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網路上很多人自稱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心理
對不起,原先不嚴謹,加了雙引號


我煩的是很多人,本身並沒有這種疾病,卻一定要自稱「抑鬱症」或「強迫症」。

這真的很讓人反感。

因為這類人往往意識不到這兩種病症到底給人帶來了怎樣的痛苦。

他們彷彿覺得自己得了點類似於藝術家一樣的病,就能顯得自己很與眾不同。

有莫名的文藝氣息?

而且很多人說自己是抑鬱症,只是因為做了幾道網上那些明顯指向性很強的所謂「心理測試」。

並沒弄清自己到底是抑鬱症,還是一時過得不順,因而感到悲觀而已。

還因此創造除了許多蠢得噁心的詞,什麼「外向孤獨症」。

說強迫症的更噁心了。

就是因這群動不動就各種強迫症,多見於各種彈幕網站上的這群偽患者,才讓很多人對真正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戴上了有色眼鏡。

覺得「你什麼強迫症啊,我也有,不就是裝逼嗎」。

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強迫症和抑鬱症患者,無時無刻是在遭受怎樣難熬的生活。

他們不會明白大腦一片混亂完全靜不下心去思考任何事情,甚至極端的想立馬結束生命來停止這種情緒的蔓延有多難受。

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忽然間情緒翻湧上來,控制不住的想哭卻又沒有任何理由。

所以對那些或調侃或覺得患上這種疾病是可以跟人炫耀的人,我完全無法理解。

只希望,如果有來生。

你們別再把腦子忘在娘胎里了。


謝邀。然而我身邊的情況正好相反,不少真的患者因為病恥感不肯好好就醫。
沒病樂意說自己有病的,可能很多是青少年。一是青春期本來就容易出現抑鬱情緒,為了緩解莫名其妙出現的這些低落情緒,他們寧願相信自己是病了,以增強控制感。二是宣稱抑鬱症可以是一種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的方式,這符合青春期孩子希望彰顯自己獨特性的心理特點,類似大家平時說的中二病。還有一種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可能出現的,就是癥狀性獲益。


說句私心的話,他們這樣做給身邊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造成了極大困擾,身邊隔三差五就有人說自己有抑鬱傾向,自閉症,甚至妄圖自己買葯的都有。 其實就算不是專業出身,略翻過幾頁心理諮詢師三級證的門外漢也能通過病與非病三原則看個大概,再退一步,稍微親近一點的人也會很容易覺察你的不對勁。
大部分自我報告有問題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很多本身就偏抑鬱粘液,作息不規律,又愛看虐戀小說,又愛刷微博看一些個負面新聞,到了深夜看著黑漆漆的寢室悲從中來在朋友圈裡發一條「生而為人,對不起」然後配一張色調陰沉的微博圖,我的媽誒可給我們嚇壞了,趕緊私聊。
這個時候,你已經成為了上鉤之魚,非陪聊到天蒙亮為止,不到把自己沉浸的抑鬱患者角色發揮一通不罷休,絲毫不顧你提出的建議和方法,只是瘋狂的訴說自己的感情活動和事件,等你好容易脫身昏睡,人家第二天中午已經曬出了和閨蜜在商場shopping的美照了。
我發現,現在的「心理學小測試」「星座小測試」結果已經大變了,以前怎麼測都是優秀果斷正直無私奉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在是怎麼測怎麼慘,20歲妙齡男女隨便一測,心理年齡45,分享到朋友圈,配上憂鬱抽煙自拍,加上文字「呵」。
你繼續,我給比內的棺材板摁住了。
很多人不能正確的認識心理疾病,反而以為有了就顯得自己壓力大,很成熟,很社會。
無形中傷害了在折磨中求生的病人,也傷害了自願幫助你的人。
不要總是喊著狼來了,狼一直在伺伏我們身邊,需要我們每個人警惕,心理健康任重而道遠。


這確實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我看來,抑鬱症就像其他所有的疾病一樣,也只是身體出了問題而已。身體出了問題,有些可以治好,有些可以緩解,但是實在沒必要在簽名檔上掛一個"抑鬱症患者"這樣的標籤。

這就像得過闌尾炎的人,在簽名上寫"闌尾炎術後",糖尿病的患者,簽名上要加"x型糖尿病在得"一樣,不是說不可以,但真的很奇怪。更何況太多的人,同時身兼數種甚至數十種疾病,還都是治不好的,難道他們要在自己的個人介紹里全部寫完嗎,恐怕簽名檔寫不下吧。

但是有些例外。我記得以前知乎上有過一個病重的大v,他的簽名檔好像是"職業病人",他得的是不治之症。於他而言,與病魔鬥爭就是與命運鬥爭,是於不可能的黑暗之中仍然要奮力爭得一點希望,一點光明。我能想像他的身體那時候已經殘破不堪,可是我也能想像每一個創口傷痕大概都相當於一個勳章,背後是一個不願屈服的靈魂。他的簽名,已經相當於老兵胸前的勳章,是可以拿來驕傲的。

抑鬱症,有輕有重,有些甚至自己都能好,有些卻不比癌症輕鬆,可是我實在不希望是人是鬼都掛個抑鬱症的標籤出來,我覺得那不僅尷尬,對那些真正在與命運鬥爭的人來說,也不公平。

歸根結底,有些人把這個標籤,當做殘疾證明,有些人卻能夠從這標籤中,獲得不屈的勇氣。而有些人,只是在矯揉造作,東施效顰罷了。


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反而是被這種行為傷得最深的人。

去醫院確診重度抑鬱症的時候,一瞬間心裡是鬆了一口氣的;但接下來就是瘋狂的自我懷疑。

我鼓足了勇氣告訴了「最好的」朋友,然而他們的表現讓我痛苦萬分。

沒人在乎。兩三句關心之後,他們開始說自己過得也不好之類的。我知道人人都有抑鬱情緒,我知道在某些階段大家都不好過。但他們在那之後,常在抱怨生活的時候加上一句,「我都覺得我有抑鬱症了」,或是「我也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抑鬱」。

甚至他們還在社交平台上四處說自己「想死」,說「給我些能把人聽抑鬱的歌」。

事實上他們的所謂「痛苦」,真的只是他們不開心了而已。他們社交正常,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還能打打鬧鬧。

看到他們這樣,我常常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懷疑:我真的抑鬱症嗎?是不是誤診了?我是不是只是抑鬱情緒?他們有抑鬱症嗎?他們是裝的吧?如果真的有怎麼辦?那我還這麼揣測他們,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幫不幫他們?

我有一段時間幾近崩潰,快要被這樣的問題糾纏死了。我極度懷疑自己的抑鬱症是不是裝的,因為其他人對此的反應都不大。

「那麼多人都在網上裝抑鬱症,我是不是裝的?」

「我是不是被誤診了?」

「我是不是個騙子?」

這個病要面臨的懷疑太多太多了。

我不得不臨時約了我的諮詢師,言語間幾乎是求著她告訴我,我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如果說當初診斷我的醫生只和我交談十幾分鐘、各項其他檢測都不嚴謹的話,那和我相處了這麼久的諮詢師,大概更了解我一些吧?

——在她非常明確地對我說我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的時候,我才真真正正徹底放下了心。

那種感覺是無法言喻的。似乎自己的所有終於有了個「被承認」的名字,似乎我終於不會再被懷疑困擾,似乎,我有了「官方認可」。

我泣不成聲,只是對她說了一句,謝謝你。

……也許越寫越偏題了吧。我想表達的是,這種網路上大批大批的假「抑鬱症」,很多時候會導致真的患者無比自責。據我所知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有「病恥感」,是不會四處宣揚的。(當然也有部分人用這個作為激勵自己的方法)


說實話,對於網上自測一下就給自己貼上「重度抑鬱症」標籤,然而怎麼勸並不打算去醫院,堅持相信自我診斷的所謂「患者」,我只想說:

現在的心理測試就跟星座測試一樣盛行,都流行到抑鬱症測試題上了……什麼「處女座」有「強迫症」,「十二星座抑鬱指數排行榜」OTL就星座還能排出個誰最容易得抑鬱症來……我第一次看到時也是驚呆了

當然網上更多的是把「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混淆了,因為抑鬱情緒對於全人類來說是普遍的;而抑鬱症是特殊的;而「特殊的」在青少年(不必否認,網上「自稱」抑鬱症的真·沒病的人基本就是青少年了……)心目中就是與眾不同,就是有特彆氣質,會被人特別對待,刮目相看,享受萬眾矚目……

另一部分就是對號入座,自己嚇自己,心理學上所謂的巴納姆效應……

現實中真正的患者,都巴不得藏著掖著呢……


真的想把病給他們,什麼天才病,藝術家的病,我都不要,我只想做個普通人,能有點感覺,能有一點快樂就足夠了。近十年的抑鬱症,從我成年到現在,它消磨了我青春的十年,從開始的顧影自憐,自我封閉,到後來的一心求死,再轉變為四處求醫,到如今的不想死不想活,它已經是生命的一部分,要接受它給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當然,每個月都離不開的葯也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吃藥就像吸毒,沒了它自己便更糟糕,但這麼多年的葯我真的吃夠了。
痛苦非言語可盡說,有時候卻又想要點痛苦,因為比活死人好些。


進化了。

我們那時候表達自己特別與眾不同都是說「一半明媚、一半憂傷」,或者「悲傷逆流成河」,或者「坐在車裡大口大口的吃著哈根達斯淚流滿面」,或者「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之類的。

也有的專門雨天去跑步或者黑燈瞎火打籃球,晴天和白天就是不跑步不打籃球,那不酷。

再進一步的孩子會拿刀割自己,胳膊上劃個「忍」字,或者「仁」字,就去刀光劍影了。

起因或許是一個毫無特點的孩子在青春荷爾蒙刺激下想要表現一下自己,又或許是接觸的文學讀物、電視錄像上面的帥哥美女都是這樣的自己也想時髦一下。

都無所謂。

你就假裝唉呀抑鬱症,網友就假裝關心一下,然後雙方一個滿足了與眾不同被關注的感受,一個滿足了幫助別人好高尚的感受,皆大歡喜,只不過現在自稱抑鬱症的人太多了,海量了,網友有了厭煩心理,越來越不配合了,開始「哦,你有抑鬱症啊,好的」這樣敷衍了,我看亟需開發下一個時髦的點。

確診就去醫院,不是微信上要你分享出去才看到結果的心理測試,抑鬱了就吃藥,網友永遠不可能比醫生對病人的幫助更大。

有沒有大夫或者患者來權威的說一下,上網曬病情究竟對病人有沒有幫助,也好給大家個準星。


有的人以為不開心了就是抑鬱症,還有的人純粹是矯情。
我有段時間身體難受,標準的抑鬱癥狀,我都沒說自己抑鬱症,只說自己最近抑鬱了。
因為抑鬱症是有非常明確的診斷標準的,百度一下就能看到的東西。
另外一般來說抑鬱症的體驗並不好,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連跟人交流都覺得痛苦,更不會有心思把自己的體驗寫出來的,能直面自己寫出來的,一部分是緩過來的,一部分是根本不抑鬱,只是用這種感覺自我呻吟的。
那些正在抑鬱並且依然書寫著自己感受的,相信我,他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書寫會讓他們不斷回憶和強化這些感受,導致情況越來越差。


我的想法是,不是近年來多了那麼多抑鬱的人,是從古至今,抑鬱的人本來就不少,我並不認為這是現代病。
以前的抑鬱症者,就是被誤解為「只是心情不好而已」,現在隨著心理醫學的發展,能夠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抑鬱症,也讓更多的人對抑鬱症患者更包容。於是,那些抑鬱症患者就可以和別人吐露自己是抑鬱症的事實了。
近年來所謂的「同性戀增多了」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社會在進步,對他們更加包容了,同性戀並不是增多了,而是在放下了原本「這是怪胎要受歧視」的包袱,他們不用再小心翼翼偽裝成正常人了。

當然,不排除一部分「抑鬱症患者」是表演型人格障礙,這也是病。


經正規專科醫院確診的患者背鍋

這是個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疾病」!
卻是個被全民消費「娛樂」的疾病!不僅是網上,還有那麼多報章雜誌影視節目自媒體段子………

多殘忍
多荒誕
多現實


謝謝邀請,剛禁言結束。
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我真的不理解,一個表現99%符合精神障礙的患者之言會被人相信。人們只抱著那1%的可能萬一是真的的想法。

也如這個回答下有些說法,那些自稱抑鬱症的人即使99%都不符合,他們都還是會相信,萬一那1%真的呢。

為了那1%不到的可能,而忽略了更多的傷害。
就如那些人對一個精神分裂症孩子妄想內容所說的,你該去反擊那些「傷害你的人」,嗯。那些平時對著她微笑而被看成「嘲笑」的同學們。就該在網路上各種善良的建議下受到傷害。

就如那些患有抑鬱症讓全家陷入困頓的人們,被人笑著說「我也有抑鬱症呀,我需要關愛。」


有些人或許是誇張了,有些人或許就是真的痛苦到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所以稱自己是抑鬱症。
假的當然更好,但是你一個朋友跟你說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很痛苦的時候,是向你拋出救救我的信號,那時候輕易的否定會讓他覺得你無視,不理解他的痛苦,這會增加他的痛苦。希望大家不要這麼做。
而且,或許他真的抑鬱症了呢?


在他們眼裡 這是一種高尚美麗的病 可以顯得更高冷孤僻吸引人注意力 在我眼裡 這是要我死的病


可不是最近,最近算好多了。鬧得最歡的是04到07年的非主流大軍。

這麼說吧,十年前的小青年,不給自己加個「頹廢」「憂傷」「心痛」「酷斃了」的人設,都沒臉混qq群。
你不看透世間冷暖,不被抑鬱症扎的心窩疼,都不配玩qq空間。
不得抑鬱症,都不好意思去燙頭。

那時候,我們殺馬特,路上打招呼都是這樣式的。
a:「幹嘛呢你」
b:「最近經常這麼莫名的哀傷」
a:「哎,我也是,最近,無淚,有傷」


中學生在普查里有抑鬱癥狀的比例,少則15%多則40%


癥狀:閑、悶;
病因:窮、丑;
檢查手段:無;
治療手段:發圈宣布自己抑鬱,請大家都來可憐我

因為這個病很體面、很文藝、很時尚,田裡插秧的工廠里掄錘的,你們想得還得不上呢!


自稱二字說的很對

第一,抑鬱症的人很怕觸發自己的情緒低潮,每天過生活都是刻意的去找積極找陽光讓自己高興,很多抑鬱症患者會有這個那個癮也是因為上癮的東西不管是遊戲啊是影視啊是煙酒啊,都是本身能帶來廉價並且時間覆蓋較長快樂感受的東西,上網哪兒有功夫去說情緒低沉的事兒,看看貓視頻好不好。

第二,真正情緒低潮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干一連幾天飯都不想吃,還上網找共鳴?

第三,中二病不是抑鬱症,那些假裝散文作者的也不會是抑鬱症,這是個理性的心理疾病。


也許真的有抑鬱症呢?你們這麼說人家有過腦子嗎?
果然沒過腦子,人家得了抑鬱症你還向人家要證明,這tm存心噁心人……人家要怎麼說?我從這方面那方面完全吻合,我已經這樣有幾年了,我不敢去看醫生?「你不敢看醫生是你膽小,那不怪我不信你。」哦,誰給你那麼大的臉?
或者我給你看醫生給我的確診書?換來一句「哦,原來你真的抑鬱啊。對不起哦。」值嗎?有必要跟你瞎逼逼嗎?
如何看待網路上很多自稱抑鬱症的患者,「我很抱歉,希望你能好起來。」


我覺得寬容一點吧
那些說自己有抑鬱症的一般分兩種

1,真有
多些溫暖和關懷,就算沒有精力,也別去多添膈應

2,沒有
沒有抑鬱症說自己有的,可能就是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小時候有缺失,或者比較自卑給自己找個安全的心安理得,關心一些也沒什麼。


推薦閱讀:

抑鬱症是純粹的心理疾病嗎?
高冷和內向的區別是什麼?是一個人的什麼行為表現使旁人認為其高冷(內向)而不是內向(高冷)?
請問如何才能克服去健身房鍛煉時的自卑和恐懼心理?
如何改變思維?比如強迫思維,強迫症等?如何改變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和心理?
我總是感覺自己發自內心地不尊重別人怎麼辦?

TAG:生活 | 心理學 | 生活方式 | 抑鬱症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