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一代女性的觀念是否被自己束縛?
十分喜歡紙牌屋這個劇,同時對女一號克萊爾更是超級喜歡。但是發現有些女生會忽視自我價值的實現。雖然我不反對把家庭放在事業的前面,但是如同「學得好不如嫁得好,我好好努力為了找個好老公」這一類觀點往往來自女性本身。(當然如果是為了找到真愛我認同,但是卻不認同為了找個能賺錢有能力的老公而努力這樣的心態)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要想實現男女(在愛情、工作等問題上的)平等和自由是否應該讓女性本身反思一下自己的觀念?
很少有一位美劇女主能像Clair這樣,得到男生女生的一致喜歡。然而在看到另一個以Clair為例討論open relationship的問題時,我卻感覺到了一陣惡寒。如何看待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有多少人能接受或者嘗試? - 兩性關係
那個題主僅僅因為「不是很傳統」的男友的意願,便扭曲了自己對於愛情和忠誠的信仰。這一刻,我彷彿看到了那些古代書生用來意淫的艷情小說里的女主角栩栩如生的走入了現代社會,在他需要溫婉忠貞的時候,她裹腳女紅紅袖添香,在他需要滿足慾望的時候,她還能配合大被同眠。多「完美」的女性。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目前中國女性哪裡是被自己的觀念束縛,簡直是被來自全世界,來自古今中外,來自宇宙洪荒的觀念束縛(哼,沒錯,就是這麼誇張的修辭才能表達我的觀點)。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的女性其實一直生活在兩種極端觀念的撕扯中。
一種是被上層男性所推崇的精緻女性形象,「女兒要富養」的論調,「貴族女性、大家閨秀」形象的復興,都是其中代表。它們的共性是默認女性是柔弱的,必須在大量的金錢支撐下才能保有高品質的生活,如果你沒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中,並且無力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大量的金錢,那麼你就應該尋找有錢的男人,用青春和肉體換取所謂的精緻生活。這種女性形象無疑是符合上層男性利益需求的,也深深被現代女性所艷羨,看知乎上有大量的問題在關注「如何成為一個精緻女性」,「女神是不是用錢堆出來的」一類問題就可見一斑——對一個年輕的尚且無法自力更生的女孩宣揚「不用香水,沒有chanel,便配不上女神的稱呼」,這大約可以解釋為何包養女大學生在中國變得如此容易。
而第二種極端觀念的典型代表是這篇文章:石康:淺議現代中國女性的優秀,這篇文章偽裝成了高呼女權主義口號的戰友,然而字裡行間卻透出了作者的真實意圖:
美國對我最直接的衝擊便是對姑娘的趣味,我發現我以前找姑娘完全是中國趣味,因在中國,性最實用,當我因種種原因內心焦燥與苦悶,在燈下寫作時聽她撒個嬌就覺生活有點安慰,而她的相貌與身材多是為了引起我的性慾和保護欲。但到了美國,普通人生活變廣闊,安慰沒有用,生活需要自己去創造。
當我零下十幾度的寒風中蹲在車頂上,忽然對面拿著說明書使勁看的姑娘說懂得了如何使用捆綁裝置,那一刻她真是可愛得離譜兒,比在燈影下的床上看到的那個小騷狐狸真是動人好幾倍,當我對某事想不出辦法,而對面的姑娘說「我能」的時候,我是真切地感到無法離開她,無論她長成什麼樣子我都覺得美。
當他的慾望在「小騷狐狸」處得到了解決,當他遇到了生活的難題時,他又希望對面的姑娘說「我能」了,他也終於覺得她長什麼樣子都是可以接受的了。然而,當眼下的難題解決,我著實懷疑這位功利的男性,是否又會回到那些被他歧視過的女性身邊去解決另一種緊迫的需求?(用「騷狐狸」這種充滿歧視的言辭談論女性,也配談平等?)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部分男性無力負擔受第一種極端觀念毒害的拜金女,於是他們又創造除了第二種「完美」的女性形象——極端獨立女性——他們要求她能解決自己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大氣懂事不作人不粘人,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沒有任何物質需求。換句話說,在他需要你的時候,你要做一個能保護他的superwoman,而在他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哪涼快哪呆著自生自滅去吧。這種極端觀念否定了女性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的生物,對於關懷和感情的正當需求以及無力軟弱等全人類共通的弱點。它貌似包裝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然而其封建內核卻是在宣揚「無需求、無個人情感、無獨立人格」的「三無女性」。
而可悲又可嘆的是,目前中國有大批大批的女性,因為恐懼第一種生活,而走向了這另一個極端:君不見在知乎有關愛情的問題下,大批的人在高呼「女生要獨立要有自己的生活」,然而你們可否真的懂得獨立的意義?
獨立,不是忍著不給喜歡的人發簡訊就叫獨立,也不是明明不喜歡的工作還要天天加班到三更半夜就叫獨立,更不是隱藏對溫暖家庭的期待強迫自己遊戲人間就叫獨立。
獨立是你願意做你自己,你愛自己,你接納自己,你理解自己的需求並善待它,你原諒自己的軟弱且不放縱它。如果你只是為了保有一份愛情而扭曲了自己天性的去追求極端的獨立,那才真是本末倒置。
一個正常的人類,都會有的情感需求,因為我喜歡一個人,所以我想跟他說話,想向他訴說愛與期待,這種需求如果保持在可以接受的頻率下,絕不應該被抑制,被嘲笑。一個正常的人類,也會有軟弱,恐懼等弱點,因此需要家人、愛人、朋友在情緒低落時予以支持,這並沒有什麼不妥。與此同時,這種權利並不只是針對女性的,對男性也同樣適用,在我跌倒時你關心我,照顧我,安慰我,那麼在你跌倒時我理應扶持你,鼓勵你,幫助你,並且這種扶持與幫助並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它也許需要我風裡來雨里去的賺錢養家,需要我在生活的每一天里少看韓劇多學有用的知識,需要我在職場上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爬到更高的位置——也許蟑螂爬過來的時候我需要你的保護,可是生活中真正的風浪襲來的時候,我不會讓你一個人去面對。因為,我們不僅僅是被婚姻的責任拴住的一對,我們互為父母,子女,玩伴,戰友,愛人。女性與男性,軟弱與堅強,其實並不是一組對立的特性,它們完全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上,我可以在擰不開水瓶的時候向你撒嬌,卻也可以在你低落的時候成為你最有力的支撐。
新一代的中國女性,在女權問題上,我們總是嘴太硬,心太軟,說的太多,做的太少。為什麼不能把愛情看的重?為什麼不能把「我想結婚」掛在嘴邊?為什麼不能想他就找他整天粘著他?為什麼不能要房要車要這要那?我希望,今後這些問題在女生心裡出現的時候,那個答案不是「女生不應該太粘人、女生應該獨立自主、女生應該如何如何」,那不過是以一種枷鎖替代了另外一種枷鎖,與說「女生應該回歸家庭、學的好不如嫁的好」本質上並無區別。我希望那個答案是:女生不再在職場上受到更大的阻力,在其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因此可以更好的平衡愛情與工作;女性的價值不再以青春美貌作為衡量標準,因此在沒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在沒有遇到真正想共度一生的人的時候,還不急著結婚;當女性走出家庭的時候,不再受到道德鞭撻,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因此不需要總纏著男朋友;女性有機會賺更多錢,有更完善的生育撫養子女社會保障,因此我不需要你養我還可以養你呀~
說真的,男孩子們,難道你們不想要這樣的愛人和女兒嗎——她由內而外的快樂著,因為她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你跟她結婚只是因為你太愛她了,而不是因為她每天惶惶的逼婚;你不必再獨自承擔家庭的金錢責任時刻假裝刀槍不入,因為不會再有人因為你是男孩子就責怪你的軟弱。
如果有一天,你在外面受了委屈,你大可哭著回家來找她,告訴她,你累了,你想換一份賺錢更少的工作,你需要在家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精力與心情。而此時,除了溫柔的安慰,她絕不會拋出類似那房貸怎麼辦,孩子學費怎麼辦這種惱火的問題,你相信她可以解決掉這一切,因為在家庭責任的問題上,男女平等,如果在她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承擔家務,那麼在你需要的時候,她就可以為了金錢而操勞奔波。
真正的女權,在打破了她的枷鎖的同時,也打破了他的。
你是我的港灣,而我也一樣是你的依靠。
你不會因為我女性的軀體而小看我的能量,我也絕不會因為你比我高大就強迫你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知道,離這樣的社會真正實現的一天,其實還很遠很遠,但我希望所有人都別放棄,那將是一個解放了女性也解放了男性的世界,那將是一種所有人都覺得更美好的生活。
追求事業或是嫁個好老公相夫教子是個人價值取向,但就整個社會來看,作為價值取向來宣揚,對女性的實際地位是有不利影響的。大家不妨想想,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是什麼時候?是開始系統接受教育進而走出家庭開始社會性工作的結果。正是這些先驅推動著女性地位的提高。
如果女性不出去工作,在經濟上獨立,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我並不是否定女性照顧家庭的重要性,但這個太隱蔽,而且認不認可全憑男人的良心,因此風險大),這才在政治上有了話語權,有了投票權被投票權,才能從制度上提高女性的地位,而我們這些後來者才能真正「想奮鬥就奮鬥,想回歸家庭就回歸家庭」。
如果所有女性回歸家庭,結果就是好不容易掌握的部分話語權丟失,那女性的地位將會回歸原始狀態。
畢竟是那些奮鬥的女性提高了整個女性群體的社會地位啊!否則封建社會幾千年為啥也沒見女性地位提高呢?
我想從一個高票答案還尚未談到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那就是女性的觀念和家庭/職業定位所造成的代際影響。不是社會學專業人士,所以還是舉個普通的例子。
我最好的朋友,未婚夫是美國人,男孩家裡算是美國中小城市的典型中產,家庭中每一代的教育情況如下: 四位祖父母都受過至少本科教育(其中外公是我們那個排名前25的本科學校的教授,外婆做過聯合國的翻譯),然後四位祖父母的七個孩子(男孩的父母以及所有的叔伯舅舅阿姨)也全都至少上了本科,其中男孩的父母都是博士。 這七個孩子總共有了25個後代(男孩和他妹妹,以及所有的表親堂親 )。
按理說這一家應該是照著書香門第詩禮傳家的節奏發展,但事實並非如此—— 25個第三代中,只有包括這個男孩在內的4,5個孩子有本科或以上學位,而他們的母親或是一輩子的職業女性,或是只在孩子很小時全職在家過幾年。所有女方為家庭主婦的家庭,儘管上一代有著極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是只讀到社區大學畢業,或是因為宗教原因在家接受教育 (home school),幾乎沒有人念完四年制本科。
這就是知乎小清新們嚮往的女權主義盛行、拍出了《慾望都市》和《紙牌屋》的美國的另一面。而這些家庭主婦聖誕節聚在一起的時候,其論調也是「哎呀女權就是給了我們自由選擇在家做個快樂的主婦而不被貼標籤的權利呀」。
你自己做個快樂的主婦沒有問題,但你給七歲的外甥女準備了兒童十字綉和兒童烘焙機作為聖誕禮物,說這是女孩子該玩的玩具、當你和與自己同樣的一群主婦一起抱怨奧巴馬倡議的高中數學大綱太難孩子太辛苦,反正將來也不用去華爾街做金融所以只要會用計算器就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自由正是孩子的枷鎖,而這樣被教育出來的孩子的明天,正是一代代女權主義者極力擺脫的曾經?
所謂選擇不僅關乎意願,更加關乎能力。等到你的孩子連選擇的能力都不具備的時候,這個社會就算變得更好更公平對女性更友好,那也跟你的孩子再無關係。
的確,我朝在對於女性的職業保護上有太長的路要走:比如給男人休陪產假,比如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僱傭歧視並落到實處,比如歐美很多大公司近些年推出的「重返職場計劃」(讓有過很好工作經驗的全職媽媽重新參與職業培訓,培訓期之後錄用甚至直接晉陞管理崗位),甚至比如一定程度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但是,
如果你自己的觀念不先改變,那就算一覺醒來這個世界什麼都好了,你還是會嫌一邊開車送孩子上學一邊還要用藍牙耳機開電話會太辛苦,還是想愉快地回到家裡烤蛋糕做面膜,然後告訴自己的女兒也要這樣。
—— 我是女性,我結婚比較晚,我也糾結自己生孩子的時候會不會是大齡產婦,而且我現在和我先生還是異地。
但是我沒有辭職,沒有在工作中退縮。就算再過一年左右我會因為想和先生團聚或者懷孕辭職,那我在孩子一歲之後也一定會重新找工作,而且在懷孕哺乳期間也會去考個證或者用現在的積蓄重新讀個書以便更好地為職業充電。
所有這一切,不是因為我必須要成為克萊爾那樣的女性,取得那樣的成就,而是要讓自己有選擇的自由,而且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你也有選擇的自由。
任何一種自由都有其代價,雖然某些自由對於女性來說時至今日代價仍然高昂;但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付出代價的決心,又憑什麼要求這個世界憑白無故地改變?
以上。她們(日韓美的主婦)炫耀的是日本(韓、美)中等階層的收入明顯高於中國,不是全職主婦身份。
—— @馬前卒
進入正題(黑體字下面)之前,首先介紹一個概念,叫Masculinity/Femininity。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我也沒理解透,大概意思就是說一個社會是更加強調競爭和效率(Masculinity),還是更加強調保障和公平(Femininity)。有趣的事情是,越是Masculinity傾向嚴重的國家,男女之間的價值觀差異越大。我個人分析可能有是出於以下原因,第一因為女人長期作為弱勢群體,可能更加的同情弱者;二則,在一個過於強調競爭的社會,社會難以提供足夠的保障,保障的責任落到了家庭的肩上,所以需要給每一個人配一個減壓閥,在極端Masculinity的社會,妻子(甚至是孩子)的作用就是這個。
Masculinity/Femininity的命名,源於概念出現的那個年代,男性關注生活數量,女性關注生活質量的既成事實。這個既成事實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所以Masculinity/Femininity的名字也是有問題的。後面我著重就要講這個問題,現在先說怎麼翻譯Masculinity/Femininity。我拒絕將其翻譯為男性/女性傾向。為了緩和一下氣氛,我決定把它翻譯成重口味/小清新。根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圖我就不貼了,說下數據。日本是最重口味的國家,重口味度是95,自殺率高,女性就業率低。韓國79,美國62,中國51。至於小清新的國家,猜也能猜出來,一定在北歐。沒錯,最小清新的國家就是瑞典,其他北歐國家也才是十幾。
可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美劇和韓劇的引入。有些中國人就覺得,像美韓那樣重口味一點也不錯啊。丈夫在外打拚,妻子相夫教子,一家子其樂融融同,多好啊?但你是否注意喲,美韓主婦的美妙生活,是以放棄自由作為代價的。當你放棄了主導權,你如何保證自己過得日子是62分或79分的重口味,而不是95分的重口味呢?工作的目的並非是賺錢,還有一些原因是為了接觸社會,如果一個人長期離開社會生產第一線,如何保證自己的教育出來的孩子,能夠適應社會呢?這裡面很多問題,不是想像的那麼美好。
之所以大家覺得美韓日的主婦生活很好,正如我最前面引入的那句話,是因為她們整體經濟的發達,而非由於社會文化的傾向。所以中國現在51的重口味度,其實正好。既不像日本那樣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人口密度和社會壓力都很大,累了一天了回家拿老婆孩子緩解壓力;沒老婆孩子的就對著馬賽克擼。也不像北歐國家那樣高稅收、高福利,養著一群懶漢,動不動政府就破個產什麼的。中國怎麼說也是發展中國家,太小清新了,不現實。
也就是說,中國實際上文化傾向的整體比例還不錯,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結構!
扯了這麼多,終於到正題了。咱們通俗的理解,中國人一半重口味,一半小清新,比例確實非常不錯,但是結構很成問題!你會發現,哎~為什麼重口味的人男的這麼多?小清晰裡面全是女的啊?這就是我之前說的,Masculinity/Femininity的名字本身就有問題,他就是從male和female衍生出來的。是按照性別分的,不是按照性格。中國女權運動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調整結構。
男的就不能不抽煙,不喝酒,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女的就不能數學好、理科好,積極進取?
/*////////////////////////////////////////////*/
/******以下是吐槽時間******/
/*////////////////////////////////////////////*/
憑什麼男的就要「豪爽」,就要喝酒,我真不喜歡喝啊,我還得開車呢!
我不抽煙啊,我咳嗽啊,我嗆得慌啊。
憑什麼男人溫柔一點,有同情心,愛護小動物就叫娘炮啊,娘娘腔啊。
最可怕的是一面被男同胞譏諷,一面被女同胞稱讚啊。
「不抽煙不喝酒,你真是個好男人啊!」
不要叫我好人!
不要叫我好人!
不要叫我好人啊!
從小被說好孩子,長大被叫好男人,我現在聽到「好人」這兩個詞,就像是被深深的鄙視了一樣啊,這完全就是無能的代名詞嘛~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轉過臉就會說「這樣的男人不靠譜啊~人無癖不可交啊!」癖你妹啊,我也有我熱愛的東西啊,只不過你不知道罷了,為什麼只有抽煙喝酒才算癖啊?再說我有沒有愛好關你什麼事啊,說得好像「無癖」是一種錯似得,說得好像不和你交朋友就是另一種錯似的,我錯上加錯啊我?
我不想因為不抽煙不喝酒被人說娘炮,我也不想因此被人說是好人,我就是我的,這就是我的性格啊,我是否抽煙喝酒,這完全是個人自由啊!啊!啊!啊啊!!
/*//////////////////////////////////////////////*/
/***以下是替朋友吐槽的時間***/
/*////////////////////////////////////////////*/
尼瑪老娘就是喜歡數學啊,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啊!
數學是能夠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動啊,只要是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動的東西, 就不會是什麼壞事啊!
別跟老娘說什麼:
「女孩子中年級就不行了」
「女孩子高年級就不行了」
「小升初男孩子會趕上來」
……
「女孩子大學就會墮落了」
一直TMD說到老娘博士畢業啊,你TM又開始吐槽女博士是第三種人啊!尼瑪啊~幸虧老娘抗過了你們這些惡毒的預言和詛咒,現在再多的酸葡萄也影響不了我了……
尼瑪老娘就是喜歡健身啊,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啊!
老娘不是女漢子啊,不是muscly!
女人就不能追求健康嗎?不能追求健康嗎?不能追求健康嗎?
讓那些節食減肥的去死吧,弱柳清風啊?弱的好被你們男人欺負是吧!
尼瑪老娘就是喜歡開車啊,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就是喜歡啊!
女司機怎麼了?不就是當初條件差的時候,都緊著你們男的學開車嗎?現在你們學成了,我們剛開始學,你們就開始鄙視我們了?你沒有經歷過新手啊?你打娘胎生下來就會打方向盤踩油門啊!咱要比跟那學成的比,學成的女司機比男司機卡車穩啊,你們開車喝酒,還逞能啊,事故率比我們不知道高到哪去了,好不好啊!
////////////////////////////////////////////////////////////////////////////////////////////
吐槽這麼多,只是想說明,男女的很多差異,其實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導致女生數學成績比男生低的原因,是我們認為女生數學成績比男生低。內向安靜的男生不應該被稱之為娘炮,積極進取的女生也不需要被誇讚為女強人/漢子,人就是人自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遠比男女之間的差距大。人應該依據其性格而被歸為重口味/小清新,而不是依據性別!
中國女權下一步的目標就應該是調整Masculinity/Femininity傾向的結構。
///////////////////////////////////////////////////////////////////////////////////////////
最後,說一下這兩年中國女權領域的大事吧。我個人認為,近年來中國女權領域的里程碑事件,是什麼呢?說出來你都不信,不是《中國女職工生育保險條例》,不是《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而是——酒駕入刑!
沒錯,近年來中國女權領域最具里程碑式的事件就是,2010年8月23日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將酒駕入刑。酒文化作為充滿男權色彩的社交文化,曾經一度作為將小清新阻擋在主流社交圈之外的工具,只有屈服於男權,屈服於酒文化,肯去用身體健康,像其他人表示臣服,才能得到主流社交圈的接納。對此,我要說四個字——你大爺的!然而就是10年的酒駕入刑,使得小清新們終於在酒桌上有了一個「無以反駁」的借口。另外這還帶來了另一個有趣的事情,從那以後,我們才看到了越來越多關於「女司機」的調侃,因為很多女性開始學駕照了,因為他們的丈夫需要一個免費代駕的。
//////////////////////////////////////////////////////////////////////////////////////////////////////////////////////////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我發現這個問題上很多人認識的比我深刻,比如 @熊特提到了就業平等問題。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結婚就要房子啊?因為男女不平等啊,牆外損失牆內補啊。我老家是一個環京津貧困帶上的小縣城,縣城所在的北部比較富裕,南邊比較窮。有趣的是,窮的地方結婚要的彩禮遠遠高於富裕的北邊。你說哪邊女權狀態好?
改善就業歧視,不光關係到被歧視者本人的利益,還關係到這個社會的發展。別的不說,中國的出生率再次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再講下去就青黃不接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就業歧視,因為男女不平等,因為女性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因為生育保險制度不完善,落實不下去。很多單位因為就喜歡招生過孩子的女性,很多女性怕丟工作不敢生孩子。這還是有生育保險的正規企業,沒有生育保險的地方就更慘了。這些心塞的事,三天三夜說不完,在這就不給大家添堵了(其實是我學藝不精(*^__^*) 嘻嘻……)。
人有覺得,是不是60年來已經解放了的女性,再次攆回家庭,生育率是不是會上來呢?還記得我說過日本是重口味度95的國家嗎?是不是照樣面臨少子化啊?所以開歷史倒車是沒用的,還是得向前看。計劃生育能夠強迫女性墮胎,卻沒辦法強迫女性生孩子,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改善女權環境,消除就業歧視,完善生育保險。讓女人沒有後顧之憂,敢生孩子,才能把中國的生育率提上來。
/////////////////////////////////////////////////////////////////////////////////////////////////////////////////
最後在聊點「食肉糜」的事,為什麼說食肉糜呢?因為「做一個美麗的新娘和主婦」這一選項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很奢侈。但是,雖然現有經濟水平不允許,但並不妨礙我們在理論上研究一下這一方案。
首先說,將家庭主婦作為事業這一方案,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呢?那就是你能從這一方案中得到工作中除了錢以外得到的所有東西,而錢的問題由丈夫補貼。
工作除了錢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與社會的聯繫;
積極的心理狀態;
規律的作息和適量的運動;
歡迎大家補充……
如果有人真的想以家庭主婦作為事業,那麼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特別是第一點——與社會的聯繫。根據我在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的長期觀察顯示,當一個人以「為你好」為由切斷你與這個社會(注意是社會而非特定的人)的普遍聯繫的時候,這就是危險的信號(切斷聯繫的程度越大越危險),無論這個人是你的父母、同學還是丈夫。因為這樣做意味著你失去了制衡他的能力,你有淪為他個人專屬減壓工具的危險,而你又無法控制他個人的減壓方式是溫柔的還是暴力的,你更無法控制他什麼時候有壓力!總而言之,當人性失去制衡的時候,是很可怕的。詳情可以參考下列視頻:
[TED][中英]萊斯利·摩根·斯泰納:為什麼家庭暴力受害者不離開視頻
所以我建議,如果有上層的女性希望成為家庭主婦,那麼她可以動用她的資源,來主導發起一些家庭主婦之間的聯誼運動,保證主婦們與社會的聯繫。可以互相勉勵啊,可以交流家務和教育孩子的經驗啊,甚至可以起到一些弱勢群體的人身庇護作用。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的擁躉老是容易出問題,不知道因為是學術功底還是主觀故意的原因,說著說著就會跑偏,得出奇怪的結論。比如這題下就能達出某個結論說「我們來歧視一部分人,然後這樣就能達到最終的多數人的幸福,噢對了,我只是告訴你說這麼做最有效,不代表我認為這事兒是對的哈」。
關於學術上的討論,謝葦和sven說得很清楚了。大家不要覺得這種討論一定要出結果,沒結果那是很正常的。在沒有任何數據和研究支撐的前提下,隨便提出一個方案那不叫「讓人耳目一新」,那叫有問題。茶館店裡談談可以,比如「中國的問題就是要反腐,拉幾個貪官下馬就會好了」,千萬別當真。
脫離學術討論的範圍,我就說點大白話。就是姑娘們如果想突破一點社會主流價值觀框定的邊界,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所謂邊界何解呢?知乎上的姑娘們讀書一般都還不錯,所以你們一定在初中聽到過「女孩子到高中就不行了」,到高中聽到過「女孩子學到高二以後學得比較深了就不行了只能去讀文科」,到大學聽到說「女孩子讀碩士幹嘛對象都不好找」,畢業之後聽說「女孩子不要這麼辛苦啊以後總是要生孩子回歸家庭的」。
這些就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在兩性角色分配上的現狀——男性被分配了一定的範圍,女性被分配了另一些。一旦你想突破一點性別角色分配呢,你就會遇到阻力。阻力對於不夠自信的人來說,還是蠻厲害的力量。而自信這件事呢,我們說「自我評價比較高」的人,其實是社會的少數。大部分人是不夠自信的,男女都一樣,而本身自信的人也要看狀態,狀態不夠好的時候,一樣是不免要懷疑人生的。
在目前的社會性別期待下(這方面中國美國都一樣啦,甚至中國一些地方比如上海的女性地位水平我瞧著比美國大農村高多了),男性必須要努力,不努力就會受到批評,「一個男人不成功怎麼行」,「男人還是要鎮得住老婆」。有時候我替男人們覺得有點悲劇的是,社會對他們的評判標準幾乎只有一個錢,你溫柔體貼,你說話有趣,你有一顆勇敢又自由的心靈,但是如果你收入沒有你老婆高,哈哈哈。
在這樣的結構下面,可能只有女性中優秀的群體(比如至少能跑贏多數人達到前25%)能在這個框架里獲得相對自由選擇的機會,而且在我們國家越往上走呢可能越需要尊重到主流男性社會的規則,很多時候你是需要從男人手裡要資源的。更麻煩的是,這個所謂「優秀」,有可能是上一代教育的結果——大家都是白紙一張生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一部分女孩子的父母會鼓勵她們去做社會主流認定是男人該做的事,而另一部分父母會一直勸阻她們。
這種先天性的問題,就是女性主義feminism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先天觀念的扭轉(估計幾代人的努力吧,和經濟政治發展也密不可分),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結果,而不是什麼「現有狀態下歧視一部分女人最有利最能解決問題」,你怎麼知道這樣可行,這樣就能達到社會最大幸福?為什麼不是造成更大傷害呢?你是上帝么?說真的,有時候看功利主義者如此自信地按計算器,動不動犧牲一部分人的權利,動不動就說來場戰爭就能獲得這地區人民的更大幸福,真是捏把汗。
而在目前的結構下呢,男性中大多數群體也是蠻痛苦的——他們必須要買房子,不然很容易被認為不是男人。可是能憑自己能力買得起房子的男人又有多少?同等年齡群體里占前10%?你高考能不能排進你們省前10%?你混知乎能不能混成前10%?
所以這個性別角色分配的結構,本身是對雙方的束縛。其實我覺得對男性的壓力要更大一些。畢竟我們這房子難買,姑娘們工作一些年拿份好工作,手下管著七八個人,在一線城市還是很容易看得到的。
這是一個社會的遊戲規則,你看明白,看懂了,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行了。女性主義平權運動本身是一種政治運動,政治運動是很貴的,以後你要是有投票的機會,投一張票出去(是的哎我還是覺得我活著的年紀能看到投票的),你心裡也要明白是怎麼回事。在目前的結構下面,你找適合自己的路子去走就好了。
比如不要以為女孩子「嫁得好」就行了。你覺得是個女的就能嫁得衣食無憂不用工作么?持這部分態度的姑娘,你們沒有錯,這是社會的主流認知,但是你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能夠跑贏多少人。最終我們尋找到的伴侶,都是我們能力範圍內找到的適配而已。請給他們多一些理解和關懷,而不是說心裡想著「小姐妹嫁的男人有寶馬為什麼我沒有」,你有能力,你去競爭,你去選擇呀。既然社會認定說這是女性該負責的領域,那你就大大方方競爭好了,不過你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力又有多強呢?
話說清楚了又殘酷了不是?希望大家能夠認清楚這個現狀,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想好好工作的要認清楚你會面對哪些麻煩,想嫁人不是蒙昧狀態下的糊裡糊塗。無論是投票、讀書、工作還是嫁人,都請你們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清楚了有一點好,就是不管你怎麼做,你都是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你是高興的,碰到失敗你也是有心理準備的,而不是怎麼樣的都別彆扭扭不開心。
最後,無論哪種,對你愛的人好一點,愛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跟你的觀念是不是受束縛沒關係的。有位我喜歡的女神說過,想到最後大家都是要死的,不如對你溫柔一點。謝邀。中國女性更多的是被制度束縛。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女性講自己在中國就業被歧視的故事。女性在中國工作時並沒有被平等的對待。通過自身努力來晉陞對女性來說也更加困難。
但是在中國現行的制度下面,企業這樣的選擇總體而言是理性的。(理性的意思在這裡並不是指正確,而是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我在這裡選產假當做一個切入點。主要介紹不同政策對企業的影響。
中國女性的產假是98天。這98天必須由僱主支付工資,期間僱主也必須要另外找人來完成員工的工作。而且通常女性在生育後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家庭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僱主在同等情況下選擇男性員工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一些外駐崗位。工作時間更長的男性也在同等條件下得到了更多的升職機會。
但是這並不正確。因為女性的生育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強的正外部性。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是通過婦女生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怎麼辦?
最簡單的方法是讓男性也有權利休分享女性的產假。舉例德國,女性就可以將自己的產假與丈夫分享。然後通過政府補貼生育來彌補企業的損失。但是在現實中這樣的政策執行需要一個大的前提,就是工作必須穩定。類似的產假政策雖然好,但是本質上是以犧牲企業效率為前提的。所以在現實的執行中一定會受到企業的抵制。比如企業可以通過績效評定來設定工資標準。要是員工休產假的時間過長,員工就會喪失漲薪升職的機會。比如德國規定父母雙方在生育後可以獲得三年的不帶薪假期,可是這樣的假期很少會被人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政府牽頭大公司,在企業中實施了Frauenquote政策。這個政策本質上就是婦女配額制度。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的基層員工有10%是女性,那就可以規定公司必須要在管理層中配置20%,甚至30%的女性。這樣一來女性的升職機會就大幅度的提升了。而且公司為了更好更有效率的運營,也會在工作中優先招錄女性,讓公司的基層員工的性別比例也達到20%。來給管理層的升遷提供更多的選擇。有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女性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工作。
但是這樣的政策在短期當中也有其他的問題,比方說會降低婦女的生育願望。尤其是一些人口負增長的國家來說,真的沒有什麼比女性不願意生育更可怕的事情了。
我在這裡還想補充一點,所有的政策都面臨著取捨權衡。比如上文提到的婦女配額政策,在績效相同的情況下,女性會優先得到升職機會,這對男性來說本身也是一種逆向歧視。但是對於社會總體來說,這樣的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女性的就業弱勢地位,所以依舊是總體公平的。
制度的改變,真的可以改變人的觀念。一個相對更公平的遊戲規則長期來看對所有人都是利好的。
不過這樣的政策在中國非常難以推行。因為中國的職業市場相對流動性較高,工作並不穩定。中國的就業市場處於一種長期直接競爭狀態。在這樣的直接競爭中,女性總體是明顯弱勢的,很難有直接的政策能夠改善這樣的狀態。男人扔給女人一截繩子,女人把它剪成兩段,一段用來捆綁自己,一段用來鞭笞不肯捆綁自己的其他女人。
此現狀男人功不可沒,女人罪不可赦,痛罵王菲賤貨婊咂的大都是女性本身,還有很多是青春少女,願你們終身牌坊堅固,繩索柔韌。
有一個常識是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人去超越他的時代"
中國女性在觀念上的束縛,在我看來仍然是時代的缺陷,不能責怪到個體本身。
當一個個體選擇去掙脫這種束縛,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也必然會帶來掙扎和痛苦。我們應該理解並鼓勵這種掙扎,但這在我所見範圍內也並不多見。對男性來說,與其怒其不爭,不如多想想自己能對促進女性觀念改變的寬容環境做出什麼貢獻。
問題很大,所以答案當然是:是,也不是。
枯燥一點說,這可以歸結為社會科學常說的system和agency的博弈,及發生改變到底靠結構還是靠個人主體。但我想說的是另一點,即問題本身已經暗含題主本身的價值取向。比如女性反思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男女(在愛情、工作等問題上的)平等和自由」,是為了「真愛」找個好老公,是不「忽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思索怎樣達到這些宏大目標之前,我們是否也應該先審視一下目標本身是否值得每個中國女性為之奮鬥呢?
我自己很認同,人,無論男女、年齡、取向等等社會分類,實現自我價值都是生命中極為重要之事。但個體「自我價值」的定義,當然不應該是單一的,絕對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里,產生生產力和消費品的「工作」顯然地位不比「嫁得好」低多少個數量級。事實上,國家、媒體、教育中大量內容都是在鼓勵和提倡女性通過工作,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尚雜誌上,無論電影明星還是事業女性,大書特書的都是她們作為職業人的成就,旁邊是化妝師攝影師通力合作後的硬照,愛情是錦上添花。當我們說,通過事業來實現個人價值的時候,相信腦海里的「事業」多是這些風光的現代中高層職業,富士康流水線工人、環衛員、性工作者等等職業,應該沒有被包含在這裡吧。
性和勞動一樣,也可以產生某種價值或權力。就拿你喜歡的Clair來說,她其實並非「學得好不如嫁得好,我好好努力為了找個好老公」的反例啊。而她個人的性魅力的確也是個人資產的一部分,她的客戶、設計師和她婚姻帶來的人際關係網是離不開的。你贊成的「真愛」,也是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定義。而為什麼要結婚,是否一定要為真愛結婚,是否一定要結婚,都是可以無休止討論的問題。
中國當然是一個男權社會,但消解男權社會的方法和過程,完全不是那麼簡單和武斷。各個階層、地區、年齡的女性需要的、能要的,不是一刀切可以給的。女性當然要反思,但這個反思是非常contextualized,也必將會導致細節甚至結構性的變化,至於這個變化是什麼,怎麼變,並非我們坐而論道就可以預言和指導的。看到知乎上的女性也有這麼多認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當全職主婦怎麼了你無權評論我」這種調調真的心寒了,我想題主說得是對的,大部分的女性是被自身束縛了。
我想這個理念和家庭教育,周圍環境有關。我的父親教育我,錢財是有限的,人的才能是無限的。物質享受是有限的,精神財富是無限的。他對我的教導從未分過女孩要做什麼,男孩要做什麼,一直鼓勵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因此我的觀念是,想從根本上做到男女平等,首先女生要把自己看得平等。為什麼男人能做到的女人做不到?也許在體力、耐力等方面女生確實佔劣勢,但只要努力去做,女人也同樣可以擁有成功的事業。
有事業便有成就感,安全感,這些使你越發自信有魅力,這種氣場和保養得漂亮只為了討好老公是完全不同的。
我身邊的女性朋友有很多富二代和事業上比較優秀的,她們在擇偶上通常都不會選擇一般所說的「嫁得好」的男性,反而是選擇能聊得來,夥伴式的人來共度餘生。在我看來這種生活更加幸福,結婚不過就是找個互相喜歡,有很多共同點的人一起過日子。
嫁給土豪?我的精神世界和追求他永遠不能懂我真的無法想像。什麼?那樣就無法住別墅了?女人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樣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這個決心和自信,中國新一代女性如何談平等?
不單需要女性群體反思,承載女性/男性觀念的社會環境也需要反思。
新一代女性觀念與思想已經較以往有著「文革結束,冬去春來」般的突破,但有多少女性在認識到「需要維護女性權利」、「男女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諸如此類觀念後,發覺即便可以「開眼看世界」,但世界卻給自己潑冷水,冷淡無比,最終不甘也不得不敗給殘酷的現實呢?
假如社會真正做到正視女性權利,我敢肯定,女權主義者絕不會在網路,在生活里措辭激烈地與人面紅耳赤地爭執自己的尊嚴,每個人都很平和,因為「女權主義」已得人心,人們不需要說,而彼此間十分認可。
真正被認同的權利,是根深蒂固在每個人思想深處,而不必被拿出來大講特講的。
不說別國,就說中國社會環境,稱得上「新一代女性」的這個群體,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美好的願景,但現實頗為尷尬——
她們先是女權主義的追隨者,漸漸轉為平權主義,而後不得不放棄一部分權利妥協給現實,最後發覺個人力量微乎其微,索性便認同社會上那些看起來雖再正常不過,但她們認可過程卻極其不情願的觀念: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我好好努力為了找個好老公。」
不是每一個女性天生都抱著這種觀念進行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可以被稱得上是「中國新一代女性」的她們。
往往很多時候,做了叛徒的原因不是敵人施以胡蘿蔔加大棒,而是黨國無情地拋棄了她們。
你要讓她們不認可這些觀念,就得讓整個社會,整個中國社會參與進來,而不是嘴上說著「尊重女權,人人平等」,招聘時將女性拒之門外。
每拒絕掉的一個「新時代女性」,下一刻就不得不退出「新一代」這個組織,然後還要被你譏諷,「喲,不是說……?」
她們就會更加融入這個畸形的社會。
好的,我明白我的原答案說得太含蓄了,以至於很多人誤認為我只是對「不思工作的女人」特別溫和而已。
看來只好把話挑明了說了……
這個世界上,一部分女性傾向在工作中實現自己,一部分女性傾向在婚姻家庭中實現自己(我相信男性也有這兩種傾向)。蠻長時間以來,前一種女性(包括我在內)受到了社會習慣的重重約束,很多人因此被脅迫著,或誘導著,離開了自己嚮往的道路。
這其中有遺憾,不甘,壓抑和痛苦,最終使得前一種女性中的許多人站出來呼籲性別平權,呼籲選擇自由。
如果今天的我們,為了爭取我們自己的利益,代表前一種女性向後一種女性開火,鄙視她們,用道德制高點壓迫她們,逼她們做出和我們一樣的選擇,來造成我們人數上的優勢,以此為籌碼向社會索要利益,那我們和曾經束縛我們的人,還有什麼區別?!
當別人歧視你的時候,你歧視回去,這就已經夠糟糕的了,沒想到這次我還學到了一種更糟糕的辦法:把另一撥人推到前排去吸引炮火。
我是女權主義者,我認為女權主義的一切主張,核心價值在於自由;因此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以打壓一部分人自由表達的方式,來為另一部分人爭取自由。
這和用謊言回擊謊言有什麼區別?!這和以暴制暴有什麼區別?!
我脾氣算不得頂好,至少還沒有慈悲到違心還能給人點贊的地步。我反對鄙視,是因為這違背了女權主義的核心價值,動搖了女權主義一切主張的根本合理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希望一切男孩和女孩對自己人生的設想,都可以自由表達,不必畏縮地看著旁人的眼色,說出一個違心的答案。我自己的經歷讓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在真正的自由選擇面前,才有真正的熱情和投入。許許多多的女性沒有走上你們期待的那條路,很可能恰恰是因為她們沒有獲得過真正的自由。
——————————以下原答案——————————————
汗,我點反對@冷哲的答案,貌似手滑點成贊成了……
我個人認為,冷哲的答案看起來很理性,但其實他的討論已經默許了這樣一個大前提:你這個人,是可以因你所在的性別組而被論斷的。
而這恰恰是性別平權真正要反對的東西。
如果今天你說:「因為有很多婦女不思工作,所以你這個女性追求事業也必然被阻攔」是我們必須接受的,那麼明天你就可以說「因為有很多女生數理化不好,所以你這個女生想考清華就應該被潑冷水」也是必須接受的;「因為願意讀工科博士的男生比女生多,所以別人對你這個工科女博士肯定有偏見」也是必須接受的。
我理解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懷疑女生的工作熱情。但是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所追求的,不是靠扭轉全體婦女的習慣來證明什麼,而是去扭轉那種看人只看標籤的思維模式。我們所追求的,不是把婦女身上的標籤從「不思工作」換成「喜歡工作」,而是讓任何一個人不再受標籤的束縛,是承認個體內心的豐富,遠遠超過一個stereotype的概括力。
這確實很難實現,但因為難以實現就乾脆不想去實現,甚至反過來去迎合,就太可悲了。認為女性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所以就不要努力了,這是一種可悲;認為貼標籤的思維方式無法逆轉,所以教導女性「你們不喜歡現在的標籤,就去另外貼一個」,何嘗不是同一種可悲?
現狀是一回事,理解現狀是如何產生的是另一回事,以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人的身份思考如何通過社會努力改變現狀,而不是輕率地歸咎於一個群體,又是一回事。說實話,@冷哲這次的答案讓我特別失望,因為我一直覺得他討論問題的態度是比較caring的,但在這個問題下面,完全無視整個社會對女性的自由選擇是否支持,直接上來對「不思工作的女人」開炮並呼籲大家鄙視之,我覺得很粗暴。相比之下,我更讚賞@Sven的態度。
可能因為我和很多所謂「不思工作的女人」接觸過,聽過她們的心路歷程,知道這絕不是單純的貪玩躲懶,自私任性可以概括的吧。在我的另外一個答案里曾經說過:
儘管她們隨聲附和男權文化的種種偏見和對feminism的不屑,我卻無法懷疑她們的善意。我明白她們會成為「過來人」,當年是懷抱過怎樣的期待和嚮往。只是這一路走來,必定是如「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的荒原和無措,才最終使她們認定這是一條無望的道路。
說到這裡我又忍不住要提@菠菜 姐姐的自由意志論了:有的選,選了某條路,才體現她的想法;選都沒的選,你說她怎麼做能反映她怎麼想嗎?
題主你看到的是一個一個輕飄飄甩出一句「不如嫁個好老公算了」的女人,你可曾看到這些話的背後,是否有自己或自己的母親姐姐們漫長而無望的爭取?是否有甫一萌發便遭受冷嘲熱諷的夢想?是否有被如@冷哲 那樣「應該鄙視」的言論糊裡糊塗推上某條路之後的逆反?任何思潮的往複,都不可能只是一個群體的責任,如果越來越多的女人重新把婚配價值看作自己的終極價值,那麼始作俑的很可能不是她們,而是整個社會,更具體地說,是我們每一個人。她們恰恰是悲劇的承受者,而不是執行人。
如果爭取太過容易失敗,如果努力既得不到精神上的認同也得不到物質上的滿足,那麼一個人去走所謂的捷徑,我雖然不會附和,卻也無法橫加指責或鄙視。都是肉體凡胎,何妨給人一條活路?通過鄙視和道德壓力脅迫人去走一條道路,和通過輿論和偏見誘導人走另一條道路,難道不是同樣的殘酷?
我是女人,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同時擁有「嫁個條件好的老公」和「追求自己的事業」這兩條路可選。我選擇了後者,並不是因為選擇前者會被鄙視嘲諷,而是因為我從後一條路上獲得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讓我無法沉默,無法不與別人分享。我相信這些快樂和滿足並不僅僅對我有效,但我也明白,在眼下的社會環境中,恐怕只有少數如我這樣的幸運者能夠做出這樣自由的選擇。
我呼籲女孩子們不要聽「女孩子必須XXX,不能XXX」的偏見,但我不會因為有女孩子聽從了偏見而鄙視她。誠實地說,我曾經從那裡走過,我知道這有多難。我的選擇也不過是一念之間的明滅,能夠走成今天的自己,是我的福氣。
能夠僅靠自己就完成覺醒和奮鬥的女性是極少數的大智大勇者,大部分人的自我實現,仍然需要像我一樣,依賴積極的環境和不錯的運氣。我的私心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面對如我這樣,拉一把,或者多拉幾把就能走上前來的女性,多一點鼓勵和支持,少一點粗暴和論斷,留一點反覆的空間,容一點自由的體會。我相信耐心會有回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我相信我所追求和呼籲的,大部分人基於自由意志終究會做出類似的選擇;我相信真正美好的東西不需要恫嚇和裹挾,只需要一點自由和體諒,一點信任和鼓勵;我相信人心沒有自發的束縛,只有我們這個驚恐過度的社會把束縛投射在許多人心裡,而如果我們不願意經由社會的力量去消除這種束縛,它可能會一直都在,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夠掙開。
——————————————————
PS
抱歉各位,我不想等知乎社區處理了,我刪除了評論區那位「張中」知友的幾段大篇幅回復,回復主要內容是認為包括我在內的知乎er欺負冷哲,針對他,壓制他的言論等等。經過和冷哲私信溝通,我確信這些話不是冷哲本人的意思。
我認為這種把觀點矛盾往排除異己的路上帶的言論非常不合適,所以我拉黑了「張中」知友,並且刪除了這些回復。
為了表示我對「張中」知友本人沒有惡意,我保留了他口氣比較溫和的回復。
謝邀。農村的情況我不太熟悉,不過其實就中國城市而言在中國追求事業並成功的女性比例比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美國)要高。當然,女性在全球範圍都有一定程度上題主提到的問題。下面放幾個數據來說明:
1. 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
2. 參加2014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女性比例:
3. 女性高層的比例
希望這些數據可以給在中國的女生一些信心。ps. 貌似就我周圍的朋友而言,富裕家庭的孩子又比較努力的,是女生的比例比較多。不過貌似女生之間抱團共同合作事業的不能算多。
曾經有人講,美國婦女顯然比中國地位更平等,因為她們想不工作就能選擇不工作。
而在這個問題下面,一位匿名用戶也提到「在我看來,真正的女性自由平等就是女人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被judge。選擇努力事業還是嫁個好老公這兩者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哪種生活要高一檔之說。就算後者有不勞而獲之嫌,但這畢竟也是她們個人追求與選擇,沒什麼可以指責的。」
看到宣揚女性自由和兩性平等的人居然也持有如此的看法,實在是令人感到悲哀。
因為持有這些觀點的人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觀點是自相矛盾的。
「工作生活上被平等對待」和「只要嫁個好老公就可以」,是完全矛盾的。只要中國的女性還存在顯著的比例認同「只要嫁個好老公就可以」,那麼中國的女性就不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平等對待。
——————————————————————————
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
假定你是一個部門主管。你手裡的機會和資源總是有限的。你手下有一大堆員工。假如說你手下有這樣兩個人,如果不考慮親疏遠近,你會把機會給誰?
這兩個人水平差不多,其中一個的存在10%「找個好配偶」和90%「努力工作」的可能性。另一個大概有0.1%「找個好配偶」和99.9%「努力工作」的可能性。
作為主管,我會把機會和資源給第二個人。因為他/她浪費這些機會和資源的概率更小。即便我要做保險處理,也是給第二個人多一些機會和資源,給第一個人少一些。
假定你是一個招聘人員,現在你面前放著兩份簡歷A和B。品性之類都不清楚,但根據社會文化,你可以判斷出:
A:各方面都很普通,有10%可能在婚後離職。
B:各方面都很普通,有30%可能在婚後離職。
你會傾向於招聘哪一個呢?
——————————————————————————
只要社會裡有顯著比例的女性認為「只要嫁個好老公就可以不用努力工作」、「結婚後做個家庭主婦也不錯」,那麼女性在職場競爭中就一定處於劣勢。如果女性在職場競爭中處於劣勢,那麼就會看到女性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會處於劣勢。如此一來,自然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不可能被平等對待。僅僅是非常冷酷的經濟原理就已經決定了這一點,這還不必提社會中已有的偏見,以及各國政府都希望克服的懷胎十月對女性在職場競爭中的不利影響(有些國家在通過男性產假來抹平男女之間的這種差異)。
所以如果你是個女權主義者,支持男女平等,就不要認為女性能夠享受那種在「努力工作」和「嫁個好老公」之間的自由選擇。要想男女在工作和生活中平等,只有將「嫁個好老公就可以了」變得和「吃軟飯」一樣,使之成為一種社會上整體鄙夷的行為。否則就算就算大家都相信男女平等,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不可能給予女性真正的平等。
————————————————————————————
有一件比較搞笑的事情是很多人分不清「實然」和「應然」。我說「實際上會是這樣」,有的人卻理解為「實際上應該這樣」。這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怎樣並不見得從道德判斷上也應該這樣。
還有一些人把「嫁個好老公」和「努力做全職家庭主婦」對等起來。說起來好像兩者是一回事,然後以「喜歡家庭」、「為家庭投入」來為前者正名。這完全是兩件事情。真正需要全職在家,是在結婚生子後根據實際收入情況和生活壓力決定的,而不是預先就能確定「我的目標就是找個好男人然後做家庭主婦」。後者這種思維,其核心並不在於願意更多地維護家庭,而在於不願意參與社會競爭。「努力事業」和「嫁個好老公」,兩者不是對等的。「努力事業」和「努力做個全職主婦/煮夫」才是對等的。如果沒有一種嫁個好老公就可以不必參與社會競爭的想法,其實嫁不嫁好老公都可以選擇努力事業,也可以選擇努力做個全職主婦。之所以現在「努力事業」和「嫁個好老公」是對立的,是因為後者帶有隱含的意思:「找個好老公就可以退出社會競爭享清福了」。
為什麼「嫁個好老公/吃軟飯」和「努力做個全職主婦/煮夫」截然不同呢?後者其實也是一種事業。事業就要求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努力做個全職主婦/煮夫」,就要在婚後會不斷學習烹飪、插花、園藝、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家庭急救、基本醫療。有幾個「嫁個好老公/吃軟飯」真正做到了呢?當孩子都上學走了以後,家庭負擔輕了,沒必要全職在家了。如果打算比較公平的分攤生活壓力,那麼自己也要重新進入社會就職。有多少「嫁個好老公/吃軟飯」的人會為此做準備呢?
————————————————————————————
有的人說,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不要去評判他人,要讓社會普遍接受「嫁個好老公」和「吃軟飯」的行為。這樣讓男性也能夠選擇「找個好老婆來吃軟飯」。如此一來,男女的努力工作的比例就拉平了。
這各種思路的問題在於,「嫁個好老公(從而迴避社會競爭)」本身是一種自居弱勢的行為,在人身上形成依附關係。未來社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呢?是一個兩性都會自立的社會。自居弱勢,並尋求人身依附,這顯然是與女權和社會發展都相抵觸的思路。這顯然不能和「努力做個全職主婦/煮夫」等同。
究竟是否需要全職在家,男女雙方誰全職在家,取決於雙方收入、時間安排、替代方案的成本。這往往是在懷孕/生孩子以後才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的。全職在家,實際上是做出個人犧牲。交際圈也很容易急劇縮小。因為沒有收入,花錢就要受到更大的制約。未來再就業也會面臨很大的困難。而且如果替代方案的成本比較低,全職在家實際上還增大了家庭的生活壓力。所以這並不應該是一個在婚前就可以確定的事情。從歷史上的情況來看,近幾百年女性地位的提升很多是由於勞動力不夠所以女性也得上。為什麼勞動力不夠呢?因為打仗死了很多人。所以男女平等跟什麼有關係呢?物以稀為貴,跟勞動力是否缺乏有關係。當社會需要充足勞動力來建設的時候,女性被重視;當勞動力過剩的時候,女性被犧牲。
綜上,跟女性怎麼想的基本沒什麼關係。
好吧,雖然知道我回答了也不會有人看。我還是來談談我的一點看法吧。
首先,總的觀點,她們有女權的意識,卻沒有女權的精神。
女人覺得嫁個有錢老公就行了。這種想法值得去批判嗎?——不值得。
這種想法是女權主義嗎?——不是。
這種想法是思想的進步還是倒退?——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是一種進步。可如果大部分的女性都這樣認為的話,就是一種倒退。
先說女人嫁個好老公這種說法為何是一種進步。那就是言論,思想的自由,以及社會對女性的包容性提高。剛建國的時候女性敢這麼說么?不敢。因為女性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被傳統社會落後的文化裹挾,社會對於這種言論也沒有包容性。現在女性的思維多元化,自然是進步。
那麼為什麼要說也是一種倒退呢?其實只是有某些人這樣認為並不算是倒退,但是如果社會主流觀念如此,那就是一種倒退了,從建國初期倒退倒了封建王朝。女性放棄了自己去賺取社會資源的能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幸運的嫁與帝王家。命運完全由男方掌控。
說倒退,是因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貢獻越大,權力越大。母系社會,是因為那時候女人負責採集,男人打獵。由於採集比打獵收益穩定,所以女性地位高。後來由於技術的發展,過度到了農耕文明,男人做事養家轉變成了男權社會。人人都認為男人就是應該養女人,其實就是把責任推給了男人,同時也把權力推給了男人。底層男性沒有資源,沒有性資源。高層男性有更多的資源和性資源。看起來 是不是很熟悉?封建社會就是這個模式。
回到話題上來。女人嫁個有錢人就行了,是不是女性對女權主義的自我束縛呢?我想應該不是,我國女性至少到了敢於發聲的地步了。不過如果這種聲音成為主流,那就是女性對女權主義的自我束縛。人人都想嫁給有錢男人了之,可以想像將會是什麼樣子。
因為我們要認識到,認同男權社會的基礎就是:男人比女人強,男人比女人貢獻大。
女人要想爭取權力,靠類似被迫害妄想症一樣的抱怨指責是沒有用的。而是真正自立自強。好好學習,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因為沒有話語權權力就很難得到保障,而話語權,靠的是實力。
最後,說句可能不是很正確的話,如果等什麼時候像我這樣的小鮮肉,也能有好多姑娘對我說:沒事,老娘養你。我想,男女就真平等了。(=^_^=)
(注:這裡並不是說女人一定要養著男人,而是說選擇的自由,是基於意願而不是傳統觀念和身份的束縛。)
評論中有人說最終目的並不是讓女人變成男人,我也認同,最終其實就是一種選擇自由。就像王豖說的一樣「真的平等就是【踏馬的老子無論選擇什麼方式生活都沒任何人有權利說三道四】!」
只是我的觀點是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女性想獲得權力就要參與到以前由男性壟斷的那些有話語權的工作中去。
選擇自由是建立在話語權對等的前提下的。
攀援的凌霄花,是很難和木棉還有橡樹一樣頂天立地的。
最後的最後,這次是真的最後了,以舒婷作品《致橡樹》的百度百科作結。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於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呼喚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發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觀念不是束縛女性的主要原因。
在現代社會,"女性工作上受到歧視"跟"部分女性選擇找個好老公、婚後離職"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地惡性循環,不是改變觀念就可以打破的。要打破,只能靠政府出台合理的政策。
@冷哲 的答案從經濟利益分析了為什麼只要社會裡有顯著比例的女性認為「只要嫁個好老公就可以不用努力工作」、「結婚後做個家庭主婦也不錯」,那麼女性在職場競爭中就一定處於劣勢。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即使從經濟利益出發,如果社會上普遍女性工作處於劣勢,那必然會有一定比例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無論社會觀念如何干擾。
有兩個事實是:
1)現代社會,一個人的事業發展、經濟收入,跟一個人每月的工作時間成很強的正相關。
2)絕大多數家庭的家庭義務(照顧孩子、照顧老人、做家務等)都不可能靠完全靠保姆僕人來完成。
參考這兩個事實,在一個女性平均收入顯著低於男性的國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很多時候,「老公全心工作、老婆獨自承擔家庭義務」要比「夫妻均分家庭義務」 更有利於增加家庭的總收入、提高自己與下一代未來的生活質量、讓老人以更好地醫療條件安度晚年。
據統計,中國城市女性的收入中位數只有男性的0.7,再加上很多女性會跟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結婚,坊間也有A男配B女(對A女是深深惡意)的說法,那自然會有可觀比例的女性收入不足老公的50%,其中又會有可觀比例的男性有可能通過加班或其他方式來實現這50%的收入提高,只要從家庭義務中解放出來。
這時候,社會觀念再怎麼看不起家庭主婦,也會有顯著數量的女性放棄工作、做家庭主婦。 最大的阻力反而是「萬一10年、20年之後離婚了怎麼辦?」而不是社會觀念、自尊這種虛的東西。但相對於西方,中國的婚姻穩定狀況還是很好的。
為什麼90年代初有那麼多雙職工?
真是社會觀念?並非如此,70年代末80年代初,很多工農兵大學生娶了小學學歷的青梅竹馬,一樣不做雙職工。由於我父母是工農兵大學生出身,我認識很多這樣的叔叔伯伯。
90年代初雙職工多是因為我上面說的第一條事實並不普遍成立,當時國營企業的工人工程師不是想加班就加班,也沒法網上做翻譯之類的賺外快,學校老師也沒有那麼多課外輔導班可以賺外快,農民農閑時期也沒那麼多工地打工。那個時代選擇做生意的,同樣很多老婆放棄事業的。
這是因為我上面說的第二條事實在他們身上並不成立。無論夫妻哪一個,只要拿出收入很少的一部分就能夠僱傭專業人士來解決家庭義務。
人的思想都是社會化的結果,與其讓女人反思,不如讓全社會反思,今年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發言中說道,女性權益等於人權,所謂的女性沒有實現個人價值的觀念實際上就是女性沒有自己的基本權益。
舉個例子:就像你小的時候喜歡畫畫,想做畫家,但是你媽媽一直跟你說,你做不成,一定會失敗。同時不給予你經濟支持,慢慢的你自己都覺得你做不成,放棄理想。
同理,女性在小的時候社會大環境對她的期待就是相夫教子,出的廳堂,下得廚房。後來長大了,哪有實現個人價值而言。夫夫子子,哪有自己可言。不過現代中國女性地位提高很多,這又是另話。
最可怕的從來不是女性不反思,而是她連反思的想法都沒有。最可怕的不是實現不了夢想,而是沒有做夢的想法。
因為所有人描繪了你的既定路線,就該這樣走,早已強加於女性的腦海里。
其實這個話題很大,包含的原因非常深遠,而且不止我們亞洲國家,就算是美國如此講究人權的國家仍然有這種現象,我只是從社會期待對女性思想的形成談了一點點,雖思想淺薄,但仍希望與大家討論。
同時萬望現代中國女性只有一點點權益意識的,都不要以弱者自居,萬事萬物面前,絕無絕對的男女性別之分,不要憑藉所謂的「弱小」佔小便宜反而讓人看不起,維護女性權益,從尊重自己開始。
共勉之。
需要反省。
任何投資皆需成本,皆有風險,只是成本不同,風險不同。而覺得嫁個金龜婿之後萬事大吉的不成熟思想依然風行。
(萬事依賴老公,務必做好樹挪藤挪,樹死藤亡的思想準備,做好了嗎?)
因此女人本身選擇增加自己身價來套個好老公,這個選擇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為何我們社會需要女權出面?1.受到的教育不當,對自己選擇的沒有責任感,概念薄弱幼稚。2.現在不管女性做什麼選擇,依舊要支出高昂的不合理成本,尤其是早該因為失去效用而被淘汰的刻板印象和道德批判。
因此反省應該包括1.獲取對風險和成本的清晰認識。2.對刻板印象和道德批判進行強而有力的響亮反抗。我TM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荷包鼓鼓,又要找好老公,人好脾氣好性格好,錢多就更來者不拒。
推薦閱讀:
※女人真的認為男人做飯很帥,還是因為有人替你做飯了才這麼說?
※女人的幸福與什麼有關?
※如何看待好多女生叫偶像老公?
※怎樣看待不符合年齡的氣質?
※女生的嗓音粗,怎麼能變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