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糾結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糾結太多、沒有決斷力,卻仍改不掉這個毛病?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從選擇困難症和面對建議的舉措有感。


以前總是糾結這樣那樣。我發現身邊許多人也是這樣糾結那樣糾結。以前也不管不顧地覺得自己一定可以糾結出最佳方案。其實並沒有。經過長期的實踐與間接經驗,我發現糾結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小沒有被教育出要有獨立的見解,自己的意見。在中國這真的不容易。你會發現每次做決定的時候都會有個聲音在耳邊: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 你應該...... 然後你真的去按照別人意見那麼做了卻一直在糾結自己那麼做是不是並不好,而自己內心的聲音一直在事後在心中不斷環繞盤旋。糾結就此產生。 說白了還是沒有獨立的意見。因為中國的父母很喜歡讓自己的權威在子女的身上確立,否則就是不孝(深層文化原因可參見孫隆基《中國文化深層次結構》)。所以子女長大了也養成了習慣。每當抉擇的時候即使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了,也總覺得不妥,害怕被罵,而且總是擔心那麼做之後的結果,因為一旦結果不好又要被訓說:你看,誰叫你當時不聽我的!然後自己又在自責。這種沒有界線的權威真的是害人不淺。

二是缺乏見識。如果不是一些簡單的抉擇,有些人還真不知怎麼選。因為沒有相關的經驗,這麼做還是那麼做,他們並沒有相應的處理對應知識。所以人家說見多識廣,真的是要出去多多見識,多讀書,多見人,多談話,見識多了,自然有更多的經驗。

三是缺乏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我發現很多人遇到問題都是在圍著自己的情緒打轉。情緒除了告訴你自己有什麼感受,對於解決問題還真沒有什麼用。所以擺脫情緒的困擾,看到問題的實質,用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得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才是辦法。

中醫講,糾結久了也會造成內臟器的衰弱。而內臟器的衰弱也會加劇糾結。內髒的好壞,不管是天生還是後天造成的損壞多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意志和決斷。


推薦閱讀:

閑下來就發慌,應該把自己安排滿不留空擋嗎?
當一百歲的張三丰重新見到十六歲的郭襄是怎樣的心情?
為什麼自己沒有很大的學習動力?總是三分鐘熱度。有時候自己拖延後,沒完成目標卻著急得快哭出來?
怎麼換掉一個大家都不歡迎的老師同時又不觸犯校規?
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各方面都不錯但你就是喜歡不起來?

TAG:糾結 | 選擇恐懼症 | 選擇猶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