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鋼琴協奏曲目與其作曲家?


強烈推薦拉赫瑪尼諾夫第一鋼琴協奏曲,以及第四鋼琴協奏曲
想試聽下的同學請戳戳這裡:
拉赫瑪尼諾夫 第一與第四鋼琴協奏曲
(這裡的第一鋼協是1917年版本,第四鋼協是1941年版本)
這個視頻是其中一部分的鋼琴solo,大概感受一下
視頻封面Valentina Lisitsa- Rach 1 solo視頻作為拉赫的腦殘粉,發現網上只要推薦他的協奏曲要麼是第二號,誇他開場多憂鬱深沉,第二樂章多麼抒情浪漫;要麼是第三號,旋律性多樣化,第一樂章兩個華彩,技巧性與美感並存。誠然,拉赫生前在美國開音樂會的時候,大多都是要求演奏他的第二或第三協奏曲,還有那首他自己都彈得煩了的升C小調前奏曲(Op.3 No.2),幾乎每次開音樂會觀眾都會大聲嚷嚷要加演。
他對大眾的這種狂熱十分頭疼:

...Rachmaninoff replied that the public did not care for any of his compositions except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and that apparently the public believes that he can compose nothing else...
...拉赫瑪尼諾夫回應道,大家對自己除升C小調前奏曲以外的任何作品漠不關心,似乎大家認為他寫不出什麼別的花樣....

升C小調前奏曲的「爛俗」甚至到了這種程度:

...I was with him after luncheon one day when he smilingly showed me a post card from a lady admirer asking him if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meant to describe the agonies of a man having been nailed down in a coffin while still alive. When I asked what reply he was going to give, he said, "If the prelude conjures up a certain picture in her mind, then I would not disillusion her."
我有一天和他(拉赫)午飯後碰面的時候,他笑著對我掏出一張明信片,這張明信片是一位崇拜他的女士所寫。明信片上問到這首升C小調前奏曲是否在描述某位被活生生埋進棺材裡的人的痛苦。我問他該怎麼回信,他說,「要是這首前奏曲能讓她想到這種畫面,我還是別讓她幻想破滅吧。」

造成的結果便是,這位經過演出失敗後患上心理疾病,中年流亡美國迫於生計四處開音樂會,卻仍然著作等身的作曲家,大家對它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兩首公演過數十場的二、三鋼琴協奏曲上。大家對拉赫瑪尼諾夫的印象也來自於這兩首作品,像是第二鋼協開頭極具黑暗色彩的行板主題,很多人每談到拉赫都認為這便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風格。
但如果你仔細聆聽,第一鋼協的風格與大眾眼中的拉赫形象截然不同,開頭的幾聲圓號似乎向舒曼的鋼協致敬(據說拉赫當時確實是有意而為),以急速下行旋律作為開頭似乎是他本人作為十幾歲少年的年輕形象(這是他19歲的畢業作品!)。第一樂章的華彩甚至會有一種「這怎麼會是拉赫寫出來的?」感覺:

緩慢加速上升的升F大調旋律,絲毫沒有一點沉悶、老陳的情感。別的不多說,這是作曲家少年時期的才思泉涌寫成的激情之作。
我其次喜歡的是第二樂章具有歌唱感的旋律,如下圖:
(重點在樂隊分譜緩緩奏出的旋律上)

誰能想到一位年僅19歲的少年,能用跳動的分解和弦配合弦樂部分,譜寫出如此動人的旋律呢?我第一次聽到這段旋律的時候,帶來的畫面像是映照在星空下波浪起伏的大海。沒有極快的起伏波動,沒有刻意的炫技成分,這段旋律的美感就是如此的直接。這種對位方式在他兩年後另一首著名作品《悲歌》(Elegie, Op. 3, No. 1)中也有使用。
可惜的是,第一鋼協作為他於1890年完成的畢業作品,一直沒有得到多少公演的機會,自然欣賞它的觀眾也不多。1895年,拉赫的第一交響曲首演失敗後,他得上了抑鬱症,直到1900年寫出《第二鋼琴協奏曲》後才能重新專註於演出與創作,第一鋼協也被風靡劇院的第二鋼協光環下掩蓋住了。
但他並沒有因此否定自己年輕時期的作品不如日後所寫,等到1917年被迫離開祖國俄羅斯,並將其第一鋼協重新改寫之時,他已不再是那位激情洋溢的少年,而是一個44歲的中年大叔。他對友人Albert Swan的信中這麼說道:

...I have rewritten my First Concerto; it is really good now. All the youthful freshness is there, and yet it plays itself so much more easily. And nobody pays any attention. When I tell them in America that I will play the First Concerto, they do not protest, but I can see by their faces that they would prefer the Second or Third...It is incredible how many stupid things I did at the age of nineteen. All composers do it...
我已經將自己的第一鋼協重寫完善了(注:即1917年版本),現在的版本已經足夠好聽。(協奏曲里)所有充滿年輕活力氣息的部分均得以保留,還將其演奏技巧得以簡化。但沒有人在乎!當我在美國告訴觀眾我將演奏第一鋼協,他們沒出聲抗議,但我可以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來他們更想聽第二和第三(鋼協)。

作曲家費盡心思,運用二十年來臻於成熟的作曲技巧填補年少之作中的「空洞」,甚至不惜刪掉某些他自己認為「太年輕、衝動」的旋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等到自己中年之際,再回首看看當年年少時期寫的文章,會是什麼感受?如果讓你改寫,你會如何下筆?)但觀眾仍然不買賬。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拉赫第一鋼協的CD錄音都是1917年的修改版本,但我個人還是認為1890年的作品更加動人,因為它原汁原味的代表了少年時期拉赫的作曲風格。

這是目前唯一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一與第四鋼琴協奏曲初稿錄音(1890年版),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收藏一下。

另一個充滿爭議的作品便是他的第四鋼琴協奏曲,這首協奏曲自1926年首演以來,一直沒有獲得觀眾的肯定。大家當時的評價說它像是錯雜破碎的爛攤子,毫無美感可言。摘抄兩段當時首演過後,《紐約時報》與《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評價給大家感受下:

...long-winded, tiresome, unimportant, in places tawdry……Mme. Cecile Chaminade might safely have perpetrated its on her third glass of vodka.
...啰嗦、無聊、毫無重點、艷俗...嗯。Cecile Chaminade (當時一位著名的法國女國鋼琴家)可以安心喝下她的第三杯伏特加了。
...somewhat na?ve camouflage of whole-tone scales and occasionally dissonant harmony remains as essentially nineteenth century as if Tchaikovsky had signed it
...用幼稚的全音階和偶爾不搭調的和聲偽裝下的十九世紀作品,要是作品下有柴可夫斯基簽下的簽名就更像了!

這種批評讓自卑的作曲家回想起了當年第一交響樂的失敗,認為自己的轉變之作缺乏藝術價值,於是花了一年半時間重新大幅修改自己的第四鋼協,以至於在1928年修改的版本里,原作中總共1016個小節中有114個小節都被刪去了。在1928年的12月,拉赫瑪尼諾夫再次前往海牙、阿姆斯特丹、巴黎與柏林演奏修改過的第四鋼協,但回答他的仍然是觀眾的一片噓聲,使得心灰意冷的他不得不在演奏曲目表中把第四鋼協刪掉。
最後在拉赫瑪尼諾夫的晚年,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時日無多,作為指揮家的他不願在去世前留下一部被大眾鄙夷的作品。六十八歲的他在1941年最後一次重新修改自己的失敗之作,這次修改依然是十分激進的,在幾乎重寫和聲部分之餘,他將作品縮短到了824個小節,幾乎只有原作的五分之四長度。儘管如此,在一年後他去世之前,大家對第四鋼協一點都不感冒,也許這可以算是他死前的一大憾事。
無論批評者的意見如何,第四鋼協確實是拉赫瑪尼諾夫晚期風格的開端之作。在創作這首作品時,拉赫畢業時恩師贈予他的金錶已經在抽屜里靜靜躺著有35年了。1917年改寫完自己的第一鋼協以後,1918年至1925年,為了在美國養家糊口,拉赫瑪尼諾夫平均每年要出演30至70場音樂會與獨奏會。在他疲憊的身軀下,作曲的鋼筆已乾枯太久,而當年風靡歐洲的浪漫主義風格也已經被無調性音樂、印象派、序列主義打的落花流水。他自此以後創作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第三交響曲等大型作品都帶著第四鋼協複雜交錯的和聲風格,這是追求當下的觀眾無法有遠見能預料到的。
在樂迷形象里的拉赫瑪尼諾夫性格冷漠,從不主動顯露自己的情緒。但在第四鋼琴協奏曲中,他卻主動將自己的抑鬱、黑暗與痛苦向觀眾傾倒下來。比如第一樂章的主題I,表面上是華麗的降B大調旋律,仔細聽卻是一種絕望的吶喊。

主題II則是充滿東方風格,甜蜜而舒緩的鋼琴獨奏旋律(主題在高音部分),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迷上了這段。仔細看看它的和聲部分,這是拉赫大膽運用無調性風格的嘗試之作。

華彩段有點類似於其第三鋼協的第一段華彩,極強的旋律配合鋼琴低音部的爆發,極具傾瀉情感之意味。
與前三首鋼協截然不同,第四鋼協的終章使用大量的不和諧和聲,使得其充滿了強烈的不安與躁動,這也是其受到公眾批判的一大原因。但後面的主題卻富有美感。

留下個坑,有時間繼續詳述下拉四到底美在哪裡,作為作曲家的垂暮之作,猶如《第九交響曲》於貝多芬,《d小調安魂曲》於莫扎特,《第六交響曲》於柴可夫斯基。前三首都被公認為作曲家的名作,那麼,在創作、刪改、再次刪改自己一生的最後作品時,拉赫瑪尼諾夫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參考文獻:

  • Bertensson, S. Leyda, J.; (2002) Sergei Rachmaninoff: A Lifetime in Musi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Davie,S. Rachmaninoff"s Fourth Piano Concerto Op.40, 1926, 1928 1941.2001.University of Sydney. 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 Cobb, G.W (1975)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PIANO CONCERTOS OF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Master dissertation). Texas Tech University.

以及若干已流入公開領域之樂譜


以前做過一個入門曲目列表

古典主義時期

莫扎特:第九,第十四——二十七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
胡梅爾:a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 85

浪漫主義初期

門德爾松:g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 25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 54
肖邦: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浪漫主義後期

勃拉姆斯:兩首鋼琴協奏曲
聖桑:g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 22;c小調第四鋼琴協奏曲,Op 44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 16
麥克道威爾:d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 23

俄羅斯-蘇聯:

魯賓斯坦:d小調第四鋼琴協奏曲,Op 70
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 23
斯克里亞賓:升f小調鋼琴協奏曲,Op 20
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 18;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Op 30
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Op 26;降B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Op 55
肖斯塔科維奇:兩首鋼琴協奏曲

20世紀:

拉威爾:兩首鋼琴協奏曲
巴托克:三首鋼琴協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鋼琴與管樂協奏曲
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
巴伯:鋼琴協奏曲
艾爾蘭:鋼琴協奏曲

如果你覺得這麼多聽不過來的話,可以先聽莫扎特、貝多芬和肖邦的作品。


奇怪誒沒有人說普朗克嘛……他的鋼協簡直好聽哭辣。雙鋼協也好聽,第一樂章燃爆了第三樂章略幽默。還有管風琴協奏曲也超震撼的!!他的其他作品,包括鋼琴曲還有一些室內樂等都好聽好聽好聽!普朗克大法好!
附上專輯封面

除了普朗克之外,好聽的鋼協也太多了…按我個人口味:
拉一(齊默爾曼/小澤征爾)
拉二(李赫特)
拉三(霍洛維茨/奧曼迪)
普一(基辛/阿巴多)
普三(格拉夫曼,或者阿格里奇/阿巴多)
肖一肖二(齊默爾曼/波蘭節日管弦樂團)
李一(阿格里奇/阿巴多)
拉威爾左手
拉威爾G大調
肖斯塔科維奇第一第二
勃一(阿勞)
柴一(霍洛維茨)
莫21
貝五皇帝
其他的想到了再補充……


附上推薦的專輯圖,多圖燒流量
鋼琴協奏曲是我最喜歡的鋼琴音樂形式,所以各個作曲家的都幾本找來聽過……對於某些音樂家比如格蘭納多斯沒有鋼琴協奏曲存世感覺異常的可惜……所以在這裡拋磚引玉,希望能一起討論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1、短小精悍類

(1)巴赫四鋼琴協奏曲bwv1061,雙鋼琴協奏曲bwv1062以及其他鋼琴協奏曲,篇幅不長,可以輕鬆聽下來,樂段變化豐富,作為入門可以試試。

(2)莫扎特鋼琴協奏曲1-5號,同樣是小篇幅協奏曲,但已經能夠體現莫扎特早年的靈氣了,而且基本都會有一個很吸引人的第一主題,非常有意思。目前收錄這些曲目的專輯不多,Geza Anda的是比較全的。

2、進階篇
在習慣鋼琴協奏曲的形式之後要是像我一樣愛上這類曲子了那麼你可能就會覺得小曲子不夠過癮了。那麼在追求旋律和音響效果的主旨下繼續推薦一些我覺得不錯的曲目

(1)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第26號K537,三樂章各有風味,色彩豐富且主題悅耳,而且頗有莫扎特的風格,是比較成熟的協奏曲。

(2)肖邦的協奏曲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一號和二號,如果不深究協奏曲的定義的話他其實還有幾首寫給鋼琴和管弦樂隊的曲子,個人覺得作為入門也是非常不錯的。對於喜歡鋼琴在樂曲中占音色音量主導的人而言肖邦的協奏曲是不錯的選擇。所以給大家推薦他的Rondo à la krakowiak Op14,鋼琴與樂隊相互形成和諧的襯托,其中又不缺乏多種色彩的過渡段。另外還有華麗波蘭舞曲Grande Polonaise,也就是電影《鋼琴師》的片尾曲所選用的那一首,相信不少人聽過。

收錄這兩首的專輯不多,歐爾松作為少有的灌錄了所有肖邦鋼琴作品的人而言他的版本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況且人家也是肖賽的金獎得主。

(3)舒曼第一鋼琴協奏曲op54

老舒的曲子我覺得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不過第一鋼協是氣勢壓眾的代表,幾乎不存在讓人感覺艱澀的樂段,樂曲流暢,技巧華麗,二三樂章的連接更是像貝五一樣少有的無縫銜接,三樂章一開篇就幾乎調動了鋼琴演奏所能使用的最渾厚的和聲,隨後一氣呵成,總之這首強推!

版本推薦格姐的,感覺這菇涼能把這曲子的氣勢完全駕馭實屬難得。阿格里奇的也不錯。

(4)克拉拉·舒曼,也就是舒曼他老婆,也有一首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氣勢風格和舒曼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不愧是夫妻。算是比較少被收錄的曲子,但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在這裡推薦一下。

(5)拉赫瑪尼諾夫的全部鋼琴協奏曲,包括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拉氏作為浪漫主義最後一位作曲家,他的協奏曲可聽性和藝術性都非常強。

(6)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第一鋼琴協奏曲。如果你聽之前想不出這曲子的旋律的話,相信我,聽後多半會有「哦!就是這一首啊!」的感覺,其經典程度和普及度不用我多說了。

3、以下是個人口味篇

因為我不是學音樂的,但又莫名的喜歡鋼琴協奏曲,所以難免會去挖掘一下不太常見的曲子,當然大神可能覺得「什麼嘛,這曲子你都覺得稀奇~」。所以只求輕噴,當然有好曲子但求各位推薦。

(1)胡梅爾鋼琴協奏曲,所有!目前為止曲風最得我心的作曲家,莫扎特的入室弟子。協奏曲音色效果和技巧都堪稱精妙,不過貌似被認為沒什麼思想深度~不管了,就是覺得好聽,誰讓我就是喜歡呢。

目前沒有見到全系列的專輯,上圖是其中一盤,貌似湊齊曲目的話有五張,有興趣大家可以去找找,不太好買倒是真的。

(2)韋伯的鋼琴協奏曲,同樣是全部我都非常喜歡。聽過《邀舞》應該對韋伯鋼琴曲的高技巧和華麗有管中窺豹之感,協奏曲更是如此。(感覺我好俗氣呢,盡喜歡些華麗的曲子)

推薦op32和op72

(3)約翰·菲爾德的鋼琴協奏曲。以前是對英國作曲家有點不待見,不過菲爾德的鋼琴作品倒是讓我有點意外,偶爾聽聽氛圍宏大但又帶著點憂鬱氣息的曲子也不錯,菲爾德的曲子有一些就有這個特點,其實和技法都不像其他作曲家來得那麼誇張,稍微收斂一些。

NAXOS的這個是一系列,共三張。其他版本目前沒見到,要有的話還是挺想聽一聽的。

(4)杜塞克的雙鋼琴協奏曲。我就是喜歡氣勢,喜歡鋼琴的華麗音效~

先開個坑,曲子太多了一時寫不完,歡迎交流,大神輕噴~

========================================================================

隔了那麼久還是想繼續補充下這個問題,上次時間倉促很多好曲子沒有來得及貼上來。這個問題回答我就當做一個聽曲記錄來寫吧~順便紀念下我的音樂文件成功撐爆了MacBook的存儲空間,在精簡多年不聽的專輯之前來個記錄。

斯克里亞賓升f小調鋼琴協奏曲。斯克里亞賓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作曲家,有一段時間睡前一定要聽他的第二奏鳴曲才能安然入眠,所以他的協奏曲自然也是強烈推薦。不過相當可惜的是他一生只有一首正式的鋼琴協奏曲,而且寫於在音樂學院教書的時候,神秘主義風格尚未完全展露,整首曲子還是算中規中矩,不過,有著說不上來的和諧寧靜啊,也許是用小調寫的的關係吧~

這個版本是目前我最滿意的,當然油管上也有一些不錯的演奏,但我實在不能忍受錯音,尤其是斯克里亞賓的曲子!

聖桑第五鋼琴協奏曲「埃及」。想體驗古典樂中所謂的「異域風」嗎,那就選這首曲子吧,要是聽過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就會熟悉其中的迷之異域風情,感覺歐洲人對於阿拉伯風音樂和東亞音樂樂的表現都很詭異……不過聖桑絕對是以旋律取勝的行家,他的曲子質量有保障。

給個最近的演奏鏈接【鋼琴】【聖桑】【1080高清】第五鋼琴協奏曲「埃及」 祖賓·梅塔指揮

順便老規矩推薦個盤

接下來就是一些很少見的曲子了,雖然聽古典曲子不是為了特立獨行,但這些曲子聽完後真的很寂寞,除非你把盤借給他聽一下,否則是沒法別人分享聽完後的感受的,因為很多人根本沒聽過……

Pixis: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這曲子不長,結構也不複雜,但裡面就是有很多樂段讓我覺得有種說不出的舒爽感,最喜歡的那種靈巧的跑動樂段,配器不厚重,鋼琴也不顯單薄,感覺很不錯哦。

這一盤裡的另一位作曲家Thalberg的作品也不錯,不過不是首次錄音。
順便怒贊一下hyperion,一直持之以恆地做著音樂資料庫式的專輯灌錄,很多曲子都是首次灌錄,如果不是這家公司灌錄真的只能找譜子自己彈給自己聽了,感覺在大部分廠牌都專註錄製大家名作的時候這家公司還一直在專註整理音樂文獻並組織灌錄真的很不容易。
這盤專輯出自這家公司持續十餘年的系列灌錄The romantic piano concertos系列第58盤,感興趣的可以去購買以下,我覺得真的很有收藏價值。目前還在不斷更新中,灌錄作品幾乎全部為被遺忘在音樂史里的作曲家的協奏曲。

Alkan - Concerto for solo piano,乍一看真不知道要怎麼翻譯這曲名,只能說是用獨奏表現協奏曲氣勢的少見例子吧,也算是難得的作品。而且第一樂章篇幅巨大,光譜子貌似就有80頁左右,由於技巧豐富且艱深,雖然彈起來不容易,但聽起來很是過癮啊。

封面這個塞壬女妖是不是很帶感啊,我才不會說我是因為封面才去找來聽得~同樣是出自hyperion。

巴拉基列夫第一鋼琴協奏曲op.1。有些作曲家的編號是按自己的喜好編排的(貌似斯克里亞賓的奏鳴曲順序就是這樣),一般作曲家的第一首正式作品一般不可能是協奏曲,因此巴拉基列夫的op.1應該就是後期排列的了,能排第一說明作曲家對這一作品多少還是滿意的。客觀而言確實好聽,雖然是單樂章協奏曲但如同他其他作品一樣風格大氣,和聲優美,風格有肖邦的影子,華麗而富有動感。

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旋律規整的曲子聽多了還是會膩的,就像老是喝蜂蜜水會嘴苦一樣,偶爾來點近現代作品調劑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普羅的曲子算是很有辨識度的了,獨特的和弦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他寫的,第三協奏曲比起其他四首而言不和諧音相對較少,容易接受一些。

DG出過一盤阿格里奇的版本,也不錯。

碼字好累啊,這次先說這麼多吧

-------------------------------------2017年5月19日新增--------------------------------------------

車爾尼op.95與op.214

看過我其他回答的人應該能感受到我對車爾尼愛的深沉,因為他的作品莫名就是能戳到我聽曲子的G點,和諧音程的大量使用,恰到好處的炫技和完整的結構,最重要的還有他對於旋律的執著。也許很多人對他的認知還停留在大量的練習曲上,但客觀而言,他的練習曲,尤其是針對高級技巧的練習曲集是完全可以作為樂曲欣賞的,例如op.335。所以他對旋律的駕馭水平其實是相當高的,曲子的可聽性自然非常高。而他的曲子名字也是很有意思的,在聽過他大量曲目之後答主得出的規律之一就是:凡是有Grand, brilliant之類的形容詞的曲子都是精雕細琢規模宏大的作品,有興趣不妨一聽。

op.95Grand和Brilliant兩個詞都佔盡了,可見車爾尼本人應該對這個作品很有自信吧,而且題材也很有意思,是Nocturne,聽過車爾尼鋼琴獨奏夜曲作品的人自然懂,簡而言之就是大氣而美妙,真心推薦(答主在聽了在線版後立馬在jpc下單了)在看完譜子後更加堅定這首曲子是作曲家的得意之作了,因為鋼琴技巧幾乎覆蓋所有演奏難點.....沒把車爾尼的練習曲集拿下估計還真不能駕馭這曲子。

op.214也許相較於同時代著名作曲家之流的作品而言稍顯遜色,但也完全是帶著車爾尼標籤的作品,鋼琴戲份充足,樂隊配器注重和聲配合鋼琴音效,絕對算得上是精雕細琢的作品。

再一次來自Naxos的專輯,今年年初發行的,很多曲子沒有這家公司的錄音還真是指不定什麼時候能聽到呢(除非自己演奏,然而很可惜我做不到)

———————————————————2017年11月8日更新————————————

Ferdinan Ries

Op.52與174

這個作曲家估計聽說過的人又是少之又少,不過他當過貝多芬的抄譜員,也師從貝多芬學習過鋼琴演奏,算是承襲了貝多芬的一些風格和組曲技巧,除此之外他其實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曲家,鋼琴協奏曲作品算得上豐富,如果喜歡貝多芬及其同時期作曲家, 可以去發掘一下Ries的作品。

和其餘被歷史淹沒的作曲家一樣,他的作品錄音極少,不過,所幸我們有Naxos....

Op.52是一首變奏曲,以瑞典當時的國歌作為主題。內容深度在此暫時放下不談,其中的鋼琴技巧可以說是集靈巧與豪放於一體,收放自如,可惜樂隊的角色就像車爾尼的作品一樣,主要是鋼琴的和聲伴奏,形式和旋律都比較簡單,在這一點上略顯遺憾。不過單論旋律,作者確實展現出極高的掌控力,整個樂曲變奏如同浪潮一樣,單音演奏和大和弦大琶音交替出現,著實讓人過癮,但同時也不會被華麗的音效砸得膩味。值得一提的是Ries的作品長度都是中長作品,結構一般都很完整,聽起來也很規整。

Op.174是兩段式作品,如同名字,序曲與波蘭舞曲,第一段與Op.52的配器方式可以做個對比,這一時期作者的樂隊掌控水平明顯進步,在小編製樂隊的層次上體現出了與早期作品對比明顯的層次感,也更加靈巧,不再單純以和聲形式充當鋼琴的背景。這一作品出彩的地方是序曲與波蘭舞曲的過渡,個人覺得非常的「可愛」, 鋼琴和樂隊交替以重音和弦攀爬, 然後雙手漸弱下行音階讓人產生一種對後續樂曲的好奇,畢竟突然收回的宏大感讓人很是意外,而後弱起漸進的波蘭舞曲逐漸展現出華麗的和聲和穿插其間的高難度快速演奏,著實有一種峰迴路轉的感覺。

旋律方面Ries一直沒有讓我失望,雖然中規中矩沒有特別出彩的特點,但能感覺到旋律是嚴格而和諧的,偶爾的轉調演奏也讓人不會在同一個調內聽覺疲勞。

Kuhlau 庫勞 Op.7

對,你沒有看錯,這個就是那個寫了很多可愛的小奏鳴曲的庫勞,相信彈鋼琴的人在初學階段都有機會接觸到他的作品。適合鋼琴曲入門的作品不用聽也知道,一定兼具一定的旋律性和較少的技術難度這兩個特點。但對於協奏曲而言,找一首超難得可能俯拾皆是,但找一首像練習曲一樣少大跨度和弦,少大琶音,幾乎沒有雙手音階之類的常見技巧的曲子估計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這首作品在聽多了輝煌的音效和炫技的演奏之後,反倒有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呢,就像他的小奏鳴曲一樣帶著透明質感,鋼琴主要以右手單音構成主旋律,輔助以層次清晰單薄的樂隊,清淡但也不至於寡淡。

庫勞的作品受貝多芬影響比較明顯,但在技術難度上普遍低於貝多芬的作品,這張CD里選錄的兩組協奏曲就可以作為非常典型的例子來對比兩者異同。個人覺得,對比之下,庫勞的作品反而顯得可愛得很,清晰的旋律線條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反而難得。

———————————————————2017年11月26日更新————————————

最近又發現了不少好曲子呢,越發覺得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音樂寶庫啊,如果能深入去欣賞可能可以承包很多年的聽曲需求。

Sigismond Thalberg

這個人可能名字拗口,作品也不是那麼常見,但在當時的音樂圈子裡也是有頭有臉的。

從wiki上截取了他早年的經歷就能看出,他和當時的名流交往密切,並且以高超的演奏技術聞名。這一小段文字里幾乎涵蓋了之前提過的所有「小眾」作曲家例如Hummel 和Field。

話說回他的唯一一首鋼琴協奏曲op.5,這首曲子的演奏難度應該算是當時曲目裡面中上的,速度要求高,尤其是第三樂章的迴旋曲,和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類似的技術構成,主題在不斷地迴轉與變奏中加入更多的技術,其中的多處同音換指應該對當時的鋼琴演奏者和鋼琴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畢竟當年的鋼琴鍵盤靈敏度和現代鋼琴是有一定差距的。旋律自然不用多做評述,他廣集了這一時期作品的技巧和華麗表現手法,類似於現在的大片集中了一堆戳人感官G點的元素一樣,總有讓人覺得過癮的地方。

相比其他同時期的協奏曲,他作為十八世紀中期左右的作曲家將樂隊的編製擴大了不少,音效和更為飽滿,不想庫勞和其他早於他的作曲家把樂隊更多的用於陪襯鋼琴,所以他的這首曲子在協奏曲里是算音效收放自如跌宕起伏的。而高難度的段落例如第一樂章的連續雙手大和弦跳動和大跨度主旋律在雙手交替在一開篇就為聽眾創造了一種氣氛上的興奮感,大概就是對於華麗音效的天然興奮感。轉調也是在類似華彩的獨奏段落里完成,不僅自然,也給出足夠的聽覺恢復時期,樂隊的出現總是逐漸填充聽覺空白最終把鋼琴不能達到的宏偉氣勢推上高潮。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1822)

不得不說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第一樂章前奏就能讓人感覺很熟悉,估計是借用了什麼主題或者是這個主題被後面的作曲家借用過,總之是一個很可愛的第一主題。聽慣了氣勢磅礴的門1估計很多人忘了門德爾松的曲子有多甜,這首協奏曲都是充滿了趣味和玩樂的段落的,旋律也以輕快的音階和單音為主,而且其中可以聽到與門1相似的很多小段落,轉瞬即逝。

第二樂章是一個優美的柔板,緩慢而有變化,能明顯感覺出前後的速度對比,絕不缺乏活力,是單獨拿出來聽也不會被認為是個單純的過渡段的精緻小樂段。

第三樂章使用了一個旋律性一般的主題,個人覺得並不是很能讓人獲得流暢的聽覺體驗(有可能就是敗在這個樂章上了)

其實就篇幅而言這首曲子應該不比門1規模小,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這首曲子既沒有門德爾松統一的Op號,也沒有被廣泛演奏,錄音很少。


弱弱補充一些不太大眾、我初期無感但是後期越來越喜歡的鋼協吧。回家用電腦了補上鏈接。

1.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

2.柴可夫斯基第二鋼琴協奏曲

3.拉威爾第二「左手」鋼琴協奏曲(不算小眾,但是比起第一鋼協還是比較小眾)

4.聖桑第二鋼琴協奏曲(也不算特小眾,大愛)
其實第一、第三鋼協也蠻好聽。

5.王西麟第一鋼琴協奏曲(逃。。。)


既然是入門,就推薦一些比較悅耳動聽的:

莫扎特 k488,清爽,愉快。

貝多芬第五協奏曲,皇帝,氣勢恢宏。

肖邦第一協奏曲,浪漫,柔情。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協奏曲,悠揚,俄羅斯厚重風味。

柴可夫斯基,第一協奏曲,著名開頭,俄羅斯民歌風味。

舒曼,協奏曲,浪漫。

格里格,協奏曲,北歐風味,森林。

拉威爾,協奏曲,印象主義和爵士風格。

格什溫,藍色狂想曲,爵士,布魯斯。

其它優秀作品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出了,初學者先聽我推薦的這些,相對比較易懂。

爪機打字,覺得不錯贊一個唄。


我就知道會有這幾個人:拉赫瑪尼諾夫,肖邦,老柴。。。
我想說的是,號稱最難鋼琴曲之一的普二呢?怎麼沒人提?
就算自己水平彈不了,聽聽大師彈也不失為一種享受嘛


介紹點相對小眾的:
寫過藍色狂想曲的格什溫,有個鋼協,絕對值得一聽
分享Erich Kunzel的單曲《Gershwin: Concerto in F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2541318/?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寫過青少年管弦樂指南的布里頓有個鋼協
分享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Sviatoslav Richter/Benjamin Britten的單曲《Britten: Piano Concerto, Op.13 - 1. Toccata》: http://music.163.com/song/473017371/?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開頭絕對能叫醒你耳朵的格里格鋼協
分享Sviatoslav Richter的單曲《Grieg: Con in a, Op. 16: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http://music.163.com/song/22546661/?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普羅科菲耶夫有五部鋼協,其中第二第三經常演奏,特別是第三,其實,其他三部同樣好聽。其中第四是為左手而作,相比拉威爾的左手鋼協更加小眾。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的單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D flat major, op.10 - I. Allegro brioso -》: http://music.163.com/song/26979234/?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Michel Béroff的單曲《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No.4 "Pour Main Gauche" Op.53 : I. Vivace》: http://music.163.com/song/22463338/?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Sviatoslav Richter/Warsaw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told Rowicki的單曲《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5 In G Major, Op.55 - 1. Allegro con brio》: http://music.163.com/song/473374641/?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神秘主義的斯克里亞賓,他的鋼協寫於早期,還不是這麼神秘,卻美到極致,有肖邦遺風
分享Alexander Scriabin/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Lorin Maazel/Vladimir Ashkenazy的單曲《Scriabin: Piano Concerto in F sharp minor, Op.20 - 1.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402001997/?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的鋼協,第一是鋼琴小號協奏曲,老肖的風格盡顯
分享Martha Argerich的單曲《Concerto for Piano, Trumpet Strings in C Minor, Op.35: I. Allegro moderato》: http://music.163.com/song/22484671/?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老肖的第二鋼協是給兒子寫的,就像童話劇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Cristina Ortiz/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單曲《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Op.102 - 1.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399349039/?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推薦第二樂章,最美柔板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Cristina Ortiz/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單曲《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Op.102 - 2. Andante》: http://music.163.com/song/399349040/?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最後介紹個真正小眾的,作曲家名字都查不著,來自拉脫維亞作曲家Georgs Pelécis,屬於簡單派,即使接受不了古典音樂的人,也能聽進去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單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 Con intenerimento》: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0/?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單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I Con venerazione》: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1/?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單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II Con anima》: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2/?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La Valse 提到的王西麟的鋼協,特別推薦!裡面大量運用打擊樂和民樂,過癮。選用陳薩與台北市樂團的版本

分享陳薩/台北市立國樂團/鍾耀光的單曲《Piano Concerto, Op. 56: I. Allegro minaccioso》: http://music.163.com/song/35040725/?userid=363792096 (來自@網易雲音樂)


按照個人的喜好為樓主推薦幾個吧,僅供參考啦。

1、肖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聽鋼協沒肖邦怎麼行」,呵呵,開個小玩笑,肖邦的兩首鋼協已經被各路名家反覆演繹了無數遍,其經典程度毋庸置疑,然而肖邦的作品不會因為經典而變得難以讓人靠近,反而有一種接地氣的細膩與婉約,雖然,肖邦總是給人一種纖弱、敏感的印象,但是,他也有豪放的一面,舒曼曾經就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鮮花里的大炮」,個中反差,還需要自行體會。
有一個八卦據說肖邦的第二鋼協是為了他暗戀的女學生所作,不知是否屬實,不過,至少我自己能夠聽出來一些「暗戀」的滋味。
版本就不作推薦了,因為實在是太多。

2、莫扎特的第17鋼協和第23鋼協
因為個人對莫扎特的偏愛已經到達了無法客觀的評價,本來是想推薦莫扎特的所有鋼協,但還是忍痛割愛地挑選了這兩首。喜愛莫扎特是因為鍾情於他的作品中所散發出來的俏皮、靈氣與充滿著天賦的感覺。
(1)莫扎特的第17號鋼協。
據說這部鋼協是莫扎特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所作,所以能夠比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莫扎特整體的風格,個人比較偏愛Géza Anda(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 6, 17 21 / Géza Anda (豆瓣))的演奏版本。
(2)莫扎特第23號鋼協。
推薦這部鋼協是因為聽了Vladimir HorowitzCarlo Maria Giulini合作的版本(Horowitz, Play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3 K.488- Piano Sonata K.333 (豆瓣))之後喜歡上的,當然,Horowitz的演奏比較具有個人風格,雖然個人比較喜歡,但未必所有人都會喜歡Horowitz演繹的莫扎特,題主也可以挑選更多的版本來嘗試。

3、貝多芬的皇帝(第五鋼協)
樓上各位大牛都已經推薦過了,在這裡再特別推薦這一部的原因在於我當時聽了一個Mikhail Pletnev的版本(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豆瓣)),感覺就是那種被震撼。

4、柴一普二拉三
似乎聽鋼協沒聽過這三部的還真不能算聽過鋼協,據說每個鋼琴家也以能夠完美演繹著三部作品為榮,不過,個人覺得么……也算是提升逼格的一種手段吧……(各位請輕噴),不過,作為經典中的經典,必然是要嘗試一下的。

以上,希望有用。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Tchaikovsky

還有一個,不知道算不算鋼協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Rachmaninoff

我覺得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鋼琴與交響樂協奏曲


lutoslawski的鋼琴協奏曲


大愛勃拉姆斯及其鋼琴協奏曲!!


入門的話,從貝多芬開始是很不錯的。他的5首鋼協都很好聽,優美、積極、健康,充滿正能量,尤其是第五,堂堂皇皇的氣質無人可比。
莫扎特也非常棒,但他的鋼協很多,和諧、優美,但男子漢氣質基本欠奉。第19-23是最著名的幾部吧。

喜歡有特點的,可以考慮:
聖桑第二鋼協,非常夢幻、童話,浪漫的一塌糊塗。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協,憂鬱,激情,深情,絕對不可錯過。
舒曼和格里格的鋼協,都非常好聽。
肖邦的兩首鋼協,值得聽,我個人不喜歡但不妨礙別人喜歡。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協,第一樂章估計3歲小朋友都聽過。但個人不是太喜歡,感覺第一樂章的一鳴驚人後就比較一般,一直到第三樂章才重新開始煥發生機,所以在這一批裡面排最後。

如果都能聽的下來,還有:
勃拉姆斯的2首鋼協,建議先聽2再聽1,非常棒的作品,但比較慢熱,喜歡的會非常喜歡,聽不進去的很久都聽不進去。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協,風格和第二類似,但也很棒。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不太好找的,比較偏門的,貝多芬第6鋼協,實際上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的鋼琴協奏曲。如果找不到也無所謂,去聽原版的小提琴協奏曲吧。

其他的,看樓上的推薦吧,我基本上很少碰……能聽下來這麼多,已經能算入了門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了。


入門聽友強推拉赫馬尼諾夫。但仔細分析拉式的節奏很有意思呢,尤其是伴奏部,嘿嘿


奇了怪了

你們故意的嗎?

格里格的鋼協不夠勵志么?


重點推薦: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每次都拯救我的靈魂


貝四


幾大經典,柴一,拉二,拉三,莫扎特K430


其實勃拉姆斯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推薦施納貝爾的版本和波利尼,阿巴多的版本。同時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值得一聽。同時大家都推薦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我倒是更喜歡第四鋼琴協奏曲,拉四後來作者改的,其實也蠻好聽的,推薦ash的版本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大讚!~肖斯塔科維奇的也很棒!樓上推薦很適合入門~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並區分古典鋼琴與爵士鋼琴?
你遇到過什麼事慶幸自己是學音樂的?
大家背譜時是背的音、旋律、指法還是位置?
《四月是你的謊言》中鋼琴彈奏的專業水平如何?
怎麼聽懂鋼琴曲?比如將古典鋼琴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結合的跨界作品《克羅埃西亞狂想曲》?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鋼琴家 | 音樂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