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ps中的曲線?曲線都能做哪些方面的調整?原理是什麼?


『三個燈泡的故事』



我想講個故事,好理解一點,能輕易百度到的我就不說了。

這裡只說漁法,至於具體你要捕什麼樣的魚完全是由你個人的審美力和主觀力去決定的。


看過不少國內外關於PS曲線的學習資料,

總結下來之後找到了一種簡單又合理且可以用直覺和感性去理解曲線的模型,

這個模型就是——三個燈泡。

RGB是三種色光,這是一開始接觸RGB就會說到的,

可是枉費了不少周折我才看清RGB確實是三個燈泡的三種色光。

可謂豪華落盡見真淳,看山還是山。


正是上帝召喚了光照亮了這個世界才得以奇光異彩,

正是這三個燈泡照亮了一張圖像才得以異彩奇光。

RGB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魔力,

RGB蘊含的辯證統一互生互滅的哲理美妙極了!

好吧,我裝不下去了。。。。入正題。。。


要理解PS的曲線,首先要打通任督三脈方能通達:

RGB通道→通道直方圖→曲線通道


既鹽是問原理,那我就把下面的結論冠以原理之名吧:

①RGB色彩通道之色光照射原理

②RGB通道直方圖之色光分布原理

③曲線通道之對角線分割對比色原理


①任督一脈

RGB是三個燈泡,其發射出來的光是有顏色的,圖像上的每個像素的顏色都是由這三種色光以不同亮度組合照射的結果,所以一幅圖像需要大量的RGB燈泡組來呈現。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簡化地認為一幅圖像只有RGB三個燈泡來呈現,

同理這三個燈泡像大街上的霓虹燈一樣,其燈光是帶有顏色的,

這三個燈泡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決定照射在什麼地方亮一點什麼地方暗一點,而不是單純地像霓虹燈一樣亮度隨距離而線性消減。

下圖是這三個燈泡三種色光照射的物理現象——沒錯,這就是我們所知的RGB色彩模型的源頭。

RGB色彩模型的三個通道就是這三個燈泡。


燈是有亮度的,從最暗到最亮以0→255來標示(因為PS有256階灰度)。

看圖,紅通道的白圓即解讀為:紅燈只照射到白色區域,且亮度為255亮,而黑色區域為0亮也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綠藍同理)。而最終呈現出來的其中的白以及青(C)洋(M)黃(Y)是三個燈泡色光交融自然形成的色光。

隨著紅光在一個畫面上的不同位置呈現不一樣的百分比亮度,再配合上同理的綠光和藍光,就可以組合呈現出無數美妙的彩色圖片!

這就是RGB通道之色光照射原理


②任督二脈

上面說到這三個燈泡可以決定照在什麼地方亮一點什麼地方暗一點,而RGB通道直方圖正是告訴你,紅燈在什麼亮度級別上照射了多少面積,亦即紅燈在什麼亮度級別上照射了多少像素,綠藍同理。

這就是RGB通道直方圖之色光分布原理


看下圖左,紅通道直方圖解讀為:

橫向為0→255級別亮度,

縱向為在相應級別的亮度照射到像素的數量。

則即游標所指處解讀為:

亮度級別為42的紅光照射到的像素的數量為8628個。

右圖自己做的,更直觀一些。

當然,對於三個燈泡,哪個燈越亮,照射的像素越多,最終整個綜合的畫面就會傾向於呈現這個燈的色光。

下圖可解讀為:基於左暗右亮的原則,所以明顯藍光勝出,左側紅光雖然一大把,但太暗故紅光未能綻放,所以整圖偏藍。

此直方圖的原圖是

剛看的顏色直方圖中,中區有一小片顯眼的紅綠光,其照射效果最後呈現出來的正是上圖橙黃的燈光。

同時,回到顏色通道,我們可以看到B通道(也就是藍燈泡發出的光)是最亮的:

當然用彩色來顯示RGB通道(PS設置中可以開啟),就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三種色光的照射情況:

③任督三脈

緊緊相連的兩條脈已打通,至此想來可以得出:一個畫面的顏色和亮度,無非就是三個燈泡的亮度相互間排列組合的把戲,而這個把戲玩得最6的,就是這個神——曲線。

這個神神的地方就是:可以精確定位到某一亮度級別的R燈(GB同理),然後將其亮度重新調整。


曲線橫縱軸都是表示亮度級別,橫為輸入縱為輸出。曲線預設為對角線,即輸入=輸出。

所以曲線界面里的直方圖的縱軸和直方圖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而橫軸和直方圖的關係沒變只是更簡化了(以下圖為例):

紅燈在各個亮度級別上照射到的像素數量的相對值,這可以作為打點或調節曲線的參考。


比如,將之前的圖的紅色通道調整為下圖這個樣子,

下圖可解讀為:紅燈在大範圍的亮度級別內開得更亮了,而藍綠燈亮度不變。

(數字的意思是:把紅燈128級別處的亮度提升到200亮度級別,也就是提升了200-128個亮度級別,而128附近的級別一樣會跟著平滑變動)

通道圖before→after如下,只有紅燈變亮了:

眾所周知的物理現象,你在桔黃的燈光下看起來就會泛桔黃,這不是廢話嗎!

所以如下就是紅通道(也就是紅燈)變得更亮之後整個環境一樣會偏紅,整個圖片會泛紅,道理好簡單!

可是如果我們把曲線往相反方向調整呢?

沒錯,就是下圖這樣的before→after,紅燈更暗了,綠藍燈沒變。

可是為啥調整後圖片變得更青了呢?就是下圖這樣子:

道理好簡單:紅燈變暗,藍綠燈就會凸顯,而藍綠色光的混合色光就是青光!

而且。。青色又正好是紅色的對比色,自然造物就是這麼美妙!

(以上說的是R,GB就是同理了。)

即我們可以直接地認為,對角線兩邊就是對比色關係。

這就是對角線分割對比色原理

好,上面簡單地把紅通道曲線正反兩個方向調了一下,那調了之後,通道直方圖都發生了什麼了呢?

Ok,很好理解,紅燈調更亮,紅光就會往右邊的亮區拱;紅燈調更暗,紅光就會往左邊的暗區拱。綠光和藍光原地不動。


好,至此,任督三脈已經打通。

關於曲線的變化,上面只是說了個漁法。理論上曲線可以針對任何級別亮度的三個燈泡(即RGB通道)以及任何級別亮度總通道進行亮度的調節,自由多變造就了曲線這個神。

而可選顏色/色彩平衡/亮度對比度/色相飽和度等等都是局限意義上的曲線,這種局限意義上的傻瓜曲線操作起來自然就更好理解。


這就是『三個燈泡的故事』

正是上帝召喚了光照亮了這個世界才得以奇光異彩,

正是這三個燈泡照亮了一張圖像才得以異彩奇光。

審美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右手,右手決定滑鼠。

知道了上面的漁法,並不意味著你的後期就上一步了——我說的是我,不信你踢我。


畢。


要想從原理上搞懂曲線工具,首先要理解PS的直方圖。

觀察一下曲線工具中方框圖表顯示的,就是直方圖信息。

直方圖是PS的圖像信息統計工具。是各灰度值上像素數統計的柱狀比較圖。圖中,橫軸方向即圖像明度軸,分為256檔,即灰度值的變化——左邊起點值為0,右邊終點值為255,即由左到右為黑到白的過渡(顏色也相同)。

縱軸方向即像素數量,由下向上從0,漸次增長。

直方圖可以清楚地表達某一圖像中,像素分布狀態——即每一灰度值上像素的堆積程度。並由各個峰值形成像素分布曲線。


平均值,為圖像中所有像素灰度值相加之後的平均數。

標準偏差即平均值與最高值之間的差。

直方圖曲線峰值出現的位置,即表示某種明度的顏色堆積。峰頂越高則某一明度色彩越多,封底越闊,則該色相過渡層次越多。

直方圖中曲線形態,還可以直觀表達圖像的對比度。若單峰曲線,則對比度極弱;若雙峰曲線則對比較強,且兩峰越相近,圖片對比越強烈。


直方圖的圖表應用於「色階」和「曲線」這兩種色調調和工具,兩者工作原理近似——都是通過調整滑塊或節點,調整文件圖像的色調對比。但兩者在演算法上截然不同。

色階工具,主要是調整直方圖的橫軸,通過移動滑塊,增減明度軸的數值,將特定明度值的像素予以排除(黑度或亮度滑塊)或取均值(灰度滑塊)。

通過移動曲線圖下方的滑塊,即可調整像素灰度的偏移量,從而實現色階的減少和增加。左側黑色三角滑塊表示為圖像最暗之處,將其向右移動,則使黑色值向右偏移(變亮);右側白色滑塊則為最亮處,向左移動,則使畫面整體變暗。中間為灰度,向左偏移,則使中間灰的設定值變大,中間調變暗;反之,則使中間調變亮。黑白兩滑塊距離越近,圖像色階數量越少,則畫面對比越趨強烈。

曲線工具上的坐標框,橫軸方向與直方圖橫軸一致,為輸入軸,下方數字顯示為色階坐標;縱軸方向,為輸出軸,數字顯示的是明度值,由下向上,明度增加。中間的對角斜線則為參照軸,正常情況(呈對角直線時),表示輸入=輸出,即文件圖像在色階軸上原有的明度值。這一數據,通過疊印在坐標方格中的直方圖曲線顯示出來(圖中灰色山峰狀圖形)。
當滑鼠在坐標框內移動時,輸入輸出的數字即隨滑鼠位置而變化。如上圖所示,輸入值為152,即表示橫軸灰階152坐標處;輸出值為228,即表示滑鼠所在位置的明度值。輸入值越大,在橫坐標軸上,位置越靠右,表示圖像原來較亮的區域;輸出值越大,縱向坐標越向上,表示調整後的灰度越亮。

曲線調整後,圖中紅色陰影部分即是各個灰階調整後的變數。調整後的對角斜線形成一條圓弧曲線,所對應的橫軸上的各點坐標,其縱向上的明度變化程度並不相同——弧線頂端(最高處)變化最大,越接近對角線兩端,則變化越小。故圖像各灰階的變化,是雖曲線波動的狀態,而按比例變化。
當在曲線上做單點調整,調整點向對角線上方移動,則使圖像各灰階不同程度地提亮,反之則變暗。

當我在曲線的右側選點,即需要對圖像較亮的部分進行色調調整。在這個例圖中,我們看到左側調整節點是向上調節的,而右側則是向下調節。說明我將圖像較暗的部分提亮,而原來的亮部被降低了明度,如此即使得圖像的對比度降低了(請自行對比工具對話框後的背景圖片效果)。

反之,則可強化圖像的對比度。。。。

亦可顛倒斜線兩端,得到負片效果。。。。

曲線工具基本的工作原理即如上所述。

曲線工具中尚有多種選項,可以方便使用者以不同的操作方式進行圖像的色調調節。具體效果,題主可以自行去嘗試。

曲線工具主要用於圖像的色調調合,包括色彩的純度對比、明暗對比,冷暖對比等。具體在實際中的技術應用,鄧紅根的回答中解說的已經很充分了,這裡不贅述。

以上。。。


私以為,曲線是photoshop中第二強大的工具,畫筆排第一。功能的強大意味著其自身所蘊藏的可能性,畫筆在手,鬼知道你們會畫出什麼來!但曲線的功能是除畫筆外最強大的!
都說攝影是用光在畫畫,不管什麼圖片,我們眼裡看到的都是一片各種顏色的光,顏色是一張圖片最基礎的東西。

而photoshop是以通道的形式來呈現顏色的,所有的顏色調整其實就是改變顏色的通道。比如RGB模式圖片,所有的顏色是被拆分成不同強度的紅色,綠色,藍色儲存在各自的通道中的。就像我們人眼只能識別不同強度的紅綠藍三種顏色,但卻看到了五顏六色一樣,這三種顏色能混出所有顏色,這種模式下通道就相當於儲存這三種顏色的容器,如不理解可參見如何通俗易懂地講解 Photoshop 中的「通道」概念?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然後是直方圖
A histogram illustrates how pixels in an image are distributed by graph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at each color intensity level
事實上,直方圖用數值和圖表的方式具體的給我們呈現出圖片顏色的分布,也就是我們能更直觀的看到各個通道的顏色強度,色調範圍,色彩明暗變化。

而曲線工具把通道與直方圖合併到了一個面板中,使你能對通道進行編輯, 而且能清清楚楚看到其背後數值的變化,也就是說你能得到任何你想要的顏色。這就是它的強大之處。

知道了背後的原理後,剩下的就是簡單的操作了。像什麼白場、灰場、鉛筆畫曲線、快捷鍵等等這些多去用用,不會的翻photoshop的參考書,Photoshop Reference,Photoshop CC Bible這些書都不錯。

除了大家熟知的S形曲線增加對比度,反過來的S減少對比度外,還可以用曲線給圖片添加特定的色調,也就是很多濾鏡的效果,例如冷色調

還能調整局部顏色,這裡調整了膚色,本來偏黃的皮膚有所改善

當然,還能用曲線調出奇奇怪怪的效果,它叫做solar curve,在人像修圖時把它當輔助圖層,藉助它能更清楚的觀察皮膚色調是否均勻,高光陰影分布,皮膚上的一些瑕疵什麼的

曲線跟蒙版搭配,可以調節局部色調,同時曲線調整圖層也能改變混合模式,從而得到各種不同效果。例如調了S形曲線,可是你不希望同時飽和度也改變,就可以把混合模式改為明度。總之,曲線能在最大範圍內的調整顏色色調,用好它會帶來很大便利的。


不就是對各色彩通道自定義一個一元函數。


首先得說的是,一篇文章是絕對說不清楚曲線的。這一點可以從各種關於曲線的網路教程上看出來:它們把曲線吹得天花亂墜,似乎曲線包治百病——但是用戶看完教程之後,卻還是不會用曲線修圖。其根本原因就是曲線雖然功能強大,卻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想看幾頁教程就掌握曲線的原理和用法?沒這麼好的事。
如果想細緻了解曲線,建議去看一下《Photoshop 修色聖典》、《Photoshop Lab 修色聖典》和《Photoshop 修色聖典:PPW專業照片修正流程與技巧》這三本書。這三本書對許多專業的修圖技法——曲線、通道混合、lab模式、銳化——有詳盡的解讀,它們寫得如此之好,以至於國內這麼少人談論它們簡直是不可思議……
這裡我想寫的不是一篇教程——因為幾千字肯定寫不明白——而是一篇介紹。想盡量易於理解地把曲線的各個使用方法帶一下吧,相當於一個不完整的「曲線概論」。我會盡量寫得淺顯和基礎一點,可能會比較偏原理化。(寫完一半才發現可能寫得不夠易於理解,只做到了原理化)

曲線能做什麼?

一般情況下,修一張圖的目的大體上無非是以下幾種(不考慮強烈的個人風格和特殊攝影目的,比如黑白紀實、極簡主義等)

  • 全局上,增加對比度
  • 全局上,增加顏色(飽和度)
  • 全局上,修正色偏
  • 全局上,製造色偏(如讓陰影發青,高光偏暖等)
  • 全局上,增加銳度(通過增加對比度)
  • 全局上,減少噪點
  • 全局上,矯正畸變
  • 局部上,提取細節(如恢復高光細節)
  • 局部上,修復瑕疵(如去除鏡頭的臟點,P掉路人,減少或增加暗角)
  • 局部上,修正色彩(如把路上的紅色路燈修成橙色)
  • 人像攝影的諸多用途(沒什麼拍人像的經驗,這部分容我省略)

單純的RGB模式下的曲線操作能做到的有對比度、飽和度、色偏的處理,並能一定程度上增加「銳度」。如果配合蒙版的應用,提取細節也能做到一定程度。在這些功能中,最適合用曲線調整的是對比度顏色:曲線能用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增加圖片的對比度,其強大幾乎能碾壓其他的企圖增加對比度的操作;曲線能精準地、對症下藥地修正(或引入)色偏,其靈活性是任何命令——白平衡、色彩平衡等等——所不能達到的。因此在我看來,有些關於曲線的教程雖然內容不靠譜,但至少它們的結論還是正確的:曲線是PS里修圖能力最強的幾個命令之一。當然,曲線做不到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它只能一個通道一個通道地進行操作,從而無論和什麼操作結合,它都做不到通道混合器的功能。

圖片的保存方式

數碼相片是由一個一個像素點組合而成的,每一個像素點有 3-4 個數值(一般都是三個,CMYK模式是四個數值)決定這個像素點是什麼顏色,然後由成百上千萬個這樣的像素點構成一張圖片。修圖就是想要改變圖片中像素點的那幾個數值。

並且還需要知道的一點是,一般來說,修圖不會對色彩模式做改變,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一直是在RGB模式下修圖(最後可能會轉到CMYK來印刷)。

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每一個像素有R、G、B(分別對應紅、綠、藍)三個數值。某個數值越大就說明這個像素點的對應顏色越亮,比如R值為220的像素點的紅色就比R為50的像素點的紅色亮很多,即紅色成分多很多。其中具體三個數值的不同組合代表什麼顏色,這裡就不細說,不知道的可以在photoshop的調色板裡面輸不同數值試一試。建議掌握的數值包括:

  • 一個數值遠大於其他兩個的三種情況,如 R30 G240 B30 (綠色)
  • 兩個數值接近並遠大於第三個的情況,如 R30 G233 B230 (青色)
  • 兩個數值差的很遠,第三個數值夾在這兩個中間並接近較大的那個,如 R250 G200 B30 (黃微偏橙)
  • 兩個數值差的很遠,第三個數值夾在這兩個中間並接近較小的那個,如 R250 G100 B30 (橙微偏黃)

(這些比較基本的數值對曲線的理解還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把每一個像素的同一個數值提取出來(比如每一個像素的G數值),按照亮度放在像素原來在的位置上,就會構成一個通道

曲線的基本原理

曲線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把它作用的每個像素的每個數值,用一個初中數學就學過了的一元一次函數作用一下( y=f(x) ),得到一個新的數值。

這裡的「輸入」相當於 x 值,「輸出」相當於 y 值。
但和一般的函數相比,我們一般不會隨便畫曲線,而是給它一些控制點,讓程序遵循它的一定的規則生成曲線。我們觀察一條曲線,也是從它的幾個控制點開始的:有幾個控制點、每個控制點的輸入輸出(x、y值)是什麼、每兩個控制點之間的區間被修正到了多少(比如上面這條曲線的左下角的第二個點和第三個點的作用,就是把亮度為 25-141的區域 修成 18-152)。
這就是曲線最基本的原理。
以下是對曲線的幾個功能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探討,主要分為對比度顏色兩個方面。

(下面的討論中,我們假設修圖的目的是得到一張對比度強、充滿細節、主體突出並且清晰、色彩正確而且鮮明的圖片。這樣的假設是因為這是修圖最普遍的需求,如果明白了如何得到這樣的圖片,想要獲得其他類型——加灰、黑白、整體偏暖、暗部偏青等等——的圖片也不是問題了。)

曲線怎麼調整對比度的?
(在這一部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假設圖片都是黑白的——只有一個通道、一條曲線需要調整——並且忽略掉蒙板等複雜的綜合應用。)
精確的說,我們能控制的是局部對比度,它大體上可以用一個局部的細節的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亮度差異來衡量。差異越大,局部對比度就越大;對比度越大,這個細節就看上去越清楚、好看。如果我們把亮度數值處在 50~100 的一個細節的亮度區間改為 25~125, 那麼它的對比度就會大致增加一倍。
但是一張圖片的整體的亮度差是固定的,比如說一張RGB的八點陣圖片,最亮的點最多是255,最暗的最多是0(很多時候圖片是沒有達到這兩個值的)。如果我們把亮度數值處在 50~100 的細節的亮度區間改為 25~125,那原來佔0~50的陰影細節現在就只剩下了0~25的區間,對比度下降了一半;原來佔100~255的部分的細節現在就只剩下了125~255的區間,對比度也下降了不少——增加一處的對比度,就必須犧牲其它部分的對比度,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這裡暗含一個顯然的事實,就是我們的曲線永遠是單調函數,也就是說,在我們用曲線調整前後,任意兩個點的明暗相對關係保持不變,亮點依然比較亮)

由上述討論我們得到了三個基本事實:

  1. 一張圖片的能容納的整體亮度差固定不變
  2. 對比度可以用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亮度差來衡量
  3. 提升一處的對比度的必須犧牲其它部分的對比度

由1和2我們可以知道:

想要獲得更高的對比度,一張圖片的主體部分的最亮點就應該盡量地亮,最暗點就應該盡量地暗。也就是說,我們設置曲線的時候應該盡量讓處理後的圖片的主體部分擁有全階調。最亮點的目標數值是最大值255(或者保守一點的250~255),最暗點的目標數值——由於印刷和人眼在暗部的不敏感性——達到10~15就可以了。

(注意:曲線的最大值是255,最小值是0。如果一個數值經過曲線作用變成了0,那麼比它暗的所有細節都會丟失;如果一個數值經過曲線作用變成了255,那麼比它亮的所有細節都會丟失)

這裡需要指出的一個概念是主體部分。這個詞十分重要,它意味著在設置全階調的時候我們不能教條,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自動色階命令有的時候會搞砸。主體部分一詞意味著我們需要考慮的最亮點和最暗點必須是我們感興趣的部分,而我們不感興趣的部分——有時候會比感興趣的部分更亮或者更暗——不值得被我們考慮:哪怕它們早就過了我們的推薦數值,丟掉了所有的細節,我們都不會為它惋惜。這些不重要的最亮點被叫做極高光

容我用一張質量很差的圖片做例子,這是一群不開心的小熊。在這張圖裡,我們感興趣的部分有:畫面中心的熊的身體(或者該叫臉部?)、熊的眼睛、熊的嘴巴和嘴邊的白毛,它們就是圖片的主體部分。其他部分——比如鏈子上的反光和被虛化了的熊身上的高光陰影——無關緊要。由此我們能確定圖片中存在一個極高光:圖片最上側的中間的鏈子的反光,和一個毫不重要的陰影:最左下角的熊的右眼。這隻眼睛很黑,但應該沒有人會注意到它,我認為可以把它忽略。它們就是非主體部分

通過將圖片的主體變為全階調,我們讓主體有了更多對比度,但這還不夠。

讓我們看看第三條事實能告訴我們什麼。
既然任何一處的對比度的增加都得以其它部分的對比度的減少為代價,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圖片中的關鍵部分的對比度增加,讓不關鍵部分的對比度減少。
這裡的關鍵部分和前面的主體部分是有區別的:主體部分更多的是一種否定的定義,所有不能捨棄的、有用的部分都是主體部分關鍵部分則是一種肯定的定義,圖片中我們最關心的部分才是關鍵部分

以上是利用曲線增加對比度的思路:先完全捨棄非主體部分的對比度來給主體部分增加對比度了,接下來給圖片的關鍵部分再增加一些對比度。這個操作的副作用是,非主體部分的對比度會完全消失,主體部分之中的非關鍵部分的對比度會有所損失——但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來看一條具體的曲線,:我們可以通過兩個錨點所夾的區域的橫縱坐標來看它對對比度的影響。比如這樣的曲線:

從左下到右上,總共有四個錨點,它們的坐標分別是:(4,0),(50,40),(200,220),(250,255)。

這四個錨點把曲線分成了五段,按照輸入值(原始亮度)分別是:

  1. 原始亮度為0~4的像素,曲線作用之後都變成了0,說明對比度完全丟失,變成了死黑。這個區域(0~4)是我們完全不關心的非主體部分
  2. 原始亮度為4~50的像素,曲線作用之後,範圍變成了0~40,說明它們變暗了,同時對比度降低了。這是主體部分之中的非關鍵部分
  3. 原始亮度為50~200的像素,曲線作用之後,範圍變成了40~220,說明對比度有所提高。這是主體部分之中的關鍵部分
  4. 原始亮度為200~250的像素,曲線作用之後都變成了220~255,說明對比度部分丟失,同時變亮了。這是主體部分之中的非關鍵部分
  5. 原始亮度為250~255的像素,曲線作用之後都變成了255,說明對比度完全丟失,變成了死白。這個區域(250~255)是我們完全不關心的非主體部分

這就是一條典型的「S」形曲線,其特點是增加中間調的對比度,代價是損失高光陰影的對比度。幾個錨點的橫坐標取決於主體部分關鍵部分的亮度範圍,縱坐標取決於前面說的高光和陰影的推薦數值(250~255和10~15),以及非關鍵部分的重要程度。注意,錨點的位置絕對不是隨意定的。在我看來,有些教用戶用"S"形曲線增加對比度,卻不說錨點位置怎麼確定,讓用戶自己憑感覺的教程,都是不負責任的。
總結:曲線越陡,對比度越高。

接下來我們來操作曲線修一張黑白照片。容我再請出剛才的那一群不開心的小熊為我們演示一下:

我們前面分析了,毫不重要的高光在圖片最上側的中間的鏈子的反光,毫不重要的陰影在最左下角的熊的右眼的地方。我忽略了這些非主體部分,把高光定在最上面一排的第三隻小熊的嘴巴邊上的白毛上,那裡現在的數值是245,我希望曲線能把它修正到254左右;我把陰影定在了靠近左上角的那隻小熊下方的陰影處,它現在是20,我希望修正到大概12。現在開始修正。

(如果想知道怎麼查看一個點的數值是多少,可以看這一部分的最後)

首先,設置高光和陰影的數值。向左拖動左上角的錨點,直到高光到了254;向右拖動左下角的錨點,直到陰影到了12左右。圖片的整體對比度上升了一點,但還不明顯。比那隻熊嘴巴更亮的對象的對比度完全消失了,但那只是一條鏈子的反光。

效果如下:

注意曲線稍微變陡了一點,從而對比度有了少許增加。但這還不夠。接下來,我們讓關鍵部分的對比度再增加一些。

我大概測量了一下焦內的幾隻小熊的明度範圍,大概是42~179,也就是下圖中中間那一段的數值(具體的測量方法見這一部分的最後)。

讓左下角的點(輸入為42)往下,右上角的點(輸入為179)往上,它們之間的那一段曲線的斜率就上升了,從而這一段——關鍵部分——的對比度上升了,非關鍵部分的對比度下降了。注意,這個操作不能改變兩個錨點的橫坐標,否則對比度增加的範圍就不對了。

結果如下:

對比圖:

具體的操作方法:

想要在PS里查看一個區域的數值,請在窗口菜單里找到「信息」面板(直接按F8似乎也可以?),信息面板里會顯示滑鼠所在位置的數值。

選擇吸管工具,把取樣大小改為3×3平均或者5×5平均。現在信息面板裡面顯示的就不是單個像素的數值,而是平均值。這樣能有效避免噪點對測量的干擾。

使用吸管工具時,按住Shift鍵,左鍵點擊一個區域,可以放置一個取樣點。按住crtl可以拖動取樣點。取樣點的數值會按順序顯示在信息面板裡面。

想要在曲線里查看某個區域的明度範圍,可以在曲線面板打開時按住滑鼠左鍵在該區域拖動,曲線上會出現一個小滑塊,顯示滑鼠所在位置在曲線上的位置。讓滑鼠掃過關鍵區域,就能知道關鍵區域的範圍了。按住Crtl並點擊滑鼠左鍵,可以在滑鼠所在的像素在曲線上的位置放一個錨點。

總結:以上就是曲線增加對比度的原理,以及如何用曲線增加對比度。一句話:犧牲非主體和非關鍵部分,讓關鍵部分的對比度更大。其根本原理就是開頭說的一元函數。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討論是不能直接用到彩色圖像中的。在那裡,我們有三個通道和三條曲線,如果忽略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只考慮這一部分的內容,圖片的顏色就會爆炸。
寫到這裡我才發現跑題了,問題里好像沒問怎麼用曲線哈……就這樣吧,分析的方法也在上文了:觀察幾個錨點的橫縱坐標和每一段曲線的斜率,就能分析出它對對比度做了什麼。

補充: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想增加高光和陰影的對比度,使用反「S」形曲線是不會奏效的。從原理上來講,人眼對中間調要遠遠比對高光和陰影敏感,從而任何企圖犧牲中間調來增加高光陰影的對比度的做法——比如反「S」形曲線——都會讓人覺得很不自然。
實際修圖過程中,當然會有需要增加高光陰影的對比度的情況存在。如果想知道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不要問我,這裡只是講曲線的,而曲線恰恰搞不掂這個——去看開頭說的那幾本書吧,Dan Margulis 講的很明白了。

接下來,我會簡要介紹如何用曲線應對彩色圖像,並解釋為什麼所有鼓吹使用主曲線增加對比度的教程都是在耍流氓。

曲線如何改變顏色?

現在,我們要開始處理彩色圖像了。在我們最常見的RGB模式里,我們需要應對三個通道,從而會有三個曲線需要調整。

——慢著,在曲線的「通道」下拉菜單里,我們分明看到了四條曲線呀?

在這裡,需要首先解釋一下第一條曲線的作用。RGB曲線(又叫 主曲線)相當於對三個通道做完全相同的操作,它是曲線最簡單的的用法,但卻遠遠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除非對象是一張黑白圖片。原因是,針對三個通道的具體情況去具體分析、設計曲線,永遠會比對它們使用相同的曲線更有效。就像是給三個性格愛好不一定相同的人送禮物,針對每個人的喜好送禮物,肯定比給三個人送完全的禮物的效果好。

現在我們忘掉主曲線,集中儘力看紅綠藍三條曲線。當三條曲線不再重合,色偏就隨之到來,飽和度也會發生變化。

曲線如何消除/增加色偏?

雖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主曲線不堪大用,但要解釋色偏的問題,打開主曲線面板還是很有幫助的。在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雖然實際修圖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但這個例子解釋曲線和色偏的關係是很合適的。來看這樣的三條曲線:

我們可以在主曲線的面板中分析它們引入的色偏。忽略掉代表主曲線的黑色曲線,紅綠藍三條曲線現在都以各自通道的顏色顯示在了同一張圖上面。三條曲線在圖中有兩次相交,交點分別在從左往右的第五格和第八格里,從而曲線被分為了三段。

這兩個交點的含義是什麼呢?假設曲線作用的是一張黑白圖片(R=G=B),那麼在交點的像素(R=G=B=交點橫坐標)在曲線作用之後,依然保持中性。也就是說,交點不改變中性灰

兩個交點把曲線分成了三段,我們來挨個分析。

對一個處於從左往右的第一段曲線里的一個中性灰像素(R=G=B),曲線作用後,三個通道的數值都會下降,但藍色下降最少,紅色和綠色通道下降的幅度基本相同,從而中性灰變暗變藍了。也就是說,位於第一段的像素變藍了

對第二段的中性灰像素,作用後綠色數值上升最多,紅色和藍色上升幅度基本相同,且比較小。位於第二段的像素變綠了

對第三段的中性灰像素,作用後藍色數值上升最多,紅色和綠色上升幅度基本相同,且比較小。位於第三段的像素變藍了

總結一下,這樣一套曲線給中性灰引入了色偏,從而使得暗部偏藍,中間調偏綠,高光偏藍。對一張漸變圖,效果如下:

從上面的例子能看出兩個問題:

  1. RGB曲線能引入色偏,從而也能用來修正色偏,其色偏的引入是與像素明度相關的
  2. 在對彩色圖片進行修正的時候,RGB三條曲線必須相互照應,否則就會引入我們不想要的色偏。從而我們也可以看出,由於有顏色的限制,我們對每條曲線的對比度調整都很難做到最佳。

實際的修圖過程中的曲線可能不會這麼簡單,因為可能不存在三條曲線的交點,或者可能圖片里壓根就沒有中性灰的物體,但曲線與色偏的作用原理依然是類似的。
另外,與直覺相反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的色偏都會被我們感知到的。 雖然人眼對於中性灰的色偏很敏感,也能感知到藍天、植物、人臉等常見對象的比較大的色偏,但是對其他的對象的色偏,人類其實沒有那麼敏感。從而我們的曲線可以在保持中性灰和其他常見對象色相的同時,有一定的靈活調整的空間,而不會被看出色相的變化。如果太陽被我們變得更紅了,或者車燈變得偏黃了,觀眾幾乎不會注意。這也就是我們得以用RGB三條曲線替代主曲線,而不用擔心引入太多色偏的原因。

總結:由於三個曲線的不完全相同,一套曲線會給圖像帶來色偏。這不一定是壞事情,曲線的色偏可以用一些手段得到控制,也可以用來修正圖片本身存在的色偏。(具體做法,下面會講)

補充:曲線引入的色偏比起對比度而言,要更難控制。有兩個方法能降低這個操作的難度:使用主曲線(選擇不佳但簡單的方法),或者建立兩個曲線圖層,分別設為明度和顏色模式,從而分別完成對比度增強和色偏矯正的任務(一種降低操作難度、提高質量的較為新穎的做法,但是更難學)

曲線如何增強飽和度的?

大部分情況下,RGB三條曲線是大體上重合的,這種情況下,曲線會增強色彩的飽和度這個事實其實比較好理解。

色彩來自於三個通道數值的差異。在亮度不變的情況下,數值差異越大則色彩越鮮艷。不妨假設圖片中有一塊藍色——比如藍天——需要增強,它的三個數值是B遠大於R和G(藍色遠多於紅色和綠色)。我們的三條曲線可能不完全重合,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增強了主體——藍天——的對比度。

對比度的增強意味著數值之間的差距拉大,原來相差30的兩個點現在可能相差50。而由於三條曲線基本重合,它們作用之後,B和R、G的差距會變得更大(藍色成分相對於紅色和綠色變得更多),從而飽和度增強了。

總結:對比度的增強,帶來了飽和度的增強

補充:還有一小部分圖片屬於例外,如果想對它們用RGB曲線,可能需要用到三條極其不重合的曲線,從而也不能用上面的方法分析。但我想我們不需要在這裡討論這種情況了,原因有很多:這種情況比較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清楚;我水平有限,怕是也講不清楚;並且更重要的是,和前面的部分不同,明白這部分的原理並不能對我們修圖有任何的幫助,我們可以把飽和度的變化當成曲線增強對比度的副產物就行了,不要太學究化。

其實吧,這部分運用曲線之後很可能不會增強飽和度,而會讓色彩變得更平淡——因為很多情況下,這種圖片是有色偏的,正確的曲線會消除這些色偏,從而飽和度可能會大大削弱,但色彩卻更正確了。我們可以稍後再用其他方法增強它的飽和度。

如何正確地使用RGB曲線增強顏色和對比度?

前面飽和度的那一部分我寫得比較簡略,因為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去使用曲線,而不是了解它的副作用。以下我還是會用那幾隻不開心的熊來展示一下RGB曲線的用法——這一次,它們開心地擁有了顏色。

開始之前,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三條曲線會分別增強相應通道里的主體部分的對比度,並犧牲其他部分;三條曲線不會完全相同,因而會有色偏,但只要小心控制,這些色偏就不會搗蛋;飽和度會被曲線增強,但我們做曲線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它。

好的,我們開始。

這是一群不開心的小熊,色彩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問題。它的嘴巴和嘴巴邊上的部分應該都是中性,也就是R=G=B。但由於光源是頂光,白毛下方可能會有其他熊的棕色毛髮的反光,所以如果白毛下方稍微有一點偏棕紅,我覺得也可以接受。

下面放一些取樣點進行參考。(選擇吸管工具,按住shift放置取樣點)

1號是我選擇的陰影,2號是高光。3號和4號是兩個中性灰的點,用來幫助判斷色偏.5號和6號是熊毛,作為輔助,防止顏色失真。得到的色值如下:

下面我們開始,首先找到主體部分,提高對比度,同時定下高光陰影:

每一條曲線的中間兩個錨點之間的範圍是我最關心的主體部分,也就是小熊棕色的毛皮和耳朵。曲線作用下,主體部分的對比度大大增強了。注意紅色的頂部和底部的錨點以及綠色通道的頂部錨點被我移動了,扔掉了一部分無關的細節。

單從對比度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一套曲線毫無問題。但對於顏色而言,它卻是有問題的。以下是這一套曲線的效果:

雖然對比度確實大大提高了,但也可以看出,小熊的皮毛在曲線的作用下偏綠了,現在更像是一群黃毛熊而不是棕毛熊。百度一下會發現,輕鬆熊從來都不會這麼黃,它們現在看上去更不開心了,這可不好。數值上我們也能看出來:

數值告訴我們:2號點(白色毛皮最亮處)稍微偏紫(綠色少於紅色和藍色),3號點(另一處較暗的白色皮毛)偏紅,4號點(黑色的眼睛)偏青(紅色少於綠色和藍色)。這三個點本來都應該是中性灰的,但圖像出現了色偏,這可不好。

接下來我們需要微調各個錨點,甚至有時需要增加一些對對比度而言沒有幫助的錨點,來保證顏色的正確性。我調整的結果如下:

數值如下:

數值看上去不錯,2到4號取樣點都基本成為了中性灰,主體部分也獲得了很大的對比度。圖片的質量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是這樣嗎?

看一看效果圖:

小熊依然是黃不拉幾的,它們很不高興,輕鬆熊的粉絲看到這種圖估計也不會開心。這也可以從五號和六號取樣點的數值變化看出來。

我想要的是偏棕色的小熊,於是我放置了三個額外的錨點。通過稍微提高了紅色和藍色的錨點,降低了綠色的錨點,小熊變得更偏棕色了。

三條曲線長這個樣子:主體範圍的綠色曲線被往下拉了一點點,藍色和紅色往上拉了一點點,從而主體部分更偏洋紅了。

注意,在添加了這三個中間的錨點進行調整時,三個中性灰的點的數值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我們有可能需要調整其他的錨點。在這裡我不僅添加了三個錨點,還微調了每條曲線右上角的那一個點(從右上往左下數的第二個點)。

最終數值如下,高光和陰影數值都很合理,中性灰也得到了控制:

對比圖:

總結:面對一張彩色圖片,我們需要同時控制三條曲線。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對比度,設置完錨點,增強主體的對比度;接下來,我們尋找一些能幫助我們判斷色偏的點,在它們的幫助下微調剛才的幾個錨點;最後,如果我們不滿意最終的顏色,我們還可以添加一些錨點,來微調色彩。

補充:做一套曲線的過程是精細而且漫長的,難度也很大。如果你想自己嘗試一下,結果卻發現怎麼都做不到三個點都是中性灰,請記住,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我而言,做出這樣的曲線也是充滿挫折的過程。如果你發現你無法避免自己曲線的色偏,不要慌張,把應用了曲線的圖層的混合模式改成明度,然後想別的方法修正顏色(這實際上是更好的修圖流程,我在最後會給出簡要的介紹)。

另外,這樣的操作往往不能得到十分完美的顏色。在曲線調整之後,我們需要另請高明,稍微增強一些顏色——比如進入Lab空間,繼續使用曲線。

其實,我們能發現,在避免色偏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捨棄掉對對比度而言最好的錨點設置,做出妥協。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樣的妥協是不可接受的,於是他們想到了上面說的把曲線的作用限制在對比度的方法:明度曲線

最後一部分里,容我簡單地講一下這樣的修圖流程。

如何更好更快地使用曲線?

這一部分似乎和題主的問題已經沒啥關係了,但還是寫一寫吧。

傳統的RGB曲線使用方法同時處理對比度和顏色的問題,效果固然比其他大部分命令要好,卻也有幾個問題:難度大、耗時相對較長和效果無法達到最佳。因而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更好的曲線使用方法來進一步幫助我們修圖。

這種新的方法分為三步:修正色偏→增加對比度→增強顏色(→最後銳化)。注意,我們這裡的討論的目標依然是顏色正確、對比度高且銳度高的圖片,如果想要其他的效果——比如「德味」——理論都是一樣的。

這一部分可能寫得很簡略,因為這實在不是一篇知乎回答能講清楚的,還不如簡單點展示一下,讓想深入學習的讀者去看詳細的教程。技術細節被部分省略了,想了解請百度或看書。

還是這幾隻小熊,信息面板告訴我們,它們身上是有黃色色偏。第一步,我們先取幾個點,用曲線調整顏色:

四個取樣點依次為:需要調整為中性的暗部,需要調整為中性的亮部,某種類型的棕色皮毛和某種類型的黃色皮毛。

點擊信息面板上四個取樣點左側帶箭頭的小圖標,彈出選項卡,選擇「Lab顏色」。此時,我們雖然身處RGB空間,卻能用取樣點的數值相對應的Lab空間的數值進行色彩修正了。

四個取樣點的數值如下:

簡要的介紹一下Lab空間的表示方法吧,不想燒腦的請跳過,更詳細的請自行百度或看書:

每一種顏色在Lab中表示為明度(L),青—品紅色彩傾向(a)和 藍—黃色彩傾向(b);L數值取值為 0~100,數值越大,說明顏色越亮;a取值範圍為 -128~127,數值為正數時說明偏品紅,數值為負數說明偏青色,離0越遠,說明色彩傾向越大;b取值範圍為 -128~127,數值為正數時說明偏黃,數值為負數說明偏藍,同樣的,離0越遠,說明色彩傾向越大。

特殊的,當a和b都是0時,圖像為中性灰(既不偏品紅也不偏青,既不偏黃也不偏藍)。

Lab最大的好處是,把顏色和明度分開進行考慮,無論L是什麼數值,只要a和b都是0,我們就可以斷定它是中性灰;相比於RGB的三個數值,我們減少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參量。

Lab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更直觀地反映出色彩偏向,給你一個171R,124G,78B,要想出它是什麼顏色比較困難;但換算成Lab中的56L,15a,33b,我們就能比較輕鬆地看出:這是一種偏黃偏品紅,且黃比品紅成分多很多的顏色,大概就是略微偏棕的黃色。

理論部分結束,我們接著演示:

盯著信息面板,我們調整出這樣的三條曲線,控制住了色偏

現在圖片長這樣:

色偏消失了,對比度也略有提升。但我們並不想要對比度的提升,這是第二步的工作,消除色偏不能越俎代庖。把曲線圖層的混合方式改為顏色,使它的作用局限在顏色調整上:

(這樣做能避免前面的曲線對對比度的爆炸性損失,在此例中雖然沒有這樣的危害,但很多時候消除色偏的曲線需要大幅使用反S曲線等操作,會讓圖片對比度大幅消失。)

現在圖片變成了這樣:

第二步,我們來增加對比度,首先合併圖層,然後複製圖層,在新的圖層上做如下操作:

首先,觀察三個通道,以下依次是R,G和B通道:

綠色通道細節很好,紅色通道沒有幫助,藍色通道也很差。但我想讓小熊的皮毛稍微深一點,因此我用應用圖像命令,把藍色通道混合10%到綠色通道中,再把新的綠色通道混合進整個圖層(具體技術細節請百度或看書)。

通過這樣的操作,我們的複製圖層變成了 90%綠色通道 + 10%藍色通道 的灰色圖像。現在的圖層長這樣:

接下來,我們拉一條曲線,因為現在是灰色圖像,曲線很好構造,我只用了二十秒就搞定了:

把黑白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明度,合併所有圖層:

用十秒鐘應用高光/陰影命令,得到如下結果,對比度增強步驟完成:

這裡,我沒有特別在意高光陰影數值,因為我後面還會調整。

第三步,增強圖像的顏色。

這一步的方法很多了,可以選擇在RGB空間里用飽和度、ACR、可選顏色等等等等命令,也可以選擇去Lab空間增強。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RGB中增強顏色,要在複製圖層上進行操作,最後把增強了顏色的圖層和原圖層用顏色混合模式混合,因為很多RGB命令都會身不由己地增強對比度——然而對比度我們已經搞定了,多餘的對比度增強只會損失我們的高光和陰影細節。

這裡我使用一套叫做 MMM+CB 的操作,用一分鐘得到了如下結果:

(具體技術細節請看書;這套操作並不比其他方法高端,只是我習慣用這種罷了

最後一步,銳化。

這一步方法也多到驚人,我就不演示了,結果如下:

對比圖:

總結:通過分開處理顏色和對比度,我們對曲線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加上通道混合和其他操作的幫助,我們能用很快的速度修完一張圖——這張圖從原圖到成片,需要的時間不到十分鐘,這個效率比前面提到的一條曲線包辦顏色和明度的方法快很多。

效果上,這種操作的質量相比於傳統曲線也有很大的提升。顏色上不好對比,因為使用傳統曲線的時候我省略了最後的顏色增強操作;但對比度上,我們可以很好地對比:

總結

以上是曲線對對比度和顏色的調整的原理和方法,對更複雜的運用也稍微涉及了一點。還是那句話,一篇知乎回答肯定是講不清楚的。想要搞明白的,請看書或者百度——不過關於曲線,最好還是不要百度了,用谷歌吧,百度上曲線的內容實在是不全。

最後,建議大家看教程的時候多問自己一句「為什麼」,比如「這條曲線的錨點的為什麼放在這裡」、「為什麼這裡用+20這樣的參數」等等,只說「做什麼而」不說「為什麼」的教程,不看也罷。

很慚愧,前前後後拖了三四個月才寫完這一些微小的回答,謝謝大家。


謝邀,題主請問是糖皮網派出來催稿子的么

下周我有個很重要的稿子要交,先馬克一下吧,有興趣的可以收藏,嗯,這將會是你們在中文互聯網上能看到的關於曲線最全面的解析。

一句話,rgb空間下的絕大多數調色操作都是可以翻譯成曲線命令的,在下面的鏈接里大家能看到具體的演示。不過在我騰出時間來更新之前,可以看這個
http://bbs.tpwa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5extra=page%3D1


謝邀!這個問題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難答的問題,我之前本想好好寫一篇關於曲線怎麼用,可以幹嘛的文章,可是還沒想好怎麼寫比較好。今天下來大概說下曲線怎麼用吧。

首先要知道曲線是一個非常非常強大的一個工具,也可以說是一個工具體系。它集調色,選區,蒙版,明暗曝光調整於一體,這樣看來似乎還不算複雜,因為我確實沒辦法用語言完全說清楚這個曲線,關於曲線的應用可以寫一本書了吧。

以下我簡單的先總結7種曲線,另外還有6種使用:

1. 對比度曲線,我一般是用來給照片最後做小小的微調,這個也是用的比較多的:

2.調色曲線,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曲線使用,主要通過對rgb三條線六種顏色進行對畫面調色,可用於調色中大多數情況。

3.膠片曲線:雖說是膠片曲線,但是我根據經驗很多有畫意或者說朦朧意境的圖片都會使用這個曲線,非常好用,效果棒棒的。

4.明暗調整曲線:這是我們對曲線的第一映像,就是提亮或者壓暗:

5.暗角曲線:用於做暗角,一般先整體壓暗,然後把中間需要突出的部分用畫筆擦出來:

6.磨皮曲線:包括雙曲線和中性灰磨皮都要使用,這個相學雙曲線的和中性灰的可以去了解下

7.反相曲線:其實就是把圖片給反相了,變成負片的感覺:

二、 還可以用曲線幹嘛呢?
這個問題就很大了,曲線作為一個工具體現可以乾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我只能給大家舉例說幾點,這幾個都在我公眾號的文章中有:

1. 通透皮膚:可以看這個文章
你的人像為什麼總是那麼「悶」? - 攝影前後期 - 知乎專欄

2. 營造暗角:電影青調怎麼調? - 攝影前後期 - 知乎專欄 在這個文章中有使用到

3. 製造光影:這個在我「攝影后期思維」公眾號中,尚未在知乎專欄跟新

4. 去灰:你的照片總是「灰」,你知道為什麼嗎? - 鄧紅根的文章 - 知乎專欄

5. 壓暗背景:電影青調怎麼調? - 攝影前後期 - 知乎專欄 在這個文章中有使用到

6. 校正顏色:這個在我「攝影后期思維」公眾號中,尚未在知乎專欄跟新

今天先說這麼多吧,歡迎點贊。


你知道數學的函數嗎?一元一次函數。
默認狀態下,是y=x,就是默認的沒有變化。
如果是調成s型的曲線,當x&<125的時候,y&當x&>125的時候,y&>x,亮部更亮。
所以s曲線是增大對比度的。
我表述清楚了嗎 (ㄏ⊙ω⊙)ㄏ


光,色改變
曲線命令分兩個部分,一條rgb混合曲線管光,三條r,g,b單通道曲線管色,在混合曲線上的操作等同於在三條單通道曲線上都做相同的操作(這一點可以自己試試,打開一張圖片複製一層,第一張把混合曲線改變,第二張把三個單通道都做同樣的變化,結果應該是一樣的),所以理論上可以用曲線完成所有調色,但是如果你要真看到有人這麼做,要麼他是真世界頂尖高手,要麼就是裝逼
曲線一般還是處理光影變化和對整體色調氛圍處理多一些,其他還有色彩平衡,可選顏色,色相飽和度這些看起來更直觀的操作,工具的作用可以很多,但是選擇合適的工具,不盲目崇拜誇大某項工具更重要


曲線能做的事情很多,色相、亮度、對比度等都可以調。
要掌握曲線的用法,需要略懂色彩理論,並且可以在PS中一一對應,例如:
1、在曲線面版中,中間的折線記錄了圖像的亮度信息,左右方向調整圖像的亮部、暗部和中間調位置,上下方向對控點的亮度進行調整。
2、RGB模式就是色光模式,CMYK模式就是顏料模式,色彩混合上是有區別的。
……

以上僅為拋磚引玉。


曲線集灰度色彩於一身,功能實用而且非常強大。但是非常難學會非常難理解,主要是配合畫面難以理解,無從下手。公眾號:影子愛上光,有更多的關於曲線的知識哦!曲線原理簡單,主要是難控制,比校抽象。原理網上基本上有,但是學會的很少。文字不能表達曲線,調色必須視頻講解,手法與理念非常關鍵。


關於曲線的運用,我只想說一句,誰用誰知道!


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真的需要理解那麼深入嗎?


推薦閱讀:

川島小鳥的這組照片可以用PS調出來嗎?
這種有點膠片感的電影色調的圖是怎麼實現的?
自學攝影以及後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這張通透的和風系(小清新)照片是如何PS獲得的?
在用photoshop處理膚色時,怎樣才能讓膚色好看而且比較通透?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攝影后期技術 | 後期 | 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