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在長時間修圖之後,覺得分辨不出圖片的好壞了?

修圖調色時候,當時覺得不難看,還可以,但過了幾天就發現不好看,色彩過於艷麗了,銳化過度了,這些在當時我去看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問題的,但幾天後或一天後再去看,一眼就看的出來修的太垃圾了,各種問題。

所以是不是眼睛長時間的盯著電腦屏幕,視覺就會出現類似疲勞,對當時已經色彩過於飽和,銳化過度的情況,產生適應了?

當時圖片有問題,但是自己根本看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絕對不是審美的問題,如果是審美的問題,休息後我是發現不了圖片會這麼垃圾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和,長時間過度盯這,有關係的。


像題主所描述的現象其實挺有代表性的,倒不是錯覺,應該說是人眼和整個視覺系統的生理限制。我們視覺研究中可以把題主問題稱作適應後效(adaptation aftereffect)

提前總結一下,正是因為適應後效的作用,你長期修圖後對於對比度/顏色/飽和度的認知出現了變化;但是第二天認知回到了正常狀態,所以會覺得修圖太長分不清好壞。


讓我們從這個例子開始:請你認真盯著下圖中間的十字,堅持大約一分鐘。然後閉上眼睛,你能過看到一張女性的面孔。

有洞察力的朋友應該能發現,你在 『看』 見的象和上圖其實是完全反色的。其實正是如此,這就是一個典型而又簡單的適應後效例子。這一種適應後效出現在視網膜(詳見 Webster MacLeod, 2011 的第一個例子)。

適應後效在整個視覺系統中廣泛存在:從較低級的顏色,方向,到複雜的面孔表情(Bachy Zaidi, 2014; Gibson, 1933; Leopold et al., 2001)。甚至,適應後效是我們視覺研究者廣泛應用在實驗中的一種方式(比如Burton et al., 2015 用視覺後效範式探究大腦編碼情緒的方法)。


要理解視覺後效,就得要稍稍說下視覺系統的編碼方式。當我們在處理視覺刺激的時候,比如顏色,或者複雜的面孔,我們的神經系統會採用雙通道編碼(並不是每個刺激都採用,例如方位是多通道編碼)。雖然我們有三種對特別波長(顏色)興奮的視錐細胞,但是實際的顏色認知要稍稍複雜一些,我們不妨看通過Hering的色彩拮抗效應來理解。

上圖就是顏色的編碼方式(Hering, 1964)。在顏色上,紅色和綠色一個通道,黃色和藍色一個通道。我們可以認為黃色和藍色的認知是拮抗的。所以黃色與藍色在電影和攝影中廣泛使用正是捕捉到了視覺系統的特性。這兩個顏色其實在視覺系統中是被兩類神經元處理:一類是對黃色興奮對藍色抑制,一類是對藍色興奮,對黃色抑制。

因此,我們可以抽象的把分析黃和藍的拮抗效應的實際計算通過下圖理解。

黃色和藍色活躍度神經元可以理解為兩個通道。比如在左邊就是認為是黃色,那麼黃色通道活動最大,藍色通道最小。而在交會處,藍黃通道都有相同反應,五五開,我們會認為有點分不清楚。在適應一個顏色之後,比如黃色,那麼你的藍色通道沒有變化,但是黃色通到由於抑制(最簡化的方式你就理解為處理黃色神經元疲勞了,同樣的刺激無法讓它激活),那麼你對於黃色的認知就變化了。在這種適應之後,你會覺得之前看到的黃色不夠黃,得要特別黃才看起來有點兒黃。在表情情緒層面也是(我舉的例子都是過度簡化的,或者幫助理解的,並非全貌),加入你適應了一張開心的笑容,之後的照片(相較適應之前的感受)都會顯得不那麼開心(Burton et al., 2015)。


對於題主而言,由於長期工作導致了視覺適應後效,你對於過度的對比度/顏色/飽和度不再那麼敏感;但是第二天,也就是適應後效消除後,你對於對比度/顏色/飽和度的認知回復正常狀況,因此 『重獲』 洞察力,感受到了不同之處。


那麼這個適應後效如此干擾工作,是個很壞的事情么?其實不然,先不說它讓我們認知神經工作者有一個理想的研究方法,適應後效其實是視覺系統適應環境的方法。因為我們的認知資源限制,我們的處理帶寬是有限的。適應後效就好比校準,可以讓人在某種特殊環境下還能保證特定的判斷力(詳見 Webster, 2011),充分利用認知資源的帶寬,總體而言減少錯誤的判斷等,但是也會犧牲特定的識別敏感度。我們舉個例子,正常辦公室中大家都是面無表情的,我們視覺系統的帶寬適合這個環境;但是如果在年會上,大家都是笑嘻嘻的,所以認知需要調整到 『大家都開心』 的環境中才能充分利用認知的帶寬。於是乎我們的視覺系統(面孔情緒識別系統)會適應笑容環境。不過副作用就是其他人的笑容看起來不會那麼開心,但可能的好處就是你更可以判斷出來笑容的程度(就是到底笑的多開心)。題主的例子其實更接近於低級視覺系統的適應後效,加之工作特殊性,所以壞處更讓人頭疼。


總而言之,建議修圖或者圖像處理工作時都需要保證暗示休息,來確保適應後效不要干擾你的工作。該休息的不光是你的狀態,還有你的視覺系統。

最後一個小廣告,我的知乎課程: 視覺心理課: 從原理到應用 。這會是一節有趣的視覺課程。它能夠給各位做設計、藝術的朋友一些必須的視覺原理知識,從而做出 『悅目』 的設計;也能給大家一些靈感,更好地傳遞你的信息。


參考文獻

Bachy, R., Zaidi, Q. (2014). Factors governing the speed of color adaptation in foveal versus peripheral vision. JOSA A, 31(4), A220-A225.

Burton, N., Jeffery, L., Calder, A. J., Rhodes, G. (2015). How is facial expression coded?. Journal of vision, 15(1), 1-1.

Gibson, J. J. (1933). Adaptation, after-effect and contrast in the perception of curved lin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6(1), 1.

Hering, E. (1964). Outlines of a theory of the light sense.

Leopold, D. A., O"Toole, A. J., Vetter, T., Blanz, V. (2001). Prototype-referenced shape encoding revealed by high-level aftereffects. Nature neuroscience, 4(1), 89-94.

Webster, M. A., MacLeod, D. I. (2011). Visual adaptation and face percep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6(1571), 1702-1725.

Webster, M. A. (2011). Adaptation and visual coding. Journal of vision, 11(5), 3-3.


我覺得題主已經自我分析出原因啦,我來給點建議!
1.圖縮小了看,離遠了看
很多人修圖都是大顯示器,不妨圖縮小點,看整體感,大小來回切換,有助於觀察效果。

2.千萬不要在夜裡不開燈修圖
一定要開燈,保護視力,修得准。不然連曝光明暗都搞不準。等早晨起床有得哭。

3.修久了眼睛閉目幾秒再睜開,中途看看他人作品
有眼瞎感就閉個眼,找點調色舒服的攝影師博客,修圖過程中沒事看看。

4.最重要的,盡量縮短修圖時間
修圖時間越短眼睛越不容易出錯,類似於第一感覺吧。並且,當需要精修的圖越來越少,不過分依賴後期,才有時間多琢磨前期,良性循環,然後會發現作品越來越好。


正常,視覺會疲勞的。如果是要精修的圖,過兩天一定要重新看一下。人像可以看示波器,通過膚色線來規格化

此外周圍的光線顏色也要盡量中性,像酒店常用的黃不拉幾的燈會干擾色適應。

最後給個方法,在流程中加入「打斷」和「反相」,比如在長時間的磨皮時,用反色或者反相代替原圖進行。後續調色流程再正回來。在調色時,每隔一定的流程就休息一會兒。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別讓眼睛太過疲勞。


這就如同,你在醫院待久了,是聞不到那一股子消毒水味道是一樣的

如何避免呢?在你自己調完以後,在你自我感覺良好以後,找個同類型的大片對比一下......

但很顯然,這將會是一個作死的行為,通常會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但不作死,怎麼成長?坐井觀天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且其實作死久了,差距會越來越小,也再難被虐得體無完膚

你這個問題其實還好,我經常是在調的時候覺得不滿意,但過一陣子看就覺得還挺好的,我覺得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大概是我想太多了吧,阿西吧

然後推薦多以這樣的姿勢作死,對你會有好處的:

跟色篇|人物光澤處理 - 知乎專欄(已修復)


跟畫畫一樣,畫著畫著,根本不知道自己畫成了啥樣。

所以老師常說:你退後幾步看看,退後幾步。

:老師,到頭了。

:你特么都看不出自己畫成啥樣了還不跳下去……


因為人眼不完美,所以誕生了直方圖、示波器等等工具。


同感,所以需要有正常的圖作參考


尤其是晚上修的圖,早上起來再看往往覺得這他媽什麼鬼。


曾經盯著一張高飽和度荷花看了半天,然後世界的其他部分彷彿陷入了黑白……


可以備一本數學書,修圖累了就玩玩數字做幾道題,再回頭,又是一目嶄新的世界。


平面狗也是這樣的,做了一張海報甲方都已經通過了,過了幾天自己再看,這tm什麼鬼... 這不是我做的這不是我做的。。。


不止是修圖阿 任何東西盯著看久了都會覺得怪怪的 比如反覆的寫一個字兒 寫的多了就覺得這個字不像了 一樣的道理吧


深有體會。 這事急不得, 最好是修圖軟體後台開著, 然後用零碎的時間東修一張西修一張。如果集中經歷修的話一次最多別超過半個小時吧, 休息休息再繼續, 休息時別再看屏幕。


就好像看到的整容多了,感覺全都整得一個樣? 都好看,又都不好看。 不在相信自己


我也這樣,過幾天總能找到瑕疵


看一個字看久了也不認識了


推薦閱讀:

男性(或者說是人類)是否普遍喜歡漂亮的女性,如果是,為什麼?
心理學究竟應該學些什麼?
為什麼人總是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孩子的內心脆弱,敏感多疑,是家庭的溺愛導致的嗎?我怎麼覺得是家長缺乏關注和溝通導致的呢?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上分析人在不同環境下思維方式的不同?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視覺 | 認知心理學 | 錯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