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

不欠,這個過程是什麼?欠,又欠了什麼?

相關問題:父母給予了子女生命,所以子女生來就欠父母嗎?


胡適--------答汪長祿先生的信

「父母於子無恩【1】」的話,從王充、孔融以來,也很久了。從前有人說我曾提倡這話,我實在不能承認。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個兒子,我才想到這個問題上去。我想這個孩子自己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裡糊塗的給了他一條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為有恩於他?他既無意求生,我們生了他,我們對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們糊裡糊塗的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福,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說得偏激一點,我們生一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下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下了禍根。他也許養成壞習慣,做一個短命浪子;他也許更墮落下去,做一個軍閥派的走狗。所以我們「教他養他」,只是我們自己減輕罪過的法子,只是我們種下禍根之後自己補過彌縫的法子。這可以說是恩典嗎?

  我所說的,是從做父母的一方面設想的,是從我下人對於我自己的兒子設想的,所以我的題目是「我的兒子」。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嗯...胡適覺得教養子女是應當應分的,不應該因此而覺得對子女有恩,甚至強加自己的意願給子女(嗯,這個其實沒有延伸,因為上邊引用的不全,如果帶上胡適的《我的兒子》和汪的信可能會更清晰一些)

而且站在一個有良知的爹的角度我覺得這麼想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作為子女來這麼想,並作為不贍養父母的理由,卻是有問題的,因為站在子女的角度,按照同樣的思維方式,爹娘撫養子女與子女贍養爹娘都是應當的

不過悲劇的事情是,並不是所有的爹都像胡適這麼想的

【1】多扯個皮...
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 ----王充 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為?譬如物寄缻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我並不想來的這個世界


我覺得是不欠的。

我從來不想來到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從來不曾對誰溫柔過。父母一心一意想要孩子,這是他們的選擇,養育我們是他們的責任,是為了父母當初的選擇付出的代價。


要孩子是風險也是賭注。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不想老無所養病無所依,或者只是作為一種責任,將生命傳遞繁衍下去,讓他們成為無限的可能都好,這些是他們當初選擇要我們所要承擔的。


初為人世,我們能擁有的都是父母給予的,他們把自己最好的資源給了我們,讓我們有和其他人在這個世界上競爭的資本。


你如今的氣質中,有父母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有父母傳遞的思想,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所以,父母也不虧欠我們什麼。


我總結了一下,大部分親情的關係不好可能是:為長者不知進退,為幼者不懂謙卑。


大家覺得虧欠父母,是因為想做自己,而父母卻想要你按照他們的安排過一生。於是你開始矛盾,你開始陷入一種內疚情緒里,卻不知,你已經被父母用情感和道德綁架了。


好的感情從來都是自愛,尊重,自由,理解,而不是操控。
註:愛自己,愛他人,尊重彼此,給予適當個人空間,給予對方適當自由,而不是一個施,一個受,一個追,一個人跑,如果一個人總是以感情和道德束縛你,讓你心生愧疚,讓你自責,他是不夠愛你的。如果愛你,他不會捨得讓你傷心的,無論親情,亦或是愛情。

當我們開始思考是誰虧欠誰的時候,感情的天平就已經傾斜了。


我想,我們應該記住,人生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我們終其一生都應該活成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中的樣子。


要明確一件事情,沒有任何一個父母,生孩子是為了孩子好。聽明白了嗎?
所有的父母,生養孩子,考慮的都是

1.有人照顧自己
2.延續血脈
3.家庭,社會壓力
4.……

排序不分先後,歡迎補充。

換而言之,父母考慮的起始點從來是自己,而不是你。

生育,從來都是世間最大的一場霸王條約,更神奇的是,你還不能毀約。你不遵守條約,所有人都會譴責你。你就算自殺輿論都會譴責你。很少人會說,你看,年紀輕輕的。大部分都會說,他的父母沒人養老了真可憐。

你連違約金都沒處付,你連終止合約都不可以。

為什麼,這個合約還有那麼多人支持?因為,這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份霸王條約自帶的天然正確性在幾千年來,帶來的利好,讓絕大多數人得了實惠。這就是條利益鏈。

很多人會談及感情。

合同甲乙雙方在長時間交易過程中產生感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父母總說,這輩子就是為你而活。每次聽到這句話,心裡就像有顆千斤大石頭壓了下來。我一直都覺得,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在為了我自己而活,而是很大程度上為了父母而活。上大學那會兒,基本上是每個周末回家,有段時間準備考托福打算出國,周末沒怎麼回家,爸媽就會帶了吃的喝的來學校看我。後來出國讀碩,父母很擔心,尤其是我母親,基本上除了她睡覺的時候,每天QQ,簡訊不斷。如果我有什麼事情耽擱了,晚回復她了,她基本會開始奪命連環call,國際長途直接打來。每逢節日的時候,母親便會在qq狀態上寫下幾句悲慘思念的狀態,讓我心裡看了很不好受。有一次在電話里,為了點小事,和她爭論起來,她很生氣,在電話里罵起我,說你知道我們每天過的什麼日子?你知道在國內賺錢國外花是多難?後來掛斷我電話後,在Q狀態上寫了各種子女不知感恩的話,每天給我發簡訊就說生活的沒意思。我看了聽了心裡很難受。我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可是母親每天的狀態和簡訊都讓我背上了十分沉重的心理包袱,我覺得我欠了他們很多很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讓父母從小就為我擔憂受怕,就怕我在外面遇到各種災難。有的時候我想自己在外面闖蕩,干自己想乾的工作,都會被他們否決,都會以我們為了你好,不能讓你往火坑裡跳來阻止我。他們讓我干他們眼中好的穩定的工作。有了結婚對象後,有次結婚對象為我做飯,我跟我媽說對象做飯真辛苦,滿頭大汗,母親馬上說,誰做飯不辛苦,你怎麼從不體諒我。哎。母親還吃結婚對象的醋。我總是覺得我欠了他們很多,他們總覺得他們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不知感恩。心裡很難過,每天和父母說話要小心翼翼,就怕觸痛了母親那根不知感恩的神經。很害怕,很沉重,很不開心。欠與不欠,終歸難以一言以蔽之。


人們一般都不大會喜歡自己的債主的
家庭中如果某一方把自己看成了對方的債主,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這家庭關係一般就好不了。


是父母欠子女。將其拖入苦世。子女原諒這個罪過不啻人性最大光輝


來了知乎三天,簡直愛上這裡了。這些問題太可愛了:)當然,問出這些問題的朋友最可愛!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恐怕要從我的一個哲學假設說起,這個哲學假設有關人生的意義。
我的假設是: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從嬰兒到死亡,都應該被溫柔的對待。

這個假設最早是我的嚮往——我相信也是所有人的嚮往。後來,我從上個世紀各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的發現中,用他們的理論支持了我的假設。他們的理論,通過對嬰兒的觀察,證實了這樣一些東西:
1。足夠好的媽媽養育心理健康的孩子
孩子自從出生以來,歷經幾個階段——自閉、共生、分離個體化等等。
[簡述,可忽略]
首先是自給自足的「自閉」狀態,好像還在媽媽子宮裡一樣。然後,孩子意識到,有一個人在照顧它,但它並不把那個人理解為媽媽,而只是理解為自己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媽媽是孩子的一部分——在嬰兒的頭腦里是這樣的。再然後,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自己、媽媽是媽媽。這樣,孩子就開始了獨立的過程——與媽媽分離,完成自己的個體化。在個體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現是: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
[簡述完畢]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如果父母不恰當的處理各個階段,則會給孩子帶來持續一生的影響。
比如,在共生階段,媽媽的缺席或者忽略,會讓孩子退回到自閉階段。
在比如,如果媽媽不接受孩子的分離,告訴孩子: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就沒有個人邊界的概念,從而更容易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過度捲入而受傷害。

那麼,一個足夠好的媽媽,並不是一個無微不至的媽媽。足夠好的媽媽盡自己職責,並且讓孩子接受——這個世界就是不完美的。這樣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能力更強,生活也會更和諧。

2。憤怒和攻擊,是無反應環境的分解產物,而不是人的「邪惡本性」(佛洛依德錯了)
佛洛依德曾經說,人有力比多,也有死本能。死本能、破壞欲需要被降伏,降服的方法是升華。但後來的學者提出了比這個假設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更可操作的哲學假設。
人的破壞欲、攻擊、憤怒,可能都是來自「無反應」環境。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無論是共生、還是分離個體化,孩子都天然需要一個有反應的環境:媽媽,當我受到傷害的時候,你會在那裡么?我可以依靠你么?
如果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有這樣一個隨時相應孩子的媽媽,那麼孩子會成長為一個更堅實、更有自我安全感的成年人——他已經把媽媽的形象內化在心裡。也就是說,這個成年人具有了自我撫慰的能力,從而避免了憤怒和漫無目標攻擊。
相反,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無反應環境」。媽媽不能夠對孩子的各種需求做出相應的反應,那麼孩子會帶著滿腔的不被理解導致的憤怒而長大。並且,很有可能,他會把這個憤怒傳遞給下一代。

=============結論分割線===========
這個問題,如果從人的發展歷程角度來講,就有非常多的要素了。簡單來說,如上所述。
那麼,究竟有沒有虧欠呢?

要定義有沒有虧欠、應不應該虧欠,似乎是一個倫理問題。
但如果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那更像是一個因果的問題。

足夠好的媽媽,養育健康、自我滿足、沒有偶焦慮孩子。這個孩子對於媽媽必定懷有「最少的抱怨」,並且願意照顧自己的媽媽。這就是良性的代際傳遞——愛的傳遞。
無回應的媽媽,養育脆弱的、焦慮的、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個孩子,不管他是否允許自己對媽媽表達憤怒,必定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媽媽——因為他的媽媽沒有教會他如何去愛呀!這就是代際之間恨的傳遞。

如果,一個不會表達愛的孩子,被指責:你是虧欠媽媽的,你是沒有良心的。
這樣,公平么?


1.不要把你未完成的理想強加在我身上。
2.不要把你的觀念強加在我身上。
3.養育我的時間(0-工作前),努力學習,盡量以正確的理念對待我,而且絕不能以優越的經濟地位隨意處置我。
4.對我說話三思而後行,畢竟以身作則才能加強對我的管理。
5.至於是你要我來,還是我要來這世界就別爭論了。你要孩子是你的決定,我的意識形成取決你的決定。
6.撫養我是你的義務,贍養你是我的義務。你看輕一點,我能體會你的偉大;你看重一點,我也能體會你的自私,誰也是不傻瓜。
7.至於打罵,看時代,1000年前就算了,公元2000年依然如此我如何愛你?
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願意放棄你對我的控制,我願意愛你;如果你在這個時代相比其他父母優秀,我也愛你。這不是合同的簽訂、執行,也不是死理性派別的二元劃分,更不是欠不欠的問題。重點在於,你是(相對)優秀的父母嗎,你努力嗎?是,則愛;不是,又何必以血緣、親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施壓咧?沒有愛的基礎,只會更厭煩。我個人的人生感悟是,孩子是一面鏡子,以你的基因在你生邊長大,最終長成你。除了時代的不同,你還是你,你欠你,還是你欠你咧?


其實,對於這件事,我也曾經困惑很久。

我是家族長子長孫,也是我這一輩唯一的男丁。所以,剛結婚,家族長輩就開始不停地催促我們要孩子,而我一直頂住壓力拖延,我總是告訴他們我想先享受兩年二人世界。然而剛過了一年,突然有一天媳婦對我說,我們造個孩子吧……

那一晚,雖然我是抗拒的,但最終還是沒能抵擋得住百般誘惑,最終一發命中。

雖然之前我總說想要先享受兩年,但其實在心底里我根本不想要孩子,一點也不想。因為我總覺得這世道太複雜,我們甚至都不徵詢他的意見就輕率的把他帶到這個世界裡來,他能不能適應?他的將來是美滿還是苦難?是富裕還是貧窮?他有一天回顧自己的一生,對於我們把他帶到這世上是感激還是憎恨?我都不知道,所以我惶恐,我不敢生下他。

後來我才知道,結婚一年多沒要孩子,爺爺奶奶急得睡不著覺,我媽還曾經偷偷讓我媳婦帶我去醫院檢查,丈母娘也懷疑我生理上有問題,我們家周圍鄰里早已經風言風語,這些,我媳婦都沒跟我說。

可以說,我要孩子一是迫於壓力,二是媳婦也確實想要個孩子。我曾經問她為什麼那麼想要孩子,她說有了孩子才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婚姻和人生才完整。我說那你有沒有想過孩子自己願不願意被生下來?萬一我們把他扔到這個世上是害了他怎麼辦?她說萬一是成全了他呢?

現在,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就這一個孩子,家裡的重心全都在他身上,我確信他會有一個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我們給予他幾乎全部的愛,幾乎全部的資源

但我從不覺得他欠我的。

因為

不論以後是不是一直快樂美好,我還是覺得他並不是自願來到這世上。

愛,也有付出,也有回報,但從沒有欠與不欠。

我們把他生下來,把他養大,教育他,供養他,就算我們老了,他不能贍養我們,不能陪伴我們,我們也不會覺得他欠我們,因為在養育他,看著他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收穫了太多太多……

最後,有了他,才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首先,父母從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才選擇生孩子的
或是養兒防老,或是不小心懷孕,或是迫於輿論壓力,或是「理所當然」。就是生了。

其次,把孩子生到這個世上後,愛或不愛他,怎麼養活他,全由父母選擇。有的會把自己不能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能力給他提供基本的生活。

然後,這個孩子無論在家中過得幸或不幸,這一生都要在社會上經歷失戀,背叛,失敗,歧視,病痛等等折磨。當然會有一些美好的經歷,比如熱戀的甜蜜,成功的喜悅。只是太少。人生往往還是苦痛大於喜樂。

最後,最最主要的問題,父母是不能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下他,你願不願意來到這個複雜的世界?這是個充滿冷漠,但也可以找到溫情的世界,你願意來走一遭嗎?

孩子是不能選擇的。若是他在經歷種種人生酸甜苦辣,開始後悔自己的出生,怎麼辦呢?再重回媽媽肚子里,成為那些億萬被殺掉的精子之一嗎?這是不可能的。自殺?這顯然也是違背道德的,更何況還有父母需要養老。所以,最終,也只能一天一天活下去。

當然,並不能說所有的父母都欠孩子,也有一些人一生都過得很滿意,他自然是要感謝生他養他的父母。可是,這個世上,仍然存在另外一些人,他們是被迫活著的一個群體。對於他們來說,父母是虧欠他們的。

總之,可以非常肯定的說,孩子從來都不欠父母。本來生孩子這種事就是賭博。你賭他會給你帶來天倫之樂,你也可能最終只得到個無人送終,凄凄涼涼。自己的選擇,本就不能怨天尤人。父母們,千萬不要忘了,一開始是你選擇開始他的生命,他的經歷的所有所有都是因為你的一個念頭,一個決定。
--------------------------------------------------------------分割線-----------------------------------------------
以上言論,僅僅是指虧不虧欠方面。求摺疊。


說句實話,孩子是父母自己欠自己的。


不欠。


2014年11月,外婆病危,母親和舅舅連夜把外婆送到重慶新橋醫院。


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尿檢,血檢,X光,所有的方法都無法檢查出病因。病情每況愈下。懷疑原因出在血液,或是胃,醫生建議做胃鏡,但是老人風燭殘年的身體已經不起折騰。


11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下達病危通知的第3天,我到醫院已是上午10點,媽媽照顧外婆已經30多個小時沒合眼。


病房的桌上有一盒只吃了幾口的盒飯,地上凌亂的放著打好包的衣服,藥物,水果,還有一個便攜氧氣罐。媽媽正在用蘸水的棉簽擦拭外婆乾裂的嘴唇。因為消化系統完全損壞,外婆的肚子高高隆起,已經不能進食任何食物,甚至喝水。

舅舅在病房外的走廊打電話,來回拖動的步伐沉重得並不像一個40出頭的中年男子,是在聯繫後事。


看見我走進病房,媽媽又把我帶了出來,沒有說話,只是把門外的消毒酒精接在自己手上,然後捧起我的手,一遍一遍抹在我手上,從手心,手背,到指尖,指縫。


我看著媽媽憔悴的面龐,憋在心裡的質問終究還是不忍心說出來。


我這次來只是來幫著搬東西的,只等老家那邊醫院的救護車一到,就要把外婆送回家了。這意味著他們決定放棄了。


媽媽搬了兩張板凳出來,我們坐在那裡聊天,一直是她說,我聽。


她說醫院細菌多,每次來和走的時候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


她說小時候外婆如何對她好。


她說有一天外婆早飯做晚了她賭氣沒吃就去上學,她走了老遠回頭還看見外婆在院子里哭著喊她。說對不起。


她說外婆把她們5個子女拉扯大好不容易。


她說怎麼好好的一個人這麼快就不行了呢。

她說媽媽已經沒有爸爸了,現在又快沒有媽媽了。


絮絮叨叨的,言語里也聽不出什麼特別的感情。像是一個被催眠的人在無意識的回憶腦海里最深刻的那部分記憶。說著說著,媽媽就靠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10幾分鐘後,媽媽被外婆的咳嗽聲驚醒,她衝進病房,我跟了進去,見到她瘦弱的雙臂正用力的把外婆的身子掰向一側,慌張的喊著媽媽,媽媽。


老人沒有多餘的力氣把喉嚨的痰吐出來,如果一直卡在那裡,就會造成休克直到死亡。


萬幸最終吐了出來。老家那邊的救護車也快到了,舅舅喊我先把一部分東西搬下去。


我提著幾大包行李走了下去,找了個角落坐下等他們,過了十幾分鐘,看見他們走出了電梯口。


媽媽跑在最前面,她沒有看見我,徑直向大門跑去。她雙手一直放在身前不動,消瘦的身體因此晃動的幅度很大,雙腳賣力地擺動,每一次都把腳高高抬起,像在衝刺,但是速度卻快不起來,高跟鞋在大理石地板上發出嗑嗑的聲音。


我喊了聲,媽。她轉過頭來看見了我,又朝我跑來。我迎了上去。媽媽拉住我的手就用自己的手在上面抹。


14年11月的重慶天氣比往年更冷。媽媽的手冰涼,我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消毒酒精的味道,但是媽媽手上已經沒有什麼消毒酒精了。她用手捧了一抔消毒酒精下來為我擦手,但是酒精現在已經差不多都揮發了。


外婆從另一個通道被直接送上了救護車。,媽媽卻沒有陪著,她在這時刻更關心的仍然是我。

最愛媽媽的人不是我,是外婆。媽媽最愛的人不是外婆,是我。最愛我的人是媽媽。


我們從不曾虧欠,因為母愛是一場重複的辜負。


以上。


不欠,因為我愛我的孩子。
欠,因為我愛我的父母。


如果以「欠」和「不欠」來討論,生孩子在父母眼裡就是生意,孩子成年後可以跟父母商量一下,你們要多少回報率,多少錢可以讓你們滿意,然後我未來的生活自己決定,你們不要干涉。

如果不以這個來討論,那就不是生意,是順其自然的事,父母更不應該要求如何如何,孩子成年後就是自由的。

悲劇在於:一方面,父母宣稱生你是無私的愛心,但從到大又向孩子灌輸「孝順」,「反哺」,「回報」,傳統壓力太大,社會壓力太大,孩子只好遠離父母以圖自由,或者自甘墮落以報復。

我認為,不欠。


年輕不懂事時寫的答案,留在這裡不刪了。活著是很苦,可我們怪父母生下我們,父母又去怪誰生下了他們呢?這種循環本不是哪個人的錯。如果我哪天當了父母,可能會再來貼這篇文章吧。

---------------------------------------------------------------------------------------------------------------------------------

我覺得其實是父母欠孩子的。還記得當時上法律課時老師問我們孩子的出生是事件還是行為,後來得出的結論是對父母是行為,對孩子是事件。幾乎所有父母生下孩子都是為了自己,但誰又能保證說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感謝父母生下了他呢?
轉篇文章 為人父母,皆是罪過

兩年前的某個夏天的午後,我和我的朋友J在頤和園裏閒逛,J是我的小學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小時候,J的家離我家只隔一條街,我經常去她家玩,她全家連同她的貓我都認識,她和我的父母也很熟,有一天我媽在街上碰到她,回來就跟我說,J這孩子怎麼一臉苦相,我就說她媽又住院了,J的媽媽在她四歲的時候就開始生病,身體一直不好,常常住院,後來在那一年的冬天終於去世了。高中的時候我們一群女生一起吃飯,大家都等著看我打開飯盒,因為我媽裝的盒飯總是特別好看,紅的香腸,綠的青菜,黃的雞蛋。可是J打開飯盒,常常一個星期都是素雞豆腐配米飯,這是沒人疼沒人愛的孩子的午餐,我實在看不下去,就把自己的菜分給她,後來她就不再帶飯了,每天中午都往家跑,她說她得回家喂貓。

我們長大後各奔東西,重新在北京相遇時,J已經結婚好幾年,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家庭,老公是個生活能力很強的好男人,想要孩子,可是J因為童年的心理陰影,一直對做母親心懷恐懼。那天下午,我們坐在昆明湖邊,她第一次真正給我描述了她的童年,我才知道原來少年時我一直搞錯了她家裏的狀況,我曾以為她不拘言笑,令人畏懼的媽媽其實是個很懦弱的女人,而她的爸爸,那位從來見到我都笑瞇瞇的的叔叔,卻原來是脾氣暴躁可怕的男人。用J的描述來說,這也是繼承了家族傳統,他爸爸整個一家子都是城邦暴力團,她小時候曾經目睹過她奶奶和姑姑在地上扭打,有一次在奶奶家,奶奶站在屋子中央叉著腰罵叔叔,正在切菜的叔叔就把菜刀直接扔向了奶奶,奶奶一偏頭把菜刀躲了過去,此時的J正好在奶奶身後,也順勢一躲,菜刀就插進了她腦後的窗棱上。我聽到這裡就大笑說沒想到你還伸手這麼敏捷啊。J說是啊從小他爸打她哥她哥就打她,她曾埋怨媽媽為什麼要跟爸爸結婚生下自己。以至於這麼多年過去了,怨恨早已不再,但是她的內心深處,卻始終不相信血緣和親情,不想做母親。她說人活著太苦了,她不想生下個孩子到世間來受苦。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就給J講了我不久前我回家鄉,遇到W的事。W是我和J共同的大學同學,關係和我要更親密一些。每次會家鄉,我們兩個都要一起吃個飯,這一次,W告訴了我一件事,她的媽媽不久前剛剛去世,去世前把她叫過去,跟她說,她不是自己和W的爸爸親生的女兒。他們早就商量好了,雙方如果有誰要先走,那個人就有權選擇把W的身世說給她聽。當年他們一直沒有孩子,後來還是一個護士長從醫院裡把W抱來的,W的親生父母嫌家裏孩子太多,就遺棄了她,跟她的養父母換了點錢。我聽完這個新聞的第一個反應問W,你從前不知道著個事兒嗎?你怎麼才知道?W很吃驚。其實當年我們同學一起跑到她家裏玩,第一次看到她父母的時候就議論紛紛,因為她父母實在是長得太漂亮了,尤其是她媽媽,一看年輕時就是個大美人。而W的外形,實在不可能是她父母的孩子,連她的老公知道著個事兒之後都和我們是一樣的反應。只有W一個人這麼多年來毫無察覺,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可能不是父母親生的,主要是因為二位老人對她實在是太好了,後來媽媽還曾經為她打掉過一個孩子。

我問W,你知道這件事之後是什麼感覺?我本來以為W會和我說,她想找她的親生父母,或者恨他們,或者感激自己的養父母之類的話。可是W卻說,她感覺一腳踏空,突然間就沒有底氣了。她說母親病重的時候,她曾經跟父母開玩笑,說媽你走了我爸要敢找別的老太太我就把她轟出去,而如今,她說她再也不能理直氣壯的說這樣的話了。她媽媽走後,她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挑她老爸的理兒了。

這就是所謂的根的感覺吧?其實父母就是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對他們心懷怨念,提各種要求的那兩個人。因為我們今天所有的不幸,遺憾,性格上的缺點,心理上的弱點,追根溯源到他們身上都能找到原因,雖然對於做父母這件事,他們常常覺得自己還不錯,但實際上,大多數子女說起自己父母的缺點以及對自己造成的負面影響都可以控訴一大堆。我們怨不得別人,除了怨自己以外,也只能怨他們,如果不是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何至於受這些苦?我們的父母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自己的性格有問題,他們的關係有問題,他們的事業有問題,他們自己總是被這樣那樣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就更別提教育孩子了,溺愛的,暴躁的,虛榮的,情緒化的,冷漠的,蠻不講理的,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都有……以至於我們變成了今天的我們都是他們害的,這有點像冤有頭債有主的意思,可是像W那樣,她卻突然發現自己再也不能這麼理直氣壯的當個討債鬼了,恩義還在,愛也在,可是她的父母卻不是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受苦的人了,他們不欠她的了,她除了感恩,真的不應該再有一絲一毫的抱怨了,所以她才會說,自己沒有根了。

基督教裏講原罪,佛教裏講因果,不管那到底是什麼,如果人生真是一場修行,那麼投胎到什麼樣的家庭,遇到什麼樣的父母,是命運早就安排好了我們要學習的課程吧。我對J說,還是要孩子吧,你總要去面對親情這道坎。你父母給你造成的恐懼,可能這輩子註定要通過你的孩子去克服,也許這就是你要完成的課業呢,重新付出愛,獲得愛,相信愛。不能做完美的父母又怎樣呢?這世界上本來也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父母,為人父母,多少都有些罪過,要被子女埋怨,可是罪過罪過,善哉善哉,當人們學會諒解自己的父母,然後自己也成為需要被諒解的父母,那些如煙往事,也就只隨風飄蕩了,而生命也就這樣在輪迴中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了。

轉眼到了2012年的夏天,J告訴我她懷孕了,她終於想通了,也不在害怕,我為她感到高興,我覺得這個孩子大概是天上的神明派給她的小天使,來撫慰她舊日的傷痛,帶給她一個新的未來。雖然童年並不幸福,但是我卻毫不懷疑,J一定會是個好媽媽。而W,雖然當年那位把她從醫院抱出來的護士長還在人世,但是她沒有去找她的親生父母,也許永遠也不會找了吧。

如果我將來因為自己的私慾而真的要了孩子,我最大的願望大概就是孩子能夠覺得自己被生下來是一件好事了。

P.S.對於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以一定要感謝」 這種說法是否一定成立,去搜下百度父母皆禍害吧的帖子就知道了(剛剛才發現這個吧被關了,可以去豆瓣小組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小組)


情感這種東西是死理性派的禁區。


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不欠!
是父母欠孩子的,但當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卻不能向父母追償。

有這麼一個理論:

父母生孩子的原因並不是「為你好」而是有各種利己的原因,比如:有人照顧自己;延續血脈;家庭,社會壓力等等。人最大的尷尬之一也就在於對自己來不來世上這種問題,自己無法決定。所以父母一旦生下孩子,就欠孩子的,因為父母替孩子做了「來到這個人世」的決定。

換言之,就算父母生孩子的初衷真的是「為你好」,這種行為也是無效的,因為任何自然人不能以自己的意識來決定他人的生死。而父母與孩子商量生不生的事,是不可能的,即無法明確得到未出世的孩子的明確認可。所以父母生孩子以後,必定是欠孩子的。

但是孩子當心智成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卻不能要求父母賠償,因為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一直在為自己當初的決定在買單,即撫養孩子,而且,父母並未剝奪孩子離開這個人世的能力。

所以此時孩子面臨了兩個選擇,1.繼續現在的生活;2.糾正這個錯誤,離開這個人世。注意哦,是孩子自己選擇。

當孩子選擇了2,離開,那麼遊戲結束;如果孩子選擇1,繼續現在的生活,即以自己的意識追認了父母當時(生孩子)的決定,從這一刻起,父母便不再欠孩子的,因為他們當年未經當事人(孩子)同意的行為,現在得到了當事人(孩子)的追認,那麼有關於孩子在人世間的一切權利義務由孩子自己享受與承擔。

---------------------------
這個理論是我自己編的。我思考父母為毛生我以及我生不生孩子這個問題十多年了,以上就是我的理解。


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以我的經驗,他們大多比較希望回報。


1、正常狀況下,孩子不欠父母,父母也不欠孩子,實際生活中,因各家情況不同,會形成孩子欠父母、父母欠孩子的特例。

2、父母對孩子有養育的義務,孩子對父母有盡孝的義務,看起來似乎形成了一種給予和回報的債務迴路,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兩項是義務(可百度義務含義,義務在道德上存在強制性,且不要求報酬),也就是說這兩項是獨立的,父母不是因希望孩子盡孝而養育,孩子也並非因父母養育而盡孝。

3、維持這兩項義務的動力是血緣天性和後天情感培育,但動力也不代表債務關係,比如說吃飽飯才有勁跑步,但不代表吃飽飯就必須去跑步。而有各種客觀原因造成動力缺乏,還是需要履行義務,只是履行的可能就沒人情味了,比如每月按時支付撫養費等等。


推薦閱讀:

第一次科三掛了,怎麼去克服挫敗感?
怎麼應對大小姐脾氣嚴重的室友。?
很多女孩兒甚至是有些好女孩兒喜歡有痞氣的男生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有哪些事情特別適合在夏天做?
身高 190 是把妹優勢嗎?

TAG:情感 | 感情 | 心理 | 親情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