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被熱議,那日本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上映時是什麼樣的盛景?

今年《你的名字。》在全世界掀起風潮,然而僅僅是日本票房第三的電影,而日本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當年上映的時候,在日本(或世界其他各地)又是一番怎樣的盛景呢?
在下指的是造成了什麼樣的社會反響以及對那個年代的人又給予了什麼樣的影響等,並非在對比兩部電影的好壞,請審題。


我們幼兒園全體都被爸爸媽媽帶去了影院。
真是這樣,反正我的小夥伴里沒有人是沒去影院看過的。
我這個家裡根本不看電影的,也跟著鄰居家一起去看了。

電視上無論是新聞節目還是綜藝節目天天討論千與千尋,天天放片段和預告片
尤其是爸爸媽媽變成豬的那一段,還有紙式神攻擊白龍那段。
來來回回。
我到現在還依舊記憶猶新。

爸爸媽媽變成豬這個梗真的是被各種玩兒壞,
綜藝節目惡搞,各種大人動不動就逗小孩說『爸爸媽媽變成豬,你會來救我們嗎』,很是過分,反正我當時5歲,是不覺得好笑的。嚇死了。童年陰影。

還有『神隱』這一概念也是被玩兒壞了
(千與千尋其實完整標題是千與千尋的神隱)
神隱就是指有人突然失蹤,離奇消失,人間蒸發,『被神隱藏起來了』,這個意思。
然後當時什麼東西都要湊這個神隱的熱鬧
我記著當時一個綜藝節目還搞了神隱特輯,採訪重現日本各地區發生的『神隱』事件。
我記著當時還有電視台拍了個很扯的那種小成本日劇,我忘記標題了,每天下午六點放,就是一個少女偵探推理找出各種『神隱』背後的真相……
顯然是乘千尋之風刷流量


大街小巷,進個店就能聽到呼んでいる~ 胸のどこか奧で~
聽到吐
這一點確實和君名的紅火很像,2016的下半年,在日本走兩步就能聽到radwimps,餐廳里放radwimps,書店裡放radwimps,電視節目請來的嘉賓還是radwimps。然而我敢說即使這樣也絕對『前前前世。』還是比不上『いつも何度でも』深入人心——這不是說『前前前世。』不夠好,而是君名相對比較『若者向け』(偏向年輕人的喜好),哼哼在嘴邊的大多都是年輕人,然而いつも何度でも可是街上抓個老奶奶都絕對會唱,國民曲。再就是君名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良曲太多了,你都找不出那一枝獨秀的代表曲——有人喜歡『前前前世。』,有人愛唱『何でもないや』。但是說到千尋,不就是『いつも何度でも』嘛?所以社會也基本上『集火』這首。我那幼兒園老師組織唱歌,當然是『いつも何度でも』。小孩子課間排隊玩兒鋼琴,彈的當然是456416515……我要沒記錯的話家長還是老師來著組成的合唱團,那一年的課題曲當然也是這一首。

然而這不能完全歸結於千尋這部影片地位特殊,或者這首歌就是太神『說到底,本來吉卜力就是個國民歌麴生產製造廠,吉(久)卜(石)力(讓)告訴你霓虹該興哪首歌,國民就要唱哪首歌,當年的天空之城,龍貓,幽靈公主,無一不是如此。

————————————————————————————————————————
千與千尋的火爆和君名現象其實非常像的,
刷遍有線電視(地上波),火遍大街小巷。
書店全是相關書籍
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聽到相關歌曲……
年度話題巨作
好像是個人就去影院刷過
不過君名有SNS盛況,而這種時髦的東西世紀初的千尋自然是沒有的,最不一樣的大致也就這點了。

但是這兩部作品的現象本質卻又是完全相反。
君名最開始只受到一小批二次元飯和誠哥粉絲的矚目,後來依靠SNS等多媒體的口碑效應,一舉爆發。可以說是正因為其是『並非被期待的黑馬』,才實現了君名現象這一奇蹟(2016年銷量年度第二!僅次於免費的pokemon go!)。
千與千尋則是完全相反。千尋『正因為是萬眾矚目的王者歸來』,才取得了這麼可怕的數字成績。說的過分一點,觀眾在出了幽靈公主的影廳之後,就拿好票,等在宮崎駿下一部作品門口了。
還沒有上映,票房就已經等在了那裡。(吉卜力票房老二哈爾的移動城堡這是這個道理)

吉卜力可是國民的吉卜力
其深入人心程度早已不單單是票房的保證
吉卜力告訴你什麼是他們的年度力作,你當然是要踹好錢去看的,
就算懶得進影院,那也是要去附近的租賃店租帶子窩家裡看的。
再不濟你也要守在電視前看『金曜ロードショー』的吉卜力劇場補番啊。
因為不看不是日本人啊
不看也不是在日中國人啊

更別提千尋還不僅僅是年度力作,還是世紀力作,進入21世紀後吉卜力的第一部長篇動畫!
重磅出馬宮崎駿。時隔四年王者歸來!上一作還是幽!靈!公!主!
我的媽啊,期待值早就突破天際,預告片一出更是全民瘋狂,首映之後更是口碑盛讚。
當時電視上吹故事的,吹思想的不用多說,吹技術的突破進化(我前面說電視上老放白龍就是因為這個,吹刻畫白龍和紙式神得全新技術,這個我印象還蠻深的。我要沒記錯的話NHK E吧?還是NHK還做了訪談特輯),吹動畫長片電影的地位,吹日本動畫無限的可能性巴拉巴拉……
更別提第二年在國外放映,好評如潮,拿獎無數,有望沖奧(最後當然拿下了,但那個時候我已不在日本),徹底日本之光,吉卜力更加奠定了國寶地位,媒體對宮崎駿大師的溢美之詞就更別說了。吹上天了。

千與千尋標誌著是吉卜力的巔峰盛世。並不是大家驚嘆於『天!畫面怎麼這麼好看!故事怎麼這麼棒!技術怎麼這麼酷炫(在2001年,千尋那極致的動畫水平對於日本來說也是酷炫的大新聞)!我的天!爸媽變成豬了!這麼喪心病狂?!大家快去電影院看啊』。而是國民恭候多時,就是想看看『吉卜力畫面還能好看到什麼水平?宮崎駿帶來的故事其思想又到達了哪層境界?現如今世界頂尖的動畫技術到那種成讀了?更別提,爸媽還都變成豬了!這麼喪心病狂?!大家快去電影院看啊』
所以,2001年,世紀初的吉卜力,就算宮崎駿沒有做出千尋,而是別的同樣標誌著他巔峰水準的長篇巨作,想必票房表現並不會比千尋差多少。
不過這也確實是個悖論,因為那時的宮崎駿,做出來的肯定會是千與千尋。

而這後來的取得歷代票房第二的哈爾,可以說是千與千尋的餘韻。就像大家看完幽靈公主之後就等在千尋門口一樣,哈爾也是同理——在取得一切能取的成就的千尋之後,宮崎駿下一步會推出怎樣的作品?吉卜力還會再次實現進步么?在當時可謂是備受矚目。因此國內的大家可能還不知道,04年哈爾剛出來的時候其實許多人是非常失望的。現在回過頭來看,哈爾當然是無可置疑的巨佳上乘作,只是大家被開掛了一般的紅豬→幽靈公主→千與千尋,這怪物般的上升線無限拉高了期待值。(但即使這樣,哈爾也是傲人的歷代第二。拿數字說話,誰都不怕。當然是優秀的。)
總而言之,廢話這麼多,我想說的是千與千尋取得這樣的成果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

而君名完全相反,是個『美麗的意外』,是個『在最初根本沒被期待的奇蹟』,是小眾圈的反擊,是幸運。然而正如同千與千尋是集中了吉卜力的光輝歷史,其聲望,技術,思想……的集大成,才創造出來的『必然』一樣,君名的『美麗的意外』也是一種集大成,也是一種『必然』。她順應了所有天時地利人和,完美回答了2016這個新鮮的年代所追求也是正需要的票房奇蹟。其實時代之風一直都沒有停止吹拂,能成功順勢坐上去的,少之又少。這當然需要碰運氣,但更是一種實力。而這一點,2016年的吉卜力就絕對做不到,君名就可以,所以其成功是『幸運』,也是『必然』的『幸運』,不是一句『偶然』,『炒作』,之類的就可以抹黑掉的。這兩種票房奇蹟,沒有哪一個是所謂『更偉大』的。

——————————————————————————————
以上,我完全憑藉個人印象回答的。
我畢竟當年也就4歲還是5歲的,只有朦朧的大致印象。
拿不出硬數據或者是圖像
僅供參考

謝題主邀


寫一個與題目有關卻並非答題的答題。
題主說是千與千尋作為日本第一票房電影的上映的時候,在全日本社會引起了怎樣的的討論。
題目是以你的名字票房200e(目前)所引起的報紙,推特,採訪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和社會上的反響作引,討論到千與千尋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如何的反應。
請各位就社會上的反應例如排片,票房,報紙,訪談,電視,地區觀影情況,上映口碑等等等等作答,而不是將兩部動畫相比較,並且踩一捧一。
知乎上文不對題的答案太多


第三版答案。看了題主 @王玉龍 的問題補充,主要問的是海外。日本方面不用說了,票房第一已經很說明問題,就是人人都去看了。

西方世界,我就這麼說吧:沒有影響。沒有熱議。

2001年的西方和我們是一樣的。沒有這麼多人看電影。在上個世紀,美元票房破億都是神話(1997年泰坦尼克號北美6億美元,遠超之前的電影,強勢全球輸出,開啟了好萊塢的新時代)

facebook是2004年建立的。在那之前老百姓都不怎麼使用互聯網。
iphone3是2008年發布的。在那之前老百姓都不怎麼使用智能手機。商務人士用黑莓,只為了發電子郵件。
直到2008年,美國人的主要網路通訊方式還是電子郵件。

你叫他們怎麼「熱議」?

況且千與千尋並沒有在北美同步上映。
君名也沒有在北美上映。所以君名也沒有影響、沒有熱議。

我們中國每年只引進有限幾部大片然後所有院線一起放。你的名字正好也加入了這個列表,然後所有平台一起推,感覺很有社會影響似的。在北美,一直以來大大小小的電影太多了,所有院線放的片子都不一樣的。沒有幾部能造成什麼社會影響,而這裡更沒有日本動畫的位置。

上面說的是普通老百姓。如果是藝術評論界那又不一樣了。
【補番向】日本動畫大師獲獎排行_綜合_動畫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10分00秒。《千與千尋》就這一部動畫秒殺前面所有的選手,幾乎拿掉了當年所有的國際大獎,包括奧斯卡。這個成績16年來沒有任何2D動畫長片可以超越,新海誠所有得獎加起來也只有它的零頭。


---原答案---
謝邀。我只知道中國的情況。坐標北京。
《千與千尋》沒有在中國公映。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商業電影,看片都靠單位組織。
當時也沒有條件熱議,畢竟沒有成熟的互聯網。上網收電話費,死貴。
但是千尋獲得柏林金熊獎是上了新聞聯播的。動漫迷為此歡欣鼓舞,視作弱勢群體的翻身仗。
然後千尋通過VCD開始流傳了。周圍學生只要是看動漫畫的,全都看了千尋。不管是喜歡龍珠還是魔卡少女櫻還是天使禁獵區的,喜歡EVA的還是美少女戰士的還是攻殼機動隊還是櫻桃小丸子的,全都看了。
當時《螢火蟲之墓》《紅豬》等吉卜力電影在動漫迷中口碑很高,但真正看過的並不多。而千尋真的是100%都看了。沒有差評。VCD都快借爛了,那時正值VCD機升級成DVD,後來又從各種大人那裡收到了正版DVD。
看過的大人也全體好評。大概一星期之內我媽陪我看了三遍。

------


只記得當年千與千尋一直霸佔了院線半年


兩者很相似,都是在有相當口碑積累的導演帶領下誕生的,順應時代環境和社會風潮的適時佳作。
不同之處是千尋明顯比君名的受眾更廣,而且涵義更深刻,解讀角度多而且無論老小都能從中提取出觀點來討論,畢竟宮「老」,很合國外觀眾和評論家胃口,於是各類獎項接踵而至,反過來促進話題性,形成完全不輸現在的熱潮。
覺得從這兩部相差十幾年電影的題材差別和受歡迎程度,估計能看出來一些從跨越千禧年,經歷911,經歷東日本大震災,跨過2012的日本社會有哪些變化。
說實話沒找到當時資料,僅僅是從旁證來推斷的,有誤請指正。


有的人說《你的名字。》上映以及被熱烈討論的盛況與《千與千尋》當時在2001年那個年代的情況很相似,只不過從票房來看《千與千尋》確實是票房怪物,前提是在2001年那個年代,電影還不怎麼普及,不像現在。個人感覺電影慢慢活起來的時間是在2010-2011左右才有了流行看電影這麼一說,這只是個人感覺,一個人和一個人不一樣。從近幾年的票房可以來看,任何一部稍好點的電影票房都會輕鬆過億,以前不是這樣的。我第一次知道千與千尋應該是2008年,小學三四年級,在租碟鋪子裡面找到的,當時還有《哈爾的移動城堡》,《貓的報恩》這些,所以為什麼千與千尋能夠穩坐15年的NO.1,個人感覺《千與千尋》相比《你的名字。》的厲害之處是在於電影的深度,《千與千尋》耐人尋味之處很多,能夠教育人們,教會他們道理,給予他們力量,這也是宮崎駿的厲害之處,這是宮崎駿用時間以及自己的青春,心血與經歷來證明的,《你的名字。》是純愛故事,讓人們明白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論什麼我都能到你身邊,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理解,導演新海誠還很年輕,希望這是一個好開頭,可見人們是多麼渴望這樣的一部好電影出現,從票房榜來看前幾名除過宮崎駿再無其他動畫電影。新海誠他的《秒速五厘米》也很不錯,還有《言葉之庭》都很棒,特別是畫面!但前者好多人都表示看不懂,我們也應該能明白豆瓣為何將《你的名字。》放在2016年最佳愛情片第一名了,我也不是偏袒宮崎駿,但是在動漫動畫這一方面宮崎駿確實厲害,對於《千與千尋》與《你的名字。》的區別與流行趨勢以及票房,想必看過兩部電影的人都在心裏面有一個答案了吧。希望新海誠好好加油,《千與千尋》絕對不會永遠是第一,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有一天會被打破,新海誠,細田守這樣的年輕導演都在奮起直追,我們也希望以後我們大中華能夠多引進這樣的好電影,來給予我們力量與信念。(部分觀點屬個人觀點,謝謝閱讀,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來批評,我們一起討論。)


看過所有宮崎駿和新海誠的電影,兩個人都很喜歡,一個是十年前接觸的,一個是五年前接觸的。
拋開畫風,主題,人物形象設定,聲優(畢竟我們家白龍可是我們家小狼陪的音呢)等等,說說最直接的感受。你的名字看完後的確很不錯,劇情設定也生動搞笑,但是的確在看的時候有那麼幾個地方的設定(比如劇情的銜接有些地方真的感覺有點尷尬)看起來是有那麼的牽強的,但是千與千尋不會,而且全程小驚艷來的比你的名字多。加一點,久石讓的音樂和宮老的電影天作之合好嘛。那幾首經典的背景音樂不用更多解釋。
私以為你的名字的票房之高與網路媒體宣傳,線上或線下的,與社會大眾的電影消費能力,青春劇在近幾年的火熱程度(大家這陣子都很喜歡看這種類型啊),從眾心理(我覺得前幾年大熱巨人就是這樣)等有很大關係。如果今年是千與千尋代替你的名字登場絕對比它之前的票房高的多多了。
有很多的動漫電影都很好看,但是它們進入到電影院的機會真的很少,很多都是在網上。而且就算在電影院播放並不能夠符合大眾品位(青春片就會好一點吧……),比如每年一部的柯南劇場版,真的已經……今年的我都要掩面哭泣了(雖然不是柯南粉,但是每年的劇場版都是有在看的)。
有些電影看的真的是情懷。
啊啊啊啊啊,還有最最直觀的……你以為我會告訴你我看千與千尋哭的次數比你的名字多嘛……(什麼鬼,我好弱)
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也還是千與千尋記得多一點啊。比如……白龍第一次帶千尋去看她的爸爸媽媽,千尋委屈難過害怕並不斷往嘴裡塞東西吃的樣子,千尋努力認真在澡堂生活下去的樣子,千尋把河神給她的藥丸分兩半給她重要朋友的樣子,千尋最後想起白龍的名字和他們幾年前就開始的緣分(當時真的超級感動熱淚盈眶啊),千尋最後竟然說那群 豬里沒有她爸媽的時候,還有歐亨利式是結尾的那句話,白龍對千尋說要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全篇超神隱啊……好像有點跑題…
總之就是,總有很多人拿你的名字和千與千尋比較,真的沒有必要,他們兩人的動漫如果你接觸幾部會發現兩個人的主題風格還是很不一樣的。看動漫嘛,你開心就好啦~


這個問題有一點問題:千與千尋是靠著無數次的影院播出累積票房才到現在這個水平的,並不是一次性爆發。


我自己看了5遍,買了光碟,自己看完一遍,再帶著自己家的DVD一個個不同小夥伴家裡放4遍,每次放觀看人數3人以上,最高時有10人。此後,沒有一個電影有幸讓我再有這種衝動。


評論里說我偏題,答非所問。不是說不出,而是知乎里關於《千與千尋》的內容很多,有很多知乎大v和宮崎駿動漫愛好者對這部電影已經分析很多,我真的寫起來就要很長了,大家可以參考其他人的回答。以下是原回答。
比起這部,我還是更期待宮崎駿的作品。很難有動漫電影里,能做到人物靈魂如宮崎駿塑造的那般充滿生命力。大部分電影追求的都是畫面效果,技術支持或商業價值。一部電影看完,過一段時間,對故事主角可能沒有任何印象,空殼人物,只有美感,沒有靈魂。再對比宮崎駿的作品,每一部電影,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甚至是只出現過一秒的一個路人,一隻動物,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個人物的性格、神態、動作都很鮮活。姜還是老的辣,宮崎駿的電影,從來不刻意製作效果,很自然的敘述故事,很自然的把你帶進情景中,不知不覺,每一個出現的人物、動植物和場景都已經滲透到你的心裡。他的電影並不是表面的東西,裡面包含很多歷史背景、人文背景和深層含義等,看宮崎駿的電影,看到的不僅是動漫,還有關於日本的風景、文化、家庭倫理、教育意義等等,真不是現在一些年輕的動漫電影導演能比。這也是為什麼老爺爺每一部電影都是經典,每一部都長盛不衰,值得反覆觀看的原因。
我喜歡宮崎駿的電影很多年,他的電影可以說老少皆宜。我已經快三十歲的人,總有人說我那麼大的人了還愛看「動畫片」,我不想反駁,因為他們不懂,這不是「動畫片」。
回答不知道有沒有偏題,老爺子前段時間宣布復出,新電影2019年上映。看到宮崎駿有意願復出的新聞,驚覺已過三年。2013年看到他宣布退休的視頻,內心十分不舍。拿出一鐵盒印有他所有電影經典畫面的有聲明信片,一張張掃描二維碼,看每一部電影節選。我想,他這種「食言」是值得被原諒的,他怎麼會放棄自己熱愛的事物呢。
2019,期待。
創建於 2017-1-1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你這就相當於問59式中型坦克和殲七有什麼區別。我只能告訴你他們一個是59一個是59改。


我的天啊…前面如何能將你的名字與千與千尋相提並論…
你的名字單純把故事大綱列出來可能還勉強可以稱為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2d電影能製造出那猶如3d一般的流星墜落的一幕,畫質也絕對算是好的。但是坐電影院里看一遍就能指出好幾處劇情前後銜接失敗的地方。簡單來說,你的名字要是換成高考作文的審閱方式來看的話,就是一個「大綱過得去,文筆很不錯,可惜這作者把這三段式的標準記敘文寫成散文了」的只能給及格分的殘念作文罷了。
咱們回頭再來看千與千尋,不管是電影整體所要表達的主旨,還是各個人物的刻畫,劇情的發展敘述都銜接的幾乎完美無缺,那千奇百怪的世界觀不但能給予孩子無限妄想的空間,也能給予成年人與現實生活對比的條件。要是以高考作文打分,千與千尋絕對滿分。
城哥要是說靠這種程度的電影有朝一日能追上宮崎駿…咱只能說:「呵呵」
下面我們回歸主題,從經濟環境上來談談影響千與千尋和你的名字取得相似票房紀錄的各種因素。
千與千尋上映於2001年,2001年發生了許多事,著名的911事件發生於2001年,小泉純一郎走馬上任的也在同一年,小泉純一郎的任期內,是日本經濟在地產泡沫擠破後第一次向好的時期,同一時期中國也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談判成功加入了wto,全球化風潮席捲全球。對於千與千尋來說,這些事情並不會帶給他太多的利好。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資金是不會站在場外猶豫過多的。對生活於今日的我們來說,那真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在那個繁忙的時代,在那個炒房不如開工廠的時代,炒電影大概也遠遠不如開工廠賺的嗨吧。所以不受資本喜愛動畫電影大概也得不到像你的名字一般的資金投入吧…


2016年的年末,當人們問到「你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時,人們會說《你的名字》,人們感嘆,這部作品好紅。
但是,從2003年一直到2010甚至是2012年,每個人在給別人的同學錄上,最喜歡的電影一項都會有《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在生活中已經是一種現象級的成功,他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當時,更在後來的影響。


我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2010年吧 那時候住的地方是個很破的地區 學校也很荒涼 就是大家對網路這種東西都很少接觸 很更別提電影這麼高端的東西了 但是!!美術老師帶著我們班級的同學去放映室看了這部電影 真的非常震撼 而且打心裡感激他 也為他心中懷著對畫畫的熱情和夢想而敬佩


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以供參考。本人去年有幸正好前後兩天去看了千與千尋和你的名字。


首先2001年上映之初是何種盛況不太了解非常抱歉、當時還不在日本。不過去年吉卜力和外國合作的紅海龜上映之前,作為預熱千與千尋在劇場再上映一周的時候有幸觀摩了該作品。
當時是提前兩天臨近凌晨等著搶票、第一天因為猶豫了一下位置、結果瞬間票就賣完了!包括身體不自由人士專用座位在內!從開售到完售整個過程不超過2-3分鐘。第二天吸取教訓、不敢大意的嚴陣以待,順利買到票。
接下來是去觀影、到了現場大致環顧了一下觀眾層從幼到老真的是國民級動畫才會有的盛況,觀眾層的年齡跨度可以橫跨幾代人實屬不易。不過整體上女性觀眾略多一些。
關於作品本身雖然之前有通過碟片觀賞過、但在電影院還是第一次。推薦有機會一定要在電影院去欣賞該作。看過之後或許能夠理解什麼叫能跨越時代的作品。即使是再上映還能有如此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其作為2D動畫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新的票房神話你的名字、恕我個人眼拙實在沒有GET到點。這部作品集合了日本動畫業界的精英團隊,整體的質量和完成度是沒有話說的,但是故事內容感覺還是缺少了些什麼顯得有些單薄。和以往的新海誠作品相比個人風格也淡化了很多…也許更迎合當下的日本年輕人的思維和三觀吧。而且據我了解自從新海誠的票房神話炸裂開來之後、各個新項目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之前被壓著待審核的作品項目大量立項成功。
綜上我覺得單論作品對於一般觀眾的影響力目前來看是千與千尋更佔優勢、你的名字後續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且等個幾年再回首看看又何妨呢,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但是你的名字對於日本動畫影視行業的影響無疑一劑強心劑!它的成功將給更多作者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有可能加深這個行業的苦難…負面的話題這裡就自主規制了。


我只是想說,宮崎駿爺爺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情懷。


我第一次看宮崎駿的電影是《幽靈公主》,一度覺得這是宮崎駿先生的巔峰之作,配樂畫面寓意都非常不錯,直到後來看了《千與千尋》,發現千更好看,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惟妙惟肖,千尋的勇敢善良,白龍的重情重義,。。。。。希望中國又朝一日也能做出這樣的動畫,不要一直停留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程度。


生活在我們這種小縣城,2001年的時候我們那還沒有電影院。
我第一次看到《千與千尋》是在2002年
那年我上高一,有一次上電腦課,我們老師給我們放《千與千尋》
當時我就震驚了,這部電影徹底改變了我對動畫的認知
由於一節課只有45分鐘,沒有看完,我們只好等待下周上課再去看
可是由於我負責設計教師的黑板報,那節電腦課我沒有去
於是就一直沒有看後半部
直到2006年我在西安上學時,在西安電子科技大旁的一個網吧雲盤裡找到了這部電影
終於完整的看了第一遍,看完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從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陸陸續續刷,推薦別人看的同時自己刷
後來和我老婆看……到現在已經看了50多遍。。。
後來我把宮老的動畫全部看了個遍
今天的我,表示中毒已深


這個問題成「星際玩家」的狂歡了,連題目都不看就答題的?
另外捧一個就非得要貶一個?


推薦閱讀:

京阿尼的青春片與新海誠的區別?
為什麼看完《你的名字》會很難受,好幾天不能釋懷?
如何評價《亞洲周刊》專欄:「日片《你的名字》暗藏軍國政治」?
如果喝一小勺口嚼酒會怎麼樣?

TAG:電影 | 宮崎駿 | 千與千尋動畫電影 | 動漫 | 你的名字。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