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辨別文筆的好壞,有什麼例子嗎?

我想學寫作,然而卻沒什麼鑒賞力……所以大家看書的時候,有沒有見過某一段文字寫得特別驚艷的,或爛到想把書扔了的?在不涉及三觀之類的基礎上,它們好壞的點分別在哪?(PS:不要舉詩詞類的例子)謝謝~


因為不是很同意前排答主的看法,所以另寫了一個答案,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一下反駁的點吧,就是前排答主的回答比較圓潤,我舉個例子你看一下,以《小時代》為例,我讀《小時代》是完完全全察覺不到文筆的存在的,那麼這就符合了前排答主答案里的第一句:

你察覺不到文筆這東西,那文筆就是好的 。

而接下來,我察覺不到《小時代》的文筆,這本身算不算我察覺到了呢

一旦你察覺到了,那文筆多半有問題,要麼喧賓奪主,要麼稀爛。

所以讓我覺得前排答主的答案有點悖論的味道,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我到底是察覺到了,還是沒察覺到?

所謂,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那麼佛說出來的這句話,是不是錯的?

以上是我反駁的點。

————————————————————————————————————

下面關於題主的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

在我看來,文筆的好壞是完全可察的,完全可知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怎麼辨別一個演員的演技,我們都沒學過表演,可是一個演員演技的好壞真的就辨別不出來了嗎?絕大多數人,演技這個東西還是辨別的出來的,就像文筆一樣。


但是有一點與辨別演技不同的是(實際是相同的),那就是有沒有辨別文筆好壞的能力可能和你讀的書夠不夠有關係(有人說,為什麼我覺得何以笙簫默這五個字好美啊,對啊,因為你讀書少),這就像你辨別演技也離不開你的生活經驗一樣,而這些經驗是你長期生活潛移默化的積累,你每天都在生活著,每天都在經歷著,而演技就是對生活的模仿,就是對某種情緒的表情的還原,所以當你看演員演技的時候,其實是你的腦袋裡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表情包】。

換到文筆這件事上也一樣,也是需要一定積累的。

你拿一稿通篇用華麗辭藻堆砌的美文給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年少女看,也許他會覺得,哇!怎麼這麼美的,文筆好好啊!你拿著同樣的這篇文字給一個歷經滄桑磨難的智者看,他只說空洞無物,華而不實。那這篇稿子的文筆到底好還是不好?

或者說你對文筆的定義是什麼?你的定義是只要美起來、華麗起來就是好,那麼這篇稿子文筆沒有疑問它就是好文筆。而你的定義如果是文筆好就要有【味道】,有作者的【思想】,那麼這篇稿子其實就是一篇炫詞的平庸之作。

答主對文筆的定義略傾向於後者。

當你看初高中生的作文時,文筆的好壞其實僅僅就局限在那800字當中,基本的寫作手法用的好不好,比喻排比擬人引經據典以及對辭彙的安排等等精彩不精彩,這樣極其短,短到就幾百個字的篇幅里,這些手法就是判斷文筆的標杆


換到作家或文學作品上就不盡然了,洋洋洒洒小到五六萬,大到十幾萬、幾十萬的著作里,文筆到最後就會演化成寫作風格也就是文風,難道這個時候我們僅僅就是從裡面挑一些絕妙的句子,精奇的技巧作為標準來評價文筆好不好了嗎?肯定不是的。

寫作風格多種多樣,數不勝數。

莫言的文風粗狂又透著一股腥;

余華的文風詼諧背後儘是殘酷辛酸;

蘇童的文風細膩以至於我讀了好多本蘇童的書以後我才知道我靠,蘇童是男的啊;

海明威的極簡的文風,凝練乾脆;

杜魯門·卡波蒂的行文流暢又優美(這個是真的美啊,和堆砌辭藻的美完全兩回事,我從沒見過能把比喻用到這麼出神入化的作家);

阿爾貝·加繆的存在主義;

太宰治的無賴派;

卡夫卡的表現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和米·布爾加科夫的魔幻現實主義;

馬塞爾·普魯斯特的意識流。

可是你拎出海明威的小說來看看,大篇幅大篇幅的全是對話,可是就是不妨礙海明威的文筆依舊好。

你拿出《追憶似水年年》來讀讀,幾頁都不一定讀懂,可是你還是不能說他文筆不行,你說氣不氣?

多少人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的《百年孤獨》,人口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那個誰誰誰····」朗朗上口,你看不懂可是不代表別人看不懂。

太多了,這些作家的文筆好嗎?我覺得都好。你體驗到的文筆,有時只需要讀一下,而有時卻需要歲月的磨練。

文筆好的很重要一點:是這些人能把思想凝聚於筆尖,通過文字傳達出來。

補充一點:文筆的好壞和作品的可讀性沒有必然聯繫,以《三體》為例,在我看來,《三體》的文筆其實並不是很好,讀第一部前半本的時候很明顯能感覺到有點鈍。但是《三體》的格局、故事、腦洞都極其恢宏,他的可讀性太強了,而這個強是源於他的故事的優秀而非他文筆的精妙。(當然也可能是和他所屬於硬科幻有關係,文筆的律動上升起來說不定反而不對口了)

僅個人看法,不喜勿噴,我還是強調這是一個積累過程,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辨別到了。如果僅僅憑藉一篇答案就能一下子獲到辨別文筆好壞的能力,未免可笑。而且我說了,我對文筆的定義偏向後者,也就意味著,肯定有人傾向於前者,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畢竟你覺得這個人演技不行,可是他微博下面就是一片【實至名歸】,你咋犟?沒法犟,我說不好,你就是說好,那我就選擇沉默。


最後,上面寫的這些比較偏向文學類。

另外的還有新聞類,紀實類,戲劇類啊等等,對文筆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最起碼文筆要依附在風格、類型下面。(後面這幾類我不是很了解,也沒辦法繼續寫了)


第一個階段:詞到用時方恨少。

這個階段的作者描寫環境人物時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個詞:
描寫強者只會「如斯恐怖」,
寫吃瓜群眾只會「倒吸了一口涼氣」,
寫女子要麼「高貴冷艷」,要麼「溫婉可人」,
寫表情只會「驚訝」「臉紅」「冷笑」…

第二個階段:窮詞藻華麗之極。

這個階段的作者已經有了一定的辭彙量,能夠描述一些難以言說的情緒和意境。從實力上說,是有一定的表達能力的。但是,大多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比如:「悲傷逆流成河」「45度仰望星空」…

第三個階段:刪無可刪。

寥寥幾字,勾勒出宏大的意境。不需要太多的詞藻就能動人。這個層次的作者大多有了許多人生經歷,有豐富的人生感悟。他們善於用最簡單的話引起別人的共鳴。

我認為大多數知名作家都屬於這個層次。

第四個階段:無詞不盡意。

這個層次的作家在表達能力上來說絕對是大師的層次。他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描述最複雜的情感,用最恰當的詞語描繪最難以言說的情景。而在這些描述的背後,卻是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感悟。

例子:雨果,海明威,巴爾扎克等大師。

分割


評論區有人指出,文筆不是詞。我當然沒有說文筆是詞。這裡我不討論文筆的定義。但是,我認為文筆確實可以從用詞來體現。

從語言學的角度說,語素往上的單位是詞,而詞是組成句子最小的單位。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個一個詞語構成的。詞就好比蓋房子用的磚,磚的品質決定著房子的基礎。你用大理石磚蓋的房子和黃土磚蓋的房子哪怕規模結構一樣。房子的味道肯定也不一樣。

那麼再來說為什麼詞語的運用體現著文筆?

大家好好想一想,我們在說一個人文筆樸實,文筆華麗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其實說的就是這個作家的用詞。

評論區有人說「長河落日圓」,那麼就以這個為例。這句話作為千古絕唱,妙在何處?其實就是一個「圓」字。這個圓字是最恰到好處的,你換成任何一個字詞都不如它。

成名作家大多有自己的風格。其實除了文章框架結構上的安排以外,最能體現風格的還是用詞。魯迅的文章冷峻犀利,沈從文的文章溫婉,金庸的文章凝練恢弘,古龍的文章飄逸簡練,其實還是從用詞上來體現的。

假設打鬥的情景,金庸寫出來肯定是

「這招逼乎絕學,正中禮十一百會穴,只見他兩耳生風,嗡嗡炸響,腳上發力不得,眼前一暗,昏死過去。」

而古龍的話,就會是
劍,還未出竅。禮十一卻已經倒下了。
「這就是逼乎絕學?」
「是。」

我們學習寫作,一開始就是積累詞語,然後有了辭彙量以後,慢慢讓自己的文章變得充實。後來,我們的辭彙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信手拈來漂亮精美的句子,然而有一天你發現還是不夠,因為你寫了一萬句「落日熔金,黃沙,青煙,馬革裹屍」,都不去一句大漠孤煙直來的蒼涼,直擊心靈。這時,你開始追求準確,追求凝練,不再用華麗的廢話去描寫。你絞盡腦汁為的是讓每一個詞都生動形象。

當然,文筆只是衡量一篇文章的一個方面。事實上,文章的構思,框架結構,邏輯條理,文字背後的思想深度更加重要。而這些方面,應該和文筆分開來說。文筆說的直白一點,僅是文字表達技巧上的藝術。


「我去拿點乳酪和餅乾。」特芮說。
但特芮只是坐在那兒,沒有起身去拿任何東西。
梅爾把他的酒杯倒扣過來,酒灑在了桌子上。
「酒沒了。」梅爾說。
特芮說:「現在幹嗎呢?」
我能聽見我的心跳。我能聽見所有人的心跳。我能聽見我們坐在那兒發出的噪音,直到房間全都黑下來了,也沒有人動一下。

這是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結尾幾段話。簡簡單單一百字出頭,就刻畫出人物語言上的反常,動作上的失措,心裡上的震顫以及氣氛的尷尬。全文到這裡讀畢,你終會長舒一口氣,然後自問,我們在談論愛情時,到底在談論什麼呢?

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小說。

可能海明威、卡佛這種經常會讓人捉摸不透,但他們無疑是語言上的大師。讀巴別爾的《紅色騎兵軍》,分明血腥殘酷的戰爭卻帶著詩意的描述。還有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隨便翻看一頁那都是極美的文字。再諸如馬爾克斯,長段落中帶著古典的朽木味。至於魯迅,我想不用多說了吧?

其實文筆,相比於故事,顯得並不是特別重要,但好文筆毫無疑問是寫好一個故事的基礎。糟糕的文筆,就好比拿著一個能拿奧斯卡的劇本,卻導演出了金酸梅獎。

所以,讀多一些經典大著,心裡就有一個大概的標杆了。


你察覺不到文筆這東西,那文筆就是好的,一旦你察覺到了,那文筆多半有問題,要麼喧賓奪主,要麼稀爛。


末流寫手,談談自己的看法。

苑子豪的一本大作,書名忘了,開頭就寫「分數像刀一樣……」看到這個比喻句,我直接就把書扔了,我三年級就這麼寫作文了,但若給正在學作文的小孩看,絕對是一篇範文。

朱自清先生的《春》大家可記得否?這在當時是轟動一時的美文,可現在看來,許多東西早已經被抄爛了,著實談不上吸引人。

對文筆的評判,是隨著審美的提高而不斷變化的,包括時代的進步和個人素養的提升。這東西,沒有標準,也根本沒有辦法確立標準。感受大抵如此:
好的文筆,是一樣的好。
壞的文筆,則各有各的壞處。
好,是讀來會心一笑。
壞,或陳詞濫調,或不和邏輯,或不知所云。

但是,有些東西是可以超越時代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手法上或許已經沒什麼新意,但他的那種喜悅躍然於紙上,這是那些描摹者所達不到的,所謂作文作文,作以文情也。

一篇文章,文筆誠然重要,但能穿越時空的,只有情感。題主問判別一篇文章的好壞,我想,更重要的是情字何解。
世間最溫暖的筆觸,是跨越千年的擁抱。


非專業出身的文字工作者,平時隨便寫點文字就經常博得「文筆好」的讚譽,隨便說說自己的思索和體會。

1、好文筆必然洗鍊。

古代文章都寫在竹簡絲帛上,那叫一個貴,太饒舌多浪費。現在雖然可以堆在網路上,但是無病呻吟的堆砌也是沒人有時間看的。浪費時間就是謀殺生命,所以必須儘可能的凝練。不累贅,不拖泥帶水。很多剛入門的寫作者和編輯最容易犯的毛病就在這裡。

2、好文筆必須到位。

你可以講究留白,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但是該表達清楚的必須要到位,要有那麼一股子狠勁和力量感,讓人讀起來感覺淋漓盡致,蕩氣迴腸,又非這麼表達不可。初中時讀魯迅的文字就是這種感覺。錢鍾書張愛玲都有這種辛辣感。古龍三毛也很爽利。

3、有辭藻,有深度,有創新。

孔子談君子:「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做文章也一樣。沒有積累不行,沒有閱歷不行,還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因循守舊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沒有前途。詩不是精品就不該存在。文章也一樣。所謂人以文傳,文以人傳,愛因斯坦文筆再差,如果寫出的是相對論,就足以流傳千古。網紅們文筆再好,寫出來的都是垃圾雞湯,過短時間也會無人問津。

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日新月異。不刻意雕琢而渾然天成才是好文筆,

純文學是沒有未來的。前段時間作家們喜歡把幽默當作品的賣點,把小說寫成了段子集,讀起來博人一笑,苦於沒有新意,終歸也會審美疲勞。

科幻文學可能是文學的終點站,因為以後智人都要退出歷史舞台了。機器人是不讀小說的。


文筆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一件事情說清楚,也讓他人看的明白。

那些堆砌辭藻,卻空洞無物的文章我們見得還少嗎?

主要是故事性,趣味性,邏輯性。

汪曾祺的文筆不見得是最好的,余華的文筆也不見得是最好的,但就是耐讀。

如果你想區別一下文筆的好與壞,可以去對比閱讀一下余秋雨和汪曾祺的文章。


有很多文筆,需要閱歷和閱讀訓練才能看出來有多好。

比方說,當初跟風買了一本《百年孤獨》,打算裝逼一下。看了幾十頁,硬是沒看出好在哪兒。文筆看著跟小學生似的,人名又長又記不住,故事線絮絮叨叨,要花極大的耐心才能一行一行讀下去。沒幾天我就棄了,一邊想這書是不是過譽了,一邊在關於「那些書你永遠看不完」的問題下貼一張《百年孤獨》的封面。

後來,時間也不長,就兩年之後吧,我又重新看起了這本書。這兩年,我也不能說經歷了大生大死的事兒,但是也算經歷了一些人生的大起大落。這期間思考了良多,對人生的閱歷又更深了一層。這個時候,再開始讀《百年孤獨》,就一下子順暢了許多,直到其中一段,那個老頭因為研究科技走火入魔,被綁在柱子上,他老婆每天給他擦身體,然後給他說說家裡發生的事。其中講到兒子失蹤了,她剛說完,想了想馬上又對那老頭說,「我說的話你別信」。看到這簡單的一句話,我忽然被深深的觸動,眼眶竟也有些濕潤。之後再讀,越發覺得這些看似簡潔的文字所透露的強大的表現力和描述力,簡直驚為天人。此時,我也才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本書可以被稱為名著。

以此類推,肯多文筆,是需要閱歷和大量閱讀訓練才能判別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智似拙。


大概是「恰到好處」?不突兀不生硬,自然流暢,節奏感好,用最少的字來做最完整清晰的表述。


個人感覺吸引讀者在兩點
1.趣味性
2.可讀性

趣味性要求在立意,在作者構思與靈感。
可讀性要求在落筆,在作者文字功底。


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僅僅通過詞句的風格來判斷文筆,事實上文筆是個很複雜的東西,它包括了很多東西:語言的流暢性,用詞精鍊的把握程度,語句詳略的得當性等等。
網上某些小說,詞藻華麗,卻被各種誇文筆好,有一些讀起來似乎有那麼一點韻味,但大部分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作,連最基本的流暢都達不到,僅僅是通過華美詞語的堆疊去擴充句子,寫一些狗屁不通、毫無邏輯的話故作高深。這類文章,只要多加一些華麗的詞藻很容易就寫出來。然而現在人似乎就喜歡這種華而不實的作品。
準確、精鍊、生動、流暢是寫作的基本要求。真正文筆好的人,三言兩語即能生動傳神。


文章最重要的目的在於能打動別人,除了內容外,我一直覺得中文和英文的不同在於語言的韻律與節奏感,能給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好文筆是類似的,不好的文筆則各有各的不同。


在下知乎小白一枚來寫答案。
憚龖龘眉目一挑,一股難以形容的邪魅狷狂之氣洶湧而出,方圓十里之內翻起層層碧雲,人們驚呼:「這股霸氣勁恐怖如斯!」紛紛倒吸一口冷氣,再度感嘆,竟然恐怖如斯。

這大概就是文筆。


我覺得評書和單口相聲都不錯。但魯達拳打鎮關西和武松景陽岡打虎還是書上寫的更帶勁。


推薦閱讀:

寫作演講時如何做到引經據典?

TAG:小說創作 | 寫作能力 | 提升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