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英語學了十幾年,最後一句口語都說不出來這件事?


DeKeyser在1997年做了一個關於學語言的實驗,三組被試經過8周的訓練:
第一組:只進行理解訓練
第二組:只進行產出訓練
第三組:理解與產出混合訓練。

訓練後對三組被試分別進行三種測試:
第一種測試:只理解的測試
第二種測試:只產出的測試
第三種測試:理解和產出合起來的測試

結果:
1. 只接受理解訓練的,理解技能增加,產出技能無變化
2.只接收產出訓練的,產出技能增加,理解技能無變化。
3.接受混合訓練的,理解技能比第二組的理解技能好,但是不如第一組的理解技能好(最好的被試都沒有能超過第一組的理解技能的)。產出技能比第一組的產出技能好,但是不如第二組的產出技能好。

這個實驗說明什麼?
語言學習中,理解技能(聽、讀)和產出技能(說、寫)是兩個不同的通道。如果是一個通道,那麼就會相得益彰,那麼第三組被試的理解和產出都應該比前兩組的好,因為他們接受了兩種訓練,理應有疊加效應。

所以,你可以是一個很牛叉的reader,做研究、做學問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口頭交流就差的太多。因此,想要提高口語能力,就只能通過訓練口語表達,聽多了,口語表達就好了嗎?聽多了,聽力一定好。看看托福考試,聽力滿分的中國人大有人在,但是口語上27分的是不是鳳毛麟角。

所以不要吵了,說得再多都是你個人的經驗,但是實驗是學者們嚴格控制變數推理而來的,就算不是universal truth,也比你的一家之言有更廣泛的解釋力。
---------------------------------------------------------------------------------------------------------------------------------
7/1更新
有回復想知道實驗的更多細節:
要提97年的這篇文章,不得不從96年的這篇【提96年這篇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把97和96兩篇搞混了,但是不影響實驗結論的推出】。
1996年和Sokalski合作的文章沒有考察剛才說得第三組,實驗設計如下:

這是被試的情況(去掉了重修課的、去掉了曾經學過西語的、去掉會說另一種Romance語言的背景的、任何缺席某一次考試的,並確認所有被試均未學過實驗所要考察的語言知識的--------嚴格控制實驗變數)

實驗組和控制組都是
一周見五天,每天50分鐘的課程(不包括test)

實驗材料:

  1. 2個語法解釋講義
  2. 4個課堂活動
  3. 6個測試
  4. 一個背景調查問卷

關於訓練材料:研究者構造了一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包括研究者想要考察的語法、辭彙。即,所有的訓練材料皆從這個資料庫出來,是為了保證理解和產出訓練的材料的同質性。同時,也保證了兩種材料的長度、認知複雜度、語言複雜度的一致性。

研究者特別標明:訓練材料中實在不能避免的一些新辭彙,他們也做了特殊的考察和跟蹤。
實驗結果如前文所說的結果1和2.

1997年的實驗,也就是原答案的實驗:
首先,學習者學習、接受訓練的是一種人造語言Autopractan(是一種帶有自然語言特點的人造語言:是詞序靈活的黏著語;名詞有數和格標記,動詞有性和工具性標記;主語可脫落),是作者為了嚴格控制被試已會語言的影響而專門做出的選擇。

所有的訓練材料如1996的實驗一樣出自一個「資料庫」:該資料庫包括32個詞語,16個名詞,16個動詞。

被試:61個付費的志願者,32男,29女,按照被試的表現付費。所有的被試參與了Caroll 1959年開發的語言學能測試,以保證所有被試的語言學能是同等水平的。

實驗材料:400張彩色圖片,附Autopractan語的句子。16個用於辭彙講解,256用於練習和測試,128個用於最後的測試。

實驗過程:先採用傳統的規則教學法確保學習者完全理解實驗涉及的32個詞語、4個語法規則(包括名詞的數、格標記、動詞的性、工具性標記)
然後,被試被分為三組,也就是我原回答所說得三組(原回答中我把這三組設計和96年的實驗記混了,大大簡化了原實驗,但是理念是一致的。但是為細心的讀者帶來了疑惑,在此更正):97年DeKeyser的實驗中的三組分別為:

所有的被試都保證了完全相同數量的訓練,不同之處在於不同詞法規則所訓練的方式(理解or產出)不同。

測試方法:同原回答。理解練習中的一半用作理解測試,另一半用作產出測試,同理,而產出練習中的一半用作產出測試,另一半用作理解測試。(作者這樣大費周折如此精心,就是為了保證所有被試經過的訓練都是完全相同數目的。)

實驗結果:同原回答。
1. 整體上說,只參與理解練習的被試比只進行產出練習的被試在理解上的進步更大,反之亦然,兩種技能上練習量相等的被試在兩種技能上的表現都居中(聽起來的確如評論區的某位同學說得像是常識和廢話,但仔細想想作者嚴謹的設計,選取一門人造語言,三組被試完全相同的訓練數量,而且所有的被試在訓練前經過同樣的詞法知識的獲得。這個結果可謂揭露了一個真相,堪稱經典。)
2. 作者的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練習具有技能-專門化的效果,也就是說,如果練習一種技能,另一種技能會急劇降低,而不是說通過理解訓練而獲得的語言能力在產出和理解中就有同樣的效果(所謂齊頭並進)

實驗設計的多複雜,說實話,沒經過幾十篇實證性文獻閱讀的訓練,就算中文寫出來,也不一定能看明白。實證研究往往揭露的都是一個比較有局限性的真相,但是這個真相依然比個體案例有更大的解釋力,這也是實證研究受大家重視的原因。

儘管實證研究是嚴格實驗室環境下操作的,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把它的結論推廣,或者說腦洞大開的假設,所有的現有的好科學、好研究其實也都有腦洞大開、想像力豐富的程度在,不是嗎?

這個實驗最偉大的地方在哪裡,給你一輩子也想不出,DeKeyser直接反駁了「只要有輸入,語言自然習得」的觀點,間接反駁了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先天觀」---語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環境僅起到觸發的作用。

DeKeyser說,沒用的,你得練。


我們活了一輩子都不一定懂事,所以學了十幾年也不懂口語,情有可原。
很多事情,不是時間可以解決的。


絕大部分人這輩子也不需要出國也沒必要花那麼大代價練口語,徒勞無功,得不償失

國內傳統教育一開始培養方向是沒什麼錯的,起碼在小學初中入門階段的教學方法是無礙的,初二之後就開始偏重語法和應試了,方向不斷走偏,對於真正的輸入卻很忽略,大量做題,越做越差,教學效率極為低下

舉個例子,很多人頭痛的四六級考試,算6000辭彙好了,假設從初一開始學習,到高中六年,一共就算是1800天好了,平均每天需要記住的大約是4個單詞不到——本身足夠說明教育效率極低了,說明傳統教學的小學效率效果和手段本身,是存在極大問題的,用百分制打分的話,教育部的表現估計10分不到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重記憶,重做題,重猜答案,卻絲毫不重視語言材料的輸入,這個大誤區,和國內語文的教學誤區其實是同一個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說了二十幾年中文,一篇文章都寫不出...


高齋翻譯俱樂部 | CATTI備考計劃書和書籍推薦
2016-07-02 高齋翻譯俱樂部

所有下面提到的書,下載雲盤鏈接打開這裡:鏈接: http://pan.baidu.com/s/1nuIEFcH 密碼: y4bg

重申一遍,很多人問我們買資料,我們不單獨賣資料,首先因為這些資料網上都有(當然除了我們高齋讀書會的資料之外),(當然有的人圖個輕鬆,購買個我們的整理費,畢竟整理這麼多,如果讓你整理估計得花很多時間,而且有的人可能沒什麼頭緒),其次單獨賣資料很費勁,就是只賣資料,一份資料才10-30元,賣不出去多少份,客服收這個錢,還不如花時間多推廣大課程划算,賣資料賣出一份花費10分鐘,有這10分鐘可以推廣到幾個大課程學員。所以,我們不單獨賣資料。

首先,單詞書推薦這本,我們高齋讀書會和所有其他我們的CATTI備考班都背的是這個辭彙書,這個裡面有例句,記憶起來方便。單詞量必須要提上去,考試根本沒多少時間可以查詞典。每天背20-50個單詞。

其次,辭彙書推薦這本,各個領域都有,當然也要批判地看,裡面有錯誤。

第三,要學習翻譯思維,可以看這兩本書,裡面有介紹翻譯思維,但是例句都是文學方面的,不適合備考CATTI,所以只需要記住例句就可以,當然,你也可以購買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講翻譯思維都是緊貼CATTI考試資料的。

第四,語法是翻譯好的第一步,所以這本語法書,還是需要好好看的。

第五,CATTI筆譯教材也可以看看一些內容。

第六,英譯漢備考練習資料: 紐約時報(http://www.qqenglish.com),經濟學人(恆星英語網上有雙語),金融時報,環球時報,China Daily這些網站都是需要定期看的。

第七,漢譯英備考練習資料: 政府報告和白皮書必須要看,每年基本都會考一篇,而且白皮書和政府報告其實也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看下圖,這是我們整理的白皮書和政府報告雙語,總共有200個左右,這些不需要都背,一是有的已經之前考過,近幾年不會再考,二是有的地方很難,也不會考很難的,所以我們高齋讀書會每日資料分享裡面都是取的難度適合考試而且可能會考的內容,而且有做學習筆記。這些資料網上都有很多,新華網,英文巴士網,百度文庫等等,當然整理這麼多資料,也是很費時的。

上海高齋翻譯公司負責人Joy:

CATTI二級筆譯,韓素音翻譯大賽漢譯英第十四名

高齋翻譯俱樂部創始人,俱樂部主打CATTI培訓

要加入俱樂部,請聯繫客服qq1638508290

新浪微博@高齋翻譯TransElegant

個人微信:TransPK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該微信公眾號


閱讀 86212投訴


因為沒有必要。

國人學英語更重要的是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所以能看懂英文文獻,能發表英文文章,就夠了。在這種環境下,練習口語沒有任何意義,你當然不會考慮去練習。語言是一種工具,很多人能學好Java語言,但他們絕對不會在說話時口吐Java語言,不能口吐Java語言只會用鍵盤打Java的大牛,沒人敢說他們不懂Java。

等到你有必要用英語對話時,或者你的職業需要你對話時,那時學習英語,才會考慮練習口語,你就有了練習口語的動力。

最後我想補充:不要把這個當做你不學英語的借口。國內英語只要你認真學,對你出國依然是非常有幫助的,依然給你出國英語打下很好的基礎,詳情參見評論。


可能是聾啞人,語言交流障礙者。

如果覺得My name is...說不出口的話。Yes或者No還是能說的吧。

要麼就是………笨!


我發現課本里能用來日常聊天的語料非常少,and you?

國人也不太擅長用英語描述事物,書上貼近生活的新詞都沒有。我是平時開著亞馬遜官網想到什麼東西都查一下看看英語是不是這麼說的,你們也可以做一下訓練,比如:

開關,插頭,插座,遙控器用英語怎麼說?

馬桶,坐便套,噴頭,水龍頭,洗手台用英語怎麼說?

豆角黃瓜茄子蘿蔔用英語怎麼說?

床單被子枕套四件套涼席紗窗用英語怎麼說?

五臟六腑不舒服用英語怎麼說?

各種化妝品?

在美亞上搜索掛燙機,抽油煙機,烘乾機,速食麵,簡易衣櫃,小茶几,洗滌劑……反正有空就搜一個你常用的東西,看看英語怎麼說。自己養成what"s this, what"s that 的好習慣。

舉目四望,捫心自問,都會說幾樣?

「我買過最後悔的東西就是團了一個上門清洗空調的劵,結果維修師傅上門把機器濾網拆下來看了一下說不用洗挺乾淨的,然後收拾東西就走了。」

開卷翻譯,用你的語言把這段話跟外國人講一下讓他聽明白,能聽懂或者笑一下就更好了,來開始。

舉這個例子是想起來我自己在應聘輔導機構的美國語文老師複試時候就碰到了進屋後老師嘟囔一句你們覺得空調開了嗎是不是壞了,除了我說句That"s fine 以外剩下兩個專八的都面面相覷的情況。因為他們聽不出來air conditioner這個詞。

迅速判斷有效信息並做出反應是口語訓練的精髓。我們可以用玩玩猜商品這個遊戲:

還有一個小建議,玩玩英語版的找你妹也挺有意思。比如說風扇類的詞是fan,但據我所知看到這個詞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粉絲。

以後慢慢還有很多時間討論這個問題,這個答案或者語料的話大家可以一起想,口語體系用到的語料和書面語或者考試題用到的非常不一樣,這點請大家務必注意。


語言是為了使用,不是為了炫耀。


結論:
因為是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考試,而且這個考試還不帶口語一起玩

附帶說句:
英語考試厲害的人大部分口語水平遠在平均口語水平之上
甚至很多英語學霸根本不需要出國讀書也可以和美國人談笑風生
例如:

回復這十幾年的英語學習,時間線是這樣:
1.小學的時候:我學英語,老師教這個,不需要考口語

2.初中的時候:我學英語,老師教這個,不需要考口語

3.高中的時候:我學英語,老師教這個,不需要考口語

4.大學的時候:我學英語,老師是不怎麼教了,但我要考這個,不需要考口語

最後你掐指一算,小學三年級到大學畢業,一共刷了16年英語
為什麼英語口語說不出來?
因為壓根就不考口語,根本不需要開口說英語
最後工作如果沒有涉外方面的工作,也用不到英語口語


但要說16年認認真真做了英語卷子
還說自己完全看不懂英語,那真的只能說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了

當然英語口語進入義務教育的考試也不現實
打分標準主觀性太強
而且有些經濟水平不發達地區的孩子連聽力都沒法學,何談口語。
各位有留意的話
有木有覺得北京和上海的孩子英語口語水平是好於全國的水平?(別談個例,我說的整體)
說到底口語好還是需要好老師帶的
就像師範大學下屬的中學平均普通話會標準一些

所以各位如果有英語口語剛性需求
那就找個教材或者老師重新好好學
沒有這方面需求,其實國內很多地方不說普通話也不妨礙你快樂的生活
當然咯,你要是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還是會引來很多人羨慕以及給找工作加分
只是不要把英語當負擔

突然想到
每一個雅思考生在報名的時候都要填寫自己學了多少年英語
那個時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接觸英語已然十幾年了,面對雅思還是然並卵
這就是現實


主要原因大概是沒有語言環境。

以及相當一部分人比較害羞,或者說沒勇氣開口。

我的英語極差,連四級都沒過(好在藝術生不要求四級,否則我連學位證都拿不到) - -

前天遇到一個到雲南旅遊的白人男孩,拿著車票做遲疑尋找狀,

我出於人道主義關懷,過去幫他指認了一下,碰巧是同一輛車,目的地也一樣。

然後隨便用英語聊了幾句,得知他是法國人,我贊他英語很好,他說其實和母語是英語的人完全沒法比……

之後一起玩了一天,我完全在用最簡單的短句和一些單詞,以及簡筆畫來表達,

但明顯感覺,我的英語到了下午已經遠比早上說得順口了。

他也表示,他在學校學的英語其實並不能使他很好的用英語交流,但是到美國生活了兩個月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語言環境非常重要。

如果身處一個只能使用英語交流的環境,不用多久,很多人就會形成使用英語來思考的習慣,用英語交談的能力更是飛速增加。

連我這種四級都過不去的水平,只要敢講,基本交流問題不大,

除了去哪玩吃什麼以外,

我們甚至愉快地討論了一下德法戰爭、凡爾賽宮、達賴喇嘛、盜版山寨、中日關係、南北韓差異、世界經濟……等問題(哎呀這麼一看我真佩服自己)

臨走前他問我要臉書,我又解釋了一下神州大地有一座網路長城的故事……他表示……不能理解 - -

好吧雖然對這件事我也很不滿!如果我有臉書,我沒準兒能通過他認識一群法國朋友其中正好又有一個長得像李佩斯的單身漢喜歡我這款於是千里迢迢拿著葡萄酒捧著薰衣草來向我求婚從此王子和公舉過著幸福快樂的…………好吧不跑題了 - -

法國男孩表示中國不錯,而且可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

在山頂俯瞰思茅的時候,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率先讚歎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市啊~~~

他立刻表示如果在法國,這規模,已然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美麗城市了!

這說明我和他對「大」的概念完全不同,但對「美」的感受還是差不多的~

通常來說只要沒有了「哎呀和外國人說話好緊張好怕怕」的心理,

差不多有個高中的英語水平就能簡單交流了。

大家都是地球人,有什麼好怵的,不就是說話么,平常心就好。

學了十幾年,一句都說不出來,主要還是心理原因。

對了,我給他講那個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的笑話,他聽懂了,笑成一團哈哈哈~~~

聊天而已,哪有那麼難。

----------------------------------------------------------
看到評論里關於「約」、「泡」和「攻略」的言論,我很慶幸自己的思維模式和你們不同。


我們中學是國家級重點,我們那個年級出了當年四川省狀元。那個時候沒有擴招,所以雖然N線城市,比不上成都,但是可貴之處在於我們老師一直勸導我們「你們投錯了胎,投到窮地方就要努力」,所以我們的學習風氣是很好的。我沒有遇到什麼寫不出來或者說不出來的情況,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極度追求細節的人,你不會有這些困擾,這些跟上面帖子提到什麼語言學啊,什麼外教啊,什麼語言環境啊,中國重視語法啊,中學老師不怎麼樣啊,沒有任何關係。
我是支持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個人。因為我每年大量從國外回來的學生來補習,你以為他們能說的很利索?

我來說說我讀中學的經歷:
1. 我們老師布置一篇日記,你知道我怎麼寫?我一個中學生,平時學的普通人教版教材而已,你就知道單詞有多小了。但是為了impress我老師,我一個根本不重要的周末的日記都是不斷查了漢英字典然後再查英漢字典寫出來的,裡面充滿我當時覺得很有思想的,很高大上的單詞,就為了得到老師一個贊而已。請問我寫作有什麼問題?我估計這也是為啥我聊過的美籍華人都感嘆在大陸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因為覺得我是唯一不多的幾個他們遇到的追求極致以及細節的人。

2. 每天排隊背誦課文這件事也會在我們中學被當做一場競爭,我和某同學當時一二名的成績進去的,他每篇長課文都是只看2次就上場直接背,其實不是背,是現場翻譯,只是過於流利老師沒發現。

3.我原來帖子說過,我們中學要考每個單詞:單詞,詞性,音標,意思。錯了就抄,所以我沒有音不準,每次一些海外華人問我哪兒弄的英語。我覺得這個世界有這麼多字典和書,你學好了幹嘛非要去國外學?我不需要語言環境來強化我的音,就像我去年教一個七中林蔭的學生,她和我原來同學很像,
我說:你這辭彙量很大哈,你怎麼背誦的
她很不以為然,說:老師,很簡單的,我每個單詞抄100遍嘛,很快的
我當然不贊成這種方法,但是你懂了我當時身邊都是些什麼人,我們不需要所謂的「語言環境」,我們中學也沒外教,我也是12歲第一次才學英文。

我覺得:一切都是借口而已。

最近讀到我quora上一個美籍韓裔粉絲寫的東西,他寫他媽媽從北朝鮮偷渡到韓國之後在60年代學醫的經歷,我覺得只要有這種品質的人,沒有什麼東西學不好,我們不需要你上清華北大,只是會應用而已,如果你都做不到,你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

注意這裡面寫的:do-or-die selfless diehard spirit. 我想要做的,就是讓我學生體會到我們這些80後曾經嘗到過的60後和70後留下來的那一絲絲那一點點:DO-OR-DIE 精神。
而不是扯什麼美劇學口語或者老外學口語的狗屁。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1. 語言文字,語言文字,先有口語再有文字。
2. 口語流暢,自然寫作就流暢。
3. 語言傳遞信息有很多媒介。很多微妙的語感,僅憑書面文字無法傳達,結果只能讓你死記硬背,做習題,做習題。
4. 要是英國小孩,從小隻看書聽磁帶,長大也說不好英語。


這是國人對國內英語教育模式最熱的抨擊點之一--學了多少年,竟然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但作為一個英專畢業並從事涉外工作的人來看,我覺得現在的英語教育模式---重讀寫,輕聽說是基本正確的,因為它符合實際需要及國情。具體原因如下:

1. 除了涉外人員,普通中國人日常必須聽說英語的場景有多少?我想很少。很多小地方的中國人可能一生都沒機會親眼見到一個老外。但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英文書面信息。比如一個普通工程師很難有機會與歐美同行面對面交流技術,但可以通過互聯網,大量閱讀相關技術文獻。簡單來說就是國人使用英語讀寫技能的需求遠高於使用聽說技能的需求。

2. 聽說教學最次也需要一台錄音機,高級的就是外教,多媒體教室,一對一口語。而讀寫只需要一本教材。成本相差很多。在中國現階段教學資源薄弱的國情下,義務教育也無法大力發展聽說教學。

因此我贊成現有的重讀寫,輕聽說的教學模式。


語文也一樣啞巴,如果學生的口語能力哪怕相對於社會上的人合格,哪來的「書生氣」這回事。
如果全社會的老實人老好人能說一點,會輪到只有一張嘴的段子手、大忽悠、洗腦師賺錢嗎?

中小學十年寒窗都在教學生拾人牙慧,沒寫過幾篇自己的東西、沒說過幾小時自己的話。
大學不開語文,除了中文系之外即使讀到博士也是退化了的高中語文水平、小學口語水平。

參加活動自學的另說,現在的教育體系裡面這些人屬於少數,而且活動空間受限。
由於聽話的「好學生」的時間被限制住了,這群少數人里還沉澱了所有的流氓混混騙子。
扣掉流氓和騙子之後,既不騙人欺負人又不容易被騙被欺負的人還剩多少比例?

所以平均而言,學歷越高越好騙。


謝邀!

首先,這種情況在改變,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溝通。越是大城市,學生的英文溝通能力越強。

其次,學了十幾年開不了口,因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里就沒有培養幾個合格的英文老師,英文老師的英語都上不了檯面,學生自然如此。

再次,我們的教育體制過多強調語法和閱讀,聽說教育缺乏,且大多數人還是沒機會接觸到外國人。

最後,我相信英語教育會越來越好,很多人也能夠將英語學以致用。


我相信國內這麼注重英文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對外交流的人才,就連當個明星參加真人秀也得拼英文。真正的問題在於國內的教育方式和環境真的就會導向學了十幾年也說不清楚英文的問題。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

第一,英語口語本身並不統一。不要說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別了,這個聊不完,光討論口音對於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都不見得很明白英式口音,反之亦然。雖然遠沒有東北話和粵語的差別大,但是交流的背景不同,語句表達方式也會不同,這讓國內課業負擔沉重的孩子們怎麼學。。。除非有特別的興趣愛好或者明確目的系統學習,否則最後學出來口音可能會很混亂,總體來講效率還是不高。英語國家也有他們自己的鄙視鏈,口音就是這條鏈的一環,很多脫口秀老拿口音說事,也常被牽扯出種族歧視。很多人說那就看BBC啊,這不是最標準的嗎?(BBC自己都還分不同國家)這就好比國人自己有誰說話天天跟央視主持人似的,現實生活中也很奇怪的好嗎。但是有口音也不全是壞事,很多歪果仁其實也喜歡有點異國風情的口音,經常評選最性感的異國口音,但是這個的前提是他說的是正經(authentic)的英文。

第二,學校里的英文教育並不實用。我們幼兒園和小學受到的英文教育其實和國外的差別並不很大,區別大的是語言環境,他們基本在玩和做更重各樣的project。但是這個差別在小學的後期就被拉大的,原因還是在語言環境上。都是開始學語法,但是他們是從小在說在聽,而我們並不是。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去學習為什麼他們平常會這麼說話,還可以怎麼說。而對於我們就變成了幾乎是全新的知識。他們在學習怎麼用英文去表達自己和學到的知識,而我們在學習一句話里的字可以怎麼換,會變成什麼意思。我相信國內的英文教育也是無可奈何的,那麼小的孩子學業壓力又重,在沒有英文環境的情況下,只能學習這些根本用不到的單詞和語法。到後來就只能以考試為目的,失去了學習語言本該有的意義。

其實英語口語真的沒那麼難,對於普通人來說,背單詞和語法遠比模仿別人說話要困難吧,現在哪個孩子不知道說句we are 伐木累。很多上了年紀的新移民出國兩個月就可以在商場里跟歪果仁討價還價。語言的學習其實不需要多麼高大上的方法,只要你有興趣,生活有需要,總能找出時間對你感興趣的事情努力。愛唱英文歌就去唱,要做生意的就多找人聊天,想辦法給自己營造英文的環境。不能總想著上了什麼學習班就達到什麼水平,語言的學習很難量化,總掉個蘿蔔在前面是很難保持動力繼續追趕的。至於要考雅思和托福的童鞋就比較辛苦了,因為必須量化評分,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很明確的是,過了雅思口語7級也不見得能在國外的大學裡交流無礙。生活中authentic的口語遠比academic言論重要(直接關係到能不能交朋友,會不會被霸凌)。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過了四六級英文就全扔了還是很可惜的。我們的基礎其實並不差,畢竟很多老歪單詞量也不見得很大,語法也不見得很好,但是人家就是能瞎扯,這和語言環境還是分不開的。


人要有全面思維。

中國人學英文缺乏說的環境,長期在國內呆著未免說英文不利索,對常用用法不自信,這一點不奇怪。

不過英語只會說不會讀寫,在國外就是文盲。
中國受了幾十年英語教育的,至少讀寫能力很強,聽也不會太差。

舉個例子,大學裡的國內博士出身的老師就是典型,每天可以看chinadaily當作新聞獲取方式,上班就讀英文文獻,可以看英文小說,能就著英文字幕看電影,能和老外們英文郵件來來往往,能上國外學術論壇灌水回貼。。。

可就是說英文不太利索,做個學術報告還得找海歸們把關後好好練習幾把。

並不覺得悲傷吧,這種級別的老師國外扔個半年,英文綜合應用能力一定急速增長。


只能說明你對講英語的需求沒足以驅使你去下定決心,付出行動去把他做好。

這種需求分兩類,
1,外在需求。 如果你在一個需要用英語交流的環境下學習工作,這種環境會逼迫你去說英語。不至於一句完整的英語都說不好。其他情況舉一反三,不一一舉例。
2,自身需求。自身需求就是自己對講英語這件事有很大的興趣,每天不講的英語來練練就不舒服。這個很任何其他事情無關,就是打心底喜歡這件事,進而產生的這種需求。就好比有人喜歡運動,一天不運動就不舒服。

樓主應該是不滿足以上的任何一種條件?


推薦閱讀:

死磕語法算是鑽牛角尖嗎?怎麼解決?
如何記憶一些很長的拉丁文詞讀音並能夠儘快對新單詞的讀音做出反應?
北外、上外等英語專業學生都是怎麼學習才能做到在短短四年之間水平大幅提高的?
我是一名程序員,一直想學好英語,但是就是堅持不下來,去英孚諮詢過,可是要三萬多太貴了,該怎麼辦?
有哪些比較不錯的英文原版非小說類書籍?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 | 英語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