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烏鎮國際當代藝術展?其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


關注這題很久,直到昨天去了烏鎮現場看展,才有勇氣回答。

這次在烏鎮的當代藝術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烏鎮景區一直是不缺乏客流的。藝術展/戲劇節所能帶來的客流實際上非常有限,想必烏鎮的管理方也有了解。但是這更能說明,烏鎮是不僅希望做一個簡單旅遊景區,更希望成為一個文化產業集中的地方。烏鎮是很多文化名人故鄉,早先的木心美術館、烏鎮戲劇節已刷爆朋友圈多次。

正如前面匿名用戶所言,現如今在江浙滬,看展,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事情。這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總不能每次展覽只閉著門對圈內人展出。吸引更多愛好藝術的文藝青年來烏鎮,也是這次展覽的一個益處。

參展藝術家名單: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艾未未、荒木經惟、陳志光、程大鵬、崔有讓、理查德·迪肯、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安·漢密爾頓、奧利弗·赫爾寧、達明安·赫斯特、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尤布工作室、菅木志雄、約翰·考美林、賴志盛、安迪·萊提寧、李鬆鬆、厲檳源、林嵐、林瓔、劉建華、毛同強、繆曉春、馬丁·帕爾、彭薇、芬博基·帕圖森、碧娜里·桑比塔、羅曼·西格納、奇奇·史密斯、宋冬、隋建國、比爾·維奧拉、翁雲鵬、吳俊勇、向京、徐冰、許仲敏、尹秀珍、張大力

這其中任何一個人做展,憑他的名字幾乎就是非去不可的理由。更別說這次是這四十多人的130件作品共同展示。

下面我簡單介紹幾件印像深刻的作品,喜歡的朋友還是來看原作比較好,機會難得

北柵絲廠。原來是一個國營工廠,雜草橫生的。經過裝修改建,沒想到搞得蠻高大上。(圖片來源:渠程)

毛同強作品,他收集了三萬把廢舊不用的鐮刀和鎚子。作品的體量很大,一整個房間被鋪滿,給人的視覺震撼非常大。

生鏽的鎚子鐮刀,飄搖了一個多世紀的共產主義理想。

宋冬作品,《街廣場》
不知道宋冬的同學可以先看一下宋冬:窮人的智慧,宋冬:物盡其用 Song Dong: Waste Not
這一次作品是宋冬專為烏鎮藝術展特製的。暫且不說和以前作品之間的比較。
本次作品是我整個展覽中最喜歡的一件。它非常契合中國城市當下的現狀,宋冬既沒有誇大地造城(那樣難度也會成倍增加),也不是取一兩個物件草草了事。也很符合宋冬的作品風格。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小街區,幾乎可以放到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會有違和感。
現場還有專門的流行音樂,像極了老家的某一個小路。

注意看上圖的話會發現,藝術家用一種曲面的鏡子包圍起來,有一種置身虛幻空間的感覺。讓我想到了梵高的夜間咖啡館。

奧拉維爾的作品。(圖片來源:渠程)
現在龍美術館正在展他的作品,如果為他而來的話,不如去 龍美術館 | Long Museum

Finnbogi Pétursson的作品,低音不斷震動著水面,牆上的投影也不斷的根據水面的波紋而浮動。但是我不太喜歡......

馬格南現任社長,馬丁帕爾原作。
就憑這個,攝影系的學生也是必來的!看原作之前,我一直以為他是135相機拍攝,後來看了細節,加上跟老師朋友討論交流才知道,他是一直用120相機拍攝的。
作品的細節、色彩無與倫比。

艾未未作品。明代的古宅,被他刷了一遍漆,柱子底部的石頭變成了水晶。
很多人說他有錢,作。說他不保護文物。

ZF刷秋水山莊的時候您幹嘛去了?不也是屏幕面前打打字?


————————一點私貨————————
之前一直覺得我們校區是處於荒郊野外的三不管地帶,幾乎任何藝術展都與我們無緣,直到這次的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我們才第一次覺得能這麼方便的去看當代藝術展。
要知道之前我們都必須高鐵去上海、杭州,甚至飛北京的。對我們學校學生來說真是一次太好的接觸大師原作的機會了。
建議江浙滬地區的學生都可以來看看,浙傳的一定要來看。
展覽到6.24號。

外地的朋友推薦到了烏鎮以後先看北柵絲廠,作品比較集中。然後可以去烏鎮景區逛逛,看看西柵,玩一玩。然後晚上住在烏鎮,第二天繼續看西柵的作品。

大家對於展覽還有啥問題可以問我~


分為北柵絲廠和西柵內兩部分,tips直接拉到最後。

1. 北柵篇


北柵絲廠一共7個展館,艾未未的作品在檢票口對面,白房子里有個色彩斑斕的木頭架子,隋建國的雕塑作品《凝露》在室外,但還是要檢票進去的,其他分布在各「廠房」。


|| 世界即是子宮,子宮即是死亡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尹秀珍的《內省腔》。

遠看就十分引人注目,像某種器官,近看原來是無數件粉色肉色系的舊衣服縫起來,然後藉助鋼架子做成立體建築狀。

湊近可以看到每件舊衣原來的形態,有胸前有一排扣子的,有秋衣那種一看彈性就很好的,有一對卡通小人的大概是小孩衣服,還有仔仔細細綉了一朵花的,每件舊衣都是一個故事。

但更令人感動的,這是一件可以進入的作品。

從一側通道進入,腳下是泡沫墊子,非常柔軟,忍不住就坐下去了,還非常貼心地放了枕頭,或者腰墊,坐著坐著就躺下去了。

四面是玻璃的方柱子佇立在內部,空間突然得到無限的延伸。介紹里說這樣就有虛實兩個入口,彷彿幻境一樣。不知道現場的觀眾有沒有領會到這一點,倒是給花樣自拍提供了很多發揮空間。


我在裡面坐了很久,因為身體的不適,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消除不安」的表達,同時觀察來來往往的人們。

物品本身有作者的表達,但是當觀眾進入這個空間時,物品被賦予更多的含義。

我看到有人站在外面,把手伸進外殼的一個孔里、又從另一個孔伸出,拗了一個拍照的造型,還有人躺在裡面,朋友的相機從孔裡面伸進來拍攝新的景別。

我嘗試拍攝一些自拍的人們,雖然我們因為彼此面對的鏡子而被納入同一個平面空間,但兩面鏡子之間的那個連接點,又把我們從平面上區隔開,一對戀人,三五好友,一家人,獨自一人。

這些發揮,恐怕是原作者也沒有想到的吧。或者,這種開放性本身就是作者的表達。

當人們忙碌得如機器人時,常常遺忘了自我,我們需要停下來,去休息一下,但我們又無法真正地回到原初這個靜謐幻覺之地,仍不時地被外界的不安所打擾,使這個滿腹不同人經歷的器官空間染了社會的屬性」,誠然如此。


||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同樣因為參觀者的參與變得有趣的,是宋冬的《街廣場》。

其實我應該是走反了,面對第一個房間里似乎毫無聯繫的三個屏幕,很費了一會兒思量。

從畫質看,是某處的監控錄像,但是看不出來是已經錄好的還是實時的,場景也很普通,像是某個景區前面的街道,樹、欄杆、景都亂糟糟的。

我等了很久,畫面里才出現了第一個人。差不多看了兩批人進入之後,我大概了解了這三個攝像頭的差別:它們都對準一個地方,但角度不太相同。所以你在一個屏幕里看到這個人的正面,當他走到下一個場景,第二個屏幕會拍到他的背面,其中一個攝像頭有種奇怪的扭曲感,看不太明白。

差不多看了七八批人從第一個屏幕的門走入,然後消失在第三個屏幕,我百無聊賴地轉身走出了這個房間。

有趣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我迎頭碰上了我剛在第一個畫面里看到的人。

剛才我們離得那麼近,他直面鏡頭,我面對他,中間不過10厘米,而他並不知曉,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人與人之間的空間瞬時被打破,同時我意識到這三個攝像頭就在現場,離我不遠的地方,實時拍攝。


隨即我進入了第二個房間,被拍攝的空間。

掀開紅色幕布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個全部偽造的街廣場,假的街道、花朵、樹、欄杆,一下子就笑出了聲。最奇妙的是,第三個屏幕的扭曲效果,竟然是這面材質奇特的牆壁造成,這是一面鏡子,第三個攝像頭對著的是鏡中世界。

我在這個偽造的街道里走來走去,此刻,是否有另外一個人在離我不遠處對著熒幕觀察我,而我卻毫無察覺。


|| 她是如此孤獨,又如此自由


第三個想分享的是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


前段時間因為「與1500名陌生人對視,然後因為前男友出現打破冷靜流淚滿面」的行為藝術,她在社交網路上十分走紅,大家給起了一個非常文藝的標題,《假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沉默,以眼淚》。

也有很多人分享過她另一個著名的行為藝術,《節奏0》,觀眾可以使用桌子上任何一件物品(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對瑪麗娜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而事實證明,當一個人沒有法律約束的時候,他什麼殘忍可怕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而這裡,有5個屏幕展示她的作品,空間很大,進入的人們都站得遠遠兒的,但我靠得非常近,近到有種屏幕之中的恍惚感。

最打動我的是《精神之星·失眠》,她獨自一人穿著漂亮的黑裙子和細長跟高跟鞋對著牆跳舞,進入畫面,慢慢靠近牆,然後越來越遠隱出屏幕,因為角度、遠近、姿勢的不同,牆上的影子也有不同形態,但非常曼妙,且孤獨至極。

不知道現場放的音樂是什麼,但走出場館很久都回蕩在腦海里,伴隨每一步都走得十足用力但是輕輕落下的舞步。


2. 西柵篇


西柵的裝置和作品分散在各處,水劇場、秀水廊劇園、國樂劇院、日月廣場、沈家戲園,幾個劇場都涉及到了,一共7件作品。


必須要推薦的肯定是《唧唧復唧唧》了。

藝術家把整個劇院變成了一個織布機,每個虛擬的觀眾是織布者。

劇院裡布滿了紅色的絲線,從舞台到每個座位上的線軸,綳得緊緊的,陽光落在絲線上,像是彈奏音樂似的。

舞台上,有個當地的女織工,在持續不斷地操作紡織機。

最動人的是風吹過,紡織機上的風鈴會隨時響動。

不知道最後會織出什麼,織布本身就是完成。


《烏合之眾》又名螞蟻山,蔚為壯觀,對密集恐懼症患者是個挑戰。

《鎧甲》是一棵樹,被裹上了鐵皮,路過的大叔大姐問,「這是什麼?」當問題被提出它就不完全是一棵樹了。

感覺上將作品置入景區和生活環境里,因為無需專門買門票和去到被包圍起來的展區,相遇變得更加隨機。

人們的不理解,遊客介入的不安感,使他們變得更有趣。

3. Tips

1)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建議花一天時間遊覽西柵,按照遊覽路線遊覽,經過作品所在的地方停留下來去看,該欣賞其他風景、拍照、吃飯都不影響。半天左右去北柵絲廠看這個展區,我覺得半天剛剛好,如果看得仔細,一天也好。

2)住西柵好還是東柵?我建議住在西柵,舒服,方便。到的時候前台辦好入住,行李會幫你託運到民宿房間,你就可以拎包去北柵看了,走路幾分鐘。而且在西柵住宿的遊客可以辦出入證,隨便出入幾次都行。對了,西柵住客在前台買票,優惠票15,正常是25(西柵內不需要另外買票,但進西柵要付西柵門票)。

3)北柵絲廠門口有兩個咖啡店,走累了可以出來喝咖啡。但如果要逛一天,記得帶點吃的去。

4)建議下一個App叫VART,找到裡面烏鎮藝術展的頁面,有每個展品的展館介紹和語音導覽,非常方便。烏鎮裡面有免費Wi-Fi的,下載好或者在線聽都OK.

5)來都來了,強烈建議去西柵裡面的木心美術館看看!


寫在閉展前。
距離閉展還有13天。當邀請展第一次爆出消息時,我是激動的,看看這些名字!瑪瑞娜·阿布拉莫維奇!達明安·赫斯特!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抱著無限期待到烏鎮以後,瑪瑞娜的展是五個影像裝置,當時我是拒絕的...油然而生無限絕望,看著看著,在一堆敷衍、類似畢設的作品中其實還是有驚喜,架不住數量龐大啊!hhhh
先說說外觀吧,北柵絲廠改建的展館,老廠房改建一般都很好看。

江浙滬我最喜歡的館其實是西岸藝術中心,上海飛機製造廠房改造。

當代藝術,我個人最喜歡看大型裝置展,內行外行都能看爽。這裡就列舉一些我喜歡的作品,北柵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展品,西柵來不及就沒去。

《下/上》
芬博基帕圖森作品。材料:木材、水、墨汁、成像燈、低音炮等等等。三個正弦波在水池上形成弧線圖案並反射到對面牆上,水面由水和墨汁勾兌而成。現場可以感受到低頻音,藝術家用40赫茲和43赫茲來營造出3赫茲的干擾(聽說3赫茲是大腦最具有創造力的狀態),喜歡這個作品有個奇怪的理由,當我蹲在水池邊看墨水面起漣漪是,我整個人都嚇得往後退了啊好丟人...感覺水面下禁婆要冒出來了啊啊啊。

《顯靈》
這是個震撼的短片,但並沒有什麼人看完。採用慢鏡頭,人浸沒在水中從遠方走來,衝破水幕又返回,循環往複。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

《氣泡傳遞》
進屋的時候,我幾乎要被閃瞎...一開始看不清,差點拉簾而出。材料:led、水晶、機械傳動。作品中將人的一切特性都去除,骷髏頭加白骨身,從下到上循環往複的傳遞氣泡,直觀感受到生命的衝擊。

《精神之屋》
館內是瑪瑞娜行為藝術的五個視頻截圖,分別是溶解、讓意識假寐、失眠、迷失的靈魂、發光體。最開始知道瑪瑞娜的時候不以為然,有時候行為藝術很難讓人理解...而我佩服這個女人的是,作品都是自己上,刀、鞭子、弓箭等高危物品全往自己身體上使,當做到一個極致的時候起碼會被認真與真誠感動,即使get不到她想要傳達給你的意思。

《千月》吳俊勇作品
圖找不到了,感興趣的可以度娘一下,非常美的9屏動畫裝置。作品思路源自「千月有水千江月」的詩句,像一本文集,九篇短文給你講故事,東方魔幻禪意主義的感覺(亂造詞)。

《反轉的全景房》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作品
玻璃構架,光怪陸離。龍美術館同期有個展。

《洞穴守護者》崔有讓
同樣是非常喜歡的一件作品!材料:金屬材料,樹脂,馬達,齒輪,定製cpu主板,led。
與《顯靈》一樣,是一件具有宗教意味的裝置作品。「從前有兩個世界,它們通過無數洞穴連接,就像世界在透過這些小孔呼吸。但這洞穴有閉合趨勢,所以每個洞穴旁都有一個守護著來保證它們始終保持開啟的狀態,這些守護者被稱為洞穴守護者。它們長著海豹的樣子,有著巨大的門牙,用來啃咬洞穴,以防它們閉合。只要守護者們察覺哪裡有了新一代的洞穴出現,它們就會陷入沉睡。從靜靜沉睡的守護者們的身上,又長出了名為unicuses的帶翅膀的孢子。這些孢子飛起來,每一個都飛到一個新的洞穴里,那裡就又產生一位新的守護者。隨著時間流逝,兩個世界的人們逐漸忘記了彼此。守護者們失去了能量,一個一個地死去了。當最後一位守護者死去時,最後一個洞穴也關閉了,把兩個世界完全隔開。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完全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昨夜在我的小花園裡,unicuses開始從一位守護者最後的屍骨上長出來。據說只要洞穴向另一個世界再次敞開,unicuses就會生長出來。」引自vart文字版。去看吧!人生何處都有驚喜!


開展的第三天,飄著小雨,去了。

展區分布在兩個地點:西柵(戶外裝置),和東柵絲廠(室內展館)。大型的戶外設置零散分布,室內展館在工廠隔間內,推薦先看東柵的展。

總體印象:展品多且風格豐富,但由於展地限制,大家之作只賞浮光掠影的一瞥,覺著不過癮。

艾未未的作品,沒有去年在北京798相似主題來的完整,更少了當年他在MoMA Museum·Chinese Ink Art的布局和敘述空間。

展品內容:以裝置為多,雜著行為藝術(實體+創作錄像),影像裝置。大部分房間燈光昏暗,音樂離奇,有柔軟的布料,灰塵,啊!我被工作人員嚇了一跳。

展品風格:在嚴肅思考的一個裝置隔壁,總會有另一個裝置,給你當頭一棒呵呵一笑。比如徐冰的《蜻蜓之眼(預告)》,還有年輕藝術家拍的有點兒東瀛風味的行為藝術片。展覽節奏快,卻不衝突地挾著頹敗氣息。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感覺剛見完一個浮誇好看的阿姨,便撞見一位失控的小朋友。諷刺和暢想,異烏托邦與烏托邦,想來有趣。

借展覽主席陳向宏在宣傳冊前言寫的那句話:「歲月終是過眼雲煙,傳統和記憶,如同做烏鎮姑嫂的木花模,裝起每次不一樣的米粉,訇然一撲,卻仍是一般味道,只是初嘗之人,卻總覺得別樣滋味。」

宣傳冊

戶外裝置

北柵

艾未未作品

室內裝置,可以鑽進去

「他們不相信自由的重要性」
」看前方我們革命的光芒」
嘿嘿

《蜻蜓之眼》

「不要怕。」工作人員在背後突然一句,結果被嚇到了

以上


烏鎮 一個夢一般存在的地方 一個一直捨不得一個人去 捨不得和不對的人去的地方。。


來來,業內人士專業爆料,這個利益相關的比較大,邀請我的同學,你有眼光。
當初首先爆料出來的是四大巨頭:阿布拉莫維奇,X未未,荒木經惟,霍夫曼。
第一個是那個網上紅的不要不要的在紐約MOMA搞行為藝術的藝術家,什麼二十年後與戀人衝鋒,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說的就是她。
第二個,文字原因,就不說了,大家自己百度
第三個,你不認識他?哎喲我去,什麼東京日和,那個拍日系SM大片的大叔你居然不認識。呵呵呵呵呵
第四個,大黃鴨爸爸

如果你是普通用戶,看到這四個牛逼閃閃的名字,腦海中對應的是什麼場景?
我去是不是阿布拉莫維奇來烏鎮也搞凝望啊!
誒喲未未老師來了!不過不是不讓他出北京么?
什麼什麼荒木經惟?別攔著我,我要帶著紙巾去,美女我來了,五十度灰我來了!
大黃鴨在哪兒吶?哪兒吶?

事實上。。。呵呵呵呵。。。

這是你們知道的阿布拉莫維奇

未未是這樣的~

並不是你們所熟知的椅子凳子系列噢~

至於荒木經惟,呵呵呵呵你們想看五十度灰?想多!

對了順便再給你們安利一位,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就是在鄙人的專欄里,龍美術館那個高大上的不要不要的美麗展覽
並不孤獨 | 埃利亞松·無相萬象·龍美術館 - 雜家 - 知乎專欄
這是埃利亞松給烏鎮做的裝置,依然用的是比較常見的光影變幻,亞克力環,射燈打造。

但是。。。好吧我是覺得龍美術館比較沒有違和感。

其餘的非常多的藝術家,也許業內也是很知名的,但是對於普通大眾,對比一下上面的四大,估計,也就剩下了陪標的命。
那麼平時都是誰在去烏鎮?你自己去烏鎮看看就知道了。烏鎮的現狀一直是散客少,團客多。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情吸引的更多的其實是來自北方的旅行團,尤其是老年團。作為一個旅遊景點,當然不願意自己定位在這裡。目標顯而易見,文藝為目標,拉薩是終極。大力支持的戲劇節,以及現在搞的藝術展,目標明確,都是將烏鎮往文藝方向去靠。

然鵝,繼續分析下去就會發現,往文藝方向去靠,並不容易。

烏鎮的面積很小。以這次的展為例,主要在北柵,少部分在西柵。北柵藝展門票25/張,西柵除門票還需要買景區票,120/張。容我提醒一下大家,大黃鴨在香港,公開展示沒有收費。大黃鴨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公開展示,不收錢的。現在你告訴大家,大黃鴨爸爸給烏鎮做了個新的裝置,但是要你掏120/張去看,你覺得有人會答應么?

烏鎮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本地消費群體的短缺。藝術展這種東西,興起,一定是從北上廣深開始。不是說二三線城市沒有客流,有,但數量絕不會是絕大多數。我記得以前和馬良閑聊的時候曾經說起目前一線城市的現狀,馬良說現在在上海,去看藝術展是一件很時髦的風尚。也許大家只是為了去朋友圈發個照片,附庸風雅,可總比沒有意識的好。這是巨大的進步。
那麼二三線城市呢?起碼這個風尚,尚未興起。所以你很難想像會有嘉興、桐鄉的人群會大規模的湧入烏鎮去看藝術展。這個條件不成立。
那麼人從哪裡來?長三角周邊,上海,杭州,蘇州為首的城市群。
面對這些城市群的人流的時候,如果以藝術展為主,那麼你要PK的是上海的PSA,西岸藝術區,老牌的如劉海粟,人民公園的現代藝術館等等。蘇州,杭州也有本地相對應拿的出手的場地和各類展覽。。。那麼,烏鎮本次的展覽的問題就非常顯而易見了

面對來自一線城市的觀眾,光一個名頭並不能足以打動他們,實質性內容的缺乏是硬傷。

如果荒木經惟帶來的不是抽象作品,而是他那著名的情色人體藝術系列,或是洋子的那些生平作品,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如果大黃鴨被搬來了烏鎮,而不是那條邪性的魚,那麼事情又不一樣了

【本幅圖片來自視野】
更多的裝置藝術,依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用戶和藝術家認知有偏差,絕大部分觀眾看不懂。烏鎮的主辦方的確有做一系列免費的公教活動,如下圖所示是截止到3月28日的一些免費公教活動日程表

至於受眾是否會買單,這事情就很難說了。問題依然出在這裡,如果是首屆,那麼公教活動的PR意義遠大於實際操作意義,要請,就試著請請具有大眾知名度的藝術家,也好讓大家奔走相告一下。以現在的陣容,套用業內人士的話,「和原先想像中的差距太大」

最後來說說動機。如果藝術展是為了藝術,那麼這是最好不過。MOMA,蓬皮杜,上海的西岸片區等等一系列的專業場館為了這個目標而奮鬥。如果藝術是為了商業,雖然動機稍微不那麼純了點兒,但是對於大眾依然是非常好的機會,比如紅爆整個魔都的莫奈展,不管來的睡蓮是不是莫奈的邊角料,大家總算是有機會親眼見到一次大師真跡,也不差。
最怕的是藝術展的既不是為了藝術,也不是為了商業,反而是為了宣傳別的目的。。。這麼一來,兩邊不討巧,我是不看好的。

很明顯,這次的烏鎮的藝術節,走了第三條路。


私以為比之上海的某些展真是價格便宜量又足,場地也寬裕,有大咖也有打醬油的。最愛還是埃利亞松的裝置,比之龍美的多了一個觀察角度,基本沒人所以可以靜靜看很久:D。


個人感覺是作品比較散,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
一方面要考慮到烏鎮當代藝術僅僅是一個經濟項目,它更大的目的是以參展藝術家快速形成旅遊影響力。
因此這個展並不是一個學術氣氛濃的展覽。
另一方面是艾未未和隋建國的作品有這國際影響力。這些大牌的出席自然會給烏鎮帶來短暫的影響力,而具有時效性。
但是,也因此這些作品湊在一起沒有形成一個共同的主題。
我實在看不出這一屆作為「打造烏鎮當代藝術之城」的展覽,它長久的延展性在哪裡。


作為一個旅遊勝地,南方小鎮,烏鎮獨具特色,有著一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浪漫氣息。但是烏鎮的文化發展好像一直都在卧薪嘗膽,直到這次展覽,國家政府跟烏鎮人的雄心壯志就可見一斑。
中國現如今有哪個地方在搞這樣的展覽,恐怕今年只有香港能和烏鎮做對比。這對烏鎮來說是一個大好機會,幾乎聚集了號稱 當代藝術半壁江山 的藝術家們。烏鎮曾經產生過文化巨匠,像茅盾。 現如今這樣的藝術展,更是一種文化標誌,標誌著烏鎮從旅遊勝地變成了文化小鎮。它承載著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傳播任務,它也是一次中國藝術家與國外藝術家們的交流溝通合作的實現。

安.漢米爾頓創作的&<&<唧唧復唧唧&>&>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化結合的代表。這種文化交流對當代藝術家而言,是一種積極和友好的嘗試,也是一種偉大的進步,總體來說,這就是烏鎮的全面升級,帶動了一次國際藝術文化的友好交流。期待更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大抵自己是水鄉古鎮出生……對於古鎮實在沒有多少向了


參加的都是大牌,主策展人馮博一也說了。要大牌,容易傳播,要容易淺顯直白的。讓大眾理解。


推薦閱讀:

TAG:藝術家 | 展覽 | 烏鎮 | 藝術展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