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設計中用色的「乾淨」指的是什麼?

「臟」又是指的什麼?


我認為用色「乾淨」不能籠統地歸結到「純度」或「明度」上。
偏白的一些淺色純度不高,但可以說「乾淨」;濃郁的一些深色明度低,但也可以說是「乾淨」。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想了解「乾淨」這個詞,是用於形容顏色搭配或者整個畫面的感覺的話是能舉例說明一下的。如果針對某個單色,我覺得很難定義它是否絕對的乾淨。而且灰色也有「乾淨」和「不幹凈」的對比。

例:

上面的灰比較清淡,下圖的灰過於濃重,漸變的跨度也大,感覺會臟。

所以想了解用色的「乾淨」與否,應該先知道什麼是「乾淨」的反面,也就是通常說的「臟」和「烏」。在顏色對比中沒有純度略高的顏色襯托和搭配,這樣的畫面往往出現「臟」和「烏」的感覺。

例:

上圖這個綠色是一個不純也不亮的綠,我覺得如果它和一個很跳很搶眼很有活力的橙紅色搭配,能有不錯的效果,而如果和一個同樣沉悶並且色相也不搭的灰紫色搭配,則會「發臟」和「發烏」,也就是不幹凈。

而且,要知道,一堆純度很高單個看都很「乾淨」的顏色互相搭配的話,很有可能給人感覺「焦(焦灼)」,「焦」也是畫面顏色搭配上的一種問題。


最後嘗試總結一下:

要達到用色乾淨,主要看配色和色彩環境。
不要認為某個顏色一定乾淨,某個顏色一定臟,這些顏色在不同色彩環境下,是表現的乾淨還是導致臟都不一定,甚至可能兩者皆可。

而評判「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了:
1. 配色的純度不足;
2. 明度也整體偏低;
3. 在畫面中暗部顏色純度過低(暗部顏色雖然看上去很黑,也就是明度很低,但一般有經驗的設計都會將其純度控制的不至於太低,因為暗部顏色太灰也會覺得微臟)
4. 缺乏色相對比;(這點我認為很多人忽略,因為缺乏色相對比,顏色就單調,沒有豐富的對比變化,畫面中就只剩下明度變化,有可能導致臟)
下圖為例:沒有色相對比的畫面有時候也會發髒的:

希望有幫助,也希望知友們有更專業更系統的解析和概括。


生活中注意乾淨,自然就明白了。


沒有髒的顏色,只有髒的配色。聯繫「髒亂差」就知道,臟不在明度飽和度,而在於「亂」和「差」的配色。配色和諧了,再暗的色彩都能調出乾淨的界面。所以學好配色和排版才是硬道理。


如果問題是什麼顏色乾淨,答案就是,(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純度高,顏色就乾淨。

如果涉及到「設計」的用色,「乾淨」與否就是視覺話的整體,裡面就需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設計里用色的乾淨」實際上是有歧義的提問,因為,設計是一個整體,不同設計的對象也不一樣,設計的用色,實際上是問,整體里的部分,這就涉及如何去規定整體對象。假如說,平面設計里的用色乾淨和產品設計里的用色乾淨,就完全沒辦法比較。

(因為只用手機回答,所以沒辦法套圖進去)舉例一樓的答案,假如說要討論平面設計里用色的乾淨,實際上還有相當多值得探討的內容,相當複雜的環境。比如@ABEL蘇舉例的前四幅圖,假如一定要排序,那麼白色圓點最乾淨,黑色圓點其次,粉色第三,暗色就是第四,圖幅里產生乾淨與否感覺的除了顏色,要知道,「形」也會影響「乾淨」這一層感覺,而相比之下,顏色多本身就比顏色單一更不幹凈。

人的眼睛有非常強大的「處理」功能(感興趣的去看格式塔吧),不同的顏色因為「紅黃綠」(屏幕上)的混合比不同才有差異,比如說粉色那一組,有粉橙色有粉藍色,人的眼睛會將它們識別成一個整體,而學過色彩的人都知道,這樣做就無意間降低了整體的純度。這是這裡為什麼前兩幅要比後面兩個「臟」的本質原因。

當然我說了,有非常複雜的環境,比如車的設計,假設不同品牌的兩輛乳白色的車,可能有一輛會微妙的給人更「乾淨」的感覺,那就很有可能是車的線條與形態間接地影響了顏色本身。這幾幅圖也是黑白圓的線條更流暢簡潔,而前面兩個縱線太多,分割出很多比例不同的條形,實際上會給人複雜繁瑣的感覺,這也有一種「臟」的傾向。

「配色」在平面設計里是最基礎的考慮,假如說提問者是想知道如何「配色」更乾淨,還是首先要知道【單一色明度色相相同時,純度高就是乾淨】這一點是絕對的。同為紫色,有的純有的臟,最重要的就是純度,也就是裡面參雜的黃色有多少,但是如果對比紫色和黃色(其他條件同等),那麼黃色就更乾淨,那是因為黃色是「基色」,「基色」和「原色」理論上講是最乾淨的,「間色」其次。

因為一般設計,特別是平面設計,可能會使用多個顏色,那麼就應運出「配色」這個概念。

首先@ABEL蘇所說的配色的純度不足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顏色有純度,不知配色的純度是怎講。他的意思應該是,一組配色里顏色的整體純度高看起來會「乾淨」,這個是對的。

其次應該是,整體「紅綠藍」應盡量形成色調,理論上原色色調比補色色調肯定看起來更乾淨,色調是顏色「和諧」的關鍵,「和諧」了才能更乾淨。

補充,並不是明度暗就不幹凈,而是人眼會以為暗部有雜色,但是實際上人的眼睛有兩種「模式」,因為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圖例的第一副和第二幅,之所以大家看起來都會覺得第一副更乾淨,那是因為眼睛只使用了「視錐細胞」去看,假如說把暗色的圖片在黑暗環境放大到全屏,人會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臟,因為此時人對暗色會有更多的顏色訊息。

最後是顏色與其對應的補色比例越平均越會導致「臟」,而不是如@ABEL蘇最後一個圖例所描述的那樣。

最後一個例子加入了一個新的元素就是立體,立體感也會影響人對於「乾淨」的感覺,因為人的視覺在現實生活中有「冷暖」,確實有光就有熱,所以人們對顏色有這麼一個「習慣」,那就是把立體感和冷暖感覺疊加在一起,而冷暖感覺是可以強化立體感的。最後一幅圖例,實際上第二幅更「乾淨」,因為前面我也說了,顏色越少越接近原色基色是理論上更乾淨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覺得,紫色調配點兒黃會更乾淨呢?

這就是「色調」和立體感聯合起來搞得鬼,因為「色調」的目標是「和諧」,最後一幅圖是不「和諧」的,因為人眼的習慣是對立體的東西自覺的判斷他們的溫度,假如說是一個純粹明度變化的立體圖案,人會覺得「哪裡不對勁」,但是好像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純粹的純度是會影響「形」的,所以藍色的球他的2D的形態感被「誇大」了而3D的形態又不符合人眼認識事物的習慣,顯得「亂」。紫色黃色有空間感,而人眼睛「潛意識」就覺得這個是「合理的」「和諧的」,而並不是說,從「乾淨」的角度,紫色配黃色比藍色配白色更乾淨。一個和諧一個不和諧,乾淨與否就不好比了,假設題目是「配色乾淨」,那麼就一定要是平面按比例填色比較。

假如你不相信我的話,腦補一下:
A紫色配黃色
B藍色配白色

直覺上,你覺得哪一組更乾淨?

PS:眯著眼睛看頂樓的最後一幅圖,也有驚喜。


顏色「乾淨」這個形容詞,家庭主婦也是會用的。
標準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這種顏色的衣物一旦髒了很容易看出來,所以當它沒有臟、顯示本來顏色的時候,顯示的自然就是乾淨的顏色。
與之相對的形容詞是「抗造」,也就是說即使已經很臟也不太容易看出來的顏色,也就是即使洗乾淨了也顯得有點髒的顏色。
設計上的用色「乾淨」,應該和生活中這種概念也類似,或者就是從這個概念來的。


我們高中畫色彩的時候,畫面臟是指畫面中要表達的顏色沒有表達出來,因為下筆猶豫所導致的畫麵灰度太大,對比不高。有句話叫一筆是一筆,你調個顏色有目的的放就乾淨,到處抹就是臟。跟用什麼顏色沒太大關係,白色用的過了也很臟。
設計上不太懂,大概也是指表達要清晰明確有目的性吧!


一個色系;一種顏色(深淺混雜也算一種顏色)佔比90%以上;冷色;以上全滿足了就會產生乾淨的視覺感受。


乾淨指簡潔;臟指沒邏輯。


果斷想到生活中對壞人的判斷與定義。兩方面:自身屬性和環境對比。
自身屬性來說,大眾對臟顏色、壞人心理上會有基本的潛意識的判斷,再髒的顏色可能都會有另一面,就像很難定義一個人壞的透徹(引申出環境對比)。
環境對比,壞、有多壞都是相對來講的,幾個壞人在一起也能作出很有魅力、漂亮的事。
不同的是你可以決定一個顏色、一組顏色的臟或漂亮!
廢話:多看、多嘗試、多對比、多練習。
(到站,候補)


純粹


明暗,色彩對比鮮明。


符合目的取向的,為乾淨;不符合的,即為臟。


乾淨,只是給我們一種感覺。顏色本身沒有乾淨臟之分。但我們通過配色,可以創建出不同的色彩感覺(這就是設計師要做的事情),但這種感覺會讓觀看者產生不同的色彩心理,比如,像大便一樣臟,那這個配色就是很臟,其中必定使用了很多色。再如,一張純黑色的紙,我們不會說它很臟。但是一純白色的紙,多了一些黑色的點,那我們會說髒了。臟與乾淨關係到面積以及位置方面的因素。


我覺得這和大眾的審美有關。用的顏色一旦有了很大的一個跳躍,而且接二連三的。個人覺得就會顯得很亂,自然就會產生一種髒的感覺了。


看了上面的回答都非常棒,其實,乾淨與否還是要結合環境來的


配色清晰舒適和諧,符合當前配色潮流,色塊的大小,色彩過渡的輕重,還有餘白的利用恰當。現在流行大塊的純色糖果色,類似於wphone,或者大量余白和灰度的利用加入多種輔色做點綴。


我只能說一般帶枚紅系的一切都容易風塵


就是乾淨。想這麼多怎麼能幹凈?


乾淨只是有經驗的設計師偷懶成功的表現而已


你去看看小孩子塗鴉就知道了…乾淨和簡約差不多吧
看了一些作品,黑白主調的容易體現乾淨


意思該顏色更多的偏離合成色色區!構成更加單一!重要的是,低飽和度


你想像一下乾淨的毛巾和抹布好了
「乾淨」給人的感覺很輕鬆些,明亮的黃就讓人充滿活力,而降低了明度或飽和度之後就很給人的心情蒙上一層灰(也就是髒了)
當然也不絕對,很多時候還是要看具體的搭配。
我是射擊菜鳥,你們隨意~~~~


推薦閱讀:

TAG:設計 | 配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