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等非傳統廠商涉足電視行業,是否低估了做一個好電視的難度?
成立了三年以後就進入了電視領域,這個速度正常嗎?電視行業和手機行業相比,難度如何?有哪些難關?從新出的小米電視看,哪些技術還是小米的短版?
這個問題饒意味,看到上面眾多答案,我覺得,就一句話回答即可:
NBA里有言,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
——————————————————————————————————
好吧,現在回答更現實的問題:
電視難度在哪?產品、渠道、品牌、供應鏈?
一一拆解下:
1、產品,因為職業原因(我做媒體,ZenNew | 觸感科技潮),我們有機會試用,體驗目前國內最新的幾款「互聯網電視」(姑且認為這麼說吧),包括幾家傳統電視公司的產品。總體來說,互聯網電視就是互聯網+電視,傳統電視其實與PC、手機一樣,就是晶元、系統與屏幕。這幾項,小米都不弱,並且在系統方面,小米電視是我們目前使用起來,無論是UI,還交互都是最好的。
在產品方面,小米的優勢,比起傳統電視企業優勢更為明顯,傳統企業更多的是,電視基礎上做互聯網,是加法,而小米是直接從互聯網做電視。這一點論述,大家不妨看看我們這篇稿子:一念之差,基因有別
2、渠道:方面的差異,自然不必多說了。這就是小米手機模式的直接拷貝。
3、品牌:品牌亦不必多說。小米品牌今日之勢能,想必大家不必懷疑。這個問題提出,其實也是對小米電視的某種肯定,在品牌傳播上的。
4、供應鏈:供應鏈關鍵在屏幕與晶元。晶元,小米有手機供應來年的優勢,這種優勢,應該會自然過渡到電視里。至於屏幕,這塊的確是一個難度,比起TCL上千萬出貨量。
覺得第一、第二個答案欠妥,所以來答一下。答案:我認為以當前信息來說,認為小米低估做電視的難度是沒有道理的。
「低估」做電視的難度從何說起呢?能想到的問題不外乎:做不做得好、賣不賣得出去、服務等其他能力能否跟上。
做不做得好:
無論是小米、愛奇藝以及樂視,他們做電視都無需自己生產。他們都是貼牌生產,不用懷疑這種模式,這早已經是家電廠商之前走的路子。在沒有驗證過銷售能力之前,一般廠商並不敢貿然投入生產。舉個實際例子,TCL空調在銷售的前幾年都沒有自己生產過,而是通過TCL彩電品牌打出去之後,先代工銷售TCL空調,後期為加強競爭力才生產。
賣不賣得出去:
小米手機已經驗證了他們的銷售能力。
不過,重要的事情是,小米的成功是因為存在「窗口期」,這個窗口期是「一小撥人突然知道怎麼在網上炒作,然後把東西賣出去」,而且因為是一小撥人,所以幾乎是進入了一片藍海。不僅是小米,最近樂視影業執手的小時代運營等,都是這小撥人。
很多人把這個歸結為高端大氣的「O2O」(包括樂視影業CEO),從整個市場形態的變化上來說是這樣,但對於某一家公司來說,O2O並不是一種方法,真正對於他們有價值的工具是,他們逐漸摸清了社會化營銷的方法論。
這種方法論至少包括幾個含義:如何衡量效果、如何計算投入產出比,如何指向銷售。凡客、京東、樂視、小米都是成功者。他們不但能夠叫好,而且能夠叫座,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衡量ROI的方式,以至於知道邊際產出最大在哪,進而敢於投入大量資源——也獲得了豐厚回報。
更重要的事情是——這個窗口期不會停留太久,今天還沒反應過來,或者還不夠成熟的企業有哪些呢?易迅、蘇寧、1號店都是這樣的企業,公關、市場等各方面錢都花了,但效果遠不如前面幾家,等這些企業,甚至比他們更小的企業都做出來的時候,窗口就接近關閉了。
服務等其他能力:
賣不賣得出去是核心,但由於前面有答案說物流、維修、配送等問題,我就在這裡提一下,這些問題統統不是問題。譬如TCL和愛奇藝發布電視這件事情,愛奇藝完全不用擔心,我雖然不知道細節,但9成9可以認定服務由TCL來做。TCL在全國有完善的服務網路。——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伊萊克斯的空調用TCL代工,維修也會由TCL來做一樣。
至於配送,早就有成熟的方案了,小米他賣手機也不需要自建物流團隊。從產品層面來對比更不需要,反正他是貼牌生產的,如果上游屏幕製造業足夠成熟,他們就無需考慮產品競爭優勢問題——至少在前幾年,我們看見京東方、華星光電、TCL等已經投入了上千億進入8.5代液晶面板製造業。而且時不時地也聽說「LED產能過剩」等新聞。
既然都是代工,那比拼技術就不重要了。除非代工廠會在市場前端與你比拼品牌。——不過,在四大彩電廠商集體品牌老化的階段,網路運作的窗口期,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最後,未來電視機產業會是怎樣還很難說。但至少我們知道,谷歌、蘋果、微軟賣出去的硬體,從來都不是依賴他面板優秀、處理器快而獲得市場青睞的,而是他整體、特別是軟體與雲端的服務能力。
補充一點吧—9月7日11:00————————
看來不吼一聲我就是TCL出來的在知乎上糊不到人啊。說個小故事。
有一次看某訪談節目,嘉賓是樂視TV的BOSS梁軍。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有互聯網公司要做電視,有某記者問你們的電視將怎麼樣賣到消費者手中呢。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他打打太極就沒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我當時知道,他們一定是要循小米的步子。因為我之前在傳統渠道出來,我知道一個企業要進入市場幾乎不可能——除非,他們根本就不進入渠道。
比小米能不能做好電視更有意思的問題是小米為什麼要做電視。我大體感覺跟未來雲+端的布局有關,但是我又不太願意說這個東西,因為他很玄乎,外界解析幾乎沒人能說清楚,到底這路怎麼走才能走向雲+端。以雲服務的能力來「重新定義電視」——就像以前我們買手機可能是要一個外殼好看的,今天買手機是要一個應用多的一樣。
所以我為什麼強調這個「窗口期」很重要,因為小米要做的事情不是與其他家電廠商競爭。而是利用這五年的網路營銷優勢,在全國鋪設億級電視盒子終端,再強健自己的服務雲,以一個「有很多方便的應用、電影、音樂」的電視產品與傳統廠商拉開差距。而不是比拼誰的電視顯示得更清晰。- 作為果粉一枚,雖然看不上小米產品的質量,但還是很佩服雷布斯革新的勇氣和執行力。也許這是適合於中國大環境的做法。
- 現在說小米「重新定義電視」,也許為時過早,但未來或許能印證這句話。用互聯網的思維做電視,小米不是第一個,可能也不是技術最牛的一個,不過它是最勇於革命的一個。
- 前面兩條都很正面,說點負面的。在中國,做電視機相關的東西,繞不過廣電總局,可以說是帶著腳鐐跳舞。十年前,很多廠商和運營商就開始發展機頂盒,如今的機頂盒怎麼樣?從用戶的角度說,實在不咋地,從行業的角度說,沒有誕生偉大(或曰標杆性)的公司。所以對互聯網+電視的未來,只能說謹慎看好。
- 有觀點認為小米電視機的質量、技術還不過關,2999的價格雖超值,但可能也反映了價值。我的觀點是:這些都可以在下一個版本中改進。當年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接上遊戲機,就能讓一代人激動,方式的變革才是關鍵。
??
低估有一點,但傳統彩電企業確實需要有人來敲打一下,未來的電視,軟體的佔比越來越大,傳統企業反應太慢,靠他們,用戶要等很久才可以讓客廳大屏完成智能化升級。不過電視的競爭和手機不一樣,電視的競爭首先在於供應鏈管理的能力,這方面值得小米和其他公司警惕。
十餘年之前,2001年,彩電行業出現第一次全行業虧損,沒有一家彩電企業賺錢。因為上游大屏幕顯像管那一年大規模降價,引發了一場價格戰,這場價格戰將行業的利潤空間迅速拉低至30%(出廠價格是零售價格的7成,品牌銷售公司平均12%,渠道環節18%)。這是後來國產品牌能將進口品牌阻擋在三線城市之外的主要原因,也是當年一批彩電品牌從此沒落的最後推手。熊貓、西湖、上廣電、福日這些品牌從此止步於區域市場,樂華第二年被TCL收購。十大迅速變五大,只剩康佳、TCL、創維、海信、長虹(廈華後來靠LCD出口又掙扎過一輪)。
那麼為什麼那一年顯像管會大規模降價?是因為歐美市場的大屏幕顯像管電視那個階段已經普及,開始步入平板時代,PDP和LCD的成本下降的非常迅速。顯像管生產商的產能需要完全釋放,來應對即將來臨的平板時代對生產設備升級的資金需求。中國當時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成為釋放產能最好的平台。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因為電視與手機不同,一直以來屏幕模組基本都要佔去成本的50%(加電源模組),單一部件成本佔比過高。目前這方面的技術被日本和韓國掌控,核心部件幾乎全部在日韓本土生產,屬於國家戰略範疇。歐美在投影技術方面相對較強,但民用市場這塊拼不過日韓,所以每一次上游的小動作,都會給下游的行業帶來很大的衝擊。所以供應鏈管理必須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切入彩電市場首先要考慮的,在這方面不是找一個貼牌廠就可以長線解決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國內電視市場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被顯示器和PC生產廠拿下?
幾乎所有的國內顯示器和PC工廠都想過染指電視,特別是在LCD時代,液晶屏的供應商就那麼幾家,LG+三星差不多等於全部。包括顯示器行業的台灣工廠冠捷、唯冠、優派,甚至戴爾、摩托羅拉都在PC和手機的全球普及過程中,出過電視。
他們都不成功的原因,除了產品技術上有很大不同外(電視為動態圖像為主,手機與PC是靜態),品牌認知上不一樣之外(顯示器推廣重心面向渠道),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電視這個市場太紅海了。
電視很早就完成了全球的采供銷體系分布,中國生產全球70%的電視,日韓佔有全球70%的市場和利潤,但利潤的大部分用在研發和設備上,比如接下來即將量產的大屏幕OLED(可彎曲屏幕),十年前技術就成熟了。
2004年之後,家電連鎖在中國更是進一步拉低了行業的利潤空間,目前應該只剩下20%,所以電視行業的競爭早就過渡到資金周轉的效率。也就是說電視企業個個是玩資本高手、要政策高手、管渠道高手…
作為客廳信息娛樂的主要消費模式,這麼多年下來,電視擁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個人覺得互聯網企業如果介入這個市場,如果想在做成一個好電視之前不會拖垮自己,有一些注意事項,有效期三年:
1.堅持單一尺寸,無邊框設計,將單一型號量產做到極致
2.堅持大屏幕,客廳定位,做家庭中央娛樂系統
3.堅持只做核心城市,採用電商配送體系,培養自己的上門服務隊伍
4.堅持自己是一家軟體企業,將研發能力集中在互聯網應用的操控體驗上,個人建議從家庭遊戲入手
5.堅持一到兩年時間培養一部分高端用戶,小米之前的用戶群和大屏幕電視的用戶群幾乎是兩個人群,大部分小米手機用戶連房子都沒有,盲目出發自討苦吃
6.硬體技術上擁有一個方面的極致性突破(一年內無法被模仿),可以和一些日本或台灣的工業設計公司做深度合作。至於控制電路上那些什麼清晰度,色彩飽和度的玩意就別自我催眠了
7.堅持高端定位,在中國一線城市,擺在客廳(近幾年廚房有這個趨勢)的東西,做高端比作中低端長命,因為電視代表著這個家庭的消費能力
8.和京東戰略合作
???否則,哼哼
感謝@David Chang邀請,我學的是廣播電視學,涉及電視硬體較少,但是愛數碼,所以說下吧。
小米本來就不按照行業規則來出牌,他創新的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模式,更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小米成立3年所創造的業績是所有人都無法想到的,之前諾基亞要被微軟收購總額才71.7億美元,而小米現在估值是100億美元左右。
現在轉入正題~電視行業如何來衡量「好電視」?使用的是不是夏普、三星、LG的面板?支不支持3D顯示?或者是什麼品牌的?都不是!現在的電視引入了互聯網變成了一個介面,而我認為小米作為一個互聯網介面設備生產廠商已經合格了。其實電視本身的技術難度在面板上,而面板技術基本都是在日本廠商,對於國內的廠商來說能做的並不多。
互聯網於電視的結合給了更多人的想像空間,小米所做的並不是電視本身,而是那一部分供人想像的空間,既然是想像空間就可以天馬行空,完全沒有規則。小米盒子是小米試水網路電視的一個開端,而現在的小米電視則是更進一步。小米要做手機的時候有多少人是看好的,一上來就跟整個手機行業叫板,現在在看看呢???雖然我個人認為小米在價格上的讓步勢必會造成產品做工、設計上的平庸,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很符合一部分中國消費者的胃口(人數還不少)。2999的電視對它的期望不要過於高,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在同等價位里不會讓別人輕鬆超越~最後我覺得小米電視至少在2999價位里是一款好電視~~我是曾經在TCL工作的軟體工程師,現在市售最火的幾款TCL智能電視,我都參與過開發。。所以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翻了翻帖子,大多討論渠道,屏幕,信源,銷售等。但這都不是核心問題,尤其是所謂硬體和屏幕,不過是營銷的一個噱頭罷了。而目前困擾所有電視廠家的就是交互!沒有革命性的交互,所謂智能雲電視永遠只是一個口號和噱頭,在用戶家裡不過是用來看電視的一個家電。
因為電視的操控還是受制於遙控器,所有的操作都圍繞著上下左右,所以UI得圍繞著這樣的交互設計,自然而然app也得圍繞UI設計。想一下,在一台70存得電視上把焦點從左上角移動到右下角是多麼艱辛的過程啊。更不用說更複雜的交互了,例如打字,多選,移動等。你想通過電視網上購物?聊天?瀏覽網頁?辦公?你先低頭看看手上的遙控器吧。所以,在遙控器之上的電視不過是一個能看網路視頻的玩物罷了,其競爭力不過是能夠點播幾個電影吧。
小米的交互已經做得很多了,但是仍舊是對傳統遙控器交互的改良,沒有走出這個圈。小米投資了以色列的幾個公司,也在嘗試著用體感,手勢,眼球等方式改良交互,但是目前效果都不太好。不過,我覺得小米是這幾個公司里比較有希望突破交互限制的。
而其它的公司,例如TCL,海信等,他們就是坐等蘋果,google推出革命性的產品,然後在第一時間內山寨。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所以不要期望著TCL這樣的公司能夠通過合作等形式來推出革命性的產品。
另外,提到交互,就不能不說多屏互動,。謂多屏互動其實就是對交互的一個改良,其試圖將遙控器的複雜度轉移到其它設備上,例如手機,平板。但是目前來說,沒有一家公司的多屏互動做的很好。
小米齣電視是大家意料之內的事情,而且齣電視遠比出智能眼鏡和智能手錶靠譜得多。雖然電視的更新換代慢,但是用戶粘度大,人群廣,屏幕面積打,所以可以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很大很大。例如說,父母打開電視就可以和你視屏;定期將自己的照片推送到電視上,讓戀人打開電視後一個驚喜;正在看一個衣服的廣告,在屏幕上的右側就出現一個浮層,然後立刻下單購買;這樣的應用太多太多,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交互之上!小米是做終端產品,又不是做電視內容.
當然沒有問題.
小米電視有幾點值得推敲:1,頂級供應商沒錯但沒說供的是什麼貨;2,屏幕IPS和SVA沒錯但沒有說是哪一年的屏幕技術;3,畫質提升技術是怎樣提升沒有闡述,這可是各廠家多年核心技術,小米難道靠屏幕就能解決一切?;4,小米電視的售後怎麼解決?上門還是用戶拿到小米之家擺堆頭?
不僅小米、樂視也低估了做電視的難度。
電視與手機產品屬性不同。電視屬於耐用消費品,而手機消費換代的速度遠遠快於電視。手機品質控制在一年,大多數消費者還可以接受,但要是放到電視上就完全不可接受了。智能電視由於安卓操作系統的複雜性,軟體系統不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非玩家的消費者更容易將其歸咎為產品質量問題。況且電視的三包規定要嚴於手機。這對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電視不僅是通過互聯網訂單發貨賣掉那麼簡單。布貨、配送渠道、庫存以及維修網點的建設都是很重要的。好在與一開始樂視發布電視不同,很多互聯網智能電視廠商在發布產品時,開始重視國美、蘇寧這些傳統的渠道的作用。但是這些外包的份子錢,以及通過渠道降低的回款速度將互聯網智能電視廠商打到了與傳統電視廠商一樣的起跑線上。
以小米以往的價格策略,即便以後出貨量大,毛利率未必能提升多少。電視更新換代速度遠小於手機,新品對銷量的刺激也不如手機那麼明顯。現金流應該也比做手機速度差了不少。如果質量還上不去,那就真是吃力不討好了。另外價格戰是傳統電視廠商的拿手好戲,更別提近期湧進來的新競爭者。這塊市場真算不上藍海。當然對於咱們消費者是好事。
對小米來說,大件產品的銷售、配送、售後才是比做好一件產品更頭大的事情。如果做好一件產品就是成功,小米電視早成功了。
參考:小米盒子mini,至今沒有類似的產品被仿造出來。
參考:如何看待小米盒子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紅點獎? - 李濟羽的回答
貼出來算了: 如今的小米小盒子,真的很小,僅有46*46毫米大,並且,只有一個介面,一根線,連電源線都省了,再也不會插錯線。出門時,只要口袋裝上小盒,再帶一根HDMI線,甚至遙控器都不用帶,直接手機操控,就可以帶著十幾萬小時的內容到處跑了。用王川的話說,這些內容天天看,15年也看不完,送這個禮物「禮輕情意重」。
對於小盒的體積,王川並不滿意,他有著「1毫米的遺憾」。王川說,當初決定把盒子做小,但做多小並沒有標準。開始做出來是50*50毫米,他拿回家一試,說不對,多佔了插線板兩邊的位置。工程師說,完美的大小是45*45毫米,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最終還是只能做到46*46毫米。
王川給流媒體網記者展示了兩個拆解的小盒子,以讓記者了解,盒子做成這麼小經歷了多少挑戰。電源、PCB版、散熱、天線,而且還要過安規。小米小盒上沒有散熱孔,因為打孔「會破壞這個漂亮的小東西」,那麼怎麼辦?測了十幾種材料去散熱,最後發現,最大的問題在散熱片,把散熱片加大。散熱片加大了,天線往哪放?天線不能跟金屬在一起,所以,必須掏個孔出來。而只有這一個無線網,無線口出問題,這個盒子也就廢了。王川贊天線設計師是天才,說他原來是海軍,做過基站,這個設計師提出——把整個盒子當做天線。首先認為你這個產品天生就是個天線,再看這個天線怎麼設計,哪些地方可利用到天線,所以最後,包括散熱板、導熱片、屏蔽罩,全部變成天線的一部分。然後是PCB板,比原來那個PCB板的面積差了6-8倍,同樣那麼多原器件做在小板子上,必須全部重來,縮成1/5。工程師們「快死掉了」,但是後來都做進來了,沒有任何問題。再然後是屏蔽罩,當時沒想到需要這個東西,電源和它會有串擾,必須加屏蔽罩。這麼多元器件都是以微米毫米計算,屏蔽罩是以厘米,加上去以後直接就把空間搶了,又得重新挪,又折騰好久。
工程師們把王川稱為有潔癖的產品經理,對產品的極致追求也是小米一貫的理念。不夠好,寧肯扔垃圾桶。王川說,小米做產品,非常簡單,設計師設計出來了,產品經理把產品定義完了,下面的人你就去做吧,沒有誰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大家只會關心:這個東西合理嗎?合理。對用戶來說是最好的嗎?是最好的。OK,幹活去吧。
王川手裡不斷掰弄小米小盒子的插頭,他說大家開會時都喜歡拿在手裡掰來掰去。為什麼?掰起來舒服,從聲音到力度,都「恰到好處」。他說很少有插頭能做到這樣,有的是鬆鬆垮垮,有的是太硬,或者是有些東西就沒有這個聲音。王川說,單單這一處,工程師調了兩個多月。某一日加班到很晚,聽到那個聲音,工程師說,這個聲音是最漂亮、最好聽的。而PCB板的設計師,乾脆把那小巧的板子做成了鑰匙鏈。
「做這些產品的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他對自己做的每一個東西都有自己的追求,我必須達到這個水平才能說這是我做的東西。」王川說,到了小米,你慢慢會有這種基因——別人總是那麼牛,你做的差一點,你會覺得丟人。工程師在一起聊天,每個人說到自己那塊的時候,都會說,我很自豪,你看這是我做的,蘋果也只能做到這個水平吧,我比蘋果還牛。
跟王川聊天的兩小時里,筆者也不自覺的把小米小盒子插頭掰來掰去,這算不算是中了小米的毒?
各位其實不需扯上什麼戰略、藍海這麼高端洋氣的詞語。
個人認為雷軍做這件事情,只因為兩個字「需求」
分享幾個場景:
1、當公司剛畢業的小夥伴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奔走相告,2999就可以家庭影院了!可以跑電視遊戲了!
2、晚上在微博上看到發布會PPT上的一行字「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
3、小夥伴非常喜歡在公司下載視頻然後帶回家看
4、北京某IT屌絲花巨款買了個60寸的屏幕,他租的地方只有20方
雷軍這麼做不是在預測什麼大勢。預測大勢永遠是裝逼犯的口頭禪,馬化騰做QQ的時候就知道什麼是大勢?李學凌做多玩的時候就看到幾年後了?僅僅是基於需求去做而已。
一群在外漂泊的屌絲業餘除了打機就是看片,電視配手柄玩遊戲或者看視頻都是強需,扯什麼大勢不大勢的都應該是IT評論家的忽悠群眾騙稿費的,進入市場打打滾就知道什麼回事了。
不覺得小米低估了做一個好電視的難度,也不覺得小米在做電視。一直認為小米做的是營銷,而不是硬體。先佔領陣地是必要的,這樣才有宣傳,然後把握所謂的行業發展方向,並且表現的像站在前沿,又心繫大眾。
從發布會上沒有提到小米電視面板除尺寸外的具體硬體參數,就可以知道你花2999買不到7999的效果。供貨商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供的貨究竟如何。
行業壁壘的存在,讓很多人都高估了XX的難度。
首先,「電視行業」和「好電視」之間存在且僅存在一個必要聯繫,就是廣電。
小米完全可以重新定義「電視」的含義,竟然含義都不同了,要解決的問題必然也跟當前電視不同。大家都一樣,無所謂高估低估。
小米走的步伐相當正確,只要步子不要邁的太大,扯到「廣電」這顆蛋,我相信能做出成績的。
與當年的顯像管電視不同,液晶電視的核心技術幾乎完全被液晶面板廠家打包解決了。在華強北買一塊成品液晶屏插一塊萬能轉接板就是一台電視,整機環節沒有技術含量。即便「名牌」電視背後也依賴山寨廠代工(山寨電視沒有直接進入客廳純屬消費者的面子問題)。當電視廠家的主要競爭方向變成比誰做互聯網電視更貼近互聯網,小米還等什麼?
我竟然受到了邀請~#¥%……*
「是否低估了做一個好電視的難度?」-把問題拆開看。
1.產品講,以2999成本管出一台接進網路的電視機,本身沒難度,它只是沒錢賺,也沒有商人願意賣,好在小米手機有現成的用戶,現成的銷售方式和渠道,小米手機持有人家裡必然有著某種電視,它可以是其他品牌,為什麼不能是2屏更方便融合的小米電視?他們只是在價目表上增加了一個new item: 小米47寸pad而已。
2.企業講,小米手機成功了,融到資了,手裡有錢,資本市場需要故事,用戶需要產品,供應商需要訂單,員工需要未來,有電視比沒電視強;雷布斯,再一次高手。
3.行業講,小米原來在工信部打工,混得比別人還強點,時間精力有富裕,想到廣電部再兼一職,也是好事;
電視全行業正在更革的前夜,二十多個省有線忙著保飯碗,七八家硬體生產商都是國有上市公司不圖掙錢,內容才是關鍵,雷布斯要去的是內容市場,這個決定是有智慧的。宣布好定價也不公布配置,就是留著抽身餘地,可進可退,是一步好棋。
當年小米做手機的時候也有人這麼問。
基本上說,能作為某個行業的CEO,任何人都不會是傻子,但是卻只有少數的幾家公司是成功的.
小米的這三年是成功了.至少在手機行業是成功了.成功了並不意味著接下去的路好走.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問題.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問題.而且小米涉及的是一個變化如此之快的行業.從Nokia充霸世界的十年到倒下只需要不足三四年的時間.同樣的.小米的底子根本比不上諾基亞.倒下去.只是一步走錯的事情.
資本和市場:
當小米用自己的紅米手機收割了最後一波手機市場後.我相信.這個市場對於小米已經飽和(Ps:高端市場以小米的名氣那就是個空.不了解小米的會選三星.了解小米的也不會選擇小米)馬上要面臨的是尋找下一個贏利點來滿足投資者對於小米公司的期待.雷軍不想把小米做成收割一波就走的公司.那麼在於資本上的壓力.
小米從來就是個大問題.那麼什麼市場是用戶消費級市場又可以大爆發了.自由電視.智能電視勢必是小米的下一塊重心投入地盤.(不是說投入多少開發資源,假如是個真正的市場.那麼小米必然投入營銷.畢竟又是一塊光榮的財報).
品牌和銷售:
小米一貫打的是價格牌.可惜在這一塊有需求的用戶受眾可不必上手機用戶.至少你必須是有一個完整的家你才會有這個需求電視.而這部分人都對價格看重不像小米手機的用戶看重那麼高.更加看重的是品質和服務.當然這個市場已有的存在者對於品質和服務都不怎麼行,這也是小米的一大優勢吧.
你假如是收割真正有需求的中年家庭.那麼電視廣告無疑更加具有吸引力.想收割已經成家了的80後家庭.那麼人家更加看重的是服務.
小米想繼續收割哪一波用戶.必須想清楚.
而對於手機來說:你是個囊中羞澀的學生你就會去想買一個性價比超級高的小米手機.
技術和難度:
技術我是最沒有當心程度的.手機這麼高難度的都下來了.在Android上開發一套皮膚加個特殊軟體.整個智能電視就開發完了.什麼造電視還要傳統的什麼選屏幕啊.什麼blabla....那跟小米屁關係都沒有.代工廠的事啊.
競爭者:
這一塊就真的參與者眾多了.比小米更加具有資深的參加者太多.手機時代可以欺負國產 手機質量品牌太差.欺負國外的手機廠商不懂中國.但是電視廠商.只要是個人都可以看待電視廠商和視屏商的合作是未來.小米的互聯網競爭者最大的來源於互聯網視屏商.這些視屏商對於視屏資源的經營.對於版權的控制.對於用戶的喜好至少都有過幾年的積累了.小米是沒有的.小米對於他們有的就是一個名頭和一個開發能力.
就像為什麼騰訊的產品那麼強還是沒有拿下微博.並不是說騰訊的能力不行.因為騰訊的基因是做產品的.而新浪是做媒體的.微博被作為媒體自然在新浪手裡就ok,但是想從微博上挖掘非媒體性質.那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
那麼小米作為一家輕硬體軟體公司.他做的視頻服務肯定沒有互聯網做視頻的軟體公司強.
總結:
這一塊,純屬於低成本賣品牌.人家也不會太過於認真.不要指望像小米手機一樣改變行業規則.智能電視這一塊.做了人家也不虧.一個團隊10個人以下拉拉就可以做完.贏了自然大好.輸了也不虧.
而未來的電視機廠商自然是大混戰.一個互聯網視屏商聯合一家電視製造商.各種大混戰.誰也別想統一市場.小米這種行為純屬玩票性質.不要當真.人家自己也不會當真.
嚴重反對@負二 的回答。
這個回答讓我聞到一股弄弄的酸味!!就我而言,我在意的不一定是小米的電視,我在意的是,同樣的東西甚至更差的東西,為什麼我要多花錢從渠道商手裡買?給他渠道費廣告費,給他發工資發獎金?就電視而言,線下渠道那18%的利潤我是真心不想給。所以即便沒有小米電視,我也會選擇樂視,愛奇藝,酷開或者去天貓京東選購。你的回答嚴重不客觀,典型的是買不到小米的人的一直酸酸溜溜的憤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有媒體人把發布會上小米送的掃地機器人掛閑魚出售的行為?
※Space X 估值為什麼遠低於小米?
※如何評價泡泡網實測小米空氣凈化器不加濾芯PM2.5也會快速下降?
※小米空氣凈化器下架後,老的機器濾芯哪裡買?
※魅族、小米和鎚子發布會幻燈片選用的字體誰最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