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耳機?


選購適合自己的耳機、耳塞、音響的訣竅是多買多聽。若這輩子用過的耳機不過三五副,就別談什麼合適了,湊合用用就行,它也不會給你唱的跑了調去。
至於別人(我)的推薦,看看就得,真要看的中毒,朋友家有最好借來聽聽,實在不行可以去實體店聽聽。別用實體店的音源,用自己的手機聽自己經常聽的歌曲為好。到底合適不合適,就像一雙鞋子,我穿著這個尺碼合適,你來就不一定能穿進去亦或是大了也可能磨腳,聽音觀的問題嘛。

我自己的這一生呢,也折騰了不少耳塞耳機,走了不少彎路。就獻醜在這裡挑幾個我自己實實在在用過的說說,圖片全是自己以前隨手拍的,沒那些個網上扒來的圖漂亮,但是自覺比那些自己就聽過一耳朵甚至實物都沒見過的推薦還是有點區別。下文粗淺談的優缺點,全是我個人感受,可能我覺著的缺點在其他人看來是優點,反之亦然,總之就是個聽音觀取向問題。折騰這麼久下來,我個人的聽音觀偏向中高頻,低頻方面要求要有質感,但量不能太大。人聲喜歡略近,樂器則縱橫撐開聲場為宜。

耳塞篇

先從便宜的來說,創新 Aurvana Air ,13年購於京東,當時489入的,就覺得好看,買!

優點:好看,便宜,低頻不渾,中高頻、聲場、解析在同價位來說表現尚可。
缺點:人聲較遠,不夠通透,不喜歡耳塞式。

創新之後是國貨威索尼克GR07,看了評測想買來試試感覺。599購於京東,略買貴。

優缺點:佩戴還算舒服,低頻方面有量但質感稍微欠缺了一丟丟,中高頻同價位相比創新AIR應該是不相伯仲,齒音控制稍微差了一點火候。另外我喜歡入耳式。自帶海綿套帶著也很舒服。

接下來是森海塞爾的MX985

優缺點:我對這位傳說中耳塞式中的王者不是很感冒,塞子是一朋友送我的。感覺悶,人聲遠,解析也一般,價格高出AIR一截,所以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逼格稍高。森海家的粉,並且喜歡耳塞式的,可以推薦。朋友貌似是699購於新蛋。 @肖四爺

然後就應該是舒爾家的SE425了。

下面那白的是425,動鐵塞,低頻...好像沒有低頻,完全沒有動瓷大慈。但那個時候聽音觀有點變態,超不喜歡低頻,所以感覺挺棒的,因為中高頻比較出彩。

說到這自然就要說535了。

優缺點:低頻...還是有點殘廢。解析高,人聲貼耳,就是聲場窄了那麼一點,有時候會有頭中效應,就感覺音樂全是從你腦子中蹦出來的。前方無能...全在腦中了,所以非常適合聽點女生口水歌,或者來點吉他伴奏的民謠都非常不錯。大編製一類就不行了,聲場撐不開。

漂亮的UE900。

多了點圖,因為覺得漂亮,見諒...這貨解析非常高,四單元動鐵,人聲稍遠,橫向聲場較好,但沒有樂感。什麼意思呢,就是每次聽這塞子我就感嘆哎呀這個解析真高,哎呀那個提琴的泛音不錯,嗚呼左邊這個鼓點好,倒頭來歌沒聽著...現在貌似出了900S,聽說是做工好了些,調音沒變,有機會要去試試。

耳塞推薦最後一副,15年購於京東的威士頓W60.

優缺點,缺點就是貴,為了提升10%甚至更少而投入兩倍三倍的價錢。優點,目前暫時覺得不上定製的話,W60滿足我的需求了,低頻量不大,但質感很棒。中高頻也完完全全符合我的感受,總之就是耳塞到這我就沒聽過其他更令我滿意的了。可是細細一想,相比GR07 air等塞子,W60提升了也就百分之十幾,值不值得得看自己了。

耳機篇

偷個懶,三個一起說,左邊那個紅紅的轟頭利器就不說了,一點也不喜歡。中間的創新live2,好耳機,最便宜應該是349的樣子可以在京東買到,非常實誠的一耳機。聲場較寬感覺很舒服,解析尚可,就是我戴著不好看,顯得頭大。右邊那黑乎乎的一坨是森海家的大饅頭,文藝清新,適合給小女朋友用,低頻算有質感,中高頻呢不算出大彩,但久聽不厭,十分有味道。

左起大饅頭,死丟丟,FILL。
這裡說一下汪峰團隊打造的FILL。

這款是無線藍牙版的,極果網送給我的小禮物 @Ji Guo 有喜歡的可以去極果網看看評測,感覺他們是一群土豪組建的土豪網~
這耳機總體是偏中低頻走向的,實話不太符合我自己的聽音觀,低頻厚實,也還算有質感。中高頻不是太出彩,有點點悶。主動降噪功能做的還不錯。還可以在耳罩上滑動觸控操作,非常方便。出街黨選擇它還是不錯的,帶著也還舒服,體積摺疊後也小巧,比森海大饅頭那巨大的盒子便攜多了。

接著還有飛利浦的SHP9500

300多塊錢的耳機,我帶著不舒服,但素質尚可,這個價位來看的話非常不錯,如果喜歡live2的外觀可以選live2,喜歡這個可以選這個。

然後就是他身後的AKG K701大手辦了。

我現在是用的索尼UDA-1來推,覺得挺好,用iPhone直推都不會出惡聲,各位完全可以聽過以後在決定是否可以要這個手辦,1000左右的價格非常值。三頻方面不多說,這個評測太多,什麼鬼都有。我現在基本在家用耳機就用她,因為她帶著最舒服。

耳機就這麼點了,沒玩過大幾萬了。現在耳機就停在701上不動了。

音箱篇

音箱玩的不多,第一次買的音箱是漫步者一款200多的。零幾年的時候。
買回來沒一個月就有了電流聲,那時候的聽音觀是能出聲別出奇怪的聲就行。所以有電流聲的漫步者要淘汰掉。
接著買了一個麥博的FC360。

感覺,好!沒有一絲絲電流聲,後來送朋友了,到現在還是一樣沒有電流聲。棒棒的。

之後覺得得有點追求,就上了惠威的T200B.

因為工作原因搬了幾次家,重啊!

到目前為止,這是我聽過的最喜歡的有源音箱,期間蹭聽過我哥的bose C5?貌似叫這個。聽過朋友的MKIII。還是喜歡T200B,低頻不轟頭,下潛深而有力,中高頻方面更是符合我的要求

後來折騰病有犯了,就又入了索尼家的SS-HA3,本來想買HA1的,可惜買不到。這款評測較少,我就想著嘗嘗鮮。這是入手的第一款無源音箱

個頭小小的,低頻量大,有點散,有一點轟人的感覺,這是我最不滿意的地方。聲場,聲箱分離完成度都很高。中高頻,特別是人聲表現都還算令人滿意。還有個令我滿意的地方是這貨是79.9刀從woot購買的。等HA-1 99.9刀的時候準備在買個回來試試感覺。

以上,就是我折騰的一段經歷。其中還有各種前端什麼的,題外話,就不多說。
HIFI這東西,各有所好,人各不同,大家好不是真的好,自己聽的感覺對了,才是合適的。
我始終覺得,耳塞耳機音響不是常規的數碼產品,他們是樂器。
要找到一件稱手的樂器,多聽多試多用,自然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然後就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買適合自己的樂器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題主和各位看客有一點點幫助,若能如願,則目的達到了。

/AFK


如何獲得更靠譜的耳機推薦

應該說知乎上耳機區最為常見的一種問題就是『求推薦』,但是給出的信息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是不夠細緻的,以至於沒有辦法給出『靠譜』的推薦,就算是完美符合題目信息的型號,也很有可能被題主一句『我覺得不大好看』而PASS,這是很讓人鬱悶的一件事。

所以我在這裡想要稍微提幾個『Tips』,供各位想要求推薦的知友參考。

1)對於耳機來說,最重要的是『使用場景』。因為包含在這其中的很多要素,是具有『一票否決』的重要性。比如『宿舍』『辦公室』『圖書館』『出街』『坐車』等場景,都是不需要考慮開放式耳機的。而對於家用場合來說,開放式又無疑是首選。這個場景還包含諸如『外觀』、『便攜性』等一系列要素。並且,這是『無論對於耳機多了不了解都能寫得出來的』,也是避免後續使用上麻煩的最重要的屬性,請認真對待。

外觀的話請盡量避免『適合女生,要好看點的』諸如此類的描述。請直接用多圖來展示自己心目中比較好看的耳機,並且盡量總結沒有歧義的客觀描述,比如『喜歡白色』、『能夠把耳朵罩住』。順便提一句佩戴狀態好不好看和放在桌上好不好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下圖:

2)其次需要描述的是『功能』。這個功能主要是包括『藍牙』『降噪(主動)』『線控』,其他的更加具體的還包括『可換線』,甚至規定更為具體的插針形式,不過似乎知乎上不需要討論到這麼細緻……這個如果有特殊需求的話一定要說清楚。另外需要提一點的是『隔音好』『(主動)降噪』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為了避免混淆請使用『隔音好』或者『被動降噪好』這樣的描述,而不是直接說『降噪』——在大多數場合這就意味著你需要的是主動降噪。

『隔音好』大多數時候和『不漏音』是共存的,同時往往和『佩戴好』是矛盾的,通常來說,對耳朵壓力越大隔音越好(諸如ER4、HD25)。請考慮好優先順序。一般的壓耳式耳機(如K450)在面對較為嘈雜的環境時比較無力,而MSR7這樣的包耳式耳機的效果還湊合。

3)『預算範圍』(耳機檔次)、『購買渠道』是接下來需要確定的。除非對於目標價位耳機已經比較了解了,否則不要輕易浮動——『如果好的話可以加錢』這樣的描述是絕對不要出現的,請直接將上限確定出來。你可以補充一個期待的價位,但是上限這個值的重要性可能比你想像得高得多。同時購買渠道也是一個特別坑的事情,同樣的耳機美行和國行差價可能過千,比如HD25的水貨一般在1K4以內,而國行直接飆升至2K2+價位,性價比顯然不是一個檔次的。如果不能接受海淘、淘寶之類的方式,只是願意在京東、亞馬遜這樣的電商處購買,請務必註明。

至於『性價比』這個問題,不要期待花個幾百元能夠買到一個媲美2K+的高端耳機,只有在特別罕見的極端情況下這件事情才是有可能的。當你說性價比的時候,一般我會默認你願意為了聲音犧牲很多其他方面,比如做工、外觀、佩戴等等。一個優秀的產品根本不需要用『性價比』這個概念去衡量它,只需要誇它好就行了。一般來說如果拚命強調『性價比高』,那麼這個產品多半是一個比較LOW的水平。說真的,我推薦耳機一定是因為它『好聽』,而不是因為它『性價比高』。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JVC的FXZ200、AKG的K374和羅技的UE900(非S版本),你確實可以說性價比很高,但是這三個我覺得都屬於不好聽的耳機,所謂的性價比再高也不值得推薦。如果你的預算確實非常緊張,並且不是很在意其他方面,那麼這樣的產品確實可以考慮;如果你的預算還比較充足,想要一個更為全面、靠譜的型號,那麼根本不需要提及性價比,大家推薦的自然會是那些同價位有口皆碑的優秀產品。

4)『聲音』。這是一個大頭,也是最讓人糾結的地方。我承認很多人提到的「我聽流行」「我搖滾爵士流行NA都聽」「古典為主吧,其他的也有接觸」這類描述有一定幫助,但是我心目中的適合流行的聲音風格,可能和你心目中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並且聲音風格幾乎完全相反的CK9和W4R都可以說是『適合流行』,類似這樣的限定條件有一定幫助,但是並不值得信賴。

這個背後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虛無縹緲的聲音用文字描述出來,並且確定別人的理解和自己是一樣的——然而根本不會達到這麼理想的情況就是了,我們所能夠做的僅僅是不斷推進儘力接近而已。

對於聲音這個部分最好的描述是什麼?我現在使用的器材是什麼,我對於現在器材聲音主要的不滿在哪裡,我希望在哪些方面提升,我更喜歡什麼風格的聲音。這幾個的問題背後的意思就是『先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簡單的『我想要聽起來更爽』。說真的,如果你無法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聲音,僅僅是希望更好聽、更爽、更感人,那麼求推薦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從熱門型號當中抽籤得到自己喜歡耳機的機率也不會比看推薦低多少。

關於聲音的部分說簡單也很簡單,把握好自己的需求,儘力描述得腳踏實地一些,細緻一些就好了。儘力不要用『低音勁、中音準、高音甜』這樣的描述,說真的,這樣的描述和所謂的『三頻均衡』一樣,對於篩選幾乎沒有幫助。相信我,兩個人都說喜歡『三頻均衡』的耳機,但是一個聽汪峰一個聽梁靜茹,這兩個人心目中的『三頻均衡』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

5)如果你真的想要比較靠譜的推薦,並且有較為明確的購買計劃,最好的方式依然是(提問後)私信詳細詢問具體型號的情況。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得到一個更主觀,濕貨更多的回復絕對是比幾個型號,或者幾句話來得更有價值的。

另外,請一定做過一些基本的調查之後再來提問。對於一些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題主,有的時候真的是比較無語……

題主:1K價位有什麼好耳機么?主要聽流行。

答主A:題主是要出街么?這個價位有XXX和YYY可以選擇,特點分別是XXXYYY……
答主B:如果是搭配手機的話,SSS不錯,海淘價格喜人,只需要OOOO就能買到,推薦店家……
答主C:我自己有UUU,這個不錯,我是搭配III前端來聽RRR的,聲音細膩聲場寬闊@#¥%……

題主:哦。我覺得BBB更好看,還是買這個吧。

說真的如果想要讓別人幫忙初篩的話,我還是更推薦貼吧(耳機吧),那邊一個是想像力更為豐富,各種熱門冷門都有人討論;另一個是人多啊。你看知乎耳機區才有幾個活躍分子,耳機吧起碼能夠得到的回復多得多,這多有效率啊是吧。

最後由監聽耳機顏值擔當K240 MONITOR結尾好了。


給人做「指導」,至少自己要買過比較多的耳機吧~就我而言,頭戴買的比較少:hd650,hd600,dt880,飛利浦x2,ad1000,shp9500,k701,hd10e,mdr-1a,創新live;

塞子就多了:dita truth,w60,楓2,ex1000,fx1200,gr10,gr07c,gr07x,gr07限量版,dn2000,um3xrc,fxt100,swd2,創新air,索尼e888(泰),明凈1.0,大黑,大白;蹭過的有:櫸,緋櫻plus(音茶樂大法吼啊),se846,qdc5hifi,dita真相,n3ap,dn2002,stax 002mod,001mk2……(可惜k3和ie800假貨太多了,不敢買)

以下正文:

HiFi是個坑,和單反類似,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一條耳機賣幾千上萬、一條耳機線賣上千的,入坑之前首先得問自己兩個問題:

1:根據自己的當前預算,選擇一條耐用易驅動外觀合適、佩戴不差的耳塞/平頭/便攜頭戴這種情況下,音質倒不是特別的重要)。找個空閑的時間,去當地的耳機店,試聽後購買即可;如果當地沒有專業耳機店,那麼可以參考網路上的評價,切記不要加錢!不要加錢!不要加錢!買了後就專心聽歌吧,不要關注耳機了。


著重說說2、3:

(1)聲音要出來,是需要一套系統的,包括音源(音樂格式和解碼器)、放大、耳機三部分,無論哪部分出現短板,都會限制到聲音。

(2)另每個人的聽音取向不同,要選擇適合自己聽音的系統/耳機。

(3)能蹭就蹭,能試聽就試聽。拒絕盲狙從我做起。

2.如果選擇這個,就要多跑耳機店了,或者多參加燒友聚會;小城市的話,建議把重心放在音樂本身,器材的更換速度不要太快,遇到自己能沉浸下來聽的耳機,就不要輕易再換了。另外,二手是個省錢的玩法。

3.這個可以認為是燒器材了。那麼,強烈建議購買二手器材!否則一入一出,虧的可不少。此外,購買時要考慮如果聲音不喜,後期轉手的問題。所以盡量不買冷門產品,不對耳機進行改動,否則二手很難賣出去的。如果不能接受二手,還是能蹭就蹭,能試聽就試聽;網上的文章,可以參考耳機的調音取向,但是耳機素質方面往往不準確,帶很多誇大的成分。


最後,說說耳機本身:聲音(調音+素質)+驅動性(阻抗+靈敏度)+外觀+佩戴「=耳機。

「調音」(聽感)反映的是對耳朵的討好程度,因人而異,和價格沒太大關係。有些人喜歡轟頭感,那麼就偏愛低頻量多的耳機;有些人喜歡聽器樂,那麼高頻亮的耳機則很可能愛不釋手。你喜歡的風格,或許別人入不了耳,所以一個耳機好聽的前提是對口味,而不是多牛x。

「素質」決定一個耳機牛不牛x,基本價格相關,但是耳機界也存在「坑貨」;兩者結合起來,構成對一個耳機聲音的認識。具體哪些屬調音範疇,哪些是素質?見下圖(不同材質的耳機線對聲音的影響)。

「驅動性」:一般認為阻抗越高,耳機的潛力越大(素質),平頭尤為如此。如果手頭沒有比較好的音源和放大器,那麼建議選擇容易驅動的耳機;當然,如果想一直燒下去,前端的升級也是必須的。此外,耳機難推,可能在於阻抗高,此時需要一個推力大的放大器;也可能在於靈敏度低,驅動好它需要大電流。
外觀和佩戴因人而異,在此不做討論。

有啟發就點下贊啊,囧RZ


你所能見到的知乎可能最完整性價比最強的耳機推薦來了!各個價位耳機耳塞前端的性價比爆表的耳機應有盡有!寫這篇長文需要你的點贊讓我從這170答案底層爬上來,感謝合作!

另外我的建議首先是,能試聽盡量去試聽,各種搭配,各人的喜好都不同。 另外圖是網上隨便找的……別吐槽 首先,低價位絕對的王者,性價比神器,威索尼克vsd1/1s(系列)129元 vsd3/3s 269元

我就敢放話,300以內其他品牌任何耳機都不如vsd1系列!當年宣傳的秒300超600平1000當然是開玩笑,但是有其他一線品牌500左右的水平。 作為一款低端耳機卻有著還不錯的解析,高低頻,其他的低端耳機要不是低頻有氣無力,要不就是渾濁,vsd1/3顛覆了這個局面。 vsd1系列性價比爆表,vsd3比vsd1稍好一些,當然絕對沒有價格體現的那麼多

適用人群:vsd1,男聲,搖滾,vsd1s,女聲,器樂

下一款也是則是跳水狂魔創新的創新IE3!曾經在千元價位受到認可,600價位被認為性價比很強,如今跳水到了420這樣(日行)

如果你想享受細膩的女聲,動鐵那驚人的解析力,對低頻搖滾不感冒,強烈推薦!

好了,沒錯,如果在這個價位喜歡低音,樓下同學說的是,你就選擇gr07,gr07也是非常超值的。

如果你主要在室內使用,頭戴式開放耳機比入耳耳機同價位強不少,聲場和自然度都更好,好的,下一款可以說是神器! 飛利浦shp9500,美行420元

整體水平和森海塞爾hd598(國行1500元,hd598已經是性價比可以的森海耳機了)差不多甚至在好的前端下略微勝出,非常全面的一副大耳機,而且佩戴非常舒適

不建議用手機驅動,功率太小有氣無力,推薦買一個USB音效卡(筆記本)比如樂之邦02us 或者台式電腦就買華碩老虎卡。 不想買的話就電腦直推吧……也可以超越其他1000的耳機 使用範圍:全部!素質非常高的耳機

如果覺得開放式耳機會影響舍友怎麼辦?其實還有一款耳機也是佩戴不錯適合打遊戲聽音樂時候接電腦用,而且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創新live!系列和同是封閉式耳機的索尼mdr 1r(1000元)來說反而更好 買一個回來 插電腦挺值得的。

好了,低端價位的推薦完了,開始推薦中端價位的耳機,耳塞 創新IE3原本就是中端耳塞的主力軍,所以千元內沒哪個值得推薦了

如果想體驗次旗艦的耳塞,性價比最高的當然是羅技 ue900~(港行1400,國行好像促銷1500?) 雖然整體口碑比威士頓w4r略遜,但是價格便宜了40%啊,基本是一個檔次的耳機。 拳拳到肉的低頻,暴力的解析,而且動鐵耳塞的好處是,非常好驅動,隨便一個手機一插就有好聲音~ 推薦

耳機則是 akg k701 800元~曾經2000元3大並駕齊驅的三旗艦如今只要800元,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悠揚的女聲撩動心弦,輕音少女中秋山澪的耳機,也稱,大手辦~

低音不行~其他挺好,為什麼說她是手辦呢,因為不好伺候啊,普通電腦肯定是推不動的,屬於,看上去很便宜,其實伺候起來不便宜的類型


關於高端耳塞 無非就是k3003和定製~se846性價比一般,其他無可奉告,都到這個等級了沒什麼好建議的


開始推薦前端(mp3) 恕我直言,現在的前端的音質加成基本建立在體積上的,沒有體積運放和穩壓和供電都做不好,耳機發燒友願意扛著炸藥包出去為了更好的音質

對於普通人來說,千元內的耳機手機直插就行了。 索尼系列的mp3主要在於那種音染,體積很小,但是音質還不如iPhone(iPhone音質比大部分安卓好) 如果為了便攜可以買一個,為了音質不建議。 如果你是準備在火車上飛機上或者圖書館用,可以考慮一些體積大的mp3,體積小的沒有多少加成的,不如用手機。 推薦一個國產的,學林960(1500)

論音質論壇的看法是可以和索尼zx系列比一比,價格只有一半,當然,操作系統有差距~看在價格份上還是忍吧。

什麼,你們想要逼格高大上的四大廠商的耳機推薦?也是,畢竟這是要研究,如何優雅的炒土豆絲的知乎啊

我也推薦幾個知名度高廠商的產品

封閉式耳機千元王者 鐵三角良心作品 ath m50

1500元流行王者,歌德 sr225

最強非入耳耳塞之一,森海塞爾 mx985

同價位音質最好的封閉式便攜耳機之一,鐵三角es10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答案慘不忍睹的在最後面····好歹我也寫了6個百贊答案了好嗎······求點贊,歡迎在評論區直接詢問耳機問題,價格是點贊一次233···

有贊的話我就再更新一些····


需要考慮一些問題:1、需要耳機,還是耳塞。

2、是否需要通話功能,運動防水功能等特殊要求。
3、需要什麼樣的原生介面,2.5mm?3.5mm?4.4mm?6.35mm?無線?usb?lightening?
4、舒適度上考量:一年四季使用嗎?耳機的話,怕熱嗎?耳塞的話,怕太深導致疼痛嗎?怕塞不緊嗎?
5、隔音有要求嗎?(是否在吵鬧環境使用)漏音程度有要求嗎?(是否在圖書館等特殊環境使用)
6、聲音相關的考量,反倒不用太在意的。無數人回答過了。主要還是盡量挑選靈敏度100db以上,阻抗32歐以下的,不是耳機發燒友,沒必要找不自在,盡量挑選容易獲得大聲壓的。
7、預算,這個都懂。


講個關於我選擇耳機的故事吧

在大學之前一直用的耳塞聽歌,為了躲避老師的圍追堵截,耳機怎麼小巧怎麼來,怎麼輕便怎麼買,就沒選過頭戴式的耳機,畢竟實用最重要,這麼大的耳機又不能帶去學校,總不能買了放家裡吃灰吧。

唯一一副還是當初買步步高復讀機時送的貼耳式,廉價的塑料機身和海綿套讓我印象深刻,畢竟躺床上側著聽歌就能讓耳機報銷也是沒誰了,還沒來得及體驗那擱耳朵的感受頭梁啪嗒一聲就先斷了

也許在那時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像耳機這種私人化的東西,當力所能及時,就該用好一點。

大學後沒有了老師的圍追堵截,有餘錢也有餘心了,就開始盤算著入一款頭戴式的耳機了,畢竟一直在網上被人種草,像什麼「頭戴聲場好,舒適度好」「頭戴不傷耳,能聽更長時間」幾乎天天都能被我刷到,鉤的我心癢難耐

千挑萬選,最後選了價格跳水過後廣受好評的創新 Live!

沒想到還是進了一個大坑,到手當天我就後悔了

頭戴聲場好?這八百多(沒錯,買完不到一年創新的價格再次腰斬,跳水到現在的價格)的耳機和我自己的百元貨沒區別啊

頭戴舒適度好?對我來說夾頭又壓耳,不到半小時就得拿下來讓耳朵舒服下

頭戴不傷耳倒是實話,每次痛的我都帶不了半小時,想傷也傷不了呀

那時候滿腦子的疑惑,耳機這種這麼私人化的東西,怎麼就不能讓人戴著舒心點,頭戴的夾頭又壓耳,入耳的沒這些問題但容易掉而且戴久了疼

直到幾年前因為工作原因入了BOSE的QC20,一款降噪耳機,我知道我的疑惑被解開了。

耳機這種這麼私人化的東西,當然會有人把它做得越來越舒適。畢竟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會有追逐利益的商人。

解開我疑惑的,就是被網友稱為「鯊魚鰭」的硅膠套子,一個被BOSE申請了專利的設計。戴上後基本可以無縫貼合耳朵,怎麼蹦躂都掉不了,而且鯊魚鰭的硅膠非常軟,戴多久耳朵都不會難受。

從那以後,我的御用品牌就變成BOSE了,雖然它在國內比較小眾,但比鐵三角、森海塞爾等品牌更吸引我,畢竟一個與我親密接觸的日用品,舒適明顯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真的想選擇適合自己的耳機,就不要過分依賴網上那些耳機的推薦,他們又不是你,怎麼知道你喜歡什麼,到底適不適合,被人種草的時候,最好也先去試聽一下,不要犯了我買創新時的錯誤。


選耳機這個事兒,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推薦,意見都是主觀的,謂之玄學,我這裡就分兩種情況,一是從心而論,二是從燒耳機的角度來推薦。

熱衷於聽歌燒耳機這件事,在我們這個圈子還聽常見的。我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藝青年,但是美術館裡愛這個的同事真的不少。我們辦公室有個綠毛姑娘,基本上走哪兒都戴個akg的大耳罩,我鄰桌小孟,常年聽live house,基本見人就幾個問題判斷是否能做好友:哥們兒聽歌不?聽,聽搖滾嗎?耳機聽動鐵還是動圈的?還好我倆都聽動鐵的,於是現在還在愉快的做著朋友。辦公室里有個領導,跟風買了個beats,買回來就被綠毛恥笑了,後來再也沒拿出來過。呃,你們耳機圈子的鄙視鏈我也是看不懂啊!(有興趣的話我就放綠毛姑娘的照片,超酷的敢於恥笑領導的搖滾青年)


你們要的綠毛照片在最下方!


一般朋友找我推薦耳機,我不會跟小孟一樣整個動鐵動圈這麼高大上的。我的建議很簡單:找你喜歡的音樂風格,去試聽,哪個你覺得細膩,生動,就選哪個。耳機的選擇很多,各有優劣,價格,音樂風格,考慮的因素太多,很多人都覺得耳機的聽感描述簡直是門玄學,如果不想了解太多,那麼就憑感覺來,沒什麼不好。至於是入耳的,還是頭戴的,還是愛瘋那種滿大街都有的,好聽就成,另外注意,如果你特別造,選耳機的時候就注意點選皮實點的,頭戴的也許更適合你。

真要想買的時候有點兒出處,那就不妨跟我的同事小孟一樣,了解一下各種分類和概念吧,把耳機這門玄學了解個一二,基本上了解之後,就不會被外形所困,不會太過於沒譜了,買完了還能跟朋友們裝個逼,不亦樂乎。是的,我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找到燒耳機的理由和樂趣的。

  • 動鐵、動圈、圈鐵混合耳機是神馬?

簡單來說,動圈動鐵是兩種不同的耳機發聲單元,就藏在小小的耳機裡面。動圈是最常見的傳統的耳機發生單元,很多音箱也是這種結構,薄膜上附有導線圈,利用電流流過導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和永磁材料相互作用,推動薄膜振動產生聲音,這是動圈單元的工作原理。

我踩爛過很多對愛瘋耳機,拆開看過裡面的構造,踩爛的耳機有時候還能正常聽,但是會有電流刺痛耳朵,當時覺得還蠻有趣的。動鐵耳塞內部的音圈是纏繞在一個位於永磁場的中央被稱作平衡銜鐵的鐵片上,這個銜鐵其實就是動鐵單元,而這塊銜鐵通過磁力的作用下帶動發聲。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是線圈震動,一個是鐵塊震動。
還有另一種圈鐵混合耳機,顧名思義,就是線圈加鐵塊,是比較新的一種技術。

動圈耳機結構比較簡單,技術也比較成熟,所以比較多見,選擇也很多。動圈可以有開放式或者頭戴式的,聲音也比較豐富,但是響應速度較動鐵稍慢。動鐵的單元比較小,震動頻率較高,響應速度更快,比較擅長音樂的細節和層次感,但是也有人覺得它聽起來比較冷。


和動圈比起來,目前動鐵因為發聲原理,只能做成封閉式的耳塞,並不能做成頭戴和開放的,而且製造成本稍高,所以比較小眾。然而就因為它的小眾和細膩完美的解析力,和獨特的鐵味(冰冷感)反而成為了發燒的理由,比如我的同事小孟——堅定地站在動鐵這一邊,讓我一度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神經病。

不過,按我的觀點,沒必要神話動鐵,但如果從穩定性、細膩度、還原度和響應速度來說,動鐵肯定是超越動圈的,價格越往上走越明顯。

兩個都不是新技術,各有優劣,一個讓人覺得不純,一個讓人覺得太冷。然後,就有了圈鐵耳機,理論來說是兼顧兩者優點的,目前來說做的廠家並不多,畢竟技術和成本還在,但長期趨勢看好。

  • 動鐵、動圈、圈鐵選哪種?

普通非發燒友,還是我說的,看價格,看喜好,看品牌。AKG,三角鐵,索尼,都是不錯的品牌,選定自己喜歡的風格的音樂就好。有的人就要聽到獨立的主音,有人就愛渾厚不偏不倚的混響,有人就要聽背景音鼓點。。。這是玄學,自己按照價格挑吧。

動圈比較便宜,選擇也多,技術成熟。

但如果真的要燒,那麼歡迎入動鐵圈鐵的坑,加入我們美術館同事的陣營,把工資都貢獻出來吧。因為,真的不一樣。

再次重複,真的,不一樣。解析度、細節、質感……卡片機和單反的區別大概如此了吧。


尤其是圈鐵混合,目前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目前有技術入手的廠家並不多,並不會像動圈界那麼選擇繁多魚龍混雜,可以較快入手,跟著這個圈子一起成長,推薦新燒從這個領域入手了解。

  • 動鐵圈鐵耳機哪家強?

因為技術問題,動鐵圈鐵最早也就那麼幾家能做,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樓氏knowles, ED29689,TWFK30017,CI22955,這些都是好多人張口就來的型號。基本上,這個樓氏就是動鐵界的因特爾的存在,目前基本好的耳機還是採用這家的動鐵單元,入了坑以後可以關注一下它家的型號。

基本買圈鐵或者動鐵良心的,都會採用它家的單元,沒用的,不看也罷。

  • 動鐵篇

動鐵耳機有個四大天王的稱號:UE(Ultimate Ears)、音特美(ETY)、威士頓(Westone)、舒爾(S.N.Shure),基本都是美系的,可以先從這裡邊選。

特別有意思的是,UE和Westone最早是做助聽器起家的,可知動鐵的音效傳達之好。圈內還有個梗,大概就是燒耳界的一條聾服務。

比較推薦UE900,喜歡搖滾的普遍比較喜歡這款的表現力,但是中頻表現力一般,千元左右。

UE900算是我比較早聽的一款動鐵了,是在TF10的基礎上升級的一款耳機,雖然褒貶各有,但基本也算公認的經典款了。

舒爾SE846

舒爾SE535


這兩款一個2000多,一個近6000,舒爾勝在調音師不錯,人聲表現力比較好,不過很多人反映要換線神馬的,但口碑還是不錯的。

  • 圈鐵混合篇

其實我個人還是推薦買圈鐵混合的,畢竟新科技,未來趨勢嘛。


目前圈鐵界說起來也就這麼幾家老牌的,AKG、索尼、阿思翠、威斯頓,提到圈鐵耳機,必須提到開創性的K3003

AKG K3003 圈鐵混合

這是一款真正讓圈鐵耳機發揚光大的AKG 3003,這也是全球第一款知名的圈鐵耳機,上市時高達1w2的售價也讓他成為了當時當之無愧的「塞皇」。採用樓氏knowles 30017的複合雙動鐵單元與自行研發的動圈單元進行混合。

耐聽,聲場寬廣。中高頻突出,低音下潛不錯,聲音細節清晰準確。大編製下還算層次分明。高中頻解析好,低頻有質感,量感控制的很好,雜食者首選。但個人感覺偏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目前還在5000多的價位居高不下,但是還是很值得買的,不建議一來就上手,但如果真入坑了,還是可以考慮來一發。

索尼Z5

分頻做的比較細緻,銜接做的不錯,人聲富有感情,縱向聲場高於橫向聲場。高頻不刺不暗很難得。硅動圈尺寸高達16mm,低頻會比較出色。耳機線材採用可以更換的方式,還多加了一根平衡線,聽電音表現不錯。但是這個線的設計呢,感覺戴起來並沒有很舒服。

這倆品牌都算是圈鐵耳機里做得很早,口碑很好的,不怕燒錢就買來聽吧,實在不行也可以淘二手的來。

  • 圈鐵混合入門推薦

目前圈鐵的研發大戰也燒到了國內的廠家,從聽者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是個好事情,選擇更多,價格也會降低,說不定還會有黑科技出現,就像當年的索尼一樣。初入坑的人可以嘗試一下。

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好的產品,比如阿思翠AX60、AX30

三單元圈鐵混合,價格也在近兩千元,比樓上的便宜不少。想起來很多圈內人吐槽國產耳機為什麼也賣這麼貴。不得不批一下有些人的這種心理,對機不對人,東西好,為什麼不推?

AX60採用了與音特美小四(Etymotic
ER4)一樣的婁氏29689動鐵單元來負責中高頻,低頻和高頻的骨感會很明顯,音色偏暖,中頻明顯會有一點內凹。

還有一個最近比較火的品牌fill,圈鐵界品牌不多,能殺進來用心做產品也是挺贊的,買了它家的FIIL Bestie,不得不說效果意外得好。動鐵採用的也是樓氏動鐵單元,和不少大法的耳機一樣,他同樣貼有金燦燦的Hi-Res LOGO,當初是看價格實惠買的,預備黑一波卻反而被感動了。中低頻使用動圈,高頻段使用動鐵。三頻較為均衡,低頻相對更突出,
中頻方面的表現也恰到好處,通透中不失清脆,少見雜音,高音也沒有出現過悶的情況,最重要的是非常均衡,很適合初入坑者。

FIIL Bestie
不談汪峰的品牌效應,500多的價格對於圈鐵耳機真的很良心,三頻均衡個人感覺對初入坑者是很適合的。尤其可以試試煲機,連續煲了幾十個小時,音質就清晰了,高頻雖然略暗,但是中低頻的貼耳感就非常好了,這款不會太轟,較之同價位很多耳機非常良心。

這裡我要黑一個小米的圈鐵了,99元的耳機如果不打圈鐵混合的噱頭應該還算不錯,但是硬要往圈鐵上靠,實在不敢恭維。如果是作為普通耳機的替代品請隨意,但如果硬要往圈鐵的圈子走,感覺還需沉下心來,繼續提升音質。

不推薦就不晒圖了。

  • 關於煲機

煲機其實就是一個磨合,讓器材穩定的階段,讓耳機的聲音不那麼冷和硬。對於圈鐵耳機而言,它的鐵味兒本身就是特色,所以,也沒有那麼必需。

  • 關於發燒

發燒是個過程,一旦入道,就是一條不歸路,相信前輩們說得已經足夠多了。所以,不要妄想有一條退燒機王233333,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所以,囊中羞澀的少年也不要想著一口吃成個胖子。發燒最有趣的點其實就在於這種循序漸進,不斷燃燒的過程。可以先從性價比高的耳機入手,等習慣了解了,再慢慢挑戰貴的。

和單反相比,耳機這個坑還不算太深,少年們,共勉吧!


說好的綠毛妹子。。。

綠毛在搖滾音樂節上


唉,直接推薦了,樓上的不厚道。
100元左右價位的
平頭塞的話sunrise的feeling2不錯,這個低音量一般,但是中高頻部分很通透靈動的塞子,解析也很好,目前市場指導價格記得是128元。
入耳式耳機強烈推薦的是ECCI逸曦的pr100mk2,在這個價位來說無論是聲場,動態還是整體的解析力都是做絕了的。目前市場價格128元
另外,目前降價降到99元的VSONIC GR02也很值得推薦,但是相對來說需要一個驅動力更好的音源,大概是iPod Classic那樣的驅動力才會比較好,否則比較容易出現齒音。
至於400以下價位的耳機,價格從低到高分別推薦(全都是入耳式耳塞):價格228元的ECCI逸曦pr100mk2。價格229元的聲美E10。價格399元的VSONIC GR06入耳式耳機。其中前兩者是屬於那種聲場開闊,聲音大氣的風格,低音有彈性,量感也不錯。而VSONIC GR04則是偏向於人聲的塞子,低音相對差一些。

最後說一下的就是樓上推薦森海塞爾/聲海的。不針對人,僅針對這個品牌。森海塞爾這幾年在國內都是上論壇買槍吹牛的。新出的耳機實在是沒有性價比,像要價600+的CX880,整體素質只是比國產的聲美E10略好,而且還要在一個音效卡級驅動力的音源下才能發揮好,實在是坑爹!

為什麼我推薦的產品都是國產?因為很多洋品牌在0到1000的價位段裡面大多都很坑爹,尤其是森海塞爾,完全是在賣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音質!強烈不推薦。而幾個國產品牌在這個價位段裡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做的非常的好,不遜洋品牌!然後在這個價位段裡面飛利浦的耳機其實很值得推薦。


不溫不火的燒了挺久。我也來答一發。也作為以後回顧,給別人推薦的一些參考。

50以下:嘿嘿。各種混戰區。我有過2個潛25,2個潛39(偏音了一個),1個潛49,3個RANTOPAD M4A1,佩戴舒適度39無敵。聲音較喜M4A1。39也溫潤好聽。狂客25,解析比 M4A1 好,聽感不如,調音偏素質。tingo tg38s,解析好,很不錯的選擇(只針對本產品,同店其他產品慎重考慮,下文有句話說的是它)。
新增,天佑24.5。

50——100
聽過鐵三角c550,表示個人頗不喜,個人聽著不如39多矣。(個人感覺,個人感覺而已。)
上次*東活動時候99入了xba-c10,除了低頻稍殘,其餘不錯。(用了海綿套低頻也還是有點無力)
入耳的話。諾基亞wh-208(Lumia920的配塞)是好東西,佩戴舒適,聲音不錯。漫步者180系列聲音也很舒服,佩戴也沒有問題。
推薦:晨光的琴鳥。(仿14p的)
刷新:淘寶流出一批正品的xe800價格在100-180。聲音沒誰了。跨級吊打系列。強烈強烈推薦。


另,聽過同學的beats,不建議購買,更不建議購買的是骷髏。
再另,diy的東西嘛。我被坑過一次。然後就再也不打算用了(就是上面某位仁兄推薦的那家),水深。還有,千萬別去店名跟「發燒」相關的店買東西。有興趣的可以細聊。
再再另,買東西一定要用阿里媽媽的入口,驚喜連連。(diy店給的回扣高。至於上面也有個高的嚇人的回扣率,我個人不買10%以上回扣的東西。)
想起什麼再補充。(初燒的血淚史——人生中的知乎最長答案誕生——為平民服務是我的口號!)

我相信100元是平民和發燒的分界線。
我相信平民的需求是雜食。

敬告,請勿聽器材而不聽音樂。一入此門深似海,從此毛爺爺是路人。

看官們保留要我出示購買記錄的權利。

另,切忌不可期望過高。

--------------------------------------------------------------------------------------------------------------------------------------------

綜上,晨光琴鳥(不加海綿套)、天佑耳機、【狂客MX98】【狂客、聽哥已不思進取,各位小心】。漫步者H293P(入耳)wh208(正品)xe800。


[最近撿到了個寶,上市價199現在不到70的飛利浦fs3m。。很不錯的便攜小耳機。不過好像沒有正規渠道賣了,售後也堪憂。可惜了。。]


再另,儘可能買大廠的有靠譜售後的耳機吧。


另,各其他價位的耳機推薦也寫在這裡:

300:vsd3s(不如xe800) | k240s se-a1000 presonus hd7

500: gr07* pmv a01mk2 | shp9500*

1000: ue900s | k701*

2000: a83 exk(ex1000) | k7xx hd600(不是650) he400i* | stax 002

2000++: se846 w60 | he560 k812 stax ***


首先,想要跟樓主確定一個概念:

耳機、音箱、播放器這一切音響器材的本質作用是服務我們的耳朵。

除去專業領域的因素外,對於我們常人而言再高的水準如果聽上去不喜歡也是雞肋。好的器材幾乎都擁有各自的優勢或特色,可以說是對某些音樂重放的錦上添花,但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選擇。

一款適合自己的耳機通常具備以下幾個必須的要素:

用它聽我喜歡的音樂會更有表現力

一定能夠很好地適應我的使用環境

一個在我承受範圍之內的價格

看上去至少符合我的審美觀

不錯的做工和良好的售後讓我放心

樓主可以看見這 5 個要素我使用了第一人稱去撰寫,之所以這樣就是想重申選擇耳機是一件以我為中心、服務於自身耳朵的事情。下文會為大家仔細分析達到這些要素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我將不會具體推薦某個型號的耳機,原因是這種主觀色彩比較重的選擇理應交給自己去判斷,才不會因為他人的感受而影響到最終的選擇。

——————————————————————————

【用它聽我喜歡的音樂會更有表現力】

這一定是我們選擇耳機時最需要重視的一點,耳機作為播放音樂的工具來服務我們的耳朵,我們當然希望它可以表現得讓人滿意。想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我們需要先考慮自己平時最愛或者是最常聽的音樂類型,因為不同風格的音樂有著不同的音色側重點,若是能夠具有針對性的挑選,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一般而言,我們日常聽歌會涉及到的幾種具有代表意義的曲風有如下幾種:

流行 | 古典 | 搖滾

這三種類型的音樂都有相對明顯的區分,在大部分情況下,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我們普通大眾都可以僅通過聆聽而分辨出它們的區別。那麼,下面將會針對這三種不同的類型,在我們選擇耳機的時候有何側重點做出一定的解答。

【流行】

這裡所說的流行樂是指日常傳播度較高的風格音樂,它涵蓋的歌手、曲目都很廣泛。例如我們常聽的周杰倫、王力宏、林俊傑亦或是國外的 Michael Jackson、Taylor Swift 等等耳熟能詳的歌手,這都囊括在這裡定義的「流行」範疇之內。

這一類別歌曲的主要特色是旋律好聽、傳播度廣,以整體聽感平衡為主,我們聽的時候會著重注意歌手的演唱,會相對較少注意整首歌的編曲、強弱處理、聲場等專業性上的部分。提到演唱,歌手的嗓音會是我們最為注意的一點,那麼選擇耳機性能時只需要注重這一部分的表現力即可。我們知道人耳所能識別的頻率為 20 Hz - 20 kHz 這一頻段的聲音,而人聲一般所在的頻響範圍主要分布在 100 Hz - 1.1 kHz 這一區間內,由低到高分別是男低中高音及女低中高,正常的耳機都已經完全覆蓋這些區間,所以頻響範圍並不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流行歌曲中常會遇到 Rap、Jazz 等一系列不同風格的歌曲,他們風格多變、唱法靈活多變,一位歌手的同一張專輯經常會有多重曲風,我們需要耳機能夠有良好的反應去演繹這些歌曲,需要比較好的靈敏度和瞬態響應。因此,我大多會建議去選擇動鐵耳機(關於動圈及動鐵的區別以上回答都做過詳細解釋),它將能夠更好的表現出你所需要的聽感。

一個不錯的方法是,選擇兩款耳機聽同一首歌,若是感覺某一款在播放時歌手的聲音離你比較近,它將會是你需要的耳機。

【古典】

這裡所說的古典其實囊括了純樂器的輕音樂和具有大小編製的交響樂在內,你會經常聽到的樂器聲有鋼琴、提琴、木貝斯、鼓以及一些可能還叫不上名稱的樂器。樂器是用於演奏音樂的工具,適合的音域廣度是其必需考慮到的因素,比如鋼琴的頻響範圍就達到了 20 Hz - 4.8 kHz 這樣廣闊的頻率,此時一款頻響範圍寬廣的耳機能夠讓聲音表現得更有韻味。

相對於流行樂,古典樂更注重整體的表現、編曲的豐富,而聲場的開闊、三頻的順滑自然是我們非常注重的地方。我們有時會考量一首交響樂整體的氣勢是否宏大、一首鋼琴曲是否自然流暢甚至於通過聆聽想像每個樂器的位置在哪,那麼動圈耳機在這些元素方面的能力相對更有優勢。特別是我們在聽一首大編製的交響樂時,較大的動圈單元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寬廣、震撼的聽感,而不是注重於某一個樂器的表現。

同樣是對比的方法,選擇兩款耳機聽同一首交響曲,表現自然順滑、氣勢宏大的那一款將是不錯的選擇。

【搖滾】

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曲風,通常這樣的樂曲會讓我們感覺很「嘈雜」,事實上,好的搖滾樂聽感應該是令人感覺激昂而不瘋狂、激動而不狂躁、激烈而不嘈雜。搖滾樂最基本的配置一般為鼓、和聲(節奏)吉他、旋律(solo)吉他、貝斯,這樣的配置好像一個精彩絕倫的舞者在特別厚實的基底上極盡舞動。

雖然細分搖滾樂至少可以達到近 30 種曲風,但在聽搖滾樂時,相對注重的是鼓點的清晰、節奏的明朗、華麗的吉他 solo。因此在選擇耳機時,我們一定要保證足夠的低頻量和不錯的解析力,這有助於我們聆聽到飽滿的樂隊效果而又不至於將各類樂器混為一體。

我們可以選擇兩款耳機聽同一首歌,音量調得較大,聽完若是感覺很混亂或者讓人很累,那這款可以就並不一定適合了。

綜合上面的分析,針對不同類型音樂給予一些知名品牌的建議:

流行 — 舒爾、BO、鐵三角

古典 — 森海塞爾、拜亞動力、AKG

搖滾 — 歌德、馬歇爾

——————————————————————————

【一定能夠很好地適應我的使用環境】

使用環境對於耳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標,不同的使用環境意味著需要不同的使用效果。比如在戶外我們不會傻傻地帶著個大耳罩聽歌,也不會再運動的時候纏繞著複雜的線材,簡單的說就是你經常在什麼場景下使用這款耳機。

戶外 | 室內 | 運動

我們同樣的將使用環境分為三個不同的場景進行比較分析,在對聽感有所傾向的情況下,以最適合使用環境的方面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耳機。

【戶外】

戶外在這裡我們指的是出街時的情況,也就是說平時逛街、坐地鐵這些情況下的耳機選擇。戶外使用耳機有兩個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是良好的隔音效果,一個是方便攜帶。

良好的隔音效果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能夠不受噪音干擾,調大音量和減少噪音滲入是為兩種不同的方法,但考慮到對人耳聽力的損傷我更建議減少噪音滲入。針對這樣的情況,動鐵耳機有著天生的優勢,由於換能原理的不同,動鐵耳機的單元結構通常比動圈耳機小得很多,也因此大多數動鐵耳機被設計成入耳式的造型。另一方面,動鐵耳機的靈敏度通常很小,很容易被推動,日常我們使用的手機、攜帶型數碼播放器都可以推動得很好。

綜上所述,動鐵耳機是為戶外使用首推的選擇,但由於良好的隔音效果容易讓人忽視外界的聲音,容易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這一點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注意。

【室內】

室內一般指的是自己家裡或者在辦公室里,都是相對安靜的環境,不會有過多的噪音干擾,因此無論是動鐵還是動圈耳機都可以在自己喜歡的聽感上進行選擇。

當然,即便都是室內的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區別需要我們考慮。家庭是非常舒適的空間,我們也不會存在什麼顧慮,動圈原理的大耳罩著實是我們可以考慮的耳機;而在辦公室,一個相對公開的環境,大耳罩的外觀很抓睛,對於一些管理相對嚴格的企業,可以考慮選擇音質不錯的平頭塞作為辦公空間的選擇。

另外,在家中聽歌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考慮選擇一些擁有較高阻抗的旗艦耳機,配上解碼器和耳放將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

一個獨特的使用環境,此類場景下我個人比較建議將音質作為選擇的第二標準,而輕量和使用方便作為首選。

運動耳機不可或缺的功能一定是藍牙連接播放,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線材對自身的干擾,從而在不同類型的運動中都可以自如行動。在佩戴方面,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值得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是擁有磁石功能的耳機,在耳機腔體後端有磁石,不聽歌的時候可以掛在脖子上吸在一起不容易掉落;另一個則是一些具有防掉落功能的耳塞,通過不同的腔體設計和額外固定配件盡量保證在激烈運動時不會掉落。

運動時聽音樂確實會對我們產生激勵,能夠在一定層面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體力,而一些具有防汗防水功能的耳塞也是值得考慮的耳機。

——————————————————————————

【一個在我承受範圍之內的價格】

這一點相信也是大家會比較著重考慮的因素之一,我們承認『一分價錢一分貨』售價貴的耳機一定有著自己的優點(音質、外觀、設計、品牌都算),但還是需要根據自身可承受的範圍進行挑選。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 300 - 800 元之內的品牌耳機是首次購買可以考慮的價格區間,300 元以下的耳機不是不可以買,但在聲音的表現力上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改善。800 - 1800 元左右的區間則算得上是入門到中端耳機的跳躍了,在這個價格區間內已經可以買到不少品牌的旗艦款,或者是發燒友們經常提到的性價比神器。超過 2000 元的耳機通常都有著令人驚喜的聽感提升,但昂貴的售價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這裡還需要說的是動鐵耳機因為複雜的工藝通常來說會比動圈耳機來的貴一些,但是一些專註於動圈耳機開發的品牌不會遵循這樣的規律,例如我們熟知的森海塞爾就是在動圈耳機上頗有建樹的品牌,其動圈耳機的售價跨度很大。一些將動圈和動鐵工藝融合一體的圈鐵耳機售價也會更加昂貴,包括萬元級別的靜電耳塞也都是小部分人群願意消費的區間。

——————————————————————————

【看上去至少符合我的審美觀】

審美就像聽感一樣,亦是非常主觀的東西。每個品牌的耳機都擁有自己的外形特色,同時也反映出消費人群的屬性不同。在這裡值得跟樓主分享的有三個品牌:

Beats

這是一個在外觀設計非常注重的品牌,經常會在廣告中看見它們的身影。 年輕靚麗的配色以及跟各類品牌的聯名款每每受到人們的追捧,但在音樂表現方面筆者覺得不盡人意,至少沒有其在外觀及營銷上下的功夫深。

鐵三角

來自日本的品牌,令人稱道的匠人精神在鐵三角耳機上仍有體現。鐵三角耳機的 E 系列掛耳式耳機僅依靠外觀就擁攬了一大批鐵粉,木質的外觀,精緻的木紋成為其常被討論的亮點,高端產品更是將黑檀木和小羊皮作為外觀設計之用。

BeoPlay

丹麥品牌 BO 旗下品牌,這個品牌無論是耳機還是音箱的設計都是一等一的精彩,很多作品都是由丹麥設計師 Jakob Wagner 完成,獲獎更是不計其數,做工用料十足,誠意滿滿。

正如上文所說,這也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最終的選擇還是看每個人的喜好。

——————————————————————————

【不錯的做工和良好的售後讓我放心】

耳機是非常精細的機械產品,是比較脆弱的。事實上,不錯的做工和良好的售後這兩點我們只要選擇正規廠商的產品就可以無需顧慮。而作為一名耳機的使用者,我們在日常使用中還是要盡量減少對耳機的傷害,比如經常使用非常大的播放音量會對耳機產生損害;耳機線材里是很細的銅絲(也會是其他金屬材質),經常胡亂纏繞很容易產生內部損害等等。

——————————————————————————

以上便是對這 5 個因素進行的分析,經過這樣的思考而選擇的耳機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適合於我們自己。這樣的方法更加適合初次購買耳機的朋友進行參考,當擁有自己的耳機並開始有自己的喜好時,可以再酌情進行一些額外的選購,那時將會有自己的理解,做出的選擇也更家精確。

——————————————————————————

QA:

1.簡單分析 Shure 和 AKG 各自的優劣勢

回答 @鉛筆先生 在評論區提出的關於舒爾和 AKG 各自特色的問題,先簡單的介紹這兩個品牌。

舒爾 是於 1925 年建立在美國伊利諾州的麥克風和音頻電子產品製造商,一開始的業務主要是負責無線電元件批發,而後在 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轉型成為音頻設備製造商。舒爾創立之初並非專業的耳機製造商,其最受歡迎的專業產品至今依舊是麥克風, SM58 則是一款經典的、全世界專業表演者都願意選擇的麥克風產品。而在之後的 1997 年才開始研發出 PSM 600 個人立體聲監聽系統進軍監聽領域,00 年後逐步推出個人專業監聽設備 E 系列動鐵耳機,直到 09 年推出了SRH系列頭戴式動圈耳機。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舒爾在耳機研發製造上的歷史並不久遠,也並非其最令人矚目的水準,而即便是傳播度較廣的幾款明星耳機產品也是以專業監聽音質、舞台監聽作為主旨去研發的,因而舒爾的耳機在聽感上有強烈的監聽味,音染較少一切遵循最真實最本源的音色。

AKG 是於 1947 在奧地利地區建立的聲樂設備製造商,主要產品包括麥克風、耳機、無線音頻產品等。同樣的,AKG 最初的業務是為電影院等機構開發和製造留聲機、擴音器等音效設備,雖然並非耳機但在產品研發上卻是以聲音輸出為主而不是像麥克風這樣的收音設備,正因為這一點 AKG 在 1949 年就研發出第一款專業動圈耳機 K120Dyn 成為當時的潮流產品,也為其在專業耳機製造商的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

從 AKG 品牌的發展史來看,與舒爾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歷程,有著近 70 年的耳機製造經驗,這也是 AKG 在耳機領域一直佔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奧地利的維也納因眾多音樂家聚集於此而一直被稱為「世界音樂之都」,因此 AKG 的耳機在古典樂的呈現上也有著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韻味。

綜合以上關於品牌的介紹,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出作為購買耳機的挑選,如果追求真實無音染的專業監聽耳機,並要求很棒的隔音效果,那麼舒爾一定是你最需要的;如果比較注重音樂所帶來的韻味或者說喜歡自然舒服的聲音,那麼 AKG 多品類的產品總有一款適合你。當然,現在這兩款品牌推出的耳機品類越來越多,除了在各自原有優勢上的保證也一定在其他相對弱勢的地方給予了加強,選購時還是以個人喜好為主。

註:舒爾的耳機線材從大部分朋友的反饋來看比較硬且脆弱。


update20171018

到目前為止,我仍然覺得 HD381F + Comply Tx500 是最超值的選擇。


update20160406
朋友拿了個白色Leme EB30二代藍牙耳機來給我聽,以99元的價格而言,音質相當好。
而且還可以打電話。

我於是自己也買了一個橙色的。
試聽的結果:
1、手機最好裝一個高質量的播放app,系統自帶的播放器有可能比較渣。
2、試過連接多台筆記本,音質都勝過手機。
3、以功能、做工和音質而言,完全超出我對¥99 的期望。

它的高頻還有毛躁,低頻也欠力度,佩戴舒適度還不是那麼理想,未來也會遇到電池老化的問題。

但這個價格也真的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良心之作。


100以下,唯一值得推薦的是:
SUPERLUX 舒伯樂 HD381 / HD381B / HD381F 系列。
看造型很像是Sony MDR-EX90的克隆。

這個系列的三個型號有略微不同的聲音取向,可以斟酌自己的喜好,最好直接去實體店試聽再決定,也可以買一套三副回來玩。我個人比較鐘意HD381F的聲音,也就是白色的那款,雖然我很討厭白色。
可能需要煲20個小時,聲音會趨於穩定。
在淘寶上,正常的價格大約75/一副。

某人在Head-Fi上對包括381F在內的若干耳塞做過對比:Superlux HD381 Series

大家可以看看它被和哪些耳塞進行對比,有些一副的價錢,拿去買381F是可以買20副。

結論是,381F在中高頻質量和音樂性兩項位列第二名(第一名都是TF10和UM3X並列第一),而在音色平衡、低頻質量和結像力三項則位列第一(沒有並列)。

————————————————————————

個人極力建議,同時購買Comply Tx500 Wax內置濾網的海綿套,來搭配HD381。比原配的硅膠套好很多。

Tx500在淘寶上大約45/一對。

————————————————————————

update20120328

剛剛注意到地主還希望找一個400塊的耳機。
我得說,如果你聽過HD381系列以後,覺得它75塊的價格很超值,那也許Superlux另一副399塊的HD661大型密閉式耳機,你會同樣覺得超值。HD661有彩色外殼可選,出街也夠型,唯一的缺點可能是,對比較大的腦袋來說,舒適度不夠。

如果想找200塊的耳機呢?
樣子醜陋的HD660非常好,我個人覺得是所有Superlux耳機中分析力最好的一副,比貴過它的同廠其他型號都更好。缺點除了醜陋以外,還需要長時間run in,至少要煲200小時以上吧。有耳放來推HD660更好,它有150歐。

看起來我簡直都成了Superlux的推廣員了。其實這只是受預算所限制而已,沒啥可選的。

假如預算上多一點的話,我強烈建議你買Philips SHP9000耳機,或者Ultimate Ears TF10耳塞。忘掉3.5K以下任何森海AKG鐵三角Shure拜亞Bose索尼BO吧。
(我大概要得罪很多人)
————————————————————————

update20121025

Fostex TH-7B,淘寶¥650左右,推薦。

————————————————————————

update20130119

不少知友買HD381系列,過不多久出現耳機線損壞的情況。評論里有。
HD381的線的確很細——這就算不是設計缺陷神馬的,也至少是一個敗筆。
儘管它價格很便宜,但也請大家小心仔細使用,否則一年壞個七八副,也是不少錢。
我的使用大概算是比較小心仔細的,所以我的幾副381都2年多了,尚未陣亡。

Superlux早幾個月就發布了採用編製線套的新品HD385/385i,但就是遲遲不上市。
之前我問經銷商,答曰12月底上市。現在尼瑪已經快1月底了,仍不見蹤影。
嚴重鄙視廠家的這種行為!

又,多人問起它那個卷線夾,說不知如何使用。
在下也不知道,所以棄之不用。
曾去郵件給廠家售後,請他們來知乎對此問題(舒伯樂的HD381系列贈送的專利卷線夾怎麼使?)給出一個官方解答。該郵件也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再次嚴重鄙視廠家的這種行為!

————————————————————————

update20130610

新的HD385已經買入,我不喜歡它的聲音。
而且也沒有換成編織線,仍舊是HD381系列那種橡膠線,但似乎粗壯了一點。
聲音方面比較適合用來聽電話而不是聽音樂。(如果要用在電話上,得注意要買HD385i,多個 i 的才有話筒)
看客們請自己決定要不要試。

新的HD681EVO的確不錯,我寫了答案在此:如何評價 Superlux 的 2013 年新品耳機 HD681 Evo?

————————————————————————

update20131221

靈琨

……至於卷線夾 自己有個比較方便的使用方法

————————————————————————

update20140412

再重申一下:我在很多地方都說過,381適合做備機,或者當你的預算非常少的時候去買381來暫時用著,因為它很廉價而聲音基本正確。長期聽音樂,你需要建立自己的重播系統,前端+耳放+耳機,雖然投資幾千塊,但你可以用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


預算內買最貴的。最貴的裡面挑大牌的,森海塞爾鐵三角AKG索尼之類的。大牌里再挑自己喜歡的外觀聲音之類的,具體參見網上評測。
不要盲目加預算。
以上

beats除外(逃


對於100-200元左右的耳塞,這裡提供幾個簡單易行的選擇方法:
首先確定預算。一分錢一分貨是絕對的真理,雖然價格是波動的,但是價值是基本不變。對於同一品牌里的耳塞,聲音的素質(這裡撇開聽感的因素)基本與價格成正比。
其次確定聲音的取向。根據個人對聽音的種類還有對聲音的喜好確定自己喜歡的聲音的特質。比如聽感比較平衡,或者偏向表現重低音,或者偏向表現人聲(中頻較突出)。。。。
然後確定品牌。此價位的耳塞,主要有飛利浦,聲海,鐵三角,sony,包括一些國內DIY的品牌(國內的品牌我不太清楚,可以詢問其他人)。飛利浦聲音中庸,聲海相對來說中低音真實,鐵三角比較明亮,第一印象比較悅耳,sony較明亮但比鐵三角稍微中性一些。根據各品牌的聲音取向選擇品牌,然後根據價位在該品牌的耳塞里選擇就可以了。
PS,無論是選擇什麼價位的聽音設備,親自聆聽是最最重要的。所以盡你所能去蹭聽是個必修課。這個價位的耳塞主要的區別在於聽感,聲音的素質是不需要過多考慮的,只要是自己戴上耳塞,聽著舒服,就是適合自己的耳塞。


題主的問題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耳機?」
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問題下面已經有143個回答。我想從自己的角度談一談這個問題。
選擇適合的耳機,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喜歡聽什麼風格的音樂。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音樂雜食性動物,喜歡民謠風格,偶爾也會動次打次,逼格來了還要聽聽交響。在不同的時候都有挺音樂的需求。
那麼適合你的耳機也將不只一個。
我挑的耳機的時候,我會考慮,這個耳機適合聽什麼,適合在什麼時候聽。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並不是都處於安靜的室內。反而是處在各種不同環境之中,路上,地鐵上,飛機上……有的耳機在不同的場景下都時候,有的卻偏重某一種場合,下面推薦的幾款耳機,品牌各不相同,非廣告,均是我在比較過不同耳機之後最後留下的自用款。

1.運動
索尼NWZ-W273S—— 能戴著游泳的運動耳機。
先貼兩張廣告圖

下面是我自己購買的酷炫黑色的圖片
絕對不怕水

左為普通運動耳塞,右面為游泳耳塞

造型獨特的充電器

隨機附送的更換耳塞,總有一款適合你的耳道。
我很喜歡游泳,但是一個人游來游去會有點枯燥,所以入手了這款耳機。從此生活不一樣。一邊游泳一邊聽音樂的感覺暴爽啊,在泳池裡給好奇的妹子解釋這款耳機的時候逼格也提升了啊。
當然下面是總結時間。
優點:
1.真正防水,可帶著游泳。(當然不適合潛水,估計潛那麼深也沒心思聽歌了。)
2.佩戴舒適方便。
3.在同等價位的運動耳機里,音質算出類拔萃的。
4.多款耳塞,確保貼合你的耳道。
5.快速充電!充電三分鐘就能聽60分鐘的歌曲,5分鐘聽1.5小時歌曲(官方說明)。
6.不僅是耳機,其實這貨是個MP3,自帶4G容量。

缺點:
1.聽診器效應,帶著它跑步的時候耳朵會有嗡嗡的感覺,這個其實是很多運動耳機難以控制的。
2.不能自動讀取歌曲名稱和電量信息,這一點做的沒有藍牙類運動耳機好。

購買建議:
不要買炫酷黑和炫魅紅那兩款,雖然看著好看,但是上面的金邊兒會掉漆,而且同等功能價格更貴一些。朋友用的其他款式沒發現這個問題,因為上色的塗層不一樣吧。

2.出街
beats和魔聲沒分家的時候,我還夢想過要一副有著大Blogo的耳機,來提升自己的逼格。
現在來看,那會兒真是太幼稚了。如今北京街頭頂著beats 的大紅耳機的,不管真假,已經是中學生居多了吧,這種時尚我覺得自己也還不是特別適合。
雖然,下面推薦的這款耳機logo里也有個字母B。
BO
先跑個題,讓大家看一下他們家的音箱的照片。

嗯,右下角的那個,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反正我當時在展會的時候看到這個音箱是挪不動步了。
BO,也許你對這個來自丹麥的牌子還不熟悉。這家創立於1925年的公司一直在實現著設計與聲音的完美結合。
我入手的是他們家的經典親民款 FORM2i

form 2i延續了form2的造型,這可是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經典之作,帶它出去自然逼格滿滿。
極簡約的造型,漂亮的顏色也許你還不覺得什麼,可是耳機總重只有90g不得不說是出街神器,不得不說,戴一副大而厚重的耳機出門,總是有那麼點兒累。
ok,下面是總結。
優點:
1.整機90g的超輕重量,極具韌性的頭梁。
2.BO耳機一向以遼闊的聲場讓人印象深刻,這款親民款也不例外。適合聽古典、new age,民謠也不錯。
3.丹麥皇室的御用品牌哦,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製作,一個有故事的耳機。
4.傳聞是全球聯保三年哦~

耳機靈活貼耳,佩戴舒適~

缺點:
1.即使是親民款的價格依舊不夠親民,國行官網定價1388大洋,海淘價格不到一半。
2.配件不夠豐富,連個收納袋或者可更換耳罩都沒有。

開箱全圖,配件不是少得可憐,是根本沒有啊,對得起這個價格嘛。

購買建議:
一定!不要!買國行!海淘的話大概五六百就搞定了,國行坑太深。即使你是土豪也不建議你買國行啊。原因很簡單,看看我入手的這個。

這兩個中文字兒一加,山寨味兒太濃了喂!哪怕你換個字體也行啊!
非國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啦~

3.旅行
做飛機,做動車,嗡嗡的聲音讓人無法好好享受音樂。下面這個是大殺器。
BOSE的有源降噪耳機!
我入手的這款是舊款的藍色限量版QC15,圖片放上做個樣子。

仿膚耳罩,慢回彈海綿,佩戴非常舒適。

頭梁有點厚,戴著有點頂。

需要一節7號電池的有源降噪。

優點就一條,打開開關,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BOSE的降噪技術真不是蓋的!從此坐飛機坐坦克都不再愁。
原理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耳機外面的孔收集噪音的波型特點,然後通過內置的處理晶元運算出反相的波,將其抵消。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看看全世界除了軍用產品,有幾家廠商在做消費類主動降噪耳機就明白這技術有多難了。
更牛的是你坐飛機時,它在給你降噪的同時,你不會錯過乘務員的廣播通知,因為它在降噪的時候,會放過那些特定的聲音!
缺點:
我用的是老款的QC15。
老款塑料感強不顯檔次,不夠時尚,收納不夠方便。
老款在不開降噪開關的情況下,無法播放音樂。
當然這些缺點在新款的QC25都解決了。
但是降噪帶來的耳壓感可能是很難避免的。
購買建議:
買新款吧~

建議海淘哦,海淘價格比國內官方能便宜一千大洋呢。
另外一點,如果你不需要降噪功能,那麼不推薦這款耳機。
因為降噪無可避免的會影響音質的完美呈現。藍牙耳機等待續


這問題下的回答,我粗略一看,好多軟廣和硬廣,我也懶得扒皮。只希望真正要買耳機的同學能擦亮眼,不要在知乎隨意種草。想種草的同學可以去看耳機貼吧,去耳機相關的專業論壇,去線下的實體店自己聽一聽。

分享下我最近購買耳機的心路歷程吧,首先我本身對耳機並沒有什麼深入研究,因為一直覺得花上幾千買耳機都不如早晚高峰躲在車廂里用車載音響聽歌爽,買耳機也純粹只是為了在辦公室敲代碼的時候可以更愉悅一些而已。

在挑選耳機之前,我明確了自己的需求點:

1、挑大耳,最好能帶主動降噪,感覺辦公室里白噪音比較多,影響coding;

2、音質只要滿足我個人要求就夠,三頻最好能均衡,偶爾聽古典,不要只能動次打次的那種;

3、動圈和動鐵無所謂,鑒於習慣的話,還是會偏向動圈多一些;

4、戴著要舒服!不能夾耳朵,不能太重;

5、最好能帶個無線功能,但是現有的無線技術對音質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這點比較尷尬;

6、在滿足以上需求之後,挑最好看的。

---------------------------------------------------------------------------------------

目前大家都說主動降噪做得最好的是BOSE,我也看了BOSE的一些相關評測,QC25的價格也是在2000以內還算可以接受,但是!QC25的白金+藍的配色我實在是有點無法接受……

白金配色我更傾向於BO,但礙於BO H8接近3000的價格還是被我給篩了,推薦給不差錢的壕:

光憑這個樣子,就已經挺毒的了。

然後就是看了自家的索尼,當時看中的是MRD-1ABT,1ABT除了不帶主動降噪以外,我認為基本滿足了我其它的所有需求,順便還能充值信仰(誤)。1ABT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索法的新黑科技——LDAC,簡單來說就是讓無線也能擁有無損音質,自稱是目前最好的無線耳機。不過要用LDAC的前提是你的終端也得支持LDAC哈哈哈,目前還只有索尼自家產品支持。但無論如何,這點打消了我對無線耳機「低劣音質」的主觀評價,關鍵還是,索法的做工和外觀都有一個比較高的保證啊。

於是正當我,開始搜淘寶,搜京東,搜亞馬遜,漫天遍地尋找哪兒有最低價的1ABT的時候,淘寶店家告訴我,索尼有款新的高端藍牙耳機要到貨了——100ABN,基本保持和1ABT相同的水平(評測說音質略低於1ABT),但是,帶主動降噪。

還有猶豫的餘地嗎?買了。

前天剛收到貨,打算聽(煲)一段時間後再來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評論里馬克一下 ~

買完發現,說是跟國民老公宋仲基同款,什麼鬼(斜眼
睡不了國民老公宋仲基,但卻可擁有老公同款耳機

馬上搬進新家了,最近在種草這個:

SONY HT-CT780,接電視機的藍牙音箱,可以讓四公主更帶感 ~ 電視機還沒完全考慮好,還在索法的2K旗艦和中庸的4K中做抉擇。

最後按慣例,

辣雞索尼,毀我青春,敗我錢財。

PS. 碼完了回答才看了問題日誌,原來原題主問的是100元左右的耳機推薦(懵逼

PPS. 所有圖片來源見水印,侵刪。


說真的,100以下的真的不好推薦,加點預算100以上200以下的就很多了,100以下的強烈推薦"潛"系列的,基本滿足一切需求了,至於100以上的推薦AKG315或者314p sony的xb100鐵三角的crl100都不錯,再加預算來條馬克兔我感覺聽大眾樂就很完美了,真的。


告訴你一個非常實在的辦法,拿著你最喜歡的歌。去耳機店挨個聽。如果聽到真正震撼自己的,你自然就會知道,就是它,你必須要得到它。
其實就和遠女朋友一樣。


這兩天翻了翻知乎上關於耳機選購的一些回答,感覺還是講各種價位具體耳機推薦的比較多。很少有人講究竟聽耳機該怎麼聽,聽哪方面差別才能有比較明顯的感知。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聽什麼耳機都一樣,真的有金耳朵一說嘛?不知道知乎燒友水有多深,我就獻個丑,大概說說我是怎麼選購的吧。

首先,選購耳機,不管是消費級還是玩 hifi,最重要的一定是購買前要試聽,要試聽,要試聽!盡量不要相信別人對一個耳機的評價,因為耳機聲音真的是個很主觀的東西,除非你確定你們聽音觀相同,這樣幫聽的人的意見才有價值。另外不要覺得為什麼別人能聽出來耳機的差異而我聽不出來,老燒也都是聽遍了各種器材才知道如何分辨特點以及優劣勢的,而且耳機本身的邊際效應就非常高,再加上經銷商水深,一千和三千聽起來差不多是非常有可能的事。

回顧了一下自己不長不短的燒路,個人感覺聽音觀真的是個很重要的東西,並且聽音觀有個逐步培養的過程,主要包含了你喜歡聽的音樂種類以及你喜歡這個種類中的哪部分:同樣喜歡聽現代流行音樂,有人專聽人聲,有人則喜歡聽伴奏帶來的節奏感,這兩類人顯然在選購耳機時需要滿足的需求是不同的,前者需要中頻不能靠後,後者則需要低頻的質量。聽音觀決定自己選擇器材的方向,而器材又可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聽音觀。

很多耳機小白在購買耳機初期都會陷入「低頻重的耳機就是好耳機」的怪圈,這個我以前也遇到過。導致這個的主要原因是低頻通常來說在耳機中相對於中頻和高頻,是比較引人注意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小白們一聽 beats 之類的耳機就會覺得很爽,因為低頻量大得已經把中頻高頻的細節都遮住了。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動詞大次 high」了一段時間,便會有種聽音樂很累的感覺。如果流行音樂中剛好碰到人聲錄音本身比較靠後的,甚至就會連歌手在唱什麼都不知道。

那麼什麼樣的低頻才是好的低頻呢?通常燒友們會說要「有質有量有下潛」。「質」指的是低頻的細節豐富程度,比如一些屬於低頻段的樂器(低提琴,管風琴等)有沒有很好的細節展現;量指的是在三頻中所佔的比重,當然簡單也可以理解為你覺得這個低頻樂器在敲擊時能不能震到你的心臟;下潛指的則是這個低頻樂器在三頻分布時所能定到的位置,一個簡單的測試辦法是聽歌時正面向前,看這個低頻敲擊時在你身體的什麼位置,耳塞一般好的也就是到嘴唇或者下巴,大耳機則可能會到心臟甚至更往下的位置。下潛的作用主要是讓音樂在縱向聲場上能有更好的分布,這點會在以後繼續詳細說。

覺得有幫助的話點個贊咯~

——更新來自我的知乎groups,歡迎大家關注————————————————————

除了上一篇所描述的低頻外,中頻和高頻自然也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說有質有量的低頻是一首歌曲的根基,那中頻就是枝幹,高頻則是延伸出的華麗葉片了吧。

對於非發燒友或初燒來說,一般較為醇厚貼耳的中頻人聲能夠收到很大的認可和喜愛。這種通過拉進中頻距離從而加大人聲密度的做法對於一些樂器較少的流行曲目來說是十分討喜的,因為錄音過程中 focus 的點剛好就是人聲。缺點是由於素質不夠可能會導致背景中的樂器混成一片,這種情況在用交響試音時尤為明顯。這種走向的千元級塞子以 se535 和 fx750 為代表。除了千元級別,上萬的旗艦定製塞一般也已中頻略微突出作為主要的調音走向,但相對千元級來說中頻密度更大,結像更為精緻,聲場更大,分離度更好,所以不會出現上面兩個塞子「混一片」的情況。

高頻一定程度上是最容易反應一個塞子素質的部分。想像一下七八種樂器在你面前同時響起,你的耳朵卻能輕鬆分辨每種樂器的位置,並且不會由於一個樂器的泛音影響到另一個樂器的表現,這就需要一個有適當亮度,以及解析力的高頻。從組長試聽這麼多塞子過來看,各個廠家多數還是會將高頻做得稍暗一些,這樣不會使高頻喧賓奪主。過亮的高頻會影響中頻的清晰度,並有很大可能給人生增加「ci,si」一般的齒音,降低樂曲的耐聽度。這類塞子一般也會造成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則會使勁黑的情況,代表有索尼的 exk 和 akg 的 k3003。

總的來說,三頻均衡是一個塞子最沒特點最不討喜的狀態,但和諧,相對均衡的三頻才能帶來相對真實,舒適的聽感,這也是為什麼老燒們喜歡最後選擇一個大眾不是很粉的塞子退燒的原因。

終於到終結篇了…其實能聽出三頻走向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往往對於耳機選購就已經足夠了,這篇稍帶著提一下如何聽耳機素質的問題,由於燒友間有時爭議較大,就不深究了。

總得來說更高的素質最重要的一點是再相同音量下讓耳朵聽到更多的細節。經常我們看一些燒友說「我的耳機聽交響的時候能聽到第二排觀眾的咳嗽聲」這其實不是耳機素質高的體現,因為在同樣的音源文件下,細節永遠都在那兒,並且耳機的頻響範圍通常來說是是和人耳一樣甚至比人耳大的,所以理論上只要音量足夠大,哪裡的咳嗽聲都是能聽到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拿著 beats 來問我,我真的沒聽到另一個耳機能聽到的 xx 細節啊。這就是耳機三頻分布的問題了,有些耳機因為某一頻段量過多且分離度做得不好,導致覆蓋了其他頻段的聲音,自然其他頻段人耳就無法捕捉了。

耳機的素質還會由聲場,分離度,結像的大小準確度等等來反應。聲場可以簡單理解成你能聽到最遠樂器傳來的距離有多遠;分離度就是你能否把每種樂器準確地區分,尤其交響樂中較為明顯;結像大小就是一個樂器回放時所形成的大小,一般來說結像定位準確,且形狀較小可以帶來更多的細節。這些東西還是建議大家去多聽聽然後自然而然就會懂了,我剛入燒的時候也不了解這些詞的具體含義。

由於組長以前一心想著一步到位…所以聽過的塞子基本都是旗艦那一類…大耳因為便攜性的原因聽得不算很多,不過大眾款的也都聽過。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號georgediary

http://weixin.qq.com/r/fkzF3a-Ei-L0reu_9xl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個人很同意樓上 @葉中立 提到的 一點:問題的基本出發點是考慮樓主的需求,而不是在耳機、耳塞、音響這個維度上無限延伸、無限擴大。

要是直接就無視了「100元以下」這個需求點,開口就來「你要買的話乾脆就300/500/800以上吧!」這樣,那這個就等於一個無限循環:哪個燒耳機的不知道越多米選擇面越廣??按這樣推薦的話把整個耳機大毒壇上面的精華帖子原封不動貼過來也不夠。那麼還不如乾脆一步到位,教樓主如何辨識交流電與直流電的音質差別好了吧……-_-!

我這個答案其實就只想說一句話:

100元以下的耳機各大電腦城或音響店肯定大把不同的品牌、貨色,不要去管什麼牌子、知名與否、造工好壞,記住下面這幾個字:

這是無論燒與不燒的人購買音頻產品必須遵循的一個最偉大原則!!!!

摺疊我吧!


適合自己的耳機,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要多去各種耳機店試聽,聽到自己喜歡的聲音,然後買下來。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只能參考別人的聽感描述的話,近幾年已經行不通了,毒文水軍泛濫。AF2000都公然開槍,我有什麼辦法。


推薦閱讀:

蘋果耳機插到電腦上完美去掉演唱保留伴奏如何辦到的?
一千元買魔聲 Beats Solo,值得嗎?
長時間戴耳機對耳朵的影響怎樣?不同類型的耳機(入耳式、頭戴式等)影響是否不同?
Beat音效、杜比音效、Dirac HD Sound 對比怎麼樣?
出個艹耳機遊戲會怎麼樣。?

TAG:耳機 | 耳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