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很急,強迫症怎麼治療?

每天洗十幾遍手,手都洗脫皮了,雖然心裡清楚我的手並不臟但是也無法停下。
別人如果未經我允許碰我的東西,就算那樣東西是我的最愛我也不想要了,心理同上。
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的生活,求解!


強迫癥狀的表現形式為反覆思慮和反覆檢查,當事人不想這樣,卻又總是忍不住的要去這樣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慮。實施強迫癥狀以後,會有片刻的心安,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責備。
推動強迫癥狀的是焦慮情緒,可以說強迫癥狀是個體自動自發的緩解焦慮情緒的快捷方式,只是由於個體把強迫癥狀判定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周圍人會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從而引發了更大的焦慮。
這是焦慮情緒和強迫癥狀的一個交互影響、惡性循環。
焦慮情緒部分來源於個體對焦慮和癥狀本身的看法,部分來源於生活中的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當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事件長期得不到解決,個體總是處於一種焦慮情緒體驗中,就會衍生出一些焦慮和強迫癥狀,比如坐立不安、頭暈目眩、胸悶氣短、疼痛、胡思亂想、易疲勞、失眠、輾轉反側、窮思竭慮、反覆檢查...
所以強迫者大多處於類似的困境當中:強迫癥狀無法消除,焦慮情緒無法減輕,學習、工作或人際關係也是一團糟。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強迫者會一心的想要消除強迫癥狀和焦慮情緒,並且認為只要把強迫症治好了,一切就會變得非常順利,生活也會變得非常美好。
由此的大家可以看出來,要想減輕強迫癥狀,首先是減輕焦慮情緒,一個是改變對於癥狀本身的看法,一個是積極有效的面對和解決現實問題。如果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可以轉變心態繼而放下。
認知療法提出,當發生了一件事情,個體對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會引發相應的情緒體驗。如果把這件事情判定為壞的、不好的,個體就會感到焦慮,並且衍生出焦慮癥狀。如果能夠看到這件事情積極有利的一面,個體就會感到輕鬆、愉悅,相應的行為表現也會恢復正常。
比如說,如果只是把強迫癥狀的判定為不好的、病態的加以排斥和抵抗,個體就會感到焦慮,又因為焦慮、強迫癥狀無法被直接消除,個體就會感到挫敗,個體會進一步的評判自己為無能,從而對自己各方面全面的加以否定,從而陷入更大的無助、迷茫感當中。
如果能夠看到,強迫癥狀其實是個體自動自發的緩解焦慮情緒的快捷方式,在個體沒有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之前,強迫癥狀可以幫助個體很好的生存下去,使個體不至於在強烈的焦慮情緒體驗中崩潰,強迫癥狀的是在幫助個體,而並非是在危害個體。那麼當事人情緒就會趨於平穩,就更能夠理解和接納強迫癥狀。
再一個,人是趨利避害的,而且會不計後果的避免不快樂,甚至不惜自欺欺人。自從有了強迫癥狀以後,個體就會把責任歸咎於強迫症,從而減輕內心的自責和悔恨,這是強迫癥狀的另一個積極意義。
那麼,因對焦慮、強迫癥狀的看法而導致的焦慮情緒就會減輕,因與焦慮、強迫癥狀對抗而導致的挫敗、無助、迷茫感也會減輕。問題也就得到初步的解決,個體的痛苦感也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這是康復的第一步,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接納是變好的開始。

1、癥狀的背後是焦慮
在個體沒有更好的方式放鬆身心、減輕焦慮之前,強迫癥狀的存在可以快速的緩解個體的焦慮情緒,使個體獲得片刻的心安。而強迫癥狀的存在則引發了更大的焦慮,這源於個體對強迫癥狀的看法,個體主觀判定強迫癥狀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從而無法接受強迫癥狀的存在,並加以排斥和對抗。而通常這種對抗不僅沒有結果,而且還會進一步的壓抑焦慮情緒,從而個體主觀感覺焦慮、壓抑,感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表現,有一種隨時可能會失控的感覺,進而感覺迷茫、無助、恐慌。這些感覺可以用「抓狂」兩個字來形容,個體通常表述難以忍受。沒有經歷過強迫困擾的人,通常也難以理解強迫者所感受到的痛苦。

2、焦慮的背後是不安
安全感的不足與個體過去的成長經歷、生活經驗有關。安全感不足的人,通常表現為過分的追求完美,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給自己訂立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以此來挫敗自己,經常的否定、貶低自己,學習、工作拖延、低效率,做事嚴謹、呆板木訥,追求百分之百的確定感和答案。說的通俗一點,不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更像是一部高度理智化、並且編輯好程序的機器人。所以強迫者周邊的人通常反應強迫者情感淡漠、不懂人心、不解風情。只有親身經歷過的焦慮強迫困擾的人才知道,強迫者在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可憐的安全感。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因為說了也沒人懂。

3、不安的背後是不可控
個體之所以會感覺不安,是因為個體感覺自己以及未來是不可控的,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表現,無法控制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法控制事態的發展變化,感覺未來變得非常不確定。人之所以能夠比較輕鬆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有一份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了解和掌控感。一旦失去了這份掌控感,人就會變得非常焦慮,而焦慮情緒也是在提醒個體,「危險」隨時有可能會發生。

4、不可控的背後是自卑
不可控感來源於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懷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價值,認為自己無法勝任、不配擁有,無法保護好自己現在擁有的,在未來也將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所以,焦慮、強迫癥狀多表現為坐立不安、反覆思慮、重複檢查,生怕做不好或者出錯,會面臨嚴重的後果,輕則傾家蕩產、聲名狼藉,重則孤苦無依、性命不保。套用幾句成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草木皆兵、膽戰心驚。

5、自卑的背後是負性生活經驗
個體之所以會自卑、不自信,通常和過去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比如一個嬰兒,經常餓了、尿了之後哭鬧沒人理,或者經過很長時間大人才來照料,嬰兒就會感覺自己不夠可愛,配不上媽媽的愛,並且會感覺這個世界是不友善的,自己隨時有可能會被嫌棄。當然嬰兒還不具備分析評判的能力,不過這些感覺卻烙印在了內心深處。帶著這份「與生俱來」的自卑,在以後生活中,就會表現的膽怯,遇事容易退縮,做事瞻前顧後,而又害怕做不好或者犯錯,拖延、低效率。倘若之後父母很少表揚、鼓勵孩子,並且在孩子沒做好或者犯錯的時候嚴加指責,甚至毆打,就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自卑和膽怯。再一個,在過去生活中所經歷的挫敗和其他傷害,也都有可能造成個體的膽怯和自卑。可以說適度的自卑,可以使個體有上進心,個體會通過努力奮鬥來成就、證明自己,而過度的自卑則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
最讓強迫者痛苦的是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和接納,就連自己也無法理解和接納自己,每天承受著心理的痛苦努力的扮演一個正常人。

以上內容採用由表及裡、由外而內的方式剖析了焦慮、強迫癥狀形成的原因。接下來由內而外的來闡述焦慮強迫症的康復過程。

1、提升自信心
何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理行為,還是一種心理語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語言是:我無能、我沒價值。心理行為是: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厭惡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煩躁、痛苦...
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變心理語言。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較放鬆、平靜的時刻對自己說:我有能力、我有價值、我相信我自己、我愛我自己...自我暗示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
其次是改變心理行為,比如: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讚美自己、喜歡自己、愛上自己...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學會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進而獎賞、鼓勵自己,並且珍惜現在擁有的資源。
再次是在生活之間中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或者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一步步的去完成,持續的增加成功經驗,繼而提升自信心。

2、增加掌控感
包括我們對於我們自身思維、情緒、行為表現,對於學習、工作和周邊人際關係,對於事態的發展,對於未來的掌控感。
對於自身的思維順其自然,允許但不跟隨,可以嘗試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對於情緒,允許情緒的起伏變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洩、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自己、撫慰自己的情緒,嘗試做一個情緒的陪伴者。對於自身的行為表現,允許自己有這樣、那樣的表現,自己的表現與自身的價值無關,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裡的事情就可以。這樣反而可以使人感覺比較放鬆,外在的表現會更加輕鬆自如。
對於學習、工作,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去做的,並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學習、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圍比較先進的人學習,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去學、去做。
對於人際關係,經營好人際關係的秘訣是推己及人、換位思考。你希望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你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並且少論是非、少講道理,多談感受。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可以嘗試把注意力從自身的感受、表現慢慢的轉移到對他人的關註上。多關注他人的表現,多用心的感受他人的需求,多理解和接納他人。
活在當下,把當下做好,對於未來有明確、清晰、切實可行、可操作的目標,並且可以制定比較詳細的、循序漸進的實施計劃,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現有哪些資源,還需要哪些資源,如何獲得需要的資源。一步步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逐步恢復對於未來的可控感。
個體的可控感增加之後,安全感也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3、學會放鬆、愉悅自己
勞逸結合,學習、工作之餘,可以做做運動,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門散散心,或者乾脆來一場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就是為了單純的快樂。

康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也是需要時間的。幾個月、幾年,而這一過程不會太過於漫長。而那些到處找捷徑、找方法,一心想要脫離苦海的人,他們尋尋覓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還是老樣子的比比皆是。記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我重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把強迫症比作蠱,想解蠱,就要了解蠱有哪些。以為強迫症只有數數洗手關門整理呼吸和餘光,再加上窮思竭慮各種意向?

遠遠不止,這些只不過是總結出來的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它的變幻無窮甚至能衍生出各種亞型與亞亞型,以至於複雜到某些行為與想法連患者本人都無法準確區分究竟存不存在「抵抗」這種構成強迫症的關鍵元素。

解蠱的方法,就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除掉蠱上面的蟲。怎麼除?以認知療法為代表,認知療法有句名言,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想法,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

有蟲,說明認知錯誤或者存在偏差,更或者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被強行拉上因果關係。關於後者我可以拿自己舉例。有一段時期我出現數數的強迫癥狀,具體表現就是電視上只要出現廣告,我就開始自動為廣告計時(那個時候廣告上還不曾出現倒數計時數字),當我分析緣由時,發現我已經習慣於認定:廣告出現多少秒將意味著我自己或者我父母將來能活多大年紀。因為我把壽命與廣告長短結合起來,所以我不得不去數數,甚至在廣告即將結束的時候會加快數數的頻率(免費為心理研究者提供素材,想必我的這個案例也會讓很多人豐富對強迫症的認識吧)。

第二個方向,就是除掉蠱下面的皿。怎麼除?以森田療法為代表,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很多人的強迫癥狀之所以反覆,在於滋生強迫的內在的思維環境並沒有徹底清除。溫床不破,春風吹又生。

這兩種主要的方式怎麼去操作,自行百度,知乎上也有人詳細解讀,領會精神,切勿生搬硬套。

至於方法如何選擇,如果有條件還是去找專業人士,制定系統方案。如果你願意自己嘗試,那我個人覺得,認知療法更適用於單獨的頑固性的癥狀,認知療法有細分,再自我判斷。森田療法更適用於應對強迫癥狀層出不窮,已經泛化的局面。

不過,在我看來,森田療法適用於任何癥狀,只不過是優先順序的問題。但它相對其他方法,需要更強的悟性,難以掌握精髓。

就題主的問題,很明顯存在認知錯誤。應先找出背後衝動的原因,再進行認知訓練,訓練過程中,應該努力達到制定的標準,不要動搖。想要動搖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是這隻蠱在發力。等你一遍遍經受住了強迫症的蠱惑,你的問題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會是痛苦的,但不痛苦,就難以涅槃重生。


硬碰硬我們是干不過強迫症的,否則它就不叫強迫症了。
對於是石頭的強迫症,我們是雞蛋,不要拿雞蛋去碰石頭。

治療強迫症千萬不要控制與剋制,那樣只會更嚴重, 要允許自己的焦慮、不安,恐懼情緒的出現。
在強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轉移注意力,都是沒有效果的
不管強迫症如何千變萬化,「把心放平順其自然」是治療強迫症的核心與關鍵.
心病還須心藥醫,用藥物治療強迫症治標不治本。
「把心放平順其自然」可以理解為當強迫症來襲時對癥狀的不理不睬, 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納,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對抗-------,而且一定同時要允許強迫症帶來的焦慮不安恐懼的存在
在強迫症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接受癥狀產生的焦慮,因為這種焦慮是正常的。只有接納了這種焦慮,焦慮才會正常的消退,如果對焦慮進行壓制與控制,必然會加重焦慮對自己的影響,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

你最應該做的是把心放平順其自然,這一點至為重要。 強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騎自行車,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個彈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彈的高,你不動它,它倒自己靜止不動了,你的強迫症和這個彈簧原理差不多。以後什麼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順其自然就好。
再有一點,得強迫症的人,往往把什麼都幻想得完美,這是錯誤的。比如,心理強迫症的人多數有「強求完美「的思維觀念。什麼事都強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靜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沒有!! 所以當自然、現實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強求做到十全十美,結果一定會是矛盾痛苦的! 試著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用包容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建議你區分對待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對於強迫思維要順其自然,採取接納的態度,而強迫行為則採取控制不去做的態度。強迫症的複雜和反覆就決定了康復之路的漫長,不過貴在堅持,相信一定會有回報的!

再舉例說明:很多人總「怕」強迫症的出現。其實,這在正常人身上也會出現的,只不過當事人不在意罷了。而強迫症患者由於怕這種思維的出現,於是,越怕就越會出現,越出現就越緊張,並不斷把這種意識強化和鞏固下來。究其原因,強迫症患者首先要改變思路,即大家都有過這些思維,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樣正常。這樣一來,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學會把心放平順其自然,就能在強迫症這隻「紙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進行戰鬥,並且戰勝它。

不要總是試圖反抗或想擺脫它,要學會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為當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會越容易影響你,因為此時你的腦海里都是它,雖然你想的是擺脫它,但卻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會更難過。追求完美誠然是好事,但這世上有誰做事能達到絕對完美、絲毫不出錯呢?答案是沒有。只要是人,就沒有誰能達到絕對完美的,我們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無法窮盡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吧,不要被它佔據了你的思緒,將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個角落,不要去觸碰它,即使有時不小心又觸碰了它,也不要擔心,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個角落,慢慢的你會平息下來。

當你在大腦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時候,心理上放鬆,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著想,允許自己的焦慮、恐懼情緒的出現,然後順其自然把心放平。剛開始做或許會有點困難,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發現自己就不想了,就輕鬆了!記住,關鍵是順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這樣治癒的。 強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樣,皮球跳動代表著病態思維。那麼,怎樣才能使球靜止下來,即癥狀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會靜止下來,患者只有忽視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順其自然,癥狀才會慢慢的消失. 為什麼很多強迫症患者與其鬥爭多年,卻一直無法戰勝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順其自然把心放平」。學會把心放平順其自然,一點一點的把心放平,一開始會很痛苦,只要長久做下去,強迫症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所以給你推薦三種療法以供參考

第一種療法-------把心放平療法

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心放平順其自然和為所當為」當為這兩項。
「把心放平順其自然」是指心裡方面,就是當一些想法出現的時候,讓它自然出現,不強迫自己一定不要去想。自然一詞,在這裡是指自然出現的念頭讓它自然去想,不去控制和強迫它停止。  
「為所當為"是指行為方面,是做現在該做的事。接著順其自然這句話,意思是,當一些念頭想法出現的時候,不要強行控制它停止,想一想也沒什麼,但是現在該做飯了,你要去做飯,該讀書了,你要去讀書,做現在應該做的事,就是為所當為。
就是不讓大腦過多干預,不當一回事,然後努力做別的事,而不是努力控制或者忘掉現在的狀態。
不去排斥,不去分析,不去評判,就跟我們穿衣服一樣,我們從來不覺得人類穿衣服有問題,為何?那是因為我們把衣服看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所謂順其自然嘛。比如說你家裡有鬧鐘,時間長了你就注意不到鬧鐘滴滴答答聲音。火車站的周圍的居民,睡覺也可以很香噴噴,這就是接納了對他們的影響,從來自然來,自然去,就好像我們拿筷子吃飯,用筆寫字,走路,刷牙一樣,都是很協調流淌一般。你去刻意改變了,反而顯得不自然。

第二種療法如下:

第一步:看清想法。學會辨別自己的強迫思維,離開想法,堅持不理不怕不對抗,想法只是想法。
第二步:停止所有的強迫行為和儀式行為。
第三步:接納情緒。在停止強迫行為的過程中,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只要你堅持不去做強迫行為,而是帶著這些焦慮恐懼等不舒服的感受繼續做該做的事,情緒會按其規律隨時間逐步緩解。成千上萬次的這樣堅持下來,你就贏了。強迫症最終會逐步淡出你的生活。

第三種療法-----森田療法
治療原則
  "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

  對癥狀而言,就是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癥狀,真正認識到對它抵制、反抗或迴避、壓制都是徒勞的,不要把癥狀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對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帶著癥狀學習和工作。應當說"順應自然"是森田療法中最基本的治療原則。這條基本原則包含著下述多層涵義:

   順應自然地認識精神活動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
  神經質症患者常常主觀地認為自己對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種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種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極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強烈的劣等感。其結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說:"如果有人無論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產生不正恐怖的強迫觀念"。神經質症患者對這種心理採取抗拒的態度,他們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絕對清凈,結果必然出現心理衝突。改變這一點,就應接受人非聖賢這一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不好的想法在頭腦中閃現,是精神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是一個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決定的,但是否去做,卻是一個人完全可以決定的。因此不必去對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採取的行動。
  此外,認識精神活動的規律,還需認識精神拮抗作用,認識到人有對生的慾望和對死亡的恐怖這樣兩種相互對立的心理現象。接受這種心理現象,而不必為出現死亡的恐怖而恐懼不安,以至拚命排除這些令人恐懼的念頭,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內部衝突之中。例如,站在高處時,想到可能摔下去,這本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想法。神經質症患者卻認為這是異常現象而與之對抗,越對抗則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變這種癥狀,只有認清精神拮抗作用,從心理上放棄對對立觀念的抗拒,才可能減輕以致消除精神內部衝突。
順應自然地認清癥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接受癥狀。
  神經質症患者原本無任何心身異常,只是因為他存在疑病素質,對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想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使注意固著在這種感覺上,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繼發性惡性循環,是形成癥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
  認清這一點,對自己的癥狀採取接受態度,一方面不會強化對癥狀的主觀感覺;另一方面因為不再排斥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癥狀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癥狀得以減輕以至消除。例如,對人恐怖患者見人臉紅,越怕臉紅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現,越注意越緊張,反而使自己臉紅的感覺持續下去了。相反,接受臉紅的癥狀,帶著"臉紅就臉紅吧"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這種感覺,從而使臉紅的反應慢慢消退。
  認識癥狀的規律還包括要認識到癥狀的改變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認識這一點才能堅持對癥狀視若平常,不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響。


  森田療法認為改變神經質癥狀,一方面要對癥狀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另一方面要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慾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通常癥狀不會即刻消失,在癥狀仍存在的情況下,儘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能夠見成效的事情。努力作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癥狀起伏,有助於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癥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
  神經質症患者本來具有強烈的生的慾望,但為死的恐怖所束縛,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對癥狀的關註上,而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工作和學習越無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著在其癥狀上,就越把癥狀當作必須排除的異物看待,從而加重其癥狀。
  按照生的慾望所表現出的上進心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第一,會把一直指向內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為注意不再固著在癥狀上而使癥狀得到改善;第三,雖然帶著癥狀去行動仍有痛苦,但行動本身會帶來兩種收穫,其一是該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不必等癥狀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上有所收穫。
  例如,對人恐怖的人,不敢見人,見人就感到極端恐懼。森田療法要求其帶著癥狀生活,害怕見人沒關係,但該見的人還要見,帶著恐懼與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懼了,堅持做下去,恐懼就會逐漸減輕。而這樣做的結果,患者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想方設法要消除癥狀,想等癥狀不存在了再與人接觸,其實是不必要的。過去為此苦惱,認為不能做,是因為老在腦子裡想而不去做。而為所當為要求患者該做什麼馬上就去做什麼,儘管痛苦也要堅持,打破了過去那種精神對行動束縛的模式。

總之就是在把心放平順其自然的治療原則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治療強迫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經歷痛苦的過程是治不好強迫症的,最起碼開始的一段時間是會極不適應的,也是極痛苦的。正如我對很多迫友說的,當強迫症成為習慣時,要更正到正常人的思維是很痛苦的
治療強迫症好比開車,當你剎車時,總有一點慣性車才會停下來

還有一點就是強迫症是任何人都有的,有些人輕有些人明顯一些. 所以強迫症只要不影響生活就是痊癒的.
你應該認真琢磨我給你的這些建議,剛開始做的時候會很痛苦,一般會有3---6個月的調整痛苦期。以上按我說的堅持兩三個星期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變化。

我15歲得強迫症,強迫症整整折磨我20幾年,我的人生徹底毀了,痛不欲生,就是依靠上面的方法痊癒的,希望能對你能有所幫助有所借鑒。(以上為我個人治療強迫症的心血,也借鑒複製了一些網友的治療經驗,歡迎看到以上文字的網友粘貼,複製,轉載給有需要的人看,在下不勝感激。)


就你說的洗手行為來看,是很典型的強迫清洗行為,但不知你洗手的原因是什麼呢,你自己也說心裡清楚手並不臟,那你的擔心是什麼呢,你想要通過洗手來防止什麼後果嗎,還是只是為了緩解焦慮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才是你問題的根源,要先弄清楚這些才能對症下藥,干預才會起到相應的效果。


謝邀!題主屬於典型潔癖強迫症。自己控制不住去洗,是控制不住,就需要具體的實操內容來控制住,希望「亦止法」可以幫到您。亦止法「亦是如此」是幫助強迫症患者治癒的有效方法,核心思想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為」。具體了解一下亦止法:「亦」就是的意思,「止」不動、不變、停住、平靜的意思,「亦是如此」的練習,就是教會你如何做到「順其自然,無為而為」的方法。

強迫症患者在對當下身心經驗到的所有「感受、想法、念頭、行為」,都加上「亦是如此」,強迫症的癥狀就會被阻斷自然停止,達到凈化內心,改變舊有強迫的習性心理。假以時日練習,自然強迫症患者就可以保持一顆平常心,一顆淡定、不糾纏的心,一顆活在當下的心,強迫症自然就得到了治癒。

1、練習時當你的身體感官(耳、眼、鼻、舌、身、意)與外界接觸,所經驗到的一切,只要是引起當下注意的,無論是看到、聽到、想到、感覺到、聞到、嘗到、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對其進行描述。

2、對當下所經驗到的進行描述時,不做好壞之分,一律平等對待,並在後面加上「亦是如此」這個詞。

3、練習時可以是心中默誦,也可以說出聲音。

4、只對當下經驗到的後面加上「亦是如此」,不是上一刻的也不是下一秒的。

5、練習時不刻意尋求效果,對當下的感受不做任何的控制、改變、尋找、消除,只是安在當下。

6、練習最好隨時隨地進行,不刻意安排時間段,也不是只在出現強迫癥狀時才做練習,生活中隨時進行,練習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剛才從我身邊走過的那個人有沒有碰到我的衣服「亦是如此」,他身上會不會有病菌「亦是如此」,要是剛才離他遠點就好了「亦是如此」,但應該是沒有碰到「亦是如此」,會不會無意中已經碰到了,我沒注意到「亦是如此」,再好好想想「亦是如此」,好像沒有碰到「亦是如此」,萬一細菌通過空氣飄到我衣服上怎麼辦「亦是如此」,還是不太放心「亦是如此」,還是先把衣服脫下來洗洗吧「亦是如此」,是用肥皂洗還是消毒液洗「亦是如此」,用肥皂洗會不會洗不幹凈,有細菌殘留「亦是如此」,那還是用消毒液洗吧「亦是如此」,這樣保險些「亦是如此」,怎麼總擔心這些問題好煩「亦是如此」,但還要消消毒才安心「亦是如此」,手都被洗脫皮了「亦是如此」,打開水龍頭「亦是如此」,開始洗「亦是如此」,搓、搓、搓、「亦是如此」,…… 「亦是如此」,強迫思維、強迫行為逐漸自然停止。


首先,舉一個大家最為熟悉的例子,就是洗手。強迫症洗手行為的表現是需要不停的去洗手,而內心又極度不情願去洗手,內心的思想鬥爭就是到底洗手還是不洗手,並維持這種衝突度日如年。患者往往只能體會到這一步,就是我不想去洗手,但是控制不住要去洗手。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看看患者要去洗手的潛台詞是么?他的潛台詞是我不要臟。為什麼不要臟呢?那一定是患者已經暗示或者相信自己比較臟。進一步我們去分析,可以窺見患者的思想里有認為自己是髒的無意識想法。這一步似乎是一層面紗,患者無法自己去體會到。

於是當患者無意識中產生自己比較髒的想法,那麼他會同時抗拒這樣的想法。即,他的意識層面認為自己不臟,這是一種壓抑,也是一種防禦。而且強迫患者的抗拒性非常強烈,似乎要將自己是髒的這樣的想法殘殺的片甲不留。於是他會通過拚命洗手的行為來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不臟。

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強迫患者的兩層衝突。一層是表面衝突「洗手還是不洗手」,一層是內心深層次衝突「我臟還是不臟」。而深層次衝突中,要分析的核心就是無意識中我是髒的想法。我們繼續追溯患者的童年,大多都能得到答案。那就是,在他們還是孩提時代是,其父母或者是重要他們一定教育過他們「臟是不好的,要絕對的排斥」。甚至更嚴重的是會指責他們「你是個臟小孩,你的身體是骯髒的」。我們看電視上有的女孩被強姦,回家之後會用水沖刷自己的身體。這與強迫洗手的動機如出一轍,就是要證明自己還是乾淨的,或者希望自己是純凈的。

這裡有一個區別就是潔癖和強迫症的區別。潔癖的人從小也是如此,父母也是非常愛惜乾淨,並過分教育自己的孩子注重衛生。但是潔癖的人在清洗的時候並無痛苦感,而且非常愉悅。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衝突,沒有衝突源於他們沒有抵觸尋求乾淨的想法。可是強迫症患者有,而且非常強烈。他們洗手不是為了乾淨,而是對自己是個臟小孩這個論斷的憤慨。如果說的再清楚點,就是他們有對自己是髒的想法,產生了深深的恨意,甚至是巨大的情緒,而這樣的情緒來源於小時候被無端的冤枉。

一個人本來是乾淨的,父母偏偏要說自己臟,而這個人在幼兒時無辨識能力,只能認同了自己是髒的說法,這是自己是髒的想法的來源。而他是被冤枉的,內心想申訴卻被忽視,怨恨尋求表達的情緒越聚越大。好比一個被冤枉的人要不停去上訪一樣,我不要臟,我不要臟,我是冤枉的,這樣的怨氣和情緒,就是抵抗自己是髒的想法的來源。每一個被冤枉的人都要被昭雪,其實對於強迫症患者,只要當時冤枉他的那個人能真誠的表達歉意,他的心結自然也就化解,強迫行為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案例解析之強迫思維

再看一個強迫思維的例子,有一個婦女和母親去超市購物,超市的出口有比較高的台階,就在兩人下台階的時候這個婦女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想把自己母親推下台階。對此,她十分自責,這可是自己的母親,我為什麼大逆不道產生傷害自己母親的想法?於是她不停的重複自己不會推母親的想法,並不停的列舉事例,證明自己是一個孝順的人。甚至每天要念叨自己是孝順的人上千遍,而又痛苦不堪,由此陷入強迫的泥沼,不能自拔。

這個案例我們在分析衝突之前,先看看患者的情緒變化。一開始在她產生想要推母親下台階的想法時,她的情緒是害怕自責。而為了減少她的害怕和自責,她用強迫重複的行為舒緩內心的擔心害怕,隨之而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痛苦。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強迫更像是一種防禦機制,保護了患者不被恐懼和自責情緒淹沒。

這裡仍然存在兩個層面上的衝突。表面是強迫自己是孝順的人的想法與不想強迫重複的衝突。深層次是,她無意識里有推母親下台階的想法和抗拒這樣的想法的衝突。

繼續分析核心衝突,案例中患者有推母親下台階的想法,就是她無意識的深層次的動機。深入了解患者童年,在她四歲的時候母親生了一個兒子,從此,父母對小兒子恩寵有佳,對她則是不管不問。有一次在帶弟弟買汽水的時候她跌倒了,她的母親沒有過來拉她,反而是推了她一下,斥責她沒有照顧好弟弟。這件事她很快就忘記了,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她的生活。但是,對於她的潛意識來說,這件事只是被壓抑住了而並沒有消融。

案例中患者之所以有推倒母親的想法,來源於童年那段往事的憤憤不平。而母親的斥責讓他更加的抗拒,因為自己是非常愛護弟弟的,非常想照顧好的弟弟的,那只是一個疏忽。當時被冤枉,不被理解而壓抑在心中的情緒就是她要極力證明自己是孝順的孩子的始作俑者。同樣受傷的心需要愛的療養,如果她的母親可以抱住她說,親愛的我錯了,我誤會你了。我想她的強迫症也會不治而愈。

認識衝突,接納,活在當下。

我們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強迫不是無緣無故誕生的,也不是先天存在的。強迫患者多數是承擔了不幸的童年和一些創傷性的事件。而他們又具備懂得反省和從自身找問題的品格。他們將大多數的錯誤和不幸都歸咎於自己,他們承擔了別人應該承擔的錯誤。在這裡我要向強迫的人表達尊敬和佩服之情。

同時強迫患者正因為承受了如此大的委屈,又陷入自責的泥沼,才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如果希望能活的更加自在和輕鬆,我們首先在強迫之時,就要從內在體驗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他一定是你的心在告訴你,你有一件心事未了。強迫之時,我們不妨先看看自己還有哪些怨氣,世上的冤魂是不願意投胎做人,因為憤憤不平。強迫的持續存在就是告訴我們,你的內心還有冤案。

如果我們能看到自己的衝突,能看到自己的冤案。我相信強迫就會好了大半。因為剩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接納傷害你的人他可能也有一段類似的童年,接納你產生的想法是因為你曾受過傷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能接納的人事越多,我們的生活就越寬厚和諧。

如果接納不了也不要強迫自己去接納。只要活在當下,要充分理解你自己還達不到接納的程度,而且有些事情難以接納。好比,一個女孩被侮辱了,要她去接納傷害她的人,似乎是強人所難。面對曾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怨恨。我們做不了佛,我們可以做人,就讓這樣的怨恨存在,就讓這樣的情緒表達。當你能和這些負面想法和情緒和平共處之時,你就會感覺到溫暖與愛的感覺。你的內心受傷小孩更需要你能接納他的脾氣和任性,更能包容他的無理取鬧。只要你能允許他的出現,允許愛恨情仇,那麼你也就是活在當下了,也就獲得了人生的自由。

如有疑問可以聯繫我 手機15156079792 QQ115799074


強迫行為的患者可以參考本案例中強迫症患者如何用亦止法」亦是如此「練習的康復過程。
你也可以按照這種練習的方式走出強迫症

案例實錄——強迫行為

主體癥狀:廣泛性強迫思維及行為

癥狀簡述:

擔心疾病,到處都感到不幹凈,充滿細菌和病毒,甚至擔心空氣中會飛沫傳染。反覆清洗,檢查,最長清洗時間,長達3個小時左右,並發展到強迫老公和孩子不斷清洗。癥狀最嚴重時期,半年未出家門,不能開窗,活動區域僅限衛生間和自己的卧室。


【患者起初練習片段及效果】

患者:我又擔心我老公一會兒又去摸什麼我不想讓他摸的東西「亦是如此」,我擔心我起來上廁所,待會兒還要去不停的洗手「亦是如此」,我擔心我洗完手還要刷池子「亦是如此」,我擔心我刷完池子還要去洗澡「亦是如此」,
擔心我洗完澡以後我又回到床上不敢摸任何東西「亦是如此」,我擔心我躺在床上又會胡思亂想「亦是如此」。

老師:嗯,如果在胡思亂想,也都加上亦是如此。

患者:對「亦是如此」。

患者:感覺手有點痛「亦是如此」,已經沒有好地兒了「亦是如此」,全都暴皮了「亦是如此」,手背和手指也都裂口子了「亦是如此」,這都是用84消毒液洗的「亦是如此」,皮膚都燒壞了「亦是如此」,我真不想用消毒液洗,可我控制不了,我覺得我不用消毒液就洗不幹凈「亦是如此」,反覆清洗的過程也很痛苦「亦是如此」,即便洗完了,也痛苦「亦是如此「,心理好像也並沒有好受太多」亦是如此「。別人家都整箱、整箱的往回買吃的,我們家是整箱、整箱的往回買洗手液和消毒液「亦是如此」,我真是恨我自己「亦是如此」,可我也不想這樣啊「亦是如此」,家裡全都被我給搞亂了,老公和兒子也都被我搞的,變得不正常了「亦是如此」。我控制孩子洗手「亦是如此」,控制我老公出行「亦是如此」,我覺得我現在誰都不如「亦是如此」,我擔心我的強迫會傳染給孩子,傳染給老公「亦是如此」??????「亦是如此」。

老師:體會一下剛才這個過程,你對自己的感受及想法的後面,統統的加上「亦是如此」,有沒有感覺內心的痛苦感減輕了,或者說好像就只是在說一件事情?

患者:嗯,好像是「亦是如此」,好像沒有像過去那樣,那麼痛苦,好像也沒意識到痛苦「亦是如此」。

老師:你體會一下啊,強迫最大的痛苦是什麼呢,是由一個點,一種現象,陷入無限的糾纏、糾結、不安的聯想。

老師:當你對所經驗到的一切,無論是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有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凡是引起你注意的,加上「亦是如此」的時候,心就會安住在當下,強迫就會自動停止。如此持續不斷的練習,最後,我們的強迫症被治癒了。


【患者一個月後的練習片段及效果】

患者:我覺得我這段時間進步挺大的「亦是如此「,前天我鼓足了勇氣,跟我老公和孩子去了一趟商場「亦是如此」,雖然這個過程也都有各種擔心「亦是如此」,但我都不停的加上「亦是如此」,也都堅持了下來了「亦是如此」,好像擔心也都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亦是如此」。我們一家三口還在一個餐館吃了飯「亦是如此」。

老師:你走出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我很高興。

患者:主要也是逼了一下自己「亦是如此」,那天是我兒子的生日「亦是如此」,我生病這段時間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抑「亦是如此」,所以就想著兒子過生日一定要出去吃個飯「亦是如此」,讓兒子高興一些「亦是如此」,我還在賣鞋的地兒試了試鞋「亦是如此」,回到家之後,我老公都感到很意外「亦是如此」,我也不知道怎麼的,就沒想那麼多了「亦是如此」。

老師:這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只要你持續不斷的練習亦是如此,強迫就會變的越來越弱,越來越輕,心也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然、順暢。

老師:你在進行這個康復訓練之前,有半年未出家門了,記得你之前所說的,這期間你也無數次的逼自己走出去,都沒有成功,但在這一個多月的練習下,你能把自己「逼」出去了,並且還在外面吃飯,試鞋,這是一個多麼驚人改變呢。

患者:是,我確實也感覺到了「亦是如此」,我老公和孩子也都鼓勵我要好好的練習呢「亦是如此」,我兒子還常常跟我說話時開玩笑似的加上「亦是如此」呢。

【患者兩個月後的練習片段及效果】

患者:這些天有很大的突破「亦是如此」,能做飯了「亦是如此」,切菜啊、做餡兒啊,和面,包餃子啊,都是我一個人弄的,我們家孩子還和我一塊包的「亦是如此」。

患者:我還跟我老公說,我說你看我做飯一次沒用消毒皂洗手「亦是如此」,我只是覺得這個不幹凈了「亦是如此」,我就用點洗滌靈洗一下手,繼續做飯去了,就什麼沒想「亦是如此」。在做這個練習之前,我都半年多沒敢進廚房了「亦是如此」,吃飯都是我老公給我端進卧室里「亦是如此」。而且還不敢多吃飯,也不敢多喝水「亦是如此」,就怕上廁所「亦是如此」,然後在反覆清洗「亦是如此」。

老師:是,我理解。

患者:心情好了,好像什麼都有興趣了「亦是如此」,也沒那麼多想的了「亦是如此」。這些天每天早上我都出去遛一遛「亦是如此」。

老師:哎呦,那很好,你能有這麼快的改變,我真為你高興。

患者:是,我都覺得很神奇「亦是如此」,不知不覺就沒那麼多恐懼了「亦是如此」。雖然在外面有時還是會有一些害怕,還會有一點強迫「亦是如此」,但是很快通過亦是如此就克服了,感覺能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那種感覺特別的好「亦是如此」。

老師:是啊,這本來就是一種自然,是我們本該享有的,你會越來越好的。

患者:前兩天,我老公開車,我們一家三口還到北戴河去玩了呢「亦是如此」,在海邊玩了玩「亦是如此」,晚上逛了逛夜市吃了點東西,第二天看了看日出回來的「亦是如此」,都挺開心的,想想我要是沒得這毛病那該有多好「亦是如此」,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亦是如此」。

老師:不必抱怨什麼,一切都不晚,這是你人生的一次磨礪,你的生命將由此蛻變,你會比過去更好,更懂得生活的。

【患者三個月後的練習片段及效果】

患者:我前天回醫院上班了「亦是如此」,挺激動的「亦是如此」,院領導,還有同事見到我也都很關心我,說我氣色狀態看上去,都挺不錯的「亦是如此」,我也感覺都挺好的「亦是如此」,去之前心理還在嘀咕著,自己能不能行呢「亦是如此」,結果到了醫院也沒出現什麼大的反應,一天下來也都挺好的「亦是如此」,偶爾也會想到病人的病菌會不會通過飛沫傳染給我「亦是如此」,但是很快就過去了「亦是如此」。

老師:恭喜你,重獲自由。


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對身心所經驗到的或是正在發生的,無論是看到、聽到、想到、感受到、聞到、嘗到,或是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凡是引起自己注意的,就對它進行描述並且加上「亦是如此」。如此,強迫的念頭或行為就會自然停止,最終心的習性模式得以改變,強迫症達到治癒。


作為一個還沒痊癒的病友,提供一點不專業的建議:

1,看醫生。去看精神科專治強迫症的醫生,經驗越豐富越好,一般的心理諮詢師的諮詢範圍比較寬泛,強迫症方面經驗不多。一個人扛著會很累,需要一個理解你的人牽著你指導你。

2,找出根源,觀念上糾偏。一方面需要藉助醫生的諮詢分析,一方面自己也有意識地回顧自己完美主義、缺乏安全感的一些表現以及淵源,梳理一下從小時候到長大的相關經歷,特別是童年階段。了解到自己性格特徵的形成原因會有助於治療。

3,接受/忍住焦慮的痛苦,為所當為。做到這一點很難,可是好起來的人都過了這一關才熬出頭。強迫症患者往往會有兩層痛苦,第一層是焦慮,以你反覆洗手的行為為例,可能是害怕手上的細菌沒洗掉加之完美主義,所以不停地重複這個行為;第二層是抗拒焦慮的痛苦,意識地自己的行為不正常,想要讓它停止,可是越是壓抑你潛意識的焦慮,它越是猖狂,於是兩個我在腦袋裡打起架來,所以更糾結更痛苦啦。所以不妨接受你的焦慮,別抗拒它了,就讓它焦慮去好了,以觀察者的身份觀察這些情緒,它們會慢慢弱下來,不必再給自己製造第二層痛苦了。第一層痛苦怎麼解決呢,只能行動,該幹嘛幹嘛,忍住那種焦慮的痛苦的感覺 (我經常給自己製造一種我要置身於危險的感覺...還很逼真),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原來自己也是能忍的,甚至忍忍就過去了。比如討厭別人碰你的東西,試著忍受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對自己說其實我可以忍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舒服就不舒服去吧,這東西還是放這留著,我還是該幹嘛幹嘛。可能前幾次會失敗,你還是會忍不住想要扔掉它們,扔掉也沒關係,不必強烈抵抗,但是保持嘗試,相信一定會有所突破。

經驗告訴我,當自己在強迫行為或念頭中越陷越深時,認知就越扭曲,你越是想解決它,它反彈的越是厲害,可是當你干點別的事轉移了注意力時,回頭看看它發現,那種感覺變得不那麼厲害了。行動是最好的良藥。

其實我也沒能完全做到這一點,有時還是會被焦慮的念頭卷進去,意志力不夠堅定。可是好起來的事真的急不來,順其自然,只能往這個行為準則慢慢靠攏,多做了一點事就進步了一點。其實很多能夠投入正常生活的病友,他們沒有徹底擺脫強迫症,但他們學會了不去理會腦袋裡冒出的那些念頭,和自己的缺陷和平共處。強迫症治療論壇 裡面有不少經驗貼和資料,可以進去轉轉。

請你要保持耐心,給自己一些時間。要想在你身上潛伏了那麼多年的頑疾,怎麼可能瞬間就恢復常態呢。一個人身上最難改的便是性格啊。


強迫的本質是內心深處的一股焦慮在作用。對強迫的內心深刻認識調節,內心深刻成長,才是治本之法。推薦您一本書《走出焦慮風暴》(噹噹上就有),韓非著,寧波出版社。這是一本非常棒的心理學自助書籍。這位作者韓非老師就是從十幾年的強迫焦慮中成長起來的,作者以過來人身份深刻闡述了很多樸素的心理學道理和調和強迫焦慮的自助錦囊。可以讓我們深刻的理解自己,理解焦慮強迫的來龍去脈,看清一些癥狀背後的真相,會對您有深刻的啟迪與幫助。我們有體驗強迫焦慮的智慧,就一定有走出強迫焦慮的智慧。祝你早日走出強迫焦慮的心理迷宮。


我自己以前也有所謂的強迫觀念吧。後來發現,這種所謂的強迫觀念是對生活本身的痛苦的逃避。
不知道題主生活本身有什麼煩惱。家庭怎麼樣,事業怎麼樣,愛情怎麼樣。你準備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
生活本身就是帶有很多痛苦的,即使你消除了現在這種強迫觀念,依然會有無數的痛苦。


您好!如果內心緊張焦慮,靠自己又長時間無法排解,建議您可以去當地大型綜合醫院精神科,尋求醫生的幫助,也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
但個人認為,心病中自身的心理保健更為重要,在感覺煩躁的時候,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健身,散步,旅遊,養養花草…
建議您自己也要增強這方面的心理衛生保健常識,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也更富彈性,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平時可以關注一些這方面的書,比如一些心理自助類書籍,像最近有心理學專業的朋友推薦給我的這本《走出焦慮風暴》,就很適合有慢性焦慮障礙的人看。其實「當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沒有人可以幹掉焦慮症,也沒有焦慮症在控制人們。我們有體驗焦慮的智慧,就一定有走出焦慮的智慧。」 這段話引用自《走出焦慮風 暴》,書裡面講了不少樸素的心理學正見和調和身心的平衡之道,裡面科學的煩惱觀,積極的正能量,會給每一個苦痛心靈注入蓬勃的活力,使你找尋到你內在的力量。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的情緒平衡大師!
只有自己努力自救,再真誠向他人求救,才會真正走出心靈的泥潭!
一定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然後再去找到自己問題的根源。 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這是自我調心火候的分界線。不擅長自我調心的人則心隨境轉,隨波逐流,被各種恐懼性的精神物質能量所束縛,生命層次趨於下旋。而擅長自我修心與調心的人則是把心定在自性上,身雖入境,但心不受預期恐懼的氣機所奴役,只要心不被境轉,那麼生命力和生存狀態皆趨於上旋。 節選自《走出焦慮風暴》

祝福你!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自己的不完美。不管怎麼樣,接受最真實的自己,不要試圖去掩蓋自己某一種想法,越掩蓋思維越會鬥爭!


強迫症呈現了一個悖論,思維和大腦是一體的,但也表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不一致。多數人,多數情況下,忘記了是大腦,產生了我們所有的思想。因此,我們很容易丟棄那些我們討厭的念頭,而強迫症奪走了這種能力。強迫症患者覺得他們完全要為這些想法負責,無論這些想法有多矛盾,我覺得這不僅是對於強迫症,也是對於人類本質的驚人理解。
—— 倫敦大學學院的發育心理學家烏塔·弗里斯(Uta Frith)


增補:
1. 別跟自己較勁了,把所有的「應該和必須」都放下!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你能成為什麼樣,就會成為什麼樣。讓身體的能量自然的流動起來,去修復創傷,讓一切都真實起來,真實就是力量。

2. 你擔心害怕的結果大概從來沒有發生過,都是頭腦在不斷推理和聯想,我們這種人思維活躍,都是虛構情節的能手,我們一直以來都被自己虛構出來的情節所欺騙。去掉虛構的成分之後,剩下的東西就相當正常,也不可怕了,鼓起勇氣豁出去,堅決不想了。切斷強迫思維邏輯鏈,就讓它發生一場又何妨!只有經歷過感受過,你才真的不怕,真的解脫。

3. 強迫症患者往往過度依賴自己大腦的邏輯思維,而失去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扭曲了自己真正的願望和需要。當頭腦產生強迫時,把選擇權交給感受,此時停止邏輯思考,停止災難性思維推理,讓感受出來對當下進行判斷和選擇。感受第一!

4. 只有行動才能消除你內心的種種疑慮不安,只有行動才能解除你的焦慮,先行動起來再說,別的暫且不論,統統不管!行動就是指正常生活、工作、學習、交往、娛樂……行動中要貫穿「接納」的精神,行動中會產生新的體驗和領悟,行動中會根據反饋的信息和自身的感受而做出必要的自然的調整,朝你期望的方向靠近。所以,改變會潛移默化地發生,而不是刻意改變。

5. 忙碌的確能緩解癥狀,為工作或有意義的事情更能增加正能量,最後達到痊癒也有可能,但忙碌的目的或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工作或事業,而不是為了治療,這一點很重要!不管癥狀給自己帶來多大幹擾,都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是應該做的,而不是通過做事來治療癥狀,癥狀的退化消失是忙碌或投入的副產品。

6. 強迫症患者為治療自己應該學習了很多理論,但往往不起作用。因為理論只停留在腦子裡,不起作用。要往下沉,沉到心裡!化作一種感受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學習理論之後,在行動中就暫且忘掉這些理論,此時感受第一,無可替代。

7. 一些強迫症患者往往想通過自學心理學來解決強迫癥狀,但請注意了,心理學給你提供的知識只有一個!那就是:你不是你想像的樣子,也不是你思考出來的樣子,更不是你擔心害怕的樣子,你是你當下的樣子。你不是什麼病人,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放下頭腦中一切虛構的東西,行動起來,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漸漸恢復好轉起來。

8. 接納自己的強迫癥狀,因為大部分的強迫症患者往往都具備一個相同點:缺乏安全感!如果把「強迫症」當做一個人,當作一個你想千方百計擺脫而又擺脫不了的人。其實這個「人」就是你自己,你把強迫症當做「敵人」與之做鬥爭,其實就是與你自己做鬥爭,你怎麼斗得過你自己,「強迫症」這個人就寄生在你身上,比任何人了解你內心所想,想打敗你太容易了。你越和「強迫症」的自己斗,你越強迫,屢戰屢敗,再戰再敗,對一個比任何人都了解你的人(強迫症),你想想多可怕的一個「敵人」!

9. 真正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接納,意味著「意志不干預和思維不干預」,不再抗拒排斥,不再思考對策,於是,你體內的能量就開始流動,它會自動整合修復自我的狀態。因為人體內的能量流動都是積極向上的。保護自己,發展自己是一種本能,是一種自然的傾向。想想小孩子的情緒變化很自然:來得快,去得快。為什麼?因為小孩子思想還沒成熟,沒有複雜的思維,沒有扭曲的意志。

10. 對於癥狀不管,只顧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對於癥狀要學會不管了,但怎麼才是不管呢?
是在腦袋反覆說不管這兩個字嗎?還是給自己講一番接納不管的道理才是不管呢? 不管,不是個理論,也不是個說法,它的本質是一個做法,就是說當癥狀來的時候,當焦慮來的時候,當痛苦來的時候,當懷疑來的時候,我也真正的行動起來,做自己的去,繼續生活自己的去,這個才是不管了的真實含義。
當然了,你做自己的去了,也不是你就是舒服的了,所以不要抱著我去做了就會舒服目標,這個是錯誤的,事實是你仍然可能焦慮不安在內心裡翻騰,你也感到痛,但即便這樣我也仍然只是堅持繼續做自己的去了。
我們要學會的是帶著痛苦繼續生活,而不是克服痛苦繼續生活。

11. 沒有什麼比當下更重要
我們行動的唯一方向就是當下的生活。
當然這個當下的生活不是再求個什麼,而是我們什麼都求不到,所以我們只有繼續當下的生活。
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在腦袋裡亂串,我們時常都會感覺到這些問題太重要了,一定要解決,但卻怎麼也解決不掉。所以非常痛苦,怎麼辦?想方設法但還是痛苦,無法解脫,怎麼辦?無奈,痛苦,絕望的情緒彷彿一隻伴隨,能怎麼辦?只有繼續當下的生活。這個就是方向,就看你做不做而已。
當然還有種情況,就是我們的腦袋會感到很混亂,好像什麼都不太清楚了,理論也想不清楚了,想也想不動了,只有一種害怕不安和焦躁的情緒包圍著你。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我們這個時候無論怎麼辦,都解決不了腦袋的混亂的,所以實際上我們真正的方向不是去解決腦袋,理順腦袋,而是繼續當下生活,雖然很難,舉步維艱但也只有繼續走下去。 所以我們一定還有清楚一點,就是再改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理順腦袋裡的想法,即便你知道了理論,但當癥狀來時,理論是沒有用的,在腦袋裡想什麼接納,什麼順其自然,都是屁話,甚至越想越說越理越難受,所以實際上的改變的過程中,我們唯一重要的其實是當下的生活,無論腦袋清楚不清楚,混亂不混亂,都繼續當下該做的,繼續生活,這個才是行動中唯一的方向。

12. 覺知地生活
其實可以用一個名詞來形容我們強迫症朋友的生活,就是「食之無味」。
為什麼是食之無味呢,因為我們的心,全都活在腦袋裡去了,在腦袋裡擔心害怕,患得患失,而在學習了有些關於森田的理論或者其他的治療理論方法後,不是把這些理論運用在實踐上,更多的也是運用在了腦袋裡思前想後。所以其實哪裡還有生活,其實是沒有生活了,雖然在吃東西,但卻沒有感覺到食物的味道,因為的心已經深陷腦袋這個牢籠。 那麼如何打破這個困境,其實森田療法已經給我們路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心還在求,不肯去走而已,其實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換另一句話說,就是覺知地去生活。 什麼又叫做覺知地生活呢?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主動地去感受當下生活的感覺,去覺察到生活的存在,比如我現在在吃飯,那麼我就去感受下飯菜的味道,我們在咀嚼它的感受。我現在工作,那麼我們就好好的感受當下我拿在手裡的東西的感覺,我在走路的腳步的感覺,我在和人說話的語言和聲音的存在的感覺等等,又或我在看一個東西,它的外形的細節的感覺,以此類推下去。
當然,我們在覺知生活的時候,內心依然會有強大的慣性時常反覆出來干擾你,恐懼會伴隨,焦慮會伴隨,各種對錯的想法會伴隨。這個是正常的。它們存在了就存在了,伴隨了就伴隨了,難受有了就有了,但我還是繼續盡量感受當下飯菜的味道。當然,干擾來了,可能我們就無法很好的感受當下了,但沒有關係,我們此刻並不是追求百分百的感受當下,而是反正雖然我很難受,但仍舊繼續去感受和品嘗飯菜的味道就好了,就這麼持之以恆的做下去就行。
慢慢地,不要求快,你就能體會到真正的接納的感覺,能包容內心紛繁複雜的情緒和想法的存在了,同時我們就能逐漸地活在當下的生活中了,從腦袋裡跳了出來。 當然你會發現,這個和我們去覺察呼吸,覺察身體動作的內觀禪修方式是一樣的。是的,是一樣的,我以前就說過,其實森田就是內觀,是生活的禪法。
這麼說,夠具體的了吧,所以不是森田沒有具體方法,而是你還不知道而已。 好好地生活去吧。

總結:說了這麼多,有些人可能全看完都不知道怎麼去實踐,其實,我所列的這麼多就可以用以下幾句概括完:
當癥狀來臨時,你必須要忍耐癥狀給你帶來的焦慮、痛苦,並且帶著焦慮、痛苦一起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為所當為),而不是分析、解決完痛苦再去過自己的生活,行動吧。
行動!行動!行動!



臨沂四院


天哪,我也是每天要洗無數次手!以致於指紋打卡機根本打不上卡!哭


[圖片]


我這種噁心的人 好長時間不洗澡 各種拉他


強迫症的核心表現是明知沒必要,卻控制不住要這樣做。內心痛苦點在於強迫的衝突!
而這裡一般是如何處理【想法、念頭】【情緒如焦慮、恐懼】【行為如強迫行為、逃避行為】這三者及之間的關係。強迫症患者,當強迫性的念頭、想法闖入的時候,容易陷進去分析或對抗,產生煩躁、焦慮、恐懼等情緒,這種情緒又驅動著我們去做強迫行為如反覆確認、儀式行為等來暫時緩解,但長期來看為一種強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看清想法只是想法,不代表事實;對於強迫行為應該控制(包括頭腦中的儀式),做當下應該做的事;對於焦慮情緒通過正念、內觀等練習覺知感受,經歷並體悟化解。


推薦閱讀:

雙相障礙和強迫症,大學心理老師治療三年效果不明顯需要出去尋求外界心理醫生幫助嗎?
如何治療重度咬指甲?
上班沒帶手機是什麼心情?
感覺自己最近強迫症很嚴重,不知道怎麼能緩解下?
圖書館索書號中數字,字母,符號的解讀?

TAG:強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