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精品酒店與國外差距在哪?
這裡說的「精品酒店」指的是英文中的boutique hotel,它們往往不是大酒店集團旗下的,但從設計到服務到位置,都非常精緻、完美,在國外已經很成熟,中國近年來也湧現出不少,但做的到位的還很少。
那麼,中國的精品酒店,與國外的精品酒店相比,在哪些方面差距較大?
多謝謝竹君的邀請。我覺得最能體現差別的是比較同一品牌在國內和國外的兩間酒店,所以我決定比較一下安縵頤和和美國猶他的Amangiri。選這兩個,是因為美國傳統上來說也是個服務不行的地方,顯得咱們就事論事,而不是拿個東南亞本來就服務到腳趾的酒店的來跟國內的同行石頭碰雞蛋。
1. 預定
我每次定安縵之前,會先請我比較熟悉的某間酒店的總經理介紹我要去的那間酒店的總經理,這樣可以預先訂好房間(比如說提離大門比較遠啊這種要求)。Amangiri的入住率總的來說要比安縵頤和高得多(美國人確是有錢的,這家也是安縵中價格比較高的),但是它的總經理當天就回了我的郵件,很詳細的跟我在郵件裡面討論了我應該定什麼級別的房間,他會安排哪一個位置的房間給我,以及我從拉斯維加斯開過去下一站去大峽谷怎樣安排比較好。安縵頤和直接讓預定部的人和我聯繫,郵件兩天沒有回,最後我抄送了新加坡管亞洲地區的銷售主管,總算有人又把這線給接上了。然後確定房間升級要請示主管,總之花了一個多星期才把預定給做好。沒有試過問關於北京的旅遊問題,所以這點不好評價。
2. 入住
入住這兩家都是周末。Amangiri派了一個前台主管帶我們巡視酒店並介紹房間。美國姑娘挺熱情的把各個設施介紹了一遍,包括免費瑜伽課時間,游泳池雖然24小時開放但是因為還是早春晚上幾點以後會比較冷,等等。安縵頤和也派了當時在前台的一個姑娘,說實在的,我不記得她說過什麼了,當時整個前台和下午茶區域都是烏央烏央的人(因為安縵頤和的這個部分是對外開放的),所以我們只想趕緊到自己房間去清靜一下。國內的兩家安縵都有這個問題:法雲由於政策所限,主幹道白天需要對外部遊人開放,但至少還有個法雲會只供住客使用。頤和沒有什麼政策限制,但也許為了創收,直接把本該由住客使用的公共空間對外開放,導致入住客人的體驗直線下降。
房間並沒有什麼太多可比的。安縵的特點之一是客人只要一離開房間立刻會有人來收拾房間,保證你下次回來的時候房間又整潔如新。這一點頤和基本保持了安縵的標準,但有一次我們回去發現房間沒有打掃。另外需要表揚頤和的是,因為我們入住了四合院里兩間房的一間,他們特意把旁邊的一間空著,這樣小院比較清靜,這也保持了安縵一貫的水準。
我們在Amangiri入住期間,餐點總經理都會來酒店的起居室巡視,和入住的客人聊一聊,推薦周圍的餐廳或者名勝之類,這在所有其他的安縵都是一致的。有時候某家的總經理還在另外一家任過職,或者去過別家,會向客人推薦他最喜歡的安縵,我們也因此對好幾家長過草,一一去住過,是很好的營銷。另外,在入住期間有要求或者意見都可以提,總經理們也會派人一一解決,這是很好的交互體驗。在安縵頤和入住期間,我全程沒見到它的總經理。我還問過是不是總經理出差了,答曰沒有。這個問題安縵法雲也有,管理層不出現,客人只跟各處前台或者服務人員打交道,服務當然也只是公事公辦而已。
有時一家品牌流程化的服務,國內會跳過一個環節。安縵會給每位住客的箱子上掛一個皮質的行李牌,每間酒店不同,因此收集這些行李牌也是樂趣之一。流程上應該是由替客人拿行李送上車的行李員把行李牌掛上,再安放到車上。我第一次住法雲的時候居然沒給。第二次去的時候特意檢查了行李,行李員又忘了,我專門要了他才回去拿了來。
在入住體驗上最後多說一句,其實好的服務不是要對客人畢恭畢敬的,現在國內總是拿東南亞那一套做模版,其實是個誤區。以美國為例,美國的酒店基本從最高檔到motel都不會有那種畢恭畢敬的服務,Amangiri也沒有,但是那裡的人很友善。吃早飯的時候廚師會跟你講他怎樣在加州餐廳里受訓,在猶他住不住的慣,談笑風生間你的蛋餅就煎好了。
3. 入住以後
安縵頤和有一點讓我極不爽的住後體驗:酒店銷售部在我離店約兩三個月後給我寫郵件,邀請我辦它的貴賓卡,在酒店進行餐飲消費。這在別家是不可想像的事。首先,如果這個人做過調查才寫郵件,就會知道我根本不住在北京,不可能有興趣。第二,這種對餐飲的二次銷售給人很差的印象,因為來住安縵的人,大概90%不是為了吃它的飯去的。其他我以前住過的安縵也會有時給我寫郵件,一般是告訴我他們那裡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比如說美國的兩家有時有瑜伽大師駐場,爪哇的那家有時會搞當地的藝術展覽,建議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個時候入住。這就很不一樣。
「形」不差,差的是那麼點「神」。
(後文多圖,非wifi用戶請慎點)
國內便宜的貴的都住過一些,國外的便宜的貴的也住過和參觀一些,說一下大概的體會吧。
首先我們得知道「精品」二字的定義。我本人關於「精品酒店」定義方面的回答可戳:國內外存在許多偽精品酒店,如何判斷一家酒店到底是不是通常意義所說的「Boutique Hotel」?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建議先看完這個答案,再回來往下看)
另外知乎上有兩個答案我比較認同:
目前精品酒店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怎麼樣? - 王文洋的回答
看到有人在回答里炫b hotel的設施環境裝修什麼的我覺得有點兒好笑,這些luxuryhotel沒有么?其實b hotel的精髓是在服務!是在高密度的服務員配比和高質量有感情的服務。
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 與一般的品牌酒店有何區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精品酒店與品牌酒店未必是exclusive的概念。
精品酒店未必一定是五星級。
精品酒店與度假酒店(resort)不是一回事。
精品酒店與酒店式公寓不是一回事。
品牌差異
- 國內:以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獨立品牌運作的精品類酒店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為國際聯號,且大多為自己標榜自己為Boutique Hotel(如喜達屋旗下的W,洲際旗下的Indigo等,如 @顏鎮鍾 所言,這兩個其實也就是高級炮房),這些頂多應該能算個設計類酒店,突破了傳統酒店的一些建築設計及室內設計套路(其實有非常亮眼的突破的還是不多,且同質化趨勢明顯)。不過近幾年在國內有看到一些努力嘗試的精品酒店獨立品牌,也是蠻讓人覺得欣喜的,同時也對其後續的發展表示期待。在國內比較火的品牌現如今有四個:裸心(naked RETREATS)和松贊(Songtsam)、花間堂(BLOSSOM HILL HOTELSRESORTS)以及柏聯(Brilliant ResortSpa)?其他不知名的我還不太清楚,知道的知友可在評論區告訴我,我會補充上來。這幾家我都沒住過,只是在各大OTA上看過住客對他們的評價,有好有壞吧,整體好評度還是蠻高的(也許還是比較新奇,滿足了大家的一個新鮮勁)。
- 國外(主講歐洲及東南亞):在歐洲和東南亞這兩塊地方,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其旅遊業的發展成熟度。在度假盛行的歐洲,有海灘的地方有雪山的地方甚至是有森林有公園的地方,就一定會出現好的度假酒店,且這些好地方一般是不會被國際聯號的大旗佔領的,最有名或者性價比最高的反而會是一些獨立品牌。普遍特點是設計感較強,甚至是有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團隊,有時候酒店老闆自己就是設計師。
硬體差異
- 國內:如果單從這點來講國內很多精品酒店做的很好,甚至是可以完爆國外的,一方面由於國內「精品酒店」這個概念剛興起,時間不算久,所以大部分酒店都比較新,再加上國內的土豪業主很多,捨得砸錢的也不少,單看硬體的牌子(比如床品、布草以及傢具、淋浴器及潔具等)不會比國外差,甚至是比國外很多老酒店的設施要好很多。再加上國內的「精品酒店」硬體水平一般都能和「Luxury」平起平坐了,走低調奢華路線(如清雅樸素風格,其實很貴)的比較多,一般硬體不夠低調奢華的酒店在國內好像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精品酒店?呵呵。
- 國外(主講歐洲):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歐洲你買一塊地,那這塊地你就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的,而且房子不能說拆就給你拆了,所以老房子很多,更別說那些古堡小皇宮之類的,所以歐洲有很多精品酒店散布在各個古堡之中。這些酒店中有很多經營了很多年,硬體偏老舊甚至出一些小狀況的不能說是全部,但是也挺常見了,風格一般會比較「復古」。
服務差異
- 國內:一方面和從業人員的心態有關係——在國內從事傳統服務類行業(主要指餐飲住宿類)好像從來都不是什麼很光榮的事情,導致一部分從業人員是抱著混工資或者是別無他選的心態來從事這一行,很多從業人員對傳統服務行業的認知水平較低,缺乏來自心底的對這份工作的認同以及系統化培訓,還停留在端茶倒水打掃衛生這個層面,從業人員自己都覺得這些技術含量低,所以要要求他們做到精益求精甚至是主動去思考如何提高服務技巧和服務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精品酒店的服務員其實也不例外,再加上國內獨立品牌精品酒店的選址一般不在一線城市,較為偏僻(在城市市郊或者二三線城市),導致招工難(高素質人才大部分還是不願意「上山下鄉」的),員工流失率高的情況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和消費者心態有關係——由於近幾年中國飛速發展,人們致富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導致土豪數量暴增(沒有任何鄙視土豪的意思,請勿噴),很多人就是自己花錢了就是大爺的心態去「享受」高端消費,導致服務業從業人員始終是處於「被傳喚」狀態,得到表揚和稱讚的機會較少,「被肯定」的狀態很少,所以也缺少了那麼一些從業熱情。在你覺得中國的高中生最缺少什麼?這個問題中, @諶斌 的回答:「中國的高中生最缺少讚美」我很贊同,其實不止是中國的高中生缺這個,在中國,所有人的成長曆程和在工作中都缺少很多了「被肯定」和「被讚美」,甚至是基礎的「被尊重」。
- 國外:同樣也從如上兩方面來分析。國外的傳統服務行業發展成熟度是相對較高的,再加上國外的農業和工業的機械化程度都普遍高於國內,所以從事第三產業成了很多人的選擇,當然,出於自願的人更多一些,所以高素質從業人員也很多,同時,國外的老牌酒店經常是有一些在同一家酒店幹了幾十年的老員工(可參考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家酒店的靈魂之一。相信來歐洲住過酒店或者甚至是住過青旅的人都知道,掛著笑容的很活潑的服務員很多,見到你跟你問好甚至是聊幾句也不是經理強制要求的模式化,他們經常是把這種行為作為一種習慣(當然,高冷以及素質差的服務員不是不存在的,不要跟我講特例)。另一方面,國外的消費者是有給小費的習慣的,其實這就相當於一種肯定。「給錢」這種讚美方式方式雖粗暴但有力,不是么?服務差就給的少,服務好就給的多,明明白白看得見。我在酒店實習時候第一次做夜床服務時候,鋪床單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老練員工(現在還是跟不上T_T),客人看得出來我是新手,最後做完一整套工序時候,客人問我是不是新來的,還表揚我學得挺快,做的不錯。本來很忐忑不安和羞愧的心情瞬間變為欣喜,同時也告訴客人自己會好好努力做得更好。
- 更多關於服務水平差距的分析請戳:中國酒店業的服務質量較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歐美是否有很大的差距?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資源開發
- 國內:國內精品酒店分布的範圍主要還是在熱門旅遊城市及一線大城市周邊,由於交通不夠便利和土地政策的複雜性,在國內想做好一個普通酒店就面臨著重重阻礙,更別說想跑到風景壯闊的山裡或者那個懸崖上建個精品了,那得費數十倍的力氣。也是因為這些阻礙,國內精品酒店市場發展較為緩慢,想要做好的人中大部分也是心有餘力不足。
- 國外:一方面,歐美髮達國家的交通系統尤其是高速路系統是極度發達和便利的,換種方法說,也就是自駕游是很方便的,這就很大程度地促進了消費者去探尋這種新奇酒店;另一方面,歐美的土地政策和國內相比的話,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贅言了。
比硬體意義不大,中國現在真不缺有錢的業主,分分鐘燒錢把酒店抬成luxury等級的硬配。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缺的是有靈魂的設計師(籌備階段)、有激情有那麼一份熱愛的從業人員和願意為之奉獻精力甚至是一生的高級管理人員。
所以,總而言之,中國精品酒店和國外精品酒店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設計」上的突破程度還不夠,在「服務」方面還不夠「走心」,程式化較突出,缺少了那麼一份「靈氣」。
目前來講,中國的精品酒店市場這幾年的發展勢頭是不錯的,也出現了不少優秀和用心的從業人員來努力做好品牌,比如我很敬仰的 @白瑪多吉先生,以及裸心集團的高天成(南非人)及盧家寶、賴怡凡兩位中國合伙人。同時大家對精品酒店的關心也越來越多,這是好事。
而與此同時,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多消費者不要吝嗇你們的誇讚,你們的誇獎和肯定將是我們努力提供優秀服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的最強大動力。
Ps: 舉幾個印象比較深的例子,不說別的地方,就說一下我所在的葡萄牙吧。
A: 創新設計類例子:
1. Pedras Salgadas Spa Nature Park: Parque de Pedras Salgadas
這家酒店榮獲Archdaily Building of The Year Awards 2012及T+L DESIGH AWARDS 2014,各個房間散落在一片廣袤森林之中,建築新奇,同時功能齊全。「環保」是其一直力推的概念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Tree House
然後是Eco House
2. L『and Vineyards Resort: L"and Vineyards
擁有自營的米其林餐廳以及高級酒庄,這家酒店最著名的是其WINERY AND WINE CLUB,每年定期都會舉行俱樂部活動,實行嚴格會員制,很好的保障了酒店客人的私密性。當然,其獨特的建築設計尤其是公共區域設計不得不讓人眼前一亮。
更多國外設計類酒店可參見:Design Hotels- Boutique Luxury Design Hotel Collection
國內那個中國最佳設計酒店評選網站:China Best Design Hotels 關於這個我就不想說什麼了。。
B. 城堡或老宅(改建)類:
1. Aquapura Douro Vally: Home - Aquapura Douro Valley
這家酒店位於Porto(葡萄牙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城市)的杜羅河流域,熟悉紅酒的應該都知道這片區域盛產OFFLEY(一個性價比很高但是質量很不錯的葡萄酒品牌),同時該區域也盛產很多其他高級酒。這家酒店擁有自己的葡萄園和葡萄酒庄,同時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
2. Quinta das Lágrimas Palace: Quinta das Lagrimas Palace Hotel ??? Coimbra ??? Portugal ??? a Small Luxury Hotel of the World???
這家酒店位於葡萄牙北部的古老小城Cominbra,是一家很有歷史的酒店了。設施相對陳舊,但是不影響使用。即便是如此,其評價在Tripadvisor上依舊名列前茅,這家酒店裡有很多元老級員工,正宗葡餐很棒,性價比很高,推薦嘗試。
謝邀請。談差距,其實本質是談標準。沒有和標準的比較,是沒辦法談差距的。
所謂精品酒店,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譬如我喜歡的東方文華,位置、房間、餐飲、服務一流,這是否屬於精品呢?很多人可能說不是,那麼非要找一個郊外、設計土不土羊不羊突兀的出現在景區、服務一般、餐飲一般、室內甚至連iphone介面音響都沒有的叫精品?精品屬於超一流、一流、二流的星級酒店還是其他體系?
譬如最近微博某洪姓名人推薦很厲害的衚衕里的酒店,也叫精品,但那室內的空間、傢具一塌糊塗,還有裡面的餐館,難吃的要命,實難苟同。
換句話說,當精品成了營銷名詞的時候,不如多談談精品酒店的標準是什麼,然後再找差距似乎更好。
居然被邀請。非常感謝。
嗯,閑話不多說,差距的話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
一說服務又是老生常談。但這確實是差距最大的地方,硬體可以花錢砸,但軟體不可以。我們的服務總是走極端,要不就無視客人要求不理客人,要不就無條件低聲下氣遷就客人把客人慣的沒樣,這都很令人頭疼。什麼時候我們既能主動服務客人又能挺直腰板相互尊重呢。
精品酒店的服務其實與普通高星級酒店有些不同。相對於美國總喜歡各種大,我覺得這方面歐洲做的比較好(當然美國我待的時間短有可能片面)。管家式服務不是隨便說
說,很多酒店雖然有行政管家但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到底是幹什麼。遺憾。
我的觀點是:其實服務方面我們不一定非要依附西方的規矩,西方服務那一套也無非是法國英國等貴族皇族裡流傳下來的。我們也可以找找本民族的東西,當然要去其糙(把客人當大爺在我看來就是糙),取其精。至於怎麼取精這個問題太大,我暫時還沒能力回答。
2、人
人的方面就是從業人員了。造成從業人員難招和水平不高主要是待遇和社會觀念。而社會觀念我認為是主因。別說酒店了,一般都不以從事服務業為榮。寧願一個月一千塊看大門也不願意去酒店工作。這就很是個問題。
再就是企業急功近利根本不重視人的管理和培訓,招來人就上崗。別說企業精神了,很多連酒店的產品都不明了,問啥啥不知道,造成很大的後患。
然後就是高校擴招。在沒什麼專業老師的情況下就上這個專業。拿我原來工作的省屬二本學校為例,專業老師沒幾個,很多都是由民俗、地理或歷史老師兼課。這也就算了,好幾個歷史的老教師看不上旅遊專業公然在課堂上說你們要好好學習考研或公務員,畢業後不要給人家端盤子。我聽說都快氣炸了,但作為一個小小的專業老師,我有啥辦法呢:(
所以人員的方面是造成中外差距的主因,而又總不受重視。
3 細節
有些精品酒店會以文化、歷史等作為依靠。大堂房間都很氣派,但衛浴、地毯、掛件等一些細節跟前面完全不搭調。
4隱私
注重酒店及客人的隱私。
5環保
這裡的環保除了自然也有人文。
6客人
客人本身對什麼是好的精品酒店不懂的欣賞,沒事出去亂砸錢。從而導致投資者重外而不重內。
回復樓上說幾星的朋友,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最早進入中國的是那些靠星級制度吃飯的集團連鎖酒店,深入人心,也沒什麼。不過我贊同你對「度假」的看法,國內的度假還是捆綁景區,不像國外,純享受。
另外,精品酒店本身就是星級制度的挑戰者。^—^ 因為有時候5星未必比4星好,差只差在某些可有可無的硬體設施。有些boutique因為物理條件限制,星級也是上不去,但是不代表它不好。
國內的話,個人的感覺,一個是還是比較流於形式,然後就是軟體跟不上。不過這一點大城市要好很多。少了一點特點,或者是為了特點而去特點,再或者就是抄(大部分,也有少量做的特別好)
服務
沒別的了吧,硬體屬於花錢能解決的問題
有個笑話講,說奧巴馬開新聞發布會,說我們打算殺1000個阿富汗人和一個修自行車的,下邊記者問,為什麼要殺一個修自行車的,奧巴馬扭頭對拜登說,看吧,我就知道沒人關心那1000個阿富汗人。嗯,別說話,用心去感受
差別還挺直觀的。在酒店硬體設施上,住標註大床房,經濟房的我是沒有感覺出啥差別啦(●°u°●) 」
但是!還是舉個例子吧,前幾天住的杭州的一酒店,設施很好,但是前台服務人員的態度…不是不好,而是會讓人覺的,她們只是在工作,而且不喜歡這份工作。諮詢租借自行車,就是很程式化的辦理,後來下了大雨,灰溜溜濕答答的回來了。但是也不能挑他們的錯(~_~;),
不過有對比,在歐洲一小國,同樣規格的酒店,設施不如杭州的這家,價格貴一些。前台一直有位路路通先生,其實那不是一個旅遊勝地,遊客不多,但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去問他,我要租自行車,他給我份地圖,詳細地標註了哪裡會有較陡的上下坡,哪些景點適合自行車騎過去,哪些地方太遠,還是要做車比較好。整條線路有沒有休息吃飯的地方,那天也是陰天,幫我備好了手套和雨衣。最後,他寫了一張紙,用當地語寫了酒店地址,周邊明顯的坐標,酒店電話,甚至還寫了幾個當地特色菜名。這所有的所有都不是我要求的,也讓我覺得,就算這酒店要比國內貴很多,但是我付錢付的心甘情願!這就是最大的差別啦~~~
後來呢本尊真的在當地迷路了,黑燈瞎火,語言還不通,硬是只靠那張紙找回了酒店,在大堂里看見那位路路通先生眼淚差點就下來了,那種好像是回到家的感覺現在都無法忘記o(≧▽≦)o .
蟹妖!
我有一官二代朋友和我說最近約炮都去桔子水晶,我問那是什麼,他答:「精品酒店」。
理念和服務吧。
作為大中華區奢華度排名前25的酒店的非員工一名,我想告訴你,給你服務的一線員工如果沒有畢業證壓著,她們早不幹了。
搬運一下自己的答案
一 人才
其實是整個酒店業都面臨的困境,中高端酒店的合格酒店人才真的很少,原因在於中國中高端酒店價格已經和國外接軌,但是薪水和中國接軌,導致無法招聘到合格的酒店人才。國外中高端酒店大部分人才都是正規大學或者酒店學院畢業的,而中國有很多是半路出家甚至根本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反過來說因為酒店業長期以來的低薪水,造成酒店業的人員流動過高,每年都需要重新培訓員工,也是很大的開支。
都說瑞士酒店是酒店業的標杆,但是瑞士酒店開的薪水國內沒有哪家酒店能支付。
Swiss Statistics
瑞士2012年酒店業非管理職位月薪是3980瑞士法郎,大概25363人民幣一個月,這個秒殺國內大部分酒店的管理人員了。所以我一直都覺得薪水低是酒店業發展的一個很大的瓶頸
中高端酒店不能開高薪水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中國消防等開支非常高,還有很多不透明壟斷的費用,在很多地方政府喜歡去這些地方開會但是又不能及時支付費用,造成資金流短缺。
二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支撐不起這麼多中高端酒店,精品酒店。 國外四五星級酒店都是中產到富人入住的,而在中國,符合這個定位的人不會超過2千萬,而大部分又傾向於國外旅遊度假而非國內,造成酒店業入住率不高,房價無法下降,又進一步影響薪水工資,福利待遇等
三就是中國產權制度不明晰。在大中城市還好,在小城市乃至農村,開酒店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事。因為法律制度沒辦法保護私人產權,很有可能一個人辛辛苦苦把酒店做上路,當地的三教九流都想來分一杯羹。如 @袁牧 所說,中國社會發展程度還太低,很多物料採購跟不上。我在重慶希爾頓入住的時候發現它的mini bar等提供的都不是合格供應商的產品,實在是。。
酒店業是服務業,服務業就特別依賴人的素質,就中國目前的環境來說,酒店業也比較真實的反應了這一點
謝邀。首先我是沒出過國的土鱉。所有的事情全部真實但是只是我自己的感覺與轉述,土豪們不要鄙視我!
首先從人才的培養上。酒店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行業,這種操作性不只是能穩穩托著幾瓶紅酒走幾百米甚至上下樓或者三四分鐘鋪好一張床,而是對你所工作的酒店的所有產品的全方位的了解。比如說精品酒店大都有N種枕頭供客人選,各種枕頭的尺寸、高度、不同枕芯的作用;餐飲方面就是各種食材的來源、做法、搭配等等。最直觀的感覺是,當一個國內的實習生踏入酒店,他什麼都不懂,不知道現在酒店用的什麼系統;不知道這個乳酪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叫乳酪;不知道某種魚那個地方出來的味道最棒.....而這些你都要花大把的時間去培訓他,但是各種知識太蕪雜了,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個客人會問你一句什麼,所以基本上一個月以內國內的實習生很少出徒。相對而言,國際的實習生,他會對酒店系統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可能用的不及老員工熟練,但是我能用這個系統做什麼他心裡會有一個概念。在工作的時候帶過一個國際實習生,因為我們酒店有各種各樣的乳酪,我其實記得很模糊,帶她過去的時候,她全認識,然後還給我普及了一下這種乳酪的做法(妹子是中國人,只是在瑞士讀書,所以在乳酪方面她接觸也不多,全是在大學裡學習的).....因為實習生就算是第一天來也是要面課的,當國際實習生站在那裡時她能給你提供半專業的服務與引導,而中國的實習生她不能給你提供什麼引導。因為中國大學學的都是些大話空話,而國際上的學校卻是對症下藥的(學習到一些實際的知識後,才會教你怎樣去管理一家酒店)。
然後關於工作的態度上。一個台灣的管培生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這裡的所有人只是在想如何把工作做完,卻沒有人在想怎樣把工作做好。因為國內對於服務員的不平等看待(認為服務員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工作),所以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是沒什麼激情的,讓人不會意識到,你是在做你的事業,所以即便是在精品奢華酒店,服務員依然是疲沓的。再者從薪水上說,現在在這個行業工作,所給的薪水是基本供不起吃喝的,服務員好的2K+,差的1K+的都有,至今沒有聽說哪家酒店的服務員工資3K+,然後領班3K+,主管4K左右,副經理5K+,經理6K+,而就算你是一個本科生,要升到經理也要接近5年的時間,而這種一年一升職的情況在一家酒店能有一個人就不錯了,如果身在二三線城市會更慢。這樣算下來,當你30歲的時候,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你的薪水只有6K,若不是本地人,生活壓力就壓死人了。雖然有些酒店是包吃住的,別的不知道北京幾乎都是住地下室,而且幾個人一間,作為一個30歲的經理,你還好意思住在裡面嗎?所以態度可想而知了。
最後說一下氛圍,我曾經工作的品牌在國際多個國家有分店,所以同事里有別的酒店Transfer過來的,據他們說:同一品牌的酒店在別的國家要進來的客人基本都是著正裝,就算不是正裝也是靠近正裝,他們對這個品牌有著不一樣的尊重;但是在我們酒店,穿什麼樣衣服的人都有,早上隨便弄弄然後穿著拖鞋來吃飯的土豪們!有次有個客人一進來就把外套拖了,我過去拿了要給掛起來!土豪說:『我的衣服時阿瑪尼的!!!』無語不無語!!!然後,國際員工會表現出無比的自信,第一天來就到處走,看到人就打招呼,看到客人就閑聊!搞的像是好久沒見的朋友!但是中國的員工呢,你叫我我再去,不叫我就算了。作為一個提供服務的人,是很難見到中國服務生的那種自信的!
好了,其他想到的再說。。。
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酒店管理專業是國外就業前景最好的幾個專業之一,Cornell University最強的專業就是酒店管理;但在國內,你幾乎只能在二三本大學覓得這個專業的蹤跡。如果國內酒店與國外的存在什麼不可逾越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這是我第二次被邀請,謝謝邀請。不是大酒店旗下的精品外國酒店,它們和國內同類型酒店的差距我不好評論,因為實在沒感受過這類型國內的精品酒店,有所耳聞,但是名氣太弱了。
這類型國外的精品酒店,可以類比馬爾地夫的lux hotel,不到兩百間的客房,風景極佳。從人員配置來講,舉個例子,前廳 guest ralations officer manager 95年出道在悉尼,從客房部housekeeper做起,而後轉到禮賓部,再到前台員工,這個經歷有5年零8個月,後來走上領導崗位,迪拜希爾頓都有他的足跡。而他也只是國外千萬酒店人中的一個,我相信,他不算最頂級的。我有個同事在義大利一個幾十間客房的小酒店辦理入住時候,進門就看見一個金鑰匙,他的特徵極為明顯,左胸上掛滿了他精通的語言的銘牌,服務起來專業之至,沒有一絲一毫的類似於迷茫或者猜測的表情,行雲流水。
這兩個人他們拉到國內,就是教科書般的人物,好像你把喬丹放在CBA。國內的人為什麼不如他們,因為基本功不紮實,他們沒有足夠的基層員工的經驗支撐職位上應該具備的能力,最多的只是「我他媽怎麼還不升職?!」之類的抱怨。市場太大,跳槽頻繁。國外隨處可見40歲的門童,國內門童還都是實習生吧,我這裡做2年,那裡做1年也許就是領班了,你不升職,別的酒店缺人就去那兒升職,國內很多酒店人努力是努力,但是太功利化,就想著賺錢升職,這是國內酒店服務的一個巨大的怪圈!!!
國際聯號酒店就是這德行,再說國內精品酒店,我就不說了吧。。。
住一晚和住一天的區別
在國內讀的酒店管理,在國內的喜來登工作過,在讀書的時候老師的理論一套一套的,但他們基本上是十幾年沒有做過酒店的人,工作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根本不是老師說的那樣,現實和理論的差距有點大。還有就是理念的問題,培訓的時候就有種服務員就是伺候人的感覺,不是和客人平等的;工資也很低,而且沒有小費,在下班後還要求隨叫隨到,一個月兩千多的收入,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自然造成員工流失的比較快;本科出來從基層做起,而人家中專畢業工作了幾年的同齡人已經是領班、主管了,心理落差還是蠻大的,而且基層的服務人員根本不用專業對口,只是干體力活的感覺,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同,所以畢業一兩年同學基本轉行了
看大家都提到了服務,我想推薦個服務最棒但是不太符合精品酒店標準的酒店集團。東營的藍海國際。服務是國內所有住過的高端酒店服務最讓人滿意的了。門童,前台都特別親切,馬上遞上酸梅汁和毛巾解暑,一邊辦入住一邊和客人閑話家長,真的讓人感覺到真誠的那種。每位客人入住前都會洗好水果,燒好熱水,留下暖心的小字條在房間。哪家連鎖五星給燒過水了!夜床的時候也會和客人交流,詢問服務是否滿意,留下一個綠色的小木馬,好萌嗒,我都攢一排啦。裝修上比一線的四星要好,但是沒有壕到華麗的那種。和大家要求的精品酒店差就差在景色了,只是很普通的城市酒店而已,除了酒店的沒啥看頭。酒店規模很大啊,所以更要驚嘆服務怎麼管理的那麼棒啊!東營這個地方不是出差沒人會想去遊玩吧,所以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體驗了啊。我猜是因為東營太小了,藍海御華,藍海國際,藍海新月,他自己就開了三家啊... 所以有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員工的忠誠度啊,不在我這你能跳槽去哪家啊?!不敢妄加評論,說下我住過的幾家做對比:廈門維多利亞,麗江和府,杭州香格里拉,北京康萊德,硬體比是輸了,但是咱拼的是服務啊!而且400塊的房費實在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啊!對了,他家在上海也有開酒店,大概在浦東,服務應該是一致的(沒體驗過,出於我的信任,萬一不是別噴我啊)大家有機會可以體驗下。
美國的小情侶很少在小旅館開房吧,這可能就是中外酒店整體差距的原因
國內很多消費者識別價值還停留在用品牌來權衡的層面,當所有用具遮擋了logo時,我們用什麼來判別價值?很無奈,審美這種事是需要幾代人的經濟基礎和生活形態來積累的,國內的情況還停留在千軍萬馬學金融的奇葩情態中,也很難明白國外的富家小孩兒紛紛投身art history的熱忱。這種事兒,急不來,也急不出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