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為了培養孩子學會分享而強迫孩子讓出心愛的玩具?

今天看到一對父母,在兩三歲的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還是讓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有別的孩子過來搶玩具,自己的孩子護著玩具,被教育要學會分享,孩子不同意就掰開孩子的手,孩子被搶走玩具哭了,家長用別的東西哄,也不會幫孩子把玩具要回來,還是對方家長看到了急忙還回去,孩子媽媽還說不急。
這個孩子媽媽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引以為傲,她說不會分享的孩子總會被孤立,孩子就是要會分享才能受歡迎。孩子爸爸更是說上幼兒園第一課就是教你怎麼分享。
我說,這樣不好吧,我聽說玩具對小孩子很重要的,好像妻子和孩子一樣?你看她都哭了。
孩子爸爸很不以為然,說一個玩具能有多重要?你把玩具當老婆孩子?又不是戀物癖。
我說你又不是小孩子。
他說他也當過小孩子,小時候的玩具玩著玩著就不喜歡了,分享一下怎麼了?
後來孩子爸爸打圓場說,可能男人和女人思維不同吧,你們女人比較敏感。
是我太敏感了嗎?


我只說一個,分享不是剝奪。分享是孩子自主萌發的意識,因愛而生,因安全感而生。這樣強制分享下長大的孩子不安全感會很重,反而更自私,更有防範心理。


哈哈哈哈,他們顯然把分享看得太嚴重了。而你把獨佔看得太嚴重了啦。其實都沒那麼嚴重啦。

碰到這種情況我當然會勸孩子要懂得分享。但也只是出於安慰、打圓場的角度。無非搞得劍拔弩張很難看,那麼我們就懂得分享吧,否則我一個大人還能替小孩出頭去搶回來嗎?

當然凡事都有個度,如果我的孩子實在不願意分享,那我當然也會護著她對吧,否則還是親爹嗎?

獨佔是霸道的行為,強迫分享同樣也是霸道的行為。分享的重要性不在於給別人東西,而在於把別人和自己放在同樣的地位,具有同理心,平等對待,自己喜歡別人也喜歡,自己能玩別人也能玩。而強迫分享的本質還是無視同理心,這樣的分享毫無意義。這樣的孩子學會分享之後,會拚命分享給別人,別人不要也強迫別人要,變成活生生的神經病-.=


謝邀。
分享也不是這樣培養的,我可不會那麼簡單粗暴。
我覺得芽芽在分享這一塊兒做的還是不錯的。
芽芽16號就兩歲了。
自從她能獨立吃東西開始,我就會挑一些容易分享的食物,比如切成塊的蘋果、梨、桃子什麼的,讓她自己端著零食專用碗吃。等她吃幾塊,我就說:「蘋果真好吃啊,我也想吃。」小的時候她聽不懂,就愣在那,我就說:「那媽媽拿一個好不好?」然後就拿一個放進嘴裡,很誇張的說:「真好吃啊!」後來我再說,她就自己喂我吃了。再後來每次不用我說,她都會主動喂我吃了。
我跟我媽、公公婆婆都說過,如果跟芽芽說了「給我吃一個吧?」這類的話,芽芽拿給你,就一定要吃,不然孩子會混亂的,逗她玩不好。
有時候睡前跟老公視頻,就不給芽芽講繪本了。芽芽就會來個無實物表演,比如假裝在樹上摘蘋果啊、桔子啊之類的,或者假裝在超市買了蛋糕什麼的,先自己吃,再拿給我,最後給她爹,嘴裡還說:「快點吃,好甜呀!」我們當然也會很配合的說:「好甜呀!好吃!」
芽芽基本上都可以和家裡人分享食物了,包括我、姥姥、爺爺奶奶、我妹妹、妹妹的女兒Timi、我表妹、還有我的兩個姨,芽芽都願意分享。
食物的分享就算是有了一定的成績了。

玩具這一塊,因為我每次買玩具都會買一模一樣的兩份,一份給芽芽,一份給Timi。買之前就跟芽芽說:「給Timi也買一個好不好?」她都說「好。」等玩具拿到手,見到Timi,她也會主動給Timi,還會說:「都是一樣的。」
然後區別就在互相去對方家裡。芽芽去Timi家,從來都不會動Timi的玩具,她說:「芽芽家也有。」等到Timi來我家,兩個人就開始搶了。Timi拿哪個,芽芽就搶哪個,嘴裡還說:「這是芽芽的!」我們一般都不管,她們自己就解決了。後來芽芽發現Timi走的時候並不會把玩具拿走,也就不太搶了。
3號在我家吃火鍋,Timi看中了芽芽的一個書包,那是早教中心給芽芽發的全勤獎,Timi想要背回家,芽芽不給,搶起來了。我妹妹說:「那是芽芽上課棒棒的,老師獎勵的,你要是喜歡,咱去買一個好不好?」最後Timi放棄了,兩個小人兒躺在遊戲地墊上你一口我一口的吃蝦條,小腳丫還抖啊抖。我還錄了視頻。
在我家有一樣東西是嚴禁爭搶的,就是書!我是個愛書的人,不管是繪本,還是我的書,都不能搶。我經常跟她們說:「書是你們的好朋友,要輕輕的,如果弄破了,書會疼的,就哭了。」經常這樣強化,她們就知道我是很認真的,也就不搶了,你一本我一本,自己翻著看,看完了還會交換。有時候還會問對方「你喜歡哪個?我不喜歡這個。」

跟陌生人分享我還是持保留態度。因為我一直在跟芽芽說「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如果把她的東西分享給陌生人,豈不是影響了她的判斷?


謝邀。
前幾天陪外甥女去鄉下的遊樂園玩。
她在裡面玩來玩去。
然後來了個熊孩子。
歲數比我外甥女還小。
看到我外甥女拿什麼就搶什麼。
他媽也在邊上。我看看她,她裝作沒看到。
我家的小淑女被欺負的要哭了。
我開啟河東獅吼。衝到那小孩面前。就看著他。
成功用眼神擊殺一隻熊孩子。
他媽這時候來找我了。你這個人怎麼這樣的啊。欺負小孩啊。
霸氣的一個滾字。我們就走了。
裝了逼就跑,真TM刺激。

好像偏題了。
分享。
我跟我朋友自然會分享。
為啥我要把我的寶貝分享給我不喜歡的人呢。
你們忘了小時候辛苦存錢買來的四驅車被人要走時的心疼了嗎。
你們忘了小時候穿著新衣服準備接受別人羨慕,結果借他們穿了下後沒看到他們脫下來的迷茫了嗎


瀉藥。

分享是指把一樣東西分給別人,但是自己會開心,這才叫分享,如果孩子有兩個蘋果,你可以教育她,把一個蘋果分給別人,但是如果只有一個蘋果,你要詢問她願不願意讓出這個蘋果,因為這不是自不自私的問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


分享,不是訓練出來的。這種發自內心的真誠是家教熏陶出來的。訓練那麼硬生生的方法,怎麼會練出美好的心靈呢


大概因為我是家族裡最小的孩子,我爸媽從小隻教育我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印象中好像也得到過哥哥姐姐送的一些小玩具,是不是他們被逼著分享的倒是不清楚,我小時候愛裝逼不玩玩具的。所以有送沒送送什麼都行。
倒是順走了外公不少書……

不過我也沒和人分享的習慣就是,真關係好我就買個新的送你唄。

對了小時候發生過一件很離奇的事情。
大概是念託兒所的時候,大我一歲的表姐送了我一個可以拼的球形鑰匙圈,而且大人們都不知道。
我就帶著去託兒所了。
沒想到有個同學也有類似的然後還找不到了說是我偷的,結果雞飛狗跳了大半天才知道我手上的是表姐默默送給我的。
後來老師同學有沒有給我道歉我是不記得了但我本能的恐懼老師和這種會讓自己陷入百口莫辯的窘境。


謝邀!

分享是好事,但是需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

我把東西分享給別人,別人因為獲得新東西而快樂,我因為別人獲得快樂而獲得了快樂。所以,這會激勵我下一次繼續分享,進而獲得更多的快樂。

但是,這種快樂的方式比較高級,不是如吃了好吃的會快樂這樣與生俱來。所以,父母需要引導小朋友去體會這種高級的快樂,並且小孩太小可能領悟不了,引導過程也並非一蹴而就。

只有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小朋友以後才有可能自發地進行這種行為。

題主描述的情況,小孩並沒有從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反而獲得了更多的痛苦。這是適得其反的。

單方面分享之前,最好先學會交換。

分享比較難學,交換會容易一些。我用我的玩具和你交換你的玩具,然後兩個人都有了新玩具,都能從新玩具中獲得快樂。

這更平等,更容易被小朋友體會到快樂,也是父母更容易引導的。

交換接受得不錯了之後,再來引導分享吧。

並非什麼東西都能分享

我們作為成年人,相信對分享的接受度比小孩大很多。但是也絕對不是我的所有個人物品都能分享給別人的。因為,有的物品我很喜歡,可能它並不值錢,但在我眼中價值很高,那麼分享給別人之後,我所獲得的快樂不足以抵消掉我的損失,所以我是不會願意分享的。

題主描述的那對父母在這一點上越俎代庖幫小朋友評價了玩具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價值,這是不合適的。也許就在那一刻,在這位小朋友眼中,世界只有這個玩具而已。那作父母的,可以引導小朋友考慮別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應該尊重小朋友最終的價值判斷。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樂於分享的確也是孩子社會性表現的一個體現,樂於分享也確實是需要家長為孩子培養的一個良好品質。但是,這不代表了我們要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強迫孩子分享他喜愛的玩具!

正如我們自己,也總會有自己希望獨自佔有而不願意分享的東西。我認為只有建立在真心快樂的基礎上,分享才是有意義的;而出自自願的分享才會是真心快樂的。


關於分享的培養,重點在於:自願和快樂!


對於孩子來說,先獨享再分享是很正常的發展順序。只有在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了,多出來的再分享出去,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當我們要求孩子把自己手上的玩具分享出去的時候,也需要換到孩子的角度去看看:這個玩具是剛買的,我都還沒捂熱呢,才不分給他玩!這樣想想,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就能釋懷,而不再會因為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而感到沒面子,感到生氣呢?


我是不會強求小朋友一定要分享他喜愛的玩具的,有時候EE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我還會幫他對小朋友和她的家長解釋:「EE的小火車是剛剛買的,他現在還捨不得給其他小朋友玩。我們約好明天拿其他的玩具來一起玩好不好?」往往這個時候,兒子都會非常安心地呆在我的身邊,有時候還會贊同似的點點頭。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我這樣做是過於溺愛孩子,但是我卻認為,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並且深深地理解到:媽媽是不會要我把我心愛的東西隨便讓出去的。在建立這樣的信任的基礎上,他主動分享的意識才會萌發,然後發展,再到成熟。所以,先讓孩子享受獨享的樂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與人分享。


————————

我每月會在我的育兒交流群講1次微課,寶爸寶媽對親子早教、親子閱讀、親子遊戲方面有興趣的,可以加我的小助手微信號:ibaybay01,會拉你入群,請備註「知乎」。


1、父母人際交往能力弱,缺少過硬朋友,因此既重視孩子處世能力,又缺乏切身體會、經驗與能力,就會找一個自己能理解,但正因為是社交能力弱的人能理解,因而並沒有多少價值,的概念。比如這裡提到的「分享」。
2、人的「意識」培育是有階段性的,2-3歲時,主要應以「自私」為主,這是建立自主意識、存在感、掌握各種生存技能的重要基礎。傳統上,在這個時間段,中國家長通常會通過故意搶孩子東西,逼得孩子哭鬧來強化這種意識。孩子逐漸長大,再過度到組織、協作、幫忙等意識培育。切不可本末倒置。
3、分享是一種重要的為人處世手段。但是目的,是通過分享建立更大的人際網路、信息網路、協作網路,藉助這樣的社會化運作機制,使自己獲得比不分享大得多的精神與物質收益。因此分享教育不能光教分享,還要教獲利,精神與物質兩方面的收益。這樣的分享教育才易於理解,易於接受,易於操作。
4、2-3歲時,不能進行分享教育。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無法理解更不可能實施分享。如果家長這時候強推分享教育,會極大的干擾孩子自主意識、存在意識與本能意識的發育。留下極大隱患。現在在大學生中經常可以發現自主性與存在感不足的現象,人的狀態比較差。追溯都可以發現家長教育的不當。


很顯然,不應該

1.孩子也是個獨立個體,雖然小,但父母應該尊重她,文中的這對父母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2.分享是要建立在一個公平安全的環境下的,對方都來搶了,這哪裡叫分享?巧取豪奪還差不多。

3.分享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達成對孩子未來人際交往的一種鍛煉。但這對父母顯然偏激了,這樣強迫式的分享,孩子從中學不到任何東西,留下的只有不悅的體驗。孩子還能喜歡分享嗎?

4.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發現,這對父母的情商並不高,教條主義,但應該有一定的文化,所以喜好自以為是。尤其是孩子爸爸居然扯上戀物癖,令人頓覺無賴,這給我感覺是出身不高,父母沒什麼文化,自己學歷或者收入還不錯,所以過度自信,說話做事都喜歡抬杠。這樣的父母不能說對孩子有什麼壞心眼,但往往弄巧成拙。


哈哈哈謝邀。等這孩子長大這兩口子就明白啦。他們這種方法教給孩子的不過是你比我大你就可以明搶,那等我長大了我也可以明搶啦,哦耶。或者還有一種可能,我不想被孤立就要分享東西,不管什麼只要對方要我就得給,不然我就完了,那我打胎我不要名分你別離開我行不行?


當然不應該。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闆讓你發揮高風亮節分享精神,和別人share一下你的工作資源?升職加薪機會?海外總部培訓名額?

怎麼,你覺得不爽的事就要孩子同意?


謝邀。
分享可以教育,可以養成,就是不能強迫。
分享必須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
所以我教孩子們要分享,但不強迫他們分享。對孩子們的主動分享,我都接受、感謝、鼓勵。例如哥倆小時候主動分享食物玩具的時候,我都要求家人和我一樣接受並道謝,食物開心享用,玩具不要立即歸還。對於他人給孩子們的分享,我堅持回饋。
小孩子鬧鬧脾氣,不願意分享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關鍵在於父母的引導和培養,沒必要上綱上線,沒必要太過焦慮。
大萌目前分享這方面不錯,有時會和弟弟鬧小脾氣,整體做的還是不錯的。小萌現在處於相當小器,喜歡獨佔的時期,我仍然堅持引導。
其實我不太明白描述中那些父母的邏輯,當孩子的玩具要被搶走的時候,不去保護孩子,不教孩子保護自己,不鼓勵孩子保護自己,居然用「分享」對「自己的權益被他人侵犯」這種行為進行美化。請問,這種父母出門帶了腦子嗎?或者沒有膽子?或者沒有學過語文?可以預見如果繼續下去,這個孩子每次被人奪走什麼,都會用「分享」來美化粉飾和自我安慰,時間長了,怕是會有心理問題。到時候不知道他/她的父母會怎麼看,怎麼辦。
以及,這種「教育理念」與性別無關。


分享一個個人觀點,不保證對:

孩子之間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大人不要參與。

大人幫助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家孩子的玩具,跟大人幫自己家孩子打別人家孩子的耳光,是一樣性質的行為。

雖然作用力的方向不同,但是都是暴力。

為什麼前者被很多人稱道,後者被很多人唾棄?

因為前者的錯誤更隱蔽。

但是,我記得看過一些關於孩子的心理學書籍中曾經說過,當你的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自己努力,顧涌顧涌(東北話,意為像蟲子一樣蠕動的樣子)地爬向一個扔得遠遠的球,你隨手拾起來走過去給了他,表面上是在幫助他,實際上卻是打斷了他學習和獨立的過程。

撿球這件事是這樣,處理人際關係,也是這樣。

讓小孩子自己去獨立完成,如果做錯了,在可承受範圍內讓他認識到後果,但是,成年人永遠不要越俎代庖。

因為你的干涉,很可能一下子就打斷了孩子的學習過程,讓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雖然不管怎樣孩子都會長大的……但是,作為一個母親,我還是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儘可能的少給他傷害,多給他指引。

然而如果我什麼都不懂,那麼,寧可遵循孩子的天性,讓他慢慢成長,也不要自以為是地拔苗助長。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認為這對兒家長的做法是錯誤的。

在孩子明確表達了拒絕的的情況下,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分享是有範圍的。

先生,可以把你老婆跟我分享一下嗎?

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把你拉著老婆的手指掰開,把你綁起來,然後快樂的分享你的老婆,你看怎麼樣?


不同意,這是家長對人際交往及其不自信的表現。

昨天兩歲半的兒子跟他同學去動物園玩,一進地鐵,他們倆就把自己帶來的好吃的好玩的分享來分享去,偶爾也會搶來搶去。自己帶的我們家長都是帶類似的玩具和吃的雙份,他們倆都有,然後玩好自己那份還會商量交換著玩。

他同學在動物園買了一把槍,他也很想要,給他解釋了下動物園玩具比外面貴很多家裡又有類似的,所以商量結果就是我們不買了。最後他們倆吃飯的時候,兒子拿出自己昨天在公園撿的石頭給同學玩,然後他們自己探討,那把大家都想玩的槍變成一人玩「一分鐘」,叫我們幫忙記時間。兩邊家長誰也沒有在他們想搶東西的時候強迫分享,只是告訴他們要有同理心。

結果就是,今天一早起來就讓我幫他約這個同學玩。。。

總言之,「分享」是一種精神,強迫來的,那叫「掠奪」。掠奪走的不光是玩具,還有小朋友對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


強迫一個小孩子讓出心愛的玩具,這種做法並不可取。雖然父母會覺得這是在培養「分享」的品質,但是他們忽視了真正的分享是應該一種發自心底、誠心誠意的舉動,而且要讓雙方都能有積極感受。而不是單純的把「我」手上的東西讓給別人而毫不在意。問題中提到的這對父母至少犯了3個錯誤:1、不尊重孩子,「一個玩具能有多重要?你把玩具當老婆孩子?」「小時候的玩具玩著玩著就不喜歡了,分享一下怎麼了?」這完全不顧孩子自身的年齡階段和心理感受,卻站立在「獨裁者」的角度強行要求孩子,為自己「高大上」的名義驕傲而不反省。2、在有外人在場的環境中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這對孩子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3歲左右的孩子行動能力已經比較明顯了,他們需要在家庭之外的公共場所進行積極的探索,但是這需要家長給予足夠的保護和支持。 3、不夠敏感。教養孩子確實需要一個善於體察孩子情緒、內心活動的一顆足夠敏感而負責的心,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無法做出及時的反饋,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勢必是有消極影響的,所以建議家長一方做出改善。


建議孩子他爸把孩子她媽和別人分享,孩子她媽把孩子跟別人分享,這樣就知道該不該了。


當然不同意這種做法,孩子護玩具是物權意識的敏感期,他保護自己玩具的行為應該保護而不是橫加干涉,要告知孩子,自己的玩具他有完全的支配權,而公共場合的如幼兒園的玩具則是先到先得!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玩具,要分享需要徵求孩子的意願,他不願意分享不能勉強!大人看來一個玩具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對孩子來說玩具被強迫分享跟天塌下來一樣,更糟的是孩子會對大人極度失望!如果不強迫他分享,說不定孩子間可以自己解決,比如我家熊孩子,三歲,我從來不強迫他分享玩具,在小區碰到小朋友玩玩具,要是他也帶著玩具,他會用自己的去交換著玩,沒帶玩具的時候他會一直跟在後面請人家把玩具給他玩一會,有的小朋友會慷慨的給他玩,有的則不會,遇到不給的,他會去請孩子的家長說:能不能讓你們家哥哥(弟弟)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啊……這個過程是孩子自己去發展社交的過程


分不分享是孩子自己的事。

從小我就對我女兒說:你愛給給不給拉倒,自己的東西怎麼處置自己決定。當然反過來也一樣,別人的東西怎麼處置別人決定,你想要可以去問人家,但給不給是別人的事,別要不到就躺地上哭,這種情況爹是絕對不會幫你的。

現在我女兒,你說她大方慷慨嘛好像也不怎麼慷慨,你說她不懂分享嘛有時和小朋友玩也會分玩具分零食給別人。

在她的教條里,分不分享看心情看情況,還看分享的是什麼。


推薦閱讀:

表弟30出頭就去世,他兒子剛上二年級,成年前和剛成年階段哪些關鍵點我能幫他?
怎樣教育單親家庭的孩子呢?
如何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
哪些時刻你發現小時候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牛好幾倍?
和自閉症兒童交流需要注意哪些?

TAG:育兒 | 心理 | 兒童教育 | 情商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