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樂隊指揮對耳朵的要求到底有多高?

希望能具體一點的闡述一下指揮耳朵的「專業性」到底有多高。


我也實在不是帶著戾氣...知乎精神哪去了?

答題也要按照基本法吧?起碼也要對指揮有過相關的經驗和體會才能來答題吧?

真是看不懂一些回答在胡言亂語什麼。

回到答主的問題上,從專業角度來說,職業指揮的耳朵要求基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對和聲色彩的聽辨能力。

全世界的職業指揮,都對和聲色彩的聽辨力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從學指揮的那天起,對於和聲背景的聽感訓練就會作為基本課程貫穿學習的整個基礎階段。


我簡單談下指揮是怎樣通過和聲聽覺,來察覺和糾正樂隊的錯音的:

對於職業指揮而言,學習一部新的作品時,都是先做譜面的準備工作的。這是個考驗內心聽覺的過程(也許指揮比其它專業的音樂家最突出的一項能力,可能就是「內心聽覺」了,此處不多談)。在這個過程中,指揮通過對譜面的和聲走向及其它等等內容的分析,劃分出作品的樂句結構,對不同樂段、不同聲部之間的平衡,形成一個自己內心的音響印象。當一個指揮起碼對這些要素做到完全熟悉之後(當然準備總譜還需要其它大量的工作),才算是做好了去排練的準備。

而在排練中,當樂隊有人錯音了,破壞了和聲的色彩時,指揮發現樂隊呈現的和聲與譜面要求的和聲有差異,那麼他就會知道,這裡有錯音了。

指揮抓錯音,就是通過對和聲色彩的聽辯去判斷的。至於能否立刻說出哪個聲部哪個人錯了,這對於有一定樂隊經驗的指揮都不是問題好么...

何況一般情況下,有豐富經驗職業指揮根本不屑於在排練時,尤其是在試奏很長時間沒演奏過的新作品時,一發現錯音了就去說演奏員一次。
一是節省排練時間,排練時要兼顧的內容太多了。二是沒必要,職業的演奏者自己錯音了都會知道,第二次人家自然就會改正。

二、對音準(音高)的聽辯能力。

之所以把「音準」放在「和聲」後面來說,是因為對於樂隊來說,音的高低是由其所在的和聲來決定的!

指揮對於某個聲部的音的偏高或者偏低的調整,都是由它在整個樂隊的和聲中的作用來決定。所以很多時候,銅管聲部可能在同一小節中的不同拍位有兩個相同的音,音準卻是有略微的高低之分的。這就是因為作為整個樂隊和聲背景,兩個相同的音卻是處在兩個不同的和聲內的,音準的傾向性自然不同。

因為對總譜的完全熟悉,指揮發現和聲中的根音或者七音影響了整個和聲的色彩,那麼他就會單獨對演奏這些音的聲部進行單獨的音準要求。

當然了,越好的樂團中,演奏員對於和聲的感知力就越好,很多時候職業演奏家完全可以通過聽覺來判斷自己演奏的聲部在樂團整體和聲中的位置,自己就會去調整音準,這是絕大多數的職業樂團都很難具備的能力,不多談了。

三、對音響平衡的把握能力。

其實 @Mr1900 回答說了那麼多,也只是試圖在這一個點裡說點內容而已。指揮對於音響平衡的把握,沒有那篇回答里猜的那麼玄乎。指揮耳朵里有五個聲部、十個聲部、二十個聲部........這都是對指揮的讀譜與工作方式完全不了解,才會有的想法。

指揮在排練中,真的沒有把樂隊的音響劃分到各個聲部來要求。當然了在準備總譜的階段,的確會在譜面上看到每個聲部,但絕不會試圖把每個樂器的演奏都裝在腦子裡,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

指揮對於樂隊音響平衡的把握,是基於對作品各個聲部之間的角色關係的判斷來決定的。而這個判斷是完全基於指揮對於總譜深入細緻的拆分與組合之後來形成的。

指揮來調整聲部的強弱是將樂隊劃分為不同的角色。什麼位置旋律聲部要多一些,什麼位置和聲背景要少一些。

或者哪個部分的一提二提密集音型要在樂隊整體漸強之前先強起來,比如這裡:第194小節

哪個部分中提需要突出來帶動樂隊立刻變化色彩和氣氛,比如這裡:第26小節

四、對於某部特定作品的整體音響的熟悉程度。

這一點,嗯,是很難像前三點那樣從專業角度來量化討論的方面。估計很多人都看過一個故事,說某指揮家在排布魯克納時,非常準確地在樂隊的tutti中抓出了圓號聲部里第幾圓號音高(錯)了!具體記不太清了。很多人都會覺得,哇,這個指揮的耳朵真是好到逆天。那麼強的音響中還能聽出某個人不準。
其實大家自己想想看,大家耳朵的構造都是相同的,對於聲音震動頻率的分辨力也是一樣的。指揮家也是人啊,達到一定程度的音響之中,人的耳朵就根本沒法去聽辯細節了好么?

但是為什麼確實有一些指揮者能做到這一點呢?

就是我想說的,因為某個指揮對某一部作品的整體音響,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徹底的熟悉程度了。熟悉到這個作品的音響中有一丁點的不諧(相對於內心正確的音響而言),都可能敏銳的察覺到。這是確實存在的情況。如果一個沒有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中國人,站在指揮的位置上聽過一萬遍《紅旗頌》,那第一萬零一遍時一小號以譜面要求音量奏錯個音,他也是有可能會聽出來的。但是,這僅僅是有可能,而且僅僅針對於那些有這個能力和條件的人。

順帶提一句,經常有樂隊演奏者標榜自己:「今天排練我特意拉(吹)錯了一個音,指揮都沒聽出來!哈哈哈哈他耳朵也不行啊!」

這樣的人,我只想說,是個自high的傻x...

一個樂隊的弦樂聲部有那麼多人,強奏時你拉錯一個音,專業的錄音機器才能察覺到好么?
木管受自身樂器特性限制往往在強奏時音色不夠突出,你默默地吹個錯音,那是聲音被整體蓋過太多了,跟指揮耳朵好壞又有什麼關係?

基本就是這樣了。一個專業的指揮,耳朵的音樂聽覺在專業上至少要能做到上述前三點的要求,才算合格。而且任何一個接受過專業的聽覺訓練的、長期泡在樂隊里有著豐富樂隊經驗的、大量讀譜累積出了良好的樂隊聽覺的指揮,都肯定具備上述前三個方面的聽覺能力。

同時我也想說,指揮的耳朵確實較常人(其它音樂專業)而言,要突出一些。但這並不能說明,其它專業的音樂家耳朵就一定差到哪裡去,有太多的鋼琴家和樂隊演奏家都有著極為出色的聽覺了。

在這裡我多說兩句,耳朵這東西,其實天賦確實很重要,有的人天生就對色彩敏感,有的人就差許多(木耳...),但是這不是絕對的!

耳朵是完全可以通過系統訓練得到提高的,包括被外行人吹到天上的「絕對音感」...

我只能說,這玩意幾乎是個人都能練出來,視唱練耳專業中稱其為固定調聽覺。它只不過是音樂聽覺的一種類型罷了。而且很多有固定音高的人,對於調性與和聲的色彩的分辨力都往往不太理想,所以沒有任何一種聽覺類型是完美的。

富特文格勒就不是固定調耳朵,他卻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指揮之一。

就這樣吧,有不詳不盡之處可能有疏漏,可能是懶得寫。因此,謝絕轉載。

另外,我一直覺得答題是個術業有專攻的事。

可能是我在知乎玩的太認真了吧。


有幸參加過新加坡交響樂團full run的人過來扯扯淡吧……

一個指揮的耳朵比正常人從聽力的角度來說是幾乎差別不大的,因為他聽的動靜跟你聽到的都是同一個動靜……但是腦子對耳朵聽到音樂的解析程度跟正常人甚至是普通音樂家簡直是天壤之別!真的絲毫不誇張!

正常人聽到的交響樂基本腦子會過濾出3條聲段:主旋律,低音節拍點,輔配樂段。其實這三條已經足夠一個外行人甚至半內行的人聽的很high了。有相當一部分人可能連樂器大體上有啥都不確定,就更別說聽出來中提琴和小提琴,單簧管和雙簧管,長笛和短笛的區別了。而一個指揮腦子裡過濾出來的聲段是:小提琴領奏的主旋律,其他小提琴的主旋律,中提起的主旋律/輔配樂,大提琴的低音段,貝斯的重低音段,長笛的主旋律/輔旋律,單簧管的主旋律……等等。常年跟同一樂團合作的有經驗的指揮甚至連同一組小提琴手裡個別人細微的差別都聽得出來。

概括一句話就是:指揮的耳朵過濾掉的聲音段極少甚至沒有,而正常人很多都沒進到腦子裡,雖然很少進去的那些已經足夠讓他們享受這音樂了。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一個長笛手姐們的音樂會臨演出前一天full run預演,我坐在台下觀眾席。其實我自以為我已經很屌了因為我已經至少可以做到把絕大部分樂器的音色全聽進去。結果第一首曲子走完,指揮在做講解微調,因為說的是英語,本人英文水平一般外加上觀眾席離舞台比較遠,基本只聽到很少一部分。然後樂隊重新演奏剛講解的那一段。第一首曲子微調3次,重奏3次,結果我是完完全全任何細微差別都沒聽出來。後來發現個竅門,指揮微調的時候會針對單獨的樂器去講解,然後他對著哪堆樂手講話,我就專註聽哪個樂器,甚至連主旋律都不聽了就盯著改動的去聽。很可惜,依舊沒什麼效果。直到下半場已經第6首的時候,指揮當時把那段哼出來了,是小提琴組的一個好幾小節的輔旋律顫音(主旋律現在在大提琴上),再次重奏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出來區別在哪:僅僅是兩個顫音的強弱從fffffff……變成fpfpfpfp……(可能還有其他差別但我真的只聽出來這一個而已)被主旋律幾乎完全覆蓋的輔旋律的強弱調整……筆者水平著實有限,全場只聽出來這一段微調,而整個8首曲子只有第四首指揮說了三聲「Good!」直接過了沒有經過任何調整,其他的全部有微調,而且不止一個地方。

結束後我問我姐們你能聽出來指揮微調前後的區別么,她說根本聽不出來其他樂器的,只能專註於自己的樂器和演奏聲段,指揮不調她們她們就不動,感覺全場下來除非自己的長笛段有變動,其他的改沒改完全聽不出來……

一直沒機會去跟大牌指揮去聊聊天,細節問題真的沒法分享了。只是能確定的是:他腦子裡的音樂拆成20個聲部,隨便給我們湊個四五部都夠我們聽的樂此不疲了……


指揮是樂隊百夫長,通俗講就是全隊司令,耳朵當然要"明察秋毫"。指揮的耳朵的專業性高到你無法想像。我給題主講個經歷:

我是圓號首席,現在不怎麼玩了,就記得多年前小學的時候,管樂團是解放軍軍樂團來給我們進行教學。指揮好像是當時的解放軍軍樂團副團長,姓季。你知道作為圓號,它獨特的聲音註定大部分時間只能當伴奏。少有長時間的主旋,更別說Solo了。我記得是吹一個叫做《阿萊城姑娘》的曲子,圓號聲部全都是伴奏。在一次合奏的時候,我們二聲部出現錯誤,我壓根兒就沒聽見,因為圓號聲音太低了,二聲部那個人就跟我隔了倆人。結果指揮隔老遠,隔著長笛,隔著雙簧管,隔著次中音,就聽見了,讓整個樂隊停下,重新來。 什麼?圓號聲音不夠低?那好,大號這個存在感為(-∞,0]的聲部怎麼樣?我混了那麼久的樂團,還真沒在合奏的時候聽到大號,更別說大號主旋。同樣地,副團長又隔老遠,跨過千山萬海,聽出了錯誤,全隊停,重來。

解放軍軍樂團的實力不容置疑,更何況指揮又是副團長。指揮的水平決定了整個樂隊最終水準,不要看指揮只是在那兒用小棒打打拍子,比那個高明的多。我們曾經試過,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自己合一下,結果就連開始都統一不了,能不能聽出錯音就另說了。


卸腰。

要求挺高的。至少音準要非常好。對音的時候聽不出那個聲部高了或低了,那就太丟臉了。(比如我)

其次,要對各個聲部的樂器的音色、以及各種樂器的混合的音色有敏銳的捕捉力,這是調節音響平衡的基礎。

另外,聽力至少要是無損的吧。比如說,人到老了的時候,高頻就會逐漸聽不見,所以,當你老了的時候再指揮,也許樂團實際演奏的高頻是夠了的,但你耳朵捕捉不到,所以要高音聲部再強點,這樣,其他人聽起來,聲音就失衡了。所以,對於一個指揮來說,耳朵的聽覺健全與否是很重要的。


教我指揮的學長有一天教我用西貝柳斯打譜子,那天樂團在訓練,我們坐在樂團前面的觀眾席附近,他一邊操作,忽然告訴我,二長笛第二個人把升F的tr吹成還原了。

當時我們排的是紅旗頌,大概是全曲高潮部分銅管都進來的時候。

後來他讓我練耳朵,就是找一個200塊錢的耳機去聽門四的音頻,然後自己把總譜打出來……

好吧至今我也沒打完。


基本同意 @Mr1900 的答案
本人學生時代拉大提琴,有幸在首席小提琴缺席的時候兼職做過1年學生指揮。
先說一點,指揮所站的那個位置,是一個很精華的位置。我坐在大提琴首席的位置上聽不到的很多東西,站到指揮台上面都能聽到了。
本人略菜,站在指揮台排練基本上能區分清楚代首席小提琴,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請,低音提琴(double bass),管樂少數幾個聲部,和打擊樂各樂器(差別太明顯了,想聽不見都不行),大概能分清楚8-10個聲部。以個人經歷而言,如果某一個聲部中有人音不準,那絕對是作死級別的。那實在是太太太突兀了。大多數觀眾席位對於這個的體會可能沒那麼明顯,但是指揮台上面那個位置,真的聽的太!清!楚!了!所以啊,一個好的排練廳,那是至關重要啊。然後,在音樂廳排練跟在排練廳(不好意思,學生團體,雖然是官方學生團體,學校的排練廳怎麼能跟我大音樂廳相提並論呢)排練那個感覺,天壤之別。
位置說完了,就到乾貨了,作為指揮,耳朵到底要有多好。作為一個學生指揮,主要任務是調整聲部的節奏,然後糾正一下音準。像 @Mr1900提到的fpfpfpfp不是我的任務(當然我也沒這個水平和理解)。就這點任務的話,同意 @Mr1900的意見,其實聽力不是關鍵,關鍵是從混好的音中剝離不對勁的地方。要知道,多數的經典曲目,那個和聲做的都是相當相當的完美,有一點點出錯,憑直覺就能知道有不對的。指揮的水平差別就在於,到底要聽多久才能聽出來是具體哪個聲部,甚至說是誰不對。我個人的話,一遍能聽出聲部,兩遍確定方位,基本上是三遍確定具體的人。我們團指揮自然是一遍就能聽出來啦。
至於具體的強弱,其實很多時候是指揮自己對於樂曲的理解。有幸在不同的樂團呆過,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指揮對於他們的理解是不同的。並不一定是真的水平不同。
@Mr1900 的總結是:指揮的耳朵過濾掉的聲音段極少甚至沒有,而正常人很多都沒進到腦子裡,雖然很少進去的那些已經足夠讓他們享受這音樂了。
我的總結是:指揮的耳朵聽到的和大家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普通聽眾不會對於這個聲音進行解析,聽到的是各種聲部混音之後的效果。而指揮能夠把各種聲部進行拆分解析,並進行調整。
P.S.指揮最大的作用是排練的時候。等到正式演出的時候,指揮其實主要作用是打節奏,提醒整體的強弱,和某些整首曲子只有一小段,或者某些等了很久的聲部的進入。在那個時候的做微調,不是常年配合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常年配合的,難度也相當高。


耳力絕對要好!

我現在是樂團里的長號首席,我們的指揮很重視音響平衡。

一個樂團有了水平高超的演奏人員後,就是音樂的平衡了。如果一首以小號為主旋律的曲子,小號的聲音像蚊子一樣輕,伴奏聲部很響,不就是主次顛倒了嗎?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指揮告訴我們音響問題。

一個好樂團不僅要有好成員,還要有一個懂得音樂,耳力超凡的智指揮!


專業性最高票講得很清楚了,我就講個生活中指揮耳朵的靈敏度著實令我震驚的真實例子。

因工作關係有幸與一名歐洲青年指揮家熟識,有次演出後大家一起去party玩,開始是坐著喝酒聊天,旁邊還有音響放著音樂,我坐在他斜對面大概半米距離。我的手機調了震動放在衣服口袋裡,衣服掛在椅子背上,我靠著椅子。
接著指揮講話,很投入地討論今天的演出,說了一會突然停下來看著我說,你怎麼不接電話?
我一臉懵bi,他又指指我身後的衣服說,不接嗎?我才反應過來,拿出來一看果然有電話…
天地良心我靠著衣服完全沒有一點手機震動的感覺,也沒有聽到一點震動的聲音…
當時就驚呆了,旁邊的小提琴家也一臉不可思議,這耳朵也太靈敏了。


原來學音樂的時候(完全是興趣) 老師都會花20分鐘教視唱練耳 有一次聊到指揮 老師說 考指揮呢 有一門是這樣的 考官十個手指按下去 你得聽出這十個音是哪十個 (和老師聊天的時候說的 不知道有沒有玩笑成分)可看其難度
其實呢指揮和作曲 一般一起招 招來之後 長得帥的分到指揮去了 比如三寶 據說一串鑰匙掉在地上 三寶都能聽出是什麼音


舉個例子吧:

95年上大學的時候,
我老爺子的一個老戰友的兒子,搞音樂製作的,
當時他很新潮,全套的蘋果電腦音樂製作系統;
我沒事的時候經常到他家裡去,看他們一幫子專業人士做音樂。
比如說一段歌曲配樂,
有架子鼓、鍵盤、貝斯、吉他等等音軌,
都是一段一段地錄進機器,再整合在一起,然後大家一起聽效果。

結果有一天,在聽效果的時候,
其中一個人說不對,吉他在某某小節的最後一個音符少了半拍,
而另一個則說沒少。
結果兩人打賭,
在電腦里按音軌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查,
最後果然,吉他在某小節里的最後一個音符少了半拍,
我當時佩服的五體投地。

相比之下,樂隊指揮就更誇張了,
那麼多種樂器,那麼多的人,
在練習過程中要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這種分辨能力,想想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至於說像舟舟那種的,還被譽為什麼「天才指揮家」的,
也就騙騙觀眾而已,
畢竟大部分觀眾都以為指揮家就是拿著個指揮棒在那裡比劃而已。


樂隊那麼多聲部 大型樂隊16把vl.1 10把cb.如果說正常聽眾聽到 嗡 的音響 那指揮聽到的自然也是 嗡.
各位說的很對 指揮這個職業對於視唱練耳要求非常高 要求排練時候能對準音 能聽出演奏的錯誤和力度的變化.所以許多指揮家都擁有固定耳朵 能夠強行分辨出和弦里每一個音 也就是 嗡 一聲 裡面所有的音.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 固定耳朵也不是萬能的 強行聽 也不是適應所有人的方法.在我的學習過程中 我認為更為正確的方法 是結合視唱練耳以及和聲學知識 樂隊音響 舉例來說 嗡 的一聲 按照色彩分辨 哦 色彩非常緊張 低音是這個音 這個和弦應該是一個ddvii34 先聽出功能.但是哪裡不太對.看一下總譜.tenor聲部不太對 哦 是viola拉的不準(原諒我又用中提梗啊)這種方法和能力 就是指揮系開設四聲部和弦聽辯課程的原因.聽見柱式和聲 誰聽到都是一團 倒是能分開 但是直觀根據低音和色彩反應當然是最好的 又聽出色彩和功能 又聽出音.(ps 沒有低音就沒有和聲學).一百多個演奏者的樂隊 按照我的理解 再好的耳朵也聽不出來一百多種區別.
其實耳朵的問題 還聯繫到讀譜.讀譜也是一樣 總是要分清主次 也要分清楚 這是什麼寫法 作曲家要什麼效果和色彩.這也是對耳朵的要求


好高好高好高,學生時代體驗過一次以後,我就只老老實實吹我的單簧管了。說來不怕笑話,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指揮其實是前面負責跳舞的那個,我們在後面給他伴奏哈哈


校民樂隊成員 跟著管弦排練過幾次

我們民樂的指揮真心不忍直視
我媽(非專業人士 比我還業餘)看了演出的錄像跟我說 你們那指揮在那兒瞎比劃吧
我說對 我們都不看她 你想想我們這種水平演的曲子基本都熟練工種肌肉記憶啊


管弦的指揮虐了民樂隊不知多少條街
大家一起調琴的時候 管弦的指揮聽出了一屋子小提琴哪把高哪把低


are you rushing or are you dragging


聽旋律聽和聲聽樂句聽節奏聽音色聽有沒有錯音聽不同的樂器。。。還要操心樂曲操心旋律有沒有完美表達出來操心整個樂隊的配合再順帶操心一下自己的指揮這那的。。 。挺佩服好的指揮家的。


我們樂團的指揮是電影交響樂團下來的,基本上所有的聲音都能聽出來,就看他有沒有認真糾錯,只要犯錯和旋律不對,都能聽出來的



沒有任何區別。
我學過鋼琴調律。也學過作曲。也做過學校樂隊和合唱團的指揮。
我現在從事音響工作。
這個問題一樣有很多人問我,好像我的耳朵就一定要比普通人靈敏。

我又不是狗。

聽鋼琴準不準,是靠標準音叉的赫茲數和鋼琴的標準音之間有沒有頻率差得到的,我們叫做聽拍音。

聽樂隊和合唱,需要在排練中看著總譜,聽聲部之間又沒有不和諧的干擾。

做音響,更多的是掃頻率拉均衡去嘯叫點再平衡聲場和混響。

這都是多年的學習和操作經驗養成的一種職業技術。

只要你不是聽障。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你也一樣可以。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誰也聽不到20以下和20000以上。(現在我連18000以上都聽不見了)


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關鍵是你的注意力放在哪裡。
排練中,指揮心裡會有數,說我這一遍90%聽某一個聲部,或某一個樂器,其他的只要不是太過分基本都不管,但旁邊的人又不知道指揮這一遍著重聽得是什麼,還以為他都在聽。所以會出現有的人會說這個指揮怎麼這麼厲害,一個木管的16分音符也聽得出來。
但是,音色音準這種東西是必備條件不多說。


大哥是國內某著名音樂高校某年級指揮系一把手,其父親也是知名指揮家......
發來娛樂,請勿較真


請參考 爆裂鼓手


先把語文學好,再提問。


推薦閱讀:

古典音樂有什麼意義?
創作交響曲有多難?
有哪些音樂讓人強烈地感受到「有情」?
哪裡可以購買和下載 hifi 的古典樂?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指揮 | 指揮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