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學著作,起因是對知識的喜歡?還是覺得應該閱讀,對自己有用?
閱讀網路小說和名著帶來的體驗為什麼不一樣,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看網路小說來可以廢寢忘食,看名著卻一下子就感到疲倦了
明明知道網路小說沒營養,名著有內涵,卻依舊做不到看名著,是自制力的原因么,還是對現實的逃避
這類現象在學生身上大量體現,和家庭學校教育有怎樣的關聯
是否只有對生活對人生有明確目標的人才做得到喜愛閱讀文學著作
閱讀文學著作,起因是對知識的喜歡?還是覺得應該閱讀,對自己有用Σ( ° △ °|||)︴由第一個問題衍生出一大堆問題來了,希望有能人答疑解惑
先說體驗:看名著會上癮,看網路小說會厭倦。
我喜歡讀書,而且葷素不忌,什麼都看點,名著、網文都看了不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名著我會反反覆復地看,越看越有意思,而網文看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就算是不同的網路小說,只要發現跟我以前看過的書是同一套路,就會很快喪失興趣。
為什麼體驗如此不同,我想簡單分析一下。
屌絲逆襲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情節幾乎成了升級流爽文的必備戲碼;一抓一大把的玄幻小說大多數也不過就是遊戲里一樣的打怪升級,征服的對象從小BOSS到終極大BOSS;言情小說愛走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路線,或者上演穿越之後弱女子捲入歷史洪流再改變一堆人命運的橋段……總的來說,人物扁平化,故事重複性大,然而就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去看,圖的就是一個「爽」字。
不費腦筋,不求逼格,滿足意淫,這就是大部分網路小說的讀者們在此類網文中尋求的東西。拿玄幻類升級流小說來舉例。在閱讀過程中,他們不需要多麼細膩的人物刻畫,多麼弔詭奇特的敘事手法,多麼深刻的文字內涵。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一開始從各方面都可以由自己代入的平凡主角,然後看著他一路升級打敗所有人最後獨孤求敗破碎虛空或者後宮三千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樣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俗不可耐,這樣的故事結局可以說是毫無懸念,但只要情節緊湊,故事內容順應多數讀者期望,再加上一些新奇的設定,用新瓶裝舊酒,小說往往受到大量的追捧。在此我想到一個很火的網路小說寫手,天蠶土豆。他的作品簡直就是此類小說的典範。從《斗破蒼穹》到《武動乾坤》再到《大主宰》,我們都可以概括出一條很明顯的主線:一個不得志的少年,喜歡上一個實力地位遠遠高於自己的女孩;一開始必定家世不好,必定遭受他人嘲笑;修鍊過程中必有奇遇,然後就像遊戲中開了掛一樣勢不可擋;最後結局必然是主角打遍天下無敵手。
為什麼許多人對這類小說如此熱衷呢?我想答案大概是:尋求快感。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普通的,沒有卓絕的才智,沒有雄厚的財力,沒有超人的能力,更不可能有波瀾壯闊的生活。有時日子簡直乏味的一塌糊塗。網路小白文、升級流爽文的出現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們看著一個跟我們一樣平凡普通的人逐漸變成令人仰視的存在,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帶給我們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不太恰當地說就像成年人的童話。童話里王子總是能拯救公主最後兩人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網路爽文中平凡人變成了霸主;言情小白文中平凡女孩被「鑽石王老五」追求。這種在現實中的小概率事件帶給大多數讀者一種虛幻的滿足感。
而名著則不同。在我看來大多數名著走的是和網路小說完全相反的道路:將讀者帶回現實。
因為是與網路小說比較,在此我也只談小說。
作為一個嚴肅的寫作者是不能脫離他的時代而存在的,他的作品也必然是不可能脫離他所處的現實社會。筆下的人物多是來源於生活,所以人物形象較為豐滿,更具有人格魅力,讓讀者容易投入情感,也更易引起共鳴。與網路小說相比還有一個巨大的區別在於其豐富的信息量。一本名著往往不僅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更多的時候它更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茶花女》背後的舊時巴黎,《戰爭與和平》背後的沙俄、拿破崙時代,《上尉的女兒》中普加喬夫起義的背景,《紅樓夢》背後的沒落的封建王朝……這一切的一切,都帶讀者去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發現世界,難道還不夠令人心醉魂迷嗎?比起單一重複的網路小說,名著足夠豐富、精彩。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看名著會看不下去。
首先,閱讀其實是有門檻的。當你習慣了網路小說的閱讀,讀名著自然是不習慣的。二者的閱讀方式不太相同。所以在培養好閱讀習慣之前,讀任何「大部頭」覺得困難是很正常的。所以真的想好好讀名著的話建議從短的開始。我讀的第一本名著是草嬰翻譯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集,接下來是《簡愛》《傲慢與偏見》《上尉的女兒》一類比較輕鬆的小說。然後才逐漸開始挑戰長篇,如《約翰克里斯多夫》《大衛科波菲爾》這一類雖然長但不太難的小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長篇就難,中短篇就容易。就思想的深刻性、語言的晦澀程度而言,事實上很多長篇比不上一些相對較短的小說。
這是第一個原因,簡要來說就是「讀得太少,先從基礎開始」。
第二個原因:不合胃口。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是所有的名著你都讀得下去,不是所有的名著你都欣賞得來。舉個例子,我可以廢寢忘食把《紅樓夢》啃幾遍,《三國》《西遊》愣是一遍也啃不下來(還是準備找時間看一遍)。個人愛好口味不同而已,不是什麼大事不必介懷。實在讀不下去的放一放,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書是非讀不可的。
最後,為什麼喜歡讀文學著作?
單純的愛好和功利的目的,於我而言二者皆有。
大多數時候我讀書就是圖個開心,並沒有非得達到什麼目的獲取什麼知識。我只是覺得和書中人物同喜同悲,通過書本來認識世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另外一方面,我在內心的確鞭策自己多讀書,因為書本可以讓我跳出我所局限的圈子去看待生活、看待社會。同時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寫作者,我深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的唯一途徑就是多讀多寫多思考,沒有捷徑。
最後表明一下自己對名著和網路小說的態度:
世上好書之多,浩如煙海。作為一個真正的愛書並想要自己寫作之人,珍貴的名著也是無論如何都讀不完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只應該盡量多讀名著而拋棄現當代的文字作品。因為我們是現在的人,我們生活的時代與前輩們是不同的,我們熟悉的生活與他們是不同的,而作為一個寫作者是不能夠脫離自己的時代而存在的。因為唯有寫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傾心感悟出來的故事,才是有血有肉的。寫小說要去認識人,這需要作者認真地去生活,而不僅僅是讀書、磨練文字技巧。認識人的一種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去思考,對於寫作者來說,這也是網路小說的閱讀價值之一。更何況有的網路小說十分優秀,雖不免瑕疵,卻充滿了奇妙的構想。
所以在我看來,對於網路小說我們不應該一味地看低抵制;一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作者寫了什麼,有時候更重要的是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有時間會繼續寫……
這個問題,我有一個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答案,以前看論文或者是看《science》(中文版)看來的。
——————
這個選擇在於你腦汁所認識的「成本」,首先,除了少部分人智商超群,基本不存在你做什麼事都很容易。所以,吝嗇的腦汁總要去不斷計較,到底做哪件事花費的能量更小而「收益」更高呢?
我們可以輕易的比較出來,當然是看網路小說有著更高的「收益率」,你可以輕鬆在幾個小時內獲得「和成功人士一樣的快感」,因此,腦汁被你欺騙了,它並不能分辨在長遠利益上,這種做法是基本無用的,因此它開始加強這種快感反饋神經,使得你覺得這麼做比其他做法容易(付出的能量遠小於獲得的快感)。
如此一來,你就像獲得了遊戲積分,一直在腦汁里迴響著「叮叮叮叮」的揀金幣聲(沒錯,我就是超級瑪麗玩多了!),然後,腦汁和你都沉淪了,直到你喊出「馬丹,作者太監了!」然而你會又走向了新的快感追尋之路。
而對於文學來說,對腦汁的初始能量要求較高,你喜歡小說,現代小說你讀多了,卻發現有個東西叫唐傳奇,然後你又需要從頭學習……所以,獲得快感的速度,遠低於看網路小說。何況,對腦汁來說,快感之間是沒有性質差別的,大多數時候只有數量差別,獲取速度成為了重要指標。這對沒有耐心的人來說,實在是個本能的選擇。
————然後,你的問題就會轉化為,「你是願意屈從於低級快感,還是願意快感那麼多種,我想去看看」呢?
就是喜歡,不會管有用或者沒用,也不是什麼對知識的喜歡。
網路小說嘗試看過幾次,就和你看名著一樣,完全無法堅持看下去。之前一直聽人說貓膩寫得多好多好,於是試著看了下,比土豆還是蠶豆的要好,但看了幾十章也沒法看下去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但是文也是能分級的,你看慣了低級的,再看高級,就會覺得看著很累。看慣了高級的,再看低級,就會覺得很傻逼。
你覺得看不下去,我想你應該沒有這方面的閱讀習慣,但是直接拿了本國外名著來看,這當然是看不下去的。
不建議先看國外名著,人名、地名、文化、歷史背景等等都會打擊閱讀樂趣。
如果是男孩子,古典的先看《三國演義》吧,現代的可以先從金庸、古龍的武俠開始。
小說只能看一次就會厭倦,名著則不會。不看名著可能被它本身給嚇倒了吧?一聽到名著腦子就會想起孔子曰孟子說,小說閱讀時有心理快感吧!
可能不止這兩種起因吧。
自認為跟自身某一階段的心境與現實的處境也有關係的。貼一個我之前的回答看看有沒有共鳴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638124/answer/49002808
2015年上學年知乎期末考試模擬試題
十三、簡答題(滿分60分)
1.閱讀網路小說和名著帶來的體驗為什麼不一樣,原理是什麼?
答:閱讀網路小說是隔著撩人心魄的屏幕手淫,閱讀名著是滾著床單與情人實戰。前者獲得幾十秒的快感後,隨即撲面而來的是家徒四壁的空虛與自我嫌棄;後者不僅可以享受到全身心的愉悅,隨後還伴有蓬蓽生輝的你儂我儂和纏綿相偎。一個是僵硬粗糙的手,一個是溫柔可愛的人,形式和內容不一樣,體驗自然千差萬別。
2.為什麼看網路小說來可以廢寢忘食,看名著卻一下子就感到疲倦了?
答:首先,網路小說是將事情簡單化,而名著是將事情複雜化,閱讀門檻有高低之分;
其次,每個人都有各自高雅低俗的趣味,各自豐富迥異的好奇心,各自奇妙無比的本能慾望,各自絢麗多彩的幻想。
網路小說竭力迎合我們這些蘿蔔白菜的口味,極力滿足我們鬱郁不得志的幻想,並不失時機地給予我們一點熱血沸騰的快感,於是我們的興奮點無時無刻不被其點燃焚燒著,也就廢寢忘食了。
名著屬於藝術範疇,是美的,且各自有一套美學原則:敘事美學,結構美學,語言美學……
如果美是主觀的,看名著感到疲倦,只能說明讀者與作者的審美不一致,作者所認為的美讀者無法欣賞。
如果美是客觀的,讀者無法欣賞,那說明讀者與名著的審美有差距。差距有多大,可隨便找本公認的經典名著來丈量丈量即是。
3.明明知道網路小說沒營養,名著有內涵,卻依舊做不到看名著,是自制力的原因么,還是對現實的逃避?
答:既然名著不像網路小說那樣來無節操迎合讀者,讀者當然很難提起興趣,就像兩個同樣漂亮但內涵不一樣的美女,沒有內涵的美女竭力討好我,給我獻殷勤;有內涵的美女寡言高冷,對我視而不見,我對誰更感興趣?
品味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靠後天自我培養。
4.這類現象在學生身上大量體現,和家庭學校教育有怎樣的關聯?
答:和家庭學校教育有關係,但沒想的那麼大,跟個人興趣愛好比較大,跟相關啟蒙書籍或啟蒙者關係比較大。有人教我如何欣賞名著中蘊含的美,比我獨自慢慢去發掘自然要快捷且更容易入門,尤其是在閱讀趣味的培養期。
5.是否只有對生活對人生有明確目標的人才做得到喜愛閱讀文學著作?
答:喜歡閱讀名著與我是什麼樣的人無關,只與我是否願意走進名著的想法有關。我看,名著不會因我對生活對人生毫無目標而拒絕我;我不看,名著不會因我生活、人生目標明確而接納我。我看,或不看,名著都在那裡,其價值不增不減。我不去閱讀名著,不是名著的損失。
6.閱讀文學著作,起因是對知識的喜歡?還是覺得應該閱讀,對自己有用?
答:起初可能是因為覺得應該讀一讀,讀了之後才發現應該讀更多,不是因為對知識的喜歡,而是因為想了解更多的知和識。對自己有用?無用之用。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我讀的第一本名著是《茶花女》,那時候正值高中,心裡正好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看到那句:「讓我們彼此相忘吧,於你,忘記一個不足掛齒的名字,於我,忘掉一樁不可獲得的幸福。」感覺很戳淚點。
之所以看名著,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想要學到什麼知識,只是想從裡面找到共鳴。
誠如題主所言,因年齡而異。
青少年讀名著,是因為有時間,有需求。再沒有什麼比名著更陶冶情操的了,也再沒有什麼比名著更能打髮長長的假日的了,這是名著最適合的人群。
成人讀名著,則難免心浮氣躁。當然,也因人而異。「對知識喜歡」?非也。名著本身不會包含多少知識。要求知識,還不如維基百度。「應該閱讀,對自己有用」?更是非也。如果講求用處,那麼名著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東西,最多供茶餘飯後的談資及裝逼用。
成人讀名著,大致是出於1,陶冶情操,2,啟發思考。
隨著年齡漸增,靈魂的純度越來越下降。在追名逐利中酒肉穿腸,靈魂如同抽油煙機,骯髒,污濁,需要滌盪。人類的生活原本是非常簡單的,狩獵,種植,一年四季而已,讀書已是將生活複雜化。但對於我們而言,無法再回歸狩獵種植,只好回歸相對簡單的讀書。拋開外界的一切煩惱、骯髒、污濁,進入書裡面的世界,靈魂彷彿《千與千尋》中的河神洗了一個溫水澡,乾淨、透徹。
同時成人有成人的困惑。讀書不再如少年時的貪婪、嗜好,而是希望安靜閱讀,慢慢品味、領悟。網文好比零食,名著好比飯菜
零食也有可以充饑的,但是只吃零食不吃飯,這個人會很快營養不良,腸胃也會壞掉
當然飯菜也有比零食好吃的飯菜,自然還得看做菜的人的水平,水平高的廚師,他的食客一樣趨之若鶩
吃飯是因為餓,吃零食是因為嘴閑,饞
因為零食對味覺的刺激很大很多很豐富
飯菜就麻煩得多
吃零食很可恥嗎?只吃飯菜值得炫耀嗎?
哪管那麼多,該吃什麼,自己的腸胃和身體最清楚
——對於我這個什麼都看的人來說無非就是這樣
寫得我居然餓了……(?_?)
難道不是因為寂寞么
就是好奇,大家都說好,就想知道到底怎麼個好法…
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應該說,這對我來說從不是問題,小時候每讀一本書都是全身心投入,如饑似渴忘了時間,哪兒有閑餘思考自己是為什麼讀書呢。
我是撒網式的不拘對象、不帶偏見、沒有目的的閱讀,不管是網路小說還是名著,都是別人的定義,我只讀感興趣的書,不會去刻意挑揀。
網路小說看著比較方便。
名著只能買書回家看,或者去圖書館。
就是懶惰而已
他們都說很吊 我就去看了,雖然看不懂!但是就是感覺很吊 其實我是被名字吸引的,比如心是孤獨的獵手,還有什麼了不起的蓋茨比。~
閑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大悲大喜的誤傳或出錯的消息?
※還有沒有類似於清醒夢和記憶宮殿之類的「技能」?
※如何理解一行禪師所說的「沒有承受過痛苦,我們就無法長大成人,也無法學得更加理解和慈悲。」?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最幸福的事?
※如何才能讓自己熱愛生活?