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預測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上,最不擅長什麼?

《一鍵下單——傑夫·貝佐斯與亞馬遜的崛起》一書中提到上述問題,但沒有回答(書本 208 頁)。這是亞馬遜 CEO 貝佐斯與 Zappos CEO 謝家華的共同問題,他們都痴迷於顧客。


謝邀。正好備到這一課。
人類在預測幸福上常常存在的兩個錯覺:(1)外在世界的運轉方式是圍繞著我們的幸福而設計的。(2)人類心理世界本身也是為獲得幸福而設計的。其實都不是。第一個錯覺體現了我們樸素的,與生俱來的「自我中心」偏見,讓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逃避和抱怨,而不是面對和接納現實。第二條錯覺讓我們誤以為,財富、美貌、年輕、健康、時尚……,擁有那些社會文化努力標榜的東西,我們才能幸福。可是都不對。我們的理智在預測哪些東西會帶給我們幸福時,至少會犯以下錯誤:
(1)忽略享樂適應。我們相信存在一勞永逸的幸福和快樂,只要我:買到那座大房子、娶到那個美人、得到那個職位、掙到那筆錢……可是都不會。這些事情會給我們帶來快樂,但這些快樂不會一直持續。通常我們會很快適應這種快樂,厭煩,並開始尋找新的變化。沒辦法,在享樂這件事上,人類還真是喜新厭舊。無論你是食不果腹還是富可敵國,我們都對自己擁有什麼不敏感,只對變化敏感。但當某個沒能得到的東西激發起你的慾望的時候,你卻相信永恆。
(2)忽略心理免疫系統。好事帶給我們的感覺沒這麼持久,壞事帶給我們的感覺也沒這麼糟糕,前提是,這壞事得足夠壞,壞到能激發你的心理免疫系統。想像下你的未婚夫(妻)在結婚之前跟別人跑了,你會覺得「這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倒霉的事?」,還是「這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幸運的事?」對於你我這樣外人,多半會是前者,但是對於當事人,卻很可能是後者。大部分忽然遭遇厄運的人會比我們想像的要恢復得快,因為心理免疫系統會努力工作,讓你感覺生活沒那麼悲慘。當然,心理免疫系統只會在大事的時候激發。你終於原諒了老公出軌,卻始終沒法原諒他亂丟臟襪子,就是這個道理。而預測什麼會讓你覺得幸福,什麼會讓你覺得不幸的時候,你卻並不知道這些。
(3)當前投射。這麼說吧,我們對未來感覺的預測,都是以當前感覺為錨點進行調整的。如果你餓著肚子在超市購物,你會買一堆零食,全然不顧半小時後打著飽嗝時的感受。如果你得了抑鬱症,現在心情不好,你會覺得去做什麼事都沒有意思。全然想不到去公園走走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時,你仍然會很開心起來。我們只能從現在的感受,來窺探未來的影子,卻沒法預測完全不同的未來。這就是為什麼在追求幸福這事上,我們經常覺得做錯了什麼,並後悔萬分。
(4)忽略細節。將來的、不太可能的、發生在陌生人身上的、發生在遠方的事情,在心理距離上都是遙遠的。對於遙遠的事,我們只會想整體和輪廓,而不會加工細節。我們的大腦預設的程序就是不去為這麼遠的事,浪費太多腦細胞。對遠距離事件的加工更依賴我們的刻板印象。可問題是,隨著事情的臨近,我們發現,這些被忽略的細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重要到能完全推翻我們的預想和決定。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會隨著這件事離你的心理距離不斷發生變化。當野外露營這件事很遠的時候,你只會想到美麗的星空,深處其中,你才會知道蚊子的可怕、沒法洗澡的難受和沒廁所的尷尬。
(5)事前的預期和事後的回憶,對幸福有不同理解。記憶如何構建幸福,詳細的介紹在這裡。為什麼事情的高峰和結尾,讓人記憶深刻?事前預期時,我們認為,快樂的持續時間很重要。顯然更長的持續時間會帶來更多快樂體驗。但是事後,記憶把過程的持續時間忽略了。記憶只有閃光燈,沒有計時器,只記精彩瞬間,不管多長時間。可是,如果你的老闆跟你說,「沒關係,把7天的假期縮短成3天了,心理學家發現,只要結尾精彩,在記憶里,3天7天都一樣。」即使他說了實話,你也會準備構思辭職信了。
所以你看,我們其實並不擅長預測幸福。在預測幸福上,我們都只是在黑暗,僅憑著一點微光摸索的瞎子。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路該怎麼走了,於是去問問周圍那些看起來自信滿滿,似乎什麼都知道的人。「問道於盲」說的就是這事。
至於你說在預測幸福上,「最」不擅長的是什麼,排名不分前後哦,親。


人類最不擅長的就是預測——任何一種預測,到頭來總是和現實差很遠。


不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於提升自己幸福感全然無用的事情,比如:花沒掙到的錢,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向自己不喜歡的人炫耀。


謝邀。
個人而言,幸福從來不可預測。但是你可以想清楚什麼可以帶給你幸福,然後一件一件實現。
至於別人給你的小驚喜,那不是幸福。


這個。。。好吧,我承認我貌似有點喝多了,居然看了兩遍題目才明白。

人們在預測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上,最不擅長什麼?

1,去做。

2,不去忽略細節,去苛求事實,不去腦補。


對於所有強烈的感情,像幸福,痛苦,快樂,悲傷,人類都不擅長預測,因為一旦預測了,感情就會大打折扣,就好像量子物理中的測不準一樣。至於說「最」,大概是臨終的幸福吧,如果那最後的一刻還能感到幸福的話。


其實很多幸福都是可以預測的。
你努力學習基本上會有好成績,
少吃多動堅持很久好身材自來。
每天面膜積極護膚皮膚嫩出水。
幸福並非遙遙無期。
最擅長的是幻想幸福,
最不擅長的就是付出實際血汗從而抓住它吧。


對大眾而言,最不擅長去抽象思考、計量什麼「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也不擅長去學習「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反而給了他們形象的參考之後可以立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蘋果不需要消費者教育也能引領時代。

個人很不喜歡「用戶體驗」這個翻譯,甚至說當初這麼翻譯的人不懂UX Design,容易對外行和初學者造成誤解,以為用戶只需要體驗不需要學習;其實恰恰相反,User Experience最重要的部分是用戶所需要做的學習,「使用者經驗」這樣的直譯反而更恰當。

可以這麼說,好的設計是設計師和用戶共同完成的,其中,用戶所作的貢獻甚至更大。

設計師所要做的,就是以人為本,挖掘人性的需求,然後啟發用戶的思考。

最頂級的設計師,一定既是深諳人性的心理學家,又是具有超前眼光的預言者/哲學家,例如喬布斯。


安靜地等待


最好的預測就是去創造。一旦預測了就是有期待,期待了就容易不滿足。得到了心裡也覺得是應該的,得不到自然就是失望。大腦的獎勵機制很難分泌多巴胺,所以這個命題一開始就是不成立的,預測幸福也太好笑了點。

人吶,就是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預測


比起預測這個詞來說,我覺得有時候人們可能更多的是期待於這些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上。
但其實實現了以後發現其實很無趣,與想像中的不一樣,其實是在「預測」中誇大了事情所能帶來的幸福程度......-________-"


在預測到幸福的同時看到長久的未來


婚姻與愛情。


擅長等待,不願行動!


她好像也喜歡我


不會捨棄。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知道那些轉折點讓我們開心,那些令我們悲傷,但真相往往很複雜,禍福時常纏繞難辨讓我們無從預知結果。

——《幸福的神話》


開始努力爭取


說實話,什麼都不擅長,連學習也不擅長。
@動機在杭州 老師所說的事情可能大家都有同感,不過我敢打賭,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同意「中大獎該多幸福啊」或者「得了腎衰竭一輩子就完了」的觀點……


推薦閱讀:

人會討厭模仿模仿自己的人嗎?
如何克服害怕打雷的心理?
盲人的觸覺和聽覺究竟有多麼敏銳?
戀愛心理學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樣的心理學解釋?

TAG:用戶體驗 | 心理學 | 幸福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