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翻譯(口譯)優勢和金融專業背景,結合兩者可以從事什麼職業?
作為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生學藝不夠精湛,英語能力較強擁有一定口譯能力。希望成為一個行業的優秀人才,但是感覺金融領域競爭太激烈,而自己興趣不是那麼濃厚可能發展不能很大,成才較難不知道怎樣做更好。如何結合自己的優勢,「劍走偏鋒」,走一條最能發展自己不從眾的路?
拋磚引玉:
1.有沒有「投行翻譯」這種工作?如何入行?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2.針對LZ這種情況,各位前輩們有沒有針對樓主之後發展較好的建議?LZ應該怎樣解決自己現在的問題?例如要和LZ說,小盆友啥都別想了,出國讀個金融好好學成回來找個相關的工作么。。。特別希望不從眾,能找到自己內心熱愛的東西堅持走下去。但現在眼界不夠走著走著就迷茫了。求建議,求巨人的肩膀。
-----------------------------------
補充一下,大家可能誤會了,LZ是WHU校口譯隊的成員,參與了多場會議的翻譯,大學也修了很多翻譯專業的課程,大學對口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因為自己專業課程也很滿,精力兼顧存在問題,所以專業和口譯都做的不是很精,這其實是現在很頭疼的問題。LZ很清楚口語好和口譯完全不是一回事的= =。
LZ總是游移不定,是因為總被自己的一個想法困擾:心裡覺得從事一個實業,有真正專業背景(比如金融經濟、法律、技術等等)才是可以走很遠的發展空間很大而翻譯畢竟只是熟練工種沒有自己的創造只是把別人已有的思想和信息進行轉化。我明顯感覺我在語言運用學習上很輕鬆,但一方面希望自己能act smarter有紮實的某專業背景,一方面卻對金融工程的學習不那麼提得起興趣。因而狀態一直有些stuck,糾結著糾結著就到大四了……
「我的簡介:金融專業,央企財務風控工作,愛好英語」
給題主提供一個可行化的建議:考一個人民銀行的「金融英語證書」,200多塊錢,然後咱們金融專業課不是有好多都是老外原版的書么?隨便拿一本簡單大眾一點的,自己翻譯出來一個「譯本」。一本金融學,一本公司理財,一本投資學,一本貨幣銀行學,一本金融工程學,再加一本金融衍生工具怎麼樣?哈哈,其實玩著玩著你會發現背下來這些單詞不會很難,我們老師就要求我們至少把每一個summary都翻譯成中文的。真正的難點是:要"辭能達意"。即要準確的選擇出它所最準確對應的那個詞或理論?這必須要首先學好中文的專業課啊哈哈?不然你以為滿篇都會是「Fisher Effect」被翻譯成「漁夫影響」這樣的低端梗嘛??$$?哈哈1證6書之後你在專業英語辭彙上就比同輩人能靈活許多了?
這一小段可以不看。我曾經跟題主有過一樣的小小迷茫,但是試過之後馬上就明白周總說的那個道理,我的英語口譯再好,表達時該用的專業辭彙一個都沒背過,手舞足蹈的辭不達意的,還不如翻譯自己來做更能讓交談順利進行。那我的英語有什麼用?它只是聽起來更地道的生活英語而已啊,好挫敗。但是它是你的長處,你有興趣就堅持學習,英語也不是考到一個口譯證就學到盡頭了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之後會說。
我自己要說以下兩點:
1.如果在找工作時需要通過和金工專業的比口譯,和口譯專業的比金工的方式來獲得自信,你不會更優秀,你只是在浪費你的專長並扔掉你的飯碗。換位思考一下,你能提供給僱主的價值就是你身上的標籤,他看到金工的標籤會理所應當的把你和所有做金工後台的人才放在一起比專業性比邏輯性比數學能力,可能別人一個數學建模大賽的紀念獎都能比你的口譯牛逼證書更獲得認可,因為他有在專業能力上尋求進步的意識。他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專業性的架構是對的,也就是他走的路雖然不遠,但是這路是對的。
「要有合適的專業架構,所以就不存在證書和專業不匹配的問題。這是自身資源的整合。」
2.保持專業優勢,需要持續堅持。比如在互聯網行業,不可能誰都成為馬雲,從電商到互聯網金融他全都是金字塔尖尖上的那一個。金字塔尖上就只能站下一個人,不可能誰都有機會站上去,剩下的只有底層和中層,底層不說了,在金字塔中間層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剛剛脫離底層的,大學文憑已經讓我們早早就脫離了底層了,另一類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金字塔第二層,相對於馬雲來說大概就是化騰啊紅衣啊他們了,而我們,就算某方面能力再強,和他們之間還差不止一些些吧?是不是?但是他們所有人無一例外都是在互聯網領域裡專業的做了許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而當初他們大學的時候…可能也就是比同學多拿了一個什麼證書的水平。所以有句話告訴我們由第三層去向第二層的路:求知若愚,做到比大多數同齡人優秀,保持這種優秀的差距,十年後二十年後你就是下一個周紅衣。
「不論做什麼,在一個固定領域裡的堅持很重要。」
那麼,你目前最應該做的,就是「從意識里把這個口譯的證書和你的金工專業分開(說實話,要是你國際金融專業的考口譯還情有可原畢竟對英語還是有要求的,金工專業還…你要不是沒規劃就是太愛英語了),有時間就多學一會兒數學啊統計啊計量啊沒事兒找點題建個模啊好多應該做的事可以做」,
打造自己的「專業性」,作為EXP為0的菜鳥剛開始只能靠狂刷人物技能啊西。就像DOTA里不論是誰選都給我選骷髏王(好像是這名字)一樣,我明明就不會玩,啥也用不好,但也要有個T,能讓我有參與感的T,後續還能不斷提升技能點的T,可能借著隊長的東風還能補補刀什麼的再升級個E啊R啊什麼的還能復活還能參與助攻了。但這一切都要感謝我最初是靠的T才參與進來的啊,俗稱專業T啊有木有。(原來用DOTA舉栗子是這麼的貼切。。。哈哈,好歡喜!)
手機打的,沒有黑體,只能象徵性的用「」標出來了。
如果非要去投行,國外投行刺激,賺錢多,對背景要求很高,國內投行穩定,賺錢少,對出身要求很高,做一下對自己的自我評估,你意下如何?
By the way,對英語的愛好和對口語的擅長已經是我除了工作以外最賺錢的工具----我在給小孩做VIP口語輔導(最近要看書考研已經停了一段時間)。並且出於對語言類的興趣,我的興趣擴展到排個順序都要要學一輩子的地步了:小到全國各地方言天津話四川話上海話白話等,大到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法語,義大利語等,甚至美音,蘇格蘭口音,印度口音,澳大利亞口音…我的終極目標是梵語,爭取離世之前能看得懂「原版佛經」,原版書在心裡一直有種高大上的感覺哈哈。你看,英語並不一定非要搶走你的飯碗工作的地位,他可以是飯碗之外單獨的一種工作形式,他是靈活的,是能帶給你快樂的那件事。
…我竟然又在床上用手機碼了這麼多字!!!題主你還我8小時睡眠!.><.
對於廣大的閱讀者們…薦於答案被小編推送了,看完了就順手點個贊鼓勵一下我吧,睡覺滿足體力,贊才是滿足我答題的動力啊哈哈哈?歡迎留言討論喔。簡略版總結:
英語能力是有可能給你的工作帶來加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本專業的水平,況且專業領域的英語大牛本身首先應該是專業大牛,不是口語好就能做的,最後,非科班翻譯轉入這個領域會很困難。
下面是話癆版:
1. 擁有很強的英語(尤其是口語)能力,有可能會給你的工作帶來加分。但是前提是你的工作需要大量閱讀英文文獻,需要和外國公司打交道,需要和外國人一起工作。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雖然畢業於平均英文水平好到爆的UIBE,之後還有在不同的外企工作過大概加起來3年左右的經驗,但是剛做現在的工作的時候,沒有任何需要去用英語,語言能力等於是白費的。
機緣巧合公司接連做了幾個國際範圍的項目,作為公司英文最好的員工,充當了項目前期的聯絡人和中期的負責人,和外國團隊一起工作,對於自己的專業水平提升的非常快,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和很多外國專家都是私下的好朋友,沒事會約出來一起開個PARTY或者看場演出什麼的……而更重要的是,奠定我在工作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優勢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我之後在這個行業裡面能夠達到什麼樣的位置鋪好了一條路。
而這一切都是緣於當時的那個機會砸中我的時候,我剛好英文能夠用的上。
2. 對於工作來說,什麼才是很強的英語能力?
你別怪我打擊你,我不認為你的英語能力強到可以作為你「考慮以英語能力來作為職業規劃核心」的一個優勢。
我的定義裡面,對於一份工作而言,所謂可以給你帶來加分的英語能力,體現在:
1)你有本專業的工作經驗,也就是說你就算不會英語,也得首先是這個專業和職位的熟練工而不能是新手。
2)你對於這個專業、工作、職位、領域、項目中可能涉及到的專業辭彙和表達方式能夠非常熟悉,這很難,比如我們和外國團隊一起做項目的時候,中方團隊一般會請專業翻譯,但是,比如一起做演出的時候,「成像燈」怎麼說?各種搖臂的俗稱怎麼說?音響效果器裡面的Decay是什麼意思?又比如做城市規劃設計項目的時候,各種建築和景觀術語怎麼說?還有比如說合作做電影工業流程的時候,各種影視圈黑話怎麼翻譯?這些都是專業翻譯所無法勝任的領域,所以,要麼找個在這個領域內語言很強的大牛朋友來客串翻譯,要麼你團隊自己培養一個牛逼人士。
3)你和外國人合作完成過該專業領域的項目,這個不多說,基本上是達到上面一條要求的必要條件。
所以,我不認為你具備了在金融領域,或者其他隨便什麼領域,已經具有了英語優勢,因為如果按我的定義你這些條件都具備了,你不太可能來問這個問題。
PS:我在多個專業領域,都見過一些國內大牛,口語奇爛,但是眾人景仰,概因其專業辭彙方面強,所以,尤其在專業領域中,口語的優勢真心不大,只要能讓對方理解,再牛逼的口語都是一樣的。
3. 你的高度最終主要取決於你的專業能力
英語能力,只是加分或者給你抓住機會的工具,專業能力,才是讓你最終在這個行業中能夠站住腳的最重要的本錢。
所有中國人,都只會用你的專業能力來評判你,因為他們不具備評判你外語的能力;
而所有外國人,都只會用你的專業能力,而不是你的英語能力,來評判你。你英語再好,只是讓他們和中方的溝通更順暢而已,涉及專業,他們是公事公辦的。
所以,對於很多工作,英語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從我自身的經歷來看,在好的工作環境中,英語能力可以提高的很快,專業能力則不一定。
比如,如果你讓我在一個國際化的金融工程項目團隊中做一年,我有信心在專業英語方面超過你現在的水平。但是要讓我在你自己的專業方面超過你,則很難。
你沒有透露你的更多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給你很具體的建議。況且我不是金融領域從業者,不敢貿然給你指路。
只是想告訴你,專業很重要,英語是你提升專業水平的一個很好的工具和方法而已。
另外,任何翻譯,都有其擅長領域,但是都需要具備翻譯的基礎訓練,非科班出身的人轉翻譯是很難的。
如果讓我斗膽給你個建議的話,我會建議你首先設定一個專業方面的目標,比如4年之內拿下CFA,然後再根據這個目標來決定你要做什麼工作或者讀什麼書,根據這個目標來決定你怎麼發揮語言方面的專長,其次,不管你什麼時候找工作,找有真正國際背景和國際化團隊的企業,會讓你有更多用武之地。
我也來回答一發。
個人情況:北外英語科班出身,曾任職國資金融機構總部做業務。人事部口筆譯證書持證,口譯里交傳同傳都做過。筆譯單幹過不少,也帶隊在三周內翻過幾十萬字的活,其中和金融相關的部分有不少,有宏觀的(某部委代表天朝申請加入某國際環保基金的申述文件全文),也有微觀的(某國國際市場上發行主權債務債承資料)。以上信息都不涉密,公開渠道可查,不說太細主要是不想讓同行認出來我。
前面幾位朋友說了不少金融界的從業情況,各個崗位說的都比較細,內容也很全面。我來給提問的兄弟補充一下翻譯界的從業情況。
翻譯從工種上分一般分為口譯和筆譯,從工作性質來分還可以分為自由職業者(free-lance)和全職機構譯員(in-house),從專長領域來分還可以分為法律翻譯、工程技術翻譯、醫藥翻譯,等等。一般來說,口譯的收入主要是做會(conferences),其中同傳顯然比交傳高得多,小語種比英語高得多,高專業門檻話題比單純的場面話翻譯高得多,聘請口譯的機構越高端收入越高等等。筆譯收入也是類似。我來給你提供幾個和金融相關的行情數字,避免光灌雞湯不給幹活嫌疑,如有雷同你抄我的:)
北外某小語種師兄A,成績優異,語言天賦高,在中資工程承包公司、中資金融機構都做過,工程技術和金融都可做,30出頭時出來單幹做同傳,圈內僱主都是當年同事、同行或同業,有固定師弟師妹組隊配合,每場2-3萬,會源穩定。如今年近40,生活殷實;
某其他外字頭大學英語師姐B,英國某口譯神校畢業,英文水平甚高,形象好為人善,當年有過數面之緣,現自由職業者。多個專長領域之一金融,做過的翻譯如果說出來,相信無論圈內圈外知乎上得有七八成都能反應過來「原來是她」,今年近30,收入不詳,但應察言觀色生活水平應與大部分中資券商前台部門同齡同業(3-4年)人員比持平或相當(好壞年景項目獎平衡一下);
北外某直系師姐C,美國某口譯神校畢業,英文水平甚高,人美且賢,當年曾強行蹭其吃飯若干,現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專職/長期簽約翻譯 (base USA),涉及領域與該公司併購、自投有關聯。年紀比B略小,收入我不知道,但肯定比我富……
以上顯然是佼佼者,為了避免讓題主兄弟陷入「我當年,我有同學,我有朋友,我們學校」這知乎四大不可超越神話,我再給你講講科班出身專門學翻譯的整體情況……
北外本科翻譯系:大概一屆48人,直接找工作的不到1/3,這其中與翻譯相關的寥寥無幾;選擇繼續深造的,有繼續學翻譯的(高翻,英院,國內其他學校翻譯碩士,英美國家翻譯專業碩士),但更多還是轉行了,其中做金融的為數不多的數人,限於專業背景和本科學歷,一般去銀行櫃員,券商營業,基金銷售等巨多。
北外高翻:一屆100多人,絕大多數直接就業了,三分之一的去了各類院校(近期也包括中學)當大學英語教師(就是全校必修課的那種)或者英語系專業講師。就業人員中,與金融相關的大部分還是依靠學校在翻譯這塊的過硬名聲去中資金融機構巨多。如感興趣,可每年3-4月前往西三環北路2號東院操場圍觀該校巨幅就業情況海報。現根據個人了解情況,摘錄部分如下(我說的主要也是北京為主,上海那邊的行情不太清楚):
1、中資銀行業務部門,如各大行總行管培等,英語專業和金融知識都不是硬門檻,但北外算是傳統招聘院校(特別是中行工行兩個海外鋪設機構比較多的);這個基本上其他院校其他專業差不多到一個層次了也都能去;
2、政策性中資金融機構總部,外事/國際合作崗位。中投、匯金、銀行間市場交易協會、證登債登、國開行、進出口銀行都有。這類主要是做外事、國際合作之類,主要是迎來送往,會場翻譯,接觸具體業務不多,談的東西來來回回都是一些整體性的內容,平台雖高,日常接觸到的也都是國外MD ED或部長司長,但個人資源拓展的多半不如做業務的多;
3、金融機構前台業務部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一關看學翻譯的學校是不是target school(翻譯教的好的如兩外一貿,在這點上都挺虧的,北清復交據我所知沒有專門的翻譯系,都設在英語系下,有些有翻譯碩士有些沒有),第二關看你之前的實習經歷和各類技能組合,第三關面試問問表現,英語能力或者翻譯能力本身倒不一定是什麼特別的加分項。如果是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機構,可能會好一點點,翻譯作為英語能力的一部分進行考量,夠用就行,不用太多。這塊鄙校有去資管的,有去券商的,也有去公募基金的,一般以排名中間或中上的機構為主,畢竟最厲害的機構覺得鄙校垃圾不讓過簡歷,最挫的機構一年發那點項目獎還不夠出去做倆同傳來錢多……
BB IBD,國際PE VC的就更少了,為數不多的翻譯出身的大多靠著翻譯去一個國資大平台然後干幾年讀個TOP MBA/JD回來。此路線知名校友有鄙校師伯高志凱,80年代高翻碩士畢業後去了外交部翻譯室給領導人當了若干年翻譯,後去耶魯讀了個JD,然後去了Morgan Stanley IBD……此乃後話。總之走這條路,如果不是你本身先學了翻譯然後才發現有這條路可以轉行金融,性價比還是挺低的,這類具有美國特色資本主義的金融行業卡年齡卡出身挺嚴重的,學翻譯收益應該是負的。
說到這你武大比北外綜合名聲還強,你要是還沒入行,數學極好的直接去學MFE,數學不好的去讀個英國G5管理學一年回來,比專門學個翻譯碩士省時省力,就業情況也差的不太遠。
下面我再幫施主把把脈回答一下最後一部分。剛畢業的話一開始全靠筆譯養活自己會比較艱苦,可能比不上你武大校友應有水平,所以略過不表,以口譯為主。
如果要想做全職翻譯,那你還是得有個翻譯學位比較好,這一點國資背景的機構比較看重,民資背景的不設這類崗位,外資的崗位不多,也像前文所述大部分都是埋頭筆譯,不像中資金融機構國際事務部那樣見世面。
如果想做兼職翻譯,而且還是金融行業,那你想想金融里什麼細分行業、什麼崗位、什麼業務?最好還是接觸到定期召開各種高大上國際i會議的業務,平時該做業務做業務,接觸到管外事、籌備會議的人,留下一個靠譜的好印象,時間安排對的上就有機會去兼職接零活了。
你問我這樣悶聲發大財吼不吼,你現在不告訴我你的水平我怎麼能說不吼,當然,圈子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這個圈子裡的人少之又少,兩外的人佔了一大半,好好打聽打聽貴校口譯隊往屆的人都在幹什麼,做金融口譯的是兼職還是專職,能搭上線讓對方認可你的實力帶你去做會,這就邁出了第一步,真是一個賽艇!
以上說的都是路徑,樓主最後還要考慮一個你沒問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基本功如何。金融知識這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資管基金,你給人搞哪塊的翻譯啊?銀團貸款里匯率掉期怎麼防範匯率風險啊?資產證券後之後Tranche A跟Tranche B有什麼區別啊?IFRS財務報表能看明白么?多看看國外的教材和術語,考個CFA之類的,至少了解一下西方國家是怎麼專業的描述,別結結巴巴的把授信額說成total volume/ package,然後洋大人看你滿頭大汗解釋,微微一笑提示一句credit line就丟人了。作為翻譯,這些業務知識你可能不一定需要和前台業務人員了解的那麼深,但基本原理還有專用表達都得搞明白吧。
外語功底這塊,英語的口語寫作怎麼也得搞利索吧。先不說技巧上的什麼多個並列從句拆分、什麼foreshadowing,寫出來的文章起碼一段看下來各句句式來點變化,語域語格因地制宜,用詞精準明察秋毫,向WSJ看齊一下還是應該的。無論交傳同傳,口語說出來至少要流利,高端正式點的英文表達也得會變著法來,一群中國領導聽白人翻譯用極不標準的普通話滿口你們銀行你們銀行同樣一個巨型也肯定一臉黑線啊。
中文這塊,你翻出來的東西全是官媒外宣老外肯定也是滿臉堆歡然而心中去年買了個表。外文翻過來的內容一句話里就一個長句子下來,然後術語翻的不對,這讓不懂英語但看慣公文聽慣彙報的領導看了覺得不出活,這錢喂狗了。
舉個例子,你給領導當翻譯,對方要是亞洲某前英帝殖民國金融監管機構領導,文校出身,章句小楷浸淫已久且自詡文才無雙,相談甚歡之下寄信邀請貴司下次再來並參加某活動,we shall be much obliged if your team could grace the occassion,你順藤摸瓜為貴司國際業務部呈件曰:殷望貴司派員出席為盼,領導閱後欣然,那當然是墜吼的!
總之這條路不好走,不管怎樣都希望樓主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方向,多學知識少迷茫,看完覺得好記得來點贊!這位少女你好!
我不知道為什麼知乎推薦給我這個題回答,太神奇了,難道已經對我的背景瞭若指掌,知道我以前做過專業口譯、同傳~╰( ̄▽ ̄)╭
在這裡我分享我的一些個人經驗給你和有相似背景迷茫中的少男少女們~
我是經濟學專業出身,做過幾年的專業的口筆譯,也做過同傳,在你這個年齡段我覺得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畢業論文優秀吧,但是現在覺得那時候好弱。
首先你不用妄自菲薄,並不一定非得擇業從業還是做英語和翻譯相關。
要知道金庸先生也是翻譯出身,而之前有口譯界金童玉女的玉女之稱的朱彤女士,後來也出任了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負責人,當然現在好多年沒關注了,不知道近況。所以你看,專業翻譯、口譯出身的,不一定非得還做翻譯口譯。投資銀行有翻譯專門人員,但是更多時候,是屬於文件翻譯、以及法律文書翻譯。而且就待遇來講,因為翻譯和口譯本身屬於支持部門,所以薪酬方面並不具有競爭力。所以利用你的英語優勢,可以秒殺一大票各個學校的同齡求職者的。我那時候就這麼干過,非常有效,甭管其他候選人有多麼出眾的簡歷和背景,直接用英語侃懵他。就算碰到老外,也要氣定神閑,因為老外他有可能是歐洲人,母語也不是英語,拿出你的自信,我就這麼搞定過好幾個西班牙、法國、荷蘭人,還有一個倫敦郊區的。╮( ̄▽ ̄)╭
然後是關於你以後的發展問題。
你是金融工程的專業背景,而金融工程是三類學科,一類學科是經濟學,二類學科是金融,三類學科才是金融的衍生交叉學科金融工程,在你應聘的時候大概就是這樣分類的。你的英語也很好。那麼你完全可以把英語作為你的實戰技能之一,那麼在工作上就會很有優勢。
其中一個你想不到的是,你會成為母語英語和非母語英語的人的業務橋樑。你知道很多中國人會用英語與國際客戶、國際投行接觸吧,但是你做過口譯很容易分辨出來相當多的人帶著柬埔寨、馬來西亞口音的中式英語;因為日語假名的關係發音不標準的日本人;以及俄羅斯、法式英語,當然還有我們的三哥~好冷啊~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我在大連沒有家~在這個時候,尤其項目談判到關鍵時刻,併購、IPO神馬的,你身披五彩霞衣出現了,拯救了項目組,想像一下~≧▽≦y
我們那時候比你們現在強多了,我們那個時候美元人民幣匯率還八點兒多呢,國內每千字五十塊人民幣,國際上每字就可以要到0.05-0.1,摺合人民幣每千字400-800,同樣的工作量。口譯的陪同口譯一天500-800人民幣,有商業會議就半天800-2000,同傳的話5000-8000。因為你不是口譯司、高翻院什麼的,中間翻譯公司還要有抽佣,但那時候一個大學生畢業才多少錢?1200一個月。所以一年賺幾十萬是輕輕鬆鬆。這時候你會發現,與投資交易一樣,翻譯口譯這種能做就是能做,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事情,很容易讓你獲得優勢。
另外你注意到筆譯有有很大的套利空間吧,那時候我就搞了文本挖掘和機器翻譯,效果很好,我都搞成功語段分析了,那時候百度做文本挖掘還只能做詞頻統計。直到最近谷歌的GNMT(Google"s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才發現跟十多年前我搞的那個CAT(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思路差不多。
所以你需要找到你擅長的和你感興趣的契合點,把這些你擅長的和感興趣的踏實的變成生產力,你就不會那麼焦慮了~加油!b( ̄▽ ̄)d鑒於收到了幾位朋友關於財經媒體職業的諮詢,我認為原文中的這一段有一定的誤導性,當時寫作的時候思考並不周全:
「再向樓主推薦一個職業方向,如果你英語好,又捨不得放下金融的背景,喜歡寫文或者策劃(這點你沒提,我不知道),考慮考慮財經媒體行業。不管是做內容還是做市場,這裡面都有你發揮的空間。當然媒體又有自身的一套生存方式和業態,不一定人人都適應。如果你感興趣,或許可以換個話題交流。"
故而刪去統一在此處做出解釋:
喜歡英語翻譯 + 大學金融專業 ≠ 財經媒體方向
我的上一份工作在國內一家大媒體下屬的獨立事業部門,做市場部的工作。這個媒體部門有個特點,想以英語讀者和海外市場作為目標閱讀群體。所以我有大量的機會接觸外事類別的活動。又因為本身是財經媒體,所以我們組織的活動都和海外商業、跨境投資有關,邀請的活動嘉賓不乏專業領域教授和從業人士。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把我的個人愛好(英語、對外交流)和專業特長(金融、商科)結合在一起的良好機會。
所以修正一下以前的答案,對於喜愛英語口譯、翻譯、寫作、策劃等等文科思維的同學,如果有英語財經媒體或面向/關注海外的財經媒體的工作機會,可以比較不浪費自己所學的金融專業知識,在畢業後仍能保持對商業和財經的敏感度,而且這類工作有比較多的機會與人接觸(記者出外採訪、市場組織大型活動),比較適合我下文所描述的一類同學的個性特點和擇業偏好。
但是財經媒體,歸根結底,新聞機構的屬性遠強於金融機構的屬性,而且很看重根正苗紅:是否新聞或傳播專業出身。其實對於初出茅廬的學生來言,所有機構都是如此,會看重你學的專業和從事的事情是不是有關聯性,否則用人單位對你的自身定位會有一種莫名其妙感。大家在求職中,經常會被問到:"你是學通信的為什麼想要做審計?「(四大面試)「你是學金融的為什麼想要做媒體?」
為此,還沒有或者已經就業準備轉行的人,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積累你準備轉過去的行業的工作經驗(一開始會比較艱難,所以不要太挑工作單位,先積累經驗,實習、實踐也可以)
在工作的過程中,積累或有意識地爭取一些人脈,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
通過人脈申請或換到更好的工作或崗位
認真考慮自己加入此行業的深層次動機和目標,說服用人單位你與崗位的匹配性
————————————————————————————————
在知乎潛水很久了,發現了第一個自己有資格回答的問題。
路是人走出來的。作為曾經和你情況很像的人,給你一些我在實際工作中反覆試錯得到的經驗。
我就是金融專業畢業,英語水平比專業能力強,對學習語言和雜七雜八事物的興趣也比本專業濃厚。搞了好幾個英語證書,包括口譯。不同的是我畢業後沒有去金融行業工作,而是做的媒體市場活動。當我的領導發現我有口譯方面的特長以後,就帶我去參加一些外事業務的洽談,做現場交傳。平時有些簡單的新聞發布會需要現場翻譯,也交給我做。我自己明白自身和專業人士的差距,經常因為工作得還不夠專業而汗顏,但是在我們的企業,正需要有這種特長的人,所以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當時並沒有解決我的迷惘,在後來又經過一系列挫折後,我終於想明白了一件事:
我希望樓主想明白的問題是,工作和學習不一樣:學習是有興趣學什麼就側重學什麼,工作是要靠手藝和技能吃飯的。你能不能吃上金飯碗(和你期望最契合的工作),要看你在人力資源市場上能交換給僱主的技能是不是契合他的需求點、是不是夠專業、和同行業其他人比有什麼優劣。
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答案都在勸樓主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金融的知識和技能上。我倒覺得樓主可以思路開擴一點,再好好想想,自己想做個什麼行業、什麼技能的"專業人士"。
以下是我對樓主所敘述基本情況綜合出的一個觀點,如有不準確請原諒。恕我直言,就樓主這種心猿意馬的情況,和自身對技能的偏好,做純金融是不太能頂尖的。一,你對專業課程感到沒有興趣和相對沒那麼容易學,很可能是你的數理基礎不牢,或者本身不是偏數字和分析思維的人。你就算去了頂尖金融崗位,很可能會工作得很痛苦,與你專精於業務一心一意的同齡競爭者相比,成長性要小很多。問個簡單的問題,證券從業資格證、CPA證書、CFA證書,你開始考了嗎?二,現在談做金融行業專業人士太早,先拿到研究生學位(作為這個專業的學生你應該清楚現在國內金融行業的從業門檻),你自己想想有沒有毅力和動力去讀完一個金融工程碩士學位。
以上要說明的是,我說的只是樓主可能不適合"純金融"的崗位,是數理性很強、建模或估值相關、需要投入大量工作時間和學習時間的崗位,不包括做些金融政策分析、行業定性分析或金融產品銷售。
樓主說的工作是有的,中國平安的信保部門就有自己的口譯和筆譯團隊,口譯員負責幾位中籍和外籍高管之間的同傳、交傳、陪同。獵頭報出的年薪是二十萬(我們可以自己再剔除水分),應該在性質上最貼近樓主所說的「投行翻譯」崗位了。
如果這麼一份崗位擺在你面前,樓主有自信拿下它嗎?我覺得你目前的專業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四年本科金融學習+ 興趣成分多過專業成分的口譯經歷,並不足以使你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人士。如果你對這類的崗位感興趣,最直接提高自身和崗位契合度的辦法,去上外北外的高翻,拿一個同傳的學位;如果做不到,參加培訓,考出國家、國際認可的口譯證書,起碼是CATTI這種級別,高級口譯不算。等你的能力達到專業譯員的水平了,你再挑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金融)就職不就行了。需要明確的是,這個時候,你在人力資源市場的身份就是一名口譯員,通過艱苦的學習和訓練得來的翻譯口譯技能,是你的傍身之計;你的金融專業知識,是你比其他譯員更適合進入金融行業翻譯崗位的理由。
再說一個從翻譯行業轉到金融行業的例子,是我在職業規劃培訓課上聽到的案例(案例是由Life Learner的Walden提供的,我認為是可信的,大家有興趣可到人人上搜索"郁宏翔Walden"),我回憶的細節可能有些輕微不準確:一位在上海外事政府部門長期從事翻譯工作的女士,因業務能力出眾,被送去英國進行了幾年最專業的同傳培訓,之後回到口譯工作;到職業生涯中段的時候想轉行金融,找到一家大型金融企業,同意給其崗位,前提是其要考出CFA I;後來她憑自己努力確實考出了證書,也拿到了崗位;再後來,她被邀請去摩根斯坦利做了PR方面的部門主管(具體啥部門我不清楚,大家別糾結細節,因為我的前提假設是案例是可信的),原因是,她多年豐碩的政府人脈關係、過硬的國際口譯經驗、金融行業從業經歷,使她的技能和專業體系達到了一個正好匹配企業需求的高度。
我覺得樓主沒必要死守著"有真正專業背景(比如金融經濟、法律、技術等等)才是可以走很遠的發展空間很大"的觀點。任何行業和崗位,都是做得足夠專業了,就有你的生存空間;如果是三腳貓,不管做什麼都不會走得很遠。
最後總結,樓主,你不妨問自己,如果我要做"XXX"行業的專業人士,靠這一行吃飯,我現在缺什麼技能和積累,我有沒有動力去填補這些技能空白,我有沒有做好這一行的先天條件和後天優勢。謹慎而大膽地對待自己的職業選擇:謹慎,是對自己負責,真正去了解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什麼,不要自己臆想;大膽,是不要人云亦云,有勇氣選自己的道路,有勇氣闖一條生路。最後祝你好運!瀉藥。在國內是沒有投行翻譯這個工種的。在國內投行英語好幾乎沒啥特別的作用。當然,如果領導帶你出國旅行,你可以當翻譯,博得領導歡心。不過我說的是國內的傳統國有投行,在國內的一些外資投行,可能會用處相對大一些,當然,這也只是限於跟老外領導溝通用,你實際操作國內投行業務時,英語毫無功效。話又說回來,你應該知道在國內,所謂的投行都統一是隸屬於證券公司的吧?當然現在銀行也有所謂的投行部門就是了。題外話,每當我跟別人說我干投行的別人都會投來逼格很好的眼光,可一當我說我是在某某證券公司乾的,別人看我的眼神就像是賣保險的。
ps:看到@吳澤泳 說他知道的國內收入比較高的投行只有中金,我開心的笑了。作為一個曾經在美國留學,然後又是金融系的學生,而且目前從事私募工作,我想我應該有足夠的資格去回答你的問題了。
1. 關於投行
據我所知,在國內,比較知名的,擁有不錯收入的投行公司,目前而言我個人就只知道中金。其他銀行或許會有投行部,但基本上不大可能和傳統的投行豪門類似於高盛,摩根斯坦利這些公司進行競爭。(打個比方,我在Goldman, Morgan Stanley 或者JP Morgan香港工作的朋友們,基本上都是超過年薪百萬港元)
而中金裡面的人在專業能力上我就不需要過多解釋了,基本上都可以肯定是行業內的精英,而且起碼會是在校園內的學霸級別人物。(同理,其餘投行也是校園內的學霸。投行們經常有個「內定」的篩選標準,那就是GPA3.8 / 4.0,當然,如果你的學校是他們的target school以及你有很不錯的工作經驗,這個可以降低到3.7甚至3.6)
至於英文水平?我不敢確定他們每個中金的人的口語是不是都很流暢,但我可以確認一點,我和中金的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我說出來的絕大多數英文專業辭彙,他們都可以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並且不需要去思索中文翻譯。(當然,我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因並不是說我工作的時候在故意要考校他們的英文水平,實在是因為大多數專業辭彙本人並不知道中文裡面是怎麼稱呼。)
所以,我相信對於中金的人員,大多數應該是不需要這個的。
那麼,其他銀行呢?
我也不敢說,畢竟和其他銀行的投行部門並不是十分多,而我所接觸的其他部門的人,交流中所用到的專業辭彙也有限,所以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
至於香港的投行部門?
我想他們是不大可能需要英文翻譯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公司的交流是純英文環境以外,每年都會有不小數量的在美國名牌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前往這些公司。他們有著紮實的理論基礎,強負壓的工作能力(美國念書長期睡覺不超過3小時/天大有人在),而且熟練地與外國人士交流經驗和強力的普通話甚至是粵語交流能力。比如說我一個好哥們,同時也是高中同學,在Wharton畢業以後前往世界頂級私募基金Silver Lake工作。後來公司拓展上海業務的時候就把他派過去,可以一下子解決了語言問題和人員問題。也避免了翻譯人員不專業,或者無關員工過多的尷尬。(Silver Lake貌似全球員工都不超過100人,但卻有數百億資金在手上)
因此,如果你真心要做一個和投行相關的翻譯人員,或者金融類相關的,你起碼要保證一點——你知道並且可以熟練運用絕大多數常見的金融辭彙以及縮寫,類似我之前寫過的一個帖子什麼是 GP、LP、PE、VC、FOF? 這些東西你幾乎不用思考就能知道他們是什麼,明白他們具體的來源,如何使用,而不是一個簡單地書本定義。如果你做得到這一點,你或許可以考慮相關職業。(當然,在這個大量金融留學生產出的時代,我也不確定你在類似職位上是否具備競爭力。)
2. 發展建議
金融行業一般需求比較強烈的是三類人。(由於我是專註於投資相關領域的,下面三點會更符合投資相關領域的人一點)
1. 對於投資類操作有著自己的理解以及經驗,而且能做出很不錯的成績,而不是一張白紙。
2. 勤奮,而且善於銷售金融類產品
3. 在本身金融類專業有很高的理解能力——比如如果你要去香港做投行的話,起碼要能夠把Vault Guide過2-3遍沒有壓力。與此同時來自於該國家最知名的3-5所大學(比如美國的常青藤,英國的劍橋牛津,國內的清華北大等等)
基本上上面的三類中的一個,要麼可以在金融行業裡面發展的不錯,要麼是有一個很不錯的起點。但如果三類都不屬於,那麼可能會變得比較困難,只能通過慢慢混,慢慢積累,慢慢熬資歷,等個十幾二十年,才有可能會有出頭之日。
總結一下,金融行業其實就是個經典的外表光鮮,內里悲催的地方。底層人士被淘汰的厲害,高層人士睡眠少的厲害。所以,如果你沒有過人的長處,或者沒有什麼別的特色的話,可能其他行業積累經驗,都會比你在金融行業苦苦掙扎要來的輕鬆。謝邀。
對於其他行業,翻譯只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你能在這個行業里佔領什麼樣的位置,體現怎樣的價值。你都沒說你的優勢是什麼。
英語技能算一個,金融專業背景這算優勢么?其他的呢?
你內心熱愛的東西是什麼?你都要畢業了還不知道?
如果真的不知道,那說明你根本就沒有熱愛的東西,不過就是為不想工作而找的借口。好吃懶做誰都想,但沒幾個人有這樣的命。
如果有,那就做你想做的事。建議去有海外分行的銀行,往海外分行發展
我工作後碰了幾年,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也明白了工作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就裸辭了。比樓主大幾歲,心智卻差得多,研究生畢業才思考清楚自己的人生。為啥回答這個問題呢,因為我也在往口譯努力。樓主說到自己的兩個優勢,上面有很多過來人回答你了,關鍵是以哪個為主。
樓主認為翻譯只是熟練工,然後需要一個自己專長的領域實現自己的價值,其實這個想法沒錯,但是太遠了,你不需要想那麼多。工作於我們這些人來說,只是生存罷了。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最重要的是走自己感興趣的路,但這不一定需要你以興趣為生。愛因斯坦在做瑞士專利局小職員時搗鼓出了相對論,馬雲在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人之前是英語教師。你需要的是一個堅定的目標用一生來實現價值,一個至少自己不討厭的工作養活自己,工作之餘的時間才是人生真正實現價值的時間。個人愚見。
ED1:本人物理系畢業,對物理終極問題感興趣(時間是什麼、大爆炸理論這玩意怎麼看都不靠譜需要修正、n維空間如何才能用我們三維的邏輯構造出來)卻做不下去科研,做事太較真得罪人明白職場自己幹不了,掂量著這麼多年英語還行,就決定走口譯這條路investor relation
投行靠關係,沒有什麼宏大敘事,難到需要找翻譯,對了,你不會只衝著錢吧?
告訴你,敘事宏大到了需要專業金融翻譯的領域是:
央行翻譯
作為前輩,裝一下逼:
歡迎報考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
BIS有專門培訓金融同傳的program外資投行(摩根高盛)當然有翻譯,但是都是筆譯。工資和職業發展前景能否滿足你的想法就很難說了(我沒見過翻譯轉前台的,秘書轉前台倒是有幾個,不要瞎想)。外資PE (TPG KKR CARLYLE)有些也有,特別是規模比較大的。
口譯的話任何一個professional都可以做交傳,同傳當然不行,但是可以台上人一邊說同時翻譯大概的意思給旁邊的人聽。
為什麼有翻譯?因為professional太貴,花時間在翻譯上不值得。以及我可以吐槽入行3年來沒遇到不用我自己proof read的好翻譯么。lz,既然你自己也說了「能找到自己內心熱愛的東西堅持走下去",這個熱愛的東西應該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得到,別人給的建議都是建議而已。有回答中說「非科班翻譯轉入這個領域」不合適,其實就我個人和周圍朋友的經驗來說,非科班真的可以做到更出色。作為英語和翻譯口譯專業出身的inhouse translator,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真正了解的專業,而非很多東西都只知道一點點。所以如果你有意進入金融口譯這個領域,未來前景是很不錯的。
至於你所說的「有真正專業背景(比如金融經濟、法律、技術等等)才是可以走很遠的發展空間很大而翻譯畢竟只是熟練工種沒有自己的創造只是把別人已有的思想和信息進行轉化」,這一點是我十分不贊同的。金融法律根本也不算實業,很多做金融、法律、技術的人也不過是把前人的成果拿來用罷了。你完全可以把翻譯看做一個技術活,越老越值錢,完全靠手藝吃飯。相比金融和法律,其好處是翻譯圈相對較公平,人事關係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爾虞我詐,尤其是高埠譯市場,你做一次會議別人就知道你有沒有技術,有,就有更多的人請你,沒有,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就這麼簡單。
個人認為投行翻譯/口譯算是比較穩定工資不錯的工作,未來你也可以考慮自由職業,甚至開設公司/工作室自接客戶,這些情況在我周圍都是很常見的。大主意還是你拿。可以考慮先實習一下感受感受自己是否喜歡。香港就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法律狗曾經也想走這條路,不過後來發現這個年代專業厲害的人英語都不會差,而且金融法律這種海歸比例這麼高的專業,感覺提問的同學還是努力學好專業吧。
不管幹什麼職業,都要專精,不要吃著鍋里的看著碗里的,否則多技能不但不能成為你的助力,反而是拖累
看樓上的回答,語言系畢業的回答都很長,很繞。其實吧,我個人覺得,好機構招人就兩個標準:1水平高;2有資源。
接觸機構多了,似乎真沒有見哪個大佬拿著語言能力作為重要准入標準的。真在一線機構里呆久了,沒幾個人會安心吃語言飯的,同理推至金融機構中干計算機,法務,會計……就像樓上某人答的,在互聯網干著翻譯,自己還得跟投才致富。然後,有沒有資格參與甚至影響一個機構投資,這跟語言能力更加沒關係了。至於達到的路徑是什麼,按概率大小來分: a投胎,b嫁人,c天賦+努力+強運。外資背景的銀行、證券、保險等等都可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