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電影史上有一枚f0.7的鏡頭,很貴,請教為什麼?
12-05
如果可以也請說說它的其它方面
糾正一下這顆鏡頭是蔡司Planar 50mm f/0.7,在1960年,NASA為了配合阿波羅登月計劃並拍攝月球背面,邀請了卡爾·蔡司製造史上光圈最大的鏡頭50mm f/0.7。最後總共有10支面世,NASA取走了6支被用於拍攝月球陰暗面的照片,卡爾·蔡司自己保存了一支,最後的三支則賣給了著名大導演Stanley Kubrick,大導演將其中兩支改良,並安裝到他的Mitchell BNC攝影機上,並拍攝了經典電影《Barry Lyndon》(亂世兒女),透過這超大光圈鏡頭,即使一些場景僅僅以燭光作為照明,依然拍攝得到。
【相機入魔網】蔡司0.7視頻
沒耐心的同學可以直接從1分50開始
德國器材公司P+S Technik宣布,他們已成功改良旗下的PS-Cam X35 HD攝影機,可以支持Kubrick的50mm f/0.7鏡頭,而且你還可以按此到他們的網站租用,同時間還配備有卡爾·蔡司 50mm f/0.7及卡爾·蔡司 35mm f/0.7鏡頭,不過價錢非常不菲。鏡頭樣片:
曾經有顆蔡司的50 0.7的鏡頭被NASA帶上了太空拍攝,後來這個鏡頭被庫布里克拿去拍《亂世兒女》(Barry Lyndon)畫面有如油畫般的質感。
光是研發成本,材料成本,模具成本,和產量極少,就決定了這個鏡頭極貴@周崚
「攝影發燒友斯坦利在弄到那個f0.7時還只是個50毫米的光學鏡片」
——這句話不對。庫布里克拿到的時候是裝設在electric compur 3#快門上的成品,改裝的時候拆除了快門葉片,但保留了快門本體。詳情請參考本人的譯作《為Barry Lyndon而生的兩隻特殊鏡頭》,該文章由Ed DiGiulio所寫。
原因?光圈大,難設計,堆料多,裝調精度要求高,產量低,無法攤薄研發成本。
另外,這顆鏡頭雖然沒用過,但成像應該挺肉的,只能小眾市場把玩一下。
題外話:現在比起那個年代,F0.7的鏡頭可以更容易的設計加工出來了,因為:
1、可選擇的高折射率光學材料變多了;
2、鍍膜工藝提升了,單面反射率可以很低,允許堆更多的料了。
說實話,民用攝影完全用不到那麼大的景深和透光量,(電影膠片不懂)實際上和F1.0有多大區別呢,沒多少。但是在技術,材料,設計方面所耗費的精力財力卻是巨大的。越往上越難,越往上越貴。並不是線性關係。拿常用的來說50 1.8幾百 50 1.4上千 50 1.2幾千 50 1.0幾萬。都是0.2的提升,價格卻換了數量級。可想而知,這背後的花費了多少研發設計人員的心血。只能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PS:好的鏡頭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藝術品並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庫布里克),何況這還是一顆上過月球(或是它的兄弟)的藝術品。
推薦閱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海面靜止的鏡頭,真實的海面會平靜如鏡嗎?
※電影中動物的具體表情,和真人的打鬥等動作如何拍攝製作?
※有哪些註定會偉大,但是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開拍的電影項目?
※為什麼動畫片製作成本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