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哪些藝術家或作家終其一生貧困潦倒而死後被納入至尊藝術殿堂,哪些在世已經名利雙收甚至富甲一方?

前者:例如梵高;
後者:倫勃朗、莫扎特、莎士比亞。


謝邀。

首先題目有誤。倫勃朗在世時不算富,尤其是畫完《夜巡》後生意盡毀,晚年基本靠人養。莫扎特雖然名動天下且交遊貴族,但因為窮,喪事打理起來都窘迫。

實際上大多數名家,只要不是門德爾松、托爾斯泰之類祖上富,不管是否成名,經濟大多窘迫。巴爾扎克是個典型:每次掙筆錢,手頭闊綽了,就可勁亂花買房子置裝修什麼的,窮了再搬出去。

偏流行的,大多是能在世時就名利雙收。比如羅西尼三十來歲寫完大堆歌劇,剩下日子就是風流快活。大仲馬晚年特意把自己環境布置得很基督山。亨德爾晚年也蠻富裕闊綽。李斯特亦是。勃拉姆斯小時候窮,十來歲就去彈鋼琴養家糊口,但死時已是當代大師之一功成名就。瓦格納也是初年死窮,晚年豪富。他自己說過「我在活著時就要享用一切,才不要像巴赫那樣受苦呢。」達芬奇中年之後名氣太大,也很闊。法國那幫宮廷畫家如布歇等,西班牙的委拉斯凱茲等,北方畫派魯本斯那些交遊貴族的畫家,都很富裕。莫奈因為是印象派中前期最代表的人物,中年後日子也很好過,還置個花園什麼的,比梵谷好太多了。畢加索這樣開創時代的活得很舒服。喬伊斯晚年日子應該很好過,至少海明威年輕時只能在窗外看人家吃高級飯店。當然海明威自己從30年代開始也闊綽了。三島由紀夫、村上春樹們的經濟狀況也是驚人的好,至少遠比安部公房們要瀟洒。斯蒂芬·金、西德尼·謝爾頓之類小說暢銷的都富得流油。馬爾克斯20世紀60年代成名前苦,但70年代開始過好日子,得了諾獎後更是名利雙收。同理納博科夫亦然,1955年前窮老師一個,《洛麗塔》一暢銷雖然爭議大但是經濟立刻自由,再把《微暗的火》一出立刻把大師頭銜戴上,舒服了。菲茨傑拉德20世紀20年代就很有錢了,雖然一到30年代經濟就被老婆糟蹋得很緊張。


窮的人里,有的人是晦澀,有的人是沒趕上好時候,還有的是曲高和寡。卡夫卡是死後成名。麥爾維爾在生時《白鯨》不被人重視,自己活得馬馬虎虎。波德萊爾一輩子寫詩稿費一共才掙了三萬五法郎(本雅明的統計)。梵谷不提。高更也很苦逼。印象派後期三大家也就是塞尚活著時得了大名,但肯定也不如畢加索活得歡暢。巴赫一輩子被當傭人使喚,而且巴赫應該算死後才成大名——他第一次作品演奏會是他死後八十年的事,門德爾松發掘了他。貝多芬在世時就名震天下,但其實很窮,尤其是晚年維也納人集體迷羅西尼,搞得貝多芬只有名聲而無利益,這事瓦格納特意罵過。米開朗琪羅雖然三十歲就被當作時代傳奇,但因為他那家子連爹帶兄弟都是混帳,搞得他一直很窮。舒伯特應該很窮,死前三年多才開始享有名聲開始辦獨奏會之類。維瓦爾第很窮。實際上巴洛克幾大家裡真只有亨德爾活得舒服些——因為和英國王室攀了關係。

最舒服的是那些家境不錯不太用考慮掙錢的。博爾赫斯、門德爾松、梅里美、小仲馬(雖然他被爹承認得偏晚)、卡耶博特(印象派別人都在畫田和海呢他就畫賽艇了)、托爾斯泰之類。


中國來說,畫家除非出身望族(趙孟頫和他那幾位侄子),或者和宮廷攀關係(梁楷、張擇端們),大多窮得要死。唐伯虎傳說里風流倜儻,其實挺窮的。揚州八怪比如金農、李復堂們,其實很依靠當時的鹽商們贊助。和歐洲的王公貴族養藝術家(比如貝多芬就靠德國的貴族們養)很像。而且中國的畫家很可憐,早年被當工匠,宋時混進院畫還能吃飽飯,但隨後文人畫盛行,到董其昌分南北宗後,非風雅流的畫家普遍難混起來,不知埋沒了多少。
寫東西的,除非有正職,吃朝廷俸祿,不然基本都窮。孔子困陳蔡,莊子做漆園吏,不提。司馬相如後來雖然稿費高,但那也是因為混上了朝廷得了天子之寵。杜甫晚年窮,自己詩里都說了。王維能搞別墅,也是因為跟王子公主們關係好。
李漁、馮夢龍這些算純靠寫東西活了吧,算很成功了,雖然不大富大貴。曹雪芹中年後很窮,經常舉家食粥。蘇軾三十歲時已經名動天下,幾乎可以壓倒歐陽修成為當代文章第一,可是文不換錢,在黃州時還是窮得一天用度不敢超過一百文。

總之藝術家和作家其實也很靠祖上積德的遺產。有些死後成名,但因為家底好還能混;有些名顯當世但也不會因此富裕,比如貝多芬。既名顯當世又名利雙收還是有的,但大多也得靠有關係、勾得上貴族仕途才好。


謝邀。

卡爾-馬克思。


我來補充一些中國的藝術家
潦倒一生或富極而窮:倪瓚,王蒙,戴進,徐渭,陳洪綬,唐寅?,石濤?,八大。。。
一生榮耀或因藝而富:米芾,馬遠,夏圭,趙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時敏,金農,鄭燮,鄧石如,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齊白石,徐悲鴻。。。。。

中國古代的情況不同於西方,藝術家的身份並不單純,他們往往是文人、士大夫,職業畫家往往被持有話語權的文人階層排除在外,所以在這份聊聊列舉的名單中,富有的遠遠多於貧窮的,更多的貧窮的職業畫家、民間畫工沒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對於文人畫家來說,藝術更多的是他們交遊的手段,調劑為官生活,製造高雅的排外的文化圈子,為進一步宦遊尋找機會。


複合體很多,金少山什麼的…


名利雙收的話,歌德算一個,少年維特和浮士德這兩部作品也足夠分量。


首先講一個真窮的:舒伯特
小時候,家中前後生了19個子女,而父親只是個小學教師,窮。
剛成年,當了幾年老師就因工作影響創作辭職,靠朋友接濟和偶爾噹噹私教(報酬極低)度日,窮。
創作井噴期,沒錢埋單拿《搖籃曲》換了一餐土豆,窮。
小有名氣了,被出版商坑騙,出版《流浪者》賺了兩鋼鏰(弗羅林),出版《冬之旅》(24首組曲)賺了一鋼鏰,窮。
剛入中年,舉辦人生第一場作品專場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在名利即將紛至沓來時,他去世了。

當然,舒伯特在去世前的音樂會還是小賺了一筆,並在去世前花完了,算是這輩子唯一闊綽的時光。

而其他的一些音樂家,雖然潦倒,但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自己「作」的。
莫扎特四處寫信求資助,身無餘財,負債纍纍,死後草草安葬,但他的年收入是普通人的400倍,錢的去向有幾種說法但均無有力佐證,大家自行腦補吧。
貝多芬更是富豪級別的收入,他曾花上萬弗羅林給親人還債,而這還不及他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對比下出版曲子賺兩弗羅林的舒伯特),但如此他仍會生活拮据。。。不過有足夠的證據(他與朋友的信件)證明他經常尋花問柳,而他晚年耳聾的原因最有利的說法便是梅毒。

其實除了極少數像巴赫這種死後才聲名鵲起的,大多數音樂家都收入不菲,即便舒伯特的首場音樂會收入也遠超中產階級年收入,只是大家都喜歡聽、喜歡講有反差的戲劇性故事,逐漸公眾便有了古典音樂家都很窮的錯覺。


我知道的不多。
PKD很苦逼啦。
柳永中了進士卻被皇上除了名,連身後事都是相好的妓女湊錢辦的。


韓愈算一個吧 年輕的時候也並不怎麼有錢後來成名了專門給人寫墓志銘賺了好多錢,還有白居易,在寸土寸金的長安有多處房產和好多小妾,還美名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最後老了玩不動了都把人家遣散了。
再說一個那就是倫勃朗了和丟勒了,前者畫完《夜巡》後買畫家不滿拒付費,從此一蹶不振,後者小時候是山裡娃蠻窮的後來到時賺了不少錢。


畢加索= =


中國最悲催的莫過於徐渭了吧,窮困潦倒都不足以形容他杯具的人生。


歌德,達官貴人啊


推薦閱讀:

聾人如何提高文化水平修養?
在郭德綱和曹雲金這件事上如何看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讀過很多書,詩詞歌賦都有見解,還會一身戾氣出言不遜?
消防員在美國爲什麽是非常受到尊重的一個職業?
為何粵語與普通話的矛盾愈發激烈?

TAG:藝術 | 歷史 | 文化 | 文學 | 藝術家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