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 從小缺少父愛,沒有談過戀愛的女孩子?

題主94年的,今年21歲,父母自小分居,雙方脾氣都很暴躁,至今記得小時候他們吵架言語不合爸爸拿鬧鐘打媽媽頭的情景,家裡條件還可以,爸爸是碩士,媽媽也有份體面的工作,照理說物質生活應該不錯,但媽媽對我的教育理念是窮養,小時候洋娃娃漂亮衣服沒有幾樣,媽媽是個強勢,又有很強控制欲的人,自己的想法,要求通常都是被否認的,導致自己依賴性強,沒有主見。爸爸脾氣差,做錯了事會很兇的罵我甚至打我,養成了題主做事畏首畏腳,優柔寡斷的性格,媽媽是上海人,爸爸是農村人,爸爸在上海讀書時認識的媽媽,放到現在就是典型的鳳凰男和城市女,所以他們婚姻的不幸倒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常年的聚少離多,爸爸又在北京有了外遇,那個女人還懷上了孩子,他們在我高三那年離的婚,當時我還小,覺得爸爸反正對我不好又凶,離了就離了唄,可惜等我到了北京讀大學爸爸因為那個女人的原因不讓我進家門我才體會到了失去父愛的滋味,大學的三年都是在孤獨痛苦中度過的,題主從小在上海長大,到了北方不習慣那裡的生活,爸爸不讓我回家,跟媽媽打電話媽媽也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就在那個時候感覺自己得了抑鬱症,開始不願上課,不願交朋友,害怕和人接觸,三天兩頭從北京逃回上海,剛開始家裡人表示理解,到後來他們也煩了,跟媽媽說自己得了抑鬱症希望去醫院看看,她說你只是心情不好,自己調節下沒必要去醫院。現在大四離校回到了上海,以為會好些,可還是面臨很多問題:第一就是媽媽的不理解,我覺得她的母愛的狹隘,充滿控制欲的,我只能按照她的規劃生活,體現在高中不讓我談戀愛不讓我打扮,反對我整容,現在快畢業了又在跟我說要我以後嫁什麼樣的男人之類的話;缺少父愛導致自己不會和異性相處,一方面很渴望被愛,但又覺得自己不配被愛;由於抑鬱和自閉導致對自己還有這個社會了解的太少,自卑又自負,面對困難就想逃避,面對喜歡的人,第一反應是自己不配;馬上要工作了,由於抑鬱荒廢了這幾年時間,沒有學習,沒有朋友,沒談過戀愛,家人也不理解,真的非常不安,希望知乎的各位能談談自己的看法給我一些意見。


缺愛是導致抑鬱的根源之一。

【寫在前面】

1「我愛你/必先愛我自己/否則,我無法愛你/而你,亦當如此」——節選自《如果我愛你》。

2「人生,是一場修行。」一切的改變之道在於自己有一顆修行之心。每個人都需要不斷修行,所以不要緊張害怕。

3必須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愛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能力?

4雅各布森認為,健康的自尊是持久的愛的基礎

下面進入主題:

【缺愛問題是心理學難題】缺愛這個問題確實是心理學界非常頭疼的問題,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問題近乎無解,也有諮詢師確實認為只有運氣非常好遇到一個非常好的愛情對象才可能治癒,但這比買彩票中大獎的概率大不了多少。

為了徹底分析清楚並解決這類問題,我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下面簡單說說。

【缺愛缺的是父母之愛】

這一點首先要明確,你缺的不是愛情,而是親情,是小時候父母對你愛的不夠,或者忽視太多,或者批評太多,或者帶有很多虐待成分導致的。

【缺愛會導致什麼】

缺愛會導致歸屬感缺失,安全感嚴重不足。會讓人要麼苦苦追尋有個依靠,對她稍微好點的人她會覺得是救星,但是不久以後發現並不能填補自己的心靈空虛,又很失望;要麼放棄對愛的追尋轉而過度追尋自身的安全感,比如對成功的過度渴望,對財富和權力的痴迷,害怕靜下來面對自己的內心,無法容忍自己的無所事事。缺愛者由於沒有歸屬感,對社會他人是缺乏信任的,與人相處也是交易關係的思維,缺乏情感互動,人際關係不理想。

對於有志青年,一生非常努力卻總在重要關頭掉鏈子的人,請注意:缺愛還會造成你的成就恐懼。對成功的追求可以轉移內心的痛苦,但是真的成功了之後,就沒有更好的目標來轉移內心裡愛的缺失造成的痛苦了。所以,每次即將成功時,你會非常緊張,害怕這一時刻到來。

【被愛包裹的控制】除了忽視、虐待、神經質會給孩子的親密關係造成強烈的不安全影響之外,還有一種叫做「共依存症」的現象,就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過度控制,造成孩子自我邊界不清晰,無自我控制能力。這種現象也常出現發生在伴侶關係中。

【愛情能夠給你帶來的是什麼】

這一點也是需要清楚的。缺愛缺的是父母給自己的無條件的付出、關注、包容、支持、信任、鼓勵,而愛情構成的三元素是友誼、激情、承諾,愛情是美好的,但愛情是建立在友誼基礎上的,是平等的,並不能代替親情。

【缺愛者希望得到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缺愛的人希望得到的愛情,是對方無條件付出,對自己的任性、衝動(各種退行行為)非常包容,「一個非常溫柔的人」「一個對自己無微不至關心的人」「一個趕不走的情人」「一個能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這樣的完美愛人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影視劇里,但是很少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缺愛者的愛情模式】

1用控制欲和佔有慾來彌補缺愛心(男性喜歡),客觀上限制了對方自由

2用反覆考驗對方的方式來驗證對方對自己的真心不變(女性喜歡),客觀上打擊了對方的積極性

【缺愛者的愛情悲劇是二次打擊】

缺愛者的人生中會有很多的不舒服,比如容易誘發抑鬱症,容易焦慮,人際關係處不好,無法理解人情世故,等等。但是最慘烈的悲劇還是不斷重複的愛情悲劇,因為把對方當成救星的這種強烈希望一旦破滅,給心理造成的是嚴重的二次打擊。為什麼會希望破滅,因為期望太高了。愛情是平等的、自由的,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撫慰心靈,但不是為了治癒心靈而存在的。

【缺愛者的愛情悲劇時常上演】

本來對自己非常好的人不容易遇到,慈父或者慈母精神的愛人更是很難遇到,一般人對愛情的態度都是平等的,我為你付出你為我付出,真心換真心。

當然,我想說的倒不只是缺愛者很難碰到對自己非常好的人,而是即使碰到了對自己非常好的人,他也很難填補你所需要的那種情感。要他既做愛人又做家長,還要經受種種考驗,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真的很難做到。開始可能有非常美好的一段經歷,但是對他(她)而言是一種能量的快速消耗。結果不久兩個人都帶著美好的回憶和深深的疲憊而分開了。對缺愛者而言,如果自己不成長,對方再好,自己都不會滿足,生生把對方逼走。

還有種愛情悲劇:有些人對分離的恐懼,導致他(她)去追尋的對象本身就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比如已婚人士、父母一定會反對的人,之類的。這讓他(她)有一種奇妙的安全感:即我能預見到自己的戀愛失敗,所以找那種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的,反而可以敞開心扉去愛,到時候分手也是現實導致的,不至於那麼痛苦。

【結論:愛情可能拯救不了缺愛】

愛情很美好,缺愛靠治療。治好再來愛,生活更美好。

【結論之外:缺愛是會「遺傳」的】

缺愛者因為沒有足夠的愛,對子女也不知道如何付出足夠多的愛,這就導致子女也缺愛,子女長大後成了父母,又對他們的子女如此。這種輪迴,只有自身的成長才能打破。

常見一些父母,非常努力奮鬥,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非常高,看起來非常優秀,但是缺愛仍是自己難以面對的痛,與孩子也缺乏情感交流。他們為什麼無法忍受失敗、忍受平凡,因為他們害怕停下來與自己內心交流。

【寫在結尾】

有一個笑話,說一個男人去看醫生,說他很沮喪。

醫生說療法很簡單,「偉大的小丑帕格里亞齊來了,去看他的表演吧,那樣能讓你振作起來的」。

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生」他說,「我就是帕格里亞齊。」

【反對泡學:男人缺愛更嚴重,性愛不能治療缺愛】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今天有從事PUA[Pick-up Artist(把妹達人)]的人加我。在此聲明,我是非常堅定的泡學反對者。我要從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

1、泡學的本質。泡學的本質是展示一個心理非常健康的男性形象,以達到所謂推倒女生的目的。

2、對女生的危害。泡學讓女生神魂顛倒,原因在於那些「展示高價值」之類的方式,確實對女生尤其是缺愛的女生有吸引力。而健康的情感關係應該是真誠、理解、接納的,愛情則還需要加上承諾、專一。泡學以不真誠為前提,以推倒為目的,對女生的傷害是必然的。尤其是在男生以女生缺愛、心靈未成熟的特點來打壓女生來增加自身吸引力或者達到目的後撤退的招式,對女生的心理打擊是非常大的。

3、男生更缺愛。為什麼很多男生熱衷於此道?因為同樣的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男生能得到的關愛可能比女生更少。另外,在家庭之外,女生更容易抱團取暖,男生則更加孤獨。

4、性愛不能治療缺愛。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性愛是以陌生身體的融合來滿足愛的感受,但是分開之後極度的空虛感又會再度襲來。對性愛的上癮,和這種空虛感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抑鬱的價值:每個人都想成長,只是注意力還在外面】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動力,但不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想成長的。人是非理性動物,一般都會在受到挫折之後才會想解決,解決不了之後才會想成長。

抑鬱其實是潛意識送給你的很好的禮物,抑鬱把你的注意力引向了自身,抑鬱的狀態告訴你,外界一切對你來說的意義是次要的,把你與強烈的無價值感連接起來了,最終需要發現,人生最大的價值在自己身上,在於自我接納,在於把過去-當下-未來的自己整合,在於「即使我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我對自己而言也是有價值的」的覺悟,才能徹底解決抑鬱。

【成長的必要:戀愛無法代替自身的成長】

自己的心靈成長是必須要經過的,別人無法代替。不管是迷戀於泡學的男生,還是幻想白馬王子的女生,都要明白,自我成長是必要的一步,不成熟的自己投入到戀愛中去,是夾雜了性愛的過家家而已,如果真的有了孩子,根本沒有能力擔負起滋養孩子心靈的任務。

如果你的內心還是個未長大的孩子,你能吸引到的人和吸引你的人,也是內心未長大的孩子。大人與大人談戀愛,幸福美滿;小孩與小孩過家家,啼笑皆非。

自我成長,不是讓你裝著成熟、裝著沉著。是讓你在諮詢環境下,更清楚認識自己,內心成長的種子自我萌發,在接納自己的前提下,更清晰得看清楚世界的本來面貌,更智慧得處理。

【解決方案是個偽命題】

抱歉,因為這種心理問題,任何自我解決的方案都是一個偽答案。在關係里出的問題,要在關係里解決。關係里的問題至少有兩個主體,而自行解決只有一個主體。如果自行解決了,內心還需要關係嗎?還會重視關係嗎?還能恢復多主體感受性的關係功能嗎?

不過,寫作、正念練習、瑜伽,能幫助加強自我覺知,對下一步關係治療有較大幫助。

解決依戀關係問題的最佳前期解決方法就是在擅長解決此類問題的心理醫生那治療,然後慢慢提升能量,糾正關係中的錯誤感受和錯誤認知(包括自我認知、對他人的認知,以及對關係本身的認知),最後帶到生活實踐中去,恢復正常社會功能。

【缺愛心理的治療】

反思傳統治療:傳統治療尤其是傳統精神分析治療、靈修,往往是在助長幻想,甚至是在同時滿足諮詢師自己的幻想。每次聽到數百次甚至幾千次的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的時候,我覺得諮詢師和來訪者可能犯了一些基本錯誤,讓他們都非常陶醉於這種與現實脫軌的咨訪關係裡面。真正有效的治療應該圍繞問題的核心有步驟得展開,不用很多次。

反思傳統勸戒: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題是「缺愛者與正常人無法真正互相理解」。缺愛者身邊人的勸導,有的過分強調」自我接納「,這可能讓你沉溺於幻想;有的過分強調」尊重現實「,則會讓你進一步失去內在的能量。內心的幻想、想像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失去了與現實的正確聯結,要完成這種聯結,是一個將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封閉內心與現實他人通過某種內在動力完美結合的難題。

反思抱怨父母:當下心理學界有一個不正之風,是誘導孩子抱怨父母,甚至仇恨父母。某心理專家在講座里甚至說:「 孩子,不是你不夠好,父母只是無條件的恨你而已。「,聽了以後筆者覺得很震驚,當下社會對父母斥責的無形火焰越燃越烈,越燒越猛;對自我的崇拜越演越勝,越唱越嗨,真是可怕!具體來說:

1、沒有哪個父母會無條件恨孩子,這種觀點否定了哺乳動物特性。

2、父母有意無意傷害了孩子,往往是由於:自身小時候也是缺愛者、被虐待者、被忽視者。沒有被治癒的心靈,容易把創傷帶給別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3、愛他人、也愛自己是心理治癒的終極衡量標準,恨他人、過度愛自己則不是。

反思自我拯救:很多人希望得到一個自我療愈的方法,其實自我療愈的作用很有限。

1、潛意識裡一大堆錯誤,而通過各種自我療愈的方法大都是停留在意識層面,對潛意識層面的影響很小。

2、自我療愈的過程沒法識別自身的潛意識錯誤。只有跟「正確的」校對,才能知道「錯誤的」是什麼,而潛意識層面的「正確」與「錯誤」不是通過表面言行能簡單識別的。也許你很欣賞一個人很懂愛自己,想學她,但她其實是個過度自戀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那就會引導自己走向一個極端錯誤的方向。

3、自我癒合的思路會更壓抑早年缺失的關心和滋養。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心理諮詢】

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在多年錯誤的關係中產生的,很多人問解決方法,其實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法也是在可以提供滋養和糾正錯誤的關係里解決。

要解決方案的人似乎是行為主義觀點即:任何問題本質上都是行為問題,解決了特定行為,問題就不存在了。我承認這種方法可能看起來很有效(有即時的反饋),然而事實上,行為是由需求產生的,而需求是無法被外界直接消滅的。

另外,強迫性重複的特點、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更需要在良好的諮詢關係中解決。

附:陌生人情境實驗

實驗證明兒童早期依戀類型具有穩定性。MaryAinsworth和她的同事發展了一個著名的方法「陌生人情境」將幼兒和學步期兒童分為四類。

安全型兒童才在主要養育者在場時很樂意進行探索活動,會因出現陌生人而產生焦慮,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受到悲傷,當照顧者短暫離開後又回來時,兒童會迅速尋求和照顧者接觸,而重獲接觸便可以讓兒童安心。從兒童會重新開始探索和遊戲的角度來看,這種從過激的紊亂狀態中恢復是平穩和完全的。

焦慮迴避型 | 分開並不會使他們那麼焦慮,但當照看者返回時,不會自發地尋求親近,有些幼兒並不表現出照顧者和陌生人的偏愛。

焦慮抵抗型 | 當照顧者離開時傾向於高度煩惱,並且表現出比較少探索和遊戲,但重聚時不能很快平靜,表現出掙扎,僵硬,繼續哭鬧或生悶氣。照顧者的在場和安慰的嘗試並不能使他們安心,他們的焦慮和憤怒似乎干擾了他們通過親近獲得安慰。

這兩種不安全型呈現出過分防備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來處理情緒激動和矛盾,因為他們似乎不確定照顧者是否會承擔調整他們情緒激動的工作(Main Weston, 1981; Sroufe, 1990)。

紊亂困惑型 | 第四組幼兒則呈現出一系列不定向的行為反應,給人一種紊亂和不定向的印象(Main Solomon, 1990)。幼兒呈現出冷漠的,興奮的,不安的,即便是照料者在場都想從情境中逃離的願望,被稱為紊亂困惑型。

普遍認為依戀類型相關的行為基礎於兒童採用的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因為情緒調節主要通過兒童的主要養育者的幫助得以獲取,兒童的策略無疑就是照顧者對其行為的反射

安全型兒童的行為 | 基礎於和同調的照顧者正向的互動,養育者很少過於情緒喚起,並且能夠幫助兒童從自發出現的紊亂的情緒反應中重新平靜下來。因此,他們能夠在應激狀態下保持整合,負性的情緒被幼兒當成是溝通的功能而不是危險(Grossman et al., 1986; Sroufe, 1979, 1996)。

相反,我們推測,由於照顧者的人際和社會的壓力以及對兒童的忽視,甚至怨恨,焦慮迴避型依戀兒童的情緒激動並沒有被照顧者平復。同樣地,如果兒童被過分侵入的養育方式過分激起,他們也會過於調整自己的情感,並從可能會激起其情緒的情景中逃離。

焦慮抵抗型兒童則調節不足,他們加強苦惱的表達可能是為了努力引起預期的照顧者回應。這些兒童對威脅的感受逾限很低,會變得過分專著於同照顧者保持接觸,但當接觸來臨時卻又顯得很挫折(Sroufe, 1996)。

普遍認為紊亂困惑型的照顧者既產生恐懼,又提供安慰,因此,依戀行為系統產生了強烈衝突的動機。並不奇怪,嚴重忽視,身體或性虐待經常和這種類型相伴隨(Cicchetti Beeghly, 1987; Main Hesse 1990)。

對陌生情景試驗中的兒童的跟進縱向研究:對青春期和年輕成人的AAI( 成人依戀訪談)研究戲劇性地呈現了依戀的穩定性(Georgeet al., 1985)。AAI詢問被試童年的依戀關係和對其現在的意義。這個實驗依據Main Goldwyn (1994)的評分系統打分,這個系統將個體分為安全自治型,不安全迴避型,不安全專著型,或由於喪失或創傷導致的未解決不定向型,分類根據他們對早期經驗的敘述的結構化的特性。(自治的個體清楚地評價依戀關係,把依戀關係看成是極其重要的,不安全的個體則不能很好地整合他們對這些經驗的記憶和經驗對他們的意義。迴避型的人否認和貶低早期的關係,專著型個體在他們現在和父母或其他人的關係里傾向於困惑,生氣和被動。兩個研究(Hamilton, 1994; Waters, et al., 1995)顯示幼兒和成人依戀類型分類68-75%的相關。這證明了依戀類型在整個生命期間的明顯的穩定性。用其他的成人依戀的測量方法也有相似的發現(Hazan Zeifman, 1994)。

有更多的證據顯示,依戀關係可能在困難和剝奪的跨代轉移上有重要作用安全型個體的小孩和他們有安全依戀的是其他類型的3到4倍(van Ijzendoorn, 1995)。甚至,在兒童出生前就對父母依戀類型進行的評估的預測性研究中,結果也是如此 (Benoit Parker, 1994; Fonagy et al.,1991; Radojevic, 1992; Steele et al., 1996; Ward Carlson,1995) 。這些發現強調了養育質量在兒童依戀類型上的重要性。我們實驗室的這些發現說明:除了氣質,以及像經驗,社會支持,婚姻關係,精神病理,人格這些情景性因素,父母養育的依戀類型也有預測作用(Steele, Steele Fonagy,準備中)。至於說到依戀類型和人格障礙的聯繫,我們可以預期在幼兒安全感的決定因素和犯罪行為的長期預測因素有廣泛的重疊。


我來說說我的故事。
同樣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從我懂事開始父母就一直打架爭吵不斷,到小學時我有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晚上一聽到有關他們的聲響就會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後來索性住去了姑媽家,一住十多年,基本不回家裡面住。高三那年父母終於離婚了,父親出軌,在我在為未來奮鬥最辛苦的一年,母親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說父親的壞話,說要帶我一起去捉那個小三。
大學,父親失業,母親有了第二春,卻得不到所有人的認同。我姑媽那邊的人特別討厭我母親,總是肆無忌憚地當著我的面罵她。我母親那邊的家人也不贊同,她們覺得那個男人是為了騙我母親的錢,一堆人圍著我讓我去說服我母親,說的那天我母親在我面前哭成淚人,訴說她的不易。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都沒什麼感覺了,父親酗酒,沒有一晚上是不醉的,試過半夜三更帶電話過來罵我母親罵我弟,也試過說要和我斷絕父女關係,大學拍畢業照那天,母親帶著她的男人來到我的學校,被姑媽知道了直打電話過來把我罵哭,說要是我讓那個男人來就讓我以後再也不聯繫她了。
我試過半夜想起這麼多年的過往哭到天亮,試過看見父母打架以刀相向,試過家裡面的店鋪惹上了黑道,連續一年被亂砸東西,試過看見我母親和我大姨為了她們的男人打成一團,最後斷絕親情,試過明明今天還住著房子,明天就立馬要被趕出來。
我這樣的人生,你問我累嗎絕望嗎無力嗎。
都有。
但我從來沒有過放棄自己。我唯一不放棄的就是自己。讀書一直很努力,高中也名列前茅,可惜高考失敗了,但是在大學我仍然很努力地去塑造更好的自己。
我過得開心嗎。開心,我有愛我的人有我愛的人。雖然我也沒談過戀愛,但是我會有喜歡的人,會有心動的感覺。
題主,無論你周圍怎樣這個世界怎樣。好好愛自己對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在前半段的人生中已經鬱鬱寡歡,為何還要讓我們的後半生受此牽絆。
這個世界,畢竟還是希望你開心的人多,希望你不開心的人少。
加油,共勉,願你早日找回自己~


抱抱你~真想一直抱著你,或者從哆啦A夢的口袋裡找一塊大大的海綿吸走你身上所有的悲傷......
誰遇到這樣的父母都會有創傷的吧,不過,好在你已經長大了,可以開始不依靠他們生活,開始為自己負責了。如果覺得母親的控制欲太強你可以去一個小一點的城市,找個山清水秀的,看看自己有什麼特長,或者就乾脆放自己一年假,半年打工,半年旅行,多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大家都在過怎樣的生活,然後問問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再慢慢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不苛求自己一定會達到夢想,但也說不定就能夠實現。就看你有沒有脫離父母的勇氣和力量。

感覺你的心理陰影面積不小,但也很正常,很少有孩子長大過程不受傷的,問題是怎樣療傷。現在的選擇比以前多了很多,你可以選擇寫作,把自己的不痛快宣洩出來,也可以用畫畫的方式,吉米不就是這樣嗎?但他的畫溫暖了多少人啊!還有麥兜的故事,憂傷地那麼可愛。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慢慢走出來,沒準兒還能順便幫助好多別人,多棒啊!

最後,不管你會不會選擇離開自己的父母,過獨立的生活(到年紀獨立生活了,但不是指交男朋友、結婚,甚至我覺得你現在的狀態不適合交男朋友。等以後狀態好了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而不是隨便找一個求安慰。)不管過什麼樣的生活,希望你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讀書會、驢友會什麼的,堅持一項體育運動。多關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父母的陰影下生活。

希望你越來越好,一定會的,加油!


前任是單親家庭的小女生。雖然很遺憾的分手了,但是感覺可以在這裡說幾句話。


1.一定一定要給自己安全感。
2.不要太敏感。
3.擺正愛情觀。
4.千萬不要把愛自己當成愛別人。
5.認清自己
6.要樂觀
7.試圖理解他人
8.交流方式要合適
9.思維開放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飄著吧,缺愛的人更要防止濫愛,別見個人就嫁了就好!


表示對樓主心疼,我也來講講我的故事吧。
老爸家重男輕女,老爸還排行老大,所以生兒子的責任更是重大。然後老媽就生了我,大姑娘。。。離婚的小種子從此埋下,很快,在我三歲的時候他們終於離婚了。其實我幾乎沒怎麼見過老爸,因為他是一名軍人,聽家裡其他人說官還不小,反正幾年回一次家,因為老媽還要上班沒空帶我,所以一歲多到兩歲一直是由保姆帶的,後來因為保姆不負責任被老媽發現,於是乎剛兩歲的我被送去了在農村的姨媽家,據大人描述,我被送去時剛學會走路,話也只會說單個的音節。期間老媽一個月去看我一次,據老媽說,她每次去看我,我看見她都會楞一會兒才會認出來,這樣一直過了一年,三歲半老媽才把我接回來上幼兒園。不過期間我應該很快樂,因為姨媽姨夫一直對我很好,而且從小就沒有父親這個概念,所以也就沒有失去的失落感。
後來他們離婚了,老爸沒有跟老媽掙撫養權 ,呵呵,肯定不會掙啊。老媽沒有瞞我,我也沒有覺得離婚是多大的事,有爸沒爸一樣。
不過,在學校我是不願提起單親這件事的,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單親家庭的孩子。
老媽一直全心全意的養我,而且老媽很強大,所以我過得很幸福並且與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
今年20了,已經17年沒見過老爸了,什麼樣子都不記得了,他也挺狠的,再不喜歡我,我也是他的種啊,17年,他連一分撫養費都沒有出過,老媽也硬氣,一分都沒有要過。我還聽說他又結婚了,如願生了個兒子比我小不超過,5歲。
我想對題主說,凡事啊,看開點,事情已成事實,難過也解決不了。不就是沒父愛嘛,有啥,父愛是啥,能吃嗎?能喝嗎?能花嗎?我從小就沒感受過父愛,不是照樣蹦蹦跳跳的。還有老媽對自己的控制欲很好理解,因為我們就像她的一盞燈,她怕我們消失,因為她們的生活曾經是黑暗的,正是有我們在,她們才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所以她們覺不允許我們出現任何意外。我的老媽剛開始也是,大學志願都幫我填了,不過後來我跟她講了我的想法而且告訴她:我知道她一切都是為我好,什麼都幫我安排好,恨不得把我的路都替我走了,但是她必須明白,路還是要我自己走的,就是陪她也陪不了全程了,一直讓我按她說的做,漸漸我會失去自我,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會像沒有舵一般的船,迷失在她為我構建的大海上,最後消失,所以給我一些機會吧,讓我自己試著活一下。後來老媽就不怎麼左右我的選擇了。我漸漸走上了自己選擇的道路。
樂觀點,堅強點,別把自己想的那麼糟糕,別給自己貼一些奇怪的標籤,對未來多些美好的暢想,父母們的不行只可以作為我們經營婚姻的教訓,不可以作為我們搞砸生活的理由。
加油,向幸福出發!


首先,我很想抱抱題主,因為我們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挺不容易的。
有一對這樣的父母真的會很受傷,其實我們不是非要要求父母為我們創造什麼良好的物質條件或者為了我們放棄他們的幸福,我們只是想要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可以讓我們停靠的心靈港灣。這其中最讓我們感到傷心的是,他們讓我們從小就看到他們身上最醜陋的一面而不是美好的一面,導致我們從小就缺愛、缺安全感......從而我們敏感,多疑,脆弱,孤獨…… 還有的父母甚至專制,蠻橫……這讓我們無所適從,如果有兄弟姐妹可能還好點,不幸的是我們大部分可能都是獨生子女,那麼我們有可能面臨不是很愛我們的父母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更有甚者,他們把對另一半的怨恨毫無保留的施加在我們身上,這更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孤獨。試問,從沒有見過陽光的孩子怎麼會懂得太陽有多溫暖?也許外人不理解,他們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片面的批判單親家庭的孩子,可是只有我們自己能夠理解自己。俗話說「從未身受,何談感同」就是這樣。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以我自己的切身經歷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愛自己和相信別人。
我因為眼睛像我母親而被我父親討厭,所以每次罵我的那些話里必定有「睜著你那倆眼乾啥?」,一開始我會傷心的,後來我想通了,要是我閉上眼睛那只有等我死了才行,可惜我現在做不到。關於窮養,我從小到大沒有任何零花錢以至於在學校作業本用完了沒有錢買新的用舊本子的背面使用而被老師罰站,因為老師認為我是故意跟她作對的。有一次我不得已借了同學一元錢買了作業本而沒有錢還天天被同學堵,後來我父親送我去上學我哭著不去他揍了我,我才說實話。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買過一件衣服鞋子,都是穿表姐她們剩下的(甚至內褲都是自己做的,更別提內衣了)我也沒有嫌棄過。只有一次,高中同學在放學的路上問我「你的衣服是穿你媽媽的嗎?」,就這樣我的父親到處跟別人宣揚我跟別人攀比,愛慕虛榮。後來有一次院子里的鄰居在外面說我父親對我不好,什麼都不舍的給孩子買什麼的,我父親回家後對不明真相的我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因為他以為是我在外面跟別人講他怎麼怎麼不好。後來還是奶奶出來說句公道話「你姑娘什麼時候在外面說你壞話了,院子里的人又不傻,你對孩子怎麼樣怎麼會看不出來。」至於打就是家常便飯,小時候很怕寫字,因為我寫作業的時候我父親會悄悄站在我身後只要我寫錯字用橡皮檫他就會一巴掌扇下來。只要他外面回來心情不好就是對我一頓打,中間有一段時間我不跟任何人說話,那會兒年齡太小不是很懂的,其實那會兒應該是心裡多少有點陰影了。
關於專制,在我們家我父親就是天,他說什麼我就得聽什麼,不然輕則罵重則打,對了,打罵時還要捎帶上我母親,據說當年他們鬧離婚時我母親跟他打架他沒還過一次手,所以就都還給我了吧。我上大學的專業是父親選的,他的理由是因為他出錢供我上大學如果不聽他的我就不要上學了,以後畢業他幫我找工作,不然就再也不管我了,我能不上嗎?其實在我的成長經歷里我的父親也沒有怎麼管過我啊,因為對於他來說什麼都是用打罵來解決的,後來我還曾跟我的閨蜜開玩笑說,要是讓我父親去上課學生成績肯定會好的,因為學不好打一頓就可以了。後來畢業時生很嚴重的病進急診室都是別人送去的,我爸當時看著我說,沒事再看看不急。在急診室里醫生想找他跟他談我的病情,但是我父親卻在打不停的打電話諮詢我在醫院的費用能不能報銷,這也是導致我後期只住了很短時間的醫院就要求出院了,當時醫生強烈的抗議我這個行為,可是我父親當時天天拿著醫院的費用清單跟我算賬。以至於出院後我父親今天見人說我住院花了三萬,明天見人說我住院花了他五萬,後天見人說我住院花了他十萬,其實我住院除了自費不能報銷的一萬元其他醫保都報銷了。我記得當時醫生下病危通知書的時候他們說,這養大了還沒見回報呢就這麼……其實當時我心裡挺難受的,因為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他們打我也好罵我也好或者給我吃的穿的差點,再或者他們天天跟別人說我的各種不好至少是愛我的,在那時候我才知道我錯了,我太天真了,在金錢面前我不算什麼。後來我才聽說醫院的醫生要給我捐款來著,我爸制止了,理由不是他多麼清高而是他好面子嫌丟人。
你可能會問我母親,很抱歉,我自出生懂事以來只見過她一面印象還不深刻因為那時年齡太小。說了這麼多也只是我經歷當中很小的一部分,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跟你比我有多麼慘,但是題主,至少你還能見到你的母親,雖然她很專制,會把她的壞脾氣發泄在你身上。我感覺你的父母他們互相傷害彼此以至於傷害到你,但是請你不要害怕,如果沒有人愛我們我們可以學會自己愛自己,建議題主可以養一隻貓。貓身上天生未泯滅的野性意味著它不可能被人徹底馴化,所以貓不會因為你喂它食物吃,給它水喝,讓它有地方住就會像狗那樣對我們俯首帖耳,惟命是從,我們也應該像貓學習,獨立而自尊。另外,對於我們來說學會「愛」最重要的是知道,付出多少都不等於回報多少,我知道對於普通的孩子都很難,那對於我們來說就更難了,不過沒關係,我們可以慢慢來,先從愛自己學起,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真好,你又有美好的一天了,」晚上睡覺時對自己說,「辛苦你了,晚安。」學會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雖然我們敏感多疑,可是我們善於理解別人啊;雖然我們缺愛,缺安全感,可是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因此而更負責任啊;雖然我們會孤獨,可是我們不會因此而去放縱自己啊……另外還有很多很多,找找自己的興趣點,也許是唱歌,也許是畫畫……不管是什麼都好,只要健康只要能讓你知道你其實很好你其實更值得人愛你尤其是你自己就好。
至於相信別人,這一點真的很難,我至今也在學習中,對於我們來說從小是看著自己最親近人的黑暗面長大的,所以真的很難,不過再難也要去學習,我現在的閨蜜就是我用真心換來的,你雖然之前我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可以講給你聽,但是至少還成功了一個不是嗎?我們一輩子還很長,我們還很年輕,還會遇到很多人,也許對的那個你還沒有遇到,上天現在還沒有給你也許真的有更好的預備給你,所以請你不要氣壘,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那麼現在呢?覺得孤獨的時候自己面對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擁抱。題主我們一起努力,未來的路還那麼長,我們絕對值得遇到更好的事和人而在那之前我們只有沉默和等待。最後《命運如此殘忍,他們不曾抱怨》里有這樣一句話我想與你分享:在與命運的抗爭中,「讓日子過的好一點」就是最大的勝利。


我爸在我一個月不到也是嫌棄我女孩,說要送孤兒院,後面我媽不肯,就在鬧離婚,離婚後還沒出判決我媽把我抱回家,我爸就來我媽娘家鬧,搞得人盡皆知。我媽在我爸那邊受盡折磨,下班回家還要做家務,婆家一家人在玩,不做事。我媽是教師,所以單位里也很多流言蜚語,我從小被人說是爸媽離婚的孩子,因為一個區的大家都認識。反正還被人孤立過。高中考到了遠的學校,大家不知道我的底細,所以我的高中過的很開心。我的外公外婆在這麼多年一直幫著我們娘倆,至於我爸一家,自從離婚後沒有聯繫過,撫養費在法院判決下一次性給了幾萬而已。在路上遇到估計都不認識我了吧現在。所以每當我童年犯錯的時候,外公外婆媽媽都會指責我,說我像他們一家人一樣,白眼狼,讓我記住,我是沒爸的孩子,我們家是窮的。我媽是因為我,所以才過的這麼累。很多時候我都想從樓上跳下去了,我是不是就是那個拖後腿的料?可是心裡想著這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風景,那麼多的好事沒讓我碰到,我為什麼要為我媽錯誤的婚姻買單?不知道為什麼我挺要強,估計隨我媽,在學校也是樂呵呵的,和誰都處得來,現在大學了也還好,但是在人與人交往中,還是希望對方能重視我一些,如果被輕視我可能會特別特別失落。不知道這是種什麼行為。而且我覺得我現在有點快分裂了。因為在這種條件下成長的孩子,早就被灌輸了長大了要孝順全家人都待你不薄,你要報答,你要報恩。這種情況怎麼說呢,這道理我不是不懂,反而在這方面與家人起了爭執。我認為單親家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並沒有自己的生活,為了女兒而活,我從小肩膀上的擔子就很大。現在大了,我在很遠的地方上學,我覺得只要我和朋友出去吃個飯,照些好看的照片,我都是在作死,都是在對不起全家人,因為我活的太快活。很痛苦。曾經還因為壓力太大幹過不少蠢事。說到這裡我想說我談過戀愛,我想和你說我的經歷。之前談過一個,對我太好,我也很喜歡,後面因為男方一直討論自己家境如何好如何優越 覺得自己家庭會受到他家的歧視,沒有繼續下去。我讀的大學也還好,不差,但我就很自卑,就像你所說的,缺愛,但又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千萬別信他們所說的,我對你夠好或者是我撫養了你,你別覺得和別的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一樣,你就要聽我的,按我給你安排的路走。為什麼她能理直氣壯地這麼說,因為這世界上的規則都是強者規定的。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家立業,還沒完全脫離家裡的幫助,你媽媽潛意識中會認為你還弱小,你並不強大,這世界上強者不僅定規則,而且弱者還要服從強者。單親家庭不是你的錯,你不必為他們曾經犯的錯折磨自己,自己變強大才是首要任務。


我就說下面幾點吧
你爸爸是個人渣!
並不是所有男人都是人渣!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以及被愛!
現在單親家庭很普遍,沒有人會在意這個,即使有,也是因為他不夠愛你而找的借口
你需要振作起來!好好改變自己好好打扮自己好好去愛


從小沒花過父親的錢,導致成人後不習慣花男人錢不知道算不算。
從沒談過戀愛,不相信男人,對男人感到恐懼,然後就是現在有點懷疑自己的性取向了。
其實我們這種從小缺父愛的女孩挺可憐的,畢竟這世上最應該愛自己的異性卻不愛自己,所以心裡一直很自卑,覺得沒人愛自己,即使有人愛那份愛也不會持久,也就不去愛了。
大概會孤獨終老吧。


單親家庭或許很苦逼,但是工作後就不會再那麼弱小那麼可憐了。我也是94年的,6歲父母離異。爸爸一個月只給400塊生活費,所以經常要去找他要錢,但是對他的仇恨讓我不願意也不敢跟他說話,所以經常要不到。媽媽沒有工作,覺得我是包袱累贅,經常打我罵我詛咒我死,成年後還會打我。幸好有一台電腦陪著我長大,於是我迷上了通宵熬夜看劇。唯一的優點就是擅長裸考,混了個二本。23年沒有交過一個朋友,媽媽現在也離開我了,跟人的聯繫就是偶爾跟媽媽打個電話,但是可能習慣了宅吧,覺得這樣活著也沒什麼不好。其實一輩子不戀愛不結婚也是可行的,沒有誰離開誰就會活不下去,正相反,這五年我很享受這種一個人的自由。過去和她擠在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裡,心裡那麼多痛苦委屈卻不能跟她說,說了可能還會挨一頓打。跟自己相處很輕鬆自在,跟一個對自己不好的人呆在一起才是最慘最孤獨的事情。


單親家庭長大,不到兩歲時父母離異。跟著父親生活,現如今沒有談過戀愛。甚至不止一次被他人以為是女同。而且之前一直以為是自己眼光太高,慢慢的才發現現在自己心理出現的問題。和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努力讓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展現出沒有因為這個事情與他人有什麼不同。但是自己內心知道,我和他們不一樣。喜歡一個人呆著,太熱鬧的地方會不自在,不會和他人相處,面對異性相處條件反射般抵抗,就算努力讓自己接受,也會有一定的限制。雖然不能概括而論。但是這種情況的女生也有很多。希望我們能夠早點自愈。擺脫現狀。如果你是獅子座女生。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那麼。我們應該很相似。


原來我以為單親對我沒有產生影響,原來不結婚也是其中之一。(我以為是自己比較獨立,所以不想結婚)
我來說說我的故事吧。22歲,今年大四了。說的可能有點亂,匿名還是怕被人認出來(以防萬一),不想偷偷的藏起自己的故事,也希望能有人能看到。說完我就打算釋懷了。
下午的時候,在看他們在做鋼筋水泥,慢慢慢慢的看,然後我就想我為什麼來到了爸爸的家,讓自己那麼難過。(我覺得我是沒有家的,我離婚以後和媽媽在一起,經濟不好,我和媽媽就住在了外婆家)(爸爸再婚了,昨天我和那個小弟弟說我出去一下,然後小弟弟說,你要回家了嗎。我愣了一下說,是啊。)
我父母在我四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吧,因為我記得幼兒園是在龍港上的,小學一年級到外公家上的,然後據說是我太調皮了,外公不帶,就又給了我媽媽和外婆。之後就在龍港上了小學。
因為之後,爸爸暑假或寒假總是會來,爺爺是比較希望他們兩個復婚的,所以我也感覺我最終還是會回家的。後來,高考完,爸爸他們來送了一萬元,媽媽說,等你上大學了。媽媽就和爸爸復婚。結果是,爸爸在我高一的時候就再婚了,其實爸爸再婚我是沒有什麼意見的(我對我爸本來就沒有感情,只是感覺我媽就會比較孤獨)。我是大一暑假回去吧,發現我爸再婚,眼淚真的是刷一下就出來了。其實還是蠻難過的。(也就是覺得爸爸被搶走了吧,還有了一個小弟弟)。
之後,我想想,沒事啊。只要他們對弟弟好(我有個親弟弟),媽媽我也會照顧,而且我也這麼大了,有什麼呢。然後也會再回來爸爸的家(寒暑假的時候),我以為我釋懷了。每次都以為自己調整好了狀態,可是沒有啊,每次看到那個阿姨和弟弟很好的時候,眼淚就開始打轉了。以前沒有想,現在我在想我到底是過來幹什麼的。讓自己難受,也讓大家難受嗎。來這裡後,我感覺我把一年的眼淚都哭完了。
可能我是想和弟弟待一會兒,可是我覺得他並沒有這麼想吧。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心理不健康。我也不知道是愛弟弟,還是覺得有一個弟弟很好,所以才想盡一點姐姐的責任(現在我發現自己都脆弱的很,為什麼會想要去給弟弟愛呢)(弟弟不記得我們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了,我以為他記得的,後來才發現所有的東西只有我記得啊,然後編造了一個姐弟情深的假象,可能現在他在這個新家庭里很適應,反而是我來了,才造成悲傷的氛圍)
現在我想了一下我為什麼來這裡,一部分原因是來看看爺爺奶奶,還有是為了拿紅包(我真的不是那種拿別人錢不會臉紅的人),還有看看弟弟。自己這麼難過的原因,還是感覺沒有家吧。
我不難過了,祝福我爸爸和那位阿姨。我也覺得我和弟弟也不會有什麼交集了。他在浙江上班。我估計是在福州或者其他省份。
希望大家都幸福。我不哭了。
明年畢業。
可是我還是不想結婚。或許我能遇到我的那個人。


同齡,經歷相似,沒談過戀愛,幾次都是只差表白但都沒有踏出那一步,是自卑吧。


相似。
或許我們的一生不必非得那麼完美,有缺憾才會在遇見幸福的時候格外珍惜。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把心把過去都原諒,明天會更好。加油。


母親極度依賴的自己 但是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


我看了實習醫生格蕾,就發現我也有那種性格缺陷,,,常常覺得自己不會幸福了,,,雖然自己研究生畢業,長相身材還可以,也有了自己的小房子了,經常覺得就這樣一個人也挺好的,遇到喜歡的,也覺得自己不配幸福


看到題目想要寫篇自傳。
我自幼單親,跟著母親生活,父親在我三個月大的時候和我母親離婚,隻身回了四川,所以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見過他。
母親是個殘疾人,小時候母親對我的管求很嚴格,通常是兩三天暴打我一頓,每次都是扇巴掌,無論我做什麼事都必須向她請示,並且爭得她的同意才能行動,否則又要挨巴掌。姥姥姥爺一直帶著我,因為母親的工作比較特殊,一天我們只能見不到一個小時的面,但這段時間裡大部分我都是被訓斥,被暴打。這現象一直到我三年級出現了變化,那一年我姥爺死了,姥姥從此一病不起,頂樑柱沒了,家裡的重擔全部壓在我母親一個人身上。她變得更加狂躁,動不動就拿我發脾氣。從那時開始,我的性格開始變得異常孤僻和暴躁,在學校里沒有好朋友,在家裡和母親打架。
到了初中,經常是一周見不到母親幾個小時,除了吃飯時間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家裡和病倒的姥姥住在一起。我不懂事,也不去照顧她,經常是躲在房間里寫作業,玩電腦。這時我在學校里還是沒有好朋友。
我有兩個舅舅,平時不管我家的事。到因為母親從小沒法帶我出去玩,所以基本上都是舅舅們帶我出去,但畢竟不是親生,很多不舒服的感覺我也只能埋在心裡,但他們能帶我出去我已經很開心了。
因為小時候姥姥的教育,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一直都名列前茅。也就是因為一直以來的優秀導致,我目中無人,驕傲,追求完美。追我的男生很多,但我還是沒有能說話的朋友。
因為長期以來沒有正常的人際交往,導致我到初三以前都沒有跟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過。
初二暑假,我結交了社會青年,在那個時候我覺得有一份友情特別珍貴,甚至鑒別不出來是不是友情。他們告訴我要學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比什麼都重要,稱兄弟,吃飯局,喝酒唱K。我家當時很窮,只有到過生日才能吃上雞爪子,因為結交了不良少年,我一天可能就要花50塊錢左右。媽媽終於出來制止我了,後來在她的幫助下我跟他們絕交,也改掉了這些惡習。
初三奮鬥了一年,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
上高中了,我真正的風浪來了。
剛上高中,因為我成績優秀,體育很好,口才不錯,獲得了很多的追捧和肯定,也得到了好人緣,收穫了我至今為止的兩段感情,一段友情,一段愛情。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一件事引來了一些同學的不滿,再加上自己不善交際,不知是怎麼回事就得罪了幾個有勢的同學,我就被校園冷暴力起來,其中有一個同學的家長是我們的年級主任加代課老師,結果我就被她各種各樣的挑刺,動不動就是罰站,滾出去,叫家長。後來在冷暴力的壓力下,我出現了幻覺,得了被害妄想症,抑鬱症,狂躁症。我每天都精神緊張,覺得有人監視自己,不斷心慌,喘不上氣,每天大哭。於是我休學了,配合藥物治療。
我開始懷疑我的那位朋友,她最後因為實在不能忍受我的多疑而離開了我。
我的前男友一直默默陪在我身邊,鼓勵我,可是我不斷地給他找事,發脾氣,最後他實在忍受不了我也離開了。
我覺得我很對不起他們,可是做過的事情也無法挽回了,有時候夢裡會夢到和他們快快樂樂的一起玩兒,醒來後才發現這是個夢。
說說我的性格吧。敏感,多疑,偏激,缺乏安全感,固執,孤僻,狂躁,內向,悲觀。我極度不擅長人際交往,不相信別人。
現在又沒有朋友了,學習也不好了,身體也不好了。
但母親從我生病以來辭掉工作陪在我身邊,我覺得就夠了。
希望所有單親的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吧!


謝邀。是的...真的是缺愛帶來的不安全感、自卑感--不願和外界接觸。覺得既然你在知乎上提問問題希望大家能給你一些建議,那你肯定是想走出來的。找一份喜歡的工作,或者給自己定一個好的目標為之奮鬥,把生活充實起來,有積蓄了,可以報一些興趣班,繪畫之類的。會對你有些幫助。只有行動力能幫你,其他的再多想法也是沒有太多益處的。

你的經歷我也能有所體會。雖然我的家庭很完整,但是我爸也是個脾氣很不好的人,還特別好面子,雖然我能理解這是他從小成長的環境所帶來的這種性格,但是很多時候還是很無法接受他在意一些在我看來無所謂的東西。我記得我畢業後,想二次考研,跟他一說,他便說「我有病」。因為這個我哭了好久,好像他在乎的他自己,只要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其他時候不會主動關心我,還會在一些重大事情上打擊我。

我的前男友成長環境和你很相似,但他是在5歲的時候父母離異的,跟著媽媽生活,沒多久他的媽媽改嫁就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直至成人,他對我很好,但是他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作為男生也不太有擔當,我們兩個在一起很多事都是我去處理。後來他劈腿了,和一個讓他更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了。

家庭不和比較缺愛的孩子是這樣的,生活上有些被動,做什麼事情好像都有些消極,誰有安全感就跟誰走。

我剛失戀的時候很消極、悲觀,也很自卑,再加上剛畢業剛進入職場有諸多不適合需要磨合的地方,精神狀態一度很糟糕。

我現在辭掉了工作,準備從新開始考研。重拾了夢想,有了目標,整個人好了很多。如果對現狀不滿,最好的做法就是去突破,去改變。找准意見熱愛的事或者想要達成的目標,去做。它們是「良藥」,會對你有好處的。雜七雜八說了很多,不知道能不能對你有一點點幫助,如果那樣,那太好了。祝你越來越好。

From:和你一樣孤獨的陌生人,匿了。


我的感覺應該是對男人極度不信任 即使有人表白也會認為只是三分鐘熱度 並不是真正的喜歡 極度缺乏安全感 敏感 脆弱 不相信愛情 有很嚴重的矛盾心裡


推薦閱讀:

男友覺得我不是那麼吸引他了,我不知道是否是平淡期,他說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缺愛女孩的悲慘人生 我該怎麼活下去?
暴飲暴食是不是缺愛的表現?
缺愛的孩子,在人群中能第一眼識別嗎?缺愛的孩子常見的表現有哪些?缺愛一般是由於什麼引起的?
為什麼缺愛容易造成性格扭曲?

TAG:自卑 | 抑鬱 | 單親家庭 | 逃避 | 缺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