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有什么有效的调整办法?
朋友是我最敬重的人,春节后突然消瘦了10几斤。后来得知是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抑郁症后遗症。并且为快速循环型。此病终身反复,按照常规是需要终身用药控制的。但是,对于他这个非常要强的人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一直在帮他找途径调整。这位朋友也是5年前我自己得中度抑郁症得时候全天候陪伴我的人,带我走出阴郁。参与译言也是因为他。
双向情感障碍必须药物治疗,否则会逐年加重。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
精神疾病并不是很多人所想只是一个思想上的问题,而是器质性的改变,精神疾病多在分子层面,尽管还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理论能解释一切,但是近几十年来有非常多的证据确实了机体内的变化,药物治疗从早期的摸索到现在确认能改善病情。
2016 · 更新
不上知乎了,但一直还偶尔收到私信邮件。未免误导他人,决定上来更新一下。原谅我使用很多英文,我人在美国,虽然平时经常说中文,但有些专业术语只知道英文。
我从2013年1月2日开始看我现在的心理医生,就一直在吃lamotrigine,可能因为是从每天0.25毫克开始的,循序渐进加到每天200克,一直没有遇到任何副作用。医生一开始让我试这个药也是因为她很多病人吃这个要副作用小。最近半年又开始吃L-methylfolate,针对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因为是身体原本就有的成分,所以也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现在生活很不错,大部分时间根本想不起来自己有病,吃药也成了习惯,根本不过大脑,只记得要吃。
一开始去看这个医生,其实是因为我怀疑自己有ADHD。结果3个小时聊下来,她认为我没有ADHD,反而说她认为我有bipolar,我当时整个人都僵硬了,就像是你以为灾难已经过去了,很轻松,可是有人告诉你其实根本没有。隔了1天多吧,我整个情绪就崩溃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不到好转,只是很机械的去看那个心理医生。但总归我现在过的很好。所以就我的经历来说,不吃药或者不定时去跟心理咨询师聊天,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运气好,可能一辈子相安无事…但我个人的哲学观点是,人不能依赖侥幸,以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怀孕就是一颗炸弹,为了胎儿可能要换药,而怀孕期前后的身体变化也可能导致病情急速加剧,等等。
原答案的第一个bullet point,说吃抗抑郁药越吃越开心,其实可能是因为那个药使情绪进入了hypomania。
另,我的bipolar其实算是很轻微的,基本上算是很典型的2型,抑郁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想想自杀计划,踩踩点,把刀放到手腕上5秒就滚到床上继续哭,随时随地都能生无可恋之类的,也没严重到非得要住院。
这两年多我一直坚持看这个心理医生,很多观念受到她的影响,应该说我的心态变化是很大的。希望网友们不要看了我的回复,就否认药物的重要性。我的医生跟我说过,对于bipolar,药物控制是必须的。如果不进行控制,病情只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在美国医、药经常是分开的,所以医生不至于在这方面坑我…当然啦,如果副作用明显,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建议大家自己权衡利弊。
ps. 我把评论关闭了,有事私信我。
========= 分割线 =========
其实我以前也被诊断成双向,分享一下经历和感想。(写的很乱,希望对LZ和LZ的朋友有帮助。)
- 我以前每次都擅自停药,因为我对那些抗抑郁的药物有不良反应,总是感到想吐,反而加重了抑郁。因为难受,吃药往往很难坚持。如果你的朋友不能坚持服药,会不会是副作用惹的祸呢……后来美国医生给我开了一个搞不清是治抑郁还是治双向的药。我一反常态,吃的很开心嗒。医生也开玩笑说:“有效就好,病名、药名也就是个名字。”
- 关于心理疾病的研究还很肤浅。哪怕最博学的心理研究者,都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病。我在国内被诊断成双向,但是在国外,顶多只被诊断成抑郁。我自己感觉,我是间歇性的抑郁:有的时候有点干劲,但有的时候又很难受绝望。用一个曲线表示,我的波动基本上是:-30, 4, -20, 5...的样子,如果0表示心态平静。
- 后来是怎么恢复的,我不愿想起来(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可怕)。总之慢慢地就好了。可能是时间会慢慢让人成熟,可能是那个『最后还是不幸被我擅自停掉的』药,起了效果。
- 我现在脱离那个循环的怪圈子快2年了。虽然很偶然的时候,那种低落和绝望还会出现,但我已经能有意识地避开那种情绪,避免陷入那个怪圈子了,而且生活、工作一点儿也不受影响。我想,无论这个『我自己脑贱弄出来的』病会不会跟随我一辈子,能做到我现在的这样,就足够了。何必强求消除那个循环呢?
- 我比较偏向认为,这个病的遗传因素很高。观察一下你朋友的直系亲属,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吧。如果没有家族病史,恢复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想着你的朋友已经抑郁了那么久,可能自身的精神恢复能力(有点像免疫力的东西,能让我们寻求快乐、避免悲伤)已经不强了。可能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坚持不了很久。恢复的事情有点像复建,慢慢来,总会再一次感受到平淡的快乐的~
- 这个病其实很孤独,不是真的患过的人,也很难理解。对于你的朋友,希望你能耐心。最重要的是倾听!然后,在你的朋友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委婉地提醒一次,说多了他会觉得尊严受伤的。写日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个病就是情绪过剩,让他把过剩的情绪发泄出来,他就会轻松一些。还有,这些心理患者,一方面觉得很孤独,一方面不喜欢被强迫,还有就是有着超级脆弱、超级敏感的自尊心。如果想让你朋友多锻炼身体,可以提出『可不可以陪我去练球呢?』这样的请求。可能一开始他就在旁边看着你锻炼,很淡定地帮你递水什么的,慢慢地说不定他就也开始运动了。
- 最后,希望你和你的朋友,对吃药的事情不要绝对相信。即是病了,人还是一个人。相信大脑的力量,如果你的朋友不相信『终身服药』,那么他就有更高的可能性摆脱药物。保持开放的心态。让你朋友知道:药只是一个工具,不喜欢了随时可以扔,需要了再捡回来它也不能反抗。不要被药控制。在吃药这件事情上,他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
- 再最后,双向的病人很难搞。如果没有能力保证能长久耐心地支持他,最好不要走的太近。一旦他开始依赖你,而你又不能给他关爱,他会觉得加倍地受伤的。
嗯,看到上面一大堆专职从事心理咨询的博士僧都发言了,我一个毕业后转行的本科生本来也没资格说什么的,不过突然想到我有先天优势——人家患上过双向障碍呢。
首先,服药是绝对不可少的,很多严重的心理障碍都是心理问题与器质性损伤的重合,心理咨询是很难影响你大脑内的神经递质的,所以找到再好的咨询师他也必须服药。
但是终身服药?一般来讲这个是不一定的。快速循环型双向障碍复发概率很大,但是并不是一定会复发,当你没有复发之虞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可以不必继续服用药物。
我理解你那位朋友对药物的反感,首先,他会觉得,我就是我,就算现在情绪不稳定,也是我本身内在的一部分,如果我靠药物把这些东西镇压下去,我还是我吗?人能依赖药物篡改自我吗?
更别说,药物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比如嗜睡易疲劳,比如性快感缺失等等,你看看治疗双相障碍的各种药物的说明书,副作用一大摞,(事实上所有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都是一大摞的)虽然不可能全部发生,但至少有一部分会发生。而药物的作用却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这会让你那位朋友更加怀疑药物的意义,逆反心理更重。
你得告诉他,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大脑神经递质紊乱,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没办法让自己理智起来,动不动就处在情绪崩盘的边缘,那他还是他吗?
而药物是治疗中能帮他找回真正自我的必要环节。虽然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你会陪他撑过去的。如果药物带来了不适,任何不适,他必须跟心理医生说,跟医生商量要不要换药。但不服药真的不行
他是个要强的人?要强极有可能是他当初患上双相障碍的原因,反正当年我患上双相障碍的原因就是太要强,太自视甚高,给自己太多要求和压力。
嗯,要知道,双向障碍的人,很可能在情绪激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吹过很大的牛,开过很大的空头支票。我曾经接触过患有双相障碍的老板,他在躁狂发作的时候,曾经对下面的一百多员工加投资人人高呼:“如果一年之内我不能让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百分之七十以上,老子就从这栋楼上跳下去!”
问题是,以他的实际能力,除非天降横财,否则真的做不到,但空头支票已经开了,怎么办,尽最大努力做呗,结果过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增加了他的障碍,后来是被家属强行送到安抚医院(说白了就是精神病院)了。
尽可能帮他分担工作和经济压力压力,如果他是老板,尽可能想办法优化他们公司的管理结构,尽可能让手下员工分掉他的工作。如果他是职员,尽可能帮他争取到假。如果他穷,付不起钱又不好意思说,你尽可能地让他收。跟他说可以几年后再还你。
找咨询师,尽可能找研究方向跟抑郁症或者双相障碍有关的咨询师。实在不行,你朋友有好感,愿意持续在ta那儿治疗下去的咨询师也很好。
跟你朋友说,你会站在他那边,他什么事情都能跟你倾诉。还跟他说,必须坚持吃药。
必须终身服药这种话不知道是谁告诉你们的,反正据我所知,只要疗程结束,没有复发,就不需要继续服药了
但你至少要撑到病治好,疗程结束啊!
作为患者,目前已经在稳定期。因为逐渐加重而不得不用药物控制,我的感受就是没有药物不行。
单纯的心理疏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发病的时候我不傻。
药物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只有在药物控制住情绪之后再谈心理疏导才有意义。
双相躁郁世界
id:bipolar_world
抑郁症治疗不擅可以转变为躁郁症也就是双相情感障碍。
快速循环型最难治疗,心理咨询只是辅助措施,请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如@马比知 言,精神疾病不同于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的方式是不能改善脑内递质和受体表达降解量的,改善和控制病因才是治疗之本。
作为朋友,你能给TA最好的就是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嗯,,只是在书上看到而已,说,这一型的,自,伤率高,多多关心照顾吧。
双向情感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尤以快速循环型患者为甚。因此,双向障碍是慢性病程,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近年来临床上常出现因对双相障碍认识不足而引起的误诊漏诊问题,导致了不正确的治疗,促使患者转向躁狂,诱发或加重循环发作,使发作频度增加,正常间歇期缩短,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1)急性期治疗:6-8周
(2)巩固期治疗(你朋友应该是这个阶段吧):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康复。药物剂量应与急性期相同。一般抑郁发作的巩固治疗时间为4-6月,躁狂或混合性发作为2-3月,如无复燃,可转入维持期治疗。此期间应该配合心理治疗,防止患者自行减药或停药
(3)维持期治疗: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自《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简而言之,不能因为患者喜好或者性格要强就自行停药,遵从医嘱是最重要的!!
因为据研究,自行停药后的情感障碍若复发3次以上,那么终身复发率会达到60%以上。
一直怀疑自己没好。最近怀疑自己轻度抑郁复发,现在情绪稳定,来答题。
国内医院现在已经不会直接开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书。
去年大概6月份的时候,因重度抑郁就诊,而被诊双相。
其实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才是最害怕的,经过充分的了解,反而懂得如何去面对调节。
然后就是吃药,度过一段大概半年特别灰暗的日子。
我比较幸运,鼓起勇气和身边的人说,均得到了正面的反馈。
个人体验,患者只是需要将情绪释放出来。而释放的负能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预后效果如此好,自己的努力成分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天生性格乐观是一个因素。
念书时,有位美国老师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大部分源于失败的沟通,摒弃误会带来的痛苦,去解释,能让你的人生轻松百分之八十。当年崇拜他的学识,所以多年来刻意去训练自己沟通的能力。
在我病时,这个能力发挥了作用。
这种病会带来很多苦恼,例如别人不能理解怎么突然就一件小事负能量爆棚,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完全招架不住你的情绪崩溃,第一反应都是你这人情绪太不稳了。
我强忍着痛苦去和在意的人科普,好在身边的人均受过高等教育,最后都表示理解,因为本身就在意我,而会在特殊时期给予一定的谅解。
最后最重要的是原谅自己,中二不是你的错,突兀不是你的错,你是冷静的,理智的。让它平稳过去,请不要钻死胡同,请不要在意。
现在偶尔还会情绪崩溃,但周期越来越短,把控能力慢慢的回来了。
其他的饮食,运动都是一直在执行,吃药导致的肥胖也会刻意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没事。
最近在尝试更改饮食结构,调节情绪,如果有效果再马马。
答题也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发泄记录的机会。我知道我会执意做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情
我知道你也知道我会执意做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情
但是我已经一团糟了。。。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努力努力
我知道你觉得这很可笑,或许压根不认为我努力了
但是我已经尽力了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我已经拼了命让自己可以做点我应该做的事情,孩子的学业相关,杂务相关诸如接送;家里保持干净;尽量少花钱
我真的已经拼了命了
哦对了你不要勉强自己,受不了我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我知道负面情绪会传染开来我应该闭嘴把头埋到被子里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知道为啥就是跌入低谷,怎么挣扎也没用
我自说自话调整药物
让自己抑郁轻一点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厌食恶心和轻躁狂
如果我想好好吃饭情绪稳定,则立马天天饿得吃它五六顿一个礼拜一公斤地发胖外加一不小心天知道为什么就又陷入深深的抑郁除了想死就只好自虐
我受不了这样两极的摇摆
所以我才说我已经拼了命了啊我真的已经拼了命了
吃药吃得身体垮掉头发大把掉抵抗力一塌糊涂
可是还是不见好
这就是为什么那天看完病,我会这样沮丧
想逃也没有地方可去
于是就选择步行回家
漫长的3小时
有血有汗的3小时
行尸走肉一般的3小时
因为医生说的:这病确实就是这样。。每个人情况都不同…很难。。。眼下你想做能做什么就做,不想不能就不做。安全第一。
好多人都对我这么说来着
你会觉得我在暗示自己
我并没有
我从没有
我的感受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觉得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因为我觉得纵使表达了也没有人会懂
但是当我看到读到听到一些诊断,一些病友写的,我会从心底深处听到一种振聋发聩的共鸣
我每天保证了足够的睡眠
我每天保持正常三餐
我每天还锻炼
白天不睡觉
晚上10点睡觉
按时吃药
定期复诊
我真的做了一切我该做的
回想医院里,早晨,护士会在6:40左右把我叫醒拖起来
然后就是早饭啊吃药查房啊个体检查或团体治疗啊,然后11点午饭吃药。然后12点-1点半午觉
我一般能睡着至少40分钟吧
然后一点半又被拖起来赶到房门外自由活动
我开始期待3点钟会客,期待家人的出现
等家人走了。差不多再过会儿该吃晚饭了
然后吃药。然后洗澡。然后很快,8点我又得吃药。然后8点半熄灯
牢狱般的一天又过去了
我受不了。为了能早点出来我调动所有细胞表现得阳光
我想大概是我透支了我的那些正向细胞
所以出来后就一直陷在负向的深深的烂泥一样的抑郁里
一直。。一直。。。我知道有时候我可以骗过所有人………
但是我骗不过自己
直到那天复诊
我想你就算再迟钝也觉察得出我的不正常
我自己也受够了,我满脑子想的就是你怎么可能受得了我呢
不过没关系。受不了也没关系。
我在胡言乱语吧
天哪我真想大喊
我真想去很远的地方,爬上车顶或屋顶,看满天星星
我可以感觉到轻躁狂的蠢蠢欲动
我可以快速高效高质量搞定好几件待办事项
我可以不停地打字打字打字打字
我打字的速度还是那么快
虽然我的指尖总是微微震颤
相比抑郁,我还是拥抱轻度的躁狂
对啊。。就像跷跷板你知道吗?
我在找那个平衡点
小心翼翼地不要滑向抑郁端
但又不能太过躁狂,那会让我动辄发怒0耐心乱买东西大吼大叫把所有人都得罪光
我要小心地去找那一个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找到
医生帮不了我
药物,嗯,可以
哦所以我该收回第一句,医生当然也是可以帮我的,因为药物得从他们那儿才能得到
心理治疗?gimme a break。。
这该死的病生理学证据确凿
我觉得我妈就不正常
然后…为什么我生了小孩啊?!?!
真是对不起啊
想到我可能带给ta的劣质基因,我就觉得没脸面对ta
我真心啥要求都提不出
就想初中让ta出国
希望ta无忧无虑
在病房里,傍晚5点就开晚饭,通常我15分钟内把猪食吃掉,然后因为没法洗手(房门锁着),就用走廊里护士台处的消毒免洗液擦洗双手,用随身携带的纸巾擦嘴巴
管事的也只给大家最多20分钟吃饭,就赶着要收拾碗筷了
10分钟后吃药。我有4颗。一顿药有四颗算多的,于是在别人同情的眼光里我仰脖吞下,通常我得再要一小杯水,不然会被那两粒丙戊酸钠噎死
然后嘛。感谢老天,开房门了,10个人轮流洗澡。。再感谢老天有人还不是每天都洗
只有1小时热水供给,每天洗澡都像打仗
然后我就看书,可惜,总有人要来找我要吃的或者要和我聊人生让我不得安生
不得安生
不 得 安 生…
双向也抑郁本质上完全两回事,虽然有抑郁期,但病理和治疗方法都完全不同。治疗就是药物+心理咨询。吃药没啥大不了的,难道要强就等于感冒不吃药心脏病不去医院么……心理问题和要强真的不冲突。至于咨询可以帮助调整一下一些激发这个病症的潜在心理因素,另外帮助提高应对情绪变化的技能。另外相信你朋友是个很牛的人,就个人经验发现双向的好多人创造力都很强的说~:)~
很少有重度患者愿意自觉自愿去接受治疗的。如果已经到了需要药物控制的程度,我建议哪怕强迫他,也得把他送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这种时候不应该考虑他的要强性格了。既然你也是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应该知道专业治疗的效果。
双向情感障碍8年,总结一些我的心得,希望给题主一些帮助:
1、调整心态
这是首要的最关键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患上精神疾病都是致命的打击,先不说对生理的影响,单单心理上的压抑就足以毁灭一个人。
怎么样调整呢?首先,要尝试接受自己,接受患病的事实;其次,不要把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割裂开来,不要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没有本质区别,不要轻视自己,更不要自卑;最后,树立正确的观念,想一想如果别人生病了你会怎么说?肯定是"及时看医生,好好吃药治疗",精神疾病也是一样的。
2、正常生活
所谓正常生活,简单来说,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不要因为患病自怨自艾,终日以泪洗面,不要让悲观厌世的念头一直笼罩着你。
我当然明白,精神疾病会让人心理产生变化,双向情感障碍更会严重影响生活,精神科药物也会有副作用,包括:嗜睡、思维迟缓、发胖……我都经历过……确实很难忍受……但是,正如我上面所说的,正常生活,在自己可以做到的范围内尽量像正常人一样。这样做可以帮你重建信心,消除自卑情绪,向正常靠拢。
3、挑战自我
在医生和药物的帮助下,病情的到稳定控制的情况下,尝试给自己设立一个较高的目标,可以是任何事情,比如:健身计划,读书计划,学习一项技能……这个计划必须是努力坚持才能达成的,然后按照计划去做。
我当时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考研,目标院校也定的高,零基础复习。经过8个月的努力坚持,废寝忘食,我学习了很多东西,锻炼了意志,树立了信心,并且在考研的路上认识了很多人,鼓励了很多人。虽然最终我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但是作为一个30出头,离校8年,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我很高兴我做到了很多正常人做不了的事。
现在我的情况挺好的,考研结束以后,自己找了工作,目前在某互联网公司担任核心管理层。
我还在与疾病相伴的路上,还在与不幸的人生抗争,还在不断突破,创造自我,希望每一位朋友也一样。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并且情况已经控制的话,建议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钱包,这个心境障碍是个很破财的情感障碍……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流派分歧很大。
很多心理咨询师坚决反对用药。我本身是临床医生出身,而且是一名精神科大夫,在临床中,我也会用药。但我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学习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流派,临床上也进行大量的心理干预。
所以,我认为我对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询师两方面的思路都能够理解。我认为,药物治疗肯定是有其必要性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针对重度抑郁症,真正的双相和易激惹的患者,药物治疗几乎是必须的。
对于已经处于木僵状态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来说,心理干预是没有用的,根本是无效的,你让他们去运动也不可能。这个时候,药物治疗可能就是首选的方案。必要的时候可能还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心理咨询师说心理咨询可以起到作用,这是很荒唐的。
对于不是处于木僵状态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很少一部分的人通过心理干预也是可以完全康复的。但是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都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药物治疗起作用之后,情绪稍稳定后,其实是为以后的心理干预铺路,更加有利于心理干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在临床中从来不反对用药。
但是,我认为药物治疗一定要谨慎。因为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尤其容易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如果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解决的,我们就用心理干预,或者是别的方法,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需要用药的,就一定要用药。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国内一些传统的精神科医生,甚至一些权威的专家的观点则会有所不同,他们认为抑郁症必须用药,更不用说双相情感障碍了。他们会认为,双相能够完全通过心理干预来治愈的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完全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在临床中就发现,对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其实可以不用药。通过非常专业的心理干预,甚至有些人通过运动治疗,以及别的方法也能慢慢康复。
即使是双相的话,我也不认为所有的双相情感障碍都需要用药,哪怕是真正的双相也不代表一定得用药。
药物治疗不可否认有它的重要性,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对于青少年来讲,最常见的就是记忆力下降,还有肥胖。记忆力下降会影响到学习。
有一个患者家属提问,孩子用了药之后整天睡觉,上课也睡觉,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这就是适得其反,加重了学习障碍。所以,医生在用药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能只是考虑到药物的效果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肥胖,很多精神科大夫还是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尤其对于女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一些女性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导致肥胖,心理自卑。作为精神科医生,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要注意到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我认为要避免盲目的用药。但是什么叫盲目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相信某一个精神科大夫,那你就按照这个大夫的治疗思路去做就可以了。
在用药上,有些家长询问一家,我一般不能提供意见,因为我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不了解大夫的用药思路。而且,每个大夫的用药习惯不一样,所以我也不能盲目地给他们调药。
而对于一直在我们这边做治疗的患者,我对他们的病情和心理发展非常清楚,在心理干预慢慢起效之后,我就会逐步地给他们撤药。
各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
接下来是关于心理治疗或者叫心理干预、心理咨询方法的讲解。我提出的“心理干预”的概念是我从金洪源教授那边学习过来的。他提出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我认为心理干预这个词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处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的,有明确的主导性。
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或者是心理干预,或者说心理治疗,我首先介绍一下经典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CBT)。
目前,精神分析在国外已被证实是非常低效的,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所以,对于这种方法我绝对不推荐,也希望大家对此有所认识。
因为,目前在国内的心理咨询领域,精神分析还处于主流。精神科大夫在学习心理治疗知识的时候,精神分析也还是必学的,一些大夫还以学习了精神分析为豪。但是,精神分析其实是很低效的。
所以,大家如果去公立医院看精神科大夫的时候,如果遇到了精神分析流派大夫,大家还是要谨慎一点。这并不代表使用精神分析的精神科大夫的水平就一定很低,但是我认为,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非常特殊,一定要高效快速的解决。
因为,青少年处于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问题拖了两、三年甚至五、六年才解决,黄花菜都凉了,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时期。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去找精神分析师。
第二是人本主义疗法。我个人非常认同人本主义的理念,病人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仍然是比较低效的。因为作为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他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还是偏弱的。甚至,他们的父母对自我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所以,让一个孩子去自我成长和自我了解,这说得好听一点是强调孩子的自主性;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耽误孩子。甚至,有一些人本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师进入了一个误区。
他们一味地强调孩子的自我成长,强调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压力,让这个父母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接受过这种心理咨询的孩子,一下子从原来很压抑的状态变成了自我放纵的状态。这个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得到了恶化。所以,我也反对对孩子使用人本主义疗法。
第三,是现在国内外比较公认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也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时候的疗效不太稳定,特别是从长远来讲,不太稳定。当然了,认知行为治疗也在不断的发展。王骏医生就在渡过公众号上面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关于认知行为治疗进入第三代了。
我对于认知行为治疗还是认可的,但是水平高的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并不多。
另外还有其它的几种方法。第一个是正念疗法。我对于这个方法不是特别熟悉,可能王骏医生会比较熟悉。我认为,这个方法类似于在轻度放松的状态下,对自我意识的一种识别和调整。
我认为它比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会更高效一点。但是,其放松状态还是轻度的,深层面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这个疗法,我个人认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还有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我会在后面专门谈到这一门技术。另外还有科学催眠。除了心理干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群里面有一些读者问到了这些问题。
关于其它疗法
其它比较常见的疗法里面,第一个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我是麻醉科医生出身,复旦大学麻醉学硕士。所以,对这个疗法我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个疗法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以前叫ECT,就是不使用麻药,病人在做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用了静脉麻药之后,痛苦减少了。
总的来说,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大家对其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主要指当患者处于木僵状态,甚至出现了严重精神症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采用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的效果可以说是比较明显的,但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导致记忆力的缺失。或者记忆力短暂的丧失,有时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那么,这种副作用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而言,问题就很麻烦,除非休学,否则会严重影响学习。
另外,MECT只是短暂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法使这个病真正的康复。 电休克治疗之后,一般都要使用精神科用药。等到药物慢慢起效,最后便逐渐停止了电休克治疗。
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要有清楚的认识。
第二个就是经颅磁刺激,现在这个方法比较流行。因为它没有创伤,而且对于一些抑郁症患者还是有一定疗效的,这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大家要认识到,这个疗法还是一个辅助疗法。如果有条件的话,去做一下也未尝不可。反正它有好处,而坏处不明显,副作用基本上是很轻微的。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被称为为绿色疗法。
还有一个就是有读者关注的氯胺酮快速疗法。氯胺酮就是我们俗称的k粉。这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以前我当麻醉科医生的时候,我们经常用这个麻药。这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它的镇痛作用很强,但是精神性的副作用也很大,通常用于小儿麻醉。我对这个药非常熟悉。
但是,氯胺酮后来被滥用,变成了新型毒品,就是因为其强大的精神性的副作用。临床中发现,小剂量的氯氨酮可以快速的改善抑郁症,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这个已经通过临床研究得到证实。
而且,国外已经把这种方法的机理都研究出来了,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这里有一个精神性副作用的问题。现在国内外,尤其是国外一些大的药厂正在做相关研究,研究是否可以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药物,把它的副作用消除掉,又能快速起效。可这个药物什么时候能研究出来,不得而知。
目前,我们国内有一些精神科的机构在利用科研的方法来使用这种方法。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去尝试。但是大家也要看到这个方法的局限性,这只是类似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只是暂时的、快速地改善抑郁症的情绪和状态,不能依靠一直使用这个方法来根除疾病。
如果一直使用的话,我不排除会导致成瘾。理论上,临床中使用的氯胺酮剂量非常小,导致成瘾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的话,比如说用了好几年,我认为至少会形成心理上的依赖。
临床中一般只使用大概两周的时间,其实就是为抗抑郁药的起效,争取了时间和打下了基础。换句话讲,你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同时要服用抗抑郁药。等到抗抑郁药要两周之后起效了,这个方法就撤掉了。
所以,它是一种补充或者辅助的疗法。但是如果两个星期过去了,抗抑郁药无效,那么可能就要继续使用这个方法,并同时换药。所以,对这种方法,大家可以放心地去做,但也要意识到局限性。
至于其他的运动疗法或者营养疗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一再强调,这只是辅助的疗法,不要作为主要的疗法。
运动疗法里面最常见的是跑步,现在有人参加或者组织一些跑步团。大家要认识到,其实很多所谓跑步治愈抑郁症的人,也还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的,是在这基础之上再去运动的。
而运动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要有团队。团队带来的效果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团体治疗。一个人跑步的话,效果就会削弱很多。
我个人认为的最高效的方法:催眠、元认知等综合治疗
我一再强调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因为,我学习了科学催眠的技术,艾瑞克森的催眠方法;也学习了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还学习了很多CBT,药物治疗等等,再结合我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治疗双相和双相情感障碍,一定是综合性的治疗。
对于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一定是综合性的。至于具体的治疗技术,我把我学到的技术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整合。比如说,我们现在称之为“深度催眠下的创伤处理”。对于这个方法,王骏医生应该也比较熟悉。我们运用这个技术用得很熟练。
这里我要提一点,我们使用的“深度催眠下的创伤处理”与元认知其实没有一点关系。这在后面关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分析的的时候,我会再解释一下。这种创伤处理速度非常快,创伤处理完毕之后,再做一些程序植入。我们叫做“深度催眠下的程序植入”。
接着,先谈一下催眠。关于催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什么叫科学催眠呢?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我先给大家看一张图,大脑里面的长路径和短路径,这是试图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给大家解释什么叫催眠。大脑接受了一个外来刺激以后,其实有两个途径可以进行做功,一个是长路径,一个是短路径。
长路径是经过大脑皮层的,包括一些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产生一些情绪的反应和行为。而短路径是没有经过理性分析的,直接产生情绪或者行为。这个就是关于长路径和短路径比较简单的理解。看着这个图很容易理解。
认知行为治疗其实就是在通过长路径做功,因为长路径是通过理性的分析的,处理认知以后,情绪就会改变,行为就会改变。但是大家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它相对而言是低效一些的。
但短路径就高效得多。短路径其实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金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叫“条件性情绪反应”。我是非常认同的。当然了,短路径这个概念是从脑科学的角度上提出来的,是我的个人的理解。
我认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其实就是通过短路径上做功,快速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金教授称之为“条件性情绪反应”,而我则把它称之为“病理性的条件反射”。
因为,条件反射这个概念比较容易理解。而我又是学医的,在医学里就有生理的和病理的区别。所以,对于心理咨询师,条件性情绪反应这个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医生来说,把它转换为“病理性的条件反射”可能会比较更容易理解。所以,我只是换了一个概念。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里有一个“新潜意识观”,这跟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不完全一样。“新潜意识观”认为,潜意识还包括能意识到的,但控制不了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条件反射或者说是条件性的情绪反应。
金洪源教授认为,条件性情绪反应指的就是,一旦某一个刺激出现的时候,个体马上产生一种情绪,然后再产生行动。这个跟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认知行为治疗认为先改变认知,后改变情绪。
金教授发现,刺激出现后,先出现情绪,再出现认知和行为。在这个基础上,金教授通过在病人放松状态下来处理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确比认知行为治疗的高效了很多很多。所以,我学习了元认知以后,对我的提升非常大。
后来,我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进,结合深度催眠,成为了深度催眠下的程序植入技术。这种技术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区别,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而我改进的只是一个技术而已,从理论层面上是不能跟元认知等同的。
但是,我在运用中结合了科学催眠后,使病理性条件反射,或者叫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处理效率再一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个区别是,我们在治疗成瘾疾病的时候,是使用了一些负性的情绪体验,来消除患者对于成瘾行为或者物质的兴奋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比如说,患者原本一想到毒品就兴奋,我们使用负性的情绪跟这种刺激反复连接以后,患者一想到毒品,就感到恶心。治疗效率大幅度提高。
我在学习元认知的过程中,金教授其实是反对在深度催眠下来做这个治疗的。但是我在临床中使用了,而且效果很好。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突破。
治愈这些方法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上的话,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在深度催眠下进行创伤处理,这样病人的抑郁相就基本解决了。对于躁狂相,即使是真正的躁狂,也是可以通过深度催眠下的程序植入技术,或者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去解决的。只不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一般是在比较浅层的放松状态下进行,科学催眠则是在很深层的放松下进行,这个处理技巧会有所区别。
(十)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我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包治百病百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人群和局限。比如,有些孩子坚决不接受心理干预,只认药物治疗,那么这个时候只能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实际上,国内一些非常权威的精神科专家得到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同,也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上心理暗示的作用。有些专家也懂一些心理,虽说心理治疗的经验并不是很多,但懂得一些心理规律,这会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的疗效好很多。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广州的苗国栋教授,他非常和蔼,在面诊患者和家属时非常有耐心。他认可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在接诊的过程中应用了心理暗示的一些技巧,治疗效果比一般的精神科医生效果好得多。在药物治疗方面,我是比较认可他的。包括姜涛老师,都是在国内名气比较大的专家。
但我一再强调,大家在寻找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医生。我今天晚上在这里做讲座,也不代表我就是最好的。在药物治疗方面,我是远远比不上苗国栋教授或者姜涛老师的。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之前有一些孩子有学习障碍。我也会推荐他们去大连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因为他们处理这个问题非常专业,而且性价比很高。那患者们去不去,那是他们的选择。
而我的长处是综合治疗,因为我是精神科大夫,又在心理领域做了那么多年,再加上我的一些独特的经历,也会给我带来一些优势。因为,我发现在做心理干预的时候,不纯粹是技术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或者说人生的阅历。
我用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引导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能很好地帮他们树立目标,以及实现路线图。我可能会比较擅长这方面的治疗。而这些方面在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最关键的,如果能给他一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有希望的,这对孩子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某个角度来说,这不是心理技术的问题。
所以,心理干预或者说心理治疗也好,或者说药物治疗,大家要理性的看待。不要因为任何其中一个技术就反对其他技术,这都是不妥的。就像张进老师说的,抑郁症也好,双相情感障碍也好,是一种特异性性的疾病,要找到适合于你的方法。这个才是最好的。
女朋友最近好转了很多。
她确诊后,我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焦虑与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病完全没有什么了解,突然之间好像做什么都不对,我生怕她会因为我的不慎而离开这个世界。
吃药是肯定得让她吃的,但她非常的骄傲,又倔强,经常会任性的停药,所以稳定她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后来看了些资料,也咨询了好几个医生,我试着去安抚她,也做过很多蠢事,说了很多想给自己几巴掌的话,可好歹还是摸清了些规律,找到了些方法。
1.如果你真的决定帮助你的朋友,请你务必拿出耐心和决心,不要脑子一热安慰几天,就受不了走了,对他会是一种伤害。
2.既然你已经有决心,并愿意拿出耐心,那么请认真的去了解这个病。不要觉得他这只是情绪不好,而拿别人跟他比惨,或用自身经历来说教,他会有种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愤怒,使得他从心底里抗拒你。
我就犯过,我说我也曾感到压抑,每个人到一个年龄阶段都会,我们要向前走。她抓狂的对我吼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她真的非常伤心愤怒。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我才勉强弥补。
3.如果你已经基本了解了,那么你应该知道他特别敏感,记得,不是变得敏感,其实他一直内心都很脆弱,这一点必须清楚。请学着化解她的敏感造成的负面情绪,找到令她敏感的点。
女朋友的敏感点在于——她怕自己改变不了,而别人不能接受这样的她;她不愿意别人因为自己的病,迁就着自己;她状态不好,有时必然影响了学习和工作,但她不能接受别人把什么错都归结于她的病。
那么如何化解呢?她怕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她时,我就打不还手,骂就互相怼(注意分寸啊),她怎么嫌我我就是忍着,我还告诉她忍着,要她疼我(男人啊,卖个萌不丢人真的,我一个老男人都……),总之就是努力向她传达你怎么样我都爱你,你可以活得健康是我的愿望,你过得不好我很难过;她不愿意别人迁就自己,很多时候有的人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觉得自己朋友得了抑郁症啊,双相啊,就得什么事都让着,省得刺激到了,这是不对的,行不通的,他们自尊心很强的,大多数时候以前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要有一点原则,像下棋,我就是不让她,就喜欢看她输了生气,有本事掐死我;她不能接受别人把她的错误都归结于她的病,我是不会的,就事论事,但别人会,这个不能忍,分析完对错,确定不是她病的锅,我教她怼回去,否则她自己想多了,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了,只要她开心,陪她骂一晚上又何妨?
4.好,你已经差不多能找出朋友的敏感点了。现在你必须帮助她稳定好情绪,记着尽量不要说教,不要说教,不要说教,除非朋友做得太出格必须得好好谈一下。
像我家宝宝,脾气就一直急,做什么事情都快。我就给她找点必须慢慢来的事调剂一下,但不要强迫她去学,本身她每天想事情就很累了。
比如喜欢看书,我就给她买古籍,等她入迷了,我就淘旧书,旧书有残缺,她不能忍,我就教她补,她有时补不好,脾气上来就直接摔,就接过来补完,看她什么时候又有兴致,反反复复,再继续引导她对这个事更感兴趣,后来她自己坐着补得欢。现在欧式刺绣,布艺,茶艺,厨艺,她都有去玩玩。特别是茶艺,进步好大,我好骄傲,她整个人都温婉好多。我还会趁她心情好,教她打坐和练太极,总而言之就是帮助她通过做一件两件可以修身养性的事,而舒缓心情。
帮助她稳定了情绪,就得帮助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有咨询过一个医生,直接问我我女朋友目前有那个能力控制住吗?我瞬间觉得很难办,我就自己书房里想想,这个没有能力就提升能力。
首先我得想办法帮她在别人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点我是多余了,她其实是粗中有细的人,会很体贴迁就别人,偶尔被招了有愠怒也是努力克制。可这回来以后自然是一通疯狂的发泄,太激动对她其实是不好的,该怎么帮她控制住自己,既不憋着,又不过度发泄呢,我思前想后给她买了桶橡皮泥,并且非常认真的表达了担忧,让她答应我每次戳它不能超过二十下,我试了试,烦躁时戳戳挺爽的,她后面直接拿来玩。但这毕竟治标不治本,我开始在她发泄后,询问原因,并分析,但不能用讲课那种语气,比如“这个事啊,你这么看。”,而是“什么?我是你我就……”,如果是她的错,你就得用“我以前也是,现在好多了……”,要把她当作自己一样的,跟她讲,形成一个习惯后,她自己脑子里回放想想,也就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狂暴了,可能还会像讲笑话一样讲给你听。
现在女朋友每天情绪起伏不大,基本正常,学习认真,天天向上,偶尔抑郁,知道撒娇,她一撒娇,我就觉得很幸福。但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仅供参考。仍在不断学习探索期间,若有错处,欢迎专业人士指教。
买个生物反馈仪,心境障碍和情绪关系很大,控制好情绪是关键,放松。。放松。。再放松。。。
优先考虑服用碳酸锂,如果效果不好再改用丙戊酸钠或者卡马西平等等。
【后来得知是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抑郁症后遗症。并且为快速循环型。】这个说法欠妥。虽然双相障碍患者往往是首次重抑郁发作而就诊的,但是在之前往往就表现为轻躁狂或躁狂。正是这样,所以在首次重抑郁发作进行抗抑郁治疗时,有可能导致躁狂发作。这并不是后遗症,而是“本来就是”。快速循环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是“快速循环型”。如果已经明确诊断,那么这就已经上升为心理障碍,对于双相障碍这样的慢性病程障碍来说,服药和治疗是必须兼顾的。双相障碍的具体行为表现已经有朋友提及,就不再多说。对于快速循环发作,确实比较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最糟糕也最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快速循环型比非快速循环型有更明显的自杀倾向。(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过,快速循环不是永久的,这点要明确(80%的患者会在2年内恢复到非快速循环状态),所以不能因为痛苦而放弃治疗。
说到要强,应该说你朋友对心理障碍的认知与理解存在偏差,这个是治疗任何心理障碍的前提,要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并可以通过帮助有所恢复。这个主要还是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会进行更准确的评估诊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之后会制定治疗计划(包括精神科医生的配药),你朋友需要作的是去相信并尽力配合治疗师(服药也很关键,虽然会有副作用,但不要随意停药)。不是心理医生,不能给出专业的建议。举个实例吧。
抑郁程度:没什么事情干扰,自己一个人会掉眼泪。
躁狂程度:一块抹布一分钟内没找到会大发脾气。
核心困扰:貌似是工作,其他更深层原因未知
方法:1.放下工作。避免接触会让自己发作的人和事。
2.找一个或多个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出口。
3.做喜欢做的事,有兴趣的事,先让自己心情愉悦起来。譬如一直想做没时间做的事。
4.接触积极的人,积极的观点
5.自我调控
黄仕善, 许爱, 陶建青, 曾秀丽. (2015).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 141-143.
王秀珍, 何丹萍, 吴顺红. (2017). 个案管理对出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3(5), 633-637.
黄仕善, 陶建青, 许爱, 曾秀丽, 周爱花, HuangShishan等. (2016). 填充绘画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2(18).
可以看一看。填充绘画的那个是免费下载的,第一篇豆丁有。
这一段出自 刘惠军, 高磊. (2012). 趋近和回避动机的区分及其对心理病理学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803-1811.
大概就是不要总是带着过高的要求——所以我说完美主义、高学历是需要关注的
我也不幸进入到这个双相大军中了!!!
我没什么文化,初中毕业证都没拿到!家里是农村的!
可我对这个病有不一样的见解:
23岁结婚,同年也患上这种病。
在新婚一年内严重发病,打人,骂人侮辱人,对于所有人都有敌意感,但没有自杀念头,只想杀人,呵呵!很变态,…………
家人对我实行了控制,几个月后进入医院,
入院前125斤,住了两个月后以174斤的体重出院!
但是治疗结果很好,我正常了!
(出院后的我,别人看见我都很害怕)
可是就在我全家都以为这场磨难结束的时候,几个月后我复发了,之后继续吃药,
停药,复发,停药,复发。
复发了多少次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很绝望!!!第一次觉得死亡对我来说是解脱,
家人又一次控制不正常的我,想把我送进医院,可快200斤的我让他们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父亲一次意外车祸去世,让这个本来就不抗一击的家变的支离破碎,我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经过半年的堕落,
我在父亲坟前许下诺言,一定要好好的,不在让家人为我痛心,回家便把药全部扔掉了,到现在快30岁了,我不敢说好的彻底了,但至少我不敢在犯病了,因为家里就剩下我一个男人了!我身后是4个女人,奶奶,妈妈,老婆,女儿。
只要情绪不对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医院和药物,我想到的是,父亲的话和背后的家人。。。
我说出来这些,不代表对医院和药物的不信任,是想对更多的病友们一点帮助,为了家人,建立信心,对抗病魔!
至少早知道,我们活在这个是界,不完全为了自己!
-------------分割线---------------
sorry-因为忙碌所以没玩知乎,
我不是医生,所以只代表个人。但愿我的经历能对你们有帮助。
对于此病我,我曾深受其害,当时感觉这个世界容不下我,谁都对不起我,怀疑人与人生,欠下了一笔笔亲情债!伤害了一颗颗心!
但只要你建立信心,重拾希望,一定能好,能做一个正常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血有肉的人!
记住,没有人对不起你,是你正在对不起所有人。
把那些(如果)(万一)在脑子里删除。
你在想万一我好了,不想了,我是否漏掉了什么我最想知道的事!
所以他们最可怕,他们会让你发疯,爆发的,你的病就是他,所以删除他,
必须删除他!!!
因为那都是你的自己臆想出来的。
(对了,我以前在病的时候,经常写日记,情感抒发的内种!呵呵,很管用)转移注意力,把情感大爆发用在笔上!
推薦閱讀:
※你知道有什麼精神分裂 或者有抑鬱症樂隊 或歌手的歌曲么?
※為什麼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不被允許使用手機?
※想了很久,我仍舊不相信自己抑鬱了,但又有些擔心。幫幫我?
※抑鬱症患者不配合治療怎麼辦?
※得知女友有過精神分裂症,該不該繼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