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女朋友或女性朋友向我抱怨一件事兒時,我卻總覺得錯在她身上?
不一定只針對女朋友,在許多情況下有人向我傾訴的時候我卻會覺得錯的其實是他們自己。發生這種情況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驕傲所導致的,還是由於我與朋友對待問題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導致的呢? 如果我所認為的是正確的,那麼我該如何對朋友做出合適的回應呢?大部分情況下是女性朋友。
別爭了,根本與性別無關,這個問題幾十年前心理學家就有了答案。
為什麼當別人抱怨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問題出在他們自身?
然而,為什麼當我們自己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卻覺得錯的是他人或是環境?
這種現象叫做基本歸因謬論(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它普遍地存在於大多數人身上。我們傾向於用內因解釋他人的行為,而忽略環境的影響。但是當我們嘗試理解自身行為的時候,外因變得格外明顯,因此我們會過分強調環境的影響而忽視自身的因素——這就是所謂的行動者-觀察者偏誤(actor-observer bias)。
Jones and Harris在1967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了一群學生,讓學生們讀一篇反對或是支持菲德爾卡斯特羅(古巴前領導人)的文章,然後評價文章作者對卡斯特羅的態度。第一組學生被告知文章的作者是自由選擇文章的立場,這組學生很自然地認為支持卡斯特羅的文章作者對卡斯特羅的態度更正面。第二組學生被告知文章作者的立場是由拋硬幣決定的,換而言之,文章的立場與作者本人的態度無關。遵循邏輯來說,這第二組的學生應該無法判斷作者的態度,可是實驗結果卻顯示,學生們依舊認為由拋硬幣決定撰寫支持卡斯特羅立場的文章作者對卡斯特羅抱有更加正面的態度。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並不是因為我們都是自私愛推脫責任的壞人,只是我們的注意力有局限罷了。當我們觀察和分析他人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個人身上,很容易會忽視周圍的環境。而當我們自己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地注意力放在周圍的環境上。因此我們在給行為歸因的時候,就傾向於選擇我們注意力關注到的一方。
另外,我們在對待他人的事情上,是相當懶惰的。由於我們的認知系統會自動地用內因解釋他人的行為,縱使我們意識到了他人行為受到環境的限制,我們的認知系統還需要清醒地商榷調整之前所做的解釋。尤其是在認知系統非常繁忙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足夠的認知資源去為他人的行為辯解。
最後一個原因,或許有些人聽說過——正義世界現象(Just-world Phenomenon)。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生存的世界是正義的、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只要我們努力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如果我們把他人的失敗歸因於其自身,那麼這個無法改變也無法控制的世界在我們眼中便還是好的、公正的。相信世界是好的,失敗都是因為他人自己的過錯,這樣的想法滿足了我們內心底的安全感。
朋友抱怨的時候,請學會換位思考。即使無法提供幫助,至少不要妄下定論。
至於題主強調女性,這件事,確確實實與性別沒有關係。
----------------------------------------------------------------------------------------
我的回答里之所以會提到性別,是因為多數高票答案是從單一性別的角度出發,並且題主的問題描述:「不一定只針對女朋友,在許多情況下有人向我傾訴的時候我卻會覺得錯的其實是他們自己。發生這種情況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驕傲所導致的,還是由於我與朋友對待問題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導致的呢? 如果我所認為的是正確的,那麼我該如何對朋友做出合適的回應呢?大部分情況下是女性朋友。」
說我是為了給女性洗地,政治正確的,這個回答哪裡不客觀了?全都是可以找到reference的學術論文。
如果這篇回答幫助到了你,我很開心,謝謝:)1
「那個傻逼製片人竟然為了拖欠我的稿費,讓他的助理的助理給我的劇本提意見!讓我來回改!來回改!氣死我了!」
「製片人臭傻逼。不高興別幹了,咱不缺那點錢,以後只寫點自己喜歡的,我帶你去吃小雪糕/買衣服/看電影。」
「算了,還是要寫完。畢竟機會難得,自己第一部劇情長片,真不寫還是不行。」
———
2
「那個傻逼製片人竟然為了拖欠我的稿費,讓他的助理的助理給我的劇本提意見!讓我來回改!來回改!氣死我了!」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現在足夠牛逼,對方根本沒什麼話說?
如果你劇本真的寫的特別好,好的不管是他還是他助理都沒話說,你不就不用改了。
問題還是在於你寫的不夠好。真寫成《這個殺手不太冷》誰還敢說話?
你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畢竟你是新人,新人經受多點考驗和磨鍊總是好的,他想培養你,你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是一天到晚抱怨。
你這樣對人不禮貌。對生活充滿戾氣,你怎麼會成長為優秀的編劇?」
「………………………」
———————
3
「那個傻逼製片人竟然為了拖欠我的稿費,讓他的助理的助理給我的劇本提意見!讓我來回改!來回改!氣死我了!」
「臭傻逼製片人!不高興干就不幹了,咱不缺那點錢。
但是你要想好,如果還想幹下去,寫出一個能拍攝出來的劇本,不管給誰幹活,以後都會遭遇到這樣糟心的事情。
在你變得特別牛逼之前,你會一直遭遇這樣的事情。你還想寫嗎?」
「我想。」
「你把劇本給我看看,那助理怎麼說?」
(進入劇本討論修改的環節)
「你看,是不是改完真的好多了?當然我不是說他們意見提得好,是你改得好。
誰的第一稿劇本都是一坨屎,我的也一樣,但是我們要不停去修改它,起碼要儘力做到自己問心無愧。」
「嗯,我知道了。」
「你最棒了,我們去吃小雪糕/買衣服/看電影吧。」
————————
第一種是女朋友希望從男朋友處得到的回應。
這也是女朋友和閨蜜在一起相處時,閨蜜會給出的回應:
跟著罵,緩解情緒,逃避問題。
(結局是沒有什麼卵用但是女朋友心情會變好)
第二種是題主一般會給出的回應:
指出問題所在,作出評價,批評教育。
(結局是男女朋友開始吵架,或者女朋友放棄以後在男朋友面前的情緒發泄)
第三種是我男朋友會給出的回應:
鼓勵,給予支持和理解,幫助我緩解情緒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結局不用說了)
很多時候所謂男女之間的溝通問題,更多的是看你如何表達自己和換位思考。
Don"t be so judgemental .
好為人師,基於自己確實有比對方更好的解決方法和遠見。
會有這方面溝通困擾的男生一般都只能指出「錯」,卻說不出所以然,說不出那怎樣做「對」,甚至邏輯混亂,表達不清,前後論證不自洽,對這樣的人,我建議你們做到第一種回應就可以了。
能做到第三種回應的男生不會有和女朋友的溝通困擾。
要是你堅持第二種回應,那麼就分手吧。
我已經拉起了勸分黨的大旗。
有一個把存在感建立在批評女朋友負面情緒上的男朋友,她真的還不如一個人過。你坐出租,計程車司機會和你罵罵咧咧,罵政府罵商人罵老人罵小孩,你會覺得他偏激。但其實他不一定真的這麼憤世嫉俗,他只是工作煩悶,需要發泄。所以計程車司機抱怨的時候,我從不反駁,因為我知道他並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我的反駁也不會讓他把車開更好。
女朋友也是一模一樣的,她找你抱怨、傾訴、吐槽的時候,根本就不是她真的覺得世界就該如此。而是因為她心情不好、抑鬱,在別人那裡壓抑了自己的情感,被迫屈服於這個社會的規則。然後因為她愛你、信任你,因此找你傾瀉,是希望你傾聽,她不會真的不知道自己無理取鬧,她不會真的生活中也這樣做,她只是想找個人說話、發泄,這樣她會好受一點。或者她在閨蜜那裡受了氣,看到閨蜜有了好衣服心裡不服,又不能去撕逼,不對你說又對誰說呢?
即便男生也是這樣的,你考試想打小抄結果因為老師管得嚴沒抄成,我打一萬個賭你心裡也知道老師是對的、你是錯的,但你八成會對舍友說:「艹,老師真傻逼」。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的,都需要一些不理性的發泄,恰好男朋友一般是女生最好的發泄渠道而已。她們不是不知好歹不分對錯,純粹是任性而已。當然男生是不是受得了,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哈哈你跟我男朋友一樣
別怕 你很快就沒有女朋友了
也跟我男朋友一樣
我的媽呀,居然過1.7k贊了,謝謝你們
(??ω??)??
(於12月30日)
在女友與別人發生爭執時,連《生活大爆炸》里智商爆表,情商超低的Sheldon都說: 我有無條件同意她(艾米)的觀點的義務。
這個問題很好,如何更有效地和人溝通一直是我關注的點。
先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吧
去年暑假,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人,一個讓我覺得很好奇很想要去了解的人。
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不上知乎,不喜歡和身邊的人分享發生的事。有些時候你逼急了,他會說:「有點兒事,先不說了」,輕快地把話題轉開。
那段時間,出於對他的好奇,我有事沒事就會QQ、微信騷擾他。
最開始,他不怎麼理我,不管我找什麼借口接近他,他都是一副 「有事說事,沒事再見」 的態度,讓我很是挫敗。
於是,我一頭熱血去做了一件現在看起來好笑又意義深遠的事情,我去買了一個厚厚的本子,本著對他的好奇,我一字一句抄錄了我們的對話,然後在後面用心地分析:「恩,今天我和他說了XX,他的態度是XX,我回了XX。這個答覆的方法,他的反饋是XX,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景,我會XX。「
那個時候,我的心思全部在他身上,我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就為了讓他多和我說一句話。
大概堅持了1個月後,我和他的話題開始多了起來。
我明白了他喜歡聊什麼,他不喜歡聊什麼;
我明白了在什麼情況下,他會生氣;
我也明白了了什麼情況下,他是在撒嬌求我安慰他。
那段時間,我和他說話,不問三觀,不問對錯,我所有的思緒都集中在
【了解他,理解他,知道他在想什麼】。
後來的後來,我們成了關係不錯的朋友,他願意和我聊天,也願意相信我。
好了,故事到此結束。
經過這樣事情,我悟到了一個道理:
(事先聲明,可能引用了某位知友的答案,只是1年前的事情我實在記不清了,
如果哪位知友看到後覺得心有靈犀,請私信我,讓我有機會和你說謝謝)
「人與人的對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問題-解決型對話,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這時候,作為聽眾的我們需要針對對方提出的困境,給出可以參考的建議;
另一類是感情型對話,對話的目的是catch到思維同步感,有種,『啊!原來還有人這麼懂,這麼了解我,這麼理解我』的感覺。這時候,作為聽眾的我們,需要的是認認真真聽對方說話,與TA產生共鳴」
如果採取了錯誤的回應,對方會很有挫敗感,關係一般般的就不再想和你多聊了。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
1. 為什麼「在許多情況下有人向我傾訴的時候我卻會覺得錯的其實是他們自己」?
石勇在《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中提到,每個人都帶著心理背景在生活,這個心理背景可以是過去的經歷、過去生活的環境、價值觀等。所謂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或者是截然不同的 「一見如故」,大多是人與人不同的心理背景所導致的。
題主覺得你的朋友錯了,那可能僅僅只是你和TA站在了不同的角度。
之前看《哈佛幸福課》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makes differences"。這句話就是說,不同的經歷和背景和讓我們成為不一樣的人,信息要放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解讀才有意義。
這個結論,在知乎上很多的 「情感類」 問題都可以看到,
比如前段時間回答的
被愛護和對異性的需求對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有多重要?
—— 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都很有意思,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多去看看,多去了解不同的人在想什麼吧,
因為我們如此不同,這個世界才如此絢麗多彩。
2. "發生這種情況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驕傲所導致的,還是由於我與朋友對待問題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導致的呢? "
觀察自己,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我處於順境或者面對我擅長的話題的時候,我就喜歡滔滔不絕,為我身邊的人出謀劃策,充當人生導師,尤其是TA經歷的事情恰恰是我之前經歷我的時候。
但是,在我處於逆境或者面對我不擅長的話題的時候,我就會支支吾吾,但也會非常用心去學習,去思考,去聽別人的觀點。
所以題主的判斷是對的,發生這種情況,部分是由於自身的驕傲自大所導致的。
題主提到的感性和理性也是一個因素。
如果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接受過 "同理心「 訓練的人,往往會很難感同深受,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僅僅如此。
人總是有表現欲的,喜歡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最好是證明自己高人一等。
就像,暴發戶一般都喜歡戴金鏈子;艱難躋身中上層社會的人總喜歡把自己有多少家產掛在嘴邊;拚命證明自己社交能力強的人,會喜歡把我認識XX局長、XX總裁、XX教授掛在嘴邊等等。
由此可以推測,面對別人的傾訴總是滔滔不絕指手畫腳的人,往往是想要證明自己有想法,但又差些火候的人。
3、」如果我所認為的是正確的,那麼我該如何對朋友做出合適的回應呢?「
回到我最開始講得那個故事,聰明的題主可能已經猜到我想要說什麼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不是每個和我們傾訴自己煩惱的人,都是為了向我們得到一個有效的方案。有時TA可能只是一種情緒的傾瀉,想要被看見,想要被理解,TA的表達是在反反覆復說:「看看我。看看我。看看我。「
這個時候,往往點頭,陪伴就是最好的幫助。
其次,合適的回應,是需要聯練習的,練習說到什麼時候對方能夠,說哪些對方能接受,哪些對方不能接受。
合適的回應,
首先是要對對方傳遞的信息表示高度好奇,即表達出願意聊下去的意願,例如:「嗯嗯!這個想法有意思。能夠多告訴我一些嗎?」 諸如此類、
(如果是問題解決型對話),就要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如果是感情交流型對話),附和對方就好了,世界大多數事情,並非黑白那麼絕對,一次高質量的溝通,讓兩人關係更好,比取得口頭勝利更有意義。
再次,給出建議的時候,我會採取 「情景假設」 的方式,即 "這件事,如果是我,我會XXX「
舉幾個例子,
CASE 1 對方很興緻沖沖地和你說一個她做的決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但是你隱約感覺 」這事不妙「。這時,因為她已經做了決定,態度很堅決,如果是我,我會大力支持TA,並且儘可能幫助TA做這事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TA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去化解。
CASE 2 對方說了一個決定,但是很猶豫,想要徵求你的意見。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去評估這件事情做成的可能性。
如果可能性不高,我會實話實說,但是我也會提出可行的替代性方案,建議對方可以採取迂迴的辦法,曲線救國。
大致思路就是,事是可以做的,我們可以來調整做事的方法。
CASE 3 對方很不開心地來告訴你一件事,或者在抱怨撒嬌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鼓勵TA,和TA一起聊聊。
CASE不再多說了,情商更多是需要學習和總結的悟性,我們見招拆招。
總結一下,
道 —— 尊重理解彼此心理背景的不同,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去JUDGE其他人,
法 —— 了解對方,分析對方為什麼會這麼想,弄清對方是發泄情緒還是需要幫助
術 —— 情景假設的方式,提出建議(如果需要的話)
推薦一些書:
1.《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
2.《你不可不知的人性》1+2
3.《非暴力溝通》(實踐篇 是一些案例,可以看可以不看)
4.《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1》—— 個人感覺總結了男女的差異,但是缺少了實現的支撐,科學的論證,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意義不大,僅供題主參考。
祝好。
別人把信任留給你,你卻用它追求真理
------------------------------------------------------------------------------------
實在沒想到能夠破千 感謝各位支持 看來都是受過氣的妹子=。=
評論里很多男生說是過了好久才意識到的這一點 其實答主也是啊=。=
男生別太自責=。=很多事都要一個過程才懂
女生們=。=哈哈哈也別太計較
理解萬歲!
—————2015年7月5日原答案——————
反對所有說「一看就不是真愛,因為你不愛她」的答案。
應該說是因為她不值得你愛。甚至應該不應該繼續或深入交往都得打問號。
因為她的真實情緒裡面所包含的態度與價值觀,是你不認同的。如果你認同,她罵、她抱怨時,你只會聽著痛快、爽,而不會覺得她抱怨得不對。如果你是認同的,你自然而然會恨不得跟她一起抱怨一起罵,這種一起,不是別人靠什麼道理教的,不是哄女生的手段,而是真正的情感共鳴。
就算不一起罵,你也會願意聽,願意讓她傾訴吐槽。而你如果強烈地覺得不願意聽,甚至反過去教育她,那只是因為,這些吐槽情緒中所反映出的她的某些根本的態度與價值觀,是你所不認同甚至反感的。
說明是三觀問題,是對待事情的態度問題,不是踏馬的什麼「我要不要是不是真愛她」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哄女朋友的手段」問題。對方一再重複的某些態度與觀念讓你不認同甚至反感,這種不認同和反感甚至超過的想要哄她開心的願望。這根本不是什麼「對與錯」和"她與愛"哪個重要的問題,而是說,當你感覺到你心裡的好與對,與她心裡的好與對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一再重複地不一回事的時候,那麼她這個人、這份感情本身、你們未來能否真正保持相愛或者良好的相處,本來就已經會值得質疑了。
就算你這次哄得她高興了,下次,很多次,當你們直面同一個問題時,照樣南轅北轍。一兩件小事無所謂,但如果是很多件小事、每一件小事上,心裡真實的看法和情緒都相反,那就是大事。
多少對伴侶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掰了,你以為真是為小事?真是這些人「混蛋,不夠愛,不是真愛,情商低」要做些令人看不起的事?
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本來真實的為人、性格、三觀、表達方式……都不能真正彼此接受,不能接受這樣的人作為平日生活的另一半與之共同面對生活里每一件小事、特別是每一件小的煩惱不如意令人不爽的事。
別踏馬動不動扯愛不愛、是不是真愛,別裝踏馬成熟扯情商。真愛永遠是兩個人的結果,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品質或原因。
——————2015年8月1日更新:——————
謝謝諸位的支持和討論,先再次強調觀點:反對所有說「不是真愛,不夠愛,情商低」等等答案。
一個月來發生了許多事,讓我對自己的諸多心態和品質有了一些反思,一直想對一些知友的贊同與反對有所回應,但既沒時間也沒考慮清楚。現在稍有閑暇,就稍作補充吧。只針對事情,不針對具體的人。
一、關於「不成熟,情商低」
無論是網路還是現實,「不成熟,情商低」這兩詞好像還真踏馬是個萬金油罪名,或者辯論中的大殺器。
任何觀點的不同,只要一句「不成熟」出去,就憑空地好像自己「比你年長,比你有經驗,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見識比你廣,考慮問題比你全面深刻,你說的話就是孩子話,你堅持任何觀點就相當於小孩子耍賴要玩具而不知父母辛酸,你怎麼那麼不懂事就知道要好的,你怎麼那麼不現實非要有所追求有所要求……」——至於事實是否如此,天知道鬼知道,反正這一句話甩出去,無論對對方、還是對觀眾,如此的心理暗示已經達到了。對於所討論的問題,既無事實支撐,也無邏輯分析,只要影響或操控到了他人對此的情緒感受,自己就「正確」了,就高對方一頭了。
同樣,一句「情商低」壓過去,對方對你的觀點的任何反對、反感表達,就不是因為你的觀點多麼荒謬、錯誤、愚蠢,而是因為對方的情商不足了;對方希望對現狀的任何影響與改變,就不是出自對生活質量的期盼和調整,而是出自對方的適應能力差了;對方只是期待好一點,就變成完美主義了;對方只是希望自己能處理得更好一點,可能只是沒找到好的表達方式、應對方法,在你這裡就變成「你就是差,你怎麼那麼蠢,哈哈哈哈哈哈」了。
也是哦,都說人與人溝通有百分之七十是情緒,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信息。某些人倒真是把這條應用到家了,事情和道理都沒說清楚,一兩個詞語拋出來,就打低了對方的氣場,讓現場的情緒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流轉。這等口才筆才鍵盤才,這等情商,在下實在是佩服。
然而成熟或情商這回事,從來沒有自詡的。誰自命成熟或情商高,以顯得對方就錯就差,其實也只是暴露了自己的幼稚和膚淺。激怒了對方也未必有資格說自己情商高,完全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的話與態度無恥噁心到沒下限,自已拉的屎臭不能怪別人嫌臭。也不用著急分辯說"我沒有自詡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在事情和道理沒說清楚前,就給對方扣上不成熟與情商低的帽子以顯得對方錯,只不過是反向的自詡。
你牛逼你可以去找一個各方面種種事情上都與你互不認同的人,每回聽到抱怨都壓低自己的不認同去哄他忍他,以顯得自己多麼成熟多麼有情商,OK,我可以給你點贊。但你不能要求別人這樣,不應該簡單粗暴地扯這麼兩個詞就去擠兌別人,要求別人在有明明對太多的根本的觀念與態度是不認同、甚至反感鄙視的情況下卻非得哄著忍著。
如果兩個人對彼此的抱怨是相互的不認同甚至反感,還非得忍在一起相互折磨,搞得生活質量(尤其是精神情緒)一塌糊塗,以此來顯得多情商多麼高這是多麼真愛,這踏馬叫蠢,這叫對彼此的感情生活不負責任。雖然現實中已經有且還會有很多對是這樣,但絕對不代表那是我們應該追求甚至推崇的東西。(我一定要強調,這裡所說的不認同與反感,不是直接針對人,更不是簡單的一時情緒,不是幾件事上的分歧;而是針對生活在太多小事,以及這些小事中所反映的,一個人的根本觀念與態度,俗稱三觀。很多時候三觀是否相合,確實是需要時間和相處才能知道。)
如果一個人要求另一個人這樣,而自己只想著「我抱怨得痛快,我向你抱怨是信任你,你應該懂事地來哄我忍我」,呵呵,這踏馬才叫自私,才叫心裡只有自己,這也才叫理想化沒長大。我不覺得這樣的人有多成熟,情商就高到哪裡去。
可知情商或成熟這種詞,是用來修鍊自己的,不是用來教育和控制別人的。
所以說,省省吧,某些人你們嘴裡的成熟或情商,都只是自我標榜以及在辯論中玩心理戰的工具。你們每用一次,都只是對這兩個詞的玷污。
二、關於「真愛,足夠愛」
只能再次呵呵,因為本質與上面所說的成熟與情商一樣,都只是變成了某些人的工具。
「愛」本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個詞,只可惜,越好,越容易被毀。
首先,在說這事的時候,別拿父母子女的愛來摻和。父母子女的關係是無法選擇的,你愛也得愛,不愛也得愛,必須得愛,沒什麼好說的。
而且即便如此,某些不稱職的父母,某些以愛為名對孩子各種掌控干涉的父母,某些溺愛孩子讓孩子連自理都成困難啥都做不成的父母,某些把孩子寵成熊孩子的父母,當他們自詡著無私偉大的父母之愛來教訓你要你「孝順」的時候,當他們的意見不被採納就各種痛心疾首罵你不孝咒你失敗的時候……呵呵,我可沒說不愛了,一樣要愛,但,就得保持距離。
關於這一點,知乎上關於與父母相處的問答太多了,根本不用我啰嗦。
更何況,女朋友或朋友,跟父母是兩回事。父母子女間的愛源自血緣與養育,朋友或戀人之間的愛純粹源自相處。父母子女不可以選擇,朋友或戀人可以選擇。一朝是父母,一生都是父母;卻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戀人也未必就能天長地久。
而更為重要的是,父母終將離開你,子女也終將離開你,偏偏反而是未必能永久的朋友或戀人,會相伴你一生。
所以要珍惜,要付出。但同樣,要選擇,要明辨。
而同時最不應該的,就是動不動拿「真愛,足夠愛」是評判與要求別人。
人家不是你父母,沒有誰有那個義務就應該「真愛你,足夠愛你」,就算TA已經是你的「號稱」的好朋友,甚至已經是你「確定了關係」的戀人,也沒有這個義務。
因為你們只是以這樣的一個關係、名義或方式來相處,而絕不是說你們有了這樣一個關係、名義或方式,你就可以用那麼一個標準去要求別人。
反過來說,你也不是人家的父母,你也沒有義務所謂「真愛,足夠愛」別人。或者你自己想想,在你評判要求別人的同時,你自己就真的做到「真愛,足夠愛」對方了嗎?
再反過來說,無論你自己有沒有做到,別人憑什麼就得「真愛,足夠愛」你了?
肯定有人又要說「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否則就不是真愛」——對此我再度呵呵,如此理所當然地期盼甚至要求別人「沒有理由地真愛我」,您自我感覺還真是良好。其次我只能回答說:愛當然不需要理由,但愛一定是有原因。
關於什麼叫理由,什麼叫原因,自己查字典去。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這本應該是常識。朋友或戀人之間的愛(朋友和戀人當然是有區別的,但這裡說的是它們相通的地方),靠顏值身材金錢包裝等等,固然可以增加產生的機會;靠性格學識談吐人品等等,固然是增長鞏固升溫的燃料;然而如果愛是火,真正支撐著它燃燒的氧氣,還得是「相處」這兩個字。
順帶補充一句,有人會說朋友之間能叫「愛」嗎?是不是換成「情」字更貼切?嗯,確實如此。不過既然話題扯到了什麼真愛足夠愛,這裡也只好先就著用愛這個字了。何況語言的彈性是很大的,愛這個字的含義遠遠不止愛情,父母子女也是愛,朋友之間也可以叫「友愛」是不是。
何況從相處的角度,親情友情愛情是相通的。
相處得好,就願意繼續相處下去,繼續相處感情升溫至少是保溫,會相處得更好。這就是良性循環。反過來就是惡性循環,越相處越難受,生活質量越打折扣,就算本來還有點溫度的感情,也會冷下去甚至相互憎恨。
有的人保持一點距離,你會覺得他好得不得了,距離一近根本無法忍受。所以這種人就只能是普通朋友,或者叫交情,甚至或者叫人脈。說是朋友,偶爾吃個飯唱個歌,打個招呼聊幾句,甚至各為其主談點業務,就不錯。真要當朋友,把個人生活中的想法和情緒與之分享,呵呵,算了吧。
反過來,有的人在有點距離時,也許覺得生硬不可靠近,真正走近了才發現,我生活中有這樣的人真是一件好事。
而更有的人,在有距離時、走近時、到真正熟悉靠近時,完全是不同的三個人。某天,當TA靠近時的樣子,你每天都想看到,你就想做點什麼說點什麼看到TA微笑。某天,當發現生活里沒有了TA,你就莫名難受。當想到以後可能都沒有TA,你就心被揪住,不想面對未來,忍不住地懷念過去。也許那個時候,才叫真愛了。
而當某天,你能為了讓TA開心,或者至少讓TA不那麼難受,寧可自己難受委屈憋屈,也覺得都沒什麼;甚至也許TA不會在你的生活里再出現,但只要TA能好好的健康的快樂地活在這個世上,活在某一個地方,你就滿足了,受多大苦也甘心了。那可能才叫足夠愛了。
而以上這些,或許跟你們名義上是朋友還是戀人,都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人說,你描述得太理想化了。不錯,我就是要理想化地說這事,因為「真愛,足夠愛」本來就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當某些人自己就用這麼理想化的概念去要求別人時,其自己就未必有什麼資格說別人理想化不成熟之類。
而從以上那個過程里,不知道別人發覺到了什麼,我自己感受到的是:
一來,真愛、足夠愛,是一個結果。甚至是一個最終結果,不是原因。
二來,真愛、足夠愛,是兩人相處之後的狀態,不是某一個人的品質或特點。
三來,為什麼最後可以足夠愛?為什麼可以為了對方,自己難受也願意?
那是因為,在最初及之後相處過程中,對方本身,以及這份感情本身,不會讓你那麼難受!
也許當中的患得患失會相當抻人,但相處本身,卻會是也應該是快樂的,不那麼憋屈的。
而這正是我最想說的地方:愛為什麼是一個好詞,是一件那麼美好的事?是因為它本身,其相處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讓人不想失去的事。如果相處本身就是讓人憋屈難受的,憑什麼要求別人能真愛足夠愛?憑什麼要求別人再去承受更多的憋屈和難受,來顯得是真愛足夠愛?
愛是不需要理由,但愛一定有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我跟你相處得很舒服,我就願意繼續相處下去。即使當中有難受,但不相處會更難受,所以我願意忍受並和你一起解決這些難受。如此而已。
所以某些人,如果與你的相處讓對方難受了,如果不與你相處就會生活好過得多,那根本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自己與對方相處的種種,尤其是你的三觀、表達方式,讓對方沒有辦法真的愛上你。
你自己沒能讓對方真愛你,卻跑去評判別人「不是真愛我,不夠愛我」——呵呵,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所以某些人,一看到別人相處當中出問題了,就一句「不是真愛,不夠愛」「情商低,不成熟」甩上去,顯得自己多麼成熟,多麼重情。也許你說得沒錯,人家可能是還沒到真愛足夠愛那個地上,即使人家已經確定了關係或者發生了關係,也未必就達到了理想中的真愛足夠愛。但你這麼說又有什麼好處呢,除了自我標榜與貶低別人之外?人家可能是確實不合適,但也可能是,暫時沒有找到專屬他們合適的相處之道,還沒能讓感情上升到所謂真愛足夠愛的程度,然而,憑你一句不夠愛,人家就能找到嗎?知道什麼叫拔苗助長嗎?
對一個正在苦練體能的人說「你跑得不夠快」,
對一個正在愁資金周轉的人說「你的錢不夠多」,
對一個感冒了正在輸液的人說「你身體太差了」,
對一個正在複習考試還沒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的學生說「你不是真愛學習,你還得更努力」……
這種話誰都會說,而且說得也可能好像是符合事實的(只是可能而已),然而,其效果除了打低當事人的心態,讓其更不自信覺得自己不對之外,還有什麼呢?
所以說這種話除了是秀優越之外,還能是什麼呢?呵呵,其實也未必有什麼優越可秀。其本質也不過是一群冷漠的看客或長舌。
三、關於女性朋友
鑒於題主把題目改成了「女(性)朋友」,那麼重點也有所轉移。評論里也有朋友提醒我說,如果是對很多、甚至所有女性朋友的抱怨都產生反過去教育的想法,說明題主本身也還是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我謝謝這位朋友,對此雖有小小保留,但表示贊同。
其它的回答里,各位大神已經從「男女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的角度,或者「每個人都傾向於把過錯推給外界所以有抱怨或愛批判」的角度,分析得相當透徹了。我再怎麼分析也不過是重複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只藉以簡單地強調幾點看法:
一是,相比之下,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喜歡講話,而且講話當中也確實是釋放情緒多過理性探討,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抱怨。帶情緒的言語,自然對於事實、道理、如何對解決問題有利關注得比較少。有很多話就是說說而已,說說就過去了,發泄出來也就算了。這一點,我覺得包括題主與本人在內的所有男同胞,確實都應該理解,並且也應該實實在在地承受一些。人家說說就算了,我們聽聽就算了,用不著想那麼多對錯。
二是,反過來女同胞也應該想想:你抱怨是因為有情緒,我聽得不認同甚至反感,我也有情緒。如果你每句都讓別人覺得你不對,甚至讓人反感,難道你就沒有半點需要反思?我不願意聽沒照顧好你情緒,你可以用「不愛不夠愛,不會照顧女人,情商低」等等來壓我;可是難道我就活該聽著我極不認同的話,一天又一天,一件事又一件事,所有的想法和感受都無處釋放?我聽著這些讓我難受的話的情緒誰來照顧?
三是,情緒問題另說,如果真的觀念問題,就應該拿出來爭論。哪些能說服,哪些可妥協,哪些可保留觀點,哪些堅決不能認同,彼此說清楚了,才是最好。
這當中就算有吵架,有鬥氣,也是正常的。這些跟愛不愛、跟會不會哄女生、懂得不懂得照顧、情商問題等等,沒有半毛錢關係。這本來就是相處和溝通的一部分。
如果是女朋友,就更應該如此。有人問我對題主是勸合還是勸分,我覺得用不著我來說分合,我也沒有資格說。因為他們相處的質量會決定結果,根本不用別人去說應該怎樣。
如果硬要說應該怎樣,我覺得就應該如上所說。覺得不對就爭論啰,怕個毛。
甚至爭論了之後,你才會知道,她哪些抱怨純屬情緒,而哪些是真實的根本的想法與態度。
爭論之後你也才會知道,她的哪些想法與表達你是能接受的,哪些是無法忍受的。只有真正了解,足夠互動之後,才能明確兩人能否發展到那所謂真愛,或者可能應該回到朋友的距離,不是么。
最怕的就是,明明不能接受的地方,卻沒有說出來——因為缺乏溝通所以沒有發現這些隱患。到最後生活在一起時,這些不能接受的東西,讓你的生活糟心,卻又要為了顯得成熟真愛,非得忍在一起互相折磨……實在受不了時又情緒爆發戰爭爆發……只怕那時你才知道這些所謂的「情商與真愛」的說教是多麼可笑與可恨,然而為時已晚。
四是,朋友有很多種,個人意見是關係越近,就應該如上所說,該爭就爭。有時候真的爭了,你才知道「哦,其實她剛才說那些就是發泄發泄,不是真的那麼認為」,但這種東西,不爭只哄,你永遠不會知道。
無論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是哄的話只會慣毛病,無助於真正的溝通。
五是,至於關係一般的朋友,說直白點,人家的抱怨和情緒,關你什麼事,你犯得著往心裡去么。禮貌地聽著就是了,安撫安撫就夠了,人家不開心就別刺激人家更不開心。人家只需要聽眾,有得說就滿意,管你上心不上心。
反過來說,如果真是一個一般的朋友,卻天天什麼都扯著你抱怨,或者非得扯著你多麼真心地幫她分析為她助力,那還叫一般朋友么?那要麼是人家沒眼力價,要麼是你給人家錯覺,以為你什麼話都願意聽,以為她的什麼情緒你能能認同或者能承受了。你既然不是那麼好說話,不是那麼有興趣,為什麼要讓別人覺得你可以當情緒垃圾筒呢?
那麼純屬個人猜測,恐怕就是因為你跟女生相處時,生怕與女生一爭論被被扣上「情商低,跟女生講什麼道理,不會照顧女生情緒嗎」的帽子,結果有想法也縮著不表達。於是女生就覺得「你什麼都認同,我說得再沒道理你也默默地聽,哎呀你真是個好人,這麼包含,不會挑我們的刺,管你是朋友還是男朋友呢,我可以任性地跟你說話了」。
然後呢,你的想法和感受,就被無視了。
這樣的相處方式或許能招得不少女生「喜歡」,卻未必或者說絕不能,為你帶來一個真正知心的人。
跟有距離的人相處要用腦子,跟親近的人相處要用心。不管是用腦子還是用心,腦子裡的想法,心裡的感受,都應該想辦法表達出來,讓對方感知到。
你不喜歡聽,你就得讓對方知道你不喜歡聽。你不喜歡對方只為宣洩情緒就說一些明明是太過極端或者黑白顛倒的話,那你就得讓對方知道你對這些話的反感。說的人有情緒,聽的人難道就沒有情緒么?就許說的人發泄情緒,聽的人就活該承受情緒?非得憋屈著自己才他媽的叫愛?
在相處中,你的想法和感受,與對方的想法和感受,是同等重要。有矛盾有分歧怕什麼 ,拿出來曬一曬撞一撞,才知道哪些需要讓步和妥協。
每個人都會裝大師裝成熟地說「感情是妥協的藝術」,然而對不認同的東西不表達出來,那不叫妥協,那叫不溝通。
至於溝通的結果,沒有人能預料。可能一說明白大家都釋然,也可能火星撞地球最後兩敗俱傷,那又怎麼樣。至少你知道了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或者知道同樣的事情怎麼表達會效果更好。如果結果好的,那特么才叫真感情真愛;如果結果不好,那也是明確與成長,不是么。總比把不認同憋在心裡強,不是么。
四、關於我為何要回答這個問題,以及為何要那樣回答
每個人的感情觀念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珍惜更重要,有人覺得合適更重要,有人覺得溝通最重要,有人不喜歡吵架,有人更不喜歡冷戰。沒辦法強求統一,每一個主張也都有它的道理。
我所反對且反感的,就是簡單粗暴地扯一兩個詞,然後永遠只是拿來評判、要求與擠兌別人,從來不反思與修鍊自己。永遠只要求結果,從來不注重過程。我覺得這種人才是真的不懂感情,也不配談感情,心裡也未必有多少真感情。
這種人永遠裝成熟去批別人沒長大,其實自己才是沒長大的孩子,坐享其成慣了,享受著別人理所當然的愛慣了,從來不想著自己去努力分辨、選擇、投入、付出,卻要求著最終最好的結果——無論是對物質享受,還是對精神生活,比如說感情,尤其比如說愛情。
這種人永遠裝大師去批別人情商低,其實自己的情緒波動比誰都大。一看到誰不喜歡或不擅長迎合或照顧他人情緒,於是立馬炸毛了——美其名曰「我是重感情!」,其實只是要求別人擅長或迎合自己的情緒,然後以此作為評判別人的人品的標準。其實可知情緒本身不是感情,況且你有情緒,別人也有情緒。憑什麼你的情緒就是評判別人的標準,而別人的情緒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這種人就喜歡把「真愛足夠愛」掛在嘴邊,從來都是要求別人如何真愛足夠愛,說到底是想利用語言輿論,擠兌著別人如何「不需要理由地真愛足夠愛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如何愛別人。
這種人沒有那個素質或能力,去通過相處讓別人真的愛上自己,偏偏最喜歡批判別人「不是真愛不夠愛」。
當提到自己愛別人的時候,就說自己的動機(我這樣是因為愛你,信任你,就算再讓你難受你也應該懂事感恩,不辜負我的愛),而沒有別人的感受;而當提到別人愛自己的時候,又全是自己的感受,沒有別人的動機(別人再好的動機,只要表達方式不當,那又是別人情商低不懂愛了)。
語言能力實在是遠遠大過愛的能力。
所以你看,恰恰就是情商低的人喜歡說別人情商低,恰恰就是自我中心的人說別人自我中心。恰恰是最不懂愛的人,就最喜歡把情情愛愛的掛在嘴邊。
從以前的貼吧,人人網,到後來的微博,包括現在知乎的某部分朋友,這種人真是不絕於眼,無論怎麼變,無論怎麼巧言令色,其實也還是這個套路與這副嘴臉。
我的原回答里那句「她不值得你愛」現在看來其實有失偏頗,不應該說得這麼極端。那但這份極端,正是由於對某些人那副嘴臉的反感激憤所致。
也許我一個人的聲音很單薄,但只要還有力氣,心裡某些想法就要對某些裝深情的嘴臉吼出來:
1、三觀不合就是不應該在一起。最多做個保持距離的朋友。
2、什麼叫三觀不合,不是簡單的有分歧或有爭執,甚至有大爭執也未必是;反而是反映在小事,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很多小事上,反映在應對這些小事時,最基本的生活體驗上,最基本的態度上,反映在相處的點點滴滴上——這些體驗,是否能讓你還願意跟這樣一個人生活下去,相處下去,去面對以後的每一件小事。如果沒有了TA,你會更開心,還是更不開心。
3、感情不是靠別的,靠的是相處與溝通。溝通就是要說出來,溝通的結果未必是好,不溝通結果一定不好。
4、不是所有人的話都值得你上心,也不是別人說什麼話你就得聽。
5、真愛,足夠愛,是兩個人相處的結果。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品質或原因。
最重要的一句:情商這個詞拿來修鍊自己,不要拿去要求別人。當男人在酒桌上吹牛逼時,我從來都不當面揭穿。
其實這件事情的關鍵不在於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怎麼想都行。關鍵在於你對你的朋友展開了什麼樣的行動。
我可以在心裡覺得錯的是我朋友的同時,但仍然在行為上做出不同的選擇:可以假裝同意她的意見——假如她最需要的是情感支持的話;可以尖銳地指出她的錯誤——假如我覺得後果對她很嚴重的話;可以溫和地給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假如我判斷她的狀態能聽下意見、她也想聽;也可以什麼都不說——假如我不想做違心的言論,但又不願意反對或刺激我的朋友……等等等等。你可以根據情況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
你問的是什麼樣的反應才是合適的。我自己的看法是標準只有一條:你的所做所為是在為朋友本身考慮,而不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觀點/智商/風度/才華/正確性……等等。只要你真心站在她的角度,為她本人考慮,你自然知道該做什麼(不代表你一定做對。但那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
不過,我覺得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出錯方總是你認識的人而不是她們的對立面的概率……真的不大的。所以我建議你還是可以考察一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是想通過這種行為(認為她們錯了)獲得什麼樣的心理滿足?心理學上的一般說法可能會是你非常挑剔自己,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正確、不夠好,所以你把這種感覺投射到了你周圍的人中。哈哈哈哈剛好今天複習了社會心理學你們讓開讓專業的來~!
人們這種覺得「別人的錯在別人自己身上」的想法源於我們的歸因總是存在很大的偏差:
- 公平世界信念(Adrian Furnham):我們會忽略環境對我們的影響,總認為別人的遭遇都是罪有應得的,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媽媽老是說:「不是你的錯他為什麼要XX你」(不我媽媽並沒有說過。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我們會認為外部世界是公平的,別人的遭遇一定是因為他們本身存在問題,甚至產生「如果是我就不會這樣」的想法。所以,人們很大的問題在於人不會抱有謙卑之心,過於自信偏差
- 責怪被害者現象:這一條是公平世界信念的衍生結果。在許多情況下,很難知道弱勢群體經歷的否定結果是偏見還是其他因素的作用結果。因為不確定,當這些人將結果歸因於偏見時,一些旁觀者會認為他們錯了而—通過認知過程的殘酷扭轉--給予他們很低的評價。甚至認為「女性被強姦是因為穿著暴露」也是有這種原因存在的。
- 自利偏誤(寬以律己嚴以待人):觀察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把成功歸於內在因素,將失敗歸於外在因素;觀察並評論別人的行為時,把他人的成功歸於外在因素,將他人的失敗歸於內在因素。所以當女朋友向你抱怨時,你總會覺得她的錯誤是由於她自身的因素,也就是她自己應該做的更好一點。
- 錯誤的一致性效應:人們傾向於認為他人和自己的想法相同。這會促使人們在傾聽別人的抱怨時產生認知衝突,即發現他人和自己想的竟然不一樣,進而認為他人的想法是錯誤的,而如果是自己會怎麼怎麼樣。
然而雖然有這麼多理論證明題主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聰明人能抑制自己本能的自我中心的衝動。當別人向你抱怨的時候,這是一個情緒性行為,而不僅僅是認知上的尋求幫助,所以你需要做的也絕不僅僅是認知解決,同時還應該解決情感方面的問題。這方面排名第一的答案說的很好啦~~~
——————————————————————————————————————我第一次體會到知乎排名系統的神奇…贊越多越靠下啊……
不行就分,為了真理
之前在地鐵上遇到一對男女朋友,十號線吵了六七站地,基本情況跟樓主說的一樣,女的跟男的抱怨老闆,結果被男朋友教育說是她不對,女朋友不爽,直說就想在男朋友這求個安慰,男的卻堅持覺得是她不對……
哎呀媽呀,把我這圍觀的累的啊
都說了只是為了求個安慰,你一直翻來覆去教育人是為哪般?
哪怕你要教育人,能別在氣頭上教育人嗎?
說到底,就是沒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而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一個所謂的「公正」的立場。只是女生把你當做貼心人,沒把你當法官。
每個人不是生來就懂得大道理,做錯了事立刻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受了委屈馬上意識到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這是聖人,一般人都做不到。
這些話不跟你說,又能跟誰說呢?
我對前女友也是這般,我明明知道應該安慰她,但是每次都憋不住要教育她,後來發現,我不喜歡她,對真正喜歡的人覺著她做什麼都是對的。
首先,女朋友和其他朋友是不一樣的。
女朋友抱怨什麼,你就一起跟著她罵,站在她的立場上罵,這是基礎。然後嘗試引導她的情緒,擺脫負面情緒。她的對與錯以後有機會再說,沒機會就不說。
普通朋友(不管男女),給點中肯意見,或者隨便應付兩句。
介於女朋友和普通朋友之間的好朋友,視關係親近程度決定幫著罵還是給中肯意見。
總之,人家向你抱怨,不是問你對錯,越是親近的人,越不需要你來決定對錯,何況你還不一定真的知道對錯。
看來錯真在她身上。
她其實知道她可能是不對的
她其實也是知道她可能是有一些埋怨的
她其實知道她可能錯的,甚至錯的有一些離譜,無理取鬧
她其實都知道那些為人處事的道理,都明白那些在社會上小心翼翼的一舉一動
她其實只是想和你說說話
她其實只是想要你一個擁抱,然後說「不是你的錯」而已
沒關係的,相信我,很快你就沒有這種困擾了!
你沒錯。你哪兒也沒錯。你怎麼會錯呢?錯的是我。
為了能賣得出去,未來機器人男友或機器人女友的性格,肯定和正常男人或女人的性格有相當大的差異。
反正我是這麼確信的。推薦閱讀:
※怎麼讓自己不再軟弱?讓自己在群體中敢發聲?遇到事情不慫?讓自己有自信
※請問各位有什麼親身經歷的留學的心酸故事?(緣由詳見問題說明)女朋友正在出國留學交流,但感覺非常的孤獨
※如何做到察言觀色及在人際交往中根據對方的反應來判斷思考出對方的真正意圖?
※如何給女生安全感?
※為什麼人很難被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