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黑色星期天》聽過的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是如何影響人的心理的?真的使人產生自殺或自殘的傾向么?


謠言。 闢謠轉自百度空間http://hi.baidu.com/hj89shi/item/9983cb3bad59baf6a8842889

&<黑色星期天&>是一首"殺人"歌曲,傳說聽過這首歌的人,都會不同程度的感到心理焦慮,引發自殺或謀殺事件.芬蘭音樂家蘇比 沙 尼斯指出,這首歌存在很多疑點.例如第二章的幾個高音符很詭異,&<黑色星期天&>傳聞中說,這首歌在1933年誕生,可是第二章的風格類似於1960-90年間的英國通俗民謠風格.同時一直調查此事的偵探卡莫拉說"這首歌的傳說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是說其誕生於1933年,另一個是說其誕生於1890年,相差有10年之久,我們在調查的時候,資料顯示1890或1933年間沒有任何關於這首歌的傳聞和情報,而最早流傳的版本是在1972年出現的,當時最早出現在美國一家名為&<商人時報&>的復刊上,之後被一些媒體大量轉載,成為轟動一時的靈異事件"

英國警長稱"沒有任何軍官為音樂自殺"
&<黑色星期天&>的傳聞,兩個版本里都提到有一名軍官自殺.版本一中描繪的是"一個軍官,一天在街上撿到一張唱片,裡面的音樂就是&<黑色星期天&>軍官聽後於第二日深夜自殺"版本二中描繪的有些不同"一位軍官,收到一封郵件,裡面的有一張&<黑色星期天&>的唱片,軍官聽到這首歌后在家中自殺" 英國警長 霍金森 戴爾 稱沒有任何官方記錄顯示,英國或暫住英國的軍官,因為聽音樂而自殺"霍金森稱 如果真的有一位軍官,因聽音樂而自殺,那麼在當時一定會有一些關於此事的報道,我們搜查了1890-1990年間的報紙, 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此事的記錄,因此我們只能斷定這是一個"謠言".

匈牙利青年"自殺"原因
匈牙利音樂愛好者,兼警察官員卡德稱"&<黑色星期天&>傳說中匈牙利青年自殺事件卻有發生,發生時間為1968年3月,一位匈牙利青年在酒吧喝酒的時候,突然原因不明的舉起槍,打傷三人後,奪門而出,隨後匈牙利警方趕到,該青年知道自己"罪無可赦"於是朝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 同時卡德意外的找到了當年在酒館彈琴的鋼琴手 奇拉 特魯塔 89歲奇拉說"當時看到一名男子,開槍殺傷了幾個人後,跑了出去,後來聽說他自殺了"卡德問"你當天是否彈奏了&<黑色星期天&>"奇拉回答說"我清楚的記得,當時彈奏的是莫扎特的一首鋼琴曲,並不是黑色星期天,當天沒有任何人彈奏這首歌" 卡德在當時的報紙上找到相關的新聞,新聞中稱"該男子換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卡德說"這是謠言製造者巧妙的利用了當年的新聞,製造了&<黑色星期天&>殺人的事件.

100人聽音樂死亡純屬謠言.
芬蘭音樂家蘇比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官方消息顯示有"殺人音樂"存在",&<黑色星期天&>傳言中幾個比較突出的自殺事例都是不攻自破的." 蘇比同時說"&<黑色星期天&>的製作人的確是個聰明的傢伙,他知道怎樣扭曲事實,並且合理的利用了人們恐懼和從眾心理" 美國刑事與犯罪學術科學院唐納德教授說"黑色星期天中,稱有美國人自殺的消息,純屬虛構."唐納德指出"由於這首歌最早在歐洲流行,當時歐洲的消息處於閉塞狀態,很少有人知道美國本土發生的事件,於是"兇手"(指黑色星期天的製作者)巧妙的利用了這點,很顯然,歐洲的"傳言"都是有或多或少事實依據的,比如一個人正常衰老而死,很快就會傳出這個人因為聽了某首歌而自殺的消息.美國的傳言大多比歐洲的虛假好幾倍,很多都是沒有任何依據的純粹的假消息!唐納德曾發表過一份關於&<黑色星期天&>事件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明確的給出了更多證據,報告中稱"沒有任何一首音樂存在殺人的能力!"

魯蘭斯·查理斯是誰?
魯蘭斯·查理斯&<黑色星期天&>的作者?謠言中他是一位匈牙利國籍的音樂家,詩人,畫家,然而匈牙利音樂學會稱" 匈牙利音樂史上,根本沒有魯蘭斯·查理斯這個人"

帶著懷疑,匈牙利音樂大學的學術導師科洛走訪了一些相關單位,在一個名為"匈牙利音樂資料館"的圖書館裡,發現了一份很有價值的學術研討書,他的作者正是魯蘭斯
這本書很簡單,記錄了一些音樂方面的歷史和本人對音樂的一些看法,但是這本書出版的時間是1965年!書的第17頁題目為"作者自序"的文章中,清楚的記錄著作者魯蘭斯·查理斯的成長經歷,上面清楚的寫著 1963年,我25歲,之類的字樣,也就是說,1965年的魯蘭斯·查理斯只有27歲!那他怎麼會寫下早於自己出生20年的&<黑色星期天&>?
而在書的第30頁,竟然記錄了&<黑色星期天&>的消息,只是很短的一條,似乎作者正在擬訂這首音樂的題目"我想好了,就叫它&<黑色一日&>吧
,可是這個名字又不太好..." 由此可見,&<黑色星期天&>是60年代的作品,並非傳言中1890-1933年間的作品!
&<黑色星期天&>的演唱者是60年代匈牙利著名女歌手勞拉 格蘭德 &<黑色星期天&>原版演唱者是匈牙利級著名女歌手格蘭德,73歲的馬丁夫人告訴科洛,並且她拿出了最早錄有黑色星期天的唱片,馬丁夫人說"當年很喜歡這首歌" 勞拉的後代也稱,祖母的確唱過這樣一首名字為&<漆黑的一日&>的歌,但是他們不知道這首歌就是後來的&<黑色星期天&>

幕後黑手另有其人
科洛整理所有線索時發現,1967年之前關於黑色星期天的傳言,都在歐羅巴大陸流傳,1967年以後竟然上了美國的報紙,是什麼讓傳言一下子從閉塞的歐洲擴散到了美洲? 在魯蘭斯·查理斯的書上,科洛發現,查理斯的堂弟,22歲的約翰曾在1967年到美國的一家報社任職,這家報社的主刊就是&<商人時報&>! 由此線索聯繫起來,科洛的推理是"約翰一直在散步關於堂兄魯蘭斯·查理斯的&<漆黑的一日&>的謠言,後來約翰去了美國,利用自己的地利優勢,迅速在報紙上刊登出了這個消息,導致這條消息在美國廣為流傳,但是約翰的動機 又是什麼呢?
美國國家警事會成員卡馬奇答應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約翰已經於2004年去世了,在約翰的家中,卡馬奇訪問了約翰的兒子,倫普. 另卡馬奇意想不到的是,倫普竟然坦率的承認了父親散播&<黑色星期天&>謠言的事件,但是倫普只能記起一點他知道的事情,例如父親常常在夜裡聽&<黑色星期天&>這首音樂,並且總是在晚飯的時候稱讚說"為什麼這麼好的曲子,沒人聽呢?"
倫普表示,父親已經去世了,但是父親所做的一切足以另他的靈魂的到安息.

魯蘭斯·查理斯仍然在世
"魯蘭斯·查理斯"仍然在世,科洛稱,正在準備進一步調查,有資料顯示魯蘭斯·查理斯仍然在世,科洛說"如今真相已經大白,得知"兇手"不是魯蘭斯·查理斯後,是否能找到他,已經不是問題的癥結了".科洛表示,約翰的行為只是對藝術的"另類救贖".
2005年,匈牙利&<皇家報&>正是對&<黑色星期天&>事件闢謠,多數匈牙利人表示能夠理解,和容忍約翰的行為.

------------------------------------------死亡音符分割線--------------------------------------
看到評論區,統一回復下

其實很多人也明白文章贊少的緣故多半是自說自話,沒提供具體證據,並不是知乎水平變低了啊。不過文章倒是提供了很多便於考證的入手點,人名年份啥的,閑得慌的知友可以自行查證。


Gloomy Sunday?去看電影吧,《布達佩斯之戀》,本來就是編出來的故事,偏偏會有人信。話說,這個曲子很好聽。


哈哈!這個我大學時候曾經做過實驗。。。好吧。。。我承認我很nerdy並且很XE
-------------------
實驗
實驗樣本數量10人。
除了一人在知情下被實驗,其他9人均在不知情下被實驗,但事後被告知。為確保安全,8個版本的《黑色星期天》輪流播放,每個版本僅播放1分鐘,每次播放間隔2分鐘。
10人中,有5人有反應,其中2人有強烈反應。
強烈反應者1:女,音樂專業。此人是在知情下被實驗,實驗進行10分鐘後開始有噁心頭痛等反應,而此人反覆聽某一其它音樂從不會有這種反應。
強烈反應者2:男,物理專業。此人是在同另3人打牌時被實驗。其表現極度煩躁不安,屢次表示頭痛噁心,並能將自身反應聯繫到此音樂,更要求停止此音樂。打牌的另一人有不安反應,但是不能排除受此人干擾的因素。
所有反應人群在停止音樂後均漸停止惡性反應,切換至鄉村音樂或讚美詩會加快其恢復,布魯斯和爵士音樂有減慢恢復的趨勢。
--------------------
1. 情緒
情緒是動物的一種對刺激的本能保護機制。如開心是正趨向的情緒,恐懼是負趨向的情緒。本質都是為了生存。情緒的產生是通過條件反射而建立的。
情緒會讓人自殺或自殘嗎?
會。自殺是建立在人產生死比生更要好的意識的時候。自殘則有很多樣的原因。二者的共同點是,都牽扯到人的記憶。所以當情緒觸發一定的記憶時,會讓人自殺。前提:一定要有能夠觸發自殺的記憶。
2. 音樂
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的輸入,不同的模式可以觸發人不同的記憶,於是通過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人可以產生一定的反應。
3. 情緒+音樂
音樂可以觸發記憶,音樂可以觸發情緒,音樂可以直接觸發自殺自殘性記憶或間接通過情緒觸發自殺自殘性記憶。前提:一定要有自殺自殘性的記憶的存在。


結論
《黑色星期天》和其它音樂沒有本質區別,但是對於存在自殺自殘記憶潛在的人,由於人類共同的音樂認知,有可能觸發其自殺或自殘電路。


應該是《黑色星期天》傳說中的殺人曲,出現在二戰時期,後來被毀了,現存的都不是原來的了。你可以百度下。


感謝邀請。
在我看來「黑色星期天」和 2012 一樣,是為了滿足人類內心一些古怪嗜好而產生的莫名其妙的概念。唯一區別是 2012 至少可以在2013年1月1日那天證偽,可「黑色星期天」是永遠擺脫不掉的了。

怎麼殺人?我覺得可能是難聽死的吧。


2017.1.31更新
阿親愛的們抱歉了好長時間沒看知乎通知 也沒回應來求音頻的知友們
於是我跑去我的雲里瞧了瞧實在是(找不到)它的存在了 抱歉阿抱歉阿
我也不想這樣 雲里存了大把電影 音頻倒是給搞丟了 大家還是將就看看這篇帖子吧
手機碼字不知所云
……………………………………割…………………………………


第一次知乎答題啊哈哈,但是我是來搬運乾貨的~~就醬
下面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音樂欣賞解析《黑色星期天》的帖子,寫的很詳細 絕對乾貨

http://www.iyunv.com/thread-92-1-1.html
『來源網址,再次聲明我只是來搬乾貨的』,『知乎玩很久了但是是首答,還不太知道規矩 有什麼問題請私我噢』
[轉載請表明出處,謝謝]

原po給了Damia法語版本(曲調未經改動)的解析視頻百度雲鏈接,我存下來了,需要的私我,就不用太麻煩去原po那裡回復看分享碼了哈哈哈


-------------------好這裡是嚴肅的分割線-----------------


《黑色星期天》1936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Damia法語版
警告:本視頻為《黑色星期天》1936年法文版(SP唱片錄音,為原版之一),和現今流行的所謂《黑色星期天》在歌詞、旋律及編配和演唱上都不盡相同,充滿了憂傷哀愁的情感;所以凡心情不佳者、抑鬱者、情感脆弱者、失戀者、老婆被人拐跑者及與以上同類者或樂感較強者,請慎重播放本視頻,最好只看本文圖文部分。凡播放本視頻者,將視為自負其責。(在播放本視頻之前,請將本博客首頁左欄上方的「背景音樂自動播放」關閉,以去掉網頁背景音樂的干擾。)
——*——
以下是2010年7月重新製作的黑白紀錄片版新視頻
(因本文所附的第一個視頻是2008年製作的,當時本文作者正接觸非主流圖像色彩,所以就製作成了那樣的——當然這視頻在網上遭到許多網友的討厭和非議。因此兩年後的2010年,本文作者根據《黑色星期天》時代的黑白電影紀錄片剪輯了一個新的視頻,就是下面的視頻。這個視頻不是鏡頭的堆砌,還加上了一定的情節。)

《黑色星期天》1936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Damia法語版新視頻附1941英文版音頻
(若視頻播放中跳到了「另附」的畫面,只需要輕輕拖動一下進度條即可。)

*
當歷史成為傳說,傳說又成為神話,這神話就脫離了現實,變成了超脫真實之外的怪物。《黑色星期天》這首被稱為「死亡音樂」或「魔鬼的邀請書」的歌,正是這樣一個神話。
《黑色星期天》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事物,這是很多聽其名而驚詫不已的人都極想知道的。可是到互聯網上搜索一下,關於這首歌的資料幾乎千篇一律,都是說到它的產生以及如何致人於死之類,純粹在烘托它的神奇之處,使它更加脫離我們的世界而變得不可捉摸,卻沒有關於這首歌的真正有實際意義的研究文字,反而通過那不停轉載的、千篇一律的文字把它傳得越來越神奇,使人覺得它幾乎就成了魔鬼手中的工具,把這首歌從原來的草地上給變到了雲彩里,使人們對它陷入了迷茫之中,以致於無數的迷茫者都在苦苦尋求所謂的「原版」;而當原版真正出現的時候,卻充耳不聞,視若未見。見面不如聞名。這使人想起了《倚天屠龍記》第四十章中,殷離原來苦戀著少年張無忌;可是當真正的青年張無忌站在眼前時,她卻漠然無視,仍要去尋找她心中當年的那個小鬼張無忌,和現實中真實的張無忌竟毫無關係。
我們必須正視的一點是,《黑色星期天》其實也是由人寫出來的音樂,和我們平時唱的歌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或是被魔鬼注入了一定的魔力。作為我個人來說,很不喜歡這首歌,也不喜歡其中哀傷的情緒,更不希望原來美好、光明的星期天讓這首歌給宣揚得非常憂鬱黑暗。
人們都知道有《Gloomy Sunday》(《黑暗的星期天》),卻不知道有《Sombre Dimanche》(《黑暗的星期天》),或是《Vége a világnak》(《世界的末日》)、《Szomorú vasárnap》(《憂鬱的星期天》)等。其中《Gloomy Sunday》是《黑色星期天》的英文版,而英文版並非原版,詞與曲都是改動過的(由Sam M. Lewis填詞)。《Vége a világnak》是原曲作者匈牙利人Rezs? Seress(魯蘭斯·查理斯)所填詞的版本;《Szomorú vasárnap》是László Jávor(拉西樓)填詞版本,這是兩個匈牙利文的版本。還有一個著名的法文版本,就是《Sombre Dimanche》(《黑暗的星期天》,即本文視頻中的音樂),由Damia演唱,現存錄音是1936年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SP唱片。

1933年(一說1932年),匈牙利人Rezs? Seress(1899—1968)在失戀兩周後一個下雨的星期天,於巴黎寫下這首曲子。他是個個頭矮小、長相猥瑣、有些詼諧的猶太人。據說他在布達佩斯一個叫Akácfa(意為Little Pipe小管道)的餐廳做鋼琴師,但他只能用右手彈,左手彈並不便利。他因《黑色星期天》而成名。他想以此挽回與女友洛伊娜的關係,不料女友自殺了,只留下一紙寫著「Szomorú vasárnap」(黑色星期天)的紙片(紙上寫的應該是匈牙利文「Szomorú vasárnap」而非英文「Gloomy Sunday」)。當然他成名後有很多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去看他。後來一個美貌婦人海倫與富有的軍官丈夫離婚並嫁給了他。他於1968年在布達佩斯跳樓自殺。

星期天是美好的、光明的,中國古代稱為「日曜日」(這種叫法現在還保留在日語里)。可是,Rezs? Seress當時活在痛苦黑暗中,所以在他的世界裡那天就是黑暗的,這並不代表星期天這個日子實際上就是黑暗的;就像詩人見到落葉就要傷感落淚而農民看到落葉積肥就歡喜一樣,落葉本身是沒有是或非的。
當年在匈牙利157人的自殺事件中,許多人在死前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這首歌發生聯繫;傳到國外之後,更是造成了許多人死亡的直接或間接誘因,因此被查禁長達13年,直到1945年為止;它因此也被稱為「死亡音樂」或「魔鬼的邀請書」。
這首歌在歐美的流行是通過Damia在1936年演唱的那個法文版(《Sombre Dimanche》)而走紅的,所以這個版本非常有名。後來傳到美國後,1941年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翻唱了這首歌,從此更加流行更加走紅,這就是一直流行到現在的英文版《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其實叫《憂鬱的星期天》更好些;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它又會訛傳出《黑色的星期五》這樣一個怪名字。我把《黑色星期天》五十多個演唱版本劃分為「原版」和「改編版」兩大類,或者叫「Damia」版和「Billie Holiday」版兩大類。Damia版雖然是用法語演唱的,但它使用的旋律卻是原作者的原始曲譜;而且該錄音用鋼琴伴奏,又用重唱(或是合唱)組來伴唱(但鋼琴的伴奏很弱,可以忽略;加上SP唱片那種真實感和現場感,它的情感的確是很哀傷的,這是現代任何一個版本都無可比擬的。可是Billie Holiday版卻把它注入了一些爵士風味,同時打亂了原曲4/4拍三連音的音型結構,完全變了一種節奏型和味道,成了普通的流行歌曲了;雖然從旋律中還隱隱可聽出一絲原曲的痕迹,但已和原曲相去太遠了。同時它也加入了一個「副歌」般的主題。這首歌的旋律、歌詞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現在大多數翻唱版所採用的詞曲,以致於許多現代人都以為這個版本就是原版;就連現在翻唱的匈牙利文版(如Hernadi Judit版)雖然用László Jávor填的詞《Szomorú vasárnap》,但旋律除了和原版相似之外,卻和Billie Holiday版一樣加了一個「副歌」,所以現在的翻唱版都可以認為是Billie Holiday版的後代;除了電影《Gloomy Sunday》(台譯《狂琴難了》/港譯《布達佩斯之戀》)中鋼琴、鋼琴與小提琴及鋼琴與聲樂採用了原版旋律外,現代的版本幾乎沒有一個和原版完全一樣的;而電影中的唱法或演奏在情感上並沒有Damia版強烈。所以將這些版本劃為「Billie Holiday版」類,作為這些版本的代表;原版或近似於原版的就以「Damia版」類為代表。
原版歌曲的節奏型基本上是三連音,從開頭一直持續到結尾。速度用Adagio(義大利文,柔板);調性為c小調(調號和bE大調相同),並非像有些網友所說的什麼「整首歌都是以不和諧音階為主」。

第一小節(這裡的小節從演唱部分開始計算,不含前奏)是c小調的第一級和弦(小調式主和弦)的分解並重複主音,從c1-&e1-g1-c2(la-do-mi-la)(&是降號,字母是音高,後邊的數字是音組),每拍一個三連音的音型,三連音用同音反覆,從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這是簡譜的說法),彷彿痛苦與悲傷驀地升騰起來一樣。

第二小節的前三拍都一樣,都是&e2-d2-c2(do-si-la)的三連音,最後一拍是g1音的三連音同音反覆。這一小節就像是痛苦與悲傷在心中激烈地翻騰,同時出現了全曲最高的&e2(c小調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強烈,極其的悲痛。

第三小節與第四小節是第二小節的下行模進,兩個主要的音型是c2-&b1-&a1(la-sol-fa)和g1-f1-&e1(mi-re-do),這三小節的節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現出來的情感好像是極大的悲傷和痛苦在心中翻騰,之後又無可奈何地一點點低落下來,終於沉在心中,變成無言的悲傷和憂鬱。

第五小節與第一小節完全一樣,悲傷的情感在胸中難捺,又翻騰起來。第六小節與第二小節相似,只不過最後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連音的同音反覆,情緒悲傷哀愁達到了頂點卻又無可奈何。

第七小節第一拍是空拍,接著是三個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個音,用保持音來唱。第八小節的節奏型是第七小節的逆向,三個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個音。這兩小節彷彿把巨大的悲傷很無奈地沉入心底,之後頹然地傾倒,憂鬱而哀傷。
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音樂結構。

在據說是作者Rezs? Seress手稿的手寫樂譜上,曲名(標題)用作者填詞的《Vége a világnak》,線譜音符下邊的歌詞就是《Vége a világnak》的詞。樂譜的最下方抄寫的是László Jávor填詞的「Szomorú vasárnap」文本,這都是《黑色星期天》的匈牙利文歌詞。
現代翻唱版的《黑色星期天》大都是英文版的Billie Holiday系統的《Gloomy Sunday》,它不過和現代的流行歌曲一樣,沒什麼明顯的特色,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殺傷力」。
有些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都是改編版,不具備「殺傷力」云云,這種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說並非空穴來風;現代版大都來源於Billie Holiday版,旋律也變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原版的模樣了。而這個對原版的「改編」可能要從1941年Billie Holiday版前後算起。
但反過來說,並非意味著原版就是一首魔曲,是飄離於人世間之外的東西,是一聽就會死、具有「殺傷力」的駭人怪物;正如上面我們所分析的,根據它的原始樂譜和SP老唱片,它只是一首歌而已。
據說當時匈牙利的自殺率在歐洲非常的高,當時德國行將進攻匈牙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也正陰譎地籠罩著歐洲,加之經濟蕭條和一戰所遺留的恐惶,以及當時社會的種種不良狀況,令人心情抑鬱是很正常的,這一點久處和平之中的我們恐怕很難感同身受。在那種情況下,寫出這樣一首歌並非不可能(當然,作者當時因為失戀而痛不欲生的心情恐怕能體會到的不在少數吧)。加之歌詞非常的消極、凄涼、悲傷,在當時的情況下,在那種整個世界社會大環境下所形成的心理的人們聽了想要去死也沒什麼希奇的,正如困了有人送枕頭一樣,何樂而不枕呢?所以這首歌只是一個誘因,卻不是造成那些人自殺的根本或直接原因。我們身處現代社會主義社會,有飯吃,有衣穿,飽可以思淫逸,暖可以想美女,恐怕很難想像出幾十年前人們的心境。歌詞中痛不欲生的失望和夾雜著焦灼而熾烈的愛,往往讓失戀的人,生髮一種情願以死去換回所愛的強烈幻想。不過,據說當年聽了它自殺的人可不都是失戀者,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

有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並非沒有了「殺傷力」,而是因為不是原版了云云,這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法,說明說這話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種種傳聞的影響而把《黑色星期天》作為神話或傳說來看待,並非把它當作歷史來對待。什麼叫「殺傷力」?音樂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若說音樂的共振和某個建築物達到一致時能將其摧垮,這並非不可能,但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卻不能歸結於音樂自身的所謂「殺傷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卻並非歌曲本身有這種能力;若是在項羽的兵都身處楚國,他們聽自己家鄉的音樂還至於潰不成軍嗎?至於莫扎特的音樂,的確有某種神奇的功能,但是那只是音樂的心理作用罷了。聽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一種詳和優雅的美感,就像欣賞巴洛克的精美建築一樣,聽搖滾卻很難有這種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聽古典音樂都有這種感受,甚至一聽到巴赫的管風琴響就大呼頭痛而聽了搖滾倒興奮不已的的半樂盲也大有人在,那麼即使這種巴洛克音樂真的有「殺傷力」,那麼對這人又有什麼作用呢?若是聾子聽音樂,那音樂對他又存在什麼所謂的「殺傷力」呢?
所以這些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不負責任之外,還把《黑色星期天》更加妖魔化。前兩年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在網吧聽這首歌時(應該是現代的翻唱版),昏倒在網吧。在聽歌之前,他先看到了網頁上的簡介,網頁的整個色調是黑色的,旁邊的骷髏頭好像在給大家發出一封封的邀請書,正上方几個若隱若現的標題更是增加了網頁的神秘性。單從畫面上看就給人傳遞了一種恐怖的資訊。而網頁裡面的很多關於人們聽完這首樂曲而自殺的故事更是駭人聽聞(就是人們爭相轉載的這首歌在當年「殺」人的歷史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是造成這個學生聽了這首音樂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的根源;這些網站里大量關於這首歌曲的報道都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暗示。而這些不探其源愈傳愈廣的以訛傳訛的說法都在散布著一種不良暗示,道聽途說地為這首很普通的歌曲增加了一個意外的「殺傷力」,而當年那些自殺的人是在一定的歷史或社會以及心理條件下聽了它自殺的,它只是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所謂的「殺傷力」並非是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乃是在一定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多年後當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再變成神話的過程中人為地附加上去的;正如今年辣椒難賣都給倒河裡了,而有人用線穿起來賣就賣得很火;農村狗不理的驢糞蛋好好侍弄一番包裝一下到城裡就成了很好的花肥,不就是這樣嗎?
當年《黑色星期天》不單發行了唱片,還在電台經常播出,聽這首音樂的人大有人在,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什麼異常,也不是聽了之後人人都去自殺。有些人的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刺激;當他接受相關的刺激之後,這時就會調動他肌體所有的防禦系統作出一種高明的狀態,再產生相關的反應,就會出現那位大學生昏倒的現象。他若事先沒有看到這些渲染介紹,單刀直入地聽這首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一些人還聽信一種傳說,說是該曲原曲是47分鐘多長度的鋼琴曲,並在相信之餘苦苦地尋覓著它的錄音;還有的說最後的原版樂譜被鎖在美國某音樂學院保險柜中云云。根據相關資料,這首歌當年發行的唱片是Standard Play(SP)每分鐘78轉的膠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紀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機械手搖留聲機上,它的兩面錄音共10分鐘左右。電唱機雖然出現得很早,但那時並沒有流行。雖然每分鐘33-1/3轉的Long 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現,但直到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LP唱片時,電唱機才流行起來。(LP唱片兩面共可錄音半小時左右)。如果《黑色星期天》真的是一首47分鐘多的樂曲,SP唱片要5-6張,LP唱片1或2張才行。但從有關資料來看,當時《黑色星期天》就一張SP唱片,何來的47分鐘長度之說?還有一點,它究竟是鋼琴曲,還是鋼琴協奏曲,還是鋼琴套曲,或是大型清唱劇還是僅是一首歌?它究竟用多少張唱片錄製發行?是SP唱片還是LP唱片?
再有一點,這47分鐘是如何得出的?若是根據樂譜,這種說法就很牽強。因為樂譜上面大多隻標上樂曲的大致速度,如Andante、Allegro、Adagio等,一種速度每分鐘多少拍,每個演繹者都不盡相同。就拿中國的名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來說,1961年沈榕唱片版和上世紀80年代末西綺崇子版或是薛偉版、盛中國版,速度都不盡相同,那麼,演奏出來的總時間長度自然就不等了。若是根據某個版本的錄音得出的時間,那麼這個錄音是什麼版本,又是以什麼形式錄製的呢?唱片?還是鋼絲錄音機?所以,在缺乏相關的資料和證據時,這種說法也只能看作一種傳說。

互聯網上曾流傳過一個視頻,是日本「USO!JAPAN」節目製作的《黑色星期天》的探秘。片中播放了上世紀30年代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黑色星期天》的法文版——《Sombre Dimanche》的直徑30cm的大SP唱片(Damia版),同時剪輯了表現這首歌當年創作經過及「致人於死」的歷史畫面(後來拍攝的電影),以及對這首歌引人死亡之謎的分析。有網友看了後,回帖用髒話罵那兩個主持人,並說這是騙局而非原版云云。還有一個論壇里有人發了電影《Gloomy Sunday》(《布達佩斯之戀》)的片段,是安德拉許(即電影中《Gloomy Sunday》的作者)在自殺前最後一次演奏這首樂曲,為洛伊娜演唱伴奏的情景。有網友就罵說把電影都剪輯了來欺騙大眾云云(其實電影中所用的正是原版的《黑色星期天》的旋律)。這幾位網友的觀點只說明了他只相信有關這首歌曲的神話卻沒有或不敢正視它的真正歷史;這有點像聽說自己娶了個花枝招展的老婆,待掀起蓋頭才發現是個黃臉婆,之後大罵媒人一樣,是因為現實和所聽聞的神話差距太遠了罷,也因為是有前面所說的「殷離情結」。
在表現作者完成這首樂曲之後在樂譜上方寫上標題時,鏡頭中他寫的卻是「Sombre Dimanche」。不知道是因為他是在法國寫這樂曲而寫上法文標題,還是電影拍攝者搞混了,還是他事實上寫的應該是匈牙利文的「Vége a világnak」或「Szomorú vasárnap」;他女友洛伊娜自殺後寫著《黑色星期天》標題的紙片上卻是匈牙利文「Szomorú vasárnap」;而表現其他人自殺手裡拿著的樂譜,標題卻是法文「Sombre Dimanche」。不知道是電影拍攝者造成的,還是怎麼回事,總之由於資料缺乏,很難考證這一細節。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發現,當時流行的是法文版的《Sombre Dimanche》和匈牙利文的《Szomorú vasárnap》,當然也可能會有匈牙利文的《Vége a világnak》等這幾個不同語文的版本,而不是互聯網上以訛傳訛的說是死者們手裡拿著的是《Gloomy Sunday》,因為這個英文版本出現得較晚。當然,「USO!JAPAN」節目中也提到了Damia,只是中文字幕可能是按日語,翻譯成了「丹尼爾」。還有一個細節:節目中除了主持人是用電唱機播放SP唱片外,引用的視頻或電影中都是用機械手搖上發條的留聲機播放唱片。
當我們剝去神話和傳說之後可以知曉,《黑色星期天》不過是一首稍有傷感、年紀都相當於七、八十歲老太爺級別的歌曲罷了。它是一首小調歌曲,它的情緒算不上是極度的悲傷,只能算中等或中等偏高一點,比它更加哀傷凄慘的歌曲或樂曲不勝枚舉。只是因為在當時那種社會和歷史環境下,它的哀傷成了許多人的自殺誘因,由此越傳越神,最後就成了超脫於現實的一個惡魔,也因此更加聞名。可是現代人若事先不聽任何介紹,也不知道本文視頻中的音樂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色星期天》1936年的原版錄音,我想恐怕他聽了會感到厭煩,還不如聽聽時下流行的歌曲帶勁。我經常給學生播放周璇的歌都差點逼瘋了他們,更何況這老掉牙的無伴奏又難聽的古老歌曲呢?
所以,中國人從前愛看戲,那是他們的娛樂方式;西洋人是看歌劇,而現代人是聽某紅歌星的專輯。若是交叉了時代,就不會有什麼好效果,恐怕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能感同身受。
有一個QQ群,裡面有一些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狂熱分子,滿口不是義大利文就是法文或德文,要麼就是俄文,能大段大段地用那些文字打歌詞或劇情,別人聽的一楞一楞,他們自顧自地聊得熱火朝天。現在的年輕人愛好戲的人怕是不多了吧,甚至一聽鑼鼓傢伙響就鬧心,而當年老一代的人看戲都能看得淚水漣漣或是傷心欲絕;愛好歌劇的除了天生就和歌劇有緣或是在音樂學院關上幾年的人之外更是鳳毛麟角,遑論理解或有見地。所以,什麼時代流行什麼音樂,本來就是隨大眾化的,只有少數人能各個時代的音樂都能欣賞得動。
那麼,那個時代那種環境下讓人聽了有自殺衝動的歌,放到現代去聽,就像拿歌劇給「80後」的人聽一樣,什麼結果應該能想像得出來。若有人以為歌劇很經典,很想發揚光大,就不得不把樂隊配器改成現代電聲樂隊,用現代通俗唱法來演繹,所以就會有把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給填上現代的詞並用現代樂隊現代唱法演繹成《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那樣令人作嘔的猴戲一樣;或者是把周璇的歌(那是沒人能超越的)原版錄音給配上現代流行歌曲的架子鼓(我不稱之為爵士鼓)節奏和電聲樂隊合成到一起一樣,最後出來的效果一邊是原版的老上海爵士樂隊的原版伴奏和周璇幾十年之前的原版錄音,一邊夾雜著不倫不類的現代鼓點和配器,簡直就是一台猴戲,聽著這樣的錄音版本你嘔都嘔不出來,有點像周伯通當著丘處機們的面大罵「牛鼻子」或「臭道士」一樣,只能讓人啼笑皆非;用很多年前趙麗蓉的一句話說,就是「我們這些好玩意都被你們給糟蹋了」。既是這樣,為什麼在現代仍然要把《黑色星期天》冠以「死亡音樂」或是「魔鬼的邀請書」這樣一種不切實際的名稱呢?所以我們不用把腦袋放在別人的肩膀上受別人意志的控制而聽網路上那些道聽途說不求甚解的說法以致給自己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那樣的話莫說是《黑色星期天》,聽什麼都是心驚膽戰的。記得很久之前我在網路上搜索《黑色星期天》時,因為它那如雷貫耳的大名,心裡總是發毛,甚至天晚了同事們走後關了燈再到網上去搜索就恐懼萬分,手都發抖;這就如同我們聽到某地鬧鬼而夜裡走到那裡就怕得要命一樣,其實哪有呢?不過是消極的心理暗示罷了。
現代是該給《黑色星期天》這樣一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憂傷歌曲正名且剔除其不切實際的神話色彩的時候了

《黑色星期天》只是一首幾十年前的很普通的老歌,沒有任何神秘或是詭譎之處,現代人聽了就跟聽周璇們那個時代的音樂一樣;你若不喜歡周璇時代的歌,那麼聽了《黑色星期天》的原版對自己或是對音樂都是一種浪費,因為這好比歌劇時代的人聽了歌劇能哭得死去活來而拿它給我們現代人欣賞一樣,除了樂感好的人之外很難有人喜歡或是引起共鳴,所以在現代聽《黑色星期天》這個當年引發多人死亡的歌曲不必擔心會死人(心理脆弱且大量看相關簡介而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或是失戀者除外)。好在現代翻唱版都是Billie Holiday改編版的後代,既和原版大不相同,而且通俗又符合現代人的欣賞風格,誰讓咱們不都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或是喜歡周璇時代的音樂呢?不過我看這些改編版真不該再叫《黑色星期天》,因為它在歌詞和音樂上和真正的原版出入太大,所以不如乾脆另起一個新名,或是叫做《副黑色星期天》更好,何必混淆視聽呢?就像留聲機一樣,明明它是機械上發條手搖式的,有些廠商偏要把電唱機也做成那種東施效顰的樣子,豎上一個大喇叭,再裝上收音機、CD機、磁帶錄音機等三、四寵愛在一體,看起來就像是個怪樣子的留聲機,也讓年輕一代就以為留聲機就是這樣的(有多少人分不清電唱機和留聲機以致於將其混為一談呢?),買的人不過是附庸風雅,葉公好龍罷了;就像見到別人家有夜明珠,自己也買個白色撞球還以為是真貨一樣。但假的就是假的,《黑色星期天》的原版就是真版,現代翻唱版只能換個名字或是叫《副黑色星期天》才合乎道理。
有人愛好天生麗質的美女,有人卻愛好人工手術生成的嬌艷女子,這只是個人品味不同罷了;只要不是害人的事,也就沒有什麼錯對之分。聽流行歌曲還是聽周璇們,各隨己意,誰也強求不來。
網路上還有一個所謂的的鋼琴原版錄音,有40多分鐘長度。可是仔細聽聽,裡面儘是一些爵士或藍調之類的音樂,還有一些古典音樂,難怪有網友說裡面竟然出現了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天鵝》以及其它熟悉的古典音樂。要這樣說,我待會也造個40多分鐘長度的鋼琴原版錄音如何?


話說初中的時候我們做英語短劇,所以用了黑色星期天。。。。。、
而且大家都不知情,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做的視頻。我們找來一些鋼琴曲,聽了聽,覺得這首最好聽了。。。。(我們竟然覺得黑色星期天最好聽。。。。)其實這首歌不單純是鋼琴曲,但是搜鋼琴曲卻搜到了,還有一個人在低聲吟唱。。。。我們還覺得氣勢很恢宏呢。。。。然後我們在給全班放了。。。。。然後沒有人說有問題,或者感覺不好。。。。。
後來我們才發現這首叫做黑色星期天的歌有不好的傳說。。。。。。但是其實一點也沒有。。。。
最上面的那位仁兄可能給了實驗對象不好的暗示吧。。。。。
比如暗示這個樂曲會給人有反應什麼的。。。也可能放太大聲了吧。。。。。。這個歌本來就有點哥特風格那種低沉的音樂,被實驗對象可能自然聯想到不會是輕快高興的反應吧。。。。
反正我做的70人以上的實驗室完全沒有什麼影響的。。。。。。


謠言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所有能找到的資料都說樂譜被封存或銷毀,意味著你無法真正聽到並驗證這曲子是否如資料中所說,其次,大部分資料都說其中摻雜了次聲波,而事實上由於次聲波無法被人類聽到所以常用樂器根本不可能發出次聲波(此外,有理論說次聲波會對人體造成破壞,但事實上次聲波只有聲音的強度達到某個程度才會有效,你可以想像一下地震中大地發出的次聲波都沒能對人造成什麼影響),最後就是那些自殺者的記錄要麼完全查不到要麼極為牽強。
我個人對此的看法是,雖然我沒聽過,但是可以通過現有資料發現,這首曲子的神秘程度已經堪比外星人了,所以對此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將宣揚此曲殺人之說法的人等同於美國那幫自稱被外星人劫持的人看待就好了。

另外,中二的年代聽過莎拉布萊曼的一首歌,叫啥忘了,不過曲調極端壓抑,堪稱精神病歌曲,個人認為這類歌曲和類似哥特搖滾之類情感表達極為負面的歌曲盡量少聽。歌曲確實可以影響人的心情,如果在一個人尚未形成正確而穩定的三觀時長期接觸負面和消極的文化產物,他日後的性格甚至人生走向都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你可以想像一下很多搖滾樂隊成員都有吸毒史,所以即便聽搖滾樂的話也多聽一些能夠振奮精神熱血沸騰的歌曲吧,你會發現聽過之後你會做什麼都會有動力。


原版《黑色星期天》之所以有讓人自殺的「魔力」是因為在音樂中加入了次聲波,原版被毀後的翻版就不再有這種力量了。


不是真的,有人做過實驗,給不知情的人聽一點事沒有,事先告訴他們是殺人神曲,聽了全都有反應,嚇得都是


怎麼那麼多胡說八道的人?連次聲波都扯出來了,好意思自稱科普自媒體么。

黑色星期天這首歌,英文名叫 Gloomy Sunday,作者是一位匈牙利鋼琴家 Rezs? Seress 。這歌最早的版本叫 Vége a világnak (The world is ending,中文意思是「世界就要完蛋了」),描寫的是戰爭給人帶來的絕望,結果發表以後反響不好。後來另一位匈牙利詩人 László Jávor 重新填了一版歌詞,歌名也改成了 Szomorú vasárnap (Sad Sunday,中文意思是「悲傷的星期天」),結果火了。然後 1935 年這首歌有了第一個錄音版本。(那時候錄音很貴,一首歌要先有點知名度以後才會有唱片公司來給你錄音)。

1936年美國歌手 Hal Kemp 翻唱了這首歌,給他填英文詞的是詞作家 Sam M. Lewis 。之後 Paul Robeson 也翻唱了一版,這版的詞是由 Desmond Carter 寫的。之後爵士大咖 Billie Holiday 翻唱了這首歌,然後才把這首歌推火了。

《黑色星期天》此前的匈牙利版歌詞里,只是提及了死亡,根本沒有關於自殺的內容,Sam M. Lewis 改寫英文歌詞里才第一次提到了自殺。於是當時唱片公司在宣傳這首歌的時候,就順勢打出「匈牙利自殺歌」的廣告,號稱這是一首神奇的歌,好多人匈牙利人聽完就自殺了 blabla……當時是 1936 年,好多歐美國家還沒從大蕭條中緩過勁兒來,東歐還籠罩在戰爭陰雲下(三年以後二戰就開始了),匈牙利還是一戰的戰敗國(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政治經濟軍事環境都不好,自殺幾個人簡直太正常了(想想美軍打完越戰的老兵還有多少人自殺呢),根本不算個事兒。所以什麼什麼「聽完能讓人自殺」純屬宣傳套路,大家也就當一段子看。而且經過了唱片公司這麼一宣傳,Billie Holiday 版本的《黑色星期天》還成了大熱歌曲。

後來二戰爆發, BBC(英國國家廣播電台)把這首《黑色星期天》給禁了,因為覺得歌詞太消極,擔心影響士氣。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啊,幹啥都得講個口彩何況是打仗呢。咱們國家打仗的時候也不許電台放哀樂不是?更何況 BBC 當時禁止的只是有歌詞版的《黑色星期天》,純器樂的版本仍然可以在電台里播放。

另外一個比較偶然的事就是這首歌的作曲者 Rezs? Seress 確實是自殺身亡的。有好事者就又把「匈牙利自殺歌」這個概念拿出來炒作,編故事。但作曲者 Rezs? Seress 生於 1889 年,1933 年寫出《黑色星期天》時是他44歲,1968 年他自殺的時候已經是 69 歲了。非要把這首歌和作者自殺聯繫起來……還是蠻牽強的。此外,Rezs? Seress 本身是猶太人,本來家境就一般,後來納粹開始排猶後就更悲慘,二戰期間還在集中營做了好久苦力。這首歌要是這麼厲害的話作曲家本人早就自殺了。

另外,除了作曲者 Rezs? Seress 以外,匈牙利版詞作者 László Jávor、英文版詞作者Sam M. Lewis(他的版本里第一次提到了自殺)、Desmond Carter,英文版最早的演唱者 Hal Kemp、Paul Robeson、Billie Holiday,沒有一個自殺的。這麼多年《黑色星期天》有一堆翻唱者,也沒聽說這歌把誰唱抑鬱到自殺的。

這麼明顯不符合常識的謠言還能被下面一幫人添油加醋地演繹得有鼻子有眼的……戲比《走進科學》還多。


我是相信禁曲的故事的。

雖然原理不清楚,因為現在也聽不到原版曲子了,但是是曾經有科學家研究過,說莫扎特的音樂有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

那麼我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吧。


聽首歌都能聽到自殺,這歌是有多難聽?


……………………依稀記得現在最接近原版的版本是有人直接聽著原版寫出來的,那人啥事兒沒有……………………


我現在正聽著黑色星期天給你回答,什麼感覺都沒有,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想搞一個大新聞。


這算啥,還有首歌叫做《suicide is painless》呢。
要不要去試試?


覺得有大部分效果是被炒作出來的,雖然的確是首憂傷的曲子。音樂對人的心理影響只是一個輔助效果,自身壓抑佔主導吧。如果真有如此魔力,人的心理是不是太不堪一擊!所謂毅力,所謂心智,所謂神定,都是浮雲吧~


《布達佩斯之戀》很好看,裡面的gloomy sunday曲子很好聽。


高中的時候,好奇心殺死貓,在網上搜匈牙利女聲版本的黑色星期天,於是乎單曲循環。聽完後確實很壓抑,不只是心理上的壓抑,此曲歌詞大部分是對死亡的描寫,再加上憂鬱飄忽女聲,讓人不自覺的產生對死亡的聯想,不建議情緒低落者聽。


心理暗示,你認為這首歌很恐怖,聽完就會自殺,那麼多少會給自己留下一些負面的心理暗示。


推薦閱讀:

中國大陸為什麼出不了鄧麗君?
究竟是なんでもいや(沒什麼大不了)真的好聽,還是說《你的名字。》成就了這首歌?
你聽過最甜,最幸福和最溫暖的歌詞是什麼?
現在的五月天和 The Beatles,單純在藝術造詣上,有可比性么?如果有,要如何進行比較?可比點在哪?
郎朗是不是當今世上技術最硬的鋼琴家?

TAG:音樂 | 心理 | 自殺 | 神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