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的票房號召力如何?

雙周一成無疑是最高的,後面較高的還有誰呢,張國榮和雙周一成之間還有誰呢


所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就是這麼個事兒:①死忠粉的捧場:不管好片爛片全盤照收,有ta就看。②路人粉的信任:「這個主演眼熟,之前對ta挺有好感的,就看看吧,應該不會花冤枉錢。」

當片種對觀眾有一定的年齡要求或心理要求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就會受到折扣,但至少也還能保證相當一部分的票房,畢竟有ta。那麼,張作為一個口碑良好的巨星,首先從道理上講就沒有理由會票房號召力低下。


雖然從票房總成績看,張國榮的票房號召力是比不上二周一成,但也是挺高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不過,論票房號召力,也要看是什麼類型的片子。動作片、喜劇片,自然是二周一成牛逼,但讓二周一成去演文藝片,卻未必有張國榮那樣的票房號召力。

天涯論壇有網友發過這樣的感慨:

票房為啥虛呢,就是票房,很多時候不與影片的質量成正比,象張先生公認演得好的經典片子,遠比不過他演的賀歲劇。很多人願意進電影院,是注重一次性消費,在排除宣傳、炒作等因素之外,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的,應該是通俗易懂的故事、刺激或搞笑的場面、大導演、大卡士(所謂之明星魅力),反倒是演技這個東東佔了末席。我見過很多人,大多數是男人,特別喜歡看打打殺殺或搞笑的港片,甚至發展到只要是功夫片、槍戰片、搞笑片,一律照看不誤,即使那片子如何弱智、根本無情節可言,開一些屎尿屁的低級玩笑,他們照舊看得很開心。我想這也是很多文藝片票房不高的原因,你說一部文藝片,又沒啥刺激或搞笑的場面,故事還得想幾回才明白,實在不適合很多尋求快餐娛樂方式的人。

個人認為非常有道理。

==============================================

修改了答案。

當初回答時思路是:按年代分四個階段,羅列每一部電影的票房,講述票房背後的環境,以及體現張的號召力的小故事。

但是這種答法我現在看來覺得很累贅無力。

於是乾脆砍了多餘的票房成績和背景,只講小故事。

謝謝曾經點過贊的大家。

對了提醒一下大家在看到香港票房時不要忘了時間和人口差別,在香港當時幾千萬的票房就非常高了,幾百萬也是高的。

==============================================

  • 1984年,張以《MONICA》躥紅後迅速攬獲一批少女粉,根據一些少女粉回憶,當初四刷五刷他的一部電影是常有的事,就為了看臉。(雖然當時的張演技過關,但並不出彩,放到現在估計也會被噴流量明星)

  • 張國榮在《求愛反斗星》中實為24K如假包換的友情客串,硬是被宣傳成領銜主演。

為了宣傳新片,電影公司放了一場特別早場,招待電台的觀眾及新聞界,率先欣賞《求愛反斗星》。早場後的,張國榮亦有到場。張國榮到達之後老遠便看到自己以客串演出的身份在《求》片中的大型海報中,佔了很大的篇幅,反而陳百祥和張艾嘉特寫篇幅還不及他的一半,他立即忍不住,指著海報說:「咁(這麼)誇張呀!」記者在旁接話說:「這叫做妹仔(女僕)大過主人婆(女主人)吧!」,為了吸引觀眾,張國榮的特寫自然有咁(多)大放到咁(多)大。

  • 拍《英雄本色》時,吳宇森經濟拮据,而男主角狄龍被邵氏炒了魷魚,另一位男主角周潤發則背著「票房毒藥」的稱號;是張國榮的加盟搞定了要有當紅大明星做「票房保證」才肯掏錢的投資方。

  • 在韓國,萬千女性湧入影院看《英雄本色》只為一睹他的容顏,連男性也覺得他魅力非凡,在香港不討喜的傑仔在韓國變得幾乎人見人愛。由他演唱的主題曲傳唱大街小巷。

  • 《胭脂扣》,當時很多女性被十二少傾倒,爭相傳告著去看帥哥。——不要太小看花痴的數量哦。

  • 直到九十年代,最賣座的影片始終都是動作片、喜劇片,所以榜單前十名或前二十名的影片卡司里,雖然有他,卻不是「轟炸式」的有他。常見的是二周一成、李連杰、劉德華、鄭伊健等人。但是,只要他演的是喜劇,榜單上能比他高的也只有二周一成,鮮有他人。

  • 1990上映的經典影片《阿飛正傳》,被排在人人都想嗨起來的聖誕檔期(12.15—12.27)。而根據前線戰士的報告,此片無比沉悶,讓人云里霧裡,看下來就記得張國榮在疑似耍帥,可結果還是有了9,751,942港幣的票房。

  • 在香港人眼裡,張的歌唱成就比電影成就高很多,相比起電影也更喜歡聽他的歌。所以只要電影里出現張的聲音,那麼,張的號召力會倍增。比如1993年這些電影:
  1. 當時張國榮已經從樂壇退休好幾年了,聽聞拍《花田喜事》時張國榮招架不住劇組上下的勸,終於開了金口在劇中唱了粵曲《求神》後,一大票歌迷,上至大媽阿婆,下至小弟小妹,全不淡定了,紛紛提著錄音機進了電影院。所以,《花田喜事》票房年度第二,張國榮有一記大功。
  2. 票房年度第十的《東成西就》,裡面也有張的傾情獻聲,就是那首《做對相思燕》!
  3. 值得一提的還有《白髮魔女傳》,「哥哥」「姐姐」的合作,能不賣個好票房嗎?怎麼知道大家不止沖著林姐姐去呢?哈哈,是因為張國榮拍《白髮魔女傳》又唱歌了!!!新歌!新歌!新歌!一大波錄音機再次襲來……

說到這裡,真是不得不佩服於仁泰導演的精明:「由於Leslie不會出碟,電台也不可以播,所以要聽這首由Leslie作曲,林夕填詞,Leslie主唱的新歌,就必須入場看戲啦。而且我把此曲安排在片末才播出,確保觀眾坐到散席為止。」當時記者搞笑地描寫道:「於導演原本胖嘟嘟的笑臉此刻彷彿突然變形,顯出奸商的獰笑……」

  • 做《白髮魔女傳II》的宣傳時,張國榮仍然是與林青霞一樣擺在最醒目位置,可實際上呢,張國榮全片的戲份就跟友情客串沒什麼兩樣了,一共六七分鐘吧。當時張國榮檔期緊,沒時間拍,但是投資方要求必須要有他和林青霞,以此保證票房,結果很多人看後大呼上當。

  • 說到《霸王別姬》,內地的票房相當給力,當時2元一張票,票房4800萬。看圖感受一下張的票房號召力。

  • 下段出自的灰《與他共度六十一世:張國榮的電影生命》

1994年是港片全面滑坡的一年,無論是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票房上都出現崩盤跡象,以往大收特收的暑假檔期平均票房竟然不過七百多萬,全年票房未達四百萬的影片有六十多部。就在這樣的頹勢中,張國榮主演的幾部作品仍然逆流而上,繼《大富之家》獲得賀歲檔期票房冠軍之後,《金枝玉葉》連續放映兩個月而勢頭不減,票房直收三千萬,又拿下了同年度暑假檔期收入冠軍,雙雙名列全年十大賣座電影。叫座的同時,《金枝玉葉》也得到多方叫好,女主角袁詠儀憑此片蟬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張國榮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他演唱的主題歌《追》傳唱一時,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和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將他在復出樂壇的道路上又用力推進了一大步。
UFO出品的電影有幾個明顯的特徵:一、重視人性的挖掘與表現;二、擅長以童話般氛圍展示真實生活;三、製作極其精細,每部電影投資均在千萬以上;四、作品賠本的多,賣座的少,原因參見上一條。《金枝玉葉》是其長期虧損後的第一部贏利作品。

  • 1994年年度十大賣座影片中,張國榮主演的《大富之家》排名第四,《金枝玉葉》排名第八,這一年,最賣座的前八部影片的男性主演只有四位:周潤發,周星馳,成龍,張國榮。*指領銜主演排位第一的男演員。

  • 年度賣座13名的《錦繡前程》與張國榮參演的其它喜劇片不同,這是以他為絕對主角的喜劇片,不是平時他和其他明星平分戲份的喜劇片了。一部非常生活的影片,沒有很大的起伏,這個票房大概要歸功於香港人對此題材的喜愛和主演的魅力吧。

  • 在他電影事業的黃金期,即1990-1997年,也是他出演電影部數比較密集的七年,共計出演電影25部,香港本地總票房為526800460元,平均票房為21072018.4元。

  • 《紅色戀人》是哥哥在香港票房收入最低的一部電影。其實,這片子在香港爆冷,很正常。主要因為與內地隔一年半,99年才公映,且主旋律那邊比較反感……投放的拷貝和公映的影院都很少,聽說只有四家。而在內地票房就很不錯,2500萬,總票房年度第七,國產類(含港)票房第三。這片很多人就是沖著他去的,真的,電影發布會完全就是張國榮粉絲見面會,看視頻看報道都知道,帖子的話可以戳戳:見證那年我見到哥哥的緣分。好了,我們再來感受一下當年的情況:

鋪天蓋地,整個世界都遍布著關於《紅色戀人》這部影片的消息。那時候,即使是對電影不太感興趣的人,也都知道有那麼一部香港明星扮演共產黨員的革命愛情片正在拍攝中,縱然《泰坦尼克號》正在影院里華麗地沉沒,消費著多少少男少女的眼淚和感動,《紅色戀人》仍然吸引著大家的眼球,並引發一波一波關於香港演員、美國編劇和革命後人導演的討論。

那時候,似乎整個夏天的平均溫度都因這部電影而有所升高,我就在這樣的炎夏里穿街過巷,去享受關於這部電影的每一點報道。在報攤上翻開雜誌——呀!是他的頭像,配以密密麻麻的對《紅色戀人》的採訪和報道;在書店裡看到廣告——呀!《瘋狂英語》出了《紅色戀人》的原聲磁帶,聽說這部電影是百分之八十的英文對白;在影院門口望見海報——呀!足有三四層樓高的宣傳畫,張國榮一張側臉佔去了三分之二,需仰視才見……即使是回到家裡打開電視,也時不時可以看到中央六套電影頻道滾動播出的預告片。那是中央台第一次播放電影的預告片吧?我仍然記得,素袍長巾的靳提著皮箱從烈火滾滾的廢墟中走出來;我記得他站在火車頭上給學生做演說,堅定的眼神,自信的神情;我記得他發病瘋狂,抽搐著倒地;記得在大雨中,他與愛人的訣別……

那一天的電影院全部爆滿——那是只有在看《泰坦尼克號》時才得以一見的盛況。

(引自的灰《與他共度六十一世:張國榮的電影生命》)

  • 《星月童話》,因為有香港天王和日劇天后的強勁卡士,在日本票房大賣,製作的錄影帶都供不應求。

  • 2009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內地票房2700萬,在觀影群體中,雖不乏王家衛粉、情懷粉以及其他影星粉,但榮迷仍然是最佔大頭的群體。

  • 2016年由榮迷購買版權並重映的《緣份》(←官方名稱,雖然正確用法應該是緣分),在低排片率的情況下最終票房破千萬。

  • 近幾年的影片中,只要有提到「張國榮是偶像」,有張國榮的歌,有張國榮的海報,都會有很多榮迷爭相轉告,義無反顧地跑去影院看。

以上。

另外另一位答主@老貓 說得部分在理。至少在香港本土來說,張確實是很難獨立支撐一部大的商業製作,演群戲的話也確實很難講票房誰佔多少。不過,我依然認為,能數的過來的高票房明星也就那幾個,張的票房號召力在香港男星里至少在前十,並不低。


憑心而論 張國榮在香港電影票房號召力並不高,這裡不討論演技。80年代電影基本可以不算,退出譚張爭霸後 才算轉入影壇。和吳宇森合作幾部作品票房不錯,但都以配角出現。王家衛那幾部都是叫好不叫做 坦白講 他文藝氣質太重,很難獨立支撐一部大的商業製作 票房不錯的那幾部都以群戲為主 很難講他佔有多少分量。90年代初 除了雙周一成 李連杰也是過江猛虎。劉德華 梁家輝等一批人已經在影壇站穩陣腳,老的前輩 如許氏兄弟 還在發揮餘熱。 95之後 杜琪峰銀河映像出來 又捧紅了劉青雲 任達華等人 再之後鄭伊健古惑仔橫空出世 成為當紅小生 。張國榮的空間真的不多 90年代後期到他死時 他也沒什麼商業大片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中邪》?
為什麼《雨中曲》中金凱利在雨中跳舞那段被奉為經典?理由是?
電影電視拍攝中有哪些有意思的技巧?
如何評價法國的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如何評價《你的名字。》的字幕翻譯水平?

TAG:電影 | 張國榮 | 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