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你們是怎麼克服的?
有人說可以去吃甜食,有人說可以去唱歌浪嗨,有人說去運動,所有的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鏡像問題:心情好的時候,你們會幹什麼? - 生活
臨睡前,我會虔誠地合上眼瞼,想像自己是任何人事。
有時候我是南美叢林里的一隻豹子,剛剛捕獵完,心滿意足饕餮一番後,靜靜蜷縮在溽熱潮潤的洞穴里。
有時候我是菲律賓鄉下黢黑的小孩子,頂著一頭鬈髮,赤身裸體躺在竹床上聽磁帶,空氣中是熱浪和泥土混雜的腥氣。
有時候我又成了冰島的一個雜貨鋪老闆,紅臉膛三下巴,墩墩地坐在顧客寥落的鋪子里,偶爾整理貨架,更多時候是發獃,一整天。
我變成了任何我想成為的東西,他們可以是我看過電影里的浮光掠影,是我生命里蜻蜓點水一般的淺嘗輒止,也可以是我腦海中臆想而出的天馬行空。
我徜徉其中,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盡數體味。
當太陽升起,睜開雙眼,我又變回了我自己,一個平庸至極,泥足於現實苟且無法動彈的普通小女孩兒。
但每當我走在人群中,回想起昨夜的熱艷記憶,都會暗暗雀躍不已。我又有力氣,忙不迭奔赴下一場馬戲。
這種隱秘的快樂讓生活輕佻得像一隻鳥,四下奔突,越跑越快,到最後簡直就要飛起來。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有一本自傳,名字叫《在痛苦的世界儘力而為》,寫得很一般,但是我很喜歡這個書名,稍微改了兩個字就拿過來做這篇文章的題目了。
我上學的時候聽過俞敏洪的演講,覺得他是如此樂觀和幽默的一個人,不知怎麼寫個自傳取這麼苦大仇深的名字。後來認識了一個新東方做高層的朋友,他說老俞最困難的那幾年,平均一年要吃300多顆安眠藥。
然後我便想起了很多人,三年打了200多場官司的王健林,一周工作超過140小時且最近查出癌症的柳青,還有無數掙扎在艱難生活里的平凡人,當然,也包括曾經的自己。
我記得我才畢業那會兒,第一份工作所在的部門,氛圍非常不好,內鬥很厲害,衝突性非常強,上班就和打仗一樣。去的第一天就要分邊站隊,一起入職的小夥伴還會被老領導派去做各種奇葩任務:包括跟蹤其他領導,說另外一派的壞話,強制要求給其他人打小報告。有好幾個人都因此得了抑鬱症長期休假了。
記得每周一早上在去單位的地鐵上,被擠在洶湧的人潮中,我的心情是絕望的。幾乎天天都會懷疑人生,下班之後一般就直接睡覺了,因為沒有多餘的力氣。
這些年摸爬滾打過來,自己的事業也漸漸有了起色,在業內的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工作環境和收入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倍,但是也還是時不時經歷很多艱難的時刻。
我觀察周圍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人是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的。即使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們有如此龐大的系統需要組織、領導和維護,身上的壓力感和焦慮感也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我常常安慰那些受困的朋友:眾生皆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原罪要承受。
我也常常說:不要害怕不完美,事業、家庭、感情、健康、人際關係、個人情緒,都是人生的必考科目,而且每科都太難了。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有幾科考得不好也不要太傷心,儘力就好。
我年輕的時候總想成為馬雲。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幻想成為馬雲的人最後成為了馬雲,連馬雲當初自己也沒料想到自己會如此成功。像馬雲級別的大成功,除了能力、天賦之外,更重要的是時代的機遇以及無數關鍵節點上的運氣,對大多數人幾乎沒有參考性。
我也漸漸明白,總是幻想著大成功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做更有把握的事情,多積累小成功,小成功累積多了,信心足了,實力強了,才有機會衝擊更高的高度。
比幻想成功更重要的是,接受作平凡人的自己。
再厲害的人,跟這個世界相比,都是如此脆弱和渺小。我們從小受太多文化裡面關於「叢林法則」的教育,總覺得要當科學家,當世界首富,當國家主席,當時代精英才是正確出路。
而實際上,當個普通人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不管你有多厲害,總有人比你更厲害。在英雄路過的地方,總得有人站在路旁為他們鼓掌。
我記得第一次聽到朴樹的那首《平凡之路》,我淚流滿面。
當聽到那句「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覺得心裡的某個柔軟的地方被擊中了。接受自己可能」奮鬥一生,也只能是個平凡人」的事實,是一個跟自我內心的最大和解。
我曾經跟一個創業公司的老闆喝酒,他剛拿到千萬的融資。酒過三巡,他對我哭訴道:寒笛,創業以來,我沒有一天是快樂的。我每個月都會精神崩潰兩到三次,每天早上起來都很抗拒去公司,在路上也總是有心肌梗塞的感覺,好像自己會隨時掛掉一樣。有時候真想「就這麼算了吧,明天就把公司關掉」,感覺自己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我苦笑了一下,也只能安慰他:「儘力而為吧。」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有很嚴重的失眠症,甚至高考兩天沒睡著過一秒鐘。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坐在卧室的床上,疲憊而無法入睡,絕望的看著牆面發獃,想到自己可能因為睡眠不好,精力不濟不能上到理想的大學,就覺得這世界彷彿暗無天日。
父親看到我卧室的燈大半夜還亮著,總會敲門進來。給我端來杯熱牛奶,拍拍我的背,輕聲安慰我:不要有太大壓力,儘力而為就好。
過了這麼多年,每當身邊有受困的朋友,或者有遇到難關的創業者找我做諮詢或者營銷策劃的時候,我在給他們出謀劃策的同時,也總是看著他們抑或絕望,抑或焦慮的眼神,用當年父親安慰我的話安慰他們:「不要有太大壓力,儘力而為就好。」
這幾個月以來,我堅持寫作,每周通過公眾微信號「吳寒笛可愛多」發表一篇文章,主要都是關於營銷,關於商業思維這種理性層面的文章。但是我也常常希望,能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做一些讓人溫暖的事情,寫一些正能量的文字,哪怕只是能鼓勵到百分之一的讀者,我覺得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嘗試,所以才有了這篇文章。
無數次我回首過往,想到那些非常艱難的時刻,想到那些自己都以為過不去的難關,想到那些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不眠夜晚,那些痛苦得以至於心力交瘁的感覺都已經回憶不起來了。
唯一清晰的記憶是,在每個深夜寂靜的時刻,在客廳柔緩的燈光下,父親拍著我的背,輕聲安慰我:
不要有太大壓力,儘力而為就好。
文章來自我的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去嗑!瓜!子!
因為嗑瓜子的過程是由一個個小目標(嗑一顆瓜子)構成的,整個過程是一個短周期的正向反饋。
在嗑瓜子的過程中,大腦會感到容易、舒適、愉悅。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建立:行動到結果、努力到反饋的因果聯繫,從而滿足你的成就感。從而讓你「上癮」,忍不住嗑下去。
同時,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瓜子都經過了烘炒,從而具備了更高的熱量。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大腦十分偏愛高熱量的食品。攝入高熱量食品時,神經中樞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使得我們感到愉悅,從而緩解你傷心的情緒。
所以,建議大家都在家裡備幾包瓜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嗑上幾包。十分管用!
每個人一生當中,痛苦的經歷會有很多次,如何去調節心情,真的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中國有一個極為荒唐的觀念,那就是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跟你說心放寬,想通。
我從小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生活不算寬裕但也吃穿不成問題,父母不算恩愛但也極少吵架,所以我是在一個非常健康的家庭長大的。回顧過去的生活,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那漫長的童年。
曾經有個朋友聽了我的那些故事,激動的說想給我個擁抱。其實,當我了解了很多人的不愉快的經歷後,覺得自己的這些經歷是絕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只是我的頻率有點高。
2016年,我內心安靜,生活穩定。
下面,我就來說我是如何調整的。
2013年冬天,在我感受到極為痛苦的時候,我的身體發出了一系列的預警。有一天,我從地鐵站出來,大約有三十多秒,我不知道如何回家。第二天,去超市買東西,走進超市一直兜兜轉轉,想不起來自己到底要買什麼東西。那一刻,我嚇壞了。我跟一個從醫的朋友說的時候,他說只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已。顯然,這個答案並不能讓我滿意。開始查詢大量資料,後來我意識到可能是心理疾病,做了大量心理測量表,當時顯示強迫症-中度,抑鬱症-輕度,焦慮症-中度。但是相關臨床癥狀又有一大半不符合,我當時想要不去醫院查一查,但是癥狀我都描述不全,肯定什麼都查不出來。就這樣過了春節,無意當中看到了一些中醫描述的一些癥狀。於是,我整個研究全面轉移向了中醫,我甚至把黃帝內經都讀了一小半。我覺得我的問題,只能中醫查出問題。於是,我給家裡人說我需要找個中醫,身體不太好。
中醫查出來的結果是脾胃虛寒/氣血不足,還伴有咽炎,最後的中心結論——低血壓。醫生是我一個遠親姑姑,從醫院退休後被返聘回醫院的老中醫。她讓我做了大量西醫的血液化驗CT測心率,一切數據顯示正常,也就是說從西醫上我的身體沒有任何病變跡象。開了一大堆中成藥之後,我開始服用了三天,明顯感覺整個人輕鬆了一大截,一周之後感覺幾乎痊癒。
後來,我的大量空餘時間都用在了研究健康這件事情上。我這裡所說的健康,不是人們常說的身體完整,而是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這在我的意識里才算真正的健康。
懶,決策頻繁錯誤,情緒頻繁失控,觀念偏執,話太多,長期過分喜悅,愛講大道理,過分敏感,萎靡不振,喜歡炫耀,床上功夫太差等等,在我這裡都算不健康的表現。
扯了這麼多了,還沒有進入正題。下面我就說說具體操作指南:
1.首先觀念上,我放下了很多強加給自己的東西。例如必須儘快找個女朋友結婚,必須儘快賺夠錢買房子,必須自己的事業有起色。我覺得我首要的問題是,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那時候我渾身上下都是一些慢性病,鼻炎,脂溢性皮炎,結膜炎,偏頭痛,腳氣,經常感覺極其疲憊,昏昏欲睡。現在我只剩下輕度的鼻炎和頭皮屑,其他方面已經徹底痊癒。當然,有人會說,你不是說了嗎?中國觀念里,心放寬放下是極為無知的觀念,這一點不是跟自己的話矛盾么?這個不矛盾,因為我的方法不是只用一個,而是多管齊下。並且這個方法對大多數人而言不具有操作性。
2.通過運動快速調解身體(這個方法是最快速最核心的一個)。我們的很多情緒反應,都是由身體產生的,無論是喜怒哀樂價值觀念等任何意識(意識來自於大腦電流),都是由身體的感應器採集外界信息,進行加工轉化然後輸出的。所以,身體是你所有行為的一切根源。
中醫古籍對情緒和臟腑有如下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人體五臟失調會引起不同情緒反應,反之,情緒又會影響五臟。所以保護身體,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驚不憂不恐,可以從懂得原理開始。例如,有些人頻繁做噩夢,這就反應出你的腎臟不好,所以就需要調理你的腎臟。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會加快,產生內啡肽多巴胺等快樂激素,可以排泄掉體內很多垃圾和毒素。人體內有很多激素在控制著我們的情緒,例如情緒類激素有內啡肽多巴胺催產素腎上腺素等等。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建立了一個排他性的指令。考試考砸了,心情不愉快,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機制建立起了好成績-好心情這樣一個強化關係,於是,你每次考試成績很好,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然後你會感覺很快樂。就如同,我們在初中生物里學的狗進食實驗,每次開燈給狗餵食,他的口腔會分泌唾液,多次這一行為以後,當我們只開燈不餵食,狗依然會分泌唾液。這就是心理學裡的強化論。我們如何打破這種強化關係,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增加新陳代謝,以此來阻斷這種過強的反應。
說到運動。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跑步,因為你只需要提高新陳代謝率,其他的運動方式不好測量。跑步時最便於測量的運動方式。英國政府建議民眾每周運動時間不低於150分鐘,個人經驗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一周5次,每次大約5公里。我之前的運動方式很不健康,總是想跑更多的距離,從一開始跑1公里/次,到後來的10公里/次,我越來越發現運動的效果不明顯,反而更加糟糕了。每次跑完10公里/次,第二天出了身體酸痛走路略有不穩之外,整個身體很清爽,第三天就蔫了。後來我調整成5公里/次,感覺正好合適。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後來才發現是身體營養素沒有及時補充,過量運動容易引起電解質失衡,畢竟我不是一個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要特別注意這點。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我就是暫時心情不好,跑步太痛苦代價太大,我想找更廉價的方式。我只能告訴你,遲早有一天你還會回到跑步這條路上來的,如果你到死都沒有跑過步或者大量的體能消耗活動,那麼你的段位也就永遠處在低段位。因為所有人在臨近30歲,都會經歷一次身體大變革,那就是身體機能迅速下滑,相關醫學數據可以自行搜索。就像春上村樹說的,他以為身體是漸漸衰老的,後來他才發現是一瞬間變老的。真的是一瞬間,快到你難以適應。為什麼很多大佬(馬雲柳傳志王石等人)等人都會運動,那是因為你要想有更高的正確決策率,更充沛的精力,更愉快的心情,更多的能量,你就得運動。
不好意思,又廢話了一大篇。說重點,如何養成跑步習慣。首先,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不要想著距離速度時間等問題,能跑多少跑多少。只要你堅持每天去操場(不建議健身房和家裡,因為含氧量低,你可以去大學操場,公園等地方),堅持一周之後,開始給自己設定一個3公里的目標(對,沒錯,3公里,不要低於這個數字,你就是意志力再差不至於低過3公里),你只管完成3公里,至於是走完的,還是跑完的不重要。就這樣堅持兩周,然後再設定時間目標,可以走跑交替,主要依據身體反應,跑不動了就走,覺得有體力跑了就跑。這個時候一定要用跑步APP,有很多我這裡就不給他們做廣告了。用跑步APP檢測數據,你能夠看到速度和跑量的數據,只要不斷要求自己進步,等你覺得這樣的速度和3公里的量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再逐漸加量。直到5公里,30分鐘之內搞定就可以了。超過5公里想成為馬拉松愛好者,請百度專業跑步資料。
3.飲食均衡。上面說過,我們的所有行為思想情緒,都源自於身體。而我們身體的本質,就是由食物堆砌而來的,你從一顆受精卵到現在的大塊頭,是因為吃了幾噸的食物所產生的。細菌的數量遠遠超過細胞的數量,大約是身體細胞的10倍多。這些細菌絕大多數都是由你吃進的食物提供繁殖能量的,所以你的身體依然是由幾噸食物堆出來的。飲食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在主流觀念里,並未重視這一觀點。舉個例子,我們在飲酒之後,行為像個神經病,當然這個例子會比較極端。豐富的維生素C會增加我們的新陳代謝率,使得我們心情愉悅。我曾經大劑量服用過維生素C做過實驗,人體日常維生素C攝入量是200mg,我連續好幾天攝入825mg,確實整個人感覺細胞都是漲的(類似於精力特別旺盛的感覺,但不同於精力旺盛),結果後來連續三天清晨流鼻血,我就趕緊大幅減量,2天服用200mg。因為我有吸煙的壞習慣,每抽一根煙會消耗25mg維生素C,我無法短期內戒煙,就用維生素C抵消香煙對身體的損害。
又胡扯了一大堆。說重點,人體每天需要的元素有這麼幾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也有加上膳食纖維和水,稱七大營養素的)。這五類營養素都是人體所需要的,它們有著構成人體組織(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為人體提供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預防疾病(蛋白質、維生素)、抗氧化(維生素、礦物質)等許多功能。缺少任何一種營養素,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身體都會進入亞健康甚至是疾病狀態。
飲食均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至少對於我來說。我有個毛病,那是出了名的,那就是哪家的飯好吃,我會一直吃到倒閉。大學時候,我就經常吃油潑刀削麵,頂多換成蛋炒刀削麵,這兩個不停切換。後來參加工作上班,也是如此。被很多朋友在酒桌上吐槽,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如此。我曾經為了飲食均衡努力過很多次,都沒成功。後來,我開始嚴格培養習慣,根據人體五大營養素每天必須攝入來養身體。把這個簡單食譜羅列一下:
早晨:雞蛋+蜂蜜水+黑米紅豆粥;(早上如果沒時間,就省略掉黑米紅豆粥)
中餐:麵條或米飯;(麵條菜少,米飯菜多,主要是根據維生素量切換)
晚餐:與中午盡量不同,偶爾想起來了就買點水果(雖然水果經常放壞忘記吃)。
這個食譜還是不夠健康,我一直在努力,這與生活習慣和工作類型有關,所以我暫時不得已就用維生素補充。
家裡的維生素有:21金維他-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胡蘿蔔素,這些維生素都是切換著補充,有時候減半服用,有時候按規定劑量服用,有時候根本就不服用。總是,根據你當天的飲食來調整。
4.控制你的社交量,無論是互聯網社交,還是現實生活社交,都應該適當控制。 自然環境往往使人寧靜快樂,人文環境往往使人焦慮煩躁。有人說,當你不快樂的時候,找個朋友傾訴,我覺得很扯淡。這個辦法是針對於那些相對來說,性格特別內向不苟言笑的人,才有具有明顯的效果,而對於性格不那麼內向的人,真的沒什麼效果,反而會再次強化這種痛苦體驗。並且,當你真正痛苦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表達不出來,有時候搞不好,你會變成祥林嫂的。在你很不快樂的時候,盡量減少垃圾社交,除非你這個朋友確實非常樂觀。因為人在不快樂的時候,有些人是麻木的(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有些人是敏感的(內心很脆弱,外界稍有不如意就會加深痛苦),然而絕大多數人並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很難給你安慰和溫暖,往往都是嘴上的一些客套話。就像你生病了,你的男友總是告訴你多喝水,嗯,沒錯萬能喝水理論,水確實是生命之源,但這個辦法太哲學化。
總結:
這裡所說的心情不好,不是單純的因為某件事情而短暫的心情不好,而是因為一些艱難的經歷,或者壓力巨大進而厭世等較長時間的不良情緒。基本上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就能夠較大程度的改善你的情緒:
1.首先觀念上,丟掉很多認為強加或者主流社會觀念賦予的慣性要求; 2.通過運動快速調解身體新陳代謝,讓身體排泄掉身體里的垃圾和病毒;
3.飲食均衡。我們的所有行為思想情緒,都源自於身體,身體源自於食物;
4.控制你的社交量,無論是互聯網社交,還是現實生活社交,都應該適當控制。
最後,祝願哪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儘快走出陰霾,擁抱美好生活。切記,不可心情不好任由其發展,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我們付出代價或努力,請珍惜你的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
請添加 個人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DC_mvsnEmpTlrY3d93o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心情不好怎麼辦?壓力大焦慮怎麼辦?答案是三個字——買買買。是不是有種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感覺呢?
不開玩笑,以購物作為緩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的方式其實很常見。甚至因此誕生了一個詞語「Retail Therapy」(零售療法)。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心理治療,但是一種有類似心理治療的作用。來聽我們聊聊「買買買」。
超過半數的人都嘗試過的
「零售療法」(Retail Therapy)
零售療法,指的是人們通過購物來自我調節、釋放壓力、緩解負面情緒等的一種實現自我療愈的方法(Woodruffe, 1997; Kacen, 1998; Bailey, 2013)。
顯然,它並非一種真正的專業心理治療方法(Huffington Post, 2014)。不過,這也並不妨礙它成為現代人最常用的放鬆減壓、調節情緒的方法。
特恩斯市場研究諮詢公司(TNS Global)在美國一家購物返利網站上http://Ebates.com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人(52%)承認自己曾使用過「零售療法」(as cited in, Researchscape, 2013),其中,有44%的人每個月都會通過購物來達到自我療愈的效果。也有另一項調查顯示,在感到壓力的人群里,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曾通過購物來緩解自己的焦慮(Gregoire, 2013)。
從這些數字中,「零售療法」的風靡程度可見一斑。那麼,關於零售療法,還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呢?
* 誰對「零售療法」感興趣?
女性並非零售療法唯一的「受眾」。特恩斯公司的調查發現,男性中也有40%的人曾經試圖通過購物來改善自己的心情(ascited in, Researchscape, 2013)。
另外,研究者們認為,在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得分更高的人通常更追求社會交往、感官刺激(Andreassen,as cited in, Borreli, 2015),購物可以是他們獲得快感的方式之一(比如,買一些新奇好玩的東西刺激興奮感),因此,零售療法也很可能為他們所青睞。同時,神經質水平較高的人,由於他們更容易焦慮、敏感、情緒不穩定,因此,他們也更有可能通過零售療法來紓緩自己的負面情緒。
* 哪些事情會讓人們想要通過購物來治癒自己?
調查顯示,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以下事件時,就很可能會尋求零售療法(Researchscape, 2013):
- 工作中遇到了挫折
- 聽到一個壞的消息
- 與自己的重要他者(如伴侶、父母、或子女等)發生爭吵
- 生了一場病
- 體重飆升
* 以購物進行自我療愈時,人們通常會買些什麼?以及會去哪裡買呢?
調查顯示,男性與女性在進行「零售療法」時,選擇購買的商品品類略有所不同,女性最常選擇購買的物品前三名為衣服、食品、鞋子;而男性則為食品、電子產品、電影/音樂(Researchscape, 2013)。
「零售療法」的實現途徑則主要依賴線上渠道,67%的人主要通過線上購物來實現減壓、緩解情緒的效果,而這主要是由於線上渠道能夠更便捷(足不出戶、節約通勤成本等等)、全面地(各種類型的電商平台)(Researchscape, 2013),滿足人們在壓力或情緒之下,短時間內通過購物來療愈的需求。
既然,人們已經如此普遍地使用著「零售療法」,那麼大家關心的問題來了——它真的在心理上對人有療愈作用嗎?
零售療法:你所不知道的療愈作用
1.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購物,對有些人而言,是他們應對「存在主義死亡恐懼」的方法。所謂存在主義死亡恐懼,指的就是當人們意識到,人本能地會害怕死亡、想要逃避死亡,但同時無論是自己還是世界上任何的其他人,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時候,便會產生的恐懼感(Langs, 2004)。
Nepomuceno與Laroche(2016)對213名被試進行研究,發現購物能夠幫助一部分人應對這種死亡恐懼。
他們首先測量這群被試的消費風格,即測量他們是持「親消費主義」還是「反消費主義」價值觀的人。前者更樂忠於消費,而後者則對消費不感興趣。「反消費主義」價值觀的人之所以對消費不感興趣,可能因為他們將「簡單生活」作為信條,認為生活的樂趣更多來自於非物質層面的滿足,也可能他們崇尚節儉。
然後,被試被隨機分成兩組完成寫作任務。其中一組人(控制組)描述自己看牙醫時的情緒感受,並詳細描述,他們認為看牙時感到疼痛會發生什麼。而另一組人(實驗組)描述想像到自己去世時的情緒感受,以及他們認為,自己生理上死亡時會發生什麼。實驗組的任務已被此前的諸多研究證明,能夠成功引起人們內心的「存在主義死亡恐懼」。
最後被試將填寫一份消費習慣問卷,其中的問題,如,「當你家的冰箱無法正常工作時,你會怎麼辦」,選項包括「1=當然花600美金買一台新的,2=可能花600美金買一台新的,3=都可以,4=可能花200美金維修,5=當然花200美金維修」。
結果發現,當「親消費主義」的人感到死亡恐懼時,他們更有可能表現得無法抵抗自己消費的衝動,更願意花錢購物(如消費習慣問卷中更多選擇1,2選項)。不過,原本就是「反消費主義」的人,則並不會因為產生死亡焦慮就變得更願意花錢。
Nepomuceno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購物消費,能幫助那些「親消費主義」價值觀的人緩解死亡焦慮。「既然我總有一天要死,不如在活著的時候盡情地買買買」,「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可能是他們的心聲(Romm, 2016)。
2. 幫助人們適應生活的轉變
Kit Yarrow博士(2013)發現,當人們在面對一些生活轉變時,如換工作、結婚、生子等等,會通過購物來幫助自己更好地適應「新」的生活狀態。她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購物能夠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變時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也給予人們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
結婚超過十年的Janice發現自己的婚姻生活早已喪失了激情。當她最終和丈夫離婚時,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購買了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這幾個小時的時間是完全值得的,這個購物的過程就像是自己再喝過去的婚姻告別,我感覺,我已經做好了重新開始的準備。」
Janice所說的這種過程,非常類似於心理治療中的一種被稱為「可視化」(visualization)的技巧——人們通過想像創造出精神上的感官體驗,想像著實現某件事,完成某個任務,從而達到放鬆的效果(Baumgartner, 2011)。
在Yarrow(2013)看來,購物會讓人們自然而然地開始想像擁有了這些物品之後的生活的樣子,是將未來生活可視化的過程。它能夠幫助人們為轉變之後的生活做好心理準備。例如,一些准爸爸媽媽提前買好嬰兒的奶瓶、衣服等,能夠幫助他們想像寶寶出生之後的家庭生活的樣子,減輕內心的焦慮感。
另外一方面,購物創造出來的「擁有了嶄新的生活」的感覺,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正如我們在一篇舊文「通過性幻想理解你的人格結構」(文末會附上鏈接)一文中提到過的,人們會通過想像自己在一些穿著打扮中的樣子,來獲得與這種穿著打扮相匹配的、新的身份感與力量,人們在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中也能做出更符合其身份角色期待的表現。例如,某項研究就發現,當穿上白大褂的學生比穿休閑服的學生,更能夠在考試中集中注意力(Yarrow, 2013)。
這樣看來,購物,不失為過渡期自我調節與適應的好方法。
3. 緩解負面情緒、帶來愉悅感
Rick等人(2013)邀請100名被試觀看視頻,該視頻講述了一個男孩幼年喪父的故事(被之前的實驗證明能有效引起人們的悲傷情緒)。隨後,這群被試被隨機分入實驗組與控制組。
實驗組被告知擁有100美金可以購買旅行必備用品,他們需要可以12個物品(每個25美金)中挑選出4個放入購物車。而對照組則只是告訴他們從12個物品中挑選出他們認為旅行途中最必不可少的4件物品。
完成任務之後,情緒量表測量他們的悲傷程度。結果發現,實驗組(將物品放入購物車的人)的人悲傷水平顯著低於控制組(選出必備用品的人)(p&<.05)。因此,研究者們認為,購物的確會對人們的負面情緒有積極的影響。
4. 賦予人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Gitimu 與 Waithaka(2014)認為,購物就是人們不斷做出自主選擇的過程(這裡不包括那些購物成癮中無法控制自己的買買買)。而「做出選擇」的過程,就能夠提升人們內心對於生活的掌控感(Rick, 2013)。購物賦予了人們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而通過做出這些選擇,我們也隨之獲得了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
5. 放鬆減壓
Yallow(2013)認為,當購物的時候,人是相對處於一種無需動腦的放鬆狀態的。因此,在完成一項複雜困難的工作時,購物作為一種「短暫的休息」便能夠幫助大腦進行放鬆和調節,提升狀態以更好地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
尤其是線上購物。人們會在繁忙的工作間隙,迅速掏出手機刷一刷電商網站。因為這就像是一場精神減壓放鬆之旅,比起現實生活中的出遊更加輕便簡潔,人們無需整理行囊,也無需周全計劃。(Yallow, 2013)。
6. 購物還有社交功能
購物也可以是一種增進社交的方法。購物場所因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所以也常常是朋友相聚的好去處。而新鮮的購物資訊也能成為社交時候的談資。另外,當外出旅行時,購物也是一種最直接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與當地人交流的最佳途徑(Yallow, 2013)。
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零售療法也有風險
買買買可能有你不知道的副作用
1. 可能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調查發現,55%曾使用過零售療法的人,因為超出預期的消費而倍感壓力(Gregoire, 2013)。本想通過購物來減壓的人,卻反而因為過度消費而變得更加焦慮,他們甚至會花費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禮拜的時間來後悔和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克制力(Bailey, 2013)。
而「零售療法」是他們常用的應對負面情緒的方式,因此,他們又很可能因為自責與後悔導致的負面情緒而再度瘋狂購物,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2. 可能導致過重的經濟負擔
在熱衷於零售療法的人中,有59%的人曾經擔心過自己無法支付信用卡賬單。儘管購物的過程會帶給人們心理上的愉悅,但客觀現實是,購物也是需要付出經濟代價的。在享受零售療法帶來的好處的同時,「入不敷出」也是需要大家警惕的問題。
3. 還可能是一種「購物成癮」(Shopoholism)
儘管目前「購物成癮」尚未被納入相關的精神診斷之中,但它已被看做一種可能的行為成癮(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nowYourself並回復【工作狂】給後台,了解「行為成癮」),而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及臨床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學者估計,6%的美國人可能存在購物成癮的問題(Morad, 2012)。
陷入「購物成癮」的人,便很有可能會在經濟上已負擔不起時,也無法停止買買買,最終導致負債纍纍,或者無時無刻,都想要購物,進而影響人際關係、工作和生活等等,產生類似於對成癮物質一樣的「上癮」的情況。
如何理性地使用零售療法?
1. 你需要了解自己使用零售療法的動機。
購物,能夠在一定程度幫助人們放鬆、減壓、調節負面情緒,然而,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治療,無法幫助人們解決長期的焦慮或抑鬱問題(Bailey, 2013)。因而,你需要了解自己使用零售療法背後真正的原因(trigger),從根源解決你真正的問題所在。
2. 設立一個單獨的「零售療法」資金賬戶。
你可以專門申請一個額度較低的信用卡或者開立一個借記卡並在裡面放上一定金額的存款,數額取決於你個人的收入以及其中可以用以購物的金額。Bailey(2013)認為,這個單獨的賬戶,能夠幫助人們有效地控制預算,避免在使用「零售療法」時,超出自己所能負擔的範圍。
3. 在購物時使用清單
在購物之前,為自己準備一個購物清單,在每購買到一樣東西時,就在列表上打鉤(就像任務列表一樣)。這不僅能夠時刻反覆提醒自己,「哪些是我現在需要的」,還能夠讓人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與滿足感(Bailey, 2013)。
4. 購買一些具有放鬆效果的小物件
同時,Bailey(2013)指出,使用零售療法時,並不是價格越高的物品,越能達到療愈的效果。人們可以買一些具有放鬆舒緩的小物件,既精美又實用,來幫助自己減壓和調節情緒,如香氛蠟燭、不同口味的茶包、書或者一場電影等等。
好了,看到這裡,心情不好的你,要不要趕緊打開x寶來一發盡興的買買買?或者,你可以將此文轉給你的男/女票/閨蜜/家人,猜猜他們能否get到你的用意呢?
原文發表於 買買買真的也是一種心理療愈?| 研究:購物是一些人對抗死亡焦慮的方法
相關文章 我不曾得到過你,但曾想像過你 | 研究:通過性幻想理解你的人格結構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不要給最後一根稻草落下的機會!!!
我想題主是很明白自己的處境的,事情如何處理,自然是心裡有數,你只是需要調整下情緒。
感到悲傷時,不要急著克服!要去慢慢的緩解,事情雖多,但也不要著急,先緩解情緒,才能高效做事。
要學會疏導憂傷,把情緒慢慢地安撫下去,而不是死磕,那樣更容易引發煩躁以至於崩潰。
感到不開心的時候,就獎勵自己吧,去滿足自己一切可以被滿足的要求,把自己看成一個孩子,平時可以跟他講道理,但(快)哭了的時候,就不要講道理了,要去哄他,甚至可以滿足他一些無理的小要求。
今天是小年,我們那裡的習俗,是要全家團聚在一起吃灶糖的,都要在自己家和家人一起過的,下班時候想到今年自己一個人在外,而且過年還不能回家,就莫名的煩躁,覺得很悲傷。
但我不想悲傷,於是就去逛超市,看到想要的東西就全買了,盡量的滿足自己,買了一堆好吃的回屋子,可剛吃了幾口,突然就想吃辣椒了,很想很想吃那種。
我知道這只是無理取鬧,是想要發泄的一個借口,可一想到,連想吃點辣椒都辦不到,就有點控制不住情緒,覺得特別的壓抑。
可我不想被壓垮,就想:好,想吃辣椒我滿足你。然後跑出去買辣椒,我跑的很快,第一次發現,原來只要我跑的足夠快,是真的可以甩掉悲傷的。
跑了那麼遠,只買了兩個青辣椒回來,但我卻像個得勝的勇士,悲傷一掃而光,哈哈,我怎麼能悲傷呢,我打敗悲傷啦! 然後就高高興興的繼續吃飯了。
所以,悲傷的時候,就要對自己更好點,儘可能的去滿足自己的要求,順應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悲傷的時候,去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隻會導致稻草更快的落下來,直到把你壓垮。
綜上,千萬不要給最後一根稻草落下的機會。
最後。
哈哈哈,這方法很好用,但是是極少用得到的,希望大家都用不上最好啊*^_^*。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擁抱廚房,一起來炒個面吧。當醬油與熾熱的燒鍋接觸,蟹柳、醬油、面等香味立刻衝進你的鼻孔,50、60、99%......然後,你的注意力百分百地集中在這盤面上。面端上餐桌了以後,打開汽水,吃一啖面,灌一口汽水,一冷一熱的衝擊(務必要保持這個循環!),安心的感覺慢慢又回來了。
除了炒麵,太陽蛋面的治癒功效也很好:暖暖橘色的流心蛋黃,微微焦脆的蛋白,和熱熱的麵湯一起送進口,幸福得有點想跺腳了。
對了,怎麼能不提超美味的芝士撈麵!哈哈,我心情最差的時候加了8片芝士。看到芝士拉絲,聞到濃濃的奶香味的時候,心情就已經好了一大半......
人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吃吃喝喝,或者挪步到我的知乎專欄 看看,讓生活的煙火氣息來趕走所有的不愉快吧~
瀉藥。最近剛剛寫了一篇《重壓之下,仍有完卵》,講的就是如何解壓。從公眾號貼過來供參考。
今天在公司做了一下月末分享,我想了想,作為一個開心的段子手,專業技能羞於分享(其實是不懂什麼專業技能),而現代人普遍壓力大,所以分享了如何解壓。以下為文字版本,供大家欣賞。
大多數人是因為什麼產生壓力的?
原因主要有三個:
(1)目標遙不可及。
(2)實現目標的過程太艱難。
(3)與其他人的差距對比。
那麼,從眼前來看,比較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一定是符合下面兩種情況的。
(1)暫時轉移注意力,磨刀不誤砍柴工。休整之後再前進。
(2)轉移注意力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在一件新事情里更容易地成功一次,從而減緩對原有目標無法實現的沮喪感,獲得更多動力繼續前進。
簡單來看,符合上述兩條的解壓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發泄。發泄不等於對人的暴力。比如找人傾訴,就是很好的發泄方式。
(2)大保健,其實就是推拿。我想,我對別人最大的愛意,就是帶人去做大保健了吧。相信我,這是愛的表達,是累的釋放。
(3)找一件新的事情做。我平時會寫書法或者畫畫。不管水平,這些讓人專註的事項,其過程就足以讓人平靜,充分解壓。
(4)打遊戲。遊戲是非常好的讓人精神放鬆且容易獲得成就感的解壓方式。比如我,就會玩掃雷。
(5)運動。運動強身健體,流汗極度解壓。
(6)放空的要義在於,暫時脫離現有環境。2014年忙百度世界大會的時候,四十天*12小時高強度無休。趁著假期去洱海邊坐了兩天,整個人煥然一新,滿血復活。抽離感是最好的reset.
(7)啪啪啪。或者叫,嘿嘿嘿。和春水堂CEO春叔聊天,春叔說,凡是能夠釋放精神、滋養肉體,讓人全身心投入的都是好的釋放方式。
相信經驗。
不建議的解壓方式如下。從我個人的經驗看,下述兩種方法,要麼就增加了精神壓力,或者還會帶來物質壓力。我買得剁了十輪手了,吃得快到200斤了。不堪回首啊。
但是這些方法,都只是一時的解壓方式。從長遠和根本看,其實心態的改變更為重要。在心態上,分享四個建議。
先幹了這碗雞湯。
第一點,我以前在公眾號分享過文章,相信可能。不多說,點擊閱讀《相信可能》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1MjgxNg==mid=200522022idx=1sn=4020da3bdeaa5ada5d49164b024ebe7cscene=21#wechat_redirect
第二點,人不勝天。
相信可能不代表不切實際,要調整好預期,就更容易承受結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明白,真正的幸福從來都不是一直有好事發生,而是鮮有壞事發生,已經就是完美人生了。
第三點,填空題。只要你不填「別人」,後果都不會太差。
我的填空答案有兩個:
生命很大,你很小。今年一次在手術室外面排隊,周圍都是在痛哭的沉痛的家屬,在這裡空氣都不流動。就在這時,有護士喜氣洋洋地推著一個新生兒走出手術室,對焦急地爸爸說:大人孩子都很好。大部分上一秒還在沉痛的人,會在此刻忍住不一齊分享喜悅。幾次類似的經歷讓我明白,當把視角維度放大到整個生命時,你為之煩惱的很多事,其實都不值一提。
宇宙很大,你很小。微博上曾經流傳很火的一系列圖,就是當不斷去對比宇宙中我們已知的各種大恆星時,不要說地球,連太陽都渺小至極。這種浩瀚中,今天我失戀了,明天我受挫了,又算得了什麼?你是地球上的一個人,地球不過是天上的一顆星。
第四點,你並不是世界上最慘的那個,你的經歷也遠不是最糟糕。我小時候成長在黑龍江的小縣城,受到了那個環境中可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我從小學習電子琴,參加縣裡的比賽可以拿獎,非常了不起。大學來到人大,看到學校的民族樂團、交響樂團的演出,發現出生在大城市的同齡人,學習的都是鋼琴、小提琴,都是專業十級的水平。而我學習的電子琴,無資格上台,在我從小到大的經歷里,也從來不知道樂器還能夠考級。我覺得生命不公,無法釋懷。
後來在美麗中國工作,去雲南的山區,見到了很多當地孩子的生活。有一所山上的學校,一年裡只有半年有水,村長能送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是從山間的紅豆樹上打下來的一捧紅豆。大多數雲南學校,每個鋪位睡兩個小孩,一個上下鋪睡四個小孩。而在這所學校,一個鋪位要睡四個小孩。我難以想像這些孩子們是怎樣能夠擠在一起入睡的。還有一個小學,處在美麗的小村子,遍地紅土綠樹,生物多樣,有幾百年的老井,學校校園裡有一棵大桃樹。學校的旱廁,建設的時候設計不合理,平時地面會積很多尿液。孩子們日常值日的時候,就需要打掃廁所。每個孩子一年到頭就穿一雙鞋,所以掃尿液的時候就光腳。由於尿液太酸,會腐蝕到腳丫。
這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真實生活。
我想,如果我在這裡出生,可能這一生我都無法走出大山。那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人了。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你經歷的,永遠都不是最糟糕。
正視壓力,釋放壓力。一無所有,也並不貧窮。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真,如果不真,你就算可以欺騙自己和他人,但有樣東西我們誰也欺騙不了:那就是因果。真正懂因果的人會老實,不懂因果的人就會自作聰明,狡猾的繞圈子,但再聰明,在厲害的人,最後也繞不過因。不要耍聰明,老老實實在因上做對,這才是最划算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去耍聰明的,因為要在因上做對,就算你今天吃了一點虧,也會走更遠。
生活上有一個很簡單的智慧,就是什麼事情來了,與其在那邊想『是非對錯』,去埋怨,去責怪,還不如起一種務實的思想:「好了,這個東西已經這樣了,我現在能做什麼就去做」。認清生命里有些東西是你做不到的!如果我們幻想每一樣東西我都要做到,不管付出什麼代價,不擇手段的去做,那我們就會傷害自己。有一些事情,不管你怎麼厲害、怎麼智慧、怎麼善良、怎麼有功德,它就是解決不了,克服不了的,有時候因緣不具足,那就沒有辦法。佛陀有些事情他也沒辦法的,像提婆達多慫恿他的學生做了叛徒,他也沒辦法的,他也不能夠做什麼,他只能對他們慈悲。
當『不可為』而『硬要為』的時候,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耍手段,你要牽強因緣。什麼叫耍手段?因不夠要果,就是會耍手段,這個和善巧不一樣,所謂的善巧就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堆積因,讓那個因緣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成熟。而耍手段是因不夠卻要果,看起來好像是得意了,但是因果上它站不穩,要跨下去。
以前我寫過一首詩勉勵自己:「牽強因緣術必繁,強謀巧持失自然,若為世果果宜崩,若為法果空自蠻。」牽強因緣,一定是用很多繁瑣的手段,強謀巧持就是用強硬的手段去謀求它,去維持它,也就失去了自然。如果你追求的是世間的成果,你用錯誤的方法也許可以得到,但是得到後,由於『因』不夠,那個果很容易崩潰的,如果你要追求的是法果,那根本就不可能了。
你們禪修了一陣子都有這個經驗,很多禪修者貪求那個光,要抓取它,雖然明明已經告訴你不要去抓,可是人心的弱點就是這樣,也不怪你們,看到美好的就要去抓,明明告訴過你這個是印度舞,你去追追不到的,你在那邊等待,做你的工作,它就會來,可還是會有人去追。貪求是人性的弱點,是生生世世累積起來的錯誤傾向。但是也好,這種經驗對你們來講是非常珍貴的。「若為法果空自蠻」,為了佛法的成果你用手段、耍蠻根本沒有可能。
很重要的生命正見就是因果,我們要很確定,很有信心,不管在生活上還是修行上,一定要努力在因果上做對。在因果上做對的人,開始的時候像傻瓜一樣的,人家會覺得他錯過別人認為的好東西,但是他走得最久,走得最遠,到頭來他生命是好好的。相信大家舉目都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當初很厲害的,很狡猾的人,到頭來也是要付出代價,可能有些人命比較好,不是這一世受報,未來世也要付出代價的,總之,因果逃不了。
帶著這樣的了解,告訴自己,不要把東西變得更糟,任何處境來到我面前,怎樣能夠更好?有時候不可為,因緣不足,你就只能接納,不可強求,不可硬來,只能忍耐,而不能一定要扭轉。如果不在因上,而在果上想,都會有很多掙扎和痛苦。心在因上,不是說一定要變成更好,有些時候生命只能在『糟』和『更糟』之間選擇,左也是倒霉,右也是倒霉,只能選一個比較不倒霉的方案。事情已經發生了,與其去埋怨悔恨,不如去想現在我在選項里哪個最好或者哪個最不糟,選擇以後,無怨無悔過生活。你能夠這樣面對生活,你的情商、面對生命的能力大不相同,因為每一次遇到狀況,你只是想怎麼讓它變成更好。
這個教育來自佛陀,佛陀一輩子都是如此的,他從來不會去把一樣事情變得更糟,不能變好的時候他只能忍耐。當他被一個女子誹謗懷了他的孩子,讓他負責的時候,佛陀對她說:「這件事情只有你和我懂」,那個女子就說:「對呀,這件事情就只有你和懂!」然後佛陀就不說話了,靜靜的沉默以對,不能做什麼了。後來是天神看不順眼了,變成老鼠把她綁在肚子上的繩子咬斷,當場就破掉了陰謀。佛陀就是這樣,當惡業成熟,如果能夠就辯護,辯護不能起作用就忍耐。
所以生命只能在現有選項里選一個最好的答案。生活中你還是會有倒霉事,還是有解決不了的東西,但是能這樣的去面對,生命相對於你自己,已經是最好的了,不要去與別人比。
------------------------摘自吉祥尊者
在難搞的日子裡笑出聲來
(和女朋友視頻、電話、聊天,被她無數次逗笑的我真的是太幸運了)
這麼答題估計又得被批評秀恩愛了。。可是,我真的很感謝能有我家姑娘陪著我。否則,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最近忙的焦頭爛額,新幹部嘛。總是被領導指點,心情糟糕透了。過往自己自以為豪的開朗、心態好、隨性,通通失效。整個人在緊繃狀態,再也笑不出聲,感覺每天活的好累。。
但是幸好有她一直陪著我?
周末會一直陪我視頻,說一堆沒營養的廢話,用心的去幫我調節情趣,逗我開心^O^
即使我因為太累了,忘了和她說晚安就睡著,她也不會生氣無理取鬧,最近真的好乖巧
會發好多好多奇葩的照片給我,炒雞逗(原諒我不能公開,因為我怕被打死)真愛就是願意給你發自己黑照丑照的女孩兒
會和我膩膩歪歪的每天互相傷害^O^
乖巧的同時,話風越來越逗,感覺我笑不出來的日子裡,她真的活成了一個逗比。。
所以,即使事情再多,心情再不好,幸好我們還有心愛的人,她會用她的溫柔撫平你心中的浮躁,她會用她的笑聲去感染你,她會用她的關心給予你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人一生都在渴望一個知心的伴侶,因為有她在,我無所畏懼!
建議,找一個愛你的人來幫助你,找到那個上天為你安排的gift,那個天使。兩個人分擔總比一個人硬撐強。。
2016年9月20日02-04夜崗
嘿嘿嘿
我是特意搜這個問題來回答的!!!
因為我剛剛!突然!心情!很好!
所以!
嘿嘿嘿
是這樣,
剛才我很難過,
至於為什麼難過,那是因為…反正我就是很難過
難過到邊打字邊哭眼淚在手機屏上逆流成河
一邊哭一邊內心戲也很足:
我好……傷心……我好……難過……啊
為什麼xxx要xxxxxxxxx啊……
我……真的……好難過……
好……難……過……
菩薩也不知道……我心裡……有……多……難過……
菩薩……也不知道……我心裡……有多難過……
菩薩也不知道我心裡有多難過……
突然
(好像有什麼東西亂入了……)
一想到炮王在這裡的演技……
他深情又痛苦的表情……
那比我還難過的台詞……
我就……
破涕為笑……
媽的哭不下去了
沒辦法有時候笑點就是這麼奇怪
然後
我心情
就變好
啦!
「讀書。」
與其說是克服心情不好,其實倒不如說是 糟糕的心情被消化掉了。
每當生活陷入困境,心情低落沒有出路可走的時候,我總是會像尋找救命稻草一樣找書來讀。
這裡讀書的目的並非轉移注意力,更不是獲取知識。我只是需要故事裡顛沛流離的人物告訴我,這樣的低落和困惑,不止我一個人會經歷,只是需要各種因果完整的故事來提醒我,世界之大,現在這些,真的真的不算什麼。
本來,在我看來,書對於我們的意義,就是帶領我們去往我們無法到達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也好,虛幻的世界也好,通過閱讀,總是可以或深或淺地進入另一個世界,體驗另一種人生。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這種作用尤其可以幫助緩解低落的情緒。
「原來世界上還有這種事啊,那她該有多難過啊。」
「這個主人公和我處境差不多,但似乎總會過去的吧。」
……
閱讀過程中會出現許多類似這樣的想法。其實道理我們是明白的,只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會受困於情緒,低頭盯著自己的腳尖,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就走到了這一步,忘記向遠看看,忘記自己早早就明白了的道理。「只要時間過去,一切都會過去。」
就試著讀幾本書吧,可能從心煩意亂看不進去幾個字,慢慢變成被內容所吸引、被書中人物所牽動。這種感覺非常微妙,好像不開心的事都留在了書里,留在了另一個世界,合上書,以後就都會是坦途了。
一點題外話,心情不好,那就總會有好起來的時候。人生百味,每一種都去感受,何嘗不是好事。有苦要受,有愛要嘗,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也沒有過不去的困境折磨。沒有這樣糟糕的時候,我們又怎麼能分辨出,哪些是生活的甜頭呢?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的吧。之前寫了一篇《有什麼可以保持每天好心情的方法?》,大家在簡書上面給了我很多有趣的評論:
有人說,實現自己的小願望就會快樂;
有人說,如果心愛的人願意嫁給他,他會無比快樂;
有人說,幸福就是有健康的身體,自信,心有陽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庭和諧;
或者,去旅行~
也有朋友說,不開心的時候,要找個安逸的地方吃頓好吃的,心情就會好;
或者刻意減少不快樂的時間;
又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談個戀愛調劑一下;
不然,聽聽歌也行~
身處這個浮躁的世界,我們太容易心情不好了。事業,生活,戀愛,親情,友情……每一樣都牽扯著情感,撩著你心底最敏感的那弦。有一部分人即使能短暫地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沒多久之後又會陷入不快樂的漩渦中。為什麼?也許:
根深蒂固的不感全感和低自尊導致產生「快樂,我不配」的思維。
從小在嚴苛的家庭教育模式下長大,漸漸將愛和成功與不快樂等同起來。
長期受到創傷,或者有過一些消極的經歷,進而產生了一種使人不斷回到不幸狀態的無意識的渴望。
總是莫名地感到痛苦——這實際上可能患有潛在的精神健康障礙。
自豪於自己的務實能幹,但也有這樣的觀念——雖然實事求是了,但還是會糾結於現實中讓你不滿的一面。
由於在過去的時候做出的錯誤的決定,導致無法克服的內疚和後悔,於是選擇懲罰自己或別人。
習慣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的思維方式,害怕感到快樂,甚至認為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失望。
過於憤世嫉俗,負面情緒讓你別無他想,只有不快樂的情緒籠罩著你。
努力工作,換工作,吃得更健康,花時間陪親朋好友等等這些本來很積極的活動,成為了宣洩內心不滿的方式。
習慣了去扛下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把別人的錯誤歸咎於自己,表面上顯得自己很高尚,卻總是心累。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在我們很年輕的時候,從父母和老師那裡學到了價值觀,並無意識地遵守著這些價值觀:做得好就會有獎勵,做不好就會被懲罰。可事實上,很多事情都不符合這樣的規則。我們看到好事發生在壞人身上,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那些被灌輸的價值觀好像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感到受傷、挫折或者失望,該如何抓住快樂?
1)要有個人使命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同樣的,你也在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即使你因為某些事情而變得低落,但是你的價值是不能被否定的。想想,你是願意成為在難題里沉淪的人,還是那個能拿出一套解決方案的人?你願意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嗎,相反呢?在冷漠的現實世界中,你是否有一雙發現愛的眼睛?
希特勒說過一句話:如果我不是為了自己,誰會為我而生?如果我只是為了自己,那我是什麼?如果不是現在,什麼時候?只有重視自身的價值,了解自己,找到自我,你的生活就會慢慢地有明確的方向,而你本身也是一股追求快樂的巨大力量。
2)保持生理上、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健康。你真正地把自己照顧好了嗎?健康飲食、定期鍛煉所帶來的好處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我更希望大家能夠對所有的事情都抱有一個好的心態。
學會接受。這並不意味著你否認了已經發生的壞事,或者別人對你的侮辱。你要做的是,和這些不好的事情談判,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折中點——不要拿不好的事情懲罰自己。
學會寬恕。當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學會原諒,原諒這件事情發生的必然性。
學會保護自己,別讓負面情緒傷害自己,做點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3)擁抱好的一面。在事實面前,你已經成為了受害者,但是,不要讓自己再成為受害者的犧牲品。你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去珍惜你擁有的東西,並擁抱這些東西。這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
請珍惜鄰居的一句問候,朋友之間的每一次談心,每一個關心你的人。如果你一直在尋找快樂,我確信,屬於你的快樂一定會和你碰頭。
4)轉變你對快樂的看法。快樂不是來自於物質或某些經歷,而是一生的過程,是慢慢培養起來的健康的幸福感,是對生活中起起落落的淡然,是人和人之間健康的交往關係。快樂不是在難受的時候假裝堅強,而是承認現實,坦然地面對受傷的自己,重新整理自己,面對每一次的挑戰。
5)挑戰消極的思維模式。困難時期容易導致意志消沉,並且自動產生一些消極的想法,比如,認為「什麼事情都不會有變好的一天」。你可以通過認識這些消極思想的類型,慢慢地瓦解內心的消極思維模式。
比如說,非黑即白的極端思想。當一個悲傷的事件把你打敗的時候,通常會過度概括事情的後果——比如類似「我永遠都不可能將這件事情做好。」這樣草率而誇大的結論——這樣的心理過濾通常讓你只看到事情消極的一面。
如何見招拆招?可以在每一天都記錄和描述你的心情和想法,並且寫出產生這些想法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話,列出一些與這些不真實想法相關的例子,從側面認識事情的本質,幫助你恢復良好的情緒。
如需更深入解決你的自信、溝通社交、情感等問題,加個人微信諮詢(ID:yingrenhui )
最後,我們都不是聖人,即使是聖人,也有可能犯錯誤,因此,心情不好是常有的事。希望大家能夠及時調整心態,好好面對每一天。同樣的,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提問噢,比心~!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 鯤之大
一鍋燉不下
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 鵬之大
需要兩個燒烤架
一個多糖 一個微辣
孜然胡椒粉不能落下
來瓶雪花
讓我們勇闖天涯。
嘿,兄弟心情還好嗎?
你遲到了,進辦公室的第一句話,你說的是「今天等公交車居然等了30分鐘。」
領導讓你去做一個產品設計,最後設計出來,上司說這不是客戶想要的,你雖然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是心裡暗想:「是你當初沒有跟我說清楚。」
你正在用電腦做一件非常重要緊急的事情,突然,電腦出現了故障,阻擋了你正在做的事情,這時候,你不由得著急的拍桌子或者在心裏面罵道:「這該死的電腦!」
檢查第一季度的計劃時,你發現很多原定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你忍不住埋怨自己:「為什麼那麼沒有自控能力呢?為什麼總是縱容自己呢?」
。。。。。。
你有沒有留意過,自己每天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抱怨嗎?
說出來的抱怨有多少?心裏面出現過的抱怨有多少?
這些抱怨產生了多少負能量?
這些負能量是如何影響了你和你周圍的人?
最近做了一個叫做「覺察抱怨」的試驗。
這個實驗很簡單,就是帶一個手鏈或手環在自己的手腕上,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閑話或批評時,無論是說出來的抱怨還是心裏面想的抱怨,就把手鏈/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每當你轉移手鏈/手環的時候,都要做一次記錄,最後看看你在一天當中,究竟有多少抱怨。
一直以來,我自認為自己是樂觀的、陽光的,就像我的英文名Rainbow一樣,五彩繽紛,春暖花開。
然而,第一天「覺察抱怨」的實驗下來,我是真的,純粹的,徹底地,被自己,嚇到了。
一天當中,我總共抱怨了139次!
由於開始漸漸的、有意識的去覺察去關注自己的抱怨,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一些問題:
1、 每當你抱怨一次,就會往自己的潛意識裡面注入一些負能量,假如正常情況下,你的能量值是0,抱怨一次,,能量值會下降到-4。那麼你需要鼓勵自己4次,或者別人讚美你2次,才能讓能量值恢復到0的水平。
2、 假設被領導批評,對你的殺傷力是10,那麼,如果你的抱怨是說出來的,對周圍人隱形的殺傷力是6,如果是心裏面想而沒有說出來的,對周圍人隱形的殺傷力會達到8。
3、 心裏面的抱怨比說出來的抱怨更傷人,因為你說出來,至少不會讓人感到迷惑或者胡亂猜測,然而,如果你只是在心裏面抱怨,表面上,別人好像不知道,但實際上,人們能夠從你的表情神態、肢體語言、語音語調中感覺到,從而引起整個場域氣氛的變化。
抱怨有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無意識無能力,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抱怨,這個階段的人,通常會覺得周圍都是抱怨,而不知道自己一天抱怨多少次。
第二個階段是有意識無能力,就是知道自己會抱怨,發現自己原來每天有那麼多的抱怨,但還是會一不留神的發出抱怨,移動手鏈/手環。
第三個階段是有意識有能力,就是能夠控制自己,儘可能的減少抱怨,也能夠過濾自己抱怨的話,這個階段的人是比較沉默的,移動手鏈/手環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第四個階段叫做無意識有能力,這個階段已經不用控制自己的抱怨了,因為抱怨的想法已經不會在你的腦子裡有什麼立足之地了,可以自然而然的做到不抱怨,這才是真正的積極心態的形成。
如果有些事情確實會給你帶來壓力或者情緒,我們也不要去克制壓抑,那怎麼樣才能做到不抱怨呢?
1、 只要確定你是在陳述客觀事實,而沒有帶入你自己的情緒,那麼就不會產生抱怨。
2、 逆向思維。很多看似挫折和困難的事情,換個角度來看,也許就是資源和機會。
3、 意義療法。每當你想要抱怨的時候,問問自己:「這件事情能夠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這件事情對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世界裡造成影響。無論你是消極的,積極的,還是麻木的,都會在你周圍的世界引發迴響。
通過「覺察抱怨」的實驗,我發現,以往我的影響力可能是負面的。而現在,我想修鍊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樂觀的、陽光的人,用自己積極的溫度,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就像水中的漣漪一樣,一旦你變了,那麼周圍的一切也會隨之而變。
謝邀。習慣了就好了。
找到一件喜歡的事情,做上一整天。
心想一句話,老子天下無敵。
以上不分先後順序,做到覺得心情平復為止。謝邀。
先說自己。心情不好,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人際上的不快,可能因為沒有達到自我要求的標準,可能因為生活目標缺失,可能因為某種需求未被滿足,可能因為生理周期性情緒低落。
首先要肯定一點就是情緒起伏是正常的現象,我不會永遠愉快,也不會永遠憂愁,但不論何種狀態我都是我,我要接納自己。與情緒友好相處,這是我已經學會的東西,也就是,不仇視自己,如臨大敵,這是我的生活態度。
然後就是如何調節。我會先找到原因,為什麼心情不好?如果找不到原因就放任自流,不去理會,等時間過去就好。找到原因就進行調整,多數情況下我會採取寫日記的形式,想到什麼寫什麼,有點像自我對話,寫的時候我會慢慢反省自己的價值觀,心理狀態,生活目標,寫完就會好些。當然如果可以,能找到一個聽我傾訴的人是再好不過,但我不貪心,有筆紙相伴我也很滿足。
(貼一篇個人之前的隨記,由於我是基督徒,所以在寫的時候也會對自己信仰進行一下反思)
然後調整好情緒,以後就是計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朝著生活的目標去前進就不會走偏。
再說題主。
事情多壓力自然大,建議是可以對面臨的問題進行一下解構。樹立一個大的方向,為了達到它,再設立一些小的階段性的目標,再把最近的目標細分為抬腳就能完成的切實行動。
當然,為了找到那個方向和目標,首先要擺正心態,然後行動起來,壓力就是動力。
推薦@李松蔚 老師的文章一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I3NTkyNQ==mid=403820641idx=1sn=a2ffef8a2db6705cf84c10a8764abe51scene=0#wechat_redirect
1.你知道一件事情只是偶一為之,它帶來的煩惱便有如過眼雲煙,而任何一點快樂都會彌足珍貴,不可復得。
2. 真正可怕的想法就是「我會無休止地陷入這樣的生活」。哪怕一點最微小的麻煩經過它的渲染,也會變成骨鯁在喉。認知心理治療主張,人們的負擔都由想法帶來。出差快樂的前提,是在想法上把它看成了日常生活以外的變奏,一個暫停,一種調劑。
3. 有些你以為無休止的東西,一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從你的生命中遠離。——再怎麼稀鬆平常的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了」。有時想想,這念頭還挺讓人安慰的。
你會如何珍惜跟它們一起的最後時光?
謝邀。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產生了拖延,越多任務,越無法開始,越無法開始,就越焦慮。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成為工作狂,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瘋狂攬活,把自己搞垮。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開始自暴自棄,吸煙,酗酒,吸毒,沉迷遊戲,暴飲暴食,迷戀網路等。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開始發脾氣,身邊的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輕微的刺激就讓你爆發。
你焦慮嗎?你是上述的哪種人?
【其實每個人都會焦慮】
大部分人焦慮時,就會產生失眠,頭暈,肚子不舒服,疼痛,心悸等不好的軀體反應,相對應的,不耐煩、煩躁、易怒、低落等情緒也會隨之而來。
希望這篇文字,能幫助樓主認識焦慮是怎麼一回事,找到對應的方法。
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
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里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但是知道威脅是什麼,但是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但是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麼。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
克爾凱郭爾認為,焦慮是我們人生的學府,焦慮在說明我們有實現某種可能性的機會,但也有可能無法實現某種可能性,焦慮讓我們學會了信仰。
提出」心流flow"的心理學家米哈伊,說,我們總在焦慮和無聊當中徘徊。
【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
根據弗洛伊德的《抑制、癥狀與焦慮》中的焦慮理論,焦慮分為三種,現實焦慮,道德焦慮,神經焦慮。
1:現實焦慮
坐飛機時害怕飛機墜毀,
一個人在家害怕被盜竊,
在陌生的城市沒安全感,
你有沒有過這些感受?
當我們擔心外部世界會發生一些危險時,大腦就會給我們發出信號提醒我們,警惕我們,這個信號就是現實焦慮。
2:道德焦慮
你有過一些不道德的想法嗎?
你後悔過曾經做過的錯事嗎?
我們會為此覺得內疚和羞恥,
究竟為什麼呢?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父母,老師,社會教育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它們是我們的「道德仲裁者」,一旦我們「做錯事」,就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這些教育的內容就成為了我們心中的道德。
一旦我們做出,甚至想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大腦就會用內疚和羞恥對我們進行自我懲罰。
我們很討厭,甚至好怕內疚和羞恥這兩種極為負面的情感,為了避免懲罰的到來,大腦會給我們發出焦慮信號提醒我們,這個就是道德焦慮。
3:神經焦慮
你有沒有過莫名其妙的焦慮?
你找不到源頭卻又揮之不去,
甚至你都不知道在焦慮什麼?
神經焦慮是現實焦慮的升級版,但是它藏得很深,我們根本意識到,每個人的內心都對某些東西有強烈的慾望與恐懼。(愛情,金錢,性,權利,毒品等)
當這些慾望和恐懼被大量的釋放時,很容易讓我們頻臨奔潰,此時,大腦發出的信號就是神經焦慮信號。
焦慮並不是病
很多人討厭焦慮,認為焦慮是一樣不好的東西。其實,焦慮並不是導致我們很多病的根本原因。
很多情況下是為了擺脫焦慮所做的掙扎導致了疾病。
當我們採取強迫行為來減輕焦慮,就會形成強迫症。
當我們採取遲點再做來減輕焦慮,就會形成拖延症。
焦慮是一種通用的情感貨幣,任何的情感,我們都能通過焦慮感受到。
如上文所說,焦慮是大腦給我們的提醒,防禦機制,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焦慮能讓人表現更好。
適當水平的焦慮能幫助我們更客觀的認識處境,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經常焦慮的人也被證實智商更高,尤其是表達方面。
然而,如果你的焦慮已經超標,嘗試我們為你提供的方法吧。
【如何對抗焦慮】
一:少玩微信
小龍同志說:「微信越來越讓一些人感到焦慮與焦躁,甚至神經質,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信息。」
看來微信帶來的焦慮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那麼,你有沒有被淹沒在未讀信息的海洋中呢?
你可以
1.關閉朋友圈功能
通過關掉朋友圈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絕大數可能引發焦慮的信息,重點關注的朋友,可以在聊天窗點進去看他的朋友圈,也可以一個月開幾次朋友圈,看完又關掉。
2.關閉信息提醒功能
當你集中精神工作時,微信消息不斷的震動和響聲會打斷我們的工作,降低效率還給我們帶來大量的焦慮情緒。
關掉信息提醒功能,一天只統一回復1-2次微信。有人會問,如果有人找我怎麼辦?一般來講,微信上找你的事情肯定不會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會通過電話聯繫上你的,這點請放心。
3.手機卸載微信,用IPAD上微信
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在手機上用微信,因為很方便,如果你統計一天打開微信的次數,你會把自己嚇一跳。
那麼,為什麼要用IPAD來上呢?
因為,IPAD的微信用戶體驗
實!在!太!差!了!
你就不會特別想用它,自然就會降低使用微信的頻率了。
二:做不動腦只動手的事情
我們的焦慮是由大腦發出的,當我們花時間在動手的事情上時,我們的大腦能得到適當的放鬆,對降低焦慮有明顯的作用。
搞清潔:房間,浴室,鏡子,刷一次後立馬讓你成就感爆棚
運動:跑步,踢球,跳舞,跳繩,一切你愛的運動都行
手工:木工,編製,樂高,咖啡,烘培,種植
服務自己:按摩,塗指甲油,做個面膜
試試這些事情,你的焦慮感會大大降低。
三: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數呼吸、觀察自己的思維、步行冥想、軀體掃描等等,都是常用的方法。正念練習的引導語大多並不複雜,但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因為這些冥想的要求經常會挑戰我們現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而正是這些思維和行為模式導致了我們的心理情緒問題。比如我們慣於過度思考,正念就要求我們覺察而不參與思考過程;我們慣於對負面體驗條件反射式地逃避,正念就要求我們坐在那裡學習體驗、忍耐而不逃避。正念對治的是我們的核心問題,因此需要認真規律地練習才能熟練掌握,並且適於長期練習。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當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這件事根本無關緊要。
這也許是讓我們對抗焦慮的最佳方法。
Kyle
1.12
看到邀請,一直遲遲沒有作答。只是在想如何才能幫到你。既然失眠了,不如自然而然的考慮這個問題。
所以我會想到什麼聊什麼。
一:「感同身受」
「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面對什麼樣的問題,我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處境?我說出來你懂嗎?你能幫到我么?」
腦海中可能一團亂麻,或許陷入泥淖,不知道如何掙脫。所以我想起的首先是「感同身受」這個詞,這個詞可能只是在某種程度我們以類似的經歷或經驗來傳遞類似的情緒。所以你是否心中有這樣的感受呢?
二:怎麼辦?
「我知道所有事情的發生或許有可控的部分和不可控的部分。我一個人在承受著一切,整夜睡不安穩。所有的事情在我一閑下來就和倒帶重放一樣。我想靜心下來一點點去處理,可是我靜不下來。腦海里充斥著很多個問號,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嘗試尋求他人幫助,或許收效甚微。焦慮,不安,煩躁,失落。或許這種描述是你所處的一個狀態。
是的,面對。無論你失眠,還是你清醒,發生的已經發生了,一點點變成遙遠的過去。你除了面對,還是得面對。不管你憤怒,失落,焦躁,消極哪種狀態,你仍然得去面對。接受不好的事情發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難的事情。大到關乎生死,小到雞毛蒜皮,總有讓人一時難以接受的事情。可能結果已經發生,我們還在想著假如。有人說勇敢面對,有人溫言相勸,有人給出建議,有人示以理解。你可能說我在面對啊,我只是沒法那麼冷靜,那麼容易的將那些負面的東西通通都消除掉。是的,我知道,你只是不知道怎麼讓自己不焦慮,能快樂一些。
焦慮的根源是否就來源與當你面對這些問題時自己糟糕的狀態?那種無力感。不是你沒能處理好,而是自己竟然這麼脆弱?
那麼為什麼不先面對自己呢。你不是超人,就算是,你也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責怪自己?或者哀嘆不順?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一樣,都是我們本身做出的心理反應。只不過一個輕鬆接受,一個難以下咽。難吃還不能說么?難過還不能哭么?事情多了,還不能焦躁一下了么?
不要排斥自己所面臨的狀態和當時的自己本身,這才是接受,面對。
我們往往想暴力鎮壓負面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它本身就是你的一部分,你怎麼鎮壓?
我很不快樂,我很焦慮,是的,這是這一時的我。
我不知道這樣說你是否能理解?
就像燒火一樣,如果我們不斷添柴,它就會一直燃燒。當你暫時無法做到更好時,你因不好的事情厭惡自己糟糕的狀態,就像引火燒身,不斷添柴。
當你真正接受了,就像旁觀者一樣看著火在燒,看著當時的自己。或許能更坦然一些。
是的,發生的都已發生。他看著很累,很不安,很脆弱。火終會熄滅,夜會褪去,白晝會來臨。他終會安睡。
睡醒之後,一切沒什麼改變,也有改變。他想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可能想到了好的辦法,可能沒有。非吾所願,加諸吾身,發生的已經發生了啊,至少他從昨天走出來了,做能做的事情。太陽照常升起。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自己總感覺空虛和無聊的情緒?
※為什麼一到晚上情緒就容易低落?
※感到好害怕,害怕被超越。請問這是...?
※容易生氣怎麼辦?
※有沒有眼皮跳很神準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