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和琵琶女兩種人誰更不快樂?

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琵琶女:「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一個是長期清貧的生活,一個是曾經繁華,而後孤苦。兩種人生,誰的心境更凄慘一些呢?


賣炭翁是真辛苦。踏踏實實勞動,辛辛苦苦討生活,結果貨物還被強制賤賣,換來的血汗錢不知道夠不夠成本呢。

琵琶女就是小矯情了。年輕時候長得漂亮,確實達到「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的地步。但問題是姑娘終究屬於賣笑的樂妓啊。那時候可不比現在,成為明星,名利雙收,當初不管你紅的時候有多大名氣,有多高收入,地位終究是低下的。這種情況下,年老色衰是每一個樂妓必須面對的未來問題。而琵琶女顯然是幸運的,她年輕時候賺夠了錢(當然。賺的多,攢了多少就不知道了),年紀大了之後,還能順利嫁作商人婦——注意,這裡是嫁,也就是說,是明媒正娶做夫人,不是去填個房,而且丈夫也算家境不錯了。結果琵琶女難過的是什麼呢?一是團聚少,商人重利輕別離,問題是商人不重利能滿足你的生活么?你有願意嫁於一個家境貧困的不外出的庄稼人么?二是懷念感慨自己當年眾星捧月的時光,問題是容顏易老啊,這個終究是要失去的。話說回來,明知道那些人不過是沖著自己當年的美貌來捧自己的,既非真情又非真愛,還如此懷念,只能說過於虛榮了。總結一下,琵琶女純屬矯情,她的需求要想滿意,那得按照現在許多言情小說的套路——年輕時候美貌,眾星捧月,在將要年老色衰時候,再來一位高官或官宦子弟,迎娶她,無限愛她,天天陪著她,還依然家境足夠富裕。可惜這美事古今都難找啊。

所以吧,若是主觀感覺來說,賣炭翁和琵琶女誰更不快樂確實說不準,畢竟快樂是個個人感受嘛;從客觀上來說,你拿一個吃飽喝足出來小矯情一下的人和一個為穿衣吃飯批命努力還難達到的人比,實在是反差太大了。


謝邀。
一個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一個就是空虛寂寞冷。

你說呢?


我感覺樓上說的都對......
賣炭翁是沒飯吃,在生死線上掙扎,而琵琶女,則是心靈上的傷痛。
也許,吃不上飯更加緊迫,但是,我還是以為,痛苦不能量化。


你說老實人,跟玩夠了的人那個快樂?


都挺不快樂的,各有各的難處,沒法比較的。但是我知道,寫詩的時候我最不快樂。


快不快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一定要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比較的話,私以為此時段的琵琶女比起此時段的賣油翁更不快樂。

快樂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內心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生理上的快樂感覺是在需求被滿足那一瞬間產生的,之後快不快樂靠的是心態。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說,賣炭翁的需求停留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琵琶女的需求應該在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可以有個人實現需求。二人能不能快樂就看誰的需求更容易被滿足了。

看看文中哈

賣碳翁此時此刻「心憂炭賤願天寒」,如果此時天寒地凍,不要懷疑,他會哆嗦著但是樂呵著。如果有人出錢買碳,他會快樂。拿了錢買了厚棉襖會快樂。買個熱饅頭會快樂。帶回家去給老婆兒子也會快樂……

年少的琵琶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可以算是個人實現需求的滿足,那時她快樂。「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有才有貌,且才貌被認可算是一種尊重需求的滿足,那時她應該是快樂的。而現階段的琵琶女,她想要的是情感和歸屬,「老大嫁作商人婦」,總算有了歸屬,但是琵琶女此時已經美人遲暮、人老珠黃,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女只能「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此時能讓琵琶女快樂的事情是商人的每次乘船歸來,給她一個擁抱,對她噓寒問暖……

我想,比起一出門就起碼有個個把來月的商人的歸來,大冬天裡天氣寒冷些,有個人賣炭的概率怕是大些。

所以文中描寫的琵琶女更不快樂(啊哈首尾呼應啦)


挺喜歡這個問題的

賣炭翁那種處境下的人要經歷很多年很刻苦的奮鬥,才有資格經歷像琵琶女那樣的痛苦
但我認為還是琵琶女情緒強度更大一些
人的處境真的糟糕到了一定程度,感受能力就開始自我麻痹了


炭和琵琶比較不快樂
別燒我別燒我,別彈我別彈我


推薦閱讀:

你認為最凄美的古詩詞是什麼?
有哪些可以用來描寫霧霾的古詩(詞)句?
古代有哪些很燃的詩句?
「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的區別真的那麼大嗎?
古代文人寫過哪些關於「橋」的詩詞?

TAG:生活經歷 | 快樂 | 古詩詞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