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在生活中,無論是教育還是社交,人們都喜歡以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問題,父母、老師、朋友、同學、同事見到你做的事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了,便要對你做出所謂的規勸。為什麼人們不能顧及到別人的個性,總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1、長輩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你,是因為他對你沒有足夠的信心,就是說還不夠信任你的能力,所以他會按照他走過的路子的經驗來向你灌輸他的價值觀,因為他覺得這樣才能讓你不吃虧。如果是父母和親人這類的長輩,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用錯了方式。

2、像樓上那位匿名用戶說的那種老師,他之所以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是因為他覺得他用這樣的價值觀處事這麼多年,最後也挺悠閑自在,不出什麼大的岔子,他也獲得自我的內心滿足。所以可見他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正因為他這般年紀都看淡了一切,所以才想要教會學生做到寵辱不驚。只是他忘了學生都正值青春年少,需要奮鬥的激情和拼搏的熱血。

3、對於喜歡把價值觀強加給你的同學,這類人有三種:第一種是迫切渴望得到他人認同的人,所以才希望通過把價值觀強加於你,得到你的認同;第二種是嫉妒你的人,也許他心中認同你的價值觀,但他非要說出一套與你相反的價值觀並企圖通過強加於你對你進行洗腦,讓你落後於他;而第三種人,說好聽了叫為你好,說難聽了其實是膽子小。他們沒有去嘗試過的東西,所以就不敢去嘗試,也怕你一旦嘗試了會捅出什麼簍子,給他們帶來麻煩。或者說你的價值觀與他們喜歡的東西相悖,他們害怕你的價值觀會引發出什麼不好的後果。比如說小馬過河,那些矮小的松鼠勸小馬說河水太深不要去淌,因為它們的同伴被淹死了。

當然,這一切也都如小馬過河,是否堅持你的價值觀而不被別人所同化,也需要你自己親自去淌這一趟河水,才會知道它到底有多深。


就我個人而言,自覺或是不自覺的做過這樣的事。
理由(反思之後可能為):
1,恐懼,焦慮,對於世界理解的空白,因為空白但卻看到了令我無法理解的東西令我感覺到恐懼,害怕,所以我需要將其處理成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時期,要麼去理解它,要麼去把對方修理成自己令自己不感覺到焦慮的樣子。(內心焦慮的外部投射)要麼承認並解決問題,要麼否定令問題消失。
2,缺乏對自己的了解,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又渴望得到優越感,覺得自己才是過來人自以為是,更可怕的是我覺得我有義務去「矯正」對方,其實自己還是無知。


因為人性中有一種自戀,都覺得自己是最正確,最聰明的,有將他人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的一種慾望。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視別人看不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的觀點得到認同,自然有一種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快樂。
說白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坐井觀天,只是井口的大小不同,又何苦呢?


你希望別人不強加價值觀,這本身也是一種強加。


馬斯洛需求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其實是最高一層需求的變體。是人取得社會認同的一種方式。強加給別人價值觀,即是讓別人認可你的價值觀,其實也就是強求你的認同


獲取認同感,無形中增加信心


我們本科一個老師,年紀偏大,上課總是得過且過,平日好含蓄地談帶有顏色的話題,並對風流之事頗感興趣。
我們辛辛苦苦地認真準備論文,以求闡明自己觀點,並規範地一一註明引用及出處,結果他的評價是,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隨便寫一下來交就可以了。談及論文抄襲問題,他認為學生抄襲無傷大雅。
因而班中品格低下卻好阿諛奉承之輩頗得其歡心。而最令人不齒的是,這位老師卻強硬地把其價值觀灌輸給我們,每堂課都不斷重申其得過且過的價值觀,努力的學生一一被他批為爭強好鬥,並極盡冷落,自然,亦難在他那裡取得好成績。
對方還振振有詞地重複老子的「生有涯學無涯」,讓我們不要以有涯去追無涯。
這個老師的課佔了我們三個學期多個學分,而且是強制性的必修。因而整整三個學期每天都拖著沉重的腳步去接受他的一次又一次強硬灌輸或者聽其自得自滿地說一些毫無營養的廢話,或者組織大家穿上泳衣和他去海邊出遊。
即使是過了好些年,想起來仍然很難接受。你五六十歲願意平庸無為地得過且過,沒問題。然而我們是有夢想,追求及人格的堅持的,並且,我們來到你的課堂上,不是希望來陪你穿著泳衣海邊嬉戲而是希望學到有價值的知識的。而且,你沒有資格也不應該如此自以為是地利用教職之便將這些強加於我們!!


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說過,「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的人,簡單的總結就是
木有自信心,木有包容力

木有自信心,所以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要不自己都在猶豫
木有包容力,看到別人其他的價值觀,無法忍受,所以要求別人一定和自己一樣


長期生活在單一價值觀社會,缺乏對其他價值觀的了解,不知何為多元社會,思想不夠開放、寬容,拒絕接受新鮮事物,高傲、好為人師,對他人道德上指手畫腳。


不自信!以為從別人口中得到認同才是最大力量來源,其實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如果自己看開了,自信了,就不需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別人身上,別人會因為被你的自信散發的價值觀所吸引的,然後慢慢認同你!


這是一種沒有教養的體現。
事實上,「尊重他人」 是一種習得的習慣,這種尊重包括尊重各個方面,其中就包含價值觀。
一個人採取什麼樣的價值觀,是他的自由。批評不同的價值觀本身就是對他人自由的不尊重。

比如說一個基督徒可能認為無神論者是瀆神是犯罪。是骯髒而下賤的。而無神論者可能會認為基督徒都是弱智和神經病。

可是一個有教養的基督徒則會親切的稱讚他的無神論者同事/朋友/合作夥伴。哪怕他心裡認為對方是骯髒的。而一個有教養的無神論者也會對他的教徒朋友噓寒問暖,哪怕他真的認為對方是弱智。

「教養」讓這個社會上不同的人可以彼此合作。創利共贏。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


我也有這樣的體會,不光是別人,自己有時也是這樣,無意識的在跟對方討論一些問題的時候,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好像硬是要給對方,讓對方接受和理解,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好,這不是交流,也不是溝通;我也反思我這樣的一種行為,到底是什麼使然在讓自己這樣做。我現在想到的答案是:這個時代,都在追求個性,這樣的個性不光是外表,服飾禮儀,還有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做自己」;這樣的做自己會不自覺的讓自己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所面對的人和事,從而形成自己的思考結論和答案,且不說這樣的結論和答案是對還是錯,在自我發現,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如果這樣一種答案的尋找是孤立的,是完全自我的思考的,不是與人溝通,交流後達到的共識的話,就很容易一廂情願的認為:哦,事情就應該是這樣子的,自己想的是對的,別人如果跟自己的意見不統一,可能就是別人理解錯了什麼的;從而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強加給對方來理解和接受,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其實,這根本不是交流,應該是指導、是教導等等等等;
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太多了,我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交流溝通方式,真正去交流,而不是去指導。
今天這樣一個多元化社會,的確,要想把大家的認識和意識統一起來,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我也只能說,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在和你交流,那就聽聽就是了,不必介懷,如果對方有點觀點是你沒聽說、體會過的,可以試著參考一些,不必糾結!
我說的可能更多是基於「同齡人」的層面來看的,至於說父母、老師或者長輩,其實多聽聽也是好的,畢竟都是人生的經驗之談!


首先,這樣的人他覺得自己是對的,沒有錯,所以不管你給他解釋還是怎麼樣,他都不會認錯,其次,他覺得你本來就是錯,還要狡辯,簡直是錯得無藥可救。這樣的人,實在拯救不了就算了,一輩子的偏執狂。


事實上,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思想是錯的


知乎的答案都太長啊。根本看不下去!簡潔點兒,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們的所有言論,不是要有意強加於你,他們就是這麼想的,說給你聽而已!


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意識過於凌厲,總是企圖駕御另一方。

強加價值觀最壞的在於引發人際關係的惡劣,我這樣你也要這樣,我不喜歡的你也不要喜歡,一切要合我心意。現實中根本不可能,於是就上演各種痛苦,失望,扭曲,變態的例子了。

所以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他在什麼程度和何種意義上成功地從自我解放出來。」


任何人的差別不就是體現在這些哥價值觀上面嗎。如果沒有這麼具有豐富多彩的價值觀的人,世界會無趣很多。。


我個人的經驗體會,原因來自於:恐懼。

很多人一直處於一種自我認同匱乏的恐懼中,沒有自信,也沒什麼太多個人性格和思想。這就導致這種人恐懼自己與他人不一樣,恐懼自己無法得到認同。在這種恐懼的驅使下,他們往往就希望周邊的人都和自己一樣。

而有趣的是:

如果周邊人都一樣,唯獨他不一樣,那他會恐懼到立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跟周圍人一樣。

反過來,則是主題說到的問題了,當他與周邊人一樣,唯獨你不一樣,他就會立刻因為恐懼而試圖去改變你。

另外再說個體會,不一定對,就是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西方思想里則是「己所欲,施與人」,或許是因為近代中國基本都在學習西方的價值觀體系,但又邯鄲學步,最後弄得有些人變成這樣了。這點我感覺是一種社會大背景下潛移默化影響到很多人的價值觀的。


心智是自我反映的,也尋求自我反映。


推薦閱讀:

如何精神獨立,不受周圍價值觀的影響,特別是父母?
父母怎麼看待女兒和男友開房?
《平凡的世界》輸出的是什麼樣的價值觀?
哪些方面存在優越感是值得鼓勵的?
總是在藝術創作幻想,和嫁個好人、找個好工作的夢想之間遊走,怎麼辦?

TAG:個性 | 價值觀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