自己不尊重別人還是別人玻璃心?
※顏值和聲音有聯繫嗎?
※哪些事情或段子讓你哭笑不得?
※佔有慾太強可以有多可怕?
※同事要借信用卡,我該咋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