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成本與費用是什麼關係?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遇到這麼一個問題:在銷售型企業,作為存貨的商品,是否可以作為變動成本呢?但有人說這是資產不是成本,又有人說資產、成本和費用的關係在銷售型企業,和製造型企業是不同的。
提問:資產、成本與費用的關係是什麼?


謝邀~

確實部分情況下是不同的。

這其實是個好問題,從開始學會計的第一天,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那時讓我迷惑不解的是為什麼在會計等式中,資產和成本費用增加時為什麼都在借方?

後來想明白了,資產表示的是資產價值的存量,成本費用是資產價值的流量(轉移量)。轉移既可以是資產價值流出企業,也可以是企業資產負債表科目的內部轉化。

你可以把資產負債表左半部分的資產部分整體想像成一個牛奶池,流動資產想像成普通牛奶,非流動資產想像成凝固的牛奶棒冰。

付錢買了台機器設備作為固定資產,你可以理解成部分牛奶結成了冰。固定資產定期提折舊產生了折舊費用,你可以想像成棒冰冰又慢慢融化成牛奶流出了水池。這也是為什麼為什麼很多企業喜歡把支出資本化,因為資本化時相當於牛奶結成了棒冰沒有流出池子,池子看上去滿一些,更好交待一些。

又比方說銷售型企業賣出了一筆存貨,由於存貨並不像貨幣或貨幣等價物有那麼好的流動性,那麼我們就把存貨想像成酸奶好了,比較粘稠,但仍然是流體。那麼相當於牛奶池中流出了一些酸奶,但同時產生了收入,收到了現金,牛奶池中又流進了一些牛奶,進來的牛奶的體積與流出的酸奶的體積差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就是資產總額增加,在利潤表上反映的就是營業利潤。

這也是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之間最重要的勾稽關係。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數,是靜態的,利潤表是時段數,是動態的。

銷售型企業與生產型企業的不同點在於,銷售型企業的成本費用一般就發生在牛奶流出池子的時候,如賣出庫存商品借記主營業務成本、支付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這些科目是費用類科目,也是費用類會計要素,發生時就會同時影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而生產型企業的某些所謂的「成本」、「費用」如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製造費用是過渡科目)等,本質上來說,他們是費用類科目,但卻屬於資產要素,而不是費用要素,未完工在產品的生產成本要在存貨項目下列示。因為生產成本表示的是資產是牛奶與酸奶的中間態半成品。牛奶要先變成酸奶,這時由於還沒有流出池子,因此發生時並不影響利潤表,等酸奶再流出池子的時候才影響利潤表。

因此,同樣是科目名稱裡帶有「成本」、「費用」,在銷售型企業和製造型企業裡面代表的內涵確實是有差別的。

相關LIVE:

CPA: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併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作者:李運河,東奧會計在線主講老師,中國註冊會計師,稅務師,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會計院校特聘講師。)

資產、成本和費用的關係

資產、成本和費用這幾個詞語是從事財務工作,從事經營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士經常提到的,人們出於不同的角度,從不同方面的要求來使用它們,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下,這些財務術語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用一句相對共性和中立的話來說明資產、成本和費用的關係,應該是這樣:資產、成本和費用皆因資金支出而起,資產更多的時候是體現資金支出的存量,而成本和費用往往體現資金支出的流量;資產、成本和費用這三個專業術語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

同樣一個專業術語在不同的場合下有著不同的理解,對資產、成本和費用的解讀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如站在經營管理的視角和站在會計核算和納稅的角度,對資產、成本和費用的理解就是不一樣的。

那接下來我會分別從會計核算,稅務管理還有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和大家一起來探討資產、成本和費用的關係。

一、會計核算的角度

1.總體說明:

資產屬於資本化的支出,是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屬於靜態會計要素;成本是能夠歸屬於某一個成本對象的支出,比如產品成本和服務成本;成本隨著成本對象的收入確認而進入當期利潤,成本對象的收入尚未形成時,成本包含在成本對象的資產價值中。

比如:生產企業產品成本已經銷售的部分計入了主營業務成本(當期損益),沒有銷售的部分是體現為庫存商品和在產品(生產成本)。所以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說,資產、成本和費用是企業的資金支出在不同形態上的一種體現。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會計動態恆等式:資產+費用(資金占用)=負債+收入+所有者權益(資金來源)。

2.具體應用:

(1)怎樣區分資產和費用

我們先來看看資產和費用的定義: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和事項引起,由企業擁有和控制,預期未來產生經濟利益的資源。

費用是日常活動中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是計入當期損益的日常支出。

從資產和費用的定義可以看出,資產是資本化支出,費用是費用化支出。一項支出的經濟效益不僅及於當期,而且還及於未來,這就是資產;一項支出的經濟效益只是及於當期,那就應該計入費用。

比如說花錢整容和花錢美容,哪筆支出更像是資本化支出呢?當然是整容支出。當然如果整容失敗,也可能形成營業外支出。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您充值公交卡和您每次乘車買票,前者是資產支出,後者是費用支出。會計上的支出是作為資產支出(資本化支出)還是作為費用化支出,區分原則就是這樣的,當然這裡面需要會計人員的合理判斷,所以也會成為一些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

(2)怎樣區分成本和費用

對於沒有形成利潤的成本是以資產形態存在的(生產成本、勞務成本等),而費用是要計入當期損益的,兩者比較容易區分;對於計入當期損益的成本往往是指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成本,它是能夠對象化的費用,而期間費用是不能對象化的費用。

二、稅務管理的角度

站在稅務的角度,資產、成本和費用的內容主要與企業所得稅有關,稅收政策主要是要明確資產、成本和費用如何進行所得稅處理。也就是說,要考慮資產、成本和費用對計稅所得的影響。稅法認為資產、成本和費用都因取得收入而發生,企業實際發生的與收入相關的合理支出可以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這就是企業所得稅法對於成本費用稅前扣除的3大原則(實際發生原則、相關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所以企業所得稅就明確了資產的稅務處理和成本費用的稅前扣除規定,主要是從資產、成本和費用與當期的經營收入的匹配性來考慮的。比如規定資產的最短折舊和攤銷年限,對於較難區分與企業當期收入相關性的部分,採取按照確定的標準來稅前扣除,比如業務招待費、廣告業務宣傳費等。所以站在企業所得稅的角度來說,資產、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為取得經營收入而發生的支出,資產往往是能帶來多期收入的支出,而成本費用往往是形成當期收入的支出。

三、經營管理的角度

站在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資產的範圍要更大一些,比如很多在會計核算中不能入賬的資產卻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價值。比如海底撈的服務吸引了很多的顧客,但您在海底撈的賬面上是找不到這項資產的。所以對於企業的資產估值是要現在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考慮的。對於成本費用的控制更是企業尤為重視的,降本增效是企業企業持續的目標,而經營管理者眼中的成本費用與會計核算中的成本費用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成本費用的範圍更廣,所有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都是企業成本控制的範圍。另外對於成本和費用也不做具體的區分。當然企業的成本控制是要結合企業的經營模式來進行的,比如執行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和執行差異化戰略的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就是不一樣的。

綜上所述,資產、成本和費用的關係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和闡述,不能一概而論。


題主的疑惑里涉及一個對於「成本」這個概念理解的問題。

在人們交流的過程中「成本」這個詞在會計上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應資產的解釋,一種是對應損益的解釋。

一、成本作為資產時的概念是管理概念,會計上以「存貨」或「在產品」的形式存在


一個製造型企業整個價值鏈是這樣的:首先購買原材料,然後生產,然後出售。

在原材料轉化為產品的時候,就開始有了成本的概念。這個時候的「成本」是成本歸集,應當從資產的角度去理解。成本就是各種可以直接歸屬於產品的原材料、人工、機器消耗等等的集合,是資產,在報表上一般以「存貨」,「在產品」等科目核算。在管理上這些是你產品的「成本」。 當然會計上也借用了這個「成本」來指代成本核算等,但說到底還是管理概念

銷售型企業跟製造型企業本質是相同的,只是「生產」這個過程變成了「購買」,購買的貨物在管理上有成本的概念,在會計上只是報表上的「存貨」。

二、成本作為損益時是會計概念也是管理概念


不管是生產型企業還是銷售型企業,當商品賣出去之後就有了損益意義上的「成本」概念。在會計上以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來體現。實際上這部分就是「已經實現了的」收益對應的成本,是由資產概念中的「存貨」轉化而來的。同時資產概念的成本消失,不同時存在。

費用 是損益概念,和損益概念中成本的區別是費用不能直接分配到產品上。比如財務費用,管理部門的人工、折舊等等。

總結一下就是:在產品還沒賣出去的時候,成本只是管理概念,會計上叫資產。在產品賣出去之後管理上和會計上都叫成本。費用是另外一個不相關的(管理/會計)概念。


苦逼小會計試著答一下
眾所周知的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前一個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面,表明公司某一個時點的資產狀況,後一個反映在利潤表上,表明一個公司某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成果。
舉個栗子
小明自個有五塊錢,用這錢成立了一個棒棒糖公司,沒有其他合伙人投入。這時侯,他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顯示資產5塊,沒有負債,所有者權益5塊,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這時候還沒有經營,所以利潤表為空,收入成本為0。
小明花1塊錢印刷了大量棒棒糖廣告宣傳單,色彩明艷,一眼就讓人有想吃想擁有的慾望。這時候,小明公司發生了銷售費用1塊錢,無收入,這個月底,小明公司的利潤表顯示發生費用1塊,無收入成本,凈利潤為-1,這時候,小明公司的未分配利潤為-1,資產負債表列示的所有者權益為4,是這麼來的,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未分配利潤=5-1=4,資產也為4,資產負債表平,凈資產為4,未分配利潤就是利潤表的經營成果在資產負債表上面列示的項目。另費用分為三費,分別為管理,銷售,財務,這個不細說。
小華覺得小明公司產品不錯,決定問他買五百支棒棒糖,雙方確定的成交總金額為250元。
生意上門,小明現有資金無法支持,遂找到糖葫蘆銀行貸款200塊,利息每月1塊。當月,小明公司購買原料糖支出50,木棒棒10,包裝紙3,支付工人工資7,辦公耗材雜七雜八2,付給銀行利息1。以上為本月所有,當月生產完畢,發貨給小華,小華相當滿意,一手收貨,一手交錢。
本月利潤表列示收入250,成本70=原料糖+木棒棒+包裝紙+工人工資,費用呢,管理費用為2,財務費用為1,本月凈利潤為177,此時利潤表列示未分配利潤為176,很好理解,未分配利潤就是單向累計,不考慮複雜情況下,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未分配利潤+本期凈利潤-本期對股東分配利潤。
資產負債表的列示呢,首先資產類,月初為4塊錢,月末=期初4+銀行轉入貸款200-購買原材料63-發工資7-辦公雜七雜八2-銀行利息1+收小華貨款250=381。負債為200,就是銀行貸款
所有者權益呢,181=實收資本5+未分配利潤176
現在可以看出,小明凈賺了176,使自己的所有者權益即凈資產增加了176。
總結就是,成本費用是動態生產列示項目,其結果盈利或者虧損會增加或減少資產,資產是某一時點的靜態數據。
用手機答的,回頭看看挺亂的,應該用電腦,可以附表格,看起來更直觀。
以上所有,湊活看吧。

……………補充回答的分割線…………
題主對於成本的疑惑,我大膽推測應該是把兩個不同會計科目搞混淆了,一個是成本類科目生產成本,一個是損益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生產成本用來歸集生產過程中在產品的原始價值,在製造型企業中,包含了生產過程中的料,工,費。會計期末有餘額,為企業在產品餘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在存貨這一欄。
損益類主營業務成本用于歸集本會計期內收入項目所對應的原始成本,該科目期末無餘額,發生額列示在利潤表的主營業務成本項目內,至於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外成本,就不展開說了。
主營業務成本是由生產成本歸集而來的,其過程大概是,原材料入庫後,在原材料科目。領用出庫進入車間生產,在生產成本科目。製成半成品後入半成品庫,歸集製造過程中的原材料金額,人工工資,各項費用和,在自製半成品科目。自製半成品再次經過領用生產歸集核算,成為產成品,入產成品庫,歸集為庫存商品科目。直到該商品出售確認收入,對應出庫的產成品賬麵價值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以上為一個製造型企業成本歸集大概流程,但成本歸集的核算方法每個企業有所不同,那是成本會計範疇。
因為想盡量解釋明白,語言都是大白話,沒有用專業會計語言描述。
以上所有,謝謝點贊的同志們,在知呼的處女答,有人贊同,不勝歡喜。


看了那麼多評論,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人員我真的想說兩句了。首先,有人說書上講的是瞎bb太磨嘰,我想說,真的會計越學越覺得書上寫的是多麼的簡潔又深奧,廢話少說,切入正題。
資產。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費用。是企業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成本,是對象化的費用。什麼是對象化,我的理解就是通過歸集和分配,能夠形成實物資產的那部分,對象化是一個過程,成本會計乾的就是這個,成本會計玩的就是分配率,分配率弄好了就能夠有效體現會計的兩大職能,核算與監督。說白了,支出的範疇大於費用,費用的範疇大於成本,包含關係。
再講講資產和它們的關係吧。資產的定義,有多少人看懂了,記住定義里那句話,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是一種資源。把會計等式搬出來掰扯掰扯就好理解了。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既然資產是一種資源,它就是用來消耗的,最終轉到哪?當然是費用啦!記著,費用和成本是包含關係!有了一個非常常見的分錄,銷售商品時,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說一說這一步的目的吧,費用的發生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就是資源的付出或者現實義務的增加(所有者權益那塊還沒好好研究,就不提了)
賣出商品,貸資產借收入結轉成本,體現了收入與費用的配比選擇,利潤表是企業的面子,利潤是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小企業做利潤表說白了就是為了納稅申報交所得稅,大企業基於不同的目的會有不同的花花腸子,想上市的要做好利潤,想少交稅的,就做低利潤,會計怎麼調,這就是門藝術了,不逼逼了,起床跑步啦


不請自來。

首先,「資產」「成本」「費用」都源於複式記賬法,請先研究複式記賬法。
一筆掛兩邊的藝術和平衡校驗,以及後期複查有跡可尋的機制,越來越覺得想出這套方法的人太天才了。

先說「成本」,我個人的理解是,記錄的目的是為了後期比較與複查。所以,對於銷售企業來講,記這個純粹是為了備忘,當然也有公司用來調利潤。。不然咋知道市場波動,進出虧了還是賺了?能記到「成本」里的,都是採購的大頭,同時與「利潤」有直接關聯的,賣一票能賺到錢的。如果連「辦公用品」都記進「成本」了,我只能說,該培訓了。。

所以「費用」就是「辦公用品」這些不需要採購部門出馬,辦公室就可以搞定的東東啊,筆啊本子啊這些,發生了不產生利潤的。招待費、交通費這些,都是「費用」,吃光用光的東西,除了發票,啥也木有。。木有直接的經濟利益產生哦~恩,就是錢扔到水裡的意思,一個小水花,就木有動靜了。
吃一頓飯成功拿到大單,也是通過「成本」結轉,實現收入的,飯錢稅錢進「費用」,銷售訂單歸收入,同筆結轉「成本」,完成銷售過程。

「變動成本」的意思是,會隨著某個基數值上升或下降,所以如果「存貨」能找到對應的基數值,可以這麼做,但很少有公司用,因為基數值不好找。。
對於銷售公司的預算來講「變動成本」基數值通常是人數,然後電腦等「固定資產」,人員工資,各項費用,租房面積,稅金都能按比例測算出來,而存貨這個東西和人數關聯度不大啊,腫么掛比例?哪個老闆能下指標說今年咱公司每人需要採購多少貨?均值多少?特么的就算下指標,市場也不聽指揮的好么。。


對於銷售企業來講,「存貨」奏是個過渡科目,和實際的「資產」沒啥關係,就是買進來放放的,隨時準備賣出去的,和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對應的科目是「成本」,能調利潤。。(需要貸款的會用「存貨」抵押,因為通常存貨占資金大,價值高)

最後講「資產」,對於銷售公司來講,固定資產是「資產」的小頭,實物,還不亂動地方,一個個從進來以後不到破不會亂跑的。賣了換錢通常虧。。
銀行存款和應收賬款是銷售公司的「資產」的大頭。這兩項真實反應公司的可持續能力和業務水平。俗稱「現金流管理」,對於銷售公司來講,管的重點就是這兩科目了,當然也有把「存貨周轉率」放進去一起管的,為啥呢?占資金啊。所有和資金相關的統統管起來,就是簡單意義上的「現金流管理」類。

以上。by林菲,禁止轉載複製。


資產是未來的成本費用,其實這錢已經花了,就是還沒到用的時候,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進成本費用。成本是有實物對象的,費用對應的是會計期間。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營業外,營業收入,收益)-支出(成本,費用,損失)
可見,資產與費用、成本同方向變動。與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收益反方向變動。
存貨是資產,與成本同方向變動。


奶牛是資本,餵養奶牛的草或者飼料或者讓奶牛產更好的奶的資源是成本,奶牛生病了和產出的奶需要包裝運輸是費用。


資產是你擁有的東西(不管是借來的,還是自己投入的,還是以前賺到的)
成本是匹配收入用的,因為你想知道你做一個生意到底是賺了多少錢
費用是記錄一些雜七雜八的,因為它可能金額很少,但是一堆破事需要它來擦屁股

生產型企業,你要做一個產品,那你首先想知道自己能賺多少錢吧
真正賺到的錢=產品賣出去的錢-你花在產品上面的錢
【產品賣出去的錢】=主營業務收入
【花在產品上的錢】=成本+費用(還有稅金一些亂七八糟的先不看它們啦)

而成本一般是對應有原材料的,有原材料什麼的
費用就是,你僱傭生產工人的工資啊,茶水費啊,請客戶吃個飯啊這些錢

以上有位答主已經解釋很清晰了,就是大錢進成本,小錢進費用。
想像一下家裡的男女分工吧,男的抓大事,成本;女的管家婆,費用。


題主所說的成本不是財務會計上所說的成本,財務會計上,為製造、購買存貨所發生的費用計入存貨成本,在存貨達到可出售狀態結轉存貨成本,即存貨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資產是你錢包里的錢。
有一天你要去買一本書和一隻蘋果。
成本是你買一本書,從你錢包掏出來的錢。最終獲得確切的對象,不需要分攤可以直接知道。
費用是你坐公交車去集市所付的錢。最後得到的是蘋果和書本,最終獲得多個對象。
假如你在這兩件物品上分攤你的車費,那麼車費也可以歸入蘋果和書的成本當中。


從定義出發體會三者的不同: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的資源。

成本一般是指生產產品或者提供勞務而付出的代價。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在一定條件下,資產耗用後能夠轉化為成本;

費用的表現形式是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

成本與費用則是兩個並行的概念:成本與企業特定資產或勞務相關,是企業為取得某種資產或勞務所付出代價的量度;費用則與特定期間相關,是在此期間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資源耗費金額。成本通過「資本化」,再通過耗費或銷售過程轉化為費用。


專業會計來也,單說銷售企業,本身做的就是賺價差,
1、進貨時商品加上附加費,放在「存貨」科目備用;
2、銷售出去商品,就有了「收入」,存貨減少部分,進到了和收入對應的成本(賣不出去哪來收入);收入-成本也就出來了毛利;
3、但是賣東西沒人、沒設備等也轉不動,所以就出來很多不能直接和商品掛鉤的支出,就成為了費用;
變動成本法對應的是完全成本法,按照產量攤銷固定成本和按照銷量攤銷成本的區別。


就你的問題,你們是以銷售為主導的企業。
庫存是用來銷售的,是需要通過訂單來轉化的。如果說這些庫存是資產,或者是可變現資產,那你們是一家依靠變現資產來實現盈利的公司嗎?顯然不對。
所以,只能並只可能歸結到成本而非資產。
但這隻適用你的企業。
如果是一家以研發為主導的公司,那就另當別論了。
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


簡單點說,你的存貨還沒賣出去之前,就是資產,賣出去以後,就是成本了,在這點上生產型企業和銷售型企業沒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生產型企業把原材料加工成產成品的過程中,會有一個成本歸集的過程,就是把原材料,人工費,水電費什麼的,都加在產成品上的過程,但生產完之後,產成品還是存貨。
至於變動成本就又是另一個概念了,不是你把存貨看做變動成本,而是存貨銷售以後,就成了成本,然後成本又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類,存貨這種成本就屬於變動成本,比如一個東西進價是1塊,你賣出去一件,成本就是1塊,賣10件,成本就是10塊,所以顯然是變動成本,然後你還有房租,無論你賣多少產品,你的房租都不會變,這就是固定成本。


1.存貨和成本並沒有衝突
存貨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而成本體現在利潤表中。他們的價格都在描述企業所持有的這件東西的價值。
2.成本和費用是有區別的
簡單來說,成本描述的是一件具體的東西的成本,這叫東西值幾個錢。而費用是描述一段時間內企業在某種事情上花了多少錢,比如銷售費用。語出我的中級財務會計老師。具體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更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各種財務會計教材,但是作為一個comprehensive的理解,這已經是很好的概括了


看樓主的問題大概明白怎麼回事
樓主說的存貨(stock)應該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里是歸為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的
有人覺得這是成本 個人覺得這算機遇成本(opportunity cost) 因為存貨可能滯銷 影響公司的流通速率
對於樓主說的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定義是隨著出產量總額變動所帶來的成本變動 我覺得這和存貨沒什麼關係
以上可能答錯 畢竟accounting新生 求指出

更新一下 看了樓上的答案想到一點 如果作為銷售型企業 增加庫存就等於增加output 所以和VC有關係


成本費用只是划到分不同而已 資產可以慢慢轉為成本費用


資產包括資金與成本。成本包括產品成本與費用。產品成本包括房屋折舊、設備折舊、原料、人工、水電。費用包括管理費,銷售費,財務費,等雜費。會計中說的成本是產品成本。常把產品兩個字省略,簡稱成本。
資金+成本+費用=資本+收入+負債
http://www.td189.com


推薦閱讀:

目前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行為有哪些,該怎麼應對這些行為?
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參考價值么?
如何解讀歡聚時代(YY)2013 年第二季度財報?
如何解讀京東 2017 Q3 財報?
如何看懂財報?

TAG:財務 | 財報 | 財務分析 | 會計學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