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告訴自己『』我很優秀『』?

問題具體是這樣的,看到@山羊月 在一篇回答(《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里提到他的導師告訴他「當你認為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就失去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意思是人不應該自滿。我覺得說的有道理。可是,覺得自己「還是挺優秀的」不也是自信的來源嗎?難道自信也可以建立在不承認自己還不錯的基礎上嗎?
我覺得這裡有一點矛盾,就是當你覺得自己優秀的時候就會產生「我已經挺優秀了」的想法,就會懈怠。或者至少輕視了繼續努力的必要。可是如果總是暗示自己「做的還不夠」,不會太打擊自信嗎?
不知道各位怎麼想這個問題?
------------------------------------------12.20日更新-------------------------------------------------------------------------------
-------------------------------------------------------------------------------------------------------------------------------------------
沒想到@山羊月大大這麼快就來親自回答這個問題了:)
他的回答的大意斗膽概括一下就是:大道理要還原到說話的背景里。如果不夠努力就用前者刺激一下,如果已經很努力了就承認自己做的還不錯。
我覺得這部分解答了我的疑惑。確實對於山羊月大大來說,導師的那句話是為了點醒他才說的。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引申一下:如果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通過告訴自己「我很優秀」來獲得自信是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辦法?我自己還是有些依賴這個的,想知道大家平時都是怎麼調節自信的?
另外,我後來又想了想:也許有一種自信是對自己基本素質的信心,無關自己與他人的對比。就是不論別人做得怎麼樣,都能把握好自己手頭做的事情。


韓寒的電影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道理聽了很多,卻仍然過不好一生。」 很長時間裡,我一直在思考這是為什麼。漸漸地,我有了一點頭緒。

其實每一個道理在被第一次言說的時候,都有一個特定的背景。當我們再次複述它們時,我們僅僅是複述了這些話道理性的部分,卻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道理性的部分一旦脫離了時空背景,就不一定成立了。

舉一個數學的例子。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是再純粹不過的,天經地義的「道理」。但這個道理其實有一個嚴格的成立「背景」——它僅僅在曲率為0的平面空間內成立。當我們討論曲率不為0的球面空間時,這個道理就不再成立了——這也是非歐幾里得幾何發展的基礎。

回到我寫的這個答案,它的言說背景是什麼呢?首先,我導師當時對我的工作並不滿意,他十分清楚我能做的更好。其次,他也看到了我一直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反而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自我欺騙說乾的還湊合。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這麼說,實際上是想打破我的幻想,讓我不要陷入這種自欺欺人的平庸中再無寸進。

那麼如果換一個背景,倘若我真的已經以久坐成痔的精神交了報告——我上周真的剛剛累死累活交了一萬多字,他的評論就不再是「你殺死了那個能做的更好的自己」,而是「非常出色的進步……你一定要適當運動,不能再胖了!」

我理解很多年輕的知友特別喜歡收集道理,但事實是,他們在小本子上一句一句摘抄道理時,卻忘記了在這些道理背後滋潤它們的那些有血有肉的背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一個道理只有放在一個故事裡才有震撼性,單獨挖出來就是一句蒼白乾癟的話而已。酷拉皮卡的血紅眼也只有在他自己身上時才是特質系的能力,倘若被幻影旅團挖出來也就是一對漂亮的眼珠子罷了。

因此,我的建議是,倘若真的在故事裡看到了你覺得心動不已的道理,請把道理合著故事一起抄下來回味。再進一步,就不是去抄故事和道理,而是去問一下自己:這個道理和它故事背景的聯繫到底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我才可以相信它呢?當你能夠分辨出故事和道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時,你的思維就將再不會被《讀者》和《意林》這個等級的刊物所桎梏,你就將真正具備獨立思考和客觀評價的事物的力量。


不知道你看不看籃球哈。

在NBA的比賽中,每場比賽一共有48分鐘。而極少會出現某個主力球員在場上一刻不停地打48分鐘的。教練員知道主力球員的水準比替補球員高,但是在主力球員的使用上也一定會有所控制。不光是在一場比賽中,主力球員的體力下降會導致最後時刻無法力挽狂瀾,在長遠的角度看,長期的疲乏也更可能導致球員的傷病,從而缺席大量的比賽。

可是至今為止,也沒有一個教練,完美地掌握了一個出場時間的公式,可以科學地實踐到每個球員身上。

你問的問題其實和這個有點像。

告訴自己我很優秀可以減緩自己的焦慮,鑄造自己的信心,但是同時也難免降低自己前進的動力。告訴自己我可以變得更好,自然給了自己一個前進的方向,努力的目標,但是伴隨著的一定是壓力和疲憊。

一個人如果從頭到尾都告訴自己,我很優秀,那就會像一直坐在替補席的飲水機守護者一樣,體力充沛,卻毫無進步,浪費人生,永遠站在原地。可一個人如果長久以來始終和自己說,你可以做的更好,那或許就會像重傷前的科比,儘管不斷地努力向前,可是可能透支了體力,最後不得不提前退出角逐。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看多了自以為是的井底之蛙,他們像遇到危險的鴕鳥,把頭深深地埋進沙子,催眠自己「我很優秀」,卻過著平凡甚至卑微的人生。這時候總有人會告訴你,不要覺得自己很優秀。

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又何嘗沒看過被壓力拖垮的生命,每天執著於追求「更優秀」的自己,像停不下來的西西弗斯,甚至忘了停下來看看身旁美麗的風景。這時候也會有人和你說,其實你已經很優秀了。

我們的傳統文化講求「中庸」,絕非沒有道理。在「優秀」和「可以更好」之間,我們要去努力做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卻又是任何神妙的公式都無法推出的。

只能說,當你覺得太累了,太苦了,生命失去了意義,停下來,告訴自己,自己已經很好了,休息一下再上路。當你覺得停滯了,墮落了,原地踏步許久了,抬起頭,和自己說,你還可以更優秀。


"你很優秀,你很有骨氣,你很有想法,而且你不甘平庸,可是你懶啊."


個人覺得理想的狀態,是平常心。自信和自卑是綁在一起的,自信和自卑也是對比而來的,換個詞可以說是優越感,和自卑感。
對待比自己相對差一些的人或是很有把握的事,做到沒有優越感,可以說是不看輕人或事;對待比自己相對優秀的人或是沒有把握的事,做到沒有自卑感,可以說不過分看重人或事,這樣的心態可以說是最理想的。當然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最理想的狀態不是自信,而是不卑不亢,對待人或事能一視同仁。


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擁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因人而異。

有的人,我很優秀,所以我可以,然後這個人越來越優秀。

有的人,我很優秀,我這麼優秀不需要再學習了,然後這個人一直原地踏步,被別人甩的越來越遠。

有的人,我不優秀,所以我要努力,我要變得優秀,要向比我優秀的人學習,這種人和第一種人一樣會越來越優秀。

有的人,像我這樣的笨蛋永遠也不會成功的啦,這種人以為自己是笨,其實不過是拿笨當借口來掩飾自己的懶惰,這種人當然也會和第二種人一樣永遠原地踏步,被別人越甩越遠了。

重要的不是優不優秀,而是你肯不肯繼續努力提升自己。


你不需要整天自我暗示我很優秀,因為這樣你失敗後打擊會更大。你應該做的是制定一個小目標,在完成一個個小目標中感受到自己的優秀。這樣相比無聊的自我暗示有兩個好處,當你成功時,你獲得了優秀的感覺。當你失敗了,你有了以前成功的經驗,可以雲淡風輕的面對這個失敗


這不矛盾。
我很優秀,所以我知道自己可以更優秀。

你可以粗糙地把優秀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你的才能,一部分是你的元認知——即對自己認知的把握和調控。

優秀的人不是簡單地擁有才能,更擁有元認知能力。他們會時刻把握自己現在的狀態,並能夠很好地有目的性地調節。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的導師一直以我為得意弟子,因為我在讀研期間成績優異,拿獎無數(可惜沒發過特別優秀的論文)。後來師門來了一個師弟,第一年就發了一篇好文章。於是導師在我面前誇他,讓我努力。那一瞬間我有些嫉妒。

讓我們暫停一下,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我現在是在嫉妒嗎?也許我想說不是,但是心裡確定有些空落落的感覺,因為導師對師弟的表揚,也許還夾雜著對我的鞭策,好像我真的比不上師弟一樣。如果師弟沒有表現地那麼優秀,我現在也不會有這樣的心態了吧?是的,我可以肯定我確實在嫉妒了。


我為什麼嫉妒?我認為,不是簡單地源於他優秀,而是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足夠優秀,然而現在來了個看起來比我更優秀的人,還是我同門師弟。我的心裡有一些不平衡了。

我該怎麼辦?我想,首先我要消除現在心裡的這種負面情緒,我是一個優秀的人,開玩笑,優秀的師兄怎麼可以嫉妒自己的師弟?但是師弟確實做得很棒,導師確實在誇他,在鞭策我。大概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也發出一篇優秀的文章,才能讓自己釋懷吧。對的,嫉妒是無能者的反抗,優秀如我的人要做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強!


說實話,這就是當時我在和老師結束談話後獨自一人站在下樓的電梯里的想法。出了電梯以後,我跟自己說,真棒,你確實曾經嫉妒過別人,但是你能夠迅速察覺到這一點,並且快速調節過來,真tm棒!這樣想著,我回宿舍的腳步不由得輕快了起來

於你同樣。
你在客觀認識自己現有才能的基礎上,對自己下了:「足夠優秀」的評價。但是這是淺顯的。你還應該更理性地對自己得到自我評價後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這種「優秀」的自我評價對自己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應該如何消除負面影響?如何保持自己通往更優秀的路徑上?只有把優秀貫徹下去,你才能夠真正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


1.確定自己的需求。

2.確定滿足需求所需的優秀程度。

3.確定自己目前的優秀程度。

4.比較2,3。
如果3&>2,便允許一定程度的懈怠,並且可以很自信。
如果3&<2,便要提醒自己不能鬆懈,而且做事要更加謹慎小心,不能過於自信。

(題主的問題在於認為自信是一個褒義詞,但其實是個中性詞)


當你經歷多了,變得足夠強大了,根本就不再需要這些勵志的話每天激勵自己了。

當然,「足夠強大」永遠也不可能達到,那只是一個夢想。「足夠強大」本身就是激勵自己的話,這樣就走入死循環。

你可以每天告訴自己「我很優秀」,但不要每天都雞血滿滿,那是很脆弱的自信,一旦你遇到現實哪怕一點點的失敗,那隨之而來的將是徹底的失望。

當你再次雞血滿滿,再有一點點失敗,進而進入死循環。你會發現一次比一次禁不起失敗,一次比一次脆弱,哪怕這失敗微不足道。

這就是物極必反!

你可以每天告訴自己「我很優秀」,但不要每天都雞血滿滿。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一切!


無邀自答,我覺得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平衡?


作為一名美術生,要倡導 自戀 ,對自己自戀,覺得每一幅都可以畫出來,畫的好,再者就是覺得自己畫的畫很好,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你的作品還有誰會喜歡你的作品呢?
所以我覺得,自戀比自卑要好。當然也要收得住自己


我覺得優不優秀是相對的,很多人都是優秀的,或者說有優秀的一面,但是又不夠優秀。認清這點,自信就不會妨礙你的持續前進了。


該,按照勃學家的思維,你不這樣想大概需要自殺一下。


優不優秀其實都是你
接受自己吧 不論是否優秀
才有變的更優秀更自信的可能


其實我一直在追尋那麼一種狀態:就是安安穩穩認認真真做一件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待任何事都是一種淡然的狀態。不攀比不羨慕只關注低頭做自己的事情而已。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自己優秀與否都是自己的事情,想要得到別人的讚揚和誇獎,都只不過是虛榮心而已。而只有真正投入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會去關心其他人在做什麼,其他人比我強等亂七八糟的想法。可是至今那種狀態我一直都做不到,失敗了遇到挫折還是只會哭……唉


大概可以把這個當作(近在咫尺的)將來時而不是完成時?


傍晚,小熊興高采烈地回家,叫著,我們今天抓了好多魚。
熊麻麻很高興。
~做得不錯,和小夥伴玩得開心嗎?
~開心。
~還想抓更多的魚嗎?
~想。
~那下次怎麼辦,才能抓多的魚呢?
~我們早點去河邊。
~可以。還有嗎?
~恩……把魚餌多準備些,還要找魚多的地方。
~用抓來的魚,去換你想要的皮球,好吧?
~太好了。


你可以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告訴自己,我能行,
但不能什麼都沒做的時候告訴自己,我很優秀。


不認可『環境』說和『程度』說。

人總是要自信的。

我認為只有充滿自信並且會從自信中獲取力量的人,才有勇氣去追求更好的。

人永遠都是越收到正反饋越積極向上的。

如果可以,反而要避免挫敗感。

如果從認知的角度說:
自卑:認知中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
自信:認知中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

你的認知會影響你的行為,使得現實中的你逐漸變成認知中的你。所以,我覺得人最理想的狀態,是認知中的自己比現實中的自己高一點點。這一點點,就成為人生奮鬥的動力,因為會不甘心,會覺得自己還有資格獲得更好的。
反過來說,如果不自信,那麼就會產生懷疑,失去了、退步了還覺得心安理得,因為本來就覺得自己不配。

記住,當你內心深處覺得自己無法成功的時候,你最終是沒法成功的。你騙不了你自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放棄了。

所以,才要常常告訴自己『我很優秀』。

最後,自滿並不是自信。


推薦閱讀:

人們在預測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上,最不擅長什麼?
人會討厭模仿模仿自己的人嗎?
如何克服害怕打雷的心理?
盲人的觸覺和聽覺究竟有多麼敏銳?

TAG:學習 | 心理學 | 心理 | 日常心理分析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