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會採取哪些和自己父母不一樣的兒童教養方式?

––––––––––––––––––––––––––––––––補充線––––––––––––––––––––––––––––––––

看到這麼多答案,我只想說,如果未來中國的兒童的父母都像你們知友一樣,下一代的中國小朋友真是幸福


大致看了看前面的答案,基本同意大家說的,也有點自己的看法。


現在回頭來看,我的父母也曾經帶給我極為不愉快的教育。但單純的抱怨並沒有什麼用,每一代人受時代的局限,必然會有眼界上的局限。大環境落後,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必然落後。如同美國在上世紀20年代治療精神病的主流方法竟然是切除人的前額葉這種現今看來非常可笑的做法一樣,這其實是科學不發達的大環境造成的。


我的孩子出生後我全職照顧了他三年,在這期間閱讀了大量的國外育兒書,之前也從事了一段與育兒相關的工作,我將當年我們父母忽視的,但是現在來看對孩子的成長極重要的教育理念大致歸為身體養育、性格養育、社交養育、個人早期職業興趣養育(也就是大家說的財商早教)四大類,以及一個前提。教養本身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學習的過程,我也會在每個部分提供一些自己的學習書籍的乾貨。


先談前提。


0、
前提

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平等對待,掌握好度。


我個人覺得這些年來看到的各種教養不好的孩子多是有著和父母家長錯誤的關係位置,這是上一輩中常見的問題,把孩子當作下級,把孩子當作家庭的附屬。到了我們這一代倒是出現了很多反面問題,把孩子供起來當小皇帝,這都是錯誤的。


應該儘早同孩子創建彼此信任的關聯,最好以朋友的身份教育教養孩子,以身作則。


1.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這些生理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基於生理常識,盡量科學。


就吃喝拉撒睡來說,人類的嬰兒和動物的幼崽沒有質的區別。如果一定要說區別,那就是人類的嬰兒比動物的幼崽需要更長時間和更精細的照顧。


可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絕大部分國人處於赤貧狀態,人們最關心的永遠是如何才能順利地活下去。貧窮的基因早就像血液一樣留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即使這幾十年來小康基本得以普及,但基因的演變永遠慢於時代前進的車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吐槽老人有太多帶孩子的陋習——把尿、隨地大小便、追著喂飯、永遠覺得孩子沒有吃飽、過早加輔食、給孩子穿太多、不允許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等等——因為受過窮的人,永遠有一種對生存的不安全感,正是心理上強烈地害怕活不好,才會在餵養相關的行為上過猶不及。


科學的餵養,其實摒棄了主觀上對餵養不好的恐懼,通過了解和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心理發育的特點來進行餵養。它要達到的不僅僅是嬰兒的存活,更是身心健康的體魄。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批判中式教養的文章和書隨處可見。80後的父母也會花很多精力去學習歐美的育兒經,並且很容易達成共識。別的不說,單看母乳餵養,在四五年前都沒有現在這樣普及,背奶的班媽是越來越多。母嬰市場的火爆,也得益於父母們對科學餵養的強烈追求。


關於生理餵養,雖然爭議也不可少,但是多少比我下面要講的兩個方面容易操控得多。科學的生理養育是科學育兒的第一步,也是門檻。


相關的書籍推薦下小巫寫的育兒書《讓孩子做主 (豆瓣)》,希爾斯的書也可以讀讀《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 (豆瓣)》。

知友們在「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全部靠譜嗎?「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全部靠譜嗎? - 教育這個問題下的的回答也都值得讀讀。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川寧的回答。


2. 有好的身體還遠遠不夠,好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核心。


這一點是生理養育的進階,涉及到教養的精神層面。總的來說,貫徹「愛與自由」應該是父母教養孩子的大方向,能做個差不多,也就基本上能給孩子一個還不錯的性格。但想想我們的父母,誰聽說過「愛與自由」?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缺失。


我們或許無法精準定義好性格,但是壞性格都能舉出一兩例來。脾氣暴燥、恃寵而驕、粗心大意、過於謹慎、過於憂鬱、過於奔放、缺乏責任心、懶惰貪婪、毫無同情心等。並且每個人都能清晰地指出熊孩子與壞孩子的惡。


這類新聞倒是舉不勝舉。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看見的兩個新聞,一個是貴州的兩個孩子模仿喜羊羊的動畫片,把一個比自己小的孩子綁在樹上扮成羊,並拿火燒他。另一個是是重慶的一個11歲的小女孩把一個1歲多的小孩虜獲到電梯里拳打腳踢,並將這個小孩從25樓的陽台上扔下來。


能做出這些事情的孩子,多少是具有某種畸形的性格。孩子能形成壞性格,一定是父母對他們教育的忽視,甚至長年累月地用自己的壞行為給他們做了壞榜樣。


所以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方面要避免孩子受到一些極端壞行為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教育孩子懂得動態的平衡。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有不止七張面孔,遇到不同的事情,或處於不同的情景,就會展現出不同的性格面。


好性格的展示,就在於能在正確的時間擺出正確的面孔。這個度的把握,最早就來自父母那裡。


無論父母是自知的,還是不自知的,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是吵架也好,是恩愛也好,是摳門也好,是大方也好,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不僅僅是父母,從小到大遇到的同學、老師和朋友,這些都在無形中塑造孩子未來的性格以及它的多面性。


作為父母,孩子的榜樣,應該至少要做到兩點:

一是經常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給孩子造成負擔,或者誤導。


二是,經常觀察孩子的朋友和他的行為習慣,有沒有遇到不良影響,思考如果遇到了自己應該怎麼在不引起孩子強烈逆反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


這也是我在教育自己孩子中時時提醒自己的。也許我的教育方式並不總是對的,但是只要善於觀察和經常反省,就能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並且十分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氣與喜好,在跟他出現矛盾時,也能馬上想到迅速化解的方法。


這方面的學習我推薦一些偏心理學方面的。


這裡隆重推薦我最愛的兩本書《魔法歲月 (豆瓣)》和《寶寶也是哲學家 (豆瓣)》。它們的作者都是兒童心理學家。


3.交際是一門技術活,教育孩子應該讓他具備基本的交際禮儀與識人接物的察力。


前面朋友們說到的尊重隱私也好,不翻舊帳也好,都可以歸為「交際禮儀」這一類。一個人的交際態度依附於性格。你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交際態度。


所有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別人對你的評價也好,你對自己的認識也好,至少有一半最早來自我們與父母及身邊親近人的關係。事實上,婚姻生活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父母對婚姻的態度對我們將來的婚姻都起著榜樣作用。


父母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很多脫口而出的話語在孩子心裡烙下了大塊的陰影面積。或者一個眼神就帶給了孩子莫大的鼓勵。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在未來面對不同人物的洞察能力。


這裡要適當提一下的是,性格與交際其實是一碼事。人與人在交往中形成獨特的自我,獨特的自我又促進或破壞與他人的交往。父母只是那個最重要的打基礎的人。並且這兩點有很大的遺傳因素在裡面。有時候我們抱怨父母,可能抱怨的不是他們對我們的行為,而是他們遺傳給我們的基因。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很重要。這裡推薦三本書,《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豆瓣)》《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豆瓣)》《關鍵教養報告 (豆瓣)》。這三本書里都講了很多詳細的育兒話題,比如孩子愛撒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孩子的安全感來自哪裡,等等。


4. 孩子需要接受財商教育,這關係到未來的職業選擇與人生規劃。


早幾年的暢銷育兒書里,鮮有提到財商教育的內容。但現有有一批先知先覺的父母,已經十分重視這一塊的教育。而兒童的財商教育往往是國內外中產家庭對孩子教育的一個巨大差別。當我們還在為吃喝拉撒睡玩糾結時,美國的父母已經在通過財商教育,培養孩子的企業家精神。


想想如果我們從小就有一個環境,幫助我們儘快理解什麼是錢,怎樣賺錢、用錢和省錢,那麼現在的我們也許不至於經常為錢而抓狂,甚至動不動就以土豪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另一半。


所謂的財商,聽起來似乎直接指向大把在把的鈔票,但其實它才是那些虛之又虛的性格和交際的落腳之處,即,我們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不過是為了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賺到一定的錢,並用這些錢合理並且儘可能舒適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時,不會讓自己迷失在錢里。


而相較於父輩們對金錢的唯一規劃就是精打細算,現在的父母往往在財商教育中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從小就捨得花錢給他買更好的東西,如果自己本來就是從事與錢打交道的工作,也會時不時地在家裡透露些工作上的事情。


我們真是時代的奴隸。它的標籤在不同代人身上戳上不同的印記,也造就了我們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前兩天看了一篇新聞(螞蟻聚寶財商實驗室在上海3所小學小學在全國首度引入財商測試),裡面談財商測試,測試00後小學生的財商水平,結果發現,很多10歲以下的孩子已經有投資理財的概念了,有些小朋友還能說出炒股、儲蓄、不動產投資的利弊。令人更吃驚的是,有些孩子還能說出炒股要高拋低吸,要分散投資等。相比較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到大學時才接觸到投資理財概念。比現在的小學生晚了近十年。


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這些孩子之所以有驚人的財商,同我們小時候接觸父母的精打細算一樣,他們的家裡一定有一位熱衷於計算財富或者本來的工作就是操作財富的父母。


孩子似乎天生就懂得吸取跟財富有關的知識。如果是這樣,那麼父母下意識的引導刻不容緩。因為對金錢的獲取和保值,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以及科學的方法,才能對孩子未來的擇業觀與金錢觀產生正向力量

在美國,針對兒童的財商教育已經十分火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Dave Ramsey和他1988年出生的女兒合寫了一本十分火爆的書Smart money smart kids,女兒講自己從小如何受到父母的財商教育,父親講自己如何對三個孩子實施財商教育,兩個人一唱一合十分合拍。他們家的財商教育起源於這個女兒幾個月時家裡背上的巨額債務,還清債務的過程十分辛苦,她的父母認識到一定不要讓孩子們再重蹈覆轍,所以他們立志從小就要引導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並且在書里給出了不同年齡段孩子如何訓練財商的方法。總體來說,他們是在教育孩子兩步:第一步一定要通過努力工作賺錢。第二步要靠智慧錢生錢。


TED視頻《差生的成功之路》中,卡梅隆.赫羅爾德說,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企業家精神」。在這個視頻的前面,他各種balabala地說自己在學校的成績如何爛,卻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有營養的地方卻在後半段——他列舉地他教自己一個9歲、一個7歲的兒子賺錢的方法。


他給每個孩子兩個存錢罐,分別代表家庭帳戶和玩具帳戶。孩子們將別人給的錢和自己賺的錢分成兩份,分別存入兩個存錢罐。玩具帳戶里的錢可以由他們自由支配,但是家庭帳戶里錢每半年要存入銀行,然後每攢夠一年,就要把這些錢交給自己的股票經濟人。這位父母所培養的「企業家精神」,靠的就是這種財商教育。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國內財商教育的育兒書遠遠少於餵養類的育兒書,我想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活在以吃好喝好玩好的基礎價值觀里。二是,中國的孩子都備受呵護,父母們從來不捨得過早讓他們去社會體驗生活。而美國的孩子卻不一樣,小小年紀去打工的比比皆是,並且他們讀大學的費用很多都是來自貸款。「經濟壓力」逼得他們不得不早早地規劃金錢。

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父母有更多的時間來全面顧及以上提到的所有教育。但是,幸好這四個主面是相互影響相到依存的,只要適當在一個方面下點工夫,就能帶動其他方面。


希望若干年後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來知乎挖墳,會慶幸,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已經逃離了爺爺奶奶們曾經犯下的"錯誤"。


不局限於和「自己父母」不一樣,下面大概是跟我生活中的「上一代」不一樣的方式:

  1. 不JUDGE。喜歡/不喜歡什麼就是只是單純的興趣取向,不是作,不是傲嬌,不是對誰有意見…
  2. 不打擾。當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時,盡量不會去喊他:來看這個/來吃飯/我們走;等他再大一點,不會去打開門為他蓋個被子/關個燈/拉個窗帘之類,干擾到他正在做的事。慢慢地他會找到合適的跟自己相處的方式。
  3. 不取悅別的大人。去給阿姨表演一個舞蹈,去給叔叔朗誦一段兒歌。
  4. 不替他做決定。把各選項利弊幫他分析清楚,主意自己拿,並告訴他要為之承擔後果。從可以選擇今天穿哪件衣服開始(這是很久之前娃爸提的)。
  5. 不幫他做他可以做到的事。睡覺前自己收拾好明天一早的書包,自己的書包自己背。
  6. 不直接告訴他為什麼,引導自己發現。
  7. 大人有了問題,適當地跟孩子交流,讓他幫爸爸媽媽出出主意。比如媽媽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爸爸去辦手續碰了釘子,聽聽孩子會給出什麼樣的意見。
  8. 問他「今天開心不?都發生了什麼?」而不是「今天學到了什麼?」
  9. 做錯事,一起分析錯在哪,劈頭蓋臉罵一通走人只能把孩子越推越遠。
  10. 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專心,把自己也當成是他的同齡人,別人看我多二都行。
  11. 不跟別人比,跟自己的過去比。
  12. 不拆另一半的台。他不是第一位,對於爸爸來說,媽媽才是第一位,反之亦然。

    現在他很重,還總要我抱,爸爸會說,媽媽累了,不能這樣。

  13. 常跟他說「我愛你」,「我們愛你」。不說「你懂什麼」,「都是為你好」。
  14. 當他是我們的朋友,好好說話,不居高臨下。
  15. 請他參與必要的家庭決策,並認真考慮他的意見。

想到補充。以上是在我們作為新手父母正在做的和未來想要做的。個人意見,理性討論,不喜勿噴。

成簡潔的兒教觀 - 收藏夾

如果你認為這是雞湯,請先看這裡:鑒定一碗雞湯的正確姿勢 - 簡潔談 - 知乎專欄


我會和未來的先生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家庭的中心永遠應是我們夫妻二人,而不是孩子。

夫妻的和諧才是整個家庭的基礎。夫妻的恩愛才是家庭運轉的核心。夫妻的生活重心,應該放在整個家庭,而不是鎖定在孩子身上。

在我見過的家庭中,以夫妻為核心的,一般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夫妻感情和睦,溝通順暢,對待問題態度一致,家庭團結高效,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持久穩定的養育環境,不易發生離婚家暴出軌等事件。

2.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會是家庭的核心。孩子能順利培養起自己的社會感,不易以自我為中心。

3.夫妻的和諧恩愛能夠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親密關係範本,從小看著父母如何處理衝突,經營關係,孩子長大後待人接物都能從中受益。

4.夫妻不會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二人都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相應對孩子的期望也就越發淡泊,孩子得到的更多是鼓勵和指點,而不是壓迫與干涉。

5.父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不斷學習,趕上時代,不至於全身心投入孩子而將自己的世界荒廢。思想開放,能夠與不同階段的孩子溝通,做孩子一生的摯友。

6.父母和睦的關係能夠減輕孩子一生的負擔。幼年時他不必為了調和父母的矛盾而擔驚受怕提前早熟,成年時他將得到父母堅實的後盾,中年時,父母能夠互相照顧陪伴,身心健康,他將省去一大部分照顧老人的負擔。

……

以夫妻為核心的家庭,好處不局限於以上幾點,其作用於孩子的影響,將貫徹他一生。

然而,絕大多數的中國式父母,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將關係的重心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彷彿他們已不再是恩愛的情侶,而是經營生意的合伙人。圍繞著孩子,他們站定各自的陣營,都向孩子投去大量的情感聯結,但就是不聯結他們自己。無數的隱患由此而生。

中國式家庭里的孩子,很多從出生就在為父母的不合付出代價:

幼年,被呵護著長大,成為家庭的中心來填補父母感情的空白;

童年,被重點關注和照顧壓得喘不過氣,要考取好成績來補償父母自己被挫敗的事業心;

青年,被催促成家立業,按照既定軌道生活,失去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性來成就父母的掌控欲;

中年,被父母老邁、爭吵、不快樂的生活所影響,一邊勸架、調解、阻攔被騙、教用微信,一邊在心裡暗自擔憂,自己的老年是否也會變成一個需要照顧的大孩子,無法自立,無法學習。

我的督導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老覺得孩子給你們添了多少麻煩,讓你們多不省心。做父母的,只要不給孩子添麻煩,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把自己的人生拾綴清楚,跟另一半該幹嘛幹嘛,給孩子適當的愛和鼓勵,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一般沒什麼大問題。

最怕那種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全家總動員,我寶寶今天多吃了半碗飯也要發朋友圈的。旁人看著都累,何況那個一舉一動都被拿到放大鏡下面研究的小孩子呢。

為人父母,想要孩子過成什麼樣,先把自己過成那樣。孩子會有樣學樣的,他不會讓你操心太多。


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尤其惡語相向。

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同一戰線的,不在孩子面前互相說對方的不好,讓孩子處於站不站隊偏向誰的矛盾中。

夫妻感情恩愛最好,一旦倆人沒有感情了就友好分開,不會常年對孩子哭訴「都是為了你才沒有離婚」。

不把自己置於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犧牲者的位置。孩子心理負擔太重。

不以大人身份自居,武斷的替孩子做各種決定,不加以商量,名曰「小孩子懂什麼」「都是為你好」

不去說什麼一定是對什麼一定是錯,畢竟我所了解的也未必就是對的。更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

不在乎朋友同事的孩子怎樣怎樣,而來去要求自己孩子如何如何,當他成年儘可能相信他的判斷,尊重他的決定。

不翻舊賬,過去的事當時處理完就過去,不要在幾年之後又來說當年你如何如何…這一點不局限於教育孩子,還有夫妻吵架。

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不是我的中心,我的人生不圍著他轉,儘管他非常非常重要。

培養他獨立思考判斷理性看待問題的能力。

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任何運動都可以。

制止他人問小孩諸如「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這類的傻x問題。

如果有兩個小孩年齡差距不是很大,不要求大的孩子去讓著小的。要互相禮讓。

允許孩子早戀。早早的給他做性教育,普及性知識,用來保護自己。

不性別歧視。不性別歧視。不性別歧視。重要的事說三遍。不會動不動「你一個女孩子家如何如何」的……我爸對我非常好,很疼愛我,但是他骨子裡大男子主義和重男輕女性別歧視的……


另外就是很多人提到的,不取悅別的叔叔阿姨,唱歌跳舞什麼的,孩子不是玩偶。也不將孩子的秘密分享給其他人,併當著他的面大笑。

絕對親自帶孩子,不全權交給祖輩(這一點我是跟我父母一個觀點),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生了孩子就不管然後交給父母,一周去看一次…

這些都是我對父母教育我們的一點點抱怨,當然有更多的是他們做的很好我也要學習的,比如他們對我很信任,他們注重保護我隱私權,在我大學之後可以多數情況支持我的選擇,從小在學習上沒有過攀比…如今或多或少對我已有依賴,更多的是我對他們放心不下,我也對父母非常感激,只不過題干問的是「與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所以我所提到的基本都是多年來我經歷的一些不爽。因為是自己經歷過的,所以有多反感自己知道,曾經帶來多少痛苦和影響也只有自己了解,也會將來儘力避開。甚至於從很多年前就默默去想以後自己一定不要怎樣怎樣。至於自己沒有切身體會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只能將來慢慢摸索了,現在不能打保票。

希望若干年後不好的方面我不再重蹈覆轍,好的方面繼續發揚吧!

想到什麼隨時補充

每個家庭每對夫妻的情況都不一樣,不可否認將來瑣碎的事會很多,但這些是我認為以我們目前的觀念感情還是可以盡量做到的。不是每個家庭的各種鬧心的狀況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無法解決,我們也必然會有目前無法想像的情況將來需要面對。

畢竟本身題目就是假設性的,我若有小孩我就去回答諸如「教育孩子養育孩子有什麼好的經驗教訓」之類的問題了~我所回答的有很多都是基於從小到大在自己家庭下一些非常不好的感受,是我非常強烈想擺脫的感受,非常不想讓我的孩子也經歷的,其實我有個小我14歲的弟弟,我是見到了養育孩子的過程瑣碎矛盾的,而且也能部分參與其中,有些父母改不了的,我現在只能盡量跟我弟溝通,希望不要對他影響太多,不要像我這樣太過於反感,而一些父母可以改變的觀念,我會盡量說服父母。

所以不可否認我現在會希望若干年後能給孩子很好的成長環境,哪怕你們覺得我沒養過孩子這些想法很不現實,或許你們覺得自己養育孩子太辛苦,但這也要讓我以後自己經歷了這個過程再回頭來審視,而不是你們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我這些不現實,以後做不到的,一看就是沒生孩子等等。所以我很清楚這是個假設問題,何況這些也不是我一個人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兩個人達成共識共同努力。

我回答的重點是「與父母不同」,而不是「如何教育下一代」,關於後者我沒資格發表意見。

希望有孩子的教育孩子一切順利,沒有孩子的記住自己現在的構想,儘可能實現。哪怕若干年後回頭啪啪打了臉,現在想想也沒什麼錯。一旦為人父母相信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對孩子好,沒有誰對誰錯,有些東西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有些東西別人做得好不代表你也可以複製經驗。怎麼說都跟夫妻倆人感情相處模式,雙方家庭的觀念行為模式經歷等等多方面相關。

感謝所有質疑或持不同意見的人,你們讓我意識到未來教育孩子不是現在想想這麼簡單,是複雜瑣碎會遇到各種困難狀況的。

理想總是美好的。
現實待我去經歷。

祝所有家庭都好。

——————————————————————————————————————————
6.18補充:回答這個問題,我的本意我的重點,真的只是表達一下對自己父母多年來教育我的方式的一些異見,所以都很表面,沒有去想更深層次如何操作。我未婚未育,真的沒資格去說該如何教育孩子,而且我絕對是都以我自己作為子女的角度去想的,而不是作為家長,所以表達的某種程度是對父母的一丟丟不滿。


所以若是答題者已育,我相信他們會能夠與大家討論教育孩子的問題,包括具體的操作,影響,目的,而像我這樣的未育者,我們提供的都是作為孩子的視角,某種程度上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做到的,但有遺憾,才希望自己能做到,至於真正落實在下一代身上能否現實,只能我們自己慢慢摸索驗證。


如有冒犯請見諒。因為我真的不想跟人討論教育孩子的現實問題,離我還有幾年的距離,我是沒有立場的,而且我若真的經歷了,也需要我自己去慢慢總結,而不是套用別人的理論經驗。


不過,對大家還是很感謝的。——————————————————————————————


小時候有護持她天真的能力
長大了有恢復她天真的家學

----------------上面是總綱----------------

----------------護持天真篇----------------

養孩子的過程,其實更是教養自己的過程。
利益相關:女兒一歲。

沒有孩子之前,我養了4年的狗,最早的時候,我抱狗是雙臂平舉的。可想而知,那時的我根本無法和另一隻生命有太親密的接觸,生命間是隔離的(這是我父母教養我的問題)。後來有一段時間,狗總是喜歡拱我的手心,但我不知道它想幹什麼,還總是趁機抓住它的嘴。直到有一次,它拱我手心後我隨手摸了下它的頭,接下來的五分鐘,它至少高興的拱了我手心二十次,我也不斷的摸了它五分鐘。自此之後突然學會了和狗溝通這件事,它也特別喜歡我,因為我學會了像狗一樣和它玩,和它對撲,甚至有時候我就直接咬上去了,用它的方式和它溝通。

所以養孩子這件事情一樣,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和她一起爬、一起坐、一起玩(如果不會爬,可以到這裡學 zhihu.com 的頁面 )。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改變,更是心靈的變化。想把自己變成孩子,就必須拋棄掉業已形成的各種概念,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拋棄掉所有的是非對錯,這非常難。但幸運的是,此時有一個最好的老師,就是你的孩子,她的赤子之心。所以題主問的這件事,我的答案其實是:我養她,她教我。

和孩子在一起,就必須放棄掉所有的不耐煩:
有一天,她學會了拔插頭,我插上去她拔下來,那幾天,我們連續幾天每天要玩幾十遍這件事。
有一天,她學會了抽紙巾,於是我帶她抽掉了一盒紙,然後玩天女散花。
從她學會爬開始,我們就會每天在一起爬,我追她,她追我。
等她學會了走路,追來追去這件事部分就由狗代勞了~~
藉此機會,好好享受當下的每一瞬間。

和孩子在一起,就必須拋棄所有的是非觀:
我們從不跟她說什麼好、什麼不好,所以她從來不會接收到這種干預的能量,不管是想拿東西還是見了別的孩子,都能發乎本心、勇往直前,甚至半歲時把一個2歲的哥哥嚇哭了。直到十個月的時候,我父母過來幫忙一陣子(之前都是我們自己帶),我媽喜歡嘮叨這個不能碰、那個不好、狗臟什麼的……僅僅3天後,有一次大家吃飯,她想拿桌上一個勺子,伸出手後卻停住看了看大人的眼色。那一瞬間,我們就決定,在她學會表達自己之前,不能讓父母帶了。果斷半個月後,把父母先請回家,這種性格上的影響花了一兩周才觀察不到了。習氣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它們會像DNA一樣想方設法把自己傳承下去。自此我也開始反思,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性格,都可以在父輩乃至祖父輩身上找到來源,這些東西一旦傳承下來,人就被這些習氣約束,生命無限的可能性逐漸變小。所以消弭掉前代的影響,也變成我輩一項長期的功課,怎麼辦?學孩子的赤子之心,反者道之動。

和孩子在一起,不要無故打斷,不要過度反應:
有什麼東西,讓她自己玩,不要因為臟或者危險就搶下來,如果擔心,就事先收好。我們從來不干涉她自己接觸東西,半歲時候找到一個剪刀玩,我們在旁邊看著,因為從小都不被打斷,她會非常謹慎的慢慢摸過去,完全不會傷害到自己。老人通常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喜歡主動去挑逗小孩跟他們玩,這非常糟糕,專註的練習對孩子非常重要。
孩子對能量的反應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一旦能壓過你,她馬上就學會了。我爸是個沒帶過孩子的人,這方面特別容易被欺負。孩子一哭,他就會帶她出門遛彎。果斷不到一周,孩子就學會了假哭,想出門就假哭,他就帶她出去。甚至,我家的狗都學會了,平時我們帶一天只遛兩次,我爹在,它就會拉著他出門,一天能出去四五次。假哭現象也在把父母請回家後自然消失。

關於吃飯:
為什麼老人總要喂飯,其實是他們覺得方便省事,省的擦地給小孩換衣服。其實這是多大的事,我家6個月除了吃奶加食物後,就是自己拿著吃了,從手掏小米粥到徒手吃麵條,從小就自己用手吃飯,大人總共餵過大概不超過10頓。她碗里的麵條吃完了就會主動要,然後我們給她碗里2根,一根自己吃,一根掏了喂狗。當然因為手還不夠靈活每次都吃得一桌子亂七八糟,但這無所謂。記住一句話:小動物哪有不愛吃飯的!!所以吃飯的事沒弄好一定是大人的錯。上兩張吃相:

不教是非,她能學會么?
完全不用操心,前不久,我媳婦到院子拿東西,外面大雪,她一個人在屋裡,探了個頭出來,想了幾秒鐘,然後退回去了,等回去看時,她站在門打不到的地方,好好站著,毫不焦慮的等待著媽媽回來。我們從來沒有教過這些,只是帶她體驗過被雪「咬」手、她自己被開門碰到過,於是自然就能聯繫場景判斷情況。這時她14個月。心理狀態已然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隨手所寫,沒有很系統的歸納。
關鍵是,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白紙,用所謂教養的名義,企圖塗抹什麼上去。
實際上,孩子是一顆種子,給她營造好環境,不用干涉,她會長成真正的她自己。

天真,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就是 拋棄自我、只看事實、不傳是非。

ps:目前我只養到一歲,後面幾歲肯定有差別,經歷了再補
----------------護持天真篇完----------------


不要自己覺得冷就給ta加衣服。
我的童年真是熱死了。

-----
日報觀光團你萌好,答主已被親媽打死
T^T


我不會用告訴ta 「 社會黑暗而現實、個人能力很有限,學生時代的夢想大多太高而不切實際,不聽他們的話選擇的追夢之路只會無限艱辛,甚至極大幾率會到頭來只會一無所有」 的方式,
來阻止ta去用最青春美好充滿幹勁和激情的歲月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而逼迫ta去以放棄一生中最珍貴,失而不能復得的那些夢想、脾氣、眼界和幹勁為代價,去選擇最磨人心性的所謂清閑穩定的體制內工作,去過所謂安穩 小康 一眼就能看到十年後模樣的生活。

我會告訴ta:
如果你認定那是你的夢,就去追吧,哪怕它再難,總有人實現,而我相信你會是那其中之一。
這條路是會很艱辛,你也會慢慢在摸爬滾打中理解社會和生活的險惡與溫暖。想來你自己經歷過之後再去看,一定會比聽人說的經驗感悟要來的更深刻。人一輩子沒摔過幾個跟頭,都不算真正活過。
我們身為父母能為你做的,一方面是照顧好我們自己,在你追夢途中不讓自己拖你的後腿;另一方面,是在你跌倒時給你安慰休整的港灣,萬一你失敗了我們能幫你重新站起來,給你繼續前進的物質和精神力量。

說實話,
我曾因為他們改變我的人生選擇而一度恨過父母,
爭吵時我對他們說過,我努力學習考好成績聽話當個好學生,不是為了過和你們一樣坐辦公室看報紙喝茶的所謂安穩日子,
而現在即使偶爾想起終不能釋懷卻也近心無波瀾,
才終於明白,
我能懂得以上這些道理、
決心不在決定孩子的未來的問題上重蹈他們的覆轍,
就已經是我與他們的不同。
就已經不枉我大學直至今日
有過的那麼多的眼淚和掙扎。


曾經我擔心自己性格太隨和,忍不下心動手打孩子,會把他慣壞。

後來慢慢琢磨琢磨,開始發現這個邏輯似乎有些問題。我憑什麼就認定了,打孩子這個行為能夠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想來想去發現這只是長輩們一直以來的說法,從小聽這類言論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之下就認同了。類似的還有孩子物質條件太好,就會變壞,所以要窮養。我內心深處已經先入為主的認定了,不打孩子就要上天,物質條件太好就容易被溺愛慣壞。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差點讓我放棄思考是不是存在另一種可能性,即不打孩子,給他良好的物質條件,同時培養出一個明辨事理,獨立自主的人。

答案不言自明。

我們的父母輩由於知識和時代的限制,只能採取一些粗放的教育方式。他們想不出來比打更好更有效的方式來制住熊孩子,然後出了問題就覺得肯定是打的還不夠,並且順便歸罪到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在諒解父母輩的錯誤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盡量避免這一幕繼續發生在下一輩身上。


這是我最近信奉的兩個信條:
「孩子永遠是正確的,錯的只能是我們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寫不出作文,有的家長會直接開罵:這都不會寫,這樣這樣,那樣那樣,一篇文章不就出來了嗎。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年如何想破頭皮湊字數的日子。我們應該抱著一顆同理心去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然後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的根源並找出解決方案,這才能體現出我們比他們多吃這麼多鹽的價值嘛。就這個問題而言,以我不長的學習生涯的經驗來說,寫不出來就是肚子里沒貨,也就是說讀的東西太少、想的問題也太少。平時多陪孩子閱讀和討論,教他摘抄文字積累素材才是解決問的根本途徑。
如果孩子任性、懶惰、無理取鬧、愛攀比、沉迷遊戲等等,我更願意歸因於自己,肯定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肯定是我對孩子的心理活動把握有差錯。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他只是個沒有成年的成人。」
舉個栗子:比起教他跳可愛賣萌的兒童舞蹈,我更傾向於讓他學成人跳的舞蹈。我知道他剛開始學的時候必然還是可愛賣萌的樣子,但姿勢肯定會一步一步慢慢地向成人的舞姿靠攏。我希望孩子展現出來的可愛是因為一開始模仿能力不足,而不是我們成人一開始就把他限定在了那個低級的層次,並覺得孩子們就是喜歡這種幼稚的東西。但其實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模仿大人,一直都是,從他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是這樣。所以,比起讓孩子沉溺於大人構建的出來的兒童世界裡,我更希望他能儘快的接觸真實的世界。
我會告訴他真實的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轉的,以及,什麼原因導致爸爸最終混的這麼差。


盡量少穿開檔褲;

不會在喂飯時端著碗到處追;

不會為了讓頭髮變黑變濃而剃成小光頭(看到過文章說並無依據,求證);

摔倒時絕對不會用「都怪地,打地」來安慰他;

盡量與孩子溝通,而不是板著一張威嚴面孔來質問;

不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以上問題我深深感覺到會被父母公婆的隔代教育全部推翻。。


我倒是更想知道,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不妥的地方,西方哪些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借鑒,謝謝 @Matt Hartzell


1,不放養,不會忙著自己秀恩愛而忽視孩子。
2,不灌輸「xx比你小你要讓著TA」。
3,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的時候,不會說「xx喜歡你的玩具,你就送給TA吧」
4,不會給太大壓力。
5,不會說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不好。
6,不會把自己孩子給自己分享的小秘密告訴自己的朋友,還和朋友當著孩子的面笑作一團。
7,不會太節省,不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是不是還沒有錢重要」。
8,答應過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9,交流平等,父母非權威。
10,不想把孩子當做下半生的寄託,會給予孩子合理的自由,但是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剛才碼了好多!!!沒了!!!傷心!!
此為補充:
我的童年並沒有很悲慘……這個題變相在問「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有哪些不妥當的地方」,所以我只說了壞處。然而父母在教育我的時候,還是有不少地方可圈可點的。

1,父母恩愛,所以我相信愛,相信感情,相信信任。這應該是一種安全感的表現吧?
2,父母恩愛,家庭氛圍好的出奇。家裡對我而言一直都是一個無比溫暖無比放鬆的地方。
3,家庭氛圍好,所以很多小夥伴喜歡來我家玩,而且都和我爸媽成了好朋友。朋友們也都喜歡我家,也都喜歡我~
4,父母都很講道理,所以從小我就很少胡攪蠻纏。
5,父母都是孝順的人。孩子容易學父母的,而我的父母非常孝順,三代人關係非常和睦。我也要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6,父母不干涉我的學習,不干涉我的隱私,不干涉我的社交,尊重我的習慣。(其實我覺得他們不干涉我是因為倆人要秀恩愛所以懶得管我)
7,父母同我有共同話題。爸爸和我一起看球賽,媽媽和我一起看書。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也會試著了解一些。
8,父母脾氣都很好,不抱怨不爭執。有什麼矛盾都攤開說,從來不會急眼。
9,我媽廚藝好!!!特別!!特別!!特別!!!好!!!
10,父母覺得愛不僅在行動上,也要在語言上。所以他們會時不時的告訴我他們很愛我。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愛的~


孩子告訴我的秘密一定好好保密,永遠不在親戚朋友的飯局上當成笑話說出來。
同一個錯誤不重複批評。
如果孩子說腰疼就幫他(她)揉揉,而不是說「小孩子哪有腰」……


前一陣,跟我們單位一個老領導在一個場合坐一起,他問我,璐璐,我想問問你們年輕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看法,我兒子剛生了孩子,現在和他交流教育孩子,他說絕不會像我管他管的那麼嚴來管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你們年輕人都是這樣想的嗎?
我想了想,說,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要是有孩子我也會這樣。
然後老領導就激動起來了,說,你們想沒想過,不管的嚴,將來當無賴,當流氓,當殺人犯?尊重孩子的選擇,他小孩知道什麼是對的?他選玩就玩?他選錯就讓他錯?
然後一直我就插不上話,插上話的他一一駁倒。
後來我就笑笑不說話了,或許很多我們父母輩的人,意識不到,這正是他們的問題。他們永遠不能放心,他們永遠不相信孩子,也就不會有尊重。
如果我當父母,一定不會這樣!


幼兒園的時候
不會因孩子不按自己話辦事就生悶氣給臉色看
不會因孩子犯錯了就生悶氣給臉色看
不會因工作,生活不順就生悶氣給臉色看
情緒不好不想做飯了就帶孩子出去吃飯
情緒不好做飯的時候也絕不把碗筷弄得哐當響,砍豬骨噼里啪啦,把門啪地關上
不會在生姐姐氣批評姐姐的時候讓弟弟也感到害怕
不會在生弟弟氣批評弟弟的時候讓姐姐也感到害怕
不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說你怎麼老是板著臉 他為什麼會這樣
任何情況下,絕對,永遠,以平和的方式和另一半溝通。

小學的時候
下大雨的時候會去接孩子
在孩子老是算錯25x25和老學不會系鞋帶的時候
不會在鄰居家小姑娘面前,用高分貝的聲音把他罵哭,讓孩子暈過去
不會跟他說那誰家的孩子已經會乘除了
不會跟他說老師還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給你評三好學生這種話
不會讓他把剛寫完的日記拿過來給自己看一看
不會硬讓他在其他大人面前展示一下今天學的武術
不會在他每次和小夥伴吃冰棍的時候跟他講你胃不好拿給我吃吧
不會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只發剛好夠交學費的錢,第二天就把錢收走說我來保管吧
不會在他姐姐不在的時候翻她抽屜,讓他不知所措
不會因為他姐姐用零花錢買了炸豆腐和汽水就暴跳如雷,讓他不知所措
不會把他提心弔膽用5毛錢買了一次塑紙飛機連拆開都沒有就把它扔掉然後,讓他不知所措
不會把他堂弟借給他的四驅車摔在地上說這有什麼意義,讓他在面對堂弟的時候不知所措
不會指著堂哥借給他的火影漫畫說看這有什麼意義,讓他在面對堂哥的時候不知所措
不會在他自己展現自己畫的數碼寶貝的時候不為所動
不會讓他在小的時候就感覺玩是一件很沒意義的事情玩的時候就會有犯罪感
不會在他想要學武術的時候說這有什麼意義然後讓他去學英語
在他捧獎狀回來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我為你開心,因為你努力了

初中的時候
不會因為他不主動向彙報我學校里情況的就追問
不會在他想讀一本文學名著的時候質疑這本書到底需不需要買
不會不敲門就開門進入孩子的房間
不會在他宅在家看書的時候質問他幹嘛老是把門關上
不會在他喜歡跑步的時候問他為什麼不去游泳
不會在他拒絕和我去游泳的時候跟他大講特講游泳的好處
不會在孩子和別的親戚朋友面前說媽媽的不好,讓他不知所措
不會在孩子和別的親戚朋友面前說爸爸的不好,讓他不知所措
不會在孩子面前說親戚朋友的不好,讓他不知所措
在終於他不知所措的時候
不會說你看誰家的孩子多活潑
不會說你怎麼老是一副解放軍臉你應該開朗一點之類的很有建設性但毫無執行方向可言的話

高中的時候
不會在他把試圖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的時候就跟他講「沒必要那麼干,別人會覺得你怪癖」
不會在他反覆理鍋蓋頭的時候反覆告訴他這髮型不好看。這個時候,不好看又怎樣
高考前當他告訴我不要每周提一大堆東西跑去學校送東西給他吃,我真的會停下
在他已經自己連洗6年衣服的時候,也不會在這節骨眼上刻意要把他的衣服拿過來洗
不會直接拿他都不怎麼接觸的老師的話直接給他貼標籤
不會在醫生說就這孩子視力想當兵簡直是天地之差和醫生嘿嘿笑笑,回到家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

大學的時候
不會自己一件衣服穿好幾年,另一面卻告訴孩子該花得花不能省
不會在出去買衣服的時候和導購員說這孩子每次洗衣服水都放得很少然後皮膚怎麼不好
不會說他自己挑的衣服難看,然後把自己挑的拿給他。這個時候,難看又怎麼樣
不會自己不養成早起吃飯的習慣,另一面叮囑孩子身體有多麼重要
不會等他上開始上大學就開始說些要學社交死讀書沒用的話
不會看見他放假時一捧起書就要反應過度
不會在他反抗學校強制實習的時候說他幼稚
操蛋的是社會,我不會因孩子適應不了社會的操蛋就感覺他是笨蛋
不會在他放假窩在家裡看書的時候跟他講應該出去玩
不會在他放假在外面玩的時候跟他講沒什麼事就回來
不會在這個時候還說作為大人,我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不會因為和孩子溝通不起來就質問孩子怎麼辦
不會在不知說什麼好的時候說我們已經老了,你應該教我們才對
不會說不然送你上大學有什麼意義之類的話
-------------------------------------------------------
我會愛自己,愛另一半,愛孩子。努力保持心態平和
任何情況下,絕對,永遠,以溫和的方式和另一半溝通
我尊重他作為獨立的個體
我要保持學習永遠爭取當個有趣好玩的家長
我會把自己能掌握的,無論技能還是品質都教給他,
但我保持警惕絕對不用他來證明我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家長
我會給他空間,讓他用他的方式去適應和處理壓力,我會允許他犯錯
我會把謝謝,對不起掛嘴邊,不大聲講話,不大聲打嗝。
我從我自己做起。


你可以自私地只為自己活著,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父母不需要你養老,也不是你的負擔壓力。你可以選擇去任何一個城市生活,選擇從事任意你所鍾愛的事業,你可以早戀,也可以不婚,可以喜歡同性,也可以喜歡異性。總之,在你成年之後,我會盡最大可能給你表面的自由,希望通過努力,你能成為一個精神自由的人。


除了關注下一代的身體健康,我會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小的時候其實是有輕微的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的,但我爸媽一直以為我只是及其的害羞。那個時候的我不敢跟別人講話,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沒有任何和同班的小朋友玩的慾望。但我的父母逼著我去跟其他人講話,我整個人的身體都是顫抖的,但他們只把我的種種表現看成是膽小。初高中去的都是寄宿學校,不得不和陌生人交流(新同學和老師),從來不想上課主動發言,被老師叫起來也是滿臉通紅,不敢說話,所以我從來就不是班裡的酷孩子。很感謝那時班裡有個善良的女生願意和我做朋友,現在大四了和她還是交心的朋友。她知道我的焦慮,會去鼓勵我,不會去批評我,主動拉著我去一些社交場合"鍛煉"我。很謝謝她。我大學主修的心理學,接觸了各種治療社交焦慮症的方法。我的焦慮症一直都在,但我已經有包容我自己這一個「小缺點」。現在已經發展到跟我不大熟的朋友都覺得我是一個特別外向的逗逼,但和我交心的朋友會知道我焦慮的那一面。

我父母其實對我很關心,對我很好,可是他們當時也不懂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而且加上他們本身其實是很外向開朗的人,所以他們沒有往心理健康方面考慮,我沒有任何責怪他們的意思,只是說我自己經歷過這些會更加註意我的下一代心理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

不知道這一答案有沒有偏題,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謝邀。
第一,給了孩子的東西就是孩子自己的,我不會逼迫他們大方地拿出來割愛。
第二,不說孩子沒用,不強求他們上進。
第三,進行必要的性教育,絕不以「長大了你就懂了」來敷衍。
第四,教會孩子凡憑藉自己合法勞動賺錢的人,都值得尊重。
第五,教孩子生活自理。
第六,從小培養孩子的經濟頭腦,既不過分節約也不鋪張浪費。
第七,絕不說「我還不是為你好」,也不以類似的話來強迫孩子聽話。
第八,告訴孩子,父母賺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不是只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父母的錢不等於就是孩子的錢。
第九,最終獲得什麼學歷,什麼學位,不強求。只要能養活自己和家人,有一技之長即可。
第十,自己的責任自己扛。父母犯錯不推給孩子,該道歉就道歉。孩子有錯要承認,要道歉,不要委過於人。
……
還有很多,不過如果一直想著不能和父母一樣,可能會走上歧途,所以對父母好的辦法和經驗還是要借鑒的。
PS:以上為總結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的教育經驗得出來的結論。


「我愛你寶貝,但為什麼我這麼愛你,事事都為你考慮,總是給你最好的東西,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幸福,你還是這麼不聽話?爸媽不會害你的,爸媽是為你好,爸媽也是這麼過來的。」
我希望我以後只會說:」我愛你寶貝。」


自己帶孩子,累死都要自己帶孩子,絕不讓他們寄人籬下


三又木說的很好很好了,我就是說個看法。

從80後往後,對孩子的教育幾乎是一定一定會全面超越父輩的,道理很簡單,有錢了,孩子少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這一代最嚴重,往後會越來越好的,就是孩子教育理念上和父母的巨大分歧,很明確的說就是無法調和,等到70後當了爺爺奶奶,分歧就會小的多。


Rick and Morty S01E07
morty跟外星人生下來一個小怪獸

morty對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一直不滿意

但是無奈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傾向

morty只能把孩子軟禁起來,多年後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作家。

祝各位在「我能成為好父母」的道路上一切順利


推薦閱讀:

父親打我,我還手。這樣的我該何去何從?
如何看待傅雷對傅聰的家庭教育,和傅聰出走英國對傅雷結局的影響?
家裡條件還好 兩套房子 一輛車 哥哥美國讀書 可是父母總說窮死了 沒錢還欠債 現在內心很痛苦怎麼辦?
老公性格封閉,怎樣走進他的內心?
如何看待姐姐給弟弟買 10 元零食後,被其父暴力毆打的案例?

TAG:代溝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